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三佳话挽词

佳话

临海王芝圃广文世芳生于顺治己亥,年一百十岁时入都庆祝,赐侍讲衔。都人呼为王寿星。扶侍者为其第三子,白发飘萧,背转伛偻。问其长子,曰:“不幸夭亡矣。”问夭亡之年,曰:“八十五岁。”当年届七旬时,孙曾已盛;百龄外,孙曾复举曾孙。寿星大喜,自题楹联云:“身历四朝沾浩荡;眼看七代衍孙曾。”

《槐厅载笔》云:“昆山徐太翁,当明末土寇窃发,掠妇女数十人,藏于徐氏。贼将他出,属太翁善守之,‘归若少一,当取汝命!’贼甫去,太翁即各询其夫家、母家,亲送还之。妇女皆叩头流血去,太翁亦自焚其屋而逃矣。国初定鼎后,土寇削平。太翁三子,长乾学,次秉义,三元文,皆鼎甲八座。其门对一联云:‘侍郎尚书都察院;状元榜眼探花郎。’皆太翁阴德之报云。”

沈椒园廷芳赠董恭公联云:“著书台迥名繁露;入画山多学富春。”一切姓,一切地,又切其善画也。

李雨村调元《制义科琐记》云:“章孟端为御史,多所弹劾,中贵忌之,罢归。诸子连中进士,为京官,同处一邸。书联于壁云:‘四壁金花春宴罢;满床牙笏早朝归。’人多羡之。”

桐城张文端公,父子端揆。文和公自撰堂联云:“两世三公,太平宰相;一堂五代,富贵神仙。”或谓十六字中惟“神仙”二字落空,不知公家词臣接武,神仙之福,较富贵之称,尤为可艳耳。

王楷堂比部廷绍,北直人,屡与春秋闱,分校所得,多南省佳士。陈莲史三元,即出其门。林少穆督部赠以联云:“南士渊源承北学;秋曹门馆坐春风。”又,张云巢盐政青选罢官后,就杭州买宅而居,适得其哲嗣馆选之信。少穆赠以联云:“清门甲第传儿辈;旧部湖山属寓公。”盖云巢曾久令于浙中也。

歙县曹文正公赠吴崧圃参知联云:“白发盈簪,凡内外将相公卿,咸识三朝元老;黄河如带,遍东南儿童父老,共钦六管宣防。”公曾三任东河,三任南河,本朝河臣中所未有也。龚季思尚书守正亦有联云:“节制两河,德水廿年瞻福曜;耆英七帙,恩纶初吉贲中枢。”盖公官大司马时,曾于二月初一日蒙赐寿云。

嘉庆乙亥二月三日,上命王莲府少宗伯宗诚为其父文僖公懿修豫称八旬之觞。黄左田尚书钺赠联云:“谢恩孙代趋朝杖;上寿儿归听讲筵。”盖是日上御经筵,莲府时以礼部侍郎职司典礼,而文僖公至景运门谢恩日,上先谕令率孙扶掖也。

戴羡门督部三锡七十赐寿,花晓亭时为蜀臬,献联云:“帝寿股肱,九霄赐额;民歌父母,八座齐眉。”

陈望坡尚书七十赐寿,京邸知交祝联甚多。惟曹文正公振镛一联云:“帝命汝作士,惟明克久;天锡公纯嘏,俾寿而康。”最为人所称。又郑仁圃太守一联云:“望重达尊,北斗尚书南极老;恩承敬典,天朝耆旧地行仙。”

陶云汀督部驻节金陵,六十赐寿,齐梅麓献联云:“八州都督,五柳先生,经济文章,百代心传家学远;六甲初周,一阳来复,富贵寿考,两朝身受国恩长。”盖称觞之辰,值黄钟之月也。

诸城刘文清公之太夫人九十寿辰,阮芸台师所制寿联脍炙人口,已载前编。近晤黄右原,知吴山尊学士曾为朱文正师代制一联云:“夫作宰相,子作宰相,伫见文孙成宰相,古今一品太夫人,能有几个;天许长生,帝许长生,更闻多士祝长生,富贵百年曰寿考,请增十龄。”与芸台师句意相仿,似流丽有余,而庄雅稍逊也。

鲍觉生侍郎桂星为富阳董文恭公七十寿联云:“听履承家,秉钧杖国;卷阿颂奭,嵩岳生申。”庄严典丽,盖非文恭不足以当之。

浙江德清徐氏六世翰林,曹地山宗伯秀先有赠徐西湾楹联云:“前生慧业摩麟角;六世清声冠凤池。”

吴玉松太守云早岁辞官,逍遥里社,所受业女弟子多至数十人。年届八十,其子蔼人学士已乞养在家,顾南雅通政莼寄联寿之云:“泉石衍箕裘,名心早净云封岫;翠钿围杖履,笑口常开雪避髭。”

