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

  ●卷十·评论门

  杜云:“尔辈可忘年。”“含凄觉汝贤。”“送尔维舟惜此筵。”“汝与山东李白好。”自世俗观之,则为简傲,诗简(家)不然,亦尝有云:“忘形到尔汝。”〔黄常明《溪诗话》卷五〕

  又《古柏》云:“不露文章世已惊,未辞剪伐谁能送!”先器识后文艺,与浮躁炫露者〔有〕异也。〔同上,卷五〕

  《古柏》云:“大厦如倾要梁栋,万牛回首丘山重,”此贤者难进而易退〔也〕,非其招不往者也。〔同上,卷五〕

  赵嘏《长安秋望》诗云:“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当时人诵咏之以为佳作,遂有赵倚楼之目。又有《长安月夜与友人话归故山》诗云:“杨柳风多潮未落,蒹葭霜在雁初飞。”亦不减倚楼之句。至于《献李仆射》诗云:“新诺似山无力负,旧恩如水满身流。”则谬矣。〔葛常之《韵语阳秋》卷四〕

 

  钟嵘称张茂先:“惜其儿女情多,风云气少。”喻凫尝谒杜紫薇不遇,乃曰:“我诗无绮罗铅粉,宜不〔售〕也。”淮海诗亦然,人戏谓可入小石调。然率多〔子〕美句,但绮丽大胜尔。子美“并蒂芙蓉本自双”,“水荇牵风翠带长”,退之“金钗半醉坐添春”,牧之“春风十里扬州路”,谁谓不可入黄钟宫耶?

  〔黄常明《溪诗话》卷三〕

  昌黎〔《送刘师服》〕云:“携持令名归,自足贻家尊。”苏州《送黎尉》云:“只应传善政,朝夕慰高堂。”诚儒者迂阔之辞,然贪饕苟得污累其亲,孰若清白之为愈。〔同上,卷三〕

  东坡云,少陵《咏怀》诗:“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亦(一)

  何愚,窃比稷与契。”子美自比稷契,人未必许也。然其又有诗云:“舜举十六相,身尊道更高。秦时任商鞅,法令如牛毛。”自是稷契辈人口中语也。〔又云〕

  “知名不(未)必称,局促商山芝。”又云:“王侯与蝼蚁,同尽随丘墟。愿望第一义,回向心地初。”乃知子美诗尚有事在也。〔《溪》、《渔隐从话》前集卷一二〕

  张籍《送区弘持》云:“韩公国大贤,道德赫已闻。昨出为阳山,尔区来趋奔。韩官迁法曹,子送(随)至荆门。韩入为博士,崎岖从羁轮。”观其游从之久,疑得于韩者深也。然考其文章议论之际乃不得预籍、之列,何也?《韩集》有《送区弘南归》诗云:“我迁于南日周围,来见者众莫依希。爰有区子荧荧晖,观以彝训或从违。我念前人譬葑菲。落以斧斤引缠微(纟墨徽),虽有不逮驱。”观此数语,则韩虽以师道自任,而区受道之质盖有所未至也。其后又勉之以“行行正直勿脂韦,业成志立来颀颀”,其诲之者至矣。集中又有《送区册序》,《韩文辨证》云:“册即弘也,”未知孰据尔。〔《丹阳集》、《韵语阳秋》卷六〕

  举人过失难于当,其尤者,臧孙之犯门斩关,惟孟椒能继(数)之。臧纥谓国有人焉,必椒也。其难如此。司马相如窃妻涤器,开巴蜀以困苦乡邦,其过已多,至为《封禅书》,则谗谄(谄谀)盖天性,不复自新矣。子美犹云:“竟〔无〕宣室召,徒有茂陵求。”李白亦云:“果得相如草,仍余《封禅》文。”

  和靖独不然,曰:“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言虽不迫,责之深矣。李商隐云:“相如解草《长门赋》,却用文君取酒金。”亦舍其大论其细也。举其大者自西湖始。其后有讥其谄谀之态死而未已,正如捕逐寇盗,先〔为〕

  有力者所获,扌益其吭而骑其项矣,余人从旁助缚耳。〔黄常明《溪诗话》卷三〕

  士人程文,穷日力作一论,既不限声律,复不拘诗(语)句,尚罕得反复折难使其理判然〔者〕。观《赴奉先咏怀五百言》,乃声律中老杜心迹论一篇也。

  自“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自比〔以〕稷与契”,其〔心〕术析向自是稷、契等人。“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与饥渴由己也(者)何异?

