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九

  ●卷九·狂放门

  《剑阁》云:“吾将罪真宰,意欲铲叠嶂。”与太白“槌破黄鹤搂”,“划却君山好”,语亦何异?然《剑阁》诗意在削平僭窃,尊崇王室,凛凛有忠义气,槌碎划却之语,但觉一味粗豪耳。故昔人论文字以意为主(上)。〔《溪》卷一〕

  “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肠。饮酣视八极,俗物都茫茫。”此子美胸中语也。

  宜其孩弄严武,藐视礼法,而朱老、阮生皆预莫及(逆),《遭田父泥饮》至被肘而不悔,其内直外曲,强御不畏,矜寡不侮,非世所能测也。〔《溪》卷六〕

  唐史载杜审言尝云“吾闵(文)当得屈宋作衙官”,其孙乃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谓苏味道“见吾判且羞死”,甫乃有“集贤学士如堵墙,看我落笔中书堂”。谓“为造化小儿所苦”,甫乃有“日月笼中鸟,乾坤水上萍”。所谓“是以似之”也。〔同上,卷六〕

  《艺苑雌黄》云:“吟诗喜作豪句,须不畔于理方善。如东坡观崔白《骤雨图》云:‘抉桑大茧如瓮盎,天女织绡云汉上。往来不遣凤衔梭,谁能鼓臂投三丈?’此语豪而甚工。石敏若〔《桔林文》中〕《咏雪》有‘燕南雪花大于掌,冰柱悬檐一千丈’之语,豪则豪矣,然安得尔高屋〔邪!虽豪,觉畔理。〕或云《咏雪》非敏若诗,见鲍钦止《夷白堂小集》。’苕溪渔隐曰:“《东坡集》载此诗是题赵令晏、崔白大图,幅径三丈,故云:“往来不遣凤衔梭,谁能鼓臂投三丈。”可谓善造语能形容者也。《画品》〔中止有李营丘《骤雨图》,从无崔白者,兼东坡此诗又云〕:“人间刀尺不敢裁,丹青付与濠梁、崔。风蒲半折寒雁起,竹间的横江梅。”乃是崔白《冬景图》,《艺苑》以谓《骤雨图》误矣。

  余〔又观〕李太白《北风行》云:“燕山雪花大如席。”《秋浦歌》云:“白发三千丈。”其句可谓豪矣,奈无此理何?如秦少游《秋日绝句》云:“连卷雌霓拄(拱)西楼,逐雨追晴意未休。安得万妆相向舞,酒酣聊把作缠头。”此语亦豪而工矣。”〔《渔隐从话》后集卷二六〕

  郭功甫《金山行》造语豪〔壮〕,世多不见全篇,今录于左方:“金山杳在沧溟中,雪崖冰柱浮仙宫。乾坤扶持自今古,日月仿佛缠西东。我泛灵槎出尘世,搜索异境窥神工。一朝登临重叹息,四时想象何其雄!卷帘夜阁挂北斗,大鲸驾浪吹长空。舟摧岸断岂足数,往往霹雳捶蛟龙。寒蟾八月荡瑶海,秋光上下磨青铜。鸟飞不尽暮天碧,渔歌忽断芦花风。蓬莱久闻未成往,壮观绝致遥应同。潮生潮落夜还晓,物数交(与数)会谁能穷!百年形影浪自苦,便欲此地安〔微〕

  躬。白云南去供入(来入我)望,又起归兴随征鸿。”〔同上,前集卷三七〕

 

  ●卷九·称赏门

  《王直方诗话》云:乐天有诗云:“醉貌如霜叶,虽红不是春。”东坡有诗云:“儿童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郑谷有诗云:“衰鬓霜供白,愁颜酒借红。”老杜有诗云:“发少何劳白,颜衰肯更红?”无己诗云:“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皆相类也。然无己初出此一联,大为当时诸公所称赏。〔《渔隐从话》前集卷五一〕