钱梅溪《履园丛话》云:“庄本培学士培因少时自负才华,不作第二人想。乾隆己丑,其兄方耕少宗伯存与榜眼及第时,学士犹未捷南宫。作诗调之云:‘他年小宋魁天下,始信人间有弟兄。’后果中甲戌状元。潘芝轩尚书未第时,与其兄树庭中翰,咸为名诸生。其封翁云浦先生索余楹帖,云:‘老苏文学能传子;小宋才名不让兄。’后芝轩中乾隆癸丑状元。树庭颇恶此联,为易去之。亦诗兆也。”

桂林陈莲史方伯继昌为文恭公玄孙,登嘉庆庚辰科三元。时继莲龛方伯继昌适维藩粤西,手赠楹帖云:“高祖当朝一品;文孙及第三元。”语虽浑成,终觉太质而鲜味。后莲史历官中外,洊至直隶藩伯。潘芝轩阁老赠联云:“畿辅为屏,越五百里;科名盖代,第十三人。”则传诵于人口。按历代至今,登三元者,唐有张又新、崔元翰,宋有王曾、宋庠、冯京、王岩叟、孙何、杨寘,金有孟宗献,元有王宗哲,明有商辂,我朝则已有钱棨、陈继昌两人。赵瓯北《贺钱湘舲三元》诗云:“累朝如君十一个。”是继以钱、陈共十三人也。然其间如张又新,在当时实称为张三头。谓进士状头、宏词敕头、京兆解头。见《摭言》崔元翰为京兆解头、礼部状头、宏词敕头,制科三等敕头,则是四元。见《说储》王岩里以明经科,乡举、省试、廷对皆第一,则是明经,非进士科。见《宋史》本传《金史--杨伯仁传》谓孟宗献发解第一,伯仁读其程文,谓当成大名。是岁宗献府试、省试、廷试皆第一,则当时称为孟四元。盖金时尚多一府试耳。又见《归潜志》及《中州集》是三元故事,又各微有不同也。又按,《鸡窗剩言》记:黄观,洪武甲子,南京解元,辛未会试第一,廷对御戎策,太祖擢置状元。后殉建文之难。亦见傅维麟《明书--忠节传》。似洪武中已有一三元,不独商文毅一人。然《明史--黄观传》但云以贡入太学,洪武二十四年会试、廷试皆第一。而《选举志》亦谓三试第一者,明代惟商辂一人。则黄观之三元,似又未确实,故赵瓯北止云十一人。

程春海赠朱兰坡联云:“东壁仰儒风,正色却邪蒿之纂;南天培士气,高文扶大雅之轮。”盖兰坡曾侍学三天,又方为吴中掌教也。

洛阳令邹尧廷之太夫人九十寿辰,秦苓溪大守伯度属陈东桥孝廉应元代撰一寿联云:“爱日伫期颐,兰阶早酿十年酒;慈云周海岳,莱彩犹栽一县花。”盖令之尊人石泉太守贻诗,曾官闽中三十年,至今去思末艾,当时太夫人皆随任也。

吴中有令长之母以三月三日六十寿者,严问樵制联云:“众母奉寿母,江南大母;三春祝千春,上巳长春。”

孟瓶庵师德配何太恭人七十寿辰,余伯兄虚白公际昌献联云:“人间贤母曾推孟;天上仙姑本性何。”恭人素通诗礼,得之甚喜。

程梓庭总督闽浙时,其封翁九十寿辰,程春海侍郎以联寄祝云:“六秩翁侍九重亲,况伉俪偕老子孙贤,问内外贵僚,谁同大福;七闽歌兼两浙舞,合兖豫去思吴楚颂,愿东南吉曜,直丽中台。”盖梓庭曾旬宣山左,巡抚中州、楚南、吴下,封翁皆就养云。

道光辛卯,江南大水,文闱改期九月。时梓庭中丞为监临。中丞本徽产,即前此戊午年魁江南榜者,因于首场题一联于至公堂柱云:“矮屋策高文,九天升,九渊沉,九转丹凝,多士出身,在此九月九日;秋闱醒春梦,三艺竞,三场竟,三条烛烬,一官回首,于今三十三年。”

周石芳侍郎系英视学江南,自榜一联于堂上云:“县考难,府考难,院考尤难,四十八年才入泮;乡试易,会试易,殿试更易,二十五月已登瀛。”盖自道其名场甘苦之味。然吾乡陈望波尚书,以七月入泮,九月登乡荐,次年四月成进士,得馆选,前后不过十阅月登瀛,尤为得意也。

程定甫同年赞清于道光乙未重游泮宫。时龚季思为江苏学政,赠以联云:“二分月下真耆宿;六十年前旧茂才。”是年余适过扬州,定甫招饮,遂即席书一联赠之云:“想当年发迹鸡窗有余味;是他日重歌鹿野之先声。”此皆羌无故实也。定甫得之甚喜。

