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中阿含经卷第十八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七三)中阿含长寿王品天经第二(第二小土城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枝提瘦。在水渚林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本未得觉无上正真道时。而作是念。我宁可得生其光明。因其光明而见形色。如是我智见极大明净。我为智见极明净故。便在远离独住。心无放逸。修行精勤。我因在远离独住。心无放逸。修行精勤故。即得光明。便见形色也。然我未与彼天共同集会。未相慰劳。未有所论说。未有所答对。

我复作是念。我宁可得生其光明。因其光明而见形色。及与彼天共同集会。共相慰劳。有所论说。有所答对。如是我智见极大明净。我为智见极明净故。便在远离独住。心无放逸。修行精勤。我因在远离独住。心无放逸。修行精勤故。即得光明。便见形色。及与彼天共同集会。共相慰劳。有所论说。有所答对也。然我不知彼天如是姓.如是字.如是生。

我复作是念。我宁可得生其光明。因其光明而见形色。及与彼天共同集会。共相慰劳。有所论说。有所答对。亦知彼天如是姓.如是字.如是生。如是我智见极大明净。我为智见极明净故。便在远离独住。心无放逸。修行精勤。我因在远离独住。心无放逸。修行精勤故。即得光明。便见形色。及与彼天共同集会。共相慰劳。有所论说。有所答对。亦知彼天如是姓.如是字.如是生也。然我不知彼天如是食.如是受苦乐。

我复作是念。我宁可得生其光明。因其光明而见形色。及与彼天共同集会。共相慰劳。有所论说。有所答对。亦知彼天如是姓.如是字.如是生。亦知彼天如是食.如是受苦乐。如是我智见极大明净。我为智见极明净故。便在远离独住。心无放逸。修行精勤。我因在远离独住。心无放逸。修行精勤故。即得光明。便见形色。及与彼天共同集会。共相慰劳。有所论说。有所答对。亦知彼天如是姓.如是字.如是生。亦知彼天如是食.如是受苦乐也。然我不知彼天如是长寿.如是久住.如是命尽。

我复作是念。我宁可得生其光明。因其光明而见形色。及与彼天共同集会。共相慰劳。有所论说。有所答对。亦知彼天如是姓.如是字.如是生。亦知彼天如是食.如是受苦乐。亦知彼天如是长寿.如是久住.如是命尽。如是我智见极大明净。我为智见极明净故。便在远离独住。心无放逸。修行精勤。我因在远离独住。心无放逸。修行精勤故。即得光明。便见形色。及与彼天共同集会。共相慰劳。有所论说。有所答对。亦知彼天如是姓.如是字.如是生。亦知彼天如是食.如是受苦乐。亦知彼天如是长寿.如是久住.如是命尽也。然我不知彼天作如是如是业已。死此生彼。

我复作是念。我宁可得生其光明。因其光明而见形色。及与彼天共同集会。共相慰劳。有所论说。有所答对。亦知彼天如是姓.如是字.如是生。亦知彼天如是食.如是受苦乐。亦知彼天如是长寿.如是久住.如是命尽。亦知彼天作如是如是业已。死此生彼。如是我智见极大明净。我为智见极明净故。便在远离独住。心无放逸。修行精勤。我因在远离独住。心无放逸。修行精勤故。即得光明。便见形色。及与彼天共同集会。共相慰劳。有所论说。有所答对。亦知彼天如是姓.如是字.如是生。亦知彼天如是食.如是受苦乐。亦知彼天如是长寿.如是久住.如是命尽。亦知彼天作如是如是业已。死此生彼也。然我不知彼天.彼彼天中。

我复作是念。我宁可得生其光明。因其光明而见形色。及与彼天共同集会。共相慰劳。有所论说。有所答对。亦知彼天如是姓.如是字.如是生。亦知彼天如是食.如是受苦乐。亦知彼天如是长寿.如是久住.如是命尽。亦知彼天作如是如是业已。死此生彼。亦知彼天.彼彼天中。如是我智见极大明净。我为智见极明净故。便在远离独住。心无放逸。修行精勤。我因在远离独住。心无放逸。修行精勤故。即得光明。便见形色。及与彼天共同集会。共相慰劳。有所论说。有所答对。亦知彼天如是姓.如是字.如是生。亦知彼天如是食.如是受苦乐。亦知彼天如是长寿.如是久住.如是命尽。亦知彼天作如是如是业已。死此生彼。亦知彼天.彼彼天中也。然我不知彼天上我曾生中.未曾生中。

我复作是念。我宁可得生其光明。因其光明而见形色。及与彼天共同集会。共相慰劳。有所论说。有所答对。亦知彼天如是姓.如是字.如是生。亦知彼天如是食.如是受苦乐。亦知彼天如是长寿.如是久住.如是命尽。亦知彼天作如是如是业已。死此生彼。亦知彼天.彼彼天中。亦知彼天上我曾生中.未曾生中。如是我智见极大明净。我为智见极明净故。便在远离独住。心无放逸。修行精勤。我因在远离独住。心无放逸。修行精勤故。即得光明。便见形色。及与彼天共同集会。共相慰劳。有所论说。有所答对。亦知彼天如是姓.如是字.如是生。亦知彼天如是食.如是受苦乐。亦知彼天如是长寿.如是久住.如是命尽。亦知彼天作如是如是业已。死此生彼。亦知彼天.彼彼天中。亦知彼天上我曾生中.未曾生中也。

