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六十五上上

<史部,别史类,郝氏续後汉书>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六十五上上  元 郝经 撰

列传第六十二上上

儒学

经术总叙【易书诗春秋礼乐论语孝经孟子】

书契始宓犠氏下蔇虞夏商周有儒之实无儒之名而天下治仲尼集列圣之成则天之时以经世本三皇以为易则乎春以明隂阳之理本二帝以为书则乎夏以明帝王之事本三王以为诗则乎秋以明治乱之情本五覇以为春秋则乎冬以明尊卑之分贯之以礼乐则乎二气以通天人之际於是乎建皇极以用太极经世之制毕矣仲尼没七十子之徒游于诸侯揭焉标乎一世而以儒自名以道自私自鲁八儒外而真儒鲜矣【原注陶潜圣贤羣辅録孔子没後散於天下设於中国成百氏之原为纪纲之儒居环堵之室荜门圭窦瓮牖绳枢并日而食以道自居者有道之儒子思氏之所行也衣冠中动作顺大让如慢小让如伪者子张氏之所行也顔氏传诗为道为讽谏之儒孟氏传书为道为疎通致远之儒漆雕氏传礼为道为?俭庄钦之儒仲梁氏传乐为道以和隂阳为移风易俗之儒乐正氏传春秋为道为属辞比事之儒公孙氏传易为道为洁静精微之儒】学有枝叶披其本实於是乎异端并兴有老庄杨墨申韩仪秦百家衆流芜没秕稗啁啾喧聒不胜其弊激讦烦厌焚灭不足至于坑戮儒学几乎熄矣然而秦博士之所掌二帝三王之典籍犹存及项籍入咸阳一炬而尽祸尤酷於秦人汉兴高帝过鲁以太牢祠孔子陆贾称说诗书叔孙通制礼仪复开後世儒学之原孝惠四年始除挟书律残门余士祛箝解禁排蓬荜振埃烬掇拾断烂而出焉公卿大臣皆挽强蹶张之流萧相国以刀笔曹参事盖公文景好刑名而窦太后尊黄老【原注汉书曹参为齐丞相闻胶西有盖公善治黄老言使人厚币请之既见盖公公为言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推此类具言之参於是避正堂舍盖公焉窦太后好黄老言而窦婴田蚡赵绾等务隆推儒术贬道家言是以窦太后滋不悦】虽置博士具官待问而已传闻渐舛大义昧没仅存章句传注之学专门传家延引圣道言易则田何言书则伏生言诗则申公辕固韩生言

