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歴代诗话卷二十四

  丁集中之上

  古乐府

  箜篌引

  唐子西曰古乐府命题皆有主意后人用乐府为题者当代其人而措辞如公无渡河须作妻止其夫之词太白辈或失之

  吴旦生曰古今注箜篌引即公无渡河霍里子髙妻丽玉所作子髙晨起刺船有白首狂夫被发提壶乱流而渡其妻随止不及遂溺死于是援箜篌鼓之作公无渡河之曲曲终亦投河死子髙还以声语丽玉丽玉以箜篌写其声曰箜篌引余观曹植云置酒髙殿上亲友従我游似言及时行乐又云久要不可忘薄终义所尤似及交情大非古辞之意李白有二篇一曰公无渡河乃言渡河事一曰箜篌引亦言交情此子西所谓失之也吴正子谓歴观前作大抵以箜篌引命题者不言叟溺以公无渡河命题者则及之皆不足语乐府矣

  汉书祷祀太乙后土作坎侯坎声也使乐人侯调作之取其坎坎应节也因其姓命曰坎侯

  古今韵防云汉武令乐人侯晖依琴造竷竷空侯也一名坎侯竷即古坎字野客樷书云坎国之侯名晖也

  杨升庵曰当作空侯今作箜篌加竹赘矣其器只丝朩二物与竹了不相干大乐部空侯二十三弦在乐器中最大且髙凡琴瑟筝琵琶阮咸之属丝木相去皆未寸许惟空侯丝与朩相去逺声自空出空侯之名或因此

  释名箜篌师延所作靡靡之音空国之侯所好也容斋随笔谓考侯国无名空者余以此言大是愦愦按乐府杂録云箜篌乃郑卫之音权舆也以其亡国之音故号空国之侯

  陌上桑

  乐府解题曰古辞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旧说邯郸女子姓秦名罗敷为邑人千乗王仁妻仁后为赵王家令罗敷出采桑于陌上赵王登台见而恱之置酒欲夺焉罗敷善弹筝作陌上桑以自明不従按其歌辞称罗敷采桑陌上为使君所邀罗敷盛夸其夫为侍中郎以拒之与旧说不同若陆士衡扶桑升朝晖等但歌佳人好防与古调始同而末异

  吴旦生曰吴兢以侍中郎之词与家令不合遂病之乐府原题云侍中郎汉官也恐仁为赵王家令后为汉侍中郎也余最喜乐府集有云大抵诗人感咏随所命意不必尽当其事所谓不以辞害意也且发乎情止乎礼义古诗之风也今次是诗益将体原其迹而以辨丽是逞约之以义殆有所未合而卢思道傅縡张正见复不究明更为祖述使若其夫不有东方骑不为侍中郎不作専城居乃得従使君之载欤如刘邈王筠之作蚕不饥日未暮亦安得徬徨为使君留哉萧防殷谋曽不足道而沈君攸所谓看金怯举意求心自可知亦庶几焉故秋胡妇曰妇人当采桑力作以养舅姑亦不愿人之金此真烈妇之词耳

  王子乔

  王弇州曰仙人有两王乔其一即太子晋其一栢人令天降玉棺者也杨升庵曰史记封禅书注引裴秀冀州记云缑氏仙人庙者昔有王侨犍为武阳人为栢人令于此登仙非王子乔也唐诗王子求仙月满台又云可怜缑岭登仙子犹自吹笙醉碧桃盖世以王侨为王子乔误也久矣胡元瑞曰汲冡书师旷称晋为王子故乐府称王子乔非姓王氏也乔当是晋别名惟为叶县令而飞鳬与为柏人令而食芝者则名姓俱同又同为令最易相乱非精加考核未易得之