若我不正知得此八行者。便不可一向说得。亦不知我得觉无上正真之道。我亦于此世间。诸天.魔.梵.沙门.梵志不能出过其上。我亦不得解脱种种解脱。我亦未离诸颠倒。未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有。知如真。若我正知得此八行者。便可一向说得。亦知我得觉无上正真之道。我亦于此世间。诸天.魔.梵.沙门.梵志出过其上。我亦得解脱种种解脱。我心已离诸颠倒。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有。知如真。

佛说如是。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天经第二竟(千七百七十四字)。

(七四)中阿含长寿王品八念经第三(第二小土城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婆奇瘦。在鼍山怖林鹿野园中。

尔时。尊者阿那律陀在枝提瘦水渚林中。彼时。尊者阿那律陀在安静处燕坐思惟。心作是念。道从无欲。非有欲得。道从知足。非无厌得。道从远离。非乐聚会。非住聚会。非合聚会得。道从精勤。非懈怠得。道从正念。非邪念得。道从定意。非乱意得。道从智慧。非愚痴得。

于是。世尊以他心智知尊者阿那律陀心中所念.所思.所行。世尊知已。即入如其像定。以如其像定犹若力士屈申臂顷。如是世尊从婆奇瘦鼍山怖林鹿野园中忽没不现。住枝提瘦水渚林中尊者阿那律陀前。是时。世尊便从定觉。叹尊者阿那律陀曰。善哉。善哉。阿那律陀。谓汝在安静处燕坐思惟。心作是念。道从无欲。非有欲得。道从知足。非无厌得。道从远离。非乐聚会。非住聚会。非合聚会得。道从精勤。非懈怠得。道从正念。非邪念得。道从定意。非乱意得。道从智慧。非愚痴得。

阿那律陀。汝从如来更受第八大人之念。受已。便思道从不戏.乐不戏.行不戏。非戏.非乐戏.非行戏得。阿那律陀。若汝成就此大人八念者。汝必能离欲.离恶不善之法。至得第四禅成就游。阿那律陀。若汝成就大人八念。而复得此四增上心。现法乐居。易不难得者。如王.王臣有好缄簏。盛满种种衣。中前欲著。便取著之。中时.中后若欲著衣。便取著之。随意自在。阿那律陀。汝亦如是。得粪扫衣为第一服。汝心无欲。行此住止行。阿那律陀。若汝成就大人八念。而复得此四增上心。现法乐居。易不难得者。如王.王臣有好厨宰。种种净妙甘美肴膳。阿那律陀。汝亦如是。常行乞食为第一馔。汝心无欲。行此住止行。阿那律陀。若汝成就大人八念。而复得此四增上心。现法乐居。易不难得者。如王.王臣有好屋舍。或楼阁宫殿。阿那律陀。汝亦如是。依树下止为第一舍。汝心无欲。行此住止行。阿那律陀。若汝成就大人八念。而复得此四增上心。现法乐居。易不难得者。如王.王臣有好床座。敷以氍氀.毾[毯-炎+登]。覆以锦绮.罗縠。有衬体被。两头安枕。加陵伽波和逻波遮悉哆罗那。阿那律陀。汝亦如是。草座叶座为第一座。汝心无欲。行此住止行。

阿那律陀。若汝成就大人八念。而复得此四增上心。现法乐居。易不难得者。如是汝若游东方。必得安乐。无众苦患。若游南方.西方.北方者。必得安乐。无众苦患。阿那律陀。若汝成就大人八念。而复得此四增上心。现法乐居。易不难得者。我尚不说汝诸善法住。况说衰退。但当昼夜增长善法而不衰退。阿那律陀。若汝成就大人八念。而复得此四增上心。现法乐居。易不难得者。汝于二果必得其一。或于现世得究竟智。或复有余得阿那含。阿那律陀。汝当成就此大人八念。亦应得此四增上心。现法乐居。易不难得已。然后于枝提瘦水渚林中受夏坐也。

尔时。世尊为尊者阿那律陀说法。劝发渴仰。成就欢喜。无量方便为彼说法。劝发渴仰。成就欢喜已。入如其像定。以如其像定。犹若力士屈申臂顷。如是。世尊从枝提瘦水渚林中忽没不见。住婆奇瘦鼍山怖林鹿野园中。

彼时。尊者阿难执拂侍佛。于是。世尊便从定觉。回顾告曰。阿难。若有比丘游鼍山怖林鹿野园中者。令彼一切皆集讲堂。集讲堂已。还来白我。

尊者阿难受佛教已。稽首礼足。即行宣敕。诸有比丘游鼍山怖林鹿野园中者。令彼一切皆集讲堂。集讲堂已。还诣佛所。头面礼足。却住一面。白曰。世尊。诸有比丘游鼍山怖林鹿野园中者。已令一切皆集讲堂。唯愿世尊自当知时。

于是。世尊将尊者阿难往诣讲堂。于比丘众前敷座而坐。坐已。告曰。诸比丘。我今为汝说大人八念。汝等谛听。善思念之。时。诸比丘受教而听。

佛言。大人八念者。谓道从无欲。非有欲得。道从知足。非无厌得。道从远离。非乐聚会。非住聚会。非合聚会得。道从精勤。非懈怠得。道从正念。非邪念得。道从定意。非乱意得。道从智慧。非愚痴得。道从不戏.乐不戏.行不戏。非戏.非乐戏.非行戏得。