  然常为不知者所病,故曰:“取笑同学翁”。世不我知而所守不变,故曰“浩歌弥激烈”。又云:“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当今廊庙具,建厦岂云缺。

  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言非不知隐遁为高也,亦非以国无其人也,特废义乱伦,有所不忍。“以兹误生理,独耻事干谒。”言志大术疏,未始阿附以借势也。为下士所笑而浩歌自若,皇皇慕君而雅志栖道(遁)。既不合时,而又不少低屈,皆设疑互答,屡致意焉。非巨刃有余,孰能之乎!中间铺叙间关酸辛,宜不胜其戚戚,而“默思失业途(徒),因念远戍卒”,所谓忧在天下,而不为小(一)己失得也。禹、稷、颜子不害为同道,少陵之迹江湖而心稷契,岂为过哉!

  孟子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其穷也,未尝无志于国与民;其达也,未尝不抗其易退之节:密(蚤)谋先定,出处一致矣。是时(诗)先后周复,正合乎此。昔人目《元和贺雨诗》为谏书,余特目此诗为心迹论也。〔《溪〔卷一○〕

  〔刘昭禹云〕“五言如四十个贤人,著一个屠酤不得。觅句者如掘得玉匣子,有底有盖,但精心必获其宝。”然昔人“园柳变鸣禽”,竟不及“池塘生春草”;“余霞散成绮”,不及“澄江静如练”;“春水船如天上坐”,不若“老年花似雾中看”;“闲久(几)砚中窥水浅”,不若“花落(落花)径里得沿(泥)香。”

  “停杯嗟别久”,不及“对月喜家贫”;“枫林社日鼓”,不若“茅屋午时鸡”。

  此数公未始不精心。似此,知全其宝者未易多得。〔黄常明,同上卷五〕

  愈《寄孟刑部联句》云:“美君如(知)道腴,逸步谢天械。”或问道果有味乎?余曰:如介甫:“午鸡声不到禅林,柏子烟中静拥衾。”“竹鸡呼我出华胥,起灭篝灯拥燎炉。各据槁梧同不寐,偶然闻雨落阶除。”皆淡中意(泊中)

  味,非造此景(境)不能形容也。〔黄常明,同上〕

  张无尽《题武昌陵(灵)竹寺》云:“孟宗泣竹笋冬生,岂是青青竹有情。

  影响主张非别物,人心但莫负幽明。”语虽浅直,然当于理。乐天有(云)“余霞散成绮”,“别叶乍辞风”等语丽矣,不过于嘲风雪弄花〔草〕而已。故《寄唐生》诗云:“非求宫律高,不务文字(章)奇。惟歌生民病,得愿(愿得)天子知。)〔《溪》卷十〕

  颜延之尝问鲍照己与灵运优劣照曰:“谢五言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君诗铺锦列绣,亦雕绘满眼。”钟嵘《诗品》乃记汤惠休云:“谢如芙蓉出水,颜如错采镂金。”与本传不同。〔传〕又称延之尝薄惠休制作,以为委巷中歇谣耳。

  岂汤(惠)休因为延之所薄,遂有芙蓉错镂之语,故史取以文饰之耶?坡云:“辨才诗如风吹水,自成文理;吾辈与参寥如巧妇织锦耳。”取况亦类此。渊明所以不可及者,盖无心于非誉巧拙之间也。〔黄常明,同上卷五〕

  永叔以昌黎比介甫,云答(答云):“他日若能窥孟子,终身何敢望韩公!”