  吴旦生曰刘向列仙传云王子乔者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鸣浮丘公接以上升三十余年见者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缑氏山头果乗白鹤翔山头举手谢人而去为立祠于维氏山下据此则缑氏仙人庙乃太子晋事封禅注悮引入王伯侨之下而升庵反悮认为非王子乔也元瑞指出晋为王子而叶县柏人又有两人极为显著故弇州概称两王乔亦未安按海録碎事云一王子晋王乔二叶令王乔三服肉芝王乔皆神仙也

  长歌行

  沧浪诗评曰文选长歌行只有一首青青园中葵者郭茂倩乐府有两篇次一首乃仙人骑白鹿者仙人骑白鹿之篇予疑此词岧岧山上亭以下其义不同当又别是一首郭茂倩不能辨也

  吴旦生曰观魏文帝所赋似拟仙人骑白鹿一首陆士衡所赋似拟青青园中葵一首其词意各合古辞而解题谓曹魏改奏晋陆士衡不与古文合何也岧岧山上亭以下细阅絶不相防严氏驳之有见

  当

  艺苑巵言曰古乐府悲歌可以当泣逺望可以当归二语妙絶老杜玉佩仍当歌当字出此用修引孟德对酒当歌云子美一阐明之不然读者以为该当之当矣大瞆瞆可笑孟德正谓遇酒即当歌也下云人生几何可见矣若以对酒当歌作去声有何趣味

  吴旦生曰焦弱侯谓元美此言悮防用修之意矣用修正读当为平声如当时之当言人生对酒与当歌之时无几耳何尝作去声如当泣当归之当哉子美诗当亦作平声若如元美读不成诗矣

  杜康

  武帝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吴旦生曰选注杜康或云黄帝时宰人号大谬盖古之造酒者武帝用东方生销忧唯酒之意故不言酒直言杜康耳束晳劝农赋盖田熟啖纡其腹而杜康咥其胄白乐天诗杜康能解闷潘佑诗直儗将心付杜康亦如刘白堕工酿东坡乃云独对红蕖倾白堕也【眉公笔记杜康泉在舜祠东庑下世传杜康用斯泉酿酒或以扬子江水并惠山泉称之一升重二十四铢是泉重二十三铢】

  庄

  王粲従军诗馆宇充里士女满庄馗自非圣贤国谁能享兹休

  吴旦生曰五臣作音仇协韵李善注引肃肃兔罝施于中馗杨升庵谓作音求字从九从酋为是又说文馗音逵九逵道也似背故曰馗从九首一道为一首与同义而异音今人不识字皆従首悮矣升庵此说最当而正杨谓韵防支尤二韵通作馗恐未足以折升庵也

  豫章行

  乐府解题曰古辞今阙悮不传陆士衡泛舟清川渚伤离别言夀短景驰容华不久若曹植拟豫章行为穷达傅休奕苦相篇云苦相身为女言尽力于人终以华落见弃亦题曰豫章行

  吴旦生曰乐府集谓豫章邑名汉南昌县隋为豫章有豫章江江连九江有钓矶陶侃少时尝宿此夜闻人唱声如量米者访之吴时有度支于此亡今考傅陆机辈所作多叙别离怨恨思即知豫章昔为华艳盛丽之区耳至唐杜牧诗尚过称其侈靡焉

  董逃行

  古辞言神仙事傅休奕九弈篇十六章乃叙夫妇别离之思非也

  吴旦生曰乐府原题谓此辞作于汉武之时盖武帝有求仙之兴董逃者古仙人也后汉游童竞歌之终有董卓作乱卒以逃亡此则谣防之言因其所尚之歌故有是事实非起于后汉也余观别本逃一作桃梁简文行幸甘泉宫歌云董桃律金紫贤妻侍禁中似引董贤及子瑕残桃事终云不羡神仙侣排烟逐驾鸿皆所未详诗话又引汉武内传王母觞帝索桃七枚以四防帝自食其三因命董双成吹云和笙侑觞作者取此窃以乐府之题亦如关雎葛覃之类只取篇中一二字以命诗非有义也若以董字桃字泥其义此与作铙歌巫山髙杂以阳台神女之事君马黄但言马者其荒陋一也蔡寛夫所云乌生八九子但咏乌雉朝飞但咏雉鸡鸣髙树巅但咏鸡大抵类此而甚有相府莲讹为想夫怜杨防儿讹为杨叛儿者矣

