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十五出 授诀

(末扮仙上)仙家好事也遭磨,岂止人间困厄多;若使清虚无障碍,天孙不合阻银河。——我东华上仙,为何道这几句?只因当日掷杖成桥,度柳生与龙女订就婚姻之约。谁料偾事的钱塘于中作梗,将舜华错嫁泾河,不但柳生的婚媾难偕,连张生与琼莲也无由作合。可见从来的好事毕竟多磨,就是遇了神仙也免不得这番定数。本待前去挽回,怎奈龙性难驯,不是神威可服。只望前往玉京朝见上帝,请一道天符去诫谕他。正是:龙威不慑痴心女,神力难回拗性人。(下)

(小生、外、副净、净扮四天将上)生时正气上通天,死后神依帝座前。堪笑奸雄空作孽,常留花面戏台边。

(小生)小神天将马元帅是也。

(外)小神天将赵元帅是也。

(副净)小神天将温元帅是也。

(净)小神天将关元帅是也。

(合)上帝升殿,须索伺候。

(内鼓吹、敲云板,生扮玉帝,旦、小旦扮童女,幡幢引上)

〖夜行船〗三界人天归执掌,操玉管,黜陟皇王。长奉无私,还疑多漏,漫道至尊无上。

三十三天第一天,玉虚宫阙少尘烟。无梯莫说人难至,常有精诚到御前。——朕乃玉虚天帝是也。生于无始,起于无因。口吐氤氲,传为元气之祖;形依造化,留为大道之身。止因昔日少提防,被那盘古小儿,轻凿破下方混沌,致使今朝多变诈,连我至尊老子,也难留上古洪濛。起来法鼓三通,少不得也像人皇理事;怒处瑶棋一拍,震不远也教地府销魂。莫言上下至尊惟有我,须识空虚到处岂无神。今日早朝升殿,分付守门天将,看有甚么奏事的,放他进来。

(四将应毕,传介)

(末执笏上)须知天上堂帘近,不比人间控诉难。(俯伏介)

(旦)阶下跪者何臣?有事启奏,无事退班。

〖惜奴娇〗(末)启奏天皇:念婚姻之事,非臣司掌。同为仙侣,岂忍袖手从旁?只为那鸳行,隔水相看难依傍。微臣呵,设蓝桥凭鸠杖,(合)免望洋,曾度仙郎仙女,口订鸾凰。

〖前腔〗谁防,旧日钱塘,势凌卑欺小,别许泾阳。念此女呵,虽经强嫁,矢贞甘牧群羊。凄惶,旧日姻盟成虚诳,况琼莲,犹痴望!(合)姊妹行,空叹一无成就,两败俱伤!

〖黑蟆序换头〗还怅,孤柳鳏张,怨索居离处,共泣隅向。听四边嗟叹,冤苦声震穹苍。这都是微臣计未臧,施恩反作殃!(合)望吾皇,速敕该司月老,改正鸾凰!

(生)仙卿所奏,莫非为着柳、张与龙女四个人的亲事么?

(末)便是。

(生)舜华错嫁泾河,琼莲愆期归妹,朕岂不知?只因他当日犯了仙戒,所以谪落人间。若不使他受些磨障,好好的成就姻缘,倒不是罚他去受苦,反是赏他去行乐了。待那劫数将满之日,朕自当成就他。只有一件,那钱塘火龙,当初决裂偾事,其罪当诛。朕见他是个有用之才,不忍加之屠戮,羁縻在洞庭、东海之间,着那两龙化导他,谁知他躁暴如前,一毫不改。我如今用个击一得二之法,把三件法宝交付与你,你拿去运用起来,不但成就两处的婚姻,还可以降服那火龙的性子。叫香案吏过来。(旦应介)可取御风扇一柄、竭海杓一把、玄元至宝钱一枚,交付与他。

(旦取付末介)

(末)既然如此,求指示个运用之法。

(生)听我道来:

〖前腔〗听讲:法力难量。这扇呵,不比那南箕空设,难簸难扬。这杓呵,岂比那虚名北斗,不堪挹取壶浆。这钱呵,虽然一孔方,从来势力强!(合)付伊行,看取海枯汤沸,凤跨龙降!

