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四集句集字附 杂缀谐语附

集句集字附

罗茗香曰:“朱竹垞先生旧有集句楹帖云:‘人道君如云里鹤;自称臣是酒中仙。’”惜未详所赠何人。

刘金门先生自出塞至赐还,凡阅三载。归后集杜句作联云:“三年奔走空皮骨;万古云霄一羽毛。”所至皆悬于壁,见者无不称其工妙。然次句究嫌其夸也。

万廉山郡丞喜蓄奇石,大有米海岳之癖。尝以“峨眉积雪”石自镌此四字,赠唐陶山方伯。方伯集句为联以谢之云:“何当报之青玉案;可以横绝峨眉巅。”

谢椒石曰;“真州察院,旧为盐政按部时掣盐公所,内有戏台。曾宾谷中丞燠有集句联云:‘粉泽大猷,元黄裨说;云霞万影,丝竹千声。’戏台联之庄丽,无逾此者。”

阮芸台师有别墅在邵伯湖之北,湖堧植柳三万株,自额所居曰“南万柳堂”,以别于京师之“万柳堂”也。沿湖鱼利,甲于江北,师尝集句自题堂联云:“君子来游贯及柳;牧人乃梦众惟鱼。”以《右鼓文》对《毛诗》,自然名贵。

黄右原比部索余撰句赠联。比部博学好文,在淮商家为别调。余集《韩诗外传》及《汉书--河间献王传》语与之云:“虚己受人,彼其之子,殊异乎族;实事求是,夫惟大雅,卓尔不群。”邗上人多不知所谓,惟芸台师以为无虚誉也。

余前编《丛话》有辑汉碑句十余联,黄右原比部见之,以为未尽,因手录一帙示余。盖余前据敝斋现藏拓本为之,右原则从《隶释》、《隶续》中推广得之。今亦择录如左,弥觉古香袭人也。其四字云:“令仪令色;允武允文。”逢盛碑、鲁峻碑“为国桢干;配曜岳嵩。”范镇碑、郭仲奇碑“敦诗悦礼;含谟吐忠。”西狭颂、孔靇碑“刚毅多略;文雅少畴。”丁鲂碑、郭仲奇碑“种德收福;干国栋家。”张公神碑、州辅碑“广祈多福;博览群书。”孟郁碑、鲁峻碑“姿兼申甫;德侔产奇。”张纳碑、刘熊碑“智含渊薮;絜如圭璋。”度尚碑、唐扶颂“比蹤豹产;膺姿管苏。”鲁峻碑、范镇碑“为国桢榦;作主股肱。”郭仲奇碑、樊安碑“行义高劭;体性温仁。”费凤碑、孟郁碑“文艳彬彧;风曜穆清。”赵圉令碑、祝睦碑“翔风膏雨;左书右琴。”孟郁碑、马江碑“耽乐术艺;揪敛吉祥。”丁鲂碑、华山碑“剖演奥艺;恬忽世荣。”校官碑、侯成碑“钩河擿雒;奉魁承杓。”史晨碑、石门颂“应运挺度;通神达明。”郭究碑、祝睦后碑“笃礼崇义;抱淑守真。”高彪碑、景君碑“天与厥福;世有令名”。礼器碑、耿勋碑八字云:“躬洁冰雪,夷然清皓;性发兰石,生自馥芬。”祝睦后碑、帝尧庙碑“学为儒宗,行为士表;爱若慈父,畏若神明。”鲁峻碑、刘熊碑“内怀温洞,外撮强虐;功绵日月,名勒管弦。”鲁峻碑、帝尧碑“以义抑强,以仁恤弱;乃台吐曜,乃岳降精。”唐扶颂、杨震碑“威隆秋霜,恩逾冬日;言合雅谟,虑中圣权。”樊毅碑.谯敏碑十字云:“言不失典术,行不越矩度;威以怀殊俗,德以化圻民。”杨统碑、费凤碑

黄右原又录其集句、集字楹帖见示,因复择其尤佳者如左。如云:“鹊笑鸠舞,大喜在后;麟子凤雏,和气所居。”“桂柏栋梁,麟凤堂室;雍凉朱草,文山紫芝。”“达性任情,得其欢乐;布政施惠,拜为公卿。”以上焦氏易林“金石九茎,木禾六秀;明珠一寸,白玉四环。”鲍照河清颂、庾信谢赐布启“瑞林朋生,祥禽辈作;卿云似盖,甘露如珠。”鲍照河清颂、徐陵劝进表“珠角擅奇,山庭表德;天球并价,日观同光。”庾信齐王宪神道碑、李商隐献集贤相公启“论史可听,谈元愈默;幽居少事,野性多闲。”宋之问禊饮序、王勃游莲池序“玑镜照临,山河容纳;风质洞远,仪止祥华。”庾信齐王宪碑、沈约齐司空行状“立行可模,置言成范;徽猷克著,声绩聿宣。”沈约齐昭王碑文、骆宾王上崔长史启“组织仁义,琢磨道德;栋梁华夏,舟楫江河。”刘峻广绝交论、庾信齐王宪碑“镜文虹于绮疏,浸兰泉于玉砌;握珠胎而冠月,振琼树而韬霞。”王融曲水诗序、王勃上司马书“玉树以珊瑚作枝,珠帘以玳瑁为押;赤雁与斑麟俱下,醴泉与甘露同飞。”徐陵玉台新咏序、庾信贺新乐表又集唐人句云:“四时最好是三月;万里谁能访十洲。”韩偓、李商隐“金铃玉佩相磋切;珠蕊琼花斗剪裁。”李绅、王初“黄金盒里盛红雪;碧玉盘中弄水晶。”王建、郭震又集《兰亭序》字云:“将相风和天地静;修齐事大古今同。”“契古风流春不老:怀人天气日初长。”“今居古稽极乐事;外和内峻大贤风。”“流水长亭,春风静宇;幽兰一室,修竹万山。”“修竹抱山,春亭映水;幽兰得地,虚室当风。”“迁固同文,惠列殊抱;管乐佐世,老彭引年。”“临类咸和,取诸无妄;随时观感,咸与同人。”“合室能文,自是盛事;放生为乐,可得大年。”“虚能引和,静能生悟;仰以察古,俯以观今。”