礼则高堂生言春秋则胡母生董仲舒孝武隆

儒表章六经公孙弘以治春秋为丞相封侯学

者靡然向风始为学官置弟子员然好名崇侈

摈申公而黜董仲舒【原注汉书上使使束帛加璧安车以蒲裹轮驾驷迎】

【申公至见上上问治乱之事申公对曰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尔是时上方好文辞见】

【申公对默然申公以病免归公孙弘性意忌外寛内深杀主父偃徙董仲舒胶西皆弘力也】

使司马相如严助难诎大臣【原注汉书上令严助等与大臣辨论】

【中外相应以义理之文大臣数诎其尤亲幸者东方朔枚臯严助吾丘夀王司马相如相如常】

【称病避事朔臯不根持论上颇以俳优畜之】文辞虽盛而儒学终

于不振孝宣起经生乃亲称制论定经义於石渠【原注汉书宣帝受诗於东海澓中翁高材好学甘露三年诏诸儒讲五经同异太子太傅萧望之等平奏其议上亲称制临决焉施雠甘露中论五经於石渠阁】元成之际贡薛韦匡迭为宰相【原注贡禹薛广德韦贤匡衡也】增太学弟子至三千人及刘歆校综七畧凡三万三千余卷遗经逸典尽出而儒学始盛矣遭王莽更始之乱焚荡散落几复委地光武中兴收集经牒秘书稇载二十余两输之雒阳投戈讲艺息马论道至夜分乃寐鸿儒硕士云会辇毂立五经博士各以家法教授易有施孟梁丘京氏书欧阳太小夏侯诗齐鲁韩毛礼大小戴春秋严顔凡十四博士孝明之世临雍拜老横经问道至於期门羽林之士皆通章句匈奴亦遣子入学【原注後汉书明帝正坐自讲诸儒执经问难於前冠带搢绅之人圜桥门而观聼者盖亿万计其後复为功臣子孙四姓末属别立校舍按选高能以受其业自期门羽林之士悉令通孝经章句匈奴亦遣子入学】孝章大会诸儒於白虎观考详同异亲临称制如石渠故事着为通义【原注後汉书建初四年诏下太常将大夫博士议郎郎官及诸生诸儒会白虎观讲议五经同异使五官中郎将魏应承制问侍中淳于恭奏帝亲称制临决如孝宣甘露石渠故事作白虎议奏】顺帝感翟酺之言【原注後汉书翟酺上言孝文皇帝始置一经博士武帝大合天下之书而孝宣论六经於石渠学者滋盛弟子万数光武初兴愍其荒废起太学博士舍内外讲堂诸生横卷为海内所集明帝时辟雍始成欲毁太学太尉赵熹以为太学辟雍皆宜兼存故并传至今而顷者颓废至为园采刍牧之处宜更修缮诱进後学卒从之酺免後遂起太学更开拓房室学者为酺立碑铭於学云】增广学舍至二百四十房千八百五十室梁太后诏大将军下至六百石悉遣子就学游学增盛至三万余生灵帝诏诸儒正定五经刻於石碑为古文篆隶三体书法以相参检树之学门【原注後汉书蔡邕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多谬俗儒穿凿疑误後学熹平四年乃与五官中郎将堂谿典光禄大夫杨赐谏议大夫马日磾议郎张驯韩说太史令单扬等奏求正定六经文字灵帝许之邕乃自书册於碑使工镌刻立於太学门外雒阳记太学在雒阳南开阳门外讲堂长十丈广二丈堂前石经四部本碑凡四十六枚西行尚书周易公羊传十六碑存十二碑毁南行礼记十五碑悉崩坏东行论语一碑毁礼记碑上有谏议大夫马日磾议郎蔡邕名】於是汉之儒学几於三代之际矣故学道为汉室元气与治体污隆所以包举宓犠氏之先统承仲尼氏之後而垂万世之绪者也虽中更黄老之异申韩之惨文赋之浮王覇之杂继以恭显之谗新莽之簒戚宦之乱党锢之祸而正臣义士不负所学拥卫宗社矫矫岳岳力与天争继之以死当建安末犹有郑玄服?敷畅经旨卢植赵岐正色立朝孔融仗节死义诸葛亮委身存汉如董卓之暴曹操之奸倾天下倒四海却立瞪睨沥涎饮食不敢遂取儒效也章武纂统东京遗老留滞三方血并虎战躏籍坟典【原注後汉书初光武迁还雒阳其经牒秘书载之二千余两自此以後参倍於前及董卓移都之际吏民扰乱自辟雍东观兰台石室宣明鸿都诸藏典策文章竞共剖散其缣帛图书大则连为帷盖小则制为縢囊及王允所收而西者裁七十余乘道路艰远复弃其半矣後长安之乱一时焚荡莫不泯尽焉】青衿转为介胄黉序鞠为茂草门传家业寖以坠丧且邺台三祖专尚辞章锺贾不学首登三事迄于正始盛为清谈经术荒芜儒者不作凡历秦项莽卓四厄而卒为异端文景武宣光武明章之遗泽尽而三纲委地司马氏父子兄弟簒弑争夺而悖乱滋炽矣初司马迁为儒林传班固范晔二汉书皆有之今断自桓灵而下历三国迄于晋初无大事业祗以经学名家至於寖微寖灭絶无仅有者复着儒学篇要终汉道云礼

虞书舜命九官曰咨四岳有能典朕三礼佥曰伯夷帝曰俞咨伯汝作秩宗夙夜惟寅直?帷清则礼之有官有书尚矣夫礼絜矩民彛经纬人道着天理之节文为之度数仪则使之周旋中节治人事神规心检身齐家以平天下故主於敬敬则直直则清而礼之大本立矣以是命之盖先王之志也书契以来代各有制至於夏商莫不有书及周公制作之际兼采并用酌其中而为之制经礼三百威仪三千大宗伯掌之其书备矣夷厉而下诸侯僭侈踰闲毁则遂去其籍王室文献渐亦废灭自孔子时已不得见其全祗有周公所着职官一书且多残缺乃与其徒讲明定着子贡裒集以为传七十子之俦相与为之记谓之仪礼而後经礼稍备历战国秦汉诸儒相与授受志礼之变而言其义掇拾孔门余论各为传记曰礼记如曲礼少仪内则皆威仪三千之制也於是礼书有三其大经则着于周官仪礼其传义则见于礼记先王之盛意犹可稽也汉兴鲁有高堂生传士礼十七篇而鲁徐生善为颂【原注苏林曰汉书仪有二即为此颂貌威仪事有徐氏徐氏後有张氏不知经但能盘辟为礼容天下郡国有容史皆诣鲁学之顔师古曰颂读与容同】传其子至孙延襄及公户满意桓生单次皆为礼官大夫而萧奋亦以礼显故言颂者由徐氏奋授孟卿孟卿授后苍闾丘卿苍说礼数万言号后氏曲台礼授闻人通汉戴德戴胜庆普德号大戴圣号小戴与庆普三家皆立於学官大戴授徐良小戴授桥仁杨荣普授夏侯敬及族子咸孝武时河间献王得礼古经五十六篇於鲁淹中及孔氏学七十篇与明堂隂阳王史氏记皆七十子後学者所记多天子诸侯卿大夫之制愈於后苍等推士礼而致於天子之说置不用亡之孔安国又献古礼经七十篇周官六篇记百三十一篇礼经即仪礼周官周礼也至刘向总得记二百十四篇戴德删其烦重为八十五篇戴圣又删为四十七篇建武以来曹充习庆氏学传其子褒撰汉礼郑衆传周官经马融传小戴学增入月令明堂位二篇共四十九篇今礼记也融又作周官传授郑玄玄作周官注玄本习小戴礼後以古经校之取其义长者为郑氏学通为三礼焉

