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玉井樵唱卷上

(元)尹廷髙 撰

○五言絶句

松下晚兴

飞云憇松梢倚松觅诗句沉吟不成章白云亦飞去

题山水画卷

身在山水间心在山水外世无锺子期白云兀相对

妙高庵半山亭

寳所已在近游子倦跻攀努力上复上安乐刹那间

○七言絶句

江乡夜兴

极浦霜清鴈打围渔灯明灭水烟微天寒想是鲈鱼少犬吠空江船夜归

山中雪夜

竹炉火冷砚生氷童子贪眠唤不应夜静空山人语寂一窻风雪打吟灯

宫词

舞罢金杯袖污痕沉香亭北月黄昬栁枝无力东风软昨夜新承雨露恩

宫怨二首

緑衣无分惹天香滴碎春愁玉漏长日上海棠眠未醒梦随蝴蝶出宫墙

露沐香窠夜不收紫绡夜映翠蟠虬虽然卢阜闻名晚合是花中第一流

海棠

渊才含恨亦含讥独羡昌州一种稀欲碾沉檀和清露千林随处散香霏

山茶

东风知费几工夫绣出堂前昼锦图不假丹砂涂鹤顶任教黄粉染蜂须

腊梅

五出天然蜡缀成诗人千载不知名自从山谷推同姓一日清香偏汴京

柯山石桥

凿破乾坤有此桥不知世变几风涛当时对局纵横者何似樵夫袖手高

小园春莫

园林春事顿阑珊花自飘零梅自酸緑树成阴罢歌舞双鸠飞下石碁盘

杜甫游春

矍哉驴上一吟翁诗好平生不虑穷梦冷草堂无史笔浣溪千载自春风

渊明赏菊

彭泽归来百念休西风天地一悠悠白衣未至沈吟乆一把寒香万古秋

子猷访戴

乾坤清夜玉含辉万壑千巗景絶竒一舸自来还自去古今高卧可曽知

羲之爱鹅

写经纔毕即笼鹅人物风流说永和寂寞荒池已陈迹空留夜月浴寒波

雪夕

黄叶萧萧下庭树吟怀浩荡难分付何处钟声落翠眉闭门风雪千山暮

客星阁

万古严滩万古清秋风杜若老寒汀一江斗宿沉天影那个中间是客星

客中中秋无酒

丹桂飘香玉宇清笛声隐隐度江城客楼醒眼看明月虗负天风吹晚晴

书斋即事

看了床头半日书闲眠欲下静工夫女童学画宫妆额偷抹窻前点易朱

见一人家以书叶糊窻读之乃张廵传因戏题

坐守睢阳当豹关江淮頼此得全安至今青史虽零落犹障窻风一面寒

夏菊

渊明贪卧北窻凉篱下无心为发扬开向薫风根种别不知晚节有重阳

客中秋社

社日伤心在客中凄然涕泪落秋风故乡田土荒芜尽枉向他州说岁丰

翁村思归

一年归计又蹉跎落尽梨花春不多昨夜翠微深处宿月明无奈子规何

早发信安

卧忆家山意转迷十年踪迹几东西出门无限阳关思月落孤城鸡乱啼

谒先君墓

十载流离东复西岁时霜露独凄凄子规似识终天恨飞上松梢尽日啼

送无外僧弟归奉庐墓二首

石田茅屋且随宜更种梅花满翠微诵罢楞伽清磬歇倚松闲看白云归

踏遍名山眼界寛归闲且得一身安泥牛入海无消息万壑千嵓空翠寒

耕云寮即事三首

避风自笑学鶢鶋别买青山结草庐幸有薄田可饘粥闭门且读旧时书

石板桥连白竹扉云深转觉俗尘稀静中看尽天机动木落寒塘水鸟飞