  七十二

  春渚纪闻曰玉台诗入门时左顾但见双鸳鸯鸳鸯七十二罗列自成行孟郊蔷薇歌仙机轧轧飞凤凰花开七十有二行不知皆用七十二取义何也

  吴旦生曰田子艺言是美人之数也古人多言三三美人夫三三则六而六六则为三十六矣左右各三十六合之则为七十二矣盖六者隂数之极而六六三十六者又纯隂之数故用之妇人也余以此语未免穿凿后见真率笔记云霍光园中凿大池植五色睡莲养鸳鸯三十六对望之烂若披锦故相逢行云鸳鸯七十二罗列自成行按玉台诗乃乐府相逢行古辞也乃知古辞确有所祖可以释陶南村之疑矣梁简文筝赋鸳鸯七十二乱舞未成行李太白诗七十紫鸳鸯双双戏庭幽皆取当时相对之义

  鸡鸣又云舍后有方池池中双鸳鸯鸳鸯七十二罗列自成行盖言方池正従园中大池入想也此乐府亦用霍家事实杨廉夫诗别院三千红芍药洞房七十紫鸳鸯此亦影借句耳若杨升庵诗芳池七十二宝帐三千重则是池有七十二耶【杨廉夫金台篇云上有七十二凤凰金鼎玉食髙颉颃】

  丈人

  顔氏家训曰古乐府歌辞先述三子次及三妇妇是对舅姑之称其末章云丈人且安坐调弦未遽央古者子妇供事舅姑旦夕在侧与儿女无异故有此言丈人亦长老之目今世俗犹呼其祖考为先亡丈人又疑丈当为大北间风俗妇呼舅为大人公丈之与大易为悮耳近代文士颇作三妇诗乃为匹嫡并耦巳之羣妻之意又加郑卫之辞何其谬乎

  吴旦生曰顔之推疑大悮为丈不知古有丈人之称唐翊仁鲛人潜织诗三日丈人嫌武则天怒魏同赐死于家监刑御史房济曰丈人何不告密可以自直史记索隠注韦昭云古者名男子为丈人尊父妪为丈人故汉书宣元六王传所云丈人谓淮阳宪王外王母即张博母也

  黄震云易经丈人程子谓尊严之称朱子谓长老之称丈者黍龠尺引之积说文云周制以八寸为尺十尺为丈人长八尺故曰丈夫论衡云人形以一丈为正故名男子为丈夫尊翁妪为丈人淮南子云老者杖于人为丈人

  野客樷书云今人呼丈人为泰山或者谓泰山有丈人峯故云【青城山记云青城为五岳之长名丈人山俗呼人妇翁为令岳妻之伯叔为列岳因此欧阳永叔云呼妻父为岳翁以泰山有丈人峯呼妻母为泰水不知出何书】据杂俎载明皇东封张说为封禅使三公以下皆转一品说以壻郑镒官九品因说迁五品宗怪而问之黄幡绰对曰泰山之力也与前说不同陈后山送外舅诗丈人东南英注谓丈人为妇翁之称三国志献帝舅车骑将军董承而裴松之注谓古无丈人之名故谓之舅【晋书王忱任达妇父常有惨忱乗醉吊之旧唐书独孤郁以妇父辞内职宪宗曰权德舆有此佳壻】按裴松之宋元嘉时人呼妇翁为丈人已见此时余因乐府丈人之语附入此条窃以松之古无丈人之言未曽深考而勉夫谓南史时已见亦失之也观史记汉天子我丈人行则三国前早已有之汉书郊祀志大山川有岳山小山川有岳壻岂以山岳有壻因谓妇翁为岳耶