郑仁圃寄余集句联数纸,中有可录者,如云:“左酒右浆,喜叠其室;伯歌季舞,福为我根。”“合匏同牢,宴乐有绪;驾福乘喜,昏悦宜家。”以上焦氏易林“小园新展西南角;和气先熏草木心。”放翁、半山“平生独以文字乐;此日翛然水竹居。”宛陵、朱子“烟树远浮春缥缈;风船解与月徘徊。”文潜、朱子“深林闲数新添笋;残烛贪看未见书。”放翁、山谷“五亩自栽池上竹;一尊径醉溪中云。”东坡、诚斋

道光改元,诏开孝廉方正科,吴江县以翁君海村应举,群称公允。有以集句联赠之云:“圣代即今多雨露;先生有道出羲皇。”

郑仁圃尝拟作军机直房春联集句云:“春为一岁首;月傍九霄多。”同人皆以为工,惜未悬挂。又尝集句作闽浙分水岭交界处联云:“半岭通佳气;他乡有胜缘。”亦拟而未挂。又于九江府天后宫墙外集句一联云:“潮平两岸阔;花满九江春。”盖墙外临大江,墙阴则花圃也。

姚亮甫中丞由豫藩量移山右,时汪碧山方伯如渊集《诗经》句赠之,联云:“既儆既戒,惠此中国;来旬来宣,至于太原。”中丞极称其工切。

京师和春部戏馆门外有集句联云:“和声鸣盛世;春色满皇州。”天然庄丽,云是张船山太守问陶所撰。

孙柳君录寄所集古乐府五七言联。古雅可喜。如:“晤言纷在瞩;惠心清且闲。”巫山高、日出东南隅行“端景缘直表;茂实偶英声。”上邪篇、永明乐“恪勤在朝夕;俯仰愧古今。”蒲生行、猛虎行“金石响高宇;桂松比真风。”远期篇、白头吟“智理周万物;远怀柔九州。”伯益、鰕鱓篇“清川含藻景;丹华耀阳林。”日出东南隅、子夜四时歌“春秋补小月;山水有清音。”折杨柳闰月歌、子夜四时歌“语默寄前哲;邂逅承清尘。”折杨柳行、定情篇“仁声被八表;妙花开六尘。”朱鹭篇、永明乐“含情结芳树;捻香散名花。”芳树篇、折杨柳行“平生怀直道;大化扬仁风。”白头吟、上邪篇“沙棠作舟桂为楫;浮云似帐月如钩。”梁元帝乌栖曲、简文帝乌栖曲“凝华结藻久延立;弹琴鼓瑟聊自娱。”白纻歌、白鸠篇“萦弦急调切流徵;迎歌度舞遏归风。”赵瑟、秦筝

余在桂林,习见陈莲史所作楹帖,语多古异,闲询之,始知其暇中辑有五七言旧句三百余联。手写一帙见赠,兹择其尤佳者录之如左。五言云:“容光无不照;怀古亦何深。”张曲江、陶靖节“卫门罗戟棨;遂性各琴尊。”韩退之、苏东坡“荣华肖天秀;谈笑安边隅。”韩、苏“天材任操倚;经训乃菑畲。”韩、苏“文章自娱戏;忠义老研磨。”韩、苏“文章开窔奥;节制收英髦。”杜“避人焚谏草;弹剑拂秋莲。”杜、李“远意发孤鹤;思波起涸鳞。”苏、杜“传家有衣钵;听履上星辰。”苏、杜“经纶皆新语;鸾凤本高翔。”杜、韩“上客能论道;虚怀只爱才。”右丞、杜“奇书窥鸟迹;赐茗出龙团。”放翁、苏“高文有风雅;新渥照乾坤。”右丞、杜“肝胆不楚越;眉宇真天人。”李、杜“尘襟谅昭洗;贤路不崎岖。”朱子、杜“云霞成伴侣;冰雪净聪明。”右丞、杜“顷来树佳政;时还读我书。”东野、陶“铭心对欹器;含笑看吴钩。”“万他如大路;一字皆华星。”遗山、杜“丹青不独任;心迹喜双清。”袁晖、杜“风骚共推激;华实相芬敷。”杜、权载之“荆州爱山简;刺史似寇恂。”杜“飒爽动秋骨;廉折配春温。”杜、苏“心在水精域;直如朱丝绳。”杜、鲍昭“高才食旧德;流藻垂华芬。”苏、子建“桑竹垂馀荫;圭璋满清班。”陶、苏“计阔道愈密;实大华亦荣。”苏、韩“旷怀扫氛翳;公论悬日星。”杜、遗山“春夏各有实;鱼鸟亦相亲。”杜、苏“朗鉴谅不远;清言得未尝。”韩、苏“时节不可玩;风期谁复赓。”韩“文章有定价;邂逅得初心。”陆、韩“即事已可悦;赋诗何必多。”杜“所得静而简;其人勇且英。”杜、苏“放意弄晴快;叩奇独冥搜。”杜、东野“唱妍酬亦丽;我适物自闲。”韩、苏“草圣秘难得;诗人思无邪。”杜、苏“得尽所历妙;应缘不耐闲。”杜、苏“永路当自勖;清光应更多。”李、杜“得句忍不吐;好古意所耽。”苏“量力守故辙;荡胸生层云。”陶、杜“守道不封己;择交如求师。”杜、韩“且从性所玩,庶以善自名。”惠连、陶“佳句喧众口;古人惜寸阴。”韩、陶“春耕庶秋获,茶兴复诗心。”曲江、薛能“殊姿各独立;素志庶可求。”杜、苏“发兴自我辈;赏心惟良知。”杜、康乐“达生幸可托;得句不妨清。”康乐、苏“蕴真惬所遇;澄虑观此身。”杜、李“与道本无隔;将诗莫浪传。”李、杜“自得高蹇嵼;永言铭佩绅。”韩、李“始得观览富;特以风期亲。”韩、李“各勉日新志;能为岁寒姿。”康乐、苏“力守非有党;心清得奇闻。”陆、苏“为学日务益;将诗待物华。”苏、杜“好语时见广;此身良自如。”苏、李“未曾一日闷;犹有五湖期。”香山、义山“或制闲居赋;新编杂体诗。”右丞、义山“试吟青玉案;如登黄金台。”杜、李“士生要宏毅;情在强诗篇。”陆、杜“坚姿聊自傲;素履期不渝。”苏、权“虚白道所集;静专神自归。”苏、云笈七签“黄卷真如律;素琴本无弦。”杜、李“骞腾坐可致;洒扫今其初。”杜、遗山“幽人常坦步;稚子总能文。”康乐、杜“掬水皆花气;读书此云房。”方元英、朱子“萦情无余泽;扬论展寸心。”文通、杜“逸气感清识;良辰入奇怀。”杜、陶“服理辨昭昧;秉心识本源。”遗山、杜“兴来每独往;道集由中虚。”右丞、苏“新诗如洗出;好鸟不妄飞。”苏、杜“即事须尝胆;论诗一解颜。”杜、韩“大哉霜雪干;得之烟山春。”右丞、浪仙“偶值栖遁迹;何异清凉山。”杜、李“兼入竹三昧;时有燕双高。”苏、义山“余心无采缋;对书不簪缨。”牧之、右丞“鸟鸣时一再;家住水东西。”陆、右丞“飞鸟逐前侣;好峰隐半规。”右丞、康乐“石壁开精舍;瑶华振雅音。”曲江、盈川“长歌白石涧;高卧香山云。”苏、遗山“苇管书柿叶;瓦瓶担石泉。”苏、浪仙“虚舟任所适;飞鸟相与还。”襄阳、靖节“荷锄觇泉脉;移石动云根。”右丞、左司“海石分棋子;江波近酒壶。”义山、少陵“弹琴复长啸;读书仍隐居。”右丞“逢人觅诗句;留客听山泉。”遗山、右丞“翰墨三馀隙;陂塘五月秋。”盈川、少陵“疏峰抗高馆;稳字入新联。”康乐、放翁“云岫不知远;花房未肯开。”东坡、义山“诗眼自增损;德容自清温。”东坡、朱子“晒书因阅画;闲坐但焚香。”司空图、右丞七言云:“光芒六合无泥滓;漏染大笔何淋漓。”少陵、义山“别裁伪体亲风雅;遍谒名山适性灵。”少陵、梦得“官职声名俱入手;风崖水穴旧闻名。”白、苏“回看屈宋犹年辈;远追甫白感至诚。”义山、退之“诗笔离骚亦时用;文章尔雅称吾宗。”苏“钟鼎山林各天性;风流儒雅亦吾师。”杜“诗情逸似陶彭泽;勋业终归马伏波。”梦得、少陵“文学纵横乃如此;金石刻画臣能为。”山谷、义山“守道还如周柱史;著书曾学郑司农。”牧之、梦得“忆事怀人兼得句;引杯看到坐生风。”义山、东坡“曲江山水闻来久;庾信文章老更成。”韩、杜“数问舟船留制作;更无书札到公卿。”少陵、方元英“亦能画马穷殊相;欲遣吟人对好山。”少陵、山谷“自把新诗教鹦鹉;戏拈秃笔扫骅骝。”陆、杜“但酌此泉胜酌酒;劝栽黄竹莫栽桑。”放翁、义山“千首新诗一竿竹;墙西明月水东亭。”陆、白“诗翁爱酒常如渴;草堂少花今欲栽。”苏、杜“重之不减锦绣缎;邀我共作沧浪篇。”少陵、永叔“作诗贺我得石友;曲肱听君写松风。”石湖、山谷“万卷藏书宜子弟;一日过海收风帆。”山谷、少陵“春工遇物初不择;酒圣于吾亦庶几。”放翁、牧之“一家喜气如春酿;小筑幽栖与拙宜。”苏、陆“酒令虽严莫嗔虐;草书非学聊自娱。”山谷、东坡“每闻佳士辄心许;不辨仙源何处寻。”放翁、右丞“前身应是梁江总;百岁须齐卫武公。”义山、牧之