松风远觉瀑声来池畔明窻对竹开睡醒方知凉是雨鳯仙花落满苍苔

叶法善天师故宅茒山

云间玉笛夜飞霜宫府清虚翠色凉滛乐早知能乱国月宫不遣奏霓裳

项羽

多疑难逞拔山雄失道阴陵计已穷更恐舣舟人见绐不縁无面见江东

范増

毕竟知人愧鄼矦数公仗剑自归刘腹心牙爪皆资敌一老如何佐沐猴

靖康北狩

舟楫江南方运石兵车漠北又通金唤回艮岳游仙梦五国城中夜雪深

晚归道中

落日蒸烟起乱山烟光山色有无间一绷水墨无人识分付归鸦自带还

昭君二首

身落天涯恨未平昏昏漠月度龙城琵琶马上千年意只有诗人画得成

草色犹能白变青怪渠妍丑一毫争自縁谋国无长策枉使毛生受恶名

金山怀古

元公当日好机锋问倒眉山犊眼翁玉带围腰谁缚汝一场公案笑谈中

虞允文拒完颜亮

金甲红旗已瞰江车船三绕势俄张立功反出毛锥子愧死酒中刘四厢

庚子营又青旧业四首

二十年前此战场隔溪野磷尚凄凉儿童生长他山乆却把家乡作客乡

谁识当年老令威去家千载尚知归交游散尽邻人少只有诸峰遶四围

海宇年来喜晏安减租时拜一分寛太平莫道全无象好向莺花静处看

燕子重寻旧主人呢喃语别几经春足间红缕犹无恙巷口斜阳记不真

初夏田家即事二首

麦未登场榖正秧山田僧衲间青黄芋畦瓜圃姑停阁且了西畴揷种忙

茅簇堆庭茧未缲浮槎炊饭湿难烧夫耕妇馌无闲暇忘却窻前婆饼焦

题妙高庵

草庵卓立孤峰顶霜落石头山月静天风吹落五更钟尽大地人都唤醒

西湖十咏

烂银盘挂六桥东色贯玻瓈彻底空千顷清光无着处夜深分付与渔翁

右平湖秋月

翰苑仙人去不还长留遗迹重湖山一钩残月莺呼梦诗在烟光栁色间

右蘓堤春晓

数板琼瑶踏未干沈吟不度据征鞍孤山霁色无寻处笑指梅花隔岁寒

右断桥残雪

烟光山色淡溟蒙千尺浮圗兀倚空湖上画船归欲尽孤峰犹带夕阳红

右雷峰落照

晴波淡淡树冥冥乱掷金梭万缕青应怪园林风景别数声娅姹不堪听

右栁浪闻莺【在聚景园今为回回坟】

细雨初收逐队嬉何人注目俯寒漪红妆静立阑干外吞尽残香渠未知

右花港观鱼

虚堂四面枕湖光酝作芙蕖万斛香独笑南薫更多事强教西子舞霓裳

右曲院荷风

鳔缈雷峰隔上方数声风送到幽窻栁昬花暝游人散付与山僧带月撞

右南屏晚钟

波仙鼎立据平湖天影清涵水墨图夜静老龙鳞甲冷氷壶深处浴明珠

右三潭印月

嶙峋对峙势争雄古塔疎林杳霭中写尽西湖烟雨障双尖如笔合晴空

右两峰揷云

新波院旧游

挺挺千竿绕画檐问君何事此掀髯春风几度龙孙换却是前身见子瞻

古杭塔寺

扰扰浮生意未闲寻幽得暇扣禅关老僧倚槛心无事目送寒潮入乱山

秋夜旅怀

梦绕家山旧菊丛芭蕉叶叶又秋风闲愁一夜深如海只在空阶雨滴中

题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青山不改重华世玉瑟空余太古音遗恨湘江流不尽至今眉黛鎻遥岑