  《雪浪斋日记》云:高荷字子勉,山(上)俗诗云:“点检金闺彦,飘零玉笋班。尚令清庙器,犹隔鬼门关。”大为山谷所喜。〔同上,卷五二〕

  杜子美褒称元结《舂陵行》兼《贼退后示官吏》二诗云:“两章对秋月(水),一字偕华星。致君唐、虞际,淳朴忆大庭。”又云:“今盗贼未息,得结辈数十公,落落然参错为天下邦伯,天下少安,可立待矣。”盖非专称其文也。至于李义山乃谓“次山之作以自然为祖,以元气为振(根)”,无乃过乎!秦少游《漫郎诗》云:“字偕华星章对月,漏泄元气烦挥毫。”盖用子美义山语也。〔《韵语阳秋》卷六〕

  《今是堂》〔《手录》云〕:高丽使过海,有诗云:“水鸟浮还没,山云断复连。”时贾岛诈为梢人,联下句云:“棹穿波底月,船压水中天。”丽使嘉叹久之〔自此不复言诗〕。〔《溪》、《渔隐从话》前集卷一九〕

  张祜诗云:“故国三千里,深官二十年。”杜牧赏之,作诗云:“可怜‘故国三千里’,虚唱歌词满六宫。”故郑谷〔云〕:张生‘故国三千里’,知者唯应杜紫薇。”诸贤品题如是,祜之诗名安得不重乎!其后有“解道澄江静如练,世间唯有谢玄晖”,“解道江南断肠句,世间唯有贺方回”等语,皆祖是意也。

  〔葛常之《韵语阳秋》卷四〕

  诗人赞美同志诗篇之善,多比珠玑、壁玉、锦绣、花草之类,至杜子美则岂〔肯〕作此陈腐语也(耶)?《寄岑参》诗云:“意惬关飞动,篇终接混茫。”

  《夜听许十〔一〕诵诗》云:“精微穿溟滓(氵幸),飞动摧霹雳。”《赠卢居(琚)》诗云:“藻翰唯牵率,湖山合动摇。”《赠朱(郑)谏议》诗云:“毫发无遗恨,波澜独老成。”《寄李白》诗云:“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赠高适》诗云:“美名人不及,佳句法如何?”皆惊人语也。视余子其神芝〔之〕与腐菌哉!〔《丹阳集》,同上卷三〕

 

  ●卷九·称荐门

  温公自称为〔迂〕叟,香山居士亦尝以自号。其诗云:“初时被目为迂叟,近日蒙呼作隐人。”司马岂慕其洛居有闲适之乐耶?〔《溪》卷九〕

  周美成邦彦,元丰初以太学生进《汴都赋》,神宗命之以官,除太学录。其后流落不偶,浮沉州县三十余年。蔡元长用事,美成献《生日诗》,略云:“化行《禹贡》山川内,人在周公礼乐中。”元长大喜,即以秘书少监召,又复荐之。

  〔《挥麈录》〕

  李白《赠崔侍御》诗云:“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何当赤车使,再往召相如。”相如盖自谓也。观此不可谓白之(五字作“则白不可谓))无心于仕进者。然当时慢侮力士,略不为身谋,〔旋〕致贬逐而曾不悔。使其欲仕之心切,必不如是。先是,苏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故曰(白)诗中每以相如自比。

  〔《赠〕从弟之遥》曰:“汉家天子驰驷马,赤车蜀道迎相如。”《自汉阳病酒归》曰:“圣主还听《子虚赋》,相如却欲论文章。”《赠张镐》曰:“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白自比为相如,非止一诗也。〔《韵语阳秋》卷六〕