云何道从无欲。非有欲得。谓比丘得无欲。自知得无欲。不令他人知我无欲。得知足.得远离.得精勤.得正念.得定意.得智慧.得不戏。自知得不戏。不欲令他知我无欲。是谓道从无欲。非有欲得。云何道从知足。非无厌得。谓比丘行知足。衣取覆形。食取充躯。是谓道从知足。非无厌得。云何道从远离。非乐聚会。非住聚会。非合聚会得。谓比丘行远离。成就二远离。身及心俱远离。是谓道从远离。非乐聚会。非住聚会。非合聚会得。云何道从精勤。非懈怠得。谓比丘常行精进。断恶不善。修诸善法。恒自起意。专一坚固。为诸善本不舍方便。是谓道从精勤。非懈怠得。云何道从正念。非邪念得。谓比丘观内身如身。观内觉.心.法如法。是谓道从正念。非邪念得。云何道从定意。非乱意得。谓比丘离欲.离恶不善之法。至得第四禅成就游。是谓道从定意。非乱意得。云何道从智慧。非愚痴得。谓比丘修行智慧。观兴衰法。得如是智。圣慧明达。分别晓了。以正尽苦。是谓道从智慧。非愚痴得。云何道从不戏.乐不戏.行不戏。非戏.非乐戏.非行戏得。谓比丘意常灭戏。乐住无余涅槃。心恒乐住。欢喜意解。是谓道从不戏.乐不戏.行不戏。非戏.非乐戏.非行戏得。

诸比丘。阿那律陀比丘成就此大人八念已。然后枝提瘦水渚林中受夏坐也。我以此教。彼在远离独住。心无放逸。修行精勤。彼在远离独住。心无放逸。修行精勤已。族姓子所为。剃除须发。著袈裟衣。至信.舍家.无家.学道者。唯无上梵行讫。于现法中自知自觉。自作证成就游。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有。知如真。

是时。尊者阿那律陀得阿罗呵。心正解脱。得长老上尊。则于尔时而说颂曰。

遥知我思念无上世间师

正身心入定乘虚忽来到

如我心所念为说而复过

诸佛乐不戏远离一切戏

既从彼知法乐住正法中

逮得三昧达佛法作已办

我不乐于死亦不愿于生

随时任所适立正念正智

鞞耶离竹林我寿在彼尽

当在竹林下无余般涅槃

佛说如是。尊者阿那律陀及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八念经第三竟(千九百五十四字)。

(七五)中阿含长寿王品净不动道经第四(第二小土城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拘楼瘦。在剑磨瑟昙拘楼都邑。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欲者无常.虚伪.妄言。是妄言法。则是幻化.欺诳.愚痴。若现世欲及后世欲。若现世色及后世色。彼一切是魔境界。则是魔饵。因此令心生无量恶不善之法。增伺.嗔恚及斗诤等。谓圣弟子学时为作障碍。多闻圣弟子作如是观。世尊所说。欲者无常.虚伪.妄言。是妄言法则是幻化.欺诳.愚痴。若现世欲及后世欲。若现世色及后世色。彼一切是魔境界。则是魔饵。因此令心生无量恶不善之法。增伺.嗔恚及斗诤等。谓圣弟子学时为作障碍。彼作是念。我可得大心成就游。掩伏世间。摄持其心。若我得大心成就游。掩伏世间。摄持其心者。如是心便不生无量恶不善之法。增伺.嗔恚及斗诤等。谓圣弟子学时为作障碍。彼以是行.以是学。如是修习而广布。便于处得心净。于处得心净已。比丘者或于此得入不动。或以慧为解。彼于后时。身坏命终。因本意故。必至不动。是谓第一说净不动道。

复次。多闻圣弟子作如是观。若有色者。彼一切四大及四大造。四大者是无常法。是苦.是灭。彼如是行.如是学。如是修习而广布。便于处得心净。于处得心净已。比丘者或于此得入不动。或以慧为解。彼于后时。身坏命终。因本意故。必至不动。是谓第二说净不动道。

复次。多闻圣弟子作如是观。若现世欲及后世欲。若现世色及后世色。若现世欲想.后世欲想。若现世色想.后世色想。彼一切想是无常法.是苦.是灭。彼于尔时必得不动想。彼如是行.如是学。如是修习而广布。便于处得心净。于处得心净已。比丘者或于此得入不动。或以慧为解。彼于后时。身坏命终。因本意故。必至不动。是谓第三说净不动道。

复次。多闻圣弟子作如是观。若现世欲想.后世欲想。若现世色想.后世色想及不动想。彼一切想是无常法.是苦.是灭。彼于尔时得无所有处想。彼如是行.如是学。如是修习而广布。便于处得心净。于处得心净已。比丘者或于此得入不动。或以慧为解。彼于后时。身坏命终。因本意故。必至不动。是谓第一说净无所有处道。

复次。多闻圣弟子作如是观。此世空空于神.神所有。空有常。空有恒。空长存。空不变易。彼如是行.如是学。如是修习而广布。便于处得心净。于处得心净已。比丘者或于此得入无所有处。或以慧为解。彼于后时。身坏命终。因本意故。必至无所有处。是谓第二说净无所有处道。

复次。多闻圣弟子作如是观。我非为他而有所为。亦非自为而有所为。彼如是行.如是学。如是修习而广布。便于处得心净。于处得心净已。比丘者或于此得入无所有处。或以慧为解。彼于后时。身坏命终。因本意故。必至无所有处。是谓第三说净无所有处道。