镇江有某鹺商,欲求阮芸台师书楹帖,师未许也,而某商愈欲得之。师令人语之曰:“我有两部旧书,应归镇江人刊行,如肯成此美事,必书楹帖以报之。”某商首肯。师即日以七字联句奖之云:“古籍待刊三十载;旧闻新见一千年。”跋云:“嘉庆间,余得宋嘉定、元至顺《镇江府志》两部,皆《四库》未收之书。曾经进呈,得蒙思鉴,因以底本贮之焦山书藏。三十余年无过而问者。岁辛丑,丹徒包怡庄学兄请付枣梨。镇江之书,归镇江人珍护,甚善。不意归田老眼,尚见此书之成,乃知书之行世,及刊书之人,迟早皆有福命焉。因喜而记之。节性斋老人阮元撰,并书,时年七十有八。”闻此书近已刻成一部,其另一部亦已开雕矣。

陈仲云藩伯嘉树道光壬寅年正月初十日六十岁,膝下有八子,是年正月十三日立春,罗茗香祝以联云:“有才子八人,采献莱衣,林壬大备;先立春三日,厘延柑酒,花甲初周。”巧思浚发,可谓独出冠时矣。

叶小庚申薌守洛阳,自署仪门联云:“郡望旧京畿,金谷豪奢函谷险;物华真秀丽,伊川山水洛川花。”又客坐联云:“芸馆忝题名,三纪声华留日下;莎庭闲坐啸,六年宦绩在天中。”又一联云:“宦品宜适中,居职忝为二千石;壮龄方筮仕,服官瞬过三十年。”

潘榕皋奕隽以八十六岁赴琼林重宴。万浣云邑侯台赠联云:“泮藻重游,苹笙重听,琼林重宴;老子寿星,哲嗣德星,贤孙文星。”语质而确。时其子理斋农部世璜已请终养廿年余,理斋之子新入泮宫云。

严问樵官山左时,寅好中联对多出其手。如石耀卿大令尊甫官山右司马,七十寿联云:“西人慈母,东人大父;北极湛露,南极寿星。”又侯理庭太守之母夫人,九月初十日九十寿联云:“开上寿初筵,九十日耄;后重阳一日,八千为秋。”又理庭之公子新婚曹氏,贺联云:“雀屏妙选今公子;鸿案清芬古大家。”又蔡仰斋州判夫妇五十双寿,其门下士以七夕称祝,联云:“屈指三秋,天上又逢七夕;齐眉百岁,人间自有双星。”

百文敏公百龄总制两广,平定海氛,有世袭轻车都尉之赏。其时公子尚未育也。蒋伯生献联云:“天子知从无事日;郎君贵在未生时。”文敏逢人辄诵之。

王惕甫芑孙将赴华亭教官之任,吴穀人先生以联赠之云:“儒以道得民,此官不贱;学而优则仕,如日之升。”又郑六亭兼才自题学署云:“天子命之教;人才系此官。”皆可为司铎闲曹吐气也。

相传有学署旧联云:“漫道官闲,二十一史,繁难频判案;谁云署冷,三五六经,鼓吹自排衙。”亦自新颖可喜。

挽词

洪桐生掌教扬州之梅花书院,终于讲席。时城内安定掌教吴穀人先生挽以联云:“十载共皋比,旧梦荒凉梅岭树;诸儿蒙教泽,春风惭愧杏林花。”盖先生诸儿皆肄业梅花书院,而西穀清鹏正探花及第也。

吴穀人先生亦终于安定讲席,吴山尊挽以联云:“仕隐追随,颓景相怜如一日;师生骨肉,名山可许附千秋。”刘金门侍郎时寓居扬州,亦挽以联云:“正味在文章,凡识字人同一哭;清风论出处,拟私谥者定何辞。”盖先生诗文集名《有正味斋》也。

毕秋帆先生总制两湖时,值剿捕流寇,未蕨功而毙。赵瓯北挽以联云:“羊祜惠犹留岘首;马援功未竟壶头。”此不但“岘首”、“壶头”用典精切,而“羊祜”、“马援”亦成佳对。且切合时事,开合俯仰,尤见情余于文也。按:此联瓯北亦自得意,后衍成挽诗,编入全集内矣。

浙中钱东生学士林,文笔敏赡,而古貌古心,毫无时俗态度。人皆知其能到阴司判事,而口绝不谈。余尝同扈从盘山者数日,行帐相接,每退直,必相晤语。微叩其端,皆笑而不答也。未及中寿而化去。戚蓉台太史人镜挽以联云:“福慧并清华,能静自兼仙佛意;死生都了彻,不谈终是圣贤心。”足以传学士矣。

