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十四章 防闲子弟

(谨防游手好闲子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缝隙之水,可以决堤。我认为淫念也是如此。何时起了淫念,就要当即一刀斩断。着不得一些犹豫,容不得一毫留恋。否则魔念愈深,心火愈盛,不到家破人亡不止。而其中最得力的地方,就在平日贤明的父兄教导有方,使他事理分明心念端正。更是时常加以堤防,禁止看小说,不接近损友,日常生活,内外界限谨严;男女亲戚,不准无故往来。所有婢女仆妇乳母,不论老少美丑,一概不许接近,来封堵他们邪淫之门。并将先贤君子的格言,及古今明显的果报,抄录成册,平时放在案头,使他们触目惊心,有所畏惧,来遏制邪淫的萌发。若说婚期,按照古礼: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现在的风气浮薄,不必拘泥于古礼。大约不可过早,也不可过迟,总应当婚配及时,来杜绝邪淫的蔓延。至于刚结婚时,少年血气未稳,不知节制,经常在数月内,种下一生的病根。或成为痨瘵之症,甚至夭亡。即使醒悟后悔,但元气已伤,疾病时常发作,终身为无用之人。实在可悲可怜。作为父兄,更须申明利害,谆谆告诫,来清除他们对女色的想法。只是女子的嫁期,更应早于男子的婚期。有很多名门闺秀,到了婚龄而不嫁,或是成了幽苦忧思的病,短命夭折;或是被轻薄青年引诱,父母逼迫使她自尽,以及被婆家终身休弃的。一到此时,后悔有什么用途呢。

黄孝直说:“《论语》有云,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圣人对于女色,无时不戒。《礼》:一般百姓不到五十,而且无子,不得娶妾。他们不接近其他女人就可想而知了。男子三十而娶。他们的不乱女色就可想而知了。诸侯不在国境内娶亲,他们的不夺他人之妻就可想而知了。先王在两分两至日闭关,他们的清心寡欲可想而知。但孔子其他的不提,只提出‘少之时戒之在色’一语,真正是既重视,又畏惧。因为人正当少年,犹如草木萌芽,百虫蛰伏。草木在开始萌芽的时候,逆挫它的萌芽,没有不摧折的。百虫在蛰伏的时候,忽然发掘它的洞穴,没有不僵倒的。圣人提醒少年,让他们尽力控制色心,肃敬自爱,以保养柔嫩身体。少年时期能在色欲一关,把得牢,截得断,他年必然元神不亏,气冲任督。治理朝政时,精神饱满得以运作经济,做出惊天事业。真人品,真学问,都来源于此。即使不成大器,也定能尽享高寿,不至于死于非命。这是少年人所应当猛然醒悟的。”

《玉峰与善堂》说:“树木有根就繁荣,根断就枯萎;鱼有水就活,水干就死;灯有油就明,油尽则灭。人有真精,能保养就长寿,受损坏就夭亡。道理相同。按医书《明堂图》:肾俞为藏精之穴。是人生安身立命的根蒂。若有损伤,危害难测。经常见到人家的子弟,年方幼小,情窦初开。或偷看淫书小说;或与同学戏说淫乱之语,乱动相火,寻求丧命的路径;或与婢仆尝试房事而泄丧真元;或没有男女之欲而暗泄至宝。渐渐变得肢体瘦弱,饮食减少,内热、咳嗽、咯血、梦遗、虚痨等症状相继出现,父母惊慌失措,医药救治难痊。有的以为先天不足,有的以为感染风寒,有的以为补养不当。不知这都是自作的罪孽。事情细微不明显,而伤害他们性命却特别深刻。幸而知道自爱其身,翻然悔悟,万般调治,而后才得痊愈。然而早年受伤,终身致病,下元虚冷,生育艰难,腰疼腿痛,中年阳萎,目晕头眩,未老先衰,所有劳心用力的事情,都不能做。虽留下身体,也属于无用。拿什么承先启后,建功立业,而享受富寿康宁等各种福份呢,作为子弟的,一定要多加珍惜,爱护自身就是孝敬双亲,保护好身体才可以扬名啊~” 

黄藜乙《蒙养篇》说:“人家的子弟,在已识字后,就禁止阅读淫书小说。这些东西本属于子虚乌有,少年误认为真,眩目荡心,最是有害的事情。要经常检查他们是否在背后借看,搜出来就付之一炬。十二岁后,父亲就带着儿子一同睡觉,留心观察他睡眠时的动静。平常那些婢女、仆妇、乳母,不论美丑老少,一概不许接近。单只这一关,能让他牢固把守,功名和寿算,终身都受用不尽。但他们到了当婚的年龄,父母就立即为他们完婚。以免有相思之病和邪淫之祸发生。”