  防防

  甄后塘上行边地多悲风树朩何防防

  吴旦生曰防音飕古本楚辞风防防兮朩防防今本作萧而音亦叶飕故乐府亦作萧萧又作翛翛总不若搜搜字之古也

  按甄后中山无极人为文帝后其后为郭贵嫔譛赐死临终作此诗而前志云晋乐奏魏武帝蒲生我池中至今题下刋魏武帝字皆譌

  秋胡妻

  刘子曰列女传载秋胡妻者寻其始末了无才行可称直以怨怼厥夫投川而死轻生同于古冶徇节异于曹娥此乃凶险之顽人强梁之悍妇辄与贞烈为伍有乖其实焉

  吴旦生曰按秋胡宦归路见美妇愿奉以金妇曰妇人当采桑力作以养舅姑不愿人之金只此数语节孝昭彰此傅所谓烈烈贞女忿言辞厉秋霜也卒恶其行投河而死谓非列女不可自子之论一出杨升庵谓当祠于妬妇津以刘伯玉妻配享胡元瑞谓当名秋胡妻所投水曰悍妇川皆非允论横汚古烈文人口业一至于此【西京杂记云杜陵秋胡为翟公所礼欲以兄女妻之或曰秋胡已经娶而失礼妻遂溺死不可妻也驰象曰今之秋胡非昔之秋胡也岂得以昔之秋胡失礼而絶防今之秋胡哉】

  枯桑海水

  饮马长城窟行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吴旦生曰翰注谓枯桑无叶则不知天风海水不冻则不知天寒喻妇人在家不知夫之消息也善注谓枯桑无枝尚知天风海水广大尚知天寒喻夫在逺不知妇之忧戚也余意合下二句总看乃云枯桑自知天风海水自知天寒以喻妇之自苦自知而他家入门自爱谁相为问讯乎

  战国赵燕皆筑长城以备边自隂山止辽东谓之古长城至秦始皇西起临洮东入髙丽连亘万里按郦道元水经注及乐府广题谓其南北皆有泉窟汉时征戍之士饮马于此乃作是曲王僧防伎録以为相和歌辞之瑟调曲也凡妇人思逺者亦借此题以寄情焉此则其辞也

  双鲤鱼

  夷白斋诗话曰客従逺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鱼腹中安得有书古人以喻隠密也鱼沈潜之物故云

  吴旦生曰五臣注相思感通梦寐之间若有使来遗者又云命家童杀而开之中遂得书不知此乃想像之词借枯桑海水以喻他乡异县字字神境若说杀鱼无乃痴騃按汉时书札相遗或以绢素结成双鲤之形即缄也非如今人用蜡唐李氏季兰结素鱼贻人云尺素如残雪结为双鲤鱼欲知心里事看取腹中书盖其遗制

  长城

  陈琳饮马长城窟行云生男慎莫举生女哺用脯君独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拄

  吴旦生曰秦筑长城时死者相属民歌云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柱则孔璋乃用其时谚语也

  竹竿

  卓文君白头吟云竹竿何嫋嫋鱼尾何簁簁

  吴旦生曰汉铙歌二十二曲今所传朱鹭等十八曲而务成云黄雀钓竿四曲无传焉余尝拟朱鹭等因为补四曲是也其所谓钓竿者古今注云伯常子避仇河滨为渔父其妻思之每至河侧作钓竿之歌后司马长卿作钓竿诗今传为古曲也故文君言竹竿鱼尾正引伯常子事以讽长卿耳刘坦之补注云嫋嫋簁簁并摇动貌以比相如之心不定又将他图也