  吴季野以方贾谊,答云:“俯仰缪恩方自歉,惭君将比洛阳人。”皆愤然不平,如恶无盐唐突。而谢景山赠文忠诗有“才如梦得今(多)为累,情似安仁久悼亡”,即开门当之。二公何抑扬之异也。〔同上,卷五〕

  子美《夜宴左氏庄》“检书烧烛短”,烛正不宜观书,检阅时暂可也。退之“短檠二尺便且光”,可谓灯窗人中(中人)语,犹有未便,灯不笼则损目,不宜勤且久。山谷“夜堂朱墨小灯笼”,可谓善矣。而虚堂非夜久所宜。子瞻:“推门入室书纵横,蜡纸灯笼晃云母。”惯亲灯火儒生酸态尽矣。〔同上,卷三〕

  张籍尝移书责退之与人商论不能下气。愈亦有云:“我昔实愚蠢,不能降色辞。”余谓此乃书生常态。昔尝见太〔学〕中炉亭议题纷喧哄然,其后有二生坐是鸣鼓,岂直议礼家为聚讼哉!圣俞《谢永叔惠酒》云:“贻诗(始时)语且横,既醉论益坚。曾不究世务,闲气争占(古)先。”诚有之也。〔同上,卷七〕

  岑参《寄杜拾遗》云:“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退之《赠崔补阙》云:“早生(年少)得途未要忙,时清谏疏尤宜罕。”皆缪承荀卿有听从无谏诤之语,遂使阿谀奸佞用以借口。以是知凡造意立言,不可不豫为天下来(后)世虚。

  〔《溪》卷一〕

  《西清诗》话:“人之好恶,固自不同。子美在蜀作《闷》诗,乃云:“卷帘唯白水,隐几亦青山。”若使余居此,应从王逸少语,吾当卒以乐死,岂复更有闷耶?”〔同上,《渔隐从话》前集卷七〕

  王君玉云:“子美之诗,词有近质〔者〕,如“麻鞋见天子”,“垢腻脚不袜”之句,所谓转石于千仞之山势也。学者尤之过甚,岂远大者难窥乎?“〔同上,同上〕

猜你喜欢
  卷六百四十二·彭定求
  吴淑虎·唐圭璋
  韩准·唐圭璋
  彭叔夏·唐圭璋
  目次·舒梦兰
  卷十七·万树
  太平洋舟中见一明星·闻一多
  曾氏跋·汪精卫
  五集卷二十九·乾隆
  卷四十·王奕清
  卷二十三·朱彝尊
  卷一百十一·曹学佺
  提要·苏泂
  卷十二·陈衍
  卷六·岳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第五·黄彻

      钱惟演为洛帅留守,始置驿贡花,识者鄙之。蔡君谟加法造小团茶,贡之,富彦国叹曰:“君谟士人,乃为此耶?”坡作《荔枝叹》云:“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雨顺风调百谷登,民不饥寒为上瑞。君不见,武夷溪边

  • 卷三百三十三·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三百三十三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初集五十三 郑真【字干之鄞县人】 平陵东 王莽簒汉翟义起义兵莽杀义其门人歌以怨之 平陵东翟义死东海翻寃莫洗汉贼已成汉鼎

  • 卷五十六·志第二十三·柯劭忞

      ○百官二   枢密院。秩从一品。掌兵事之机密及宫禁宿卫、军官选授简阅之政令,知院六员,从一品。同知四员,正二品,副使二员,从二品。佥院二员,正三品。同佥二员,正四品。院判二员,正五品。参议二员,正五品。经历二员,从五

  • 卷之四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卷之九百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七 列传二百十七·纪昀

    列传辽 【一】○辽一耶律赫噜耶律实纳齐【隆科 佛德】耶律允 耶律哈里耶律达喇萧痕笃康默记【 延寿】韩延岳【德枢 绍动 绍芳】韩知古【匡嗣 德源 德凝】 耶律迪罣【伊济】耶律都沁【古 图鲁 卜】 王郁耶律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七 礼略七·纪昀

    礼略宾礼军礼○宾礼三恪二王后△三恪二王后唐太宗贞观二年立二王后庙置国官玄宗天宝八载封后魏孝文十代孙元伯明为韩国公以备三恪初王勃谓王者乘土王世五十数 尽千年乘金王世四十九数九百年乘水王世二十数六百年乘木