题挂蓑衣圗

衮衣元是抱官愁富贵何人得自由千古蓑衣看不足一竿斜曰转船头

范増墓二首

攻汉亡秦计谩竒君王于汝奈何疑可能少缓湏臾死亲见乌江疋马时

身作重曈骨鲠臣冢间荒草几经春残骸不朽宁多少曽费黄金四万斤

题猫捕蜂圗

游蜂初不识含蝉偶入花阴搅昼眠一线纎腰能几许枉教瞪目暗垂涎

张骞乘槎

仙槎正落斗牛间散髪中流意自闲却被君平开口笑水穷山尽不知还

题一寳境界

恒河沙数渺难穷过电浮沤转眼空惟有故家长不坏黄花翠竹几秋风

题岩门

嵌空元不费敲推弹指能令铁鎻开莫学寒山避人去千年巗缝合苍苔

欧阳希古读书楼【在清河坊】

道上红尘利欲乡天风吹下韵琅琅阑干四面秋声起一晕青灯夜正长

赞达摩画像

莫听番僧说是非滔滔流水不西归自从拆断茎芦后白浪翻天无了时

赋天窻

玉片鳞鳞月一方能于暗室泄天光有时急雨敲诗梦尚带波涛海气香

北关买舟

北关门外栁青青闲寄江南第一程别酒未阑山鸟唱短蓬撑梦过临平

前村晚泊

清晨买饭鲈鱼市薄暮停舟杜宇村更有浮家江海客一生蓬底长儿孙

姑苏台

姑蘓台下水茫茫麋鹿不来春草长栁外阑干谁独倚玉箫吹怨满斜阳

馆娃宫

金绣鸳鸯緑锦裀水精帘底净无尘君王醉枕香红软人隔重江正卧薪

寒山寺

路接枫桥一径通渔郎遥荅隔河舂自从夜禁行人絶不信乌啼城外钟

惠山泉

石乱香甘凝不流何人品第到茶瓯可能一勺长安水瞒得文饶老舌头

常州

百万西来势莫撄孤危甘死战尘腥欲询徃事无遗老日暮城头鬼火青

甘露寺

寳阁高横玉宇寒分明脚底踏焦山长淮渺渺三千里祇在僧窻一榻间

中冷泉

衮衮鱼龙浪气腥江心何处认中灵茶邉滋味人知少世上空疑陆羽经

扬州后土祠琼花

无双亭下万人看欲觅残英一片难夜静月明猿鹤唳误翻玉雪堕阑干

山阳泊舟

南枕湖光北枕淮百年形势画圗开黄昬鼓角孤城闭尚记秋风万马来

舟过彭城

黄河三面遶城流云压荒台冷不收千古英雄只如此手遮斜日看徐州

彭城夏日

燕去楼空事已非柱头白鹤昔曾归彭门五月薫风起夹道椿花似雪飞

燕山九日

老气横吞万里秋不堪白髪对人羞一枝黄菊无情极冷看西风卷客愁

燕山寒二首

地穴玲珑石炭红土床芦簟觉春融一窻明月江南梦恍在重帘暖合中

孤鸿破晓雪霏霏起整归装莫悔迟幸有北风能逐客山灵不用费文移

出都门

都门晓出兴悠悠一片归心逐海鸥马上不吟风雪句扬鞭指墖认通州

舟中夜兴

枯苇萧萧搅客眠夜深灯火照邻船□□□□□□□风雪蓬窻万里天

泊舟淮阳

孤舟夜泊倚皇城天际归心促晓程二十四桥霜月冷卧听钟鼓送人行

北归渡扬子

狠石年深已緑苔金焦千古画图开浪花半角残阳里曽见乾坤百战来

四瑞名山古佛【在寿宁寺唐末有佛像藏于谢客岩侧每见青衣童子出市游人疑之迹其所往至巗忽不见得古佛五十余身有灯尚明】

琉璃光里人间晓俨若灵山未散时不是青衣轻漏泄个中消息有谁知

圣钟

千夫赤手缚渊龙俄听洪音吼梵宫醉衲不回消息断高楼残月五更钟

观音石

磨尽当年杀气醒石间髣髴见珠缨自从放下屠刀后江上寒潮几度生

莲经放光

七卷流传自李唐夜深古纸发光芒高人宴坐都无见寂寂中庭月一方

宣仁太后遗像

谤史欺天祗自欺母能改子更何疑女中今识真尧舜愁絶年年社饭时

高琼太守遗像

河流咫尺隔腥膻进寸曽令火德燃江海扬尘龙虎逝英雄犹有画圗传

题秋山晚色圗

千峰含翠入高寒咫尺生绡眼界宽开尽黄花归未得霜林红叶画中看

永嘉精舍二首

寂寞真如住院僧竛竮瘦影半孤灯法筵第一无他说只有修斋旧葛藤

败檐偪仄怕抬头孤宦飘零不自由半夜空斋风雨急梦中误唤系渔舟

腊月海棠

尤物真能夺化工腊前偷泄数枝红霜花不上臙脂面强饰春妍嫁北风

立秋日

一叶纔飞暑渐收西风吹起鬓飕飕清凉入骨皆恩意寄语人间莫怨秋

枫塘别业

白云缺处露檐牙鸡犬相闻仅数家幽鸟不啼林寂寂满山黄雾落松花

燕山九日

每逢佳莭倍思家独倚高秋感物华莫被黄花瞒醉眼满城风雨是天涯

癸丑元旦即事二首

客窻曙色渐朦胧不觉微和上笑容乡梦醒来残烛在东风吹送景阳钟