(末)臣悟到了,臣悟到了!莫非是以水制水,以火攻火之法么?

(生)然也。

(末)这等,钦遵法旨!

〖锦衣香〗(众合)法旨玄,天机鬯;兵势奇,军容壮。任他力重千钧,魔高百丈,敢教俯首一齐降!眉低菩萨,臂下螳螂,取双姝似寄,逼和亲不折干将。堪笑英雄莽,全无伎俩,从今以后,可还粗戆?

〖浆水令〗笑书生威风太张,笑佳人心肠忒刚。便宜夫婿苦爹娘。些儿小事,变却沧桑。惊地府,动天堂,两家才得相依傍。翻千古,翻千古,夫妻榜样;快百世,快百世,男女情肠。

〖尾声〗天机不用明明讲,待验后方知奇创,笑痴人尚费思量。

猜你喜欢
  卷八百五十四·彭定求
  谭方平·唐圭璋
  第六出 糊鹞·李渔
  第一折·高文秀
  卷九·杜文澜
  款步(二)·戴望舒
  跋·王鹏运
  卷十三·唐圭璋
  卷一百二十·王奕清
  卷十六·韩淲
  卷二十·查慎行
  静思集巻八·郭钰
  卷十·施元之
  赵佶词作鉴赏·佚名
  卷七·方干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李仲光·唐圭璋

      仲光字景温,号肯堂,崇安人。开禧元年(1205)进士。官汀州、雷州教授。有肯堂集,不传。   鹊桥仙   寿赵帅   诗书元帅,风流人物,看取方瞳如漆。铜驼陌上若相逢,当一笑、摩挲金狄。   相门事业,中书考第,未数汾阳功绩

  • 李彭·唐圭璋

      彭字商老,江西建昌人。自号日涉园夫,又号海昏逸人。在江西诗派图中,名居第十五。有日涉园集,不传。大典辑其集十卷,凡诗七百二十馀着。   渔歌十首   颂尊宿付杲山人   汾阳   南院嫡孙唯此个。西河狮子当门坐

  • 优语录·王国维

    元钱唐王晔日华尝撰优谏录杨维桢为之序顾其书不传余览唐宋传说复辑优人戏语为一篇顾辑录之意稍与晔殊盖优人俳语大都出于演剧之际故戏剧之源与其迁变之迹可以考焉非徒其辞之足以裨阙失供谐笑而已吕本中童蒙训云作杂剧

  • 卷四十八·高棅

    钦定四库全书唐诗品彚卷四十八明 高棅 编七言絶句三羽翼王维少年行二首新丰羙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栁边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寄河上叚十六与君相见

  • 唐彦谦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唐彦谦字茂业,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隐居鹿门山,自号鹿门先生。咸通进士,任绛州、阆州等地刺史。其诗师法李商隐,然较清浅显豁,五言古诗朴素爽朗。有《鹿门集》。 采 桑 女 唐彦谦 春风吹蚕细如蚁, 桑芽才努青鸦

  • 卷八十六 何武王嘉师丹传第五十六·班固

    何武字君公,蜀郡郫县人也。宣帝时,天下和平,四夷宾服,神爵、五凤之间屡蒙瑞应。而益州刺史王襄使辩士王褒颂汉德,作《中和》、《乐职》、《宣布》诗三篇。武年十四五,与成都杨覆众等共习歌之。是时,宣帝循武帝故事,求通达茂异

  • 列传第四 于义子宣道 宣敏·魏徵

    于义,字慈恭,河南洛阳人也。父谨,从魏武帝入关,仕周 ,官至太师,因家京兆。义少矜严,有操尚,笃志好学。大统末,以父功,赐爵平昌县伯,邑五百户。起家直閤将军。其后改封广都县公。周闵帝受禅,增邑六百户。累迁安武太守,专崇德教,不尚