  • 桓宣传·房玄龄

    桓宣,谯国钅至县人。祖父桓诩,做过义陽太守。父桓弼,官至冠军长史。桓宣志在创业济时,心地忠厚纯正,为晋元帝丞相舍人。当时北方坞主张平自称豫州刺史,樊雅自号谯郡太守,各自占据一城,拥有部众数千人。晋元帝因桓宣忠厚讲信用

  • 李中传·张廷玉

    李中,字子庸,吉水人,正德九年(1514)进士。杨一清做吏部尚书,多次召李中应言官试,李中不到。等到李中授官工部主事时,武宗自称为大庆法王,在西华门内建立寺院,用番僧做主持,朝廷群臣都不敢言。李中封官才三个月便抗言上疏说“:以

  • 近思录集注卷七·江永

    【朱子曰此卷出处进退辞受之义】伊川先生曰贤者在下岂可自进以求于君苟自求之必无能信用之理古人之所以必待人君致敬尽礼而后往者非欲自为尊大葢其尊徳乐道之心不如是不足与有为也【防彖传 叶氏曰贤者之进将以行其道

  • 陆稼书先生问学录卷之一·陆陇其

    仪封张伯行孝先甫订受业诸子仝校陈几亭谓颜山农以口舌陷狴犴罗近溪变产脱之山农视近溪家为外府取用无厌论学或不合则披其颊在近溪因失所宗抑情忍辱亦人所难而山农之妄取苛求悉动于气人欲横流视彼制欲者不应愧死乎山农

  • 桓公·桓公十六年·左丘明

    【经】十有六年春正月,公会宋公、蔡侯、卫侯于曹。夏四月,公会宋公、卫侯、陈侯、蔡侯伐郑。秋七月,公至自伐郑。冬,城向。十有一月,卫侯朔出奔齐。【传】十六年春正月,会于曹,谋伐郑也。夏,伐郑。秋七月,公至自伐郑,以饮至之礼

  • 佛说海龙王经卷第一·佚名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  行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游王舍城灵鹫山。与大比丘众俱。比丘八千。菩萨万二千。一切大圣十方来会。众德具足得诸总持。无所不博辩才至真。决一切疑入大神通。分剖慧义诸度无极。济于彼

  •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五十六卷·佚名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五十六卷迦旃延子造五百罗汉释北凉天竺沙门浮陀跋摩共道泰等译智揵度修智品第三之二◎问曰。若然者何故阿罗汉起苦集智现在前耶。答曰。欲观此五阴。犹如重担过患法故。尊者瞿沙。作如是说。

  • 方等三昧行法·智顗

      隋 智顗说方等三昧行法序宋沙门遵式述山门教卷自唐季多流外国。或尚存目录。而莫见其文。学者思之。渺隔沧海。方等三昧行法者。皇宋咸平六祀。日本僧寂照等赍至。虽东国重来。若西干新译。载披载沃。适奉醒醐。

  • 萬如禪師語錄卷第七·佚名

    嗣法門人行猷等編示眾示眾。舉祖師云。正說知見時。知見即自心。當心即知見。知見即如今。師云。若是腳跟著實。肘後符靈底漢。子雖終日知見。其間覓一毫知見相了不可得。者箇且置。畢竟如何是如今底事。卓拄杖云。雪

  • 古今注·崔豹

    晋代博物考据类笔记小说集。3卷。崔豹撰。《隋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直斋书录解题》都在杂家类著录为3卷,独《旧唐书·经籍志》著录为5卷。全书分舆服、都邑、音乐、鸟兽、鱼虫、草木、杂注、问答释义8

  • 唐宋名家词选·龙榆生

    唐宋词总集。今人龙榆生编选。编选者云:“本编所录各家,以能卓然自树或别开生面者为主。”“所选作品,以能代表某一作家的作风或久经传诵者为准。”故此书多名家脍炙人口之作。此外,为使本选集兼作词谱之用,别创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