游彤卣侍御光绎挽陈质斋侍郎云:“对宇望衡,回首燕台真似梦;素帷丹旐,伤心吴苑不成春。”盖游与陈在京邸久为邻,陈奔丧归,没于苏州也。

詹鳞飞应甲挽石晓田煦之兄云:“老泪我无多,数落落晨星,从此骅骝空冀北;雄才君未尽,叹茫茫泉路,相随鸿雁到荆南。”时晓田官荆州郡丞也。

陶云汀宫保丁父忧,其座主陆平泉尚书以庄寄挽以联云:“能仕教之忠,有子诗书将食报;欲养亲不待,类余风树早衔悲。”

姚亮甫中丞挽章文简公煦联云:“箕尾黯星躔,诏语天嗟遗老一;衣冠崇洛社,典型人失达尊三。”又挽张兰渚侍郎联云:“奏赋共螭坳,谱谊同敦,感西湖四十七年爪印;写经皈鹿苑,禅心早定,付南屏一百八下钟声。”出句谓乾隆甲辰同召试于西湖事;次句谓侍郎素耽禅悦,易箦时尚有南屏僧数十人环绕榻前,代宣佛号也。

有某公挽陈雪田联云:“志在名山,不作公卿缘好学;文能寿世,非求仙佛自长生。”此盖袭用袁简斋先生句而稍变其意者也。

翰林张某者,新婚甫两月而病没,太夫人犹在堂也。其妇翁挽以联云:“逝矣修文郎,纵玉堂传舍,金粟空花,回首能忘垂老母;伤哉薄命女,仅三日同牢,六旬尝药,断肠永作未亡人。”语极沉痛。

常熟令某之父,与蒋伯生因培山左同官旧好,后就养常熟,卒于官舍。伯生挽联云:“治谱付佳儿,感频年惠爱吾乡,白叟黄童都泪下;颓龄逢旧雨,叹此日招寻胜迹,青山红树也魂销。”

道光间,吴中耆旧以潘榕皋先生为冠冕,曾重宴鹿鸣,重宴琼林,受其侄芝轩尚书一品封诰,年登九秩始卒。龚季思挽以联云:“九十年鲁殿巍然,记曾同世父春闱,先公秋赋;甲乙榜鼎科籍甚,己重沐桂林燕赍,杏苑恩荣。”齐梅麓亦有联云:“为学为修,为恂慄,为威仪,有斐为文,九十年华,尽卫武一生之事;曰寿曰富,曰康宁,曰攸好,考终曰命,三千世界,集箕畴五福而归。”

林少穆督部工为楹帖,而于挽词尤能曲折如意,各肖其人。如挽蒋砺堂节相攸铦云:“合两朝宰辅封圻,第一流人终不忝;培四海贤才俊乂,在三师事有同悲。”盖嘉、道两朝诸巨公好汲引人才宏奖善类者,惟公一人。斯联洵能举其大也。又挽孙文靖督部尔準云:“海徼树丰功,水利边防,廿载宏宣经世略;宫衔隆晋锡,易名延赏,九原还切报恩心。”又挽卢敏肃督部坤云:“十年三建戎功,帝赖重臣,回纥蛮猺皆慑魄;九省七膺节镇,人怀遗爱,山河岭海总铭恩。”又挽陶文毅督部澍云:“大度领江淮,宠辱胥忘,美谥终凭公论定;前型重山斗,步趋靡及,遗章惭负替人期。”自注云:“公遗疏有‘林则徐才识十倍于臣’之语,读之汗下。”又挽韩桂舲尚书崶云:“西曹法律,南纪封圻,溯三朝中外勋猷,范富欧阳同著望;闽峤襜帷,吴趋杖履,忆卌载因缘香火,李张皇甫愧知名。”自注云:“公尝提刑闽中,某为诸生时,即以国士相待。又某官吴门,值公里居,尤欣亲炙云。”又挽陈石士侍郎用光云:“德性秉盅和,两入琼林,稽古荣跻卿贰贵;文章崇轨范,七持玉尺,爱才群仰老成型。”又挽张兰渚侍郎云:“感恩知己两兼之,拟今春重谒门庭,谁知一纸音书,竟成绝笔;尽忠补过今已矣,忆平昔双修儒佛,但计卅年宦绩,也合生天。”又挽顾南雅通政云:“风节树朝端,鸣凤声高,为感恩慈酬再造;文章惊海内,登龙望峻,更余书画重千秋。”又挽郭兰石廷尉尚先云:“三十年人海才名,帝简方隆天已召;六千里家山归梦,亲心难慰子谁依。”又挽陆心兰藩伯言云:“台馆式前型,溯中外回翔,直节清严犹在望;藩屏联宦辙,怅老成徂谢,名贤言行未终编。”自注云:“时公方辑名贤言行录也。”又挽俞陶泉都转德渊云:“拯溺旧同心,才德兼资,如此循良曾有几;筹鹺今尽瘁,设施未竟,毕生怀抱向谁开。”又挽李兰卿都转彦章云:“卌三年才不虚生,帝简方隆,谁料谪仙归紫府;重五节缕难续命,名心未瞑,应教词客祀红桥。”又挽廖竹臣郡丞鸿苞云:“卅年来同谱同舟,忽魂归缥缈峰前,转悔量移空借箸;一门内难兄难弟,竟望断逍遥堂后,不教旧约践连床。”盖郡丞为仪卿观察钰夫尚书之兄,适调任太湖同知,即终于官廨云。又挽游春樊中翰兴诗云:“薇省早抽簪,忆卅年键户独居,清品咸推无玷玉;枌乡常设帐,怅五集绵诗未就,萧辰忽折后凋松。”又挽吴和庭邑侯观乐云:“遗爱遥传三竺外;吟魂应在二梅间。”盖和庭令浙中有善政,归里时,卜居谢古梅学士之二梅亭也。又挽江石生邑侯之纪云:“去思何武留遗爱;死孝王戎本至情。”石生居母丧,以毁终云。