弟兄遥想颂椒盘应望天涯忆岁寒归鴈纷纷空北向更无一字寄平安

燕山闻杜鹘口占三首

蜀魄千年西复西何时风隔别幽栖中原万里多芳树却傍五云深处啼

黄尘点鬂欠知几忘却苍苔满钓矶想是山灵懒驰檄祗今啼鸟劝人归

石栈天梯路乆通羽毛何地不春风到今不信尧夫语浩荡乾坤一气中

金台

招贤事往乆凄凉志气何人为激昻多少黄金化尘土荒台千古说昭王

虞博士扁所居东西曰陶曰邵以寓尚友古人之意各赋一首

重华苖裔许谁同寓意阶前旧菊丛一片古音人未识无弦琴里操南风

髣髴行窝旧典型神游八极手鞭霆羣儿斗草春风乱欹枕窻前看画屏

南归过钓台

高风千古水漫漫云压双台暮色寒惟有倒骑牛背客月明横笛过严滩

玉井樵唱卷上

猜你喜欢
  卷四·唐圭璋
  歴代诗话卷二十七·吴景旭
  卷十八·何汶
  十八家诗抄·卷二十二·曾国藩
  第四十七回 访丽君圣旨颁行·陈端生
  提要·晁补之
  所见·周作人
  外集·陈与义
  卷140 ·佚名
  卷二十五·朱彝尊
  卷四·佚名
  卷三十二·吴之振
  卷十二·王安石
  卷七十一·高棅
  御选明诗卷一百十六·康熙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13 ·佚名

    曹彦约 次仁季咏梅韵 误分符竹建星台,官事萦心不到梅。 粉面莫惊公主艳,铁心曾对广平开。 吒身冰雪刚而栗,取友松筠晚不回。 已向个中怀鼎味,直须魁占百花来。 曹彦约 次韵蔡元简麒湖庄之句

  • 卷二百二十七·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二百二十七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菊坡集崔与之字正子广州增城人绍熙四年进士理宗朝累除广东安抚使拜参知政事右丞相致仕卒累封南海郡开国公諡清献有菊坡集夀邕州赵守大夏开朱明物态

  • 卷四百三·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四百三熊罴类五言古落日射罴        【梁】元 帝促宴引枚邹中园观兽侯日度堋隂广风横旗影浮移竿标入箭叠鼓送争筹附枝时可息言从清夜游七言古王世赏席上题林良鹰熊图 【眀

  • 第五回 是慈悲露·蒲松龄

    诗曰:死后不忘手足恩,阴司暗暗路黄昏;观音瓶里杨枝水,一洒能还孝子魂。 上段是说张讷,他后娘着他山中打柴,他后窝兄弟,偷着去替他,被虎咬去,张讷几乎把头割下来,抬在家中,卧在床上。合家啕叫起来:他达是哭小的,还疼大的;他娘是哭小

  • ●卷一百三十八·徐梦莘

      炎兴下帙三十八。   起建炎四年四月二十四日乙未,尽五月十三日甲寅。   二十四日乙未韩世忠败金人於建康府江中捷奏至除世忠检校少师改武成感德节度使。   制曰:门下朕遭百六艰危之会赖二三枭俊之臣跪推毂而

  • ◎帝系一·徐天麟

    ○帝号丰公太上皇父也,春秋晋史蔡墨有言,陶唐氏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事孔甲,范氏其后也,而大夫范宣子亦曰,祖自虞以上为陶唐氏,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晋主夏盟为范氏,范氏为晋士师,鲁文公世奔秦,后归于晋,其处者

  • 卷五十九·朱熹

    <史部,史评类,御批资治通监纲目> 钦定四库全书 御批资治通监纲目卷五十九 【起壬子尽己未】考异【提要起壬子下有周太祖广顺二年尽己未下有周世宗显德六年】凡八 年 【周广顺二年○是岁周南汉蜀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八 昆虫草木略五·纪昀