孝经

孔子以曾子之孝问答之间为陈孝道而曾子门人记之谓之孝经殆亦乐正子春子思为之也遭秦焚灭河间顔芝独藏之惠帝除挟书之律芝子贞始出其书十八章而传之长孙氏江翁后仓翼奉张禹皆自名家鲁恭王坏孔子宅得古文二十二章与今文不同刘向校秘书刋古今文为十八章後世学者增其篇目然非古记之文也按古文自仲尼居至此庶人之孝共为一篇记者别以为经自曾子曰至何日忘之数节记者别为经之传至孝子丧亲一章记者以孝子事亲之义特置於末也然其援引诗书与其章次亦或错乱不可考也谨案经术总叙目録有易书等九经大典散篇止三礼孝经二篇而无易书诗春秋乐论语孟子等篇盖阙佚矣然观此二篇亦止统论源流则易书等篇概可知也

 

猜你喜欢
  卷一百八十九·列传第八十六·柯劭忞
  卷九十四·毕沅
  卷一百四十三 慶曆三年(癸未,1043)·李焘
  卷之八百五十七·佚名
  卷之三百十·佚名
  卷之二·佚名
  卷之一百二十三·佚名
  一二二五 军机大臣奏开列拟赏文津阁校书人员纱疋数目进呈片(附清单)·佚名
  卷四·司马迁
  耶律庶箴传·脱脱
  韩氏逐向晋于周·佚名
  汉纪五十八 孝献皇帝辛建安十四年(已丑、209)·司马光
  第三十三章 宋和辽夏的关系·吕思勉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五十一·佚名
  卷九十三·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附录·张炎

    杨守斋作词五要 作词之要有五: 第一要择腔。腔不韵则勿作。如塞翁吟之衰飒,帝台春之不顺,隔浦莲之寄煞,斗百花之无味是也。 第二要择律。律不应月,则不美。如十一月调须用正宫,元宵词必用仙吕官为宜也。 第三要

  • 卷四私情四句·冯梦龙

    [姓]郎姓齐。姐姓齐。赠嫁个丫头也姓齐。齐家囡儿嫁来齐家去。半夜里番身齐对齐。郎姓毛。姐姓毛。赠嫁个丫头也姓毛。毛家囡儿嫁来毛家去。半夜里番身毛对毛。[被席]红绫子被出松江。细心白席在山塘。被盖子郎来郎盖

  • 四集卷九十八·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四集卷九十八古今体一百五首【癸卯六】幸避暑山庄即事得句前宵密雨昨快霁避暑恰当启跸轮讵以微疴疎夏祭【昨  方泽大祀前以旧患微疴偶发恐於升降仪节有愆因遣皇子恭代

  • 卷四·朱彝尊

    钦定四库全书明诗综卷四翰林院检讨朱彞尊编汪广洋【三十一首】广洋字朝宗高邮人洪武初为中书左丞封忠勤伯拜右丞相寻贬广东有诏数其罪自缢死有凤池吟稾【宋景濓云右丞以絶人之资博极羣籍作为诗章从征伐则震荡超越在廊

  • 卷三十七·高棅

    钦定四库全书唐诗品彚卷三十七明 高棅 编七言古诗十三旁流【以下有姓氏无字里世次可考者九人】杜顾故绛行君不见铜鞮观数里城壕巳芜漫君不见虒祈宫几重台榭亦微茫介马兵车全盛时歌童舞女妖艳姿一代繁华皆共絶九原唯