复次。多闻圣弟子作如是观。若现世欲及后世欲。若现世色及后世色。若现世欲想.后世欲想。若现世色想.后世色想及不动想.无所有处想。彼一切想是无常法.是苦.是灭。彼于尔时而得无想。彼如是行.如是学。如是修习而广布。便于处得心净。于处得心净已。比丘者或于此得入无想。或以慧为解。彼于后时。身坏命终。因本意故。必至无想处。是谓说净无想道。

是时。尊者阿难执拂侍佛。于是。尊者阿难叉手向佛。白曰。世尊。若有比丘如是行。无我.无我所.我当不有.我所当不有。若本有者。便尽得舍。世尊。比丘行如是。彼为尽得般涅槃耶。

世尊告曰。阿难。此事不定。或有得者。或有不得。

尊者阿难白曰。世尊。比丘云何行不得般涅槃。

世尊告曰。阿难。若比丘如是行。无我.无我所.我当不有.我所当不有。若本有者。便尽得舍。阿难。若比丘乐彼舍.著彼舍.住彼舍者。阿难。比丘行如是。必不得般涅槃。

尊者阿难白曰。世尊。比丘若有所受。不得般涅槃耶。

世尊告曰。阿难。若比丘有所受者。彼必不得般涅槃也。

尊者阿难白曰。世尊。彼比丘为何所受。

世尊告曰。阿难。行中有余。谓有想无想处。于有中第一。彼比丘受。

尊者阿难白曰。世尊。彼比丘受余行耶。

世尊告曰。阿难。如是比丘受余行也。

尊者阿难白曰。世尊。比丘云何行必得般涅槃。

世尊告曰。阿难。若比丘如是行。无我.无我所.我当不有.我所当不有。若本有者。便尽得舍。阿难。若比丘不乐彼舍.不著彼舍.不住彼舍者。阿难。比丘行如是。必得般涅槃。

尊者阿难白曰。世尊。比丘若无所受。必得般涅槃耶。

世尊告曰。阿难。若比丘无所受。必得般涅槃。

尔时。尊者阿难叉手向佛。白曰。世尊已说净不动道。已说净无所有处道。已说净无想道。已说无余涅槃。世尊。云何圣解脱耶。

世尊告曰。阿难。多闻圣弟子作如是观。若现世欲及后世欲。若现世色及后世色。若现世欲想.后世欲想。若现世色想.后世色想及不动想.无所有处想.无想想。彼一切想是无常法.是苦.是灭。是谓自己有。若自己有者。是生.是老.是病.是死。阿难。若有此法。一切尽灭无余不复有者。彼则无生。无老.病.死。

圣如是观。若有者必是解脱法。若有无余涅槃者是名甘露。彼如是观.如是见。必得欲漏心解脱。有漏.无明漏心解脱。解脱已。便知解脱。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有。知如真。

阿难。我今为汝已说净不动道。已说净无所有处道。已说净无想道。已说无余涅槃。已说圣解脱。如尊师所为弟子起大慈哀。怜念愍伤。求义及饶益。求安隐快乐者。我今已作。汝等当复自作。至无事处。至林树下。空安静处燕坐思惟。勿得放逸。勤加精进。莫令后悔。此是我之教敕。是我训诲。

佛说如是。尊者阿难及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净不动道经第四竟(千七百八十七字)。

(七六)中阿含长寿王品郁伽支罗经第五(第二小土城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郁伽支罗。在恒水池岸。

尔时。一比丘则于晡时从燕坐起。往诣佛所。稽首佛足。却坐一面。白曰。世尊。唯愿为我善略说法。从法世尊闻已。在远离独住。心无放逸。修行精勤。因在远离独住。心无放逸。修行精勤故。族姓子所为。剃除须发。著袈裟衣。至信.舍家.无家.学道者。唯无上梵行讫。于现法中自知自觉。自作证成就游。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有。知如真。

世尊告曰。比丘当如是学。令心得住。在内不动无量善修。复观内身如身。行极精勤。立正念.正智。善自御心。令离悭贪。意无忧戚。复观外身如身。行极精勤。立正念.正智。善自御心。令离悭贪。意无忧戚。复观内外身如身。行极精勤。立正念.正智。善自御心。令离悭贪。意无忧戚。比丘。如此之定。去时.来时当善修习。住时.坐时.卧时.眠时.寤时.眠寤时亦当修习。复次。亦当修习有觉有观定.无觉少观定。修习无觉无观定。亦当修习喜共俱定.乐共俱定.定共俱定。修习舍共俱定。

比丘。若修此定极善修者。比丘。当复更修观内觉如觉。行极精勤。立正念.正智。善自御心。令离悭贪。意无忧戚。复观外觉如觉。行极精勤。立正念.正智。善自御心。令离悭贪。意无忧戚。复观内外觉如觉。行极精勤。立正念.正智。善自御心。令离悭贪。意无忧戚。比丘。如此之定。去时.来时当善修习。住时.坐时.卧时.眠时.寤时.眠寤时亦当修习。复次。亦当修习有觉有观定.无觉少观定。修习无觉无观定。亦当修习喜共俱定.乐共俱定.定共俱定。修习舍共俱定。