杨芸土亦录寄所集古乐府楹联,与孙柳君所录寄音,十有八九相同,殆皆有所本,故不复登。其集易林八字联云:“大福久兴,主母喜舞;长乐受庇,使君延年。”“欢喜坚固,保我金玉;福禄祺祉,乐以笑歌。”“千欢万悦,贵寿无极;五福四利,喜庆大来。”皆吉语也。又集古诗句五言云:“典坟探奥旨;诗礼挹馀波。”钱起、卢纶“知音在霄汉;时分占风烟。”郎士元、白居易“听琴知道性;避酒怕狂名。”姚合、李德裕“李杜文章在;荀陈地望清。”“凤栖常近日;鹤梦不离云。”钱起、卢纶“文章负奇色;事业富清机。”陈子昂、杜少陵“翰墨缘情制;山林引兴长。”孟浩然、杜少陵七言云:“合沓声名动寥廓;纵横逸气走风雷。”杜、李“功业须当垂永久;行藏争不要分明。”牟融、李咸用“花房露透红珠落;桂树风吹玉简寒。”温廷筠、曹唐“云生涧户衣裳润;窗近花阴笔研香。”香山、曹庚

张仲甫中翰应昌闻余续辑联话,亦以旧时集句十余联录寄。如:“静坐观众妙;端居味天和。”太白、朱子“松柏有本性;林园无俗情。”公幹、靖节“结念属霄汉;委怀在琴书。”康乐、靖节“万事已华发;一身为轻舟。”常建、东坡“江湖万里水云阔;草木一溪文字香。”林景熙、汪元量“入妙文章本平淡;逸群翰墨争传夸。”戴复古、僧惠洪“玉琴瑶瑟倚天半;白波青嶂非人间。”诚斋、东坡“文章清逸世少比;胸次广博天所开。”颖滨、半山“园中草木春无数;湖上山林画不如。”东坡、和靖“诗墨淋漓不负酒;江山雄丽洵宜人。”林景书、颖滨“春能蕴藉如相识;风入襟怀只自知。”方岳“寒香嚼得成诗句;新月邀将入酒杯。”方岳、张耒又集得一联云:“阴阳风雨晦明,受之以节;梦幻露电泡影,作如是观。”亦以经对经,浑成可喜。

郑仁圃曰:“曾见黄莘田先生有集句数联,极工整。如:‘平生能着几两屐;长日惟消一局棋。’‘数点雨声风约住;一枝花影月移来。’‘柳摇台榭东风软;花压兰干春昼长。’‘劝君更尽一杯酒;与尔同消万古愁。’”

