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集論校勘說明

  一.是書校歷二週.一譯校.二刻校。

  二.譯校用西藏勝友等譯阿毗達磨集論對勘.校註略稱藏本。又用玄奘譯安慧糅

  阿毗達磨雜集論參證.校註略稱釋論。

  三.譯校凡有四例。(一)藏本章句歧異可資硏究者.皆註出曰.藏本云云。(二)藏本

  譯義較暢可互發明者.皆註出曰.勘藏本意云云。(三)因對勘藏本而見奘譯未

  愜者.皆註出曰.勘藏本云云.今譯云云。(四)釋論牒釋與今本參差者.皆註出曰.

  釋論云云。

  四.刻校用南宋刻爲底本.對校麗刻明刻.訂正文字.附註曰.原刻云云.依某刻云云。

  五.校勘資料出處如次。

  (一)西藏譯阿毗達磨集論.Chos-mn%on-pa kun-las btus-pa.北京版.丹珠經

  解部.li字函五一頁上至一四一頁下。

  ********************

  (二)玄奘譯阿毗達磨雜集論.日本大正大藏經本。

  (三)本書南宋刻麗刻明刻本.依據日本弘教書院縮刷正藏本及大正大藏

  經本校註。

  ********************

猜你喜欢
  大宗地玄文本论 第十八卷·马鸣
  法界次第初门卷上之下·智顗
  守空品第十七·佚名
  众经目录卷第四·法经
  众经目录卷第一·法经
  大雲初分陀罗尼健度第三·佚名
  成实论 第十五卷·佚名
  第八十五章 行种种之善事·佚名
  卷第八·佚名
  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之二·佚名
  大乘止观法门释要卷第五·智旭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卷二十六·赜藏主
  卷十二·佚名
  卷第三·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四百三十二·彭定求

        卷432_1 【西明寺牡丹花时忆元九】白居易   前年题名处,今日看花来。一作芸香吏,三见牡丹开。   岂独花堪惜,方知老暗催。何况寻花伴,东都去未回。   讵知红芳侧,春尽思悠哉。   卷432_2 【伤杨弘贞】白

  • 卷一百二十一·彭定求

        卷121_1 【送贺监归四明应制】李林甫   挂冠知止足,岂独汉疏贤。入道求真侣,辞恩访列仙。   睿文含日月,宸翰动云烟。鹤驾吴乡远,遥遥南斗边。   卷121_2 【奉和圣制次琼岳应制】李林甫   东幸从人望,西

  • 史浩·唐圭璋

      浩字直翁,明州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人。生于崇宁五年(1106)。绍兴十五年(1145)进士。孝宗朝,累擢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历右丞相,封魏国公,进太师。绍熙五年(1194)卒,年八十九,赠会稽郡王,谥文惠,有贸阝峰真隐漫录。   采莲

  • ●卷五·潘德舆

      许棠有《洞庭》诗,号为“许洞庭”。然“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语意平弱。“鸟飞应畏堕”,尤涉痕迹。惟“帆远却如”五字佳,然亦不必是洞庭诗。少陵、襄阳後,何为动此笔耶

  • 北江诗话卷二·洪亮吉

    诗文之可传者有五: 一曰性,二曰情,三曰气,四曰趣,五曰格。诗文之以至性流露者,自六经四始而外,代殊不乏,然不数数觏也。其情之缠绵悱恻,令人可以生,可以死,可以哀,可以乐,则三百篇及《楚骚》等皆无不然。河梁桐树之于友朋,秦嘉荀粲

  • 第三折·关汉卿

    (周舍同店小二上,诗云)万事分已定,浮生空自忙。无非花共酒,恼乱我心肠。店小二,我着你开着这个客店,我那里稀罕你那房钱养家?不问官妓私科子,只等有好的来你客店里,你便来叫我。(小二云)我知道。只是你脚头乱,一时间那里寻你去?(周

  • 安阳集补钞·管庭芬

    安阳集补钞韩琦答袁陟节推游禅智寺春去惜馀景,偶来郊外观。芜城千古恨,一顾殊悲酸。荒祠枕大道,尚记吴城邗。远近绿阴合,水衬红荚残。陇麦齐若剪,随风卷波澜。罢农喜有望,守臣心粗宽。萧疏禅智寺,坏址不甚完。丛花乱芍药,篱竹