比丘。若修此定极善修者。比丘。当复更修观内心如心。行极精勤。立正念.正智。善自御心。令离悭贪。意无忧戚。复观外心如心。行极精勤。立正念.正智。善自御心。令离悭贪。意无忧戚。复观内外心如心。行极精勤。立正念.正智。善自御心。令离悭贪。意无忧戚。比丘。如此之定。去时.来时当善修习。住时.坐时.卧时.眠时.寤时.眠寤时亦当修习。复次。亦当修习有觉有观定.无觉少观定。修习无觉无观定。亦当修习喜共俱定.乐共俱定.定共俱定。修习舍共俱定。

比丘。若修此定极善修者。比丘。当复更修观内法如法。行极精勤。立正念.正智。善自御心。令离悭贪。意无忧戚。复观外法如法。行极精勤。立正念.正智。善自御心。令离悭贪。意无忧戚。复观内外法如法。行极精勤。立正念.正智。善自御心。令离悭贪。意无忧戚。比丘。如此之定。去时.来时当善修习。住时.坐时.卧时.眠时.寤时.眠寤时亦当修习。复次。亦当修习有觉有观定.无觉少观定。修习无觉无观定。亦当修习喜共俱定.乐共俱定.定共俱定。修习舍共俱定。

比丘。若修此定极善修者。比丘。心当与慈俱。遍满一方成就游。如是二三四方。四维上下。普周一切。心与慈俱。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甚大。无量善修。遍满一切世间成就游。如是悲.喜心与舍俱。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甚大。无量善修。遍满一切世间成就游。

比丘。若汝修习此定极善修者。若游东方。必得安乐。无众苦患。若游南方.西方.北方者。必得安乐。无众苦患。比丘。若汝修习此定极善修者。我尚不说汝诸善法住。况说衰退。但当昼夜增长善法而不衰退。比丘。若汝修习此定极善修者。汝于二果必得其一。或于现世得究竟智。或复有余得阿那含。

于是。彼比丘闻佛所说。善受善持。即从坐起。稽首佛足。绕三匝而去。受持佛教。在远离独住。心无放逸。修行精勤。因在远离独住。心无放逸。修行精勤故。族姓子所为。剃除须发。著袈裟衣。至信.舍家.无家.学道者。唯无上梵行讫。于现法中自知自觉。自作证成就游。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有。知如真。彼尊者知法已至。得阿罗诃。

佛说如是。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郁伽支罗经第五竟(千二百六字)。

(七七)中阿含长寿王品娑鸡帝三族姓子经第六(第二小土城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娑鸡帝。在青林中。

尔时。娑鸡帝有三族姓子。尊者阿那律陀.尊者难提.尊者金毗罗。并皆年少新出家学。共来入此正法不久。尔时。世尊问诸比丘。此三族姓子并皆年少新出家学。共来入此正法不久。此三族姓子颇乐于此正法.律中行梵行耶。时。诸比丘嘿然不答。

世尊复再三问诸比丘。此三族姓子并皆年少新出家学。共来入此正法不久。此三族姓子颇乐于此正法.律中行梵行耶。时。诸比丘亦复再三嘿然不答。

于是。世尊自问三族姓子。告尊者阿那律陀。汝等三族姓子并皆年少新出家学。共来入此正法不久。阿那律陀。汝等颇乐此正法.律中行梵行耶。

尊者阿那律陀白曰。世尊。如是。我等乐此正法。修行梵行。

世尊问曰。阿那律陀。汝等小时年幼童子。清净黑发。身体盛壮。乐于游戏。乐数澡浴。严爱其身。于后亲亲及其父母皆相爱恋。悲泣啼哭。不欲令汝出家学道。汝等故能剃除须发。著袈裟衣。至信.舍家.无家.学道。阿那律陀。汝等不畏王而行学道。亦不畏贼。不畏负债。不畏恐怖。不畏贫穷不得活故而行学道。但厌生.老.病.死.啼哭.忧苦。或复欲得大苦聚边。阿那律陀。汝等不以如是心故出家学道耶。

答曰。如是。

阿那律陀。若族姓子以如是心出家学道者。为知所由。得无量善法耶。

尊者阿那律陀白世尊曰。世尊为法本。世尊为法主。法由世尊。唯愿说之。我等闻已。得广知义。

佛便告曰。阿那律陀。汝等谛听。善思念之。我当为汝分别其义。阿那律陀等受教而听。

世尊告曰。阿那律陀。若为欲所覆.恶法所缠者。不得舍乐.无上止息。彼心生增伺.嗔恚.睡眠。心生不乐。身生频伸。多食心忧。彼比丘便不能忍饥渴.寒热.蚊虻.蝇蚤.风日所逼。恶声.捶杖亦不能忍。身遇诸疾极为苦痛。至命欲绝。诸不可乐。皆不堪耐。所以者何。以为欲所覆.恶法所缠。不得舍乐.无上止息故。若有离欲。非为恶法之所缠者。必得舍乐及无上止息。彼心不生增伺.嗔恚.睡眠.心不生不乐。身不生频伸。亦不多食。心不愁忧。彼比丘便能忍饥渴.寒热.蚊虻.蝇蚤.风日所逼。恶声.捶杖亦能忍之。身遇诸疾极为苦痛。至命欲绝。诸不可乐。皆能堪耐。所以者何。以非为欲所覆故。不为恶法之所缠故。又得舍乐.无上止息故。