蔡佛田工作楹帖,亦喜集成语为之。今从《紫荆树馆杂著》中录其佳者。如集《诗品》云:“水流花开,晴雪满竹;柳阴路曲,过雨采蘋。”“红杏在林,如有佳语;碧桃满树,良殚美襟。”“落花无言,幽鸟相逐;可人如玉,清风与归。”“明月雪时,金尊酒满;风日水滨,碧山人来。”“红杏在林,疏雨相遇;碧桃满树,清露未晞。”“脱帽看书,生气远出;杖藜行歌,妙造自然。”“流莺比邻,如有佳语;晴雪满竹,冷然希音。”“如气之秋,窈窕深谷;犹春于绿,茬苒在衣。”“画桥碧阴,观化匪禁;绿杉野屋,幽行为迟。”“夜渚月明,所思不远;柳阴路曲,妙造自然。”集元遗山句云:“且从少傅论中隐;拟问灵君乞上池。”寄杨弟正卿、鹊山神应王庙“白雪任教春事晚;贞松惟有岁寒知。”寄答飞卿、谢常君卿“空谷自能生地籁;吟毫端合染溪光。”空山“七重宝树围金界;千里名山入酒船。”应州宝宫寺、太白独酌图“世外原无众香国;花阴真是小华胥。”云岩醉猫图“摇笔尚塂凌浩荡;题诗端为发幽妍。”明日作、野菊“撑肠文字五千卷;试手清凉第一篇。”宝章小集、台山杂咏“玉树瑶林照春色;物华天宝借余光。”送仲梁出山、别幕府诸君又集宋人句云:“藏书万卷可教子;买地十亩皆种松。”山谷、尧臣“万壑松风和涧水;十分烟雨簇渔乡。”诚齐、和靖“日消残醉闲吟里;梦入青藤古木间。”朱子“尽卷帘旌延竹色;想衔杯酒问花期。”石湖、半山“傍花行酒发新唱;解带量松长旧围。”君谟、放翁“养气不动真豪杰;居心无物转光明。”放翁、朱子“酌酒赋诗相料理;种花移石自殷勤。”韦斋、半山“谟议轩昂开日月;文章浩渺足波澜。”药圃、半山“吾山自信云舒卷;片心高与月徘徊。”放翁、希文“几多怪石全胜画;无限好山都上心。”詹中正、余紫芝“林花经雨香犹在;芳草留人意自闲。”莱公、永叔“林罅忽明知月上;竹梢微响觉风来。”放翁、真山民“能招过客饮文字;亦把湍流替管弦。”半山、后村“是处登临有风月;略无踪迹到波澜。”放翁、贾牧“楼台近水涵明鉴;琴酒和云入旧山。”简斋、半山“已办青鞋为老圃;细倾白堕赋新诗。”朱子、简斋“旧书不厌百回读;佳客时来一座倾。”东坡、道潜“山泉酿酒香仍例;芳草留人意自闲。”诚斋、永叔“除却读书无所好;恍如造物与同游。”放翁、复古“要知作诗如作画;但愿对竹兼对花。”复古、宛陵“供家米少因添鹤;送酒人多不典衣。”放翁

《紫荆树馆杂著》中又有集句一联云:“积善云有报;在涅贵不绍。”上句陶渊明《饮酒诗》,下句崔子玉《座右铭》。最为名贵。按此十字,余曾于纪文达师厅事见之,忘其署款何名,似不始于佛田。

何子贞太史绍基工书,无帖不摹写,尤喜临《争坐位》帖。每集帖字作楹联至百十副,兹择其尤工稳者录之如左。云:“心同佛定香烟直;目极天高海月升。”“美富文才传左国;清微画品数南宗。”“直谅喜来三径友;纵横富有百城书。”“未须百事必如意;且喜六时长见书。”“真辅相才葵向日;大光明地月当门。”“圣业须参齐鲁论;尚书并校古今文。”“校书得理目如电;直节能光心比金。”“今既见心即见佛’子安知我不知鱼。”“知人其难九德贵;闻过则喜百世师。”“家藏古史存疑是;天与高文割爱难。”“画本纷披来野意;文辞古怪亦天真。”“指麾文府才思盛;冠冕人伦道德尊。”“金台名士高前席;紫府真人校异书。”“同心不隔一片月;时论惟高尺五天。”“两京六朝富文史;三高八及挺才名。”“俯仰倩文今与昔;纵横论列直而和。”“心光明定得初月;画本依微来晚烟。”“情文欲共尊彝古;志节应争日月光。”“人传三异真名吏;古者九能可大夫。”“正言须比鲁宗道;高士争如张志和。”“长官且喜传三异;宰相还同论十思。”“人品比南极出地;此心如大月当天。”“无端开合电明野;不事安排月到天。”“月寮烟阁标清兴;文府书城纵道心。”“身修天爵贵无比;心有菩提香益清。”“特立独行有如此;进德修业须及时。”“悦心未厌无名画;积行唯收有用书。”“友来辄入论文座;书就还思作跋人。”“入世须才更须节;传家积德还积书。”“子瞻却喜文与可;鲁直深知李伯时。”“当如曾子日三省;更为张公加半思。”“烟清忽见一勾月;人定微闻百和香。”“狷心悦目情文极;入地参天理数明。”“习勤不置能损欲;闻过则喜真得师。”“居安思危介节见;积疑得悟清光来。”“前席争传宣室对;等身唯守鲁堂书。”“五香佛海真无地;百尺书城半倚天。”“爱道天开文府贵;无心月到画堂深。”“闻道何时常恐暮;置身有地未辞高。”“事到从容能合度;路当逼侧敢依人。”“深堂有月同参佛;清昼无人自检书。”“闻道真人在姑射;愿从古佛入菩提。”“谨其常而权自足;深于情者才始真。”“名书古画不易得;月阁烟寮相与清。”“却为今疑思苦悟;须从异论见同心。”“书有鱼传人咫尺;门唯爵到地清高。”“到从月地参真佛;且据书城作寓公。”“清香满堂佛应喜;明月出海天为高。”“才名挺出如东野;佛理清深是子瞻。”“率意不知行径晚;遂心时得异书藏。”“尚论情深容窃比;清修道合悟真如。”“九品论存中正意;六书理悟史皇初。”“高士还如戴安道;乡侯合置王无功。”“功名盖世不矜伐;道德积身惟敬诚。”“诚存修省取诸震;德积高大贵能升。”“置身古人敢不勉;美利天下终无言。”“开尊忽见前身月;用世犹存半部书。”“两世勋名郭仆射;一家书画李将军。”“才名震溢李供奉;画理清深王右丞。”“道心尚见今犹古;辞令能无抗与卑。”“校理异文天禄阁;从容清绩盖公堂。”“古文独祖卫东海;八分特数师宜官。”“高位尚须闻过友;美名不废等身书。”