  • 第十五卷 高邮 兴化 宝应 泰州 东台·缪荃孙

    高 邮经 部周易传十卷书解十三卷 宋·孙 觉书义口述一卷春秋经社要义六卷 孙 觉春秋经解十五卷春秋尊王四卷 孙 觉春秋学纂 孙 觉周易说十卷诗义十卷 中庸义 乔执中书经集解 明&m

  • 九五三 军机大臣奏遵旨询问四库馆议叙县丞张起隆情形片·佚名

    九五三 军机大臣奏遵旨询问四库馆议叙县丞张起隆情形片乾隆四十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遵旨询问张起隆。据称:于乾隆四十四年由四库馆议叙县丞,分发河南试用,未经补缺,四十五年蒙恩袭职。起隆自幼于经典科仪素亦留心学习,自承

  • 五五三 江苏巡抚杨魁奏查办韦玉振擅用「赦」字及范起凤呈控堂弟串窃书籍缘由折·佚名

    五五三 江苏巡抚杨魁奏查办韦玉振擅用「赦」字及范起凤呈控堂弟串窃书籍缘由折乾隆四十三年十月十四日江苏巡抚臣杨魁谨奏,为奏闻事。窃照伪妄书籍,钦奉谕旨,查禁理应搜缴净尽,不容稍有存留。兹据海州所属赣榆县知县孙铭

  • 谢让传·宋濂

    谢让字仲和,颍昌人。幼年时聪明好学,壮年叙为宣慰司令史。又选为令史,调至河间等路转运盐司任经历。过去在军籍的盐户,全部除名,按人口为定额运盐,后雇旧户代为煮盐,工钱很少。谢让说:“军队削籍为民,应同原盐户共同服役,不能少

  • 卷九·赵汝愚

    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九宋 赵汝愚 编君道门慈孝上上英宗论谨始数事   司马光臣愚窃惟先皇帝春秋未甚高以宗庙社稷之重昭然远览确然独断知陛下仁孝聦明可守大业擢於宗族之中建为嗣子授以天下其恩德隆厚踰於天

  • 二年·佚名

    (甲子)二年大明天啓四年春正月1月1日○丙辰,白虹貫日。○命革罷淮陽府使所兼防禦使。因本道暗行御史陳啓,備局請罷故也。1月2日○丁巳,政院以元朝日變陳啓,請盡寅畏之實。上嘉納。1月3日○戊午,以李曙爲京畿監司,金時言爲副修

  • 贫而乐,富而好礼的境界·孔子

    【原文】 子贡曰:“贫而无诌,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知来者。” 【注释】 谄(chan):巴结,奉承。如切如

  • 卷二百六·佚名

    △初分难信解品第三十四之二十五复次善现,精进波罗蜜多清净故色清净。色清净故一切智智清净。何以故?若精进波罗蜜多清净。若色清净。若一切智智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精进波罗蜜多清净故受想行识清净。受想行识

  • 卷二十七·佚名

    △初分教诫教授品第七之十七善现,汝复观何义言:即地界若净若不净增语非菩萨摩诃萨。即水火风空识界若净若不净增语非菩萨摩诃萨耶。世尊,若地界净不净。若水火风空识界净不净。尚毕竟不可得。性非有故。况有地界净不净增

  • 佛教与吾人之关系·太虚

    ──八年十月在尚贤堂讲──佛教与吾人之关系,一者、佛法是人人好觉悟、好平等、好自由、好普济之共通本性故。二者、人人不好迷信邪信,好正信悟信,惟佛教能令人人悟自心之佛而信自心之佛教,绝无一点迷信邪信而得极圆满之

  • 百字碑注·刘一明

    纯阳吕祖,乃道门中第一慈悲圣贤也,自唐至今,千年有余,或隐或显,隐显不测,警愚化贤,诗词歌赋流传於世者,不可枚举;其专言修真次序、药物火候无一不备者莫若《敲爻歌》、《百字碑》,而其言简理明,易足开人茅塞者,又莫若《百字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