人终身的疾病,都是从初婚时引起。仗着年轻兴致勃勃力气旺盛,纵欲无度,也不讲阴阳禁忌,大多成痨怯之症,厉害的短命早死,连累妻子受寡居之苦。百年的姻缘,终身的配偶,何苦从一月内种下一生的祸根呢,古人遇到子孙要结婚时,一定悉心地用这些来告诫他们。 

父母爱子心切,无不从小开始管教。只有牵涉到色欲伤身的大事,则大多没有明朗的训导。究其原因,大约因为未结婚时,以为子弟这方面的知识还未开窍,不可明说细讲。等结婚后,又以为子弟已经成人,而且碍着媳妇的面子,不便全说出来。不知道子弟年轻,阅历不深,凡是古今“好色必死”的事情,没经过亲眼目睹,不很相信。又不能细读远色戒淫的书籍,加上听到匪友的荒唐言语,动辄自夸房事经过,就把这些看作平常。于是导致伤身毙命,因此绝后的,不可胜数。真是令人叹息堕泪啊~作为父母的,必须在子弟十四五岁时,先在暗中观察他的动静,了解他的嗜好。如果已明白这些知识,就在他脱换衣裤之时,仔细察看,若有遗精的痕迹,赶紧援引古训,与他摆明了交谈,详细告诉他“好色必死”的道理,挑明了列举“好色必死”的人物,让子弟自己懂得畏惧,这样就能保养精神。等他结婚后,尤其需要不怕繁琐,委婉开导。父亲劝勉儿子,婆母劝勉儿媳,赶紧将远色戒淫的各类书籍,为儿媳讲解,让儿媳私下规劝丈夫。万不可因一时的懒惰,碍于面子,而留下终身的遗憾。


猜你喜欢
  卷四 皋陶谟第四·孔颖达
  四书賸言目录·毛奇龄
  卷十三·真德秀
  卷一百七十六·山井鼎
  卷六十九·秦蕙田
  弟子职第五十九·管仲
  日知荟说卷二·乾隆
  仲冬纪第十一·吕不韦
  杂论第六十·桓宽
  卷十二·佚名
  卷五百七十三·佚名
  卷三百八十八·佚名
  佛说八部佛名经全文·佚名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七·宗喀巴
  佛说兴起行经卷下·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200 ·佚名

    刘宰 挽诸葛宣义二首 世积乡闾望,公兼德齿尊。 谨身忘岁晚,接物等春温。 乐事人难比,馀功盗自奔。 平生可无憾,一劄疏明恩。 刘宰 挽诸葛宣义二首 兰阶初擢秀,棣萼亦聊芳。 幻化应难料,悲欢

  • 静春堂诗集目录·袁易

    卷一过泰伯庙游灵岩酬汤师言昆山冬夜见寄寄承天寺书记水仙花过定慧院寻陈舜咨不见诸友约游虎丘不及往游苏子美沧浪故园登开元寺阁观浮海石佛金鳯花寄钱徳钧徳钧时在钱塘赠竹径梅隠院观鱼寄汤师言倩徳钧书数诗故章末及

  • 卷五十三·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五十三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公是集【三】小雨春城频过雨一望一增新欲晚云成锦初晴草似茵和声散喧鸟芳意属游人向晚车马息东风飞暗尘送人之洛逢人问嵩少千里驾征轩倦马夜未寝鸣蝉秋

  • 卷五十六·志第三十七·百官二·脱脱

        ◎百官二   ○殿前都点检司 宣徽院 秘书监 国子监 太府监 少府监 军器监 都水监 谏院 大理寺 弘文院 登闻鼓院 登闻检院 记注院 集贤院 益政院武卫军都指挥使司 卫尉司 户礼兵刑工部所辖诸司 三路检

  • 卷三百十三 元豐四年(辛酉,1081)·李焘

      起神宗元豐四年六月盡其月   六月丙辰朔,荊湖北路轉運使孫頎【一】等言,乞於辰州【二】會溪城量益戍兵五七百人,漸招納上溪諸蠻,仍差知辰州張鄰臣、通判柳概措置。從之。   夔州路轉運司言;南平軍播州夷界巡檢楊光