岳小瀛宗伯起以江苏抚部引疾,旋晋少宗伯,嘉庆己巳甍于位。宗伯居官公正清廉,有伯道之感,为睿庙所知,特命公之夫人择族人之子为嗣。先是宗伯因族人寥寥无当意者,具遗摺以闻。至是夫人亦不愿,睿庙亦不之强,乃命大宛两县于春秋致祭以为例,洵旷典矣。纪文达师以联挽之云:“刚峰原不随流俗;孝肃何须有后人。”非此大手笔,不能相称也。

孙寄圃相国挽黎襄勤河帅世序联云:“只手障狂澜,立德立功,水土平成君不朽;八年联旧雨,如兄如弟,芝兰凋谢我何堪。”相国不以书名,而手写此联,大字如斗,庄严合矩,俨如其人。时余官袁浦,曾亲见之。

史望之尚书与康兰皋中丞绍镛同年相好,中丞卒,尚书寄联挽之云:“同谱最相亲,忆白发青灯,昨岁尚陪连夜话;名山期共往,叹太行盘谷,此生无复并骖游。”

谢默卿曰:“陶文毅公之甍也,献挽联者以数百计,佳者不可悉数。最后闻人传述一联,独能举其大,征其实,惜忘却撰者姓名也。句云:‘答眷恩智勇忠勤,凡如筹海运、策河防、改盐政诸大端,皆我公力瘁封疆,事业称三江柱石;持政体和平宽厚,尤以培士气、察民隐、励官方为先务,听此日哀阗衢市,英灵仰万古云霄。”按:齐梅麓挽陶文毅公联云:“以宽厚孚民望,以忠诚结主知,敬宾朋,体僚属,教育英才,二十年节钺尊严,未改书生面目;为畿辅急粮储,为东南兴水利,拯灾黎,化枭徒,恤慈孤幼,数千里帡幪荫庇,何殊菩萨心肠。”亦杰构也。

陶云汀、陈芝楣先后没于江南任所,龚季思挽陶联云:“节署久宣劳,公尔忘私,尽瘁遽闻歌薤露;草庐留赐翰,赏延于世,印心好为嗣芸香。”盖公所居印心石屋,曾奉御笔亲题也。又挽陈联云:“廿载报君恩,真不负日下探花,江南秉节;卅年敦友谊,最难忘吴中分袂,汉上题襟。”陈为季思典试湖北所得士,又季思视学江南时,陈维藩吴下,曾连日侍从游山云。

扬州罗茗香由大江溯流而上,访陈仲云藩伯于江西行省,而藩伯已先期归道山。茗香哭以联云:“追思患难相依,感适馆授餐,谈经讲学,薪传已阅廿年,讵者番频阻风帆,致我迟来,空展遗容成没世;可惜封圻未转,算巡方煮海,陈臬维藩,棠荫仅留三省,恸此际才停露冕,值君小极,误投蠲庳丧斯文。”盖藩伯患臂痛,医家误用蠲庳汤十剂,遂不起,故末语云然。

王文简公引之丁其父怀祖先生优去位,服阕还朝,署工部尚书,未几即甍。英煦斋师挽以联云:“下笔已千秋,稽古共知尊汉学;还朝能几日,考工惜未补周官。”

刘芙初同年嗣绾之夫人卒于七夕,适值立秋。齐梅麓挽以联云:“河汉隔双星,可是仙家好离别;梧桐飘一叶,若为词客助诗怀。”

屠琴隖倬以仪征令引疾家居,忽奉旨特授九江府,未赴,即客死扬州。齐梅麓挽以联云:“一病负殊恩,九派清江怀太守;十年成大觉,二分明月吊诗人。”

陈云伯邑侯文述之母终于吴中。齐梅麓挽以联云:“丸熊助苦,封鲊资廉,有是母,乃有是子;隔幔传经,居楼授史,闻其语,今见其人。”