姜小枚明经皋有集苏数联,亦尚浑成。如:“高怀尚友漆园叟;后学过呼韩退之。”“仙心欲捉左元放;大草闲临张伯英。”“前身自是卢行者;伴直难呼孟浩然。”“小诗试拟孟东野;款段曾陪马少游。”“且与扬雄说奇字;要令安世诵亡书。”“书似西台差少肉;诗如东野不言寒。”“成佛莫教灵运后;作诗犹是建安初。”“行乐及时惟有酒;无言对客本非禅。”“元亮本无适俗韵;东坡也是可怜人。”“沽酒独教陶令醉;狂言屡发次公醒。”“万事会须咨伯始;一班我亦愧真长。”“高会日陪山简醉;题诗谁似皎公清。”

魏春松侍御成宪欲集一斋联,先有杜句云:“古来才大难为用;”而难得对句,其侄滋伯广文谦升用放翁“老去诗名不厌低”句,足成之。

杂缀谐语附

《柳南随笔》云:“冯定远班嗜酒,适学使者岁试,扶醉以往,学使以后至诘之,盖犹在酒所,不知所云也。学使大书一‘醉’字于卷面以授之。隶人扶入号中,据几酣睡,至放牌,闻炮声,然后惊醒。《四书》题为‘今夫奕之为数,小数也。’定远因作《奕赋》一篇,经文五篇,伸纸疾书而出。案发,名列六等。定远大书一联榜于中堂云:‘五经博士,六等生员。’”

纽玉樵曰:“康熙中,颜方伯敏裁缺家居,久不得调。尝语人曰:吾向在西秦,元旦假寐,梦乘官舫,舫中白榜青书,有‘月临波作案;云倚树为屏’之联。出观两岸,绅士稠杂,皆云迎方伯公者,行已至广西界矣。十年前曾有此兆,异时当补粤藩,他非所望也。未几果然。”

苏州府属之昆山、新阳,两县同城,而新阳本由昆山分出者。适有苏邑侯于城隍庙内构舒啸堂新成,曹地山先生为题楹帖云:“县析昆山,此地可名瑶圃;人来子美,有亭重问沧浪。”人皆称其工切。

黄右原曰:“《楹联丛话--前编》载吴山尊题友人别业楹帖云:‘禄水漾丁帘,增我辈闲中风致;名园依丙舍,祝君家看到云仍。’按:别业即巴园,本茔地相近,故对语有‘丙舍’云云。园中牡丹最盛,原作‘花节过丁香,喜我至刚逢谷雨;名园依丙舍,愿君家看到仍云。’盖语语关照牡丹,而‘丙丁’、‘云雨’,属对尤为工致也。”

郑仁圃曰:“吴绪五邑侯久权九江府参军,与余寅好最笃。复两权德化令,遂实授。余赠以联云:‘十年庾亮楼头,曾许登床同玩月;两度陶潜径畔,未能爱菊且栽花。’绪五得之,甚喜其雅切。”

宋悦研侍郎镕观察皖中时,尝书一联赠某上人,云:“看梅子熟时,个中人酸甜自得;闻木穉香否,门外汉坐卧由他。”侍郎素奉佛,精通梵策,用彼法语绝工。

黄右原曰:“从来联语,纸书居多,或刻以竹木,或用漆加云母石,且有嵌牙玉者。至吴山尊学士,始出意制玻璃联子,一片光明,雅可赏玩。惟字画不能无反正之嫌。学士又运其巧思,使之表里如一。其句云:‘金简玉册自上古;青山白云同素心。’上制一横额,题‘幽兰小室’四篆字,又请孙渊如观察以双款篆书‘山尊先生孙星衍’七字,正面反面,并是一样,其巧不可阶如此。”

罗茗香精于算学,粤东黎见山应南赠以楹联云:“绍仁卿汉卿绝诣;兼晓庵勿庵苦心。”盖中法之胜于西法,以天元四元为最,其术始于宋、元时李仁卿冶《测圆海镜》,朱汉卿世杰《四元玉鉴》。自明季算事浸失,国初吴江王晓庵锡闱、宣城梅勿庵文鼎,研几探赜,绝学复昌。今惟茗香能治其书,故黎见山据实称之。见山乃李四香高弟,皆数学名家也。阮仪征师相亦赠茗香楹句云:“推步大圜,立元以四;理董小篆,建一为端。”茗香近有《春秋朔闰异同考》,余曾读而叙之。

彭春农学士邦畴六十寿联,少当其意者,学士意欲切彭姓,并欲切江西。黄右原比部适在其门,因考彭姓之非其先族者,惟前明彭先生公望最著,非但如本朝苏州彭氏,仅以科名起家也。乃献一联云:“诗集擅千秋,宰相祖风开八百;易堂宗九子,翰林乡望迈寻常。”学士以杜诗“寻常”对“七十”,此联寓望七之兆,得之甚喜。

谢椒石曰:“‘金瓶芍药三千朵;玉轴琵琶四百弦。’此宋教坊大使袁裪句,见于《浩然斋雅谈》。乾隆间,扬州游客有书作柱联以谒某商者,商喜,遂厚赠之。想见彼时商家穷泰极侈,故于此等语独有当也。若今时,则不然矣。”

有为关帝庙戏台联云:“顾曲小聪明,当日可怜公瑾;挝鼓大豪杰,至今犹骂曹瞒。”此的是关庙戏台,若移向他庙戏台,则不知所指矣。

杨蓉裳芳灿为随园老人弟子,最工倚声。钱梅溪赠之联云:“百首新词填白石;一枝妙笔补仓山。”

两淮都转署中戏台联云:“新声谱出扬州慢;明月听来水调歌。”最为雅切。移向他处,便无谓矣。

郑板桥有赠焦山长老联云:“花开花落僧贫富;云去云来客往还。”今此联墨迹犹存山中。

陶文毅公赠钱次轩先生栻联云:“人言此老古开士;我生之初新翰林。”盖钱为戊戌翰林,而公适生于戊戌也。

蔡佛田当四十九岁时,集宋句为联云:“四十九年穷不死;三百六日醉如泥。”语意旷达。其实佛田家不甚贫,饮酒亦未尝及乱也。

英煦斋师集苏句,赠廖仪卿钰夫昆弟,联云:“高才何必论勋阀;寿骨遥知是弟兄。”殊工切。

吴门沧浪亭畔有大云庵,六舟上人主之。六舟名达受,海宁人,精于金石篆刻之学,收藏甚富。云台相国以“金石僧”呼之。兼工书画。陈芝楣中丞延主斯席,齐梅麓太守赠以联云:“中丞教作沧浪主;相国呼为金石僧。”严问樵邑侯亦为撰一联云:“商彝周鼎,汉印唐碑,上下三千年,公自有情天得度;酒胆诗肠,文心画手,纵横一万里,我于无佛处称尊。”