    昆虫草木略 【五】虫类○虫类(臣)等谨按郑志合虫鱼为一部尔雅释虫释鱼各为一篇今谨依尔雅之例分为二部云永嘉八辈蚕一曰蚖珍蚕三月绩二曰柘蚕四月初绩三曰蚖蚕四月末绩四曰爱珍五月绩五曰爱蚕六月末绩六曰寒珍七月末绩

  • 三四 荡寇志的绣像·周作人

    鲁迅在大舅父处寄食,前半是在王府庄,后半则跟了鲁宅迁移,又到小皋埠去了。大舅父的住房只记得有楼房两间,他住在西边的前房里,平常不大出眠床来,因为他是抽雅片烟的,午前起得很迟,短衣裤坐在床上,吃点心吃饭就在一张矮桌上面,没

  • 卷十八 食货志四·黄遵宪

    国 债庆元偃武以降,太平欢虞二百余年,然理财之道,则自幕府逮于诸藩,以岁人不足为常。庆长之初,颇造金货,后遇国库匮乏,辄改铸货币,减轻杂伪以敷衍一时。各藩不能铸钱,则增赋税课献金,犹不足者上借之幕府,下借之富商,或在其管内发

  • 卷五十八 蜀书十三 陆逊传第十三·陈寿

    (陆逊传)陆逊传,陆逊,字伯言,吴郡吴县人。他原名陆议,世代为江东大族。陆逊很小就死了父亲,跟随堂祖父庐江太守陆康到他的任所生活。袁术与陆康有矛盾,准备进击陆康,陆康便让陆逊和亲眷们回吴县。陆逊比陆康的儿子陆绩大几岁,便

  • 祝允明传·张廷玉

    祝允明,字希哲,长洲人。弘治五年乡试中举,但总是不中进士。授广东兴宁知县。他在该县捕杀盗魁三十余人,全县安宁无事。不久,调应天府通判,因病辞谢,嘉靖五年(1526)逝世。允明生来手上多生一指,故自号“枝山”,又号“枝生指”。

  • 卷七十五·宋敏求

    钦定四库全书唐大诏令集卷七十五宋 宋敏求 编典礼太清宫太清宫行礼官改用朝服并停祝版勅太清宫改为朝献荐献制庙制令所司与礼官议宗庙制令公卿议太原建寝庙诏增置太庙九室诏常荐宗庙荐享别奠樽爵诏太庙五享令宗子摄

  • 卷十三·杨士勋

    ◎成公起元年,终八年[疏]《鲁世家》:成公名黑肱,宣公之子。以周定王十七年即位。《谥法》:“安民立政曰成。”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二月,辛酉,葬我君宣公。无冰。终时无冰则志,此未终时而言无冰,何也?言终寒时无冰,当志之耳。今

  • 卷第三十五(致字号)·朱时恩

    佛祖纲目卷第三十五(致字号) 甲子(宋太祖乾德二年起)戊辰(改开宝)丙子(太宗太平兴国元年)甲申(改雍熙)戊子(改端拱)庚寅(改淳化)乙未(改至道)戊戌(真宗咸平元年)甲辰(改元景德)戊申(改大中祥符)丁巳(改天禧)壬戌(改

  • 牧雲和尚七會餘錄卷之二·牧云通门

    姑蘇西華山秀峰寺門人(行瑋)等編室中語要師云:山僧此間禪不用你低頭思量,只要眼親手快,直下薦去。古人云:舉不顧,即差誤。擬思量,何劫悟?大慧云:此事若向事上覷,即疾向意根下卜度則遲。設若道一總不會,且問你:忽若內逼時便走,是會

  • 礼文手钞·颜元

    礼文手钞,五卷,清颜元撰,子朱子曰:「凡礼有本有文。自其施于家者言之,则名分之守、爱敬之实,其本也;冠、昏、丧、祭仪章度数者,其文也。其本者有家日用之常体,固不可一日而不修,其文又皆所以纪纲人道之始终,虽其行之有时,施之有所

  • 明佛法根本碑·智慧轮

    密教著述。唐智慧轮撰。一卷。今本与《示教指归》合为一卷(上、下篇)。其中主张佛之根本为毗卢遮那,法之根本为真言陀罗尼,并讲趣入密教之道,宣扬和判释密教为佛法根本的思想。见载于日本《大正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