  梁父

  乐府解题曰梁甫吟盖言人死葬此山亦葬歌也吴旦生曰西溪丛语谓张衡四愁诗欲往従之梁父难注云泰山东岳也君有德则封此山愿辅佐君王致于有德而为小人谗邪之所阻梁父泰山下小山名诸葛好为梁父吟恐取此意按青州图经云三士冡在临淄县南一里三坟周围一里髙二丈六尺张朏齐记云是烈士公孙捷田开疆古冶子三士冢所谓二桃杀三士者【遥望荡隂里解题作追望隂阳里严沧浪云青州有隂阳里】

猜你喜欢
  刘仁父·唐圭璋
  第十五章 士女私奔·屠隆
  ◆张玉娘(兰雪集)·顾嗣立
  第一折·佚名
  第一折·乔吉
  第三折·白朴
  前集卷六·罗椅
  十年都门竹枝词·佚名
  提要·张尧同
  卷147 ·佚名
  七言巻十三·洪迈
  奉答燕公·张说
  原诗叙(据己畦集)·叶燮
  何希尧诗鉴赏·佚名
  郎士元诗鉴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刘天迪·唐圭璋

      天迪,号云闲,西昌(今江西泰和县西)人。   齐天乐   严县尹度上和李观我韵   瑞麟香软飞瑶席,吟仙笑陪欢宴。桐影吹香,梅阴弄碧,一味微凉堪荐。停杯缓劝。记罗帕求诗,琵琶遮面。十载扬州,梦回前事楚云远。   人生总

  • 第三幕 第一场·老舍

    时间:前幕后半月,上午。地点:同前。「幕启」院中极整洁。小唐嫂门外还有小火炉,她尚未加入食堂。花草增多,连窗台上都摆着小盆的花儿……每户门框上都贴有“清洁四无”的红纸条。柳树的枝叶多了些。

  • 长城下之哀歌·闻一多

    啊!五千年文化的纪念碑哟!伟大的民族的伟大的标帜!……哦,那里是赛可罗坡的石城?那里是贝比楼?那里是伽勒寺?这都是被时间蠹蚀了的名词;长城?肃杀的时间还伤不了你。长城啊!你又是旧中华的墓碑,我是这墓中的一个孤鬼——我坐在墓

  • 卷八·曹庭栋

    钦定四库全书宋百家诗存卷八嘉善曹庭栋编乐静居士集李昭玘字成季济南人五代宰相涛五世孙少与晁之齐名元丰二年为苏轼所知擢进士第李清臣荐为秘书省正字判潞州歴起居舍人入党籍居闲自号乐静居士寓意法书图画以十囊贮

  • 卷第二百三十七·胡三省

    唐纪五十三〔起柔兆阉茂(丙戍),尽屠维赤奋若(已丑)六月,凡三年有奇。〕《宪宗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上之上》〔讳淳,改为纯,顺宗长子。通鉴书唐诸帝谥号,自玄宗已下,皆以葬陵谥册为正。帝本谥曰圣神章武孝皇帝,大中三年平河湟,始

  • 卷十下·朱熹

    钦定四库全书 御批资治通监纲目卷十下 【丁未】孝安皇帝永初元年春二月司徒鲔卒○三月日食○夏四月封邓隲及弟悝弘阊皆为列侯隲辞不受考异【此封字下亦漏舅字】 【自和帝之丧邓隲兄弟常居禁中隲

  • 卷六十五上上·郝经

    <史部,别史类,郝氏续後汉书>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六十五上上  元 郝经 撰 列传第六十二上上 儒学 经术总叙【易书诗春秋礼乐论语孝经孟子】 书契始宓犠氏下蔇虞夏商周有儒之实无儒之名

  • 二一二 安徽巡抚裴宗锡奏缴到伪妄书籍九种请旨销毁折·佚名

    二一二 安徽巡抚裴宗锡奏缴到伪妄书籍九种请旨销毁折乾隆三十九年十一月三十日安徽巡抚臣裴宗锡谨奏,为缴到伪妄各书,请旨销毁事。窃照明末野史以及笔墨妄议之书,前奉上谕,饬令委员明白宣谕,卽速交出,与收藏之人并无干碍。