王竹屿都转凤生为葑亭给谏之子,长于吏治,由丞倅骤晋监司,未竟其施,旋登鬼箓。齐梅麓挽以联云:“受宠转愁颜,历官河北淮南,济世经纶殊未展;订交从总角,重过三山二水,赏心诗句与谁论。”

万小廉启畇,廉山郡丞之子,甫由部郎擢御史,遽卒。迟一月而廉山亦逝。齐梅麓挽以联云:“三尺好头衔,执简无缘,报国空怀万言疏;一家大手笔,修文有命,奉亲先赴九重泉。”

郭韵泉文汇甍于粤西臬任,先十日,已擢方伯,韵泉不及见也。其易箦日时,悉与诞辰相合。余初嘱余小霞代制一联,云:“寅谊托苔岑,持平远比于公狱;汉郭宏治狱平允,人比东海于公法星沉桂管,遗爱应刊有道碑。”下二语皆切其姓也。后数日而部行新命始至,复令改制一联,云:“来去有前因,遗范难忘联襼日;宽严能并济,新恩惜在盖棺时。”则面面皆到矣。陈莲史方伯联云:“知医却老,执法忘劬,看尘牍丹炉,晷影苦无清暇候;优许养疴,殊荣晋秩,缅匡庐庾岭,星文竟堕碧云间。”亦旁皇周浃之作也。

朱兰坡挽顾南雅联云:“魏阙鉴诚衷,建议词臣追汲黯;滇池施善教,酬恩祀典泣侯芭。”一言其在翰林,屡上封事;一言其督滇学时,教士如亲子弟,滇人感之,为力请入名宦祠也。又,周敬修督部天爵为兰坡所得士。其母封一品夫人,年逾九秩。督部缘事谴戍,将出塞,旋发往粤东军营效力,在途闻讣,奉旨,准回家穿孝百日然后行。兰坡寄挽以联云:“珈服宠荣多,上寿始教归蕊府;墨縗军旅亟,中途犹许泣萱帏。”

何玉田孝廉挽方茂才壮猷联云:“伤心酒国流光短;回首名场恨事多。”方好饮,人有抄其文登第者,故云。

齐梅麓有自题生圹诗,蒋伯生极为叹赏,谓可抵梅花万树。近二人同建白苏祠,属梅麓为联云:“中有仙龛虚一室;更邀明月作三人。”甫书寄而伯生已逝矣。梅麓寄挽以联云:“丹青遍邓尉罗浮,绕墓植梅花,来去原从众香国;俎豆傍白公坡老,作祠倚修竹,海天还有一仙龛。”盖仙龛一室,遂成谶语,亦奇矣哉。

近人孔孝廉传金为其庶母持三年服,集经语为挽帖云:“慈母如母,贵父之命也;顾我复我,鬻子之闵斯。”字字如生铁铸成,可谓不刊之作。

郑仁圃曰:“里党中有林姓妇,素通文理,中年遽卒。相传其自挽一联,出语告夫,对语教子,悱恻动人,亦可传也。其词云:‘我别君去,君何患无妻,倘异时再叶鸾占,莫谓生妻不如死妇;儿随父悲,儿终当有母,愿他日得酬乌哺,须知养母即是亲娘。’又,饶心耕有挽其妻联云:‘本八字安排,以致累卿贫到老;作一番打算,自然先我死为佳。’此合前一联读之,皆堪酸鼻也。”

郑仁圃素工楹帖,里居福州时,凡亲朋挽联多其手制。知余欲续编《联话》,因录其旧作相寄。中有曲折尽意者,如挽何玉田孝廉云:“君乃长于情者,为戚友关心,终岁劳人草草;文因无如命也,以孝廉没世,当今天道茫茫。”又云:“阅历名场,终竟才人无福命;消磨心力,只缘文债与亲情。”又云:“人情欲赠方干第;天意原悭李贺年。”又挽许画山邑侯作屏云:“披叔重旧文,驯雉归来经笥富;溯旌阳遗爱,化凫仙去口碑传。”又挽林钝村孝廉一桂云:“三千卷勤抄,耄学宛如沈麟士;八二龄老宿,典型顿失鲁灵光。”又挽张洲山明经登瀛云:“吟成三影清词,怛化竟同蝴蝶梦;谢却九秋芳信,催归忍听鹧鸪声。”明经时客光泽,因赴秋试,抱病归,至家一日而卒。又挽言可樵邑侯朝标云:“千里衔哀,奉灵舆言遄,惊说莪诗初罢诵;廿年遗爱,怅弦歌遽息,惨教棠树不成阴。”时邑侯正丁忧,将扶柩归里也。邑侯常熟人,言子贤裔。又挽许子密茂才作枢云:“庚宿掩霜晨,黄菊丛中添泪雨;卯桥嗟月夕,紫藤庵畔景光风。”茂才家有紫藤花庵,即许瓯香先生友旧迹也。又挽廖封翁云:“卿霭焕朱门,石奋郎君皆贵仕;仙风飘绛节,刘纲夫妇并归真。”封翁夫妇,一月中相继而逝,即钰夫、仪卿二太史之父母也。又挽林母云:“教成诸子尽扬眉,咸使备宾兴德艺;看入三场才瞑目,不教迟哲嗣科名。”时有子四人皆应举,母没于八月十四夜,则诸子皆入闱矣。

