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李邴

  邴字汉老,济州任城(今山东济宁)人。生于元丰八年(1085)。崇宁五年(1106)进士。累官翰林学士。绍兴初,拜参知政事、资政殿学士,寓泉州。绍兴十六年(1146)卒,年六十二,谥文敏。有云龛草堂集,不传。

  汉宫春

  潇洒江梅,向竹梢疏处,横两三枝。东君也不爱惜,雪压霜欺。无情燕子,怕春寒、轻失花期。却是有,年年塞雁,归来曾见开时。

  清浅小溪如练,问玉堂何似,茅舍疏篱。伤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诗。微云淡月,对江天、分付他谁。空自忆,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

  洞仙歌

  一团娇软,是将春揉做,撩乱随风到何处。自长亭、人去后,烟草萋迷,归来了、装点离愁无数。

  飘扬无个事,刚被萦牵,长是黄昏怕微雨。记那回,深院静,帘幕低垂,花阴下、霎时留住。又只恐、伊家太轻狂,蓦地和春,带将归去。

  玉蝴蝶

  壮岁分符方面,惠风草偃,禾稼春融。报政朝天,归去稳步鳌宫。望尧蓂、九重绛阙,颁汉诏、五色芝封。湛恩浓。锦衣槐里,重继三公。

  雍容。临歧祖帐,绮罗环列,冠盖云丛。满城桃李,尽将芳意谢东风。柳烟轻、万条离恨,花露重、千点啼红。莫匆匆。且陪珠履,同醉金钟。

  念奴娇

  素光练净,映秋山、隐隐修眉横绿。鳷鹊楼高天似水,碧瓦寒生银粟。千丈斜晖,奔云涌雾,飞过卢仝屋。更无尘气,满庭风碎梧竹。

  谁念鹤发仙翁,当年曾共赏,紫岩飞瀑。对影三人聊痛饮,一洗离愁千斛。斗转参横,翩然归去,万里骑黄鹄。满川霜晓,叫云吹断横玉。

  小冲山

  立春

  谁劝东风腊里来。不知天待雪,恼江梅。东郊寒色尚俳徊。双彩燕,飞傍鬓云堆。

  玉冷晓妆台。宜春金缕字,拂香腮。红罗先绣踏青鞋。春犹浅,花信更须催。

  木兰花

  美人书字

  沉吟不语晴窗畔。

  小字银钩题欲遍。

  云情散乱未成篇,

  花骨欹斜终带软。

  重重说尽情和怨。

  珍重提携常在眼。

  暂时得近玉纤纤,

  翻羡缕金红象管。

  清平乐

  闺情

  露花烟柳。春思浓如酒。几阵狂风新雨后。满地落红铺绣。

  风流何处疏狂。厌厌恨结柔肠。又是危阑独倚,一川烟草斜阳。

  满庭芳

  又喜椒觞到手,宝胜时里、仍剪金花。

  玉楼春

  一年适尽莲花漏,翠井屠苏沉冻酒。

  满庭芳

  凉风吹帽,横槊试登高,想见征西旧事,龙山会、宾主俱豪。

  女冠子

  上元

  帝城三五。灯光花市盈路。天街游处。此时方信,凤阙都民,奢毕豪富。纱笼才过处。喝道转身,一壁小来且住。见许多、才子艳质,携手并肩低语。

  东来西往谁家女。买玉梅争戴,缓步香风度。北观南顾。见画烛影里,神仙无数。引人魂似醉,不如趁早,步月归去。这一双情眼,怎生禁得,许多胡觑。

  调笑令

  伏以长安丽人,杜工部水边瞥见;洛川神女,陈思王梦里相逢。虽赋咏之尽工,亦纤秾之

  未备。若乃吟烟吐月,镂玉雕花。众中唤做百宜娇,诗里装成十样锦。汉鬓楚腰呈妙伎,竹枝桃

  叶换新声。彩袖初呈,传踏来至。

  睡起斜痕印枕檀。弄羞未怕指尖寒。紫绵香

  软红膏滑,不惜春娇对舞鸾。袅鬓细鬟金,春工只在纤纤玉。却月弯环未要深,留著伊来画

  双绿。

  双绿。淡匀拂。两脸春融光透玉。起来却怕东风触。本是一团香玉。飞鸾台上看未足。贮向阿娇金屋。

猜你喜欢
  ¾íÁù°ÙÁùÊ®Áù·彭定求
  李廷忠·唐圭璋
  郭祥正·唐圭璋
  卷十七·何汶
  卷十八·陈廷敬
  第二出 梦讯·李渔
  ◆澹居禅师至仁(澹居稿)·顾嗣立
  第三十五回 污吏害人心贪镪 烈女岂甘堕落尘·萧晶玉
  二集卷五十一·乾隆
  二集目录四·乾隆
  提要·王翰
  唐音巻十四·杨士弘
  卷七十一·徐倬
  忠义集巻六·赵景良
  卷二·宁调元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湘烟小录全文·陈裴之

    ○紫湘诔 紫湘秣陵王氏女,年十九,归余子裴之为侧室。婉嬺淑慎,门无闲言,道光甲申七月四日,以疾卒。其生平言行,既见于余室人所为小传矣。余悯其有柔嘉之德而早逝也,为此诔以哀之。颐道居士记。 呜呼紫湘!秉德淳贞。淮水之秀,钟

  • ◆江南吟士倪道原(太初集)·顾嗣立

    道原,字太初,安仁人。以明经就试,弗利于有司。工诗文,好游览山川,所至吟咏弗辍,后没于都下,朝廷贵重而葬之,题曰「江南吟士之墓」。 寄简吴宗师 奉呈虞侍讲三首 题张真人觐回行卷后 送道者归闽省亲 送人入京二首 赠人远游 题