长洲沈玉生基庶上舍斋中悬一联云:“愿与不解周旋客饮酒;难为不识姓名人作书。”乃寿光李隺生所书。钱唐江秬香跋云:“此桂未谷集史书中语也。”

元和黄穀原贰尹均工书画,嘉庆间供奉内廷有年。后出官湖北,淡于进取,引疾归里。小有园林,日以笔墨自给,有“辞官卖画”小印。严问樵尝制一联为赠云:“关心夜雨疏帘,费半盏寒灯,为来日谋朝齑夕韭;回首春风上苑,剩一枝秃管,与诸君写近水遥山。”穀原大喜曰:“此即余卖画招牌也。”

泾县包顺伯邑侯世臣擅美才而有狂名。余在江南数年,独阙延揽,仅读其所撰《中衢一勺》,皆治河之崇论宏议也。近闻其斋中自题一联云:“喜有两眼明,多交益友;恨无十年暇,尽读奇书。”其胸次可想。

朱朵山殿撰昌颐未第时,见其叔父虹舫阁学侍儿名多多者,心悦之,未敢请也。适此婢索书楹帖,因信笔制一联云:“一心只念波罗蜜;三祝难忘福寿男。”为阁学所见,欲以婢赐之,婢谓:“九郎若中状元,吾当归焉。”明年朵山果大魁,阁学为成其事。当时传为佳话云。

贵阳谭太守光祜有诗名,又善吹铁箫。程春海学使赠联云:“赤手拔鲸牙,卅载诗名领海内;深心托凤口,九天箫响落人间。”又郑梦白祖琛由两淮都转擢江西廉使,春海赠联云:“玉敦主诗盟,正东阁梅开,墨花全湿;筿骖迎使节,适西山云起,甘雨重来。”盖梦白方辑录乾嘉诗,又曾任江西守令也。

石晓田煦官楚北,有循声,适丧其兄,悲戚形于色。皖江卓振清赠联云:“至性至情,得天者厚;实心实政,感人也深。”后俞陶泉德渊在苏奉讳归,军民攀恋不忍舍,平樾峰翰录此联以赠。贺耦耕中丞曰:“此两人皆不愧斯语也。”

张伯冶曰:“记得从前移居,得一楹联云:‘到门莫问姓名,花草一庭欣有主;入室自分雅俗,图书四壁可留人。’”又曰:“陈曼生尝书一联见赠,云:‘冷澹古梅如老衲;护持新笋似婴儿。’莲因绝爱之,即仿其意拟得一联云:‘古梅盖屋多盘错;新笋出林自展舒。’余和之云:‘佳卉移栽如选色;异书借录抵徵歌。’又云:‘奇书贪录如增产;佳卉分培当树人。’意皆相类。”

严问樵曰:“尝习见书春联者云:‘槐为奕世承恩树;杏是春风及第花。’”不知此乃王梦楼先生自署门联也。原句作“槐为王氏传家树;杏是唐人及第花。”先生又构一楼,题曰“梦楼”,为演家乐之所,集句联云:“人世难逢开口笑;老夫聊发少年狂。”前辈风流,发人遐想。

花晓亭方伯有赠人一联云:“骑驴寻梅,一天风雪;对竹思鹤,万古云霄。”俊语可喜。

蔡鸿遵选官桂林,挈妻赴任,道出湘江。其伯岳严丽生邑侯手书一联赠之云:“我所思兮双引凤;君之出矣小骖鸾。”自然雅合,不愧才人之笔。

蔡鸿遵本莆阳人,宋忠惠公后裔,明未迁吴中。自署门联云:“家藏东汉传经字;世守西山讲学编。”又云:“字体琴声,中郎世业;茶笺荔谱,学士家风。”

齐梅麓有女弟子张云裳襄,张丽坡参戎之女也。归汤价人观察之子,才貌双优。事梅麓如父,梅麓赠以联云:“几生修到梅花骨;一代争传柳絮才。”又一联云:“前身来自众香国;佳句朗如群玉山。”云裳屡为余题画册、画卷,余亦为云裳题其邓尉探梅玉照,并报以联云:“清才足敌黄崇嘏;生世都疑萼绿华。”

徽商以木植生意为最盛,故各省皆别建木商会馆,大抵皆傍长江大河为之,以便于发运也。馆中有一联,颇雅切,句云:“桑梓同敬恭,伐木歌诗求我友;波涛仗忠信,涉川占卦利同人。”

季时庵广文恩沛文笔潇洒,教授苏州时,自撰大堂一联云:“扫雪呼僮,莫认今朝点卯;轰雷请客,都知昨日逢丁。”凡司铎者,皆当为发一笑粲。

孙柳君言:其乡有一县令,王姓,其名寅,性极贪鄙。有夜题其门一联者,句云:“王好货,不论金银铜铁;寅属虎,全需鸡犬牛羊。”见者无不囅然。

董文恪公未第时,游京师,甚困,偶于剃发店中书一联云:“相逢尽是弹冠客;此去应无搔首人。”一日,某亲王过而见之,大加叹赏,延之入邸,遂以书画闻京师。又相传有一剃发店,乞联于狂士者,大书云:“磨厉以须,问天下头颅几许;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数日间,客皆裹足不前,其店顿闭。

余里居,闻人述王苹华都转耀辰客座中自题一联云:“君子之交淡如水;大夫无故不杀羊。”初不之信。时余方引疾,不入州府,亦无由与都转周旋。嗣因奉召复出,都转饯余于官廨,则此联实在楹间。诘其命意,笑而不答。

严问樵曰:“道光初元,江南有嘲举孝廉方正者,大书于其门云:“曾是以为孝,恶能廉;可欺以其方,奚其正。’”虽涉轻薄,实工切也。

广陵有郑医者云:“居杭州时,尝由瓶窑入山,三十里许,至一观,榜云‘清真殿’,供老氏像,门楔有一联云:“□□①云内神仙府;□□②山中道者家。”不识上四字,见一羽士,年近百龄,询之,云:“出句上二字,音‘沽’、‘都’,云厚貌;下句上二字,音‘吃’、‘塔’,山多貌。”按字典:“□③,徒罪切,音憝。□④,所急切,音接,又音都。塔,音异。”余下二字亦无考,姑录之,以俟博雅君子。

----------------------

注:

①第一字为上下各二“雲”相叠;第二字为上一下二“雲”相叠。

②第一字为二“出”相并;第二字为上一下二“山”相叠。

③上一下二“雲”相叠。

④上一下二“山”相叠。

道光辛卯,历下城中新建江南会馆落成,乡人公觞于此,乞戏台对语于严问樵,援笔立书云:“东土征歌,问表海雄风,今乐何如古乐;南宫奏曲,听遏云高响,雅音原是乡音。”大为刘眉生方伯所赏。

王楷堂老于曹郎,家计甚窘。宅边马棚,门临大道,自撰二联悬于门柱云:“马骨崚嶒,吃豆吃麸兼吃草;车声历碌,拉人拉马不拉钱。”过而见者,无不囅然。

吴江仲子湘秀才为寿板铺春联云:“梦且得官原瑞物;呼之为寿亦佳名。”温雅可诵。

严樵憔曰:“道光癸未、甲申间,余以会试留都,暇日辄制新曲,付梨园歌之,倾动一时,彼中人多有以师事者。余尝有句云:‘偶缘我作逢场戏;竟累人为举国狂。’纪实也。一日逢余初度,群优皆集,同人戏以‘桃李门墙’四字书扁为祝。余笑白:‘既有扁,可无对乎?’因大书一长联云:‘儒为戏,生旦净丑外副末,呼十门脚色,同拜一堂,重道尊师大排场,看破世情都是戏;学而优,五六工尺上四合,添两字凡乙,平共成七调,唱余和汝小伎俩,即论文行已兼优。’同人争赏之,欢宴竟日。后为长懋亭协揆所纠,何戡虽在,不敢复唱渭城矣。”又曰:“余所制《红楼杂剧》中有《巾缘》一折,叙花袭人嫁蒋玉函事。诘旦,将登场矣,曲师来请云:‘场上铺设新房,尚少一扁对。’乞书之。余即书‘玉软花娇’四字为额。对语屡思不属,正踌躇间,忽见雏伶二人翩然而至者,则其徒也。一名天寿,字眉生;一名仙寿,字月生。即同习此剧者。意有所触,即成一联云:‘好儿女天仙双寿;小团栾眉月三生。’”

昔岁余初编《联话》时,吾乡某生有录寄其师某明经联句者,余嫌其词太俚,未之录也。兹复有《续话》之辑,某生知之,复丐人来探,似以前联为必应采入者。盖某明经本一村学究,乾隆末,颇有文名,授徒甚众。某生尤笃信其说,其表章师门之意亦甚勤。兹不忍重违其意,姑附于《谐语》中,俾览者如见其人,且资谈助也。其自题斋室两联,一云:“架一把茅,不过些些风月;辟半弓地,也成小小轩窗。”一云:“不成农,不成工,不成商,并不成士;未能琴,未能棋,未能画,亦未能书。“忆余为诸生时,曾与明经同肆业鳌峰书院,日接其言论风采。又尝同应经古之试,明经居然冠军,遂饩于庠。是秋复报举优行,佹得而复失。一日忽扬言于众曰:“我近于斋室新制二联云:‘何以廪,何以优,自问不知所谓;也无愆,也无孽,还须再看将来。’诸君以为何如?”旁有为之击节称工者。然匿笑者,亦不知凡几辈矣。此则某生所未及录寄者。因并存其语,而特隐其名云。

京师有某主事,家中失窃,鸣官控追。后经讯出,乃其家丁从内作弊。有其同乡好事者,特制一联赠之云:“主事何堪为事主;人家切莫信家人。”

纪文达师府中屡为庸医所误,恨之次骨。适有为医家求题扁者,公立书“明远堂”三字与之。或私诘其说,公曰:“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此医只当祝其不行,便是无量功德耳。”或曰:“万一彼复来求题联,又将何以应之?”公曰:“我有撰成五七言两联。一系乙转孟襄阳诗字云:‘不明才借作财字主弃;多故病人疏。’一系集唐人诗句云:‘新鬼烦冤旧鬼哭;他生末卜此生休。’”

郑仁圃曰:“闽县义屿乡,正月灯联最盛,每以谚语相嘲戏。有户族某,调停某事,众疑其受私,某力辨其无。适赛神作灯联,某即以吾乡谚语解嘲焉。其联曰:‘烛问灯云,靠汝遮光作门面;鼓对锣曰,亏侬空腹受拳头。’”

严问樵曰:“金德辉工度曲。向曾供奉景山,以老病乞退。粗通翰墨,喜从文人游。一日,请于余曰:‘某老矣,业又贱,他无所愿,愿从公乞一言,继柳敬亭、苏昆生后。’余感其意,为书一联云:‘我亦戏场人,世味直同鸡弃肋;卿将狎客老,名心还想豹留皮。’”又曰:“邗上徽商某,荒于色。尝制一床,备极华丽。床柱上悬一小联,摘‘卿须怜我我怜卿’之句。榜诸其门,曰:‘有能属对者予千金。’或以‘色即是空空是色’对之,立攫其余以去。”按:此语不但工切,兼寓箴规之义,千金非倖获也。又曰:“尝过扬州一妓馆,见小室中悬一联云:‘雪月梅花三白夜;酒灯人面一红时。”叹其天然隽妙,亟询姓名不得,至今耿耿。又于某处见一集句云:‘盼月自来还自去;暂时相赏莫相违。’并亦致为雅切。”

吴青士白:“秦淮河房中有一才士,集句为联云:‘千种相思向谁说;一生爱好是天然。’上句用《西厢记》,下句用《牡丹亭》,铢两恰称,侧艳无比。”

《涂说》云:“有项某自署其门联云:‘一门三学士;四代五尚书。”过客见之,疑近代显宦中无此姓,意其先世或居是官,因造门而问焉。项对曰:‘吾家父子三人,并弟子员,各占杭州、仁和、钱唐一学,且祖若父生前曾举明经,合四代皆习《尚书》,故曰一门三学之士,四代有五人习《尚上声书》耳。君无读破句别字也。’问者大笑而退。”

猜你喜欢
  卷七百九十四·彭定求
  歴代诗话卷五十四·吴景旭
  第十一齣~第二十齣·许三阶
  卷三十五·白居易
  薜荔园诗集原序·佘翔
  卷二十一·徐世昌
  卷二十·王琦
  第五歌 隔河望见野花红·刘半农
  卷三十八·吴之振
  唐僧弘秀集原序·李龏
  卷八·乾隆
  卷四百二十五·陈廷敬
  卷六百八十八·佚名
  送岳州李十从军桂州·张说
  蜕庵集卷四·张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邵博·唐圭璋

