首页 / 正文

卷六百七十七

 

  卷677_1 【送水部张郎中彦回宰洛阳】郑谷

  何逊兰休握,陶潜柳正垂。官清真塞诏,事简好吟诗。

  春漏怀丹阙,凉船泛碧伊。已虚西阁位,朝夕凤书追。

  卷677_2 【赠咸阳王主簿】郑谷

  可爱咸阳王主簿,穷经尽到昔贤心。登科未足酬多学,

  执卷犹闻惜寸阴。自与山妻舂斗粟,只凭邻叟典孤琴。

  我来赊酒相留宿,听我披衣看雪吟。

  卷677_3 【松】郑谷

  下视垂杨拂路尘,双峰石上覆苔文。浓霜满径无红叶,

  晚日高枝有白云。春砌花飘僧旋扫,寒溪子落鹤先闻。

  那堪寂寞悲风起,千树深藏李白坟。

  卷677_4 【梅】郑谷

  江国正寒春信稳,岭头枝上雪飘飘。何言落处堪惆怅,

  直是开时也寂寥。素艳照尊桃莫比,孤香黏袖李须饶。

  离人南去肠应断,片片随鞭过楚桥。

  卷677_5 【鹤】郑谷

  一自王乔放自由,俗人行处懒回头。睡轻旋觉松花堕,

  舞罢闲听涧水流。羽翼光明欺积雪,风神洒落占高秋。

  应嫌白鹭无仙骨,长伴渔翁宿苇洲。

  卷677_6 【重阳夜旅怀】郑谷

  强插黄花三两枝,还图一醉浸愁眉。

  半床斜月醉醒后,惆怅多于未醉时。

  卷677_7 【壬戌西幸后】郑谷

  武德门前颢气新,雪融鸳瓦土膏春。

  夜来梦到宣麻处,草没龙墀不见人。

  卷677_8 【多虞】郑谷

  多虞难住人稀处,近耗浑无战罢棋。

  向阙归山俱未得,且沽春酒且吟诗。

  卷677_9 【短褐】郑谷

  闲披短褐杖山藤,头不是僧心是僧。

  坐睡觉来清夜半,芭蕉影动道场灯。

  卷677_10 【曲江红杏】郑谷

  遮莫江头柳色遮,日浓莺睡一枝斜。

  女郎折得殷勤看,道是春风及第花。

  卷677_11 【折得梅】郑谷

  寒步江村折得梅,孤香不肯待春催。

  满枝尽是愁人泪,莫殢朝来露湿来。

  卷677_12 【牡丹】郑谷

  画堂帘卷张清宴,含香带雾情无限。

  春风爱惜未放开,柘枝鼓振红英绽。

  卷677_13 【寂寞】郑谷

  江郡人稀便是村,踏青天气欲黄昏。

  春愁不破还成醉,衣上泪痕和酒痕。

  卷677_14 【乱后灞上】郑谷

  柳丝牵水杏房红,烟岸人稀草色中。

  日暮一行高鸟处,依稀合是望春宫。

  卷677_15 【长门怨二首】郑谷

  闲把罗衣泣凤凰,先朝曾教舞霓裳。

  春来却羡庭花落,得逐晴风出禁墙。

  流水君恩共不回,杏花争忍扫成堆。

  残春未必多烟雨,泪滴闲阶长绿苔。

  卷677_16 【郊野戏题】郑谷

  竹巷溪桥天气凉,荷开稻熟村酒香。

  唯忧野叟相回避,莫道侬家是汉郎。

  卷677_17 【宗人惠四药】郑谷

  宗人忽惠西山药,四味清新香助茶。

  爽得心神便骑鹤,何须烧得白朱砂。

  卷677_18 【题张衡庙】郑谷

  远俗只凭淫祀切,多年平子固悠悠。

  江烟日午无箫鼓,直到如今咏四愁。

  卷677_19 【山鸟】郑谷

  惊飞失势粉墙高,好个声音好羽毛。

  小婢不须催柘弹,且从枝上吃樱桃。

  卷677_20 【黯然】郑谷

  搢绅奔避复沦亡,消息春来到水乡。

  屈指故人能几许,月明花好更悲凉。

  卷677_21 【借薛尚书集】郑谷

  江天冬暖似花时,上国音尘杳未知。

  正被虫声喧老耳,今君又借薛能诗。

  卷677_22 【小北厅闲题】郑谷

  冷曹孤宦本相宜,山在墙南落照时。

  洗竹浇莎足公事,一来赢写一联诗。

  卷677_23 【菊】郑谷

  日日池边载酒行,黄昏犹自绕黄英。

  重阳过后频来此,甚觉多情胜薄情。

  卷677_24 【赠杨夔二首】郑谷

  散赋冗书高且奇,百篇仍有百篇诗。

  江湖休洒春风泪,十轴香于一桂枝。

  时无韩柳道难穷,也觉天公不至公。

  看取年年金榜上,几人才气似扬雄。

  

猜你喜欢
  卷三百三十一·彭定求
  李清照·唐圭璋
  十八家诗抄·卷二十八·曾国藩
  解人颐 敦伦集·钱德苍
  ◆李提学祁(云阳集)·顾嗣立
  第三十二出 拜坛·孔尚任
  卷九·王奕清
  御选历代诗余总目·王奕清
  卷270 ·佚名
  卷167 ·佚名
  卷四十三·高棅
  天台前集巻中·李庚
  卷三·胡文学
  云郎小史(近人)冒广生 辑·张次溪
  竹斋诗集巻三·裘万顷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四出 寄扇·李渔