  • 卷末 叙论四·王夫之

      〖一〗   治道之极致,上稽尚书,折以孔子之言,而蔑以尚矣。其枢,则君心之敬肆也;其戒,则怠荒刻覈,不及者倦,过者欲速也;其大用,用贤而兴教也;其施及于民,仁爱而锡以极也。以治唐、虞,以治三代,以治秦、汉而下,迄至于今,无不可以

  • ◎东三省之马贼·李定夷

    东三省为马贼出没之区,而又当日俄之冲,往往有马贼与外人勾结情事,扰害边圉,良非浅鲜。兹将其着名悍匪头目,调查如左: 头目名 出没地方 延度 奉天西南约八十里邵尔台附近 万老 通江口之南雄子附近 马老疙 本在清河沟附近

  • 九一四 多罗仪郡王永璇等奏运送盛京文溯阁陈设全书事宜请旨遵行折·佚名

    九一四 多罗仪郡王永璇等奏运送盛京文溯阁陈设全书事宜请旨遵行折乾隆四十七年九月十一日臣永璇、臣金简、臣曹文埴谨奏,为请旨事。恭照盛京文溯阁应行陈设《古今图书集成》一部、《四库全书》一部,现在陆续上紧装钉,并

  • 十国春秋卷四十四·吴任臣

    检讨吴任臣撰前蜀十列传侯翮 王保晦 卢延让庾传昌杨义方王仁 李珣 尹鹗张蠙 牛峤牛希济赵防郑艺侯翮成都人也风仪端秀善文辞尤工奏记表章唐光啓中以防萃出身为邠宁从事僖宗幸蜀拜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已而归隠导江卧

  • 李廷机传·张廷玉

    李廷机,字尔张,晋江人。被推举进入太学,取得顺天乡试第一名。万历十一年(1583),又取得会试第一名,以进士第二的身份授职为编修。升任祭酒。先制,祭酒每次视察事务,则由两名学生同举一块牌走在前列,牌上大写着“整齐严肃”四个

  • 卷五十·黄训

    钦定四库全书名臣经济录卷五十明 黄训 编工部【都水中】南旺庙碑记尚书宋公礼同都督周长等发山东丁夫一十五万登莱二府愿趋事赴工之人一万五千疏凿防通河先是洪武二十四年河决原武县黒阳山由旧曹州而河口漫过安山湖

  • 207.卖国贼秦桧·林汉达

    岳飞在朱仙镇大捷,逼近东京。兀术眼看在东京呆不下去,决定渡过黄河北撤。当他带着金兵离开东京的时候,有个书生拦住他的马,说:“大王(指兀术)别走了。岳少保(‘少保’是岳飞的官衔)马上会撤兵。东京一定没事儿。”兀术很奇怪,问

  • 第五篇 生活的准则 第四十三章 至柔·林语堂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语译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能驾驭天下最坚强的东西。道是无微不入的,这一无形的力量,能穿透没有间隙的东西。因此我才知道无为的益

  • 卷四·孔颖达

    <经部,诗类,毛诗注疏钦定四库全书毛诗注疏卷四汉郑氏笺 唐陆德明音义 孔颖逹疏国风鄘序柏舟共姜自誓也衞世子共伯蚤死其妻守义父母欲夺而嫁之誓而弗许故作是诗以絶之笺共伯僖侯之世子音义【共音恭下同姜居羊反共姜

  • 第十四章 防闲子弟·佚名

    (谨防游手好闲子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缝隙之水,可以决堤。我认为淫念也是如此。何时起了淫念,就要当即一刀斩断。着不得一些犹豫,容不得一毫留恋。否则魔念愈深,心火愈盛,不到家破人亡不止。而其中最得力的地方,就在平

  • 卷三十五·高闶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集注卷三十五宋 高闶 撰昭公五二十有六年春王正月葬宋元公三月而葬简也且鲁往会着其臣子私諡之罪三月公至自齐居于郓入鲁境故书至犹在外故书地公虽不得至齐然得见齐侯故书曰至自齐凡公行反而告庙则

  • 重刊龙舒净土文目录·王日休

      第一卷  净土起信九篇  第二卷  净土总要七篇  第三卷  普劝修持九篇  第四卷  修持法门十五篇  第五卷  感应事迹三十篇  一东晋远法师  二东晋刘遗民  三东晋阙公则  四晋学士张杭 

  • 卷七十五·佚名

    释深奥品第五十七之下【经】须菩提白佛言:&ldquo;世尊,菩萨摩诃萨,用初心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用后心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世尊,是初心不至后心,后心不在初心。世尊,如是心心数法不俱,云何善根增益?若善根不增,云何当得

  • 十住断结经卷第一·佚名

    (一名十千日光三昧定)    姚秦凉州沙门竺佛念译  道引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毗舍离城奈氏树园。与大比丘众八万四千。菩萨十万四千人俱。普皆大圣玄鉴通达。获致总持辩无滞碍。三昧常定慧无畏难。解

  • 卷第十二·呆翁行悦

    列祖提纲录卷第十二 武林十八涧理安禅寺住持娄东行悦集 解制提纲 了庵欲禅师解夏小参。昔本不曾结。今也何须解。解结本无心。无缚无脱者。恁么恁么。森罗万象彻底孤危。大地山河通上崄峻。不恁么不恁么。太阳门下日

  • 重修台郡各建筑图说·蒋元枢

    《重修台郡各建筑图说》,为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台湾知府蒋元枢所进呈的纸本彩绘,现存图三十九幅、图说四十幅(内一幅题称「记」,馀均称「图说」)。蒋元枢(1738—1781),字仲升,江苏常熟人,乾隆二十四年(1759)举人,乾隆四十年(1775)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