世尊问曰。阿那律陀。如来以何义故。或有所除。或有所用。或有所堪。或有所止。或有所吐耶。

阿那律陀白世尊曰。世尊为法本。世尊为法主。法由世尊。唯愿说之。我等闻已。得广知义。

佛便告曰。阿那律陀。汝等谛听。善思念之。我当为汝分别其义。阿那律陀等受教而听。

世尊告曰。阿那律陀。诸漏秽污为当来有本。烦热苦报。生.老.病.死因。如来非不尽。非不知故。或有所除。或有所用。或有所堪。或有所止。或有所吐。阿那律陀。如来但因此身故。因六处故。因寿命故。或有所除。或有所用。或有所堪。或有所止。或有所吐。阿那律陀。如来以此义故。或有所除。或有所用。或有所堪。或有所止。或有所吐。

世尊问曰。阿那律陀。如来以何义故。住无事处.山林树下。乐居高岩。寂无音声。远离。无恶。无有人民。随顺燕坐耶。

尊者阿那律陀白世尊曰。世尊为法本。世尊为法主。法由世尊。唯愿说之。我等闻已。得广知义。

佛便告曰。阿那律陀。汝等谛听。善思念之。我当为汝分别其义。阿那律陀等受教而听。

世尊告曰。阿那律陀。如来非为未得欲得.未获欲获.未证欲证故。住无事处.山林树下。乐居高岩。寂无音声。远离。无恶。无有人民。随顺燕坐。阿那律陀。如来但以二义故。住无事处.山林树下。乐居高岩。寂无音声。远离。无恶。无有人民。随顺燕坐。一者为自现法乐居故。二者为慈愍后生人故。或有后生人效如来住无事处.山林树下。乐居高岩。寂无音声。远离。无恶。无有人民。随顺燕坐。阿那律陀。如来以此义故。住无事处.山林树下。乐居高岩。寂无音声。远离。无恶。无有人民。随顺燕坐。

世尊问曰。阿那律陀。如来以何义故。弟子命终。记说某生某处.某生某处。

尊者阿那律陀白世尊曰。世尊为法本。世尊为法主。法由世尊。唯愿说之。我等闻已。得广知义。

佛便告曰。阿那律陀。汝等谛听。善思念之。我当为汝分别其义。阿那律陀等受教而听。

世尊告曰。阿那律陀。如来非为趣为人说。亦不欺诳人。亦不欲得人欢乐故。弟子命终。记说某生某处.某生某处。阿那律陀。如来但为清信族姓男.族姓女。极信极爱。极生喜悦。闻此正法.律已。或心愿效如是如是。故弟子命终。记说某生某处.某生某处。若比丘闻某尊者于某处命终。彼为佛所记。得究竟智。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有。知如真。或自见彼尊者。或复从他数数闻之。彼尊者如是有信.如是持戒.如是博闻.如是惠施.如是智慧。其人闻已。忆彼尊者有信.持戒.博闻.惠施.智慧。闻此正法.律已。或心愿效如是如是。阿那律陀。如是比丘必得差降安乐住止。

阿那律陀。复次。比丘闻某尊者于某处命终。彼为佛所记。五下分结已尽。生于彼间而般涅槃。得不退法。不还此世。或自见彼尊者。或复从他数数闻之。彼尊者如是有信.如是持戒.如是博闻.如是慧施.如是智慧。其人闻已。忆彼尊者有信.持戒.博闻.惠施.智慧。闻此正法.律已。或心愿效如是如是。阿那律陀。如是比丘必得差降安乐住止。

阿那律陀。复次。比丘闻某尊者于某处命终。彼为佛所记。三结已尽。淫怒痴薄。得一往来天上人间。一往来已而得苦际。或自见彼尊者。或复从他数数闻之。彼尊者如是有信.如是持戒.如是博闻.如是惠施.如是智慧。其人闻已。忆彼尊者有信.持戒.博闻.惠施.智慧。闻此正法.律已。或心愿效如是如是。阿那律陀。如是比丘必得差降安乐住止。

阿那律陀。复次。比丘闻某尊者于某处命终。彼为佛所记。三结已尽。得须陀洹。不堕恶法。定趣正觉。极受七有。天上人间七往来已而得苦际。或自见彼尊者。或复从他数数闻之。彼尊者如是有信.如是持戒.如是博闻.如是惠施.如是智慧。其人闻已。忆彼尊者有信.持戒.博闻.惠施.智慧。闻此正法.律已。或心愿效如是如是。阿那律陀。如是比丘必得差降安乐住止。

阿那律陀。若比丘尼闻某比丘尼于某处命终。彼为佛所记。得究竟智。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有。知如真。或自见彼比丘尼。或复从他数数闻之。彼比丘尼如是有信.如是持戒.如是博闻.如是惠施.如是智慧。其人闻已。忆彼比丘尼有信.持戒.博闻.惠施.智慧。闻此正法.律已。或心愿效如是如是。阿那律陀。如是比丘尼必得差降安乐住止。

阿那律陀。复次。比丘尼闻某比丘尼于某处命终。彼为佛所记。五下分结已尽。生于彼间而般涅槃。得不退法。不还此生。或自见彼比丘尼。或复从他数数闻之。彼比丘尼如是有信.如是持戒.如是博闻.如是惠施.如是智慧。其人闻已。忆彼比丘尼有信.持戒.博闻.惠施.智慧。闻此正法.律已。或心愿效如是如是。阿那律陀。如是比丘尼必得差降安乐住止。