  • 第八章 由疑惧到认罪 三 我离开了家族·溥仪

    为什么把我和家族分开?我到很晚才明白过来,这在我的改造中,实在是个极其重要的步骤,可是在当时,我却把这看做是共产党跟我势不两立的举动。我认为这是要向我的家族调查我过去的行为,以便对我进行审判。 我被捕之后,在苏联

  • 董绍传·李延寿

    董绍,字光远,新蔡鎢阳人。从小喜好学习,十分精通文章的义理。他离家入仕,任四门博士,屡次升迁,官至中书舍人,被宣武帝所赏识。豫州城的白早生献城投降梁朝,朝廷命董绍前去安抚慰劳。他被贼兵锁拿,送到梁朝。梁军领军吕僧珍与他

  • 知伯从韩魏兵以攻赵·佚名

    【提要】 知伯即智瑶,晋国权臣。他作了韩、魏等国联合军队首领,可是由于不能明察秋毫,不能了解、驾御其他国家,所以没有作好领导。 【原文】 知伯从韩、魏兵以攻赵,围晋阳而水之,城下不没者三板。郗疵谓知伯曰:“韩、魏之君

  • ●皇朝通典卷二十三·佚名

    職官一 ○職官一 (臣)等謹按杜佑通典敘次職官首歷代官制次三公次三省次尚書次御史次諸卿次武官次東宮官次王侯封爵次州郡次文武散官次祿秩次秩品從前續修唐五季宋遼金元明歷代職官典悉遵杜佑原書體例臣等奉命纂輯本朝職

  • 第七章 避嫌疑·佚名

    礼仪分别嫌疑,是为了防止淫乱。古人同胞兄妹到了八岁,就开始分桌吃饭。内室言语尚且不泄露到外面,外面的言语不传入到内部,又何况其他呢,现在看到近世的人家,每有招致触犯淫秽,都是由于防闲不密,内外不分,男女混杂,不避嫌疑,以

  • 卷一·张廷玉

    <經部,春秋類,欽定春秋傳說彙纂欽定四庫全書欽定春秋傳說彚纂卷一集說【杜氏預曰春秋者魯史記之名也記事者以事繫日以日繫月以月繫時以時繫年所以紀遠近别同異也故史之所記必表年以首事年有四時故錯舉以爲所記之名也

  • 卷八十三·佚名

    △无尽伏藏会第二十之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与大比丘众一千人俱。皆悉成就殊胜功德能师子吼。菩萨摩诃萨五百人。一切皆得陀罗尼门。辩才无碍证无生忍。住不退转具诸三昧游戏神通。善知众生心行所趣。其

  • 集論校勘說明·欧阳竟无

      一.是書校歷二週.一譯校.二刻校。   二.譯校用西藏勝友等譯阿毗達磨集論對勘.校註略稱藏本。又用玄奘譯安慧糅   阿毗達磨雜集論參證.校註略稱釋論。   三.譯校凡有四例。(一)藏本章句歧異可資硏究者.皆註出曰.藏本

  • 在泉州小雪峰寺开示·太虚

    ──十九年一月──各位都是雪峰义存祖师狮子窟中的狮儿,所谓“狮子窟中无野兽,象王行处绝行纵”;既然共入此门来,还有什么可说呢!所以我说无可说,在座的各位,亦复听无可听。今天与各位相见,皆是相喻不言中,更用不著头上安头,说

  • 卷第一·佚名

    莲月禅师语录卷第一门人性容录住遵义府九青山东印禅寺顺治戊戌春师在夜郎山怀白堂受请进院三门云门庭孤峻堂奥幽深且道从那里入乃以拄杖三击云七通八达了也便进。佛殿云高揖释迦不拜弥勒此是过量人行履即今新长老礼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