  吴迈远好自夸而嗤鄙他人,每作诗得称意语,辄掷地呼曰:“曹子建何足数哉!”袁嘏谓人曰:“我诗有生气。”亦以用心深苦,俄而有得,宜不胜其喜。

  子美云“语不惊人死不休”,贯休谓“得句先呈佛”,皆此谓(为此)也。〔《溪诗话》卷二〕

  老杜高自称许有乃祖之风,上书明皇云:“臣之述作沈郁顿挫,杨雄、枚皋可企及也。”《壮游》诗则自比游(于)崔、魏、班、杨。又云:“气靡刂屈、贾垒,目短曹、刘墙。”《赠韦左丞》则曰:“赋料杨雄敌,诗看子建亲。”甫以诗雄于世,自比诸人,诚未为过。至“窃比稷与契”则过〔矣〕。史称甫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岂自比稷契而然耶?至云:“上感九庙焚,下悯万民疮。

  斯时伏青蒲,廷争守御床。”其忠荩亦可嘉矣。〔《韵语阳秋》卷八〕

  《复斋漫录》云:“江公著初任洛阳尉,久旱微雨,作诗云:“云叶纷纷雨脚匀,乱花柔草长精神。雷车却辗前山过,不洒原头陌上尘。”温公于士人家见之,借纸笔修刺谒江,且为称荐,由此知名。”〔《渔隐从话》后集卷二二〕

 

  ●卷九·投献门

  《王直方诗话》云:杭有西湖而颍亦有西湖,皆为游赏之胜。而东歧连守二州。其初得颍也,有颍人在坐云:“内翰但只消游湖中,便可以了郡事。”盖言其讼简也。秦少章因作一绝献之云:“十里荷花菡萏初,我公所至有西湖。欲将公事湖中了,见说官闲事亦无。”后东坡到颍,有《谢执政启》亦云:“入参两禁,每玷北扉之荣,出典二邦,辄为西湖之长。”〔《渔隐从话》前集卷四一〕

  钱惟演为洛帅留守,始置驿贡花,识者鄙之。蔡君谟加法〔造〕小团茶贡之,富彦国叹曰:“君谟〔士人〕乃为此也(耶)!”坡作荔支叹曰:“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雨顺风调百谷登,民不饥寒为上瑞。君不见武陵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笼加。吾君盛德岂在此,致养口腹何陋耶!又不见洛阳丞相忠孝家,可怜亦进姚黄花。”补世之语,不能易也。尝爱李敬方《汴河直进船》诗云:“汴水通淮利最多,人生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脂膏是此河。”

  此等语皆〔可〕为多(炙)背之献也。〔《溪诗话》卷五〕

 

  ●卷九·评论门

  介甫〔梅〕诗:“少陵为尔牵诗兴,可是无心赋海棠?”杜默云:“倚风莫怨唐工部,后裔谁知不解衣(诗)。”曾不若东坡、柯邱海棠长篇冠古绝今,虽不指名(明)老杜而补世(亡)之意,盖使来世自晓也。〔《溪诗话》卷八〕

  乐天《九日思杭州》云:“笙歌委曲声延耳,金翠动摇光照身。”子瞻《有怀钱塘》云:“剩看新番眉倒晕,未应泣别脸消红。”黎元耆旧,何遽忘之也〔耶〕?徐考其集,白《送杭州姚(三字作“姚杭州赴任”)因思旧游》云:“闾里固宜勤抚恤,楼台亦要数跻攀。”苏亦云:“细雨暗(晴)时一百六,画桡鳌(鼍)鼓莫遗(违)民。”是未尝无意于民庶也。然白又有“故妓数人凭问讯,新诗两首倩流传”,坡又有“休惊岁岁年年貌,且对朝朝暮暮人”。大抵氵㸒乐之语多于抚养之语耳。夫子称“未见好德如好色”,而伤之日“已矣乎”,二公未能免俗,余人不必言。〔同上〕

  子瞻赋《浊醪有妙理》,首句云:“酒勿嫌浊,人当取醇。”其末乃曰:“浊者以饮吾仆,清者以酌吾友。”复立分别,则是浊醪无妙理矣。岂非万斛汹涌不暇点校故欤!〔同上〕

  司马温公〔《题赵舍人庵》〕云:“清茶淡话难逢友,浊酒狂歌易得朋。”