  • 卷十一 晋语五·左丘明

    1臼季使,舍于冀野。冀缺薅,其妻馌之,敬,相待如宾。从而问之,冀芮之子也,与之归;既复命,而进之曰:“臣得贤人,敢以告。”文公曰:“其父有罪,可乎?”对曰:“国之良也,灭其前恶,是故舜之刑也殛鲧,其举也兴禹。今君之所闻也。齐桓公亲举管

  • 卷四十 至道二年(丙申,996)·李焘

      起太宗至道二年六月盡是年十二月   六月甲戌,上遣中使齎飛白書二十軸賜宰相呂端等,人五軸;又以四十軸藏祕府,字皆方圓徑尺。呂端等相率詣便殿稱謝,上謂之曰:「飛白依小草書體,與隸書不同。朕君臨天下,復何事於筆硯乎!中

  • 國朝獻徵錄卷之五·焦竑

      公一(世封公 續封世侯)   ◆世封公   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傅中書右丞相征虜大將軍魏國公贈中山王謚武寧徐公達神道碑(御製)   魏國公徐公達(黃金)   魏國公徐輝祖傳(王世貞)   定國公徐增壽   定國公徐景昌

  • ●卷三十五·徐梦莘

      靖康中帙。   起靖康元年二月五日辛丑,尽其日。   德安府进士张柄上书乞罢蔡懋复用李纲种师道。   臣谨按尚书右丞行营使李纲忠亮刚方有为有守功在社稷泽被生灵万口一谈神人系命方金贼(改作师)犯阙而奋不顾身

  • 第九十九卷 文苑 二 六·缪荃孙

    通 州 宋王 观王观,字通叟,如皋人。惟熙兄惟清子也。洽闻强记,善属文,下笔千百言,不加点缀,而华藻灿然。与从弟觌从胡瑗学,声称藉甚,高邮秦观两重之。比试开封,相继第一。观登嘉祐二年进士,累官大理丞,知江都。(通州直隶

  • 卷二百五十八·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二百五十八明 杨士奇等 撰赋役宋哲宗元佑四年右司谏刘安世乞罢畿内保甲疏曰臣窃惟祖宗深鍳五代外重之弊聚天下之兵寓之畿内制驭四海如臂使指可

  • 卷十三·徐一夔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明集礼> 钦定四库全书 明集礼卷十三 吉礼十三 专祀太岁风云雷雨师 总序 太岁者十二辰之神按说文岁之字从步从戌木星一岁行一次十二辰而一周天若步然也自子至巳为阳自午至亥为隂所谓太岁十二神

  • 三十九年·佚名

    (癸巳)三十九年清康熙五十二年 春正月1月4日○壬午,領議政李濡,啓以聖上卽位四十年,請稱慶,且以該曹之尙無啓稟,請當該堂上,從重推考,上以乙卯紀元,今年未滿四十爲敎,命勿推勿擧行。〈史臣曰:「上敎至矣盡矣。雖滿四十年,臣子愛戴

  • 浮邱子卷六·汤鹏

    九材  浮邱子曰:九材曷谓也?一曰古今间出之材,二曰刚柔并济之材,三曰酝深不测之材,四曰果敢击断之材,五曰纷云挥霍之材,六曰聪明曲到之材,七曰文章靡丽之材,八曰辨对捷给之材,九曰使令轻便之材。  古今间出之材:其读书论世,恢

  • 第二十一品 非说所说分·佚名

    【原文】&ldquo;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rdquo;&ldquo;何以故?&rdquo;&ldquo;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rdquo;尔时,慧命①须菩提白佛言:&ldq

  • 赞禅门诗·佚名

    唐人七言诗。诗后有“丁卯年二月廿三日沙弥明慧记”题款。《全唐诗》未载。诗云:“丈六谁迹(?)三世钦,菩提理绝去来今。欲升彼岸无学道,一切都缘草计心。”应为当时敦煌寺院僧人学禅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