阿那律陀。复次。比丘尼闻某比丘尼于某处命终。彼为佛所记。三结已尽。淫怒痴薄。得一往来天上人间。一往来已而得苦际。或自见彼比丘尼。或复从他数数闻之。彼比丘尼如是有信.如是持戒.如是博闻.如是惠施.如是智慧。其人闻已。忆彼比丘尼有信.持戒.博闻.惠施.智慧。闻此正法.律已。或心愿效如是如是。阿那律陀。如是比丘尼必得差降安乐住止。

阿那律陀。复次。比丘尼闻某比丘尼于某处命终。彼为佛所记。三结已尽。得须陀洹。不堕恶法。定趣正觉。极受七有。天上人间七往来已而得苦际。或自见彼比丘尼。或复从他数数闻之。彼比丘尼如是有信.如是持戒.如是博闻.如是惠施.如是智慧。其人闻已。忆彼比丘尼有信.持戒.博闻.惠施.智慧。闻此正法.律已。或心愿效如是如是。阿那律陀。如是比丘尼必得差降安乐住止。

阿那律陀。若优婆塞闻某优婆塞于某村命终。彼为佛所记。五下分结已尽。生于彼间而般涅槃。得不退法。不还此世。或自见彼优婆塞。或复从他数数闻之。彼优婆塞如是有信.如是持戒.如是博闻.如是惠施.如是智慧。其人闻已。忆彼优婆塞有信.持戒.博闻.惠施.智慧。闻此正法.律已。或心愿效如是如是。阿那律陀。如是优婆塞必得差降安乐住止。

阿那律陀。复次。优婆塞闻某优婆塞于某村命终。彼为佛所记。三结已尽。淫怒痴薄。得一往来天上人间。一往来已而得苦际。或自见彼优婆塞。或复从他数数闻之。彼优婆塞如是有信.如是持戒.如是博闻.如是惠施.如是智慧。其人闻已。忆彼优婆塞有信.持戒.博闻.惠施.智慧。闻此正法.律已。或心愿效如是如是。阿那律陀。如是彼优婆塞必得差降安乐住止。

阿那律陀。复次。优婆塞闻某优婆塞于某村命终。彼为佛所记。三结已尽。得须陀洹。不堕恶法。定趣正觉。极受七有。天上人间七往来已而得苦际。或自见彼优婆塞。或复从他数数闻之。彼优婆塞如是有信.如是持戒.如是博闻.如是惠施.如是智慧。其人闻已。忆彼优婆塞有信.持戒.博闻.惠施.智慧。闻此正法.律已。或心愿效如是如是。阿那律陀。如是优婆塞必得差降安乐住止。

阿那律陀。若优婆私闻某优婆私于某村命终。彼为佛所记。五下分结已尽。生于彼间而般涅槃。得不退法。不还此世。或自见彼优婆私。或复从他数数闻之。彼优婆私如是有信.如是持戒.如是博闻.如是惠施.如是智慧。其人闻已。忆彼优婆私有信.持戒.博闻.慧施.智慧。闻此正法.律已。或心愿效如是如是。阿那律陀。如是优婆私必得差降安乐住止。

阿那律陀。复次。优婆私闻某优婆私于某村命终。彼为佛所记。三结已尽。淫怒痴薄。得一往来天上人间。一往来已而得苦际。或自见彼优婆私。或复从他数数闻之。彼优婆私如是有信.如是持戒.如是博闻.如是惠施.如是智慧。其人闻已。忆彼优婆私有信.持戒.博闻.慧施.智慧。闻此正法.律已。或心愿效如是如是。阿那律陀。如是优婆私必得差降安乐住止。

阿那律陀。复次。优婆私闻某优婆私于某村命终。彼为佛所记。三结已尽。得须陀洹。不堕恶趣。定趣正觉。极受七有。天上人间七往来已而得苦际。或自见彼优婆私。或复从他数数闻之。彼优婆私如是有信.如是持戒.如是博闻.如是惠施.如是智慧。其人闻已。忆彼优婆私有信.持戒.博闻.惠施.智慧。闻此正法.律已。或心愿效如是如是。阿那律陀。如是优婆私必得差降安乐住止。阿那律陀。如来以此义故。弟子命终。记说某生某处.某生某处。

佛说如是。尊者阿那律陀及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娑鸡帝三族姓子经第六竟(三千四百六字)。

中阿含经卷第十八(万一百二十七字)(第二小土城诵)

猜你喜欢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四十二·澄观
  卷五百二十·佚名
   第二十八則 百丈不為人說底法·胡兰成
  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卷上·佚名
  卷八·佚名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二十·佚名
  增壹阿含经卷第十二·佚名
  略明般若末后一颂赞述·义净
  泉州开元寺转道上人传·太虚
  为中佛会事答记者问·太虚
  卷第四·佚名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七·佚名
  在仰光大学演讲会答某大学生问·太虚
  复姜摩西先生书·太虚
  补续高僧传序·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唐储光羲诗集卷一·储光羲

    五言古诗述韦昭应画犀牛遐方献文犀万里随南金大邦柔逺人以之居山林食棘无秋冬絶流无浅深双角前崭崭三蹄下骎骎朝贤壮其容未能辨其音有我衰鸟郎新邑长鸣琴陛阁飞嘉声丘甸盈仁心闲居命国工作绘北堂隂耽耽若有神庶比来仪

  • 沙士顿重游随笔·徐志摩

    一许久不见了,满田的青草黄花!你们在风前点头微笑,仿佛说彼无恙。今春雨少,你们的面容着实清癯;我一年来也无非是烦恼踉跄;见否我白发骈添,首峰的愁痕未隐?你们是需要雨露,人间只缺少同情。——青年不受恋爱的滋润,比