  • 第九十七回 逞辣手擅毙陆建章 颁电文隐斥段祺瑞·蔡东藩

      却说广东军政府已经组成,即借广东城外的士敏土厂,作为暂住机关,当由政务总裁唐继尧、伍廷芳、林葆怿、陆荣廷、岑春煊联名,发出通电云:  查本军政府组织大纲,以由国会非常会议选出之政务总裁七人,组织政务会议,行使其

  • 提要·陈栎

    (臣)等谨案厯代通畧四卷元陈栎撰是编叙厯代兴废得失各为论断每一代为一篇自伏羲至五代为二卷北宋南宋则各占一卷葢详近畧逺之意也南宋止于宁宗卷末栎自跋谓理度二朝无史可据也旧本题増广通畧而不言因谁氏之书千顷堂书目

  • 第三○四移光绪十一年四月初九日一二一○二--二·佚名

    新竹县儒学正堂、兼明志书院监院翁,向新竹县移领光绪十一年夏季分文庙香灯、俸斋、廪膳等银移文 印 新竹县儒学记 私记四月初九日到私记帮办新竹捐输、署新竹县儒学正堂、兼明志书院监院翁为移领

  • 味腴室读书日记 光绪十二年丙戌·恽毓鼎

    十月初二日七弟生日。读《通鉴》第二百十卷唐睿宗景云元年至玄宗开元元年。司马承祯对睿宗曰:“国犹身也,顺物自然,而心无所私,则天下理矣。”语甚粹。晋陵尉杨相如时政疏有云:“人主莫不好忠正而恶佞邪,然

  • ·议水沙连六番地请设屯丁书·丁曰健

    窃抵省后,接蒙钧札,以台湾彰化县辖之水沙连六社生番献地输诚一案,奏奉谕旨:无庸归官开垦,自当照旧封禁。惟前此薙发生番,应如何酌量安抚?已垦番地及私垦各户,应如何禁止、驱逐?饬令遵照部咨,于到台任事后,会同台湾

  • 杨言传·张廷玉

    杨言,字惟仁,鄞县人。正德十六年(1521)进士。授官行人。嘉靖四年(1525)提升为礼科给事中。任职数日他就上言说:“近来仁寿宫发生火灾,晓谕群臣修身反省。我以为责任在公卿而不在陛下,罪在谏官而不在皇上身上。朝廷设立六科

  • 书义矜式卷三·王充耘

    商书元 王充耘 撰汤誓仲虺之诰惟王不迩声色不殖贷利徳懋懋官功懋懋赏用人惟己改过不吝圣人惟能絶夫私欲之累故能公于人已之间盖人主一心不能两用欲于善则不欲于利故不为声色货利之所趍则其用人处己必无徃而不当矣夫

  •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二十一·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持戒波罗蜜多品第七之四复次舍利子。五者修菩萨行者。以此善根于现生中离诸障难。于现生中不堕恶趣。恶作不能扰动其心。速得出离。如是五种希有之法。

  • 摄大乘论释 第十一卷·世亲

    摄大乘论释 第十一卷世亲菩萨释陈天竺三藏真谛译释入因果修差别胜相第五之二修时章第五论曰。于几时中修习十地。正行得圆满释曰。此十地是菩萨大地。修行之时不可同于二乘。何以故。不唯为自身所济度多故。所

  • 周易参同契通真义·彭晓

    道家著作。3卷。后蜀·彭晓撰。晓字秀川,自号真一子, 永康人。曾官为朝散郎守尚书祠部员外郎, 受御赐紫金鱼袋。全书分为90章, 以应“阳九”之数; 又以“鼎器歌”一篇字句零碎,难以分章, 独存于后, 以应“水一”之数。另撰“

  • 北斗七元金玄羽章·佚名

    北斗七元金玄羽章。撰人不详,约出於宋代。内载北斗七元星君玄章,据称乃汉明帝於终南山遇北斗七真所授。附录符咒、诵经诀、二使者说等。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本章与阴帙《北斗七元金玄羽章》同名,

  • 燕山外史·陈球

    章回小说。清陈球著。八卷。是 书以明代冯梦祯《窦生传》为素材敷演而成。书 叙明永乐间燕人窦绳祖游学嘉兴,恋贫女李爱 姑,爱姑感其情,以身相许。不久,窦为其父所 迫与临淄宦族联姻,遂一去不返。爱姑被金陵 盐商所骗,辗转

  • 摩利支天经·佚名

    不空译摩利支天菩萨陀罗尼经之略名。又指陀罗尼集经第十所摄阿地瞿多译之摩利支天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