      博字公济,邵雍之孙,伯温之子。绍兴八年(1138),赐同进士同身,除秘书省校书郎。九年(1139),知果州,又知眉州。二十八年(1158)卒。   念奴娇   天然潇洒,尽人间、无物堪齐标格。只与姮娥为伴侣,方显一家颜色。好是多情,一年一度

  • 第七卷·佚名

    豪 俊   玄宗闻太白才名,召入翰林。以其才藻绝人,器识兼茂,欲以上位处之,故未命以官。尝行幸宫中,顾谓高力士曰:“对此良辰美景,岂得独以声伎为娱哉?倘得逸才词人咏出之,可以夸耀后世。”遂命召白。时宁王邀白饮,

  • 卷七·梅鼎祚

    钦定四库全书古乐苑卷七明 梅鼎祚 编燕射歌辞【二梁 北齐 北周 隋】梁三朝雅乐歌俊雅【三曲四言衆官出入奏隋书乐志曰宋元徽三年仪注奏肃咸乐齐及梁初亦同至是改为俊雅取礼记王制云司徒选士之秀者升之学曰俊士也

  • 卷九十三·徐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録卷九十三韩偓偓字致光【纪事云本字致尧史云致光误】京兆万年人擢进士第累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刘季述之变佐崔允反正为功臣随幸岐下迁兵部侍郎进承防还京昭宗益加信任欲相者三四让不敢当以荐赵崇

  • 卷四百五十三·列传第二百一十二·忠义八·脱脱

        ◎忠义八   ○高永年 鞠嗣复 孙昭远 曾孝序 赵伯振王士言 薛庆 孙晖 宋昌祚 李政 姜绶 刘宣 屈坚 郑覃 姚兴 张玘 陈亨祖 王拱 刘泰孙逢 姚邦基 刘化源 胡唐老 王俦 刘晏郑振 孟彦卿 高谈 连万夫 王

  • 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佚名

    隆庆二年五月庚戌朔升浙江按察司副使李攀龙为浙江布政使司左参政○命宣府副总兵署都督佥事董一奎充总兵官镇守延绥等处○山西太原府永宁州任塔山崩○辛亥户部奏内府甲丁二库布疋颜料初运本色其后折价买办而有司不行督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十八·佚名

    万历十三年二月壬寅朔诏定科场事宜先是各省乡试以巡按御史及二司充总裁官内外无复讥防又预自撰录有主者未入闱而文已传于外矣关节既易大臣子弟多幸中而中式举人得自写原卷送部名曰公据其朱墨卷不以解部即有物议无从磨

  • 第三一二红禀光绪二十年十月二十八日一二一○四--一·佚名

    考棚经理林汝梅等,禀送新竹县考棚修葺工料银估价单具禀考棚经理、绅董林汝梅、郑如兰、李联萼、陈浚芝、高廷琛、陈朝龙等,为考棚损坏,召匠议估,禀请拨款修葺事。切本邑考棚,近遭风雨损坏,若不预为修葺

  • 卷二十七 宣张二王杜郭吴承郑赵列传第十七·范晔

    (宣秉、张湛、王丹、王良、杜林、郭丹、吴良、承宫、郑均、赵典)◆宣秉传宣秉字巨公,冯翊云陽人。从小修养高节,显名于三辅。哀帝平帝之际,看到王莽据权专政,侵暴削弱汉室宗室,有逆乱的迹象,就逃遁隐居深山,州郡连续相召,他称病

  • 南康愍王陈昙朗传·姚思廉

    南康愍王陈昙朗,为高祖母弟忠壮王陈休先之子。其父陈休先少时卓异不凡有大志,梁简文帝在东宫时,深被赏识。太清年间接纳降将侯景后,北方有乱,便令陈休先招募数千人,授为文德主帅,不久死。高祖得天下后,总称道休先,说:“此弟若活

  • 术赤传·宋濂

    术赤为太祖长子,国初,作为亲王分封于西北。其地极远,离京师数万里,驿站马匹需急行二百余日方能至京师。因此,对该地的风俗民情均不能详细了解。术赤死,由其子拔都继承王爵。拔都死,由其弟撒里答继承。撒里答死,其弟忙哥帖木儿

  • 三六 高三分院·邹韬奋

    廿三日那天从黎明到下午三点钟(这时间是当时向旁人探问才知道的,我身上没有表),为时不能算久,但是在我却好像过了好久的时候,因为带着一对“半瞎”的眼睛,拖着一双没有带子的皮鞋,下身穿着一条没有裤带常常下落的里裤,踯躅兜转

  • 第十二章 中国国民党的改组和国民政府的成立·吕思勉

    二次革命失败以后,孙中山先生在海外组织中华革命党,这话在第四章中已经说过了。袁世凯死后,中华革命党的本部移于上海。八年十月十日,改称中国国民党。此时在国内还未明白组党。到十二年一月,才发表宣言,宣布党纲和总章,这一

  • 卷二十五·戴锡章

    西夏称天盛十七年春正月,遣武功大夫讹罗世、宣德郎高岳如金,贺正旦。(《金史·交聘表》。按《西夏书事》岳官至枢密直学士,历世通显,至孙良惠为夏国相。)三月,遣使如金贺万春节。(《金史·交聘表》)夏五月,任得敬营

  • 卷六十七·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六十七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春秋左传注疏第十五僖公二十二年考异足利本传丁丑楚子入飨于郑飨作享注及下文飨毕夜出同 庭实旅百百作伯注同今本注须句虽别国而削弱不能自通谨按别国诸本皆

  • 原序·王天与

    尚书纂传原序梅浦王氏尚书纂传四十六卷先引汉唐二孔氏之说次收诸家传注而一以晦庵朱子西山真氏为归与其乡先生彭翼夫徃复考正十五年而后成大德中鄞入臧梦解为宪使以其书上于朝得授临江路儒学教授其子振板行之予所见者

  • 阿毗达磨品类足论 第一卷·世友

    阿毗达磨品类足论 第一卷尊者世友造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辩五事品第一有五法。一色。二心。三心所法。四心不相应行。五无为。色云何。谓诸所有色。一切四大种。及四大种所造色。四大种者。谓地界水界火界风界。

  • 涅槃论·佚名

    大般涅槃经论之略名。一卷,婆薮盘豆菩萨造,元魏达磨菩提译。译经中迦叶菩萨所问之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