  • 孙惟信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孙惟信(1179-1243)字季蕃,开封(今属河南)人。以祖泽调为监当官,不乐,弃去,游四方,留苏杭最久。自号花翁,名重浙江公卿间。淳祐三年客死钱塘,年六十五。与杜范、赵师秀、翁定、刘克庄等交厚。刘克庄为撰墓志铭,称其“倚声

  • 列传第三十九 文五王·沈约

    竟陵王诞 庐江王祎 武昌王浑 海陵王休茂 桂阳王休范 竟陵王诞,字休文,文帝第六子也。元嘉二十年,年十一,封广陵王,食邑二千户。二十一年,监南兖州诸军事、北中郎将、南兖州刺史,出镇广陵。寻以本号徙南徐州刺史。二十六

  • 卷第七十二·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魏纪四〔起重光大渊献(辛亥),尽阏逢摄提格(甲寅

  • 铁围山丛谈卷第四·蔡絛

    米芾元章好古博雅,世以其不羁,士大夫目之曰「米颠」。鲁公深喜之。尝为书学博士,後迁礼部员外郎,数遭白简逐去。一日以书抵公,诉其流落。且言举室百指,行至陈留,独得一舟如许大,遂画一艇子行间。鲁公笑焉。吾得是帖而藏之。时

  • 卷之一百五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之二百四十四·佚名

    光绪十三年。丁亥。六月。丁亥朔上以甘霖渥沛。诣大高殿报谢行礼。  ○遣惇亲王奕誴诣时应宫、贝勒载滢诣昭显庙、贝子奕谟诣宣仁庙、辅国公载濂诣凝和庙拈香。  ○诣储秀宫。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安。

  • 卷二十一·苏辙

    <史部,别史类,古史>钦定四库全书古史卷二十一      宋 苏辙 撰魏世家第十四魏之先毕公高之后也毕公文王之子而封于武王【左传富辰言管蔡郕霍鲁卫毛聃郜雍曺膝毕原酆郇文之昭也太史公言毕公正以为周同姓失不考

  • 一二七、屈原居汉北为三闾大夫考·钱穆

    屈原自怀王十八年使齐返,至三十年怀王入秦,中间凡十二年,事迹无考。昔人谓屈子尝居汉北,证诸《九章》,如《抽思》:&ldquo;有鸟自南兮,来集汉北。望南山而流涕兮,临流水而太息。惟郢路之辽远兮,魂一夕而九逝。曾不知路之曲直兮,

  • 五九、列御寇考(附南郭子綦)·钱穆

    《庄子 让王篇》:&ldquo;子列子穷,客言之郑子阳,子阳令官遗之粟,列子辞。其卒,民果作难,杀子阳。&rdquo;子阳之事,见《吕览 适威》《首时》,又见《淮南 氾论》。云:&ldquo;子阳好严,舍人有过而折弓者,畏罪恐诛,则因猘狗之惊,而弑子

  • 亲王仪仗·朱元璋

    令旗一对 清道二对 幰弩一张 白泽旗一对 戟一十对 矟一十对 弓箭二十副刀盾一十对 绛引幡一对掆鼓二面金钲二面 金鼓旗二面 花匡鼓二十四面画角一十二枝 板一串笛二管 锣二面节一把 夹矟一对 告止幡一对传教幡一

  • 提要·杨复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四仪礼图          礼类二【仪礼之属】提要【臣】等谨按仪礼图十七卷仪礼旁通图一卷宋杨复撰复字茂才号信斋福州人郑逢辰为江西漕以所撰仪礼经通解续献于朝是书成于绍定戊子

  • 藏要第二輯校例·欧阳竟无

      一.是輯各書校歴三周.一刻校.二譯校.三類校。   二.刻校取南宋後思溪版藏經爲底本.勘以北宋福州版及高麗新雕版. 訛文奪字.   皆訂正註明。註中稱底本曰原刻.勘本曰北宋刻.麗刻。   三.譯校取原本及異譯本

  • 卷第一·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唐 义净译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卷第一大唐三藏义净奉 制译初摄颂曰。开许用诸药  膏油治疥病眼药及风痫  毕邻婆蹉等尔时薄伽梵。在室罗伐城。逝多林。给孤独园。时诸苾刍秋时染疾

  • 发蒙记·束晳

    一卷。晋束晳(?—300以后)撰。清马国翰辑。束晳字广微,阳平元城(今河北大名)人。汉踈广之后,王莽末,广曾孙孟达避难,因去“踈”之“足”而姓“束”。官尚书郎,因《诗经·小雅》中有笙诗六篇“有其声而亡其辞”,乃补作

  • 听月楼·佚名

    清代白话长篇人情小说,属才子佳人小说之后期作品。不分卷二十回。未署作者姓名别号。有无名氏序,语气为自序,作于嘉庆十七年(1812),作品当完成于此时,今存忠恕堂及积秀堂初刊本均梓于嘉庆二十年,此外尚有文奎堂、同文

  • 福力太子因缘经·佚名

    赵宋施护译。诸苾刍共会,相谓何行业最多获义利?阿难言色相行业(阿难容貌美故言),闻二百亿言精进行业,阿尼楼陀言工巧行业,舍利弗言智慧行业(各就自己所得而言也)。以问佛。佛言其中智慧最胜。而修福因缘为极胜。因说福力太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