何仙槎尚书凌汉终于位,赐谥文安。谨考我朝谥“文安”,前此仅有两人,一为孟津王尚书铎,一为掖县张阁老端。盖百十年来易名之典所仅见也。汪少海仲洋挽以联云:“践道一身,兼贯乎言功者德;易名当代,少止于义理曰安。”又钱心壶给谏仪吉联云:“渊云大文,赵张为政,奋建家风,时望兼汉廷数子;省台故事,都邑讴思,门墙述训,令名传荆国家风。”赠尚书挽联者甚多,皆二三十字巨制,惟此两联更为沈著耳。

潘云浦封翁,芝轩相国之父也。相国以尚书乞养十年,而封翁始归道山:张兰渚中丞挽以联云:“一品荷崇封,北斗尚书徵燕翼;八旬尊上寿,西方生佛想螺容。”

朱兰坡曰:“余嗣母贞节汪太宜人弃养,同宗同年宝应文定公寄挽联云:‘在女而贞,何异西山采薇,未仕抱为臣之节;诲子能似,空令南陔萩黍,曰归兴失母之悲。’又同年李芝龄总宪挽本生母赵太宜人云:‘记事图成,百日孤儿绷雪夜;陈情疏达,三年两母痛泉台。’此联一谓余三月余而孤,本生母鞠育之苦,尝作《雪夜绷儿图》以记其事;一谓在上书房递摺告养,并言两母,仰蒙恩准。未至家,已闻贞母之讣。逾二载而本生母又逝也。切当不易,读之犹涔涔泪下。”

吴门陈竹士之室金纤纤,才女也,声震一时,著有《瘦吟楼稿》,早卒。汪宜秋女士挽以联云:“入梦想从君,鹤背恐嫌凡骨重;遗真添画我,飞仙可要侍儿扶。”人争诵之。其继室王梅卿亦工诗,合卺之夕,诗僧懒云戏制一联云:“几生修得到;一日不可无。”可称雅谑。

严问樵有一妹,适余生。次午三月产一女,随以四月八日亡。问樵哭以联云:“佛不慈悲,失乳忍听遗女哭;兄兼贫病,伤心更恐二人知。”

严问樵有姬人没于清江,问樵哭以联云:“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猜你喜欢
  卷三百四十五·彭定求
  李珏·唐圭璋
  高似孙·唐圭璋
  卷三十五·阮阅
  卷之八·魏庆之
  第十五出 授诀·李渔
  第三折·佚名
  杨立斋·隋树森
  甲集第三·钱谦益
  卷五十四 无世次下·佚名
  卷一百十九·曹学佺
  卷七十二·陈廷敬
  卷一百六十五·佚名
  卷三十四·查慎行
  张继诗鉴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一章 预识汾阳·屠隆

    【西地锦】〔净扮哥舒翰将士从上〕坐断河西四郡。威名天下俱闻。阴山夜哭匈奴遁。桓桓麟阁元勋。秦时明月汉时关。武帝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下官河西节度使哥舒翰是也。起自胡种

  • 残破·徐志摩

    一深深的在深夜里坐着: 当窗有一团不圆的光亮, 风挟着灰土,在大街上 小巷里奔跑: 我要在枯秃的笔尖上袅出 一种残破的残破的音调, 为要抒写我的残破的思潮。二深深的在深夜里坐着: 生尖角的夜凉在窗缝里 妒忌屋内残余的暖气

  • 第二十九回 一炬成灰到头孽报 三帅叛命依次削平·蔡东藩

      却说晋王石敬瑭,既入潞州,即欲引军南向。契丹主耶律德光,意欲北归,乃置酒告别,举杯语敬瑭道:“我远来赴义,幸蒙天佑,累破唐军。今大事已成,我若南向,未免惊扰中原,汝可自引汉兵南下,省得人心震动。我令先锋高谟翰,率五千骑护

  • ◎刘喜奎钟情差遣官·宣南吏隐

    赵在湘川行,间寂寞。曾纳鄂人钱雅文之养女为妾,以慰客怀。回津之后,忽又垂涎于女伶刘喜奎,常于晚间招之入署。演戏一折,赐金一千八百不等,初意将纳之下陈矣。某年在保庆寿招待员中有蔡成之其人,陆军部之差遣也。喜奎自京奉召