  虽造次间语,亦在于〔进〕直谅之益而退便僻之损也。〔同上,卷一〕

  《雪浪斋日记》云:读谢灵运诗,知其揽尽山川秀气;读退之《南山诗》,颇觉似《上林》《子虚赋》,才力小者不能到。李长吉、玉川子诗皆出于《离骚》,未可以立谈判也。皇甫持正云“吟诗未有刘长卿一字”,唐人必甚重长卿,今诗十卷亦清丽。〔《渔隐从话》前集卷二〕

  《宋子京笔记》云:“古人语有椎拙不可掩者,《乐府》曰:‘何以销忧,惟有杜康。’刘越石曰:‘何其不梦周。’又有曰:‘夫子悲获麟,西狩叹(涕)

  孔丘。’”虽有意绪,词亦钝朴〔矣〕。〔同上,卷一〕

猜你喜欢
  张焘·唐圭璋
  卷四十·阮阅
  第三幕·老舍
  卷162 ·佚名
  翡冷翠的一夜·徐志摩
  圭塘欵乃集跋·许有壬
  卷二百八十四·陈思
  秧歌·刘半农
  快乐·闻一多
  卷七十二·吴之振
  卷八十·徐倬
  御选元诗卷七十九·康熙
  淳熙稿卷十四·赵蕃
  卷二十九·施元之
  西渡集卷下·洪炎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五集卷四十九·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五集卷四十九古今体一百三首【己酉七】启跸幸避暑山庄即事得句乘舆去岁仆臣差【向年幸山庄必乘马启行去岁以上驷院备马迟悮乃乘轻舆非更往例也】避泞今朝更御车【连日放

  • 卷八十七·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八十七 明 曹学佺 编 晚唐十四 崔涂【字礼仙光啓四年进士】 秋夕送友人 离心醉岂欢把酒强相寛世路须求达还家亦未安旅程愁算远江月坐吟残莫羡扁舟兴功成去不难 晩次修路僧 平尽不平处

  • 卷二百二十六 列传十三·赵尔巽

      扬古利 劳萨子程尼 图鲁什子巴什泰 觉罗拜山子顾纳岱、顾纳岱子莫洛浑 西喇布子马喇希、阿兰珠、阿兰珠弟布尔堪、纳尔察、纳尔察子瑚沙 达音布朗格、朗格子和讬、从弟雍舜、玛尔当图、玛尔当图子乌库理、喀喇、

  • 卷第十九·徐鼒

    前翰林院检讨加詹事府赞善衔六合徐鼒譔列传第十二周镳(弟锺、项煜、光时享、武愫)、雷演祚邱磊(补) 陈谦(子六御)(传阙)周镳(弟锺、项煜、光时享、武愫)、雷演祚邱磊(补)陈谦(子六御)(传阙)周镳字仲驭,号鹿溪;金坛

  • 卷九十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历代纪事年表卷九十四 元世系表畧 却特氏蒙古部人十世祖曰勃端察尔母曰阿伦果斡嫁托本默尔根生二子既而夜梦金色神人来趋卧榻阿伦果斡惊觉遂有娠生一子即勃端察尔也勃端察尔状貌奇异沈默寡言家人谓

  • 卷七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礼部志稿卷七十七明 俞汝楫 编宗藩备考藩礼国内礼仪洪武十九年十二月内本部奉太祖高皇帝圣旨今後亲王所在去处凡遇正旦冬至千秋节日只许本国在城军民官员庆贺在外府州县卫所及守边卫门不许庆贺遇有事务

  • 一五五、鲁仲连考·钱穆

    《汉志》儒家《鲁连子》十四篇,已亡不可考。《史记正义》引《鲁连子》云:&ldquo;齐辨士田巴,服徂丘,议稷下。(《艺文类聚》引《新序》,称&ldquo;齐王聘田巴先生,而将问政&rdquo;,知巴亦稷下学士。)毁五帝,罪三王,服五伯,离坚白,合