  • 巴丘春作·张说

    日出洞庭水,春山挂断霞。 江涔相映发,卉木共纷华。 湘戍南浮阔,荆关北望赊。 湖阴窥魍魉,丘势辨巴蛇。 岛户巢为馆,渔人艇作家。 自怜心问景,三岁客长沙。

  • 帝纪第七 高祖纪·魏收

    斑祖孝文皇帝,讳宏,显祖献文皇帝之长子。母曰李夫人。皇兴元年八月戊申,生于平城紫宫,神光照于室内,天地氛氲,和气充塞。帝生而洁白,有异姿,襁褓岐嶷,长而渊裕仁孝,绰然有君人之表,显祖尤爱异之。三年夏六月辛未,立为皇太子。五年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十二·佚名

    万历十年三月己未朔孝肃皇后忌辰祀于 奉先殿遣候吴继爵祭 裕陵○行皇女百日命名礼成赐三辅臣金币有差○升南京光禄寺卿郑钦为应天府府尹○勒福建副使谭启致仕坐久病故○革浙江贪都司吴宪职仍下巡按御史问○以大同指

  • 六七 日本的衣食住上·周作人

    我对于日本的平常生活方式,即是衣食住各方面的事情,觉得很有兴趣,这里有好些原因,重要的大约有两个,其一是由于个人的性分,其二可以说是思古之幽情吧。我是生长于东南水乡的人,那里民生寒苦,冬天屋内没有火气,冷风可以直吹进被

  • 卷八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万夀盛典初集卷八十六歌颂二十六【词臣十八】万夀诗【七言律四首】翰  林 院  检 讨【臣】严思位万年黼座庆长春岁岁花时拜紫宸凤历贞元周复始鸿钧甲子运还新绥桃上苑红垂萼御柳天街翠拂人不待披图

  • 经济文衡后集卷十三·佚名

    宋 滕珙 撰儒释类论释氏异端之非答汪尚书此段专论异端似是而非之失某于释氏之说盖尝师其人尊其道求之亦切至矣然未能有得其后以先生君子之教校夫先后缓急之序于是暂置其说而从事于吾学其始盖未尝一日不往来于心也以

  • 卷一·司马光

    钦定四库全书书仪卷一宋 司马光 撰表奏表奏元丰四年十一月十二日中书劄子据详定官制所修到公式令节文表式臣某言【云云】臣某诚惶诚惧【贺则云诚懽诚忭后辞末准此】顿首顿首辞【云云】谨奉表称 谢以 闻【称贺同其

  • 入就瑞白禪師語錄卷之七·明雪

    明住天台護國寺嗣法門人寂蘊編問荅機緣師住護國,眾請結制,上堂,不允,惟任入室請益。一日,內外堅請上堂,師遂呵罵拄杖打出。有僧曰:請和尚說法。卻被打出。又一僧曰:這老漢全身為人。僧問:如何是宗乘?師曰:破草鞋。僧問:如何是禪?師

  • 风雨之夜·凡尔纳

    《风雨之夜》(Frritt-Flacc)是法国著名作家儒勒·凡尔纳写的一篇短篇小说,有7个章节。吕克特里普的医生特里菲尔加只有对有钱人才肯出诊,对穷苦人则冷眼相待。这天夜里,风雨交加,附近的火山不时爆出团团火焰,住在瓦尔·卡尔

  • 人鼠之间·约翰·斯坦贝克

    中篇小说,1937年出版,同年被作者改编成剧本。英国BBC读者票选英国人最喜爱的100部小说之一。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斯坦贝克关于承诺、孤独、希望和失去之书。 莱尼身高两米,力气大得吓人,但心智像个孩子。 乔治从小和他一

  • 茶谱·朱权

    古茶书。明太祖朱元璋之子朱权1440年前后撰,一卷。前序,次分品茶、收茶、点茶、熏香茶法、茶炉、茶灶、茶磨、茶碾、茶罗、茶架、茶匙、茶筅、茶瓯、茶瓶、煎汤法、品水等十六则。记述蒸青散茶制造忌杂以诸香,独创蒸青叶

  • 孟子字义疏证·戴震

    中国清代哲学著作。戴震著。初稿题为《绪言》,修改稿为《孟子私淑录》,1777年定稿为《孟子字义疏证》。1778年左右,曲阜孔继涵曾选辑若干种刻为《戴氏遗书》,收入《微波榭丛书》。此后主要版本有清光绪《端溪丛书》本

  • 时非时经·佚名

    一卷,西晋若罗严译,记时念非时食之法。分别十二月,各有时与非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