  • 一四一四 军机大臣和珅等奏请添派刘凤诰等三员校勘石经折·佚名

    一四一四 军机大臣和珅等奏请添派刘凤诰等三员校勘石经折乾隆五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三日臣和珅等谨奏,为奏闻事。臣等奉旨校勘石经,除派出五员外,命臣等添拟三人,以足八员之数。钦此。臣等公同商酌,淹通经学者,殊难其选。【真

  • 姜师度传·刘昫

    姜师度,魏人。应明经科试中举。神龙初(705),升任易州刺史,兼御史中丞,为河北道监察兼支度营田使。师度勤于政务,又有灵活巧妙的主意办法,很了解挖沟筑渠的好处。开始时他在蓟丘(今北京德胜门外)北面挖沟灌水成为沟壑,以防备

  • 卷二上·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二上 朱批齐苏勒奏摺 雍正元年二月初六日署理河道总督山东按察使【臣】齐苏勒谨 奏为钦奉 上谕事雍正元年二月初二日署山东按察使监察御

  • 第四十章 完成北伐·李宗仁

    一南京国民政府既经重建,唐、张之变也已平息,所部均奉令整编,预备继续参加北伐。由于宁汉分裂而左右为难的川、云、贵各省,至是也表示绝对服从中央。全国除东三省、热河、察哈尔、河北等省尚为奉军所盘踞外,余概在

  • 第十九章 13·辜鸿铭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辜讲孔子的一位学生(子夏)说:“如果一位官员有特殊才能,完全可以胜任自己的工作,则应当致身学业。如果一位学生有特殊才能,完全可以胜任自己的学习,则应当进入公共服务部门。”

  • 礼经会元卷二下·叶时

    宋 叶时 撰内政太宰佐王统百官者也而其分职率属不惟统王朝而王宫之政得与焉不惟统王宫而王寝之政亦及焉不惟及王寝而王宫之政亦属焉此见宫中府中合为一体而大臣无所不统也盖天下之治自闺门衽席之微而达之于朝廷表着

  • 抱朴子內篇卷之十一   仙藥·王明

    抱朴子曰:神農四經〔一〕曰,上藥令人身安命延,昇為天神,〔二〕遨遊上下,使役萬靈,體生毛羽,行廚立至〔三〕。又曰,五芝〔四〕及餌丹砂、玉札、曾青、雄黃、雌黃〔五〕、雲母、太乙禹餘糧,各可單服之,皆令人飛行長生。又曰,中藥養

  • 宣公·宣公十五年·左丘明

    【经】十有五年春,公孙归父会楚子于宋。夏五月,宋人及楚人平。六月癸卯,晋师灭赤狄潞氏,以潞子婴儿归。秦人伐晋。王札子杀召伯、毛伯。秋,螽。仲孙蔑会齐高固于无娄。初,税亩。冬,蝝生。饥。【传】十五年春,公孙归父会楚子于

  • 中阿含经卷第十八·佚名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七三)中阿含长寿王品天经第二(第二小土城诵)我闻如是。一时。佛游枝提瘦。在水渚林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本未得觉无上正真道时。而作是念。我宁可得生其光明。因其光明而见形色。如是

  • 禅心经语·佚名

    日本道元禅师,三岁时丧父,八岁时丧母,从小就由叔父收养,十四岁时在京都建仁寺出家。我国宋朝时代,道元禅师来我国留学,当船在庆元港停泊时,一位年约七十多岁的老禅师上船来购买木耳。道元禅师很亲切地跟他招呼,

  • 剩录序·元来

    剩录序先寿昌。於法门寂寥之际。言中有响。脚下无私。使洞上一宗复振。厥功伟哉。玉山垂示。推倒博山。水到渠成。通身是口。譬如空中楼阁。面面玲珑。法音光明。徧照恒河沙世界。天下翕然宗之。余再谒博山於寿昌。特

  • 蜀梼杌·张唐英

    一名《外史梼杌》。史传文学。宋张唐英(1043—1122)撰。二卷。唐英字次功,蜀州新津(今属四川)人。庆历进士,历官渝州决曹椽、归州狱椽、殿中侍御史等。“梼杌”本楚国史籍名,此借用,以述五代前蜀史,间引时人诗词歌赋

  • 舍利弗阿毗昙论·佚名

    梵名S/a^riputra^bhidharma -s/a^stra 。凡三十卷。又称舍利弗阿毗昙。姚秦昙摩耶舍、昙摩崛多等合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八册。内容系解释小乘诸法之名义,并加以分类组织。体裁同于六足论中之集异门足论。计分四分三十

  • 兜率龟镜集·弘赞

    凡三卷。清代弘赞辑。收于卍续藏第一四九册。本书乃汇集有关弥勒信仰、兜率往生之见闻,及选自经论中相关之传记所成者。本书之编述,旨在收集有关弥勒兜率往生名贤之行谊德业,以作为后世学人之指南。卷上为应化垂迹,卷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