    〖海棠春〗(小旦淡妆上)烟花抹煞人多少,从一妇,动相讥诮。那识污泥中,也产青莲好。身在风尘志出尘,但将业障了前因。贞心不逐颜躯坏,留待他年剖示人。妾乃闽莆妓女林天素是也。不幸双亲弃早,将身堕入青楼。虽居莺燕之场,时切雎

  • 笺注评点李长吉歌诗巻二·吴正子

    宋 吴正子 注刘辰翁 评金铜仙人辞汉歌【并序】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置前殿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澘然泪下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按徙铜仙事陈夀正史不载特附注魏略云

  • 卷二十·吴之振

    钦定四库全书宋诗钞卷二十内阁中书舍人吴之振编苏轼东坡诗钞上苏轼字子瞻一字和仲眉州眉山人嘉佑二年进士调福昌主簿对制策入三等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入判登闻鼔院召试直史馆丁父忧熙宁二年还朝判官吉院权开封府

  • 卷七·乾隆

    卷七陇西李白诗七送杨山人归嵩山我有万古宅。嵩阳玉女峰。长留一片月。挂在东溪松。尔去掇仙草。菖蒲花紫茸。岁晚或相访。青天骑白龙。原选者评。蟠逸气於短言。弥觉奇健。刘辰翁曰。超然天地间。可以不死。岂独不经

  • 江苏巡抚尹继善奏折 冒名王澍传播谣言的犯人·雍正

      编者按:曾静招供出传播悖逆言论的犯人。而且供出梦见自己的同族人告诉他说,那人姓邓等话。结果江苏巡抚便依此追查,当然毫无结果。由此可见雍正对此案追查的紧,涉及面广,地方官员连梦话都紧追不放。  【原文】  臣

  • 卷十一·张廷玉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资治通监纲目三编卷十一 【起庚午明景帝景泰元年尽丙子明景帝景泰七年】凡七年 【庚午】景皇帝景泰元年春正月朔罢朝贺 【以上皇在卫喇特也】 筑城天夀山南 【名曰永安以居陵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四·佚名

    万历三十二年十二月丁未朔以五军营副将朱绍庆为南京左军都督府佥书管事○罢紫荆关参将朱国忠以原任湖广都司按臣吴楷劾其兵事不修怯于应变故也○兵部等衙门覆奏甘镇永宁地方达虏长驱肆行抢掠指挥王秉公守备全疏应遣戍

  • 卷之一千四百七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四百四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西汉年纪序·王益之

    王仲淹曰史之失自迁固始或问荀悦曰史乎史乎余三复斯言未尝不废卷而叹也盖自黍离降而为国风国异政家殊俗天下不复有周矣诗亡然后春秋作夫子冠王于正以示一统所以立万世君臣之大法也迁固易编年以为纪传事之大较虽繋于纪

  • 赐入京师贤良祠致祭文·丁宗洛

    皇帝制曰:翊熙朝之泰运,端重良臣;稽册府之鸿猷,宜崇元祀。盖成劳懋着,生平之风概如存;斯盛烈昭垂,奕世之宠荣益笃。载申纶綍,式荐牲醪。尔陈璸秉志清严,禔躬廉介。始膺墨绶,循声早着于花封;旋晋枢曹,雅望尤彰于画省。历文衡而作藩

  • 卷107·陈邦瞻

    ○元伯颜入临安帝隰德祐二年春正月,遣监察御史刘岊奉表称臣于元。先是,元军既迫,朝廷遣柳岳奉书如元军前,称廉尚书之死,乃盗杀之,非朝廷意,乞班师修好。岳见伯颜于无锡,泣请曰:“嗣君幼冲,在衰绖中,自古礼不伐丧。凡今日事至此者

  • 卷七 集韵·陈继儒

    人生斯世,不能读尽天下秘书灵笈。有目而昧,有口而哑,有耳而聋,而面上三斗俗尘,何时扫去?则韵之一字,其世人对症之药乎?虽然,今世且有焚香啜茗,清凉在口,尘俗在心,俨然自附于韵,亦何异三家村老妪,动口念阿弥,便云升天成佛也。集韵第七

  • 卷十一·李廉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会通卷十一     元 李廉 撰僖公二十有七年春子来朝左氏【桓公来朝用夷礼故曰子公卑不共也注先代之后而迫于东夷风俗杂壊言语衣服有时而夷故子卒传言其夷也今称朝者始于朝礼终而不全异于介葛卢

  • 十种德性相反相成义·梁启超

    《中庸》曰:“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大哉言乎!野蠻時代所謂道德者,其旨趣甚簡單而常不相容;文明時代所謂道德者,其性質甚繁雜而各呈其用。而吾人所最當研究而受用者,則凡百之道德,皆有一种妙相,即自形

  • 卷五百九十·佚名

    △第十四精进波罗蜜多分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誓多林给孤独园。与大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具寿满慈子白佛言:世尊,若菩萨摩诃萨欲证无上正等菩提。云何方便安住精进波罗蜜多。尔时世尊告满慈子。若菩萨摩

  • 卷第七·佚名

    实叉难陀译八十华严经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于如来前,坐莲华藏师子之座,承佛神力,入于三昧。此三昧名:一切诸佛毗卢遮那如来藏身,普入一切佛平等性,能于法界示众影像;广大无碍,同于虚空;法界海漩,靡不随入;出生一切诸三昧法,普能包纳

  • 第七品 小品·佚名

    一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祇陀林给孤独园。尔时,尊者舍利弗以种种方便,法语教示、激励、鼓舞,使尊者罗婆那跋提喜悦。尊者罗婆那跋提之心为尊者舍利弗,以种种之方便,法语教示、激励、鼓舞,使之喜悦而离执着脱除烦恼。世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