  • 卷一百三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三十九王礼考【十五】大狩【臣】等谨按古者蒐苖猕狩之典所以讲武事而数军实其事与振旅治兵相表里降及两汉射熊长杨之馆校猎广成之苑词臣铺张形於赋颂唐开元礼有田狩仪宋初恒以秋冬或正

  • 第十八章 统一后之广西·李宗仁

    一1925年秋,广西统一,陆、沈残余部队除林俊廷两千余人逃往钦、廉依附邓本殷外,都已次第肃清。此时全省虽在大兵之后,疮痍满目,毕竟烽烟已息,盗贼日少,人民可以安居乐业,形成小康之局。 然此时广东的局面则仍在风雨飘

  • 第七章 11·辜鸿铭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辜讲有一次孔子说:“假如有某种万无一失的致富方法,即使是去做一个马夫去养马,我也愿意去做。但是因为确实没有任何万无一失的致富方法,我宁愿按照自己意愿去

  • 毛诗注觧传述人·孔颖达

    毛诗注觧传述人唐国子博士兼太子中允赠齐州刺史呉县开国男陆德明録诗者所以言志吟咏性情以讽其上者也古有采诗之官王者廵守则陈诗以观民风知得失自考正也动天地感鬼神厚人伦羙敎化移风俗莫近乎诗是以孔子最先删録既取

  • 第42章&nbsp;大学·戴圣

    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自身的光明之德,在于亲爱民众,在于使自己达到至善的境界。知道达到至善的境界而后才能确定志向,确定了志向才能心无杂念,·心无杂念才能专心致志,专心致志才能虑事周祥,虑事周祥才能达到至善。万物都有其

  • 卷一百一十四(释道龚译)·佚名

    △宝梁聚会第四十四阿兰若比丘品第五尔时摩诃迦叶白佛言:世尊,若有比丘自言阿兰若比丘。世尊,齐几所名阿兰若比丘。齐几所名乞食比丘。齐几所名畜粪扫衣比丘。齐几所名树下比丘。齐几所名冢间比丘。齐几所名露处比丘。佛

  • 翠岩古雪禅师语录序·佚名

    嘉兴大藏经 古雪哲禅师语录翠岩古雪禅师语录序佛法须人而传甚于吾儒。儒所传者可以求之于六经语孟诸书。不幸而不遇其人。其所传者固未尝亡也。释氏自达磨大士东来。直指见性成佛。一切修多罗藏俱属赘疣。何语言文字

  •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三五行化妙诀·佚名

    经名:洞真太上八素真经三五行化妙诀。撰人不详,约出於东晋南朝。原为《八素真经诀》之一,后分出单行。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为六朝古上清经《八素真经》之一部分。太上大道君说:学道皆由积善,先立善行,然

  • 大小诸证方论·傅山

    方书。清傅山撰。不分卷。山有《傅青主女科》已著录。此为傅氏医学著作初稿,约在康熙初年秘传。内容包括《傅青主先生秘传小儿科方论》、《傅青主先生秘传杂症方论》。成书于康熙十二年(1673)。《小儿科方论》中先论

  • 朱子年谱·王懋竑

    全书共十卷,《年谱》四卷,《考异》四卷,《附录》二卷,并为清王懋竑撰。王懋竑字子中、舆中,号白田,宝应(今属江苏)人。康熙进士,补安庆府教授,授翰林院编修,以老病归里。少从叔父王式丹学,精研朱熹之学,归里后杜门著述校书。除

  • 阿育王经·佚名

    十卷。梁扶南三藏僧伽跋罗译。僧伽跋罗于梁初至京师止正观寺,受命梁武帝在止正观和寿光殿占云馆译出《大育王经解》由释宝唱、昙允等笔受。据《大唐内典录》卷四引宝唱录载:此《阿育王经》是第二译出,天监十一年 (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