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九出 抚兵

◎癸未七月

〖点绛唇〗(副净、末扮二将官,杂扮四小卒上)旗卷军牙,射潮弩发鲸鲵怕。操弓试马,鼓角斜阳下。

——俺们镇守武昌兵马大元帅宁南侯麾下将士是也。今日点卯日期,元帅升帐,只得在此伺候。

(吹打开门介)

〖粉蝶儿〗(小生戎装,扮左良玉上)七尺昂藏,虎头燕颌如画,莽男儿走遍天涯。活骑人,飞食肉,风云叱咤。报国恩,一腔热血挥洒。

建牙吹角不闻喧,三十登坛众所尊;

家散万金酬士死,身留一剑答君恩。

咱家左良玉,表字昆山,家住辽阳,世为都司,只因得罪罢职,补粮昌平。幸遇军门侯恂,拔于走卒,命为战将,不到一年,又拜总兵之官。北讨南征,功加侯伯;强兵劲马,列镇荆襄。

(作势介)看俺左良玉,自幼习学武艺,能挽五石之弓,善为左右之射;那李自成、张献忠几个毛贼,何难勦灭。只可恨督师无人,机宜错过,熊文灿、杨嗣昌既以偏私而败绩,丁启睿、吕大器又因怠玩而无功。只有俺恩帅侯公,智勇兼全,尽能经理中原;不意奸人忌功,才用即休,叫俺一腔热血,报主无期,好不恨也!

(顿足介)罢,罢,罢!这湖南、湖北,也还可战可守,且观成败,再定行藏。(坐介)

(内作众兵喊叫,小生惊问介)辕门之外,何人喧哗?

(副净、末禀介)禀上元帅,辕门肃静,谁敢喧哗。

(小生怒介)现在喧哗,怎报没有!

(副净、末)那是饥兵讨饷,并非喧哗。

(小生)唗!前自湖南借粮三十船,不到一月,难道支完了。

(副净、末)禀元帅,本镇人马已足三十万了,些须粮草,那够支销。

(小生拍案介)呵呀!这等却也难处哩。

(立起,唱介)

〖北石榴花〗你看中原豺虎乱如麻,都窥伺龙楼凤阙帝王家;有何人勤王报主,肯把义旗拿。那督师无老将,选士皆娇娃;却教俺自撑达,却教俺自撑达。正腾腾杀气,这军粮又早缺乏。一阵阵拍手喧哗,一阵阵拍手喧哗,百忙中教我如何答话,好一似薨薨白昼闹蜂衙。

(坐介)

(内又喊介)

(小生)你听外边将士,益发鼓噪,好像要反的光景,左右听俺吩咐。

(立起,唱介)

〖上小楼〗您不要错怨咱家,您不要错怨咱家。谁不是天朝犬马,他三百年养士不差,三百年养士不差。都要把良心拍打,为甚么击鼓敲门闹转加,敢则要劫库抢官衙。俺这里望眼巴巴,俺这里望眼巴巴,候江州军粮飞下。

(坐介)

(抽令箭掷地介)

(副净、末拾箭,向内吩咐介)元帅有令,三军听者:目下军饷缺乏,乃人马归附之多,非粮草屯积之少。朝廷深恩,不可不报;将军严令,不可不遵。况江西助饷,指日到辕,各宜静听,勿得喧哗。

(副净、末回话介)奉元帅军令,俱已晓谕三军了。

(内又喊叫介)

(小生)怎么鼓噪之声,渐入辕门,你再去吩咐。

(立起,唱介)

〖黄龙犯〗您且忍枵腹这一宵,盼江西那几艖。俺待要飞檄金陵,俺待要飞檄金陵,告兵曹转达车驾,许咱们迁镇移家,许咱们迁镇移家。就粮东去,安营歇马,驾楼船到燕子矶边耍。

(副净、末持令箭向内吩咐介)元帅有令,三军听者:粮船一到,即便支发。仍恐转运维艰,枵腹难待;不日撤兵汉口,就食南京;永无缺乏之虞,同享饱腾之乐。各宜静听,勿再喧哗!

(内欢呼介)好,好,好!大家收拾行装,豫备东去呀。

(副净、末回生介)禀上元帅,三军闻令,俱各欢呼散去了。

(小生)事已如此,无可奈何,只得择期移镇,暂慰军心。(想介)且住,未奉明旨,辄自前行,虽圣恩宽大,未必加诛;只恐形迹之间,难免天下之议。事非小可,再作商量。

〖尾声〗慰三军没别法,许就粮喧声才罢,谁知俺一片葵倾向日花。

(下)

(内作吹打掩门、四卒下)

(副净向末)老哥,咱弟兄们商量,天下强兵勇将,让俺武昌。明日顺流东下,料知没人抵当。大家拥着元帅爷,一直抢了南京,就扯起黄旗,往北京进取,有何不可。

(末摇手介)我们左爷爷忠义之人,这样风话,且不要题。依着我说,还是移家就粮,且吃饱饭为妙。

(副净)你还不知,一移南京,人心惊慌,就不取北京,这个恶名也免不得了。

(末)纷纷将士愿移家,

 (副净)细柳营中起暮笳;

(末)千古英雄须打筭,

 (副净)楼船东下一生差。

猜你喜欢
  卷一百八十二·彭定求
  刘焘·唐圭璋
  第六出 二相争朝·王世贞
  睢景臣·隋树森
  俘虏颂·徐志摩
  三集卷二十八·乾隆
  附录·宋无
  原序·殷璠
  大风·刘半农
  卷三百四十五·曹学佺
  卷六十三·陈廷敬
  佚名诗格·佚名
  第十四回 守名妓万岁装憨 骂憨达二姐含忿·蒲松龄
  杨佥判词作鉴赏·佚名
  卷七·朱昆田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百七十五·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三百七十五孟郊秋怀孤骨夜难卧吟虫相唧唧老泣无涕洟秋露为滴沥去壮暂如翦来衰纷似织触緖无新心丛悲有余忆讵忍逐南帆江山践往昔秋月顔色氷【去声】老客志气单冷露滴

  • 第三十五回 议灭楚张良运筹 勉事汉王陵有母·黄士衡

    话说汉王自起兵以后,一向未曾搬取家室,刘媪早于起兵时病死。汉王带同少弟交入关,留兄仲及舍人审食其侍奉太公。此次汉王兵定三秦,乃遣薛欧、王吸同王陵往接太公、吕后。谁知半路上被楚兵拦住,不能前进。及至汉王据了彭城,遣

  • 卷之三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历代纪事年表卷十五 【超壬午周敬王元年○止壬寅周敬王二十有一年】凡二十一年 表例说 见第八卷 <史部,别史类,御定历代纪事年表,卷十五>

  • 卷十二·高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左传纪事本末巻十二詹事府詹事高士竒撰小国交鲁【以年序不以国序戎狄兵好俱附】隐公二年莒子娶于向向姜不安莒而归夏莒人入向以姜氏还 七年春滕侯卒不书名未同盟也凡诸侯同盟于是称名故薨则赴以名告终称

  • 读史记十表卷四·汪越

    南阳汪越撰秦楚之际月表第四太史公读秦楚之际曰初作难发于陈涉虐戾防秦自项氏拨乱诛暴平定海内卒践帝阼成于汉家五年之间号令三嬗【按五年指汉王始封及为帝凡五年自序云八年则统二世三年言之】自生民以来未始有受命若

  • ●一 汴京失陷·佚名

    靖康元年,正月初六日立春节。先是太史局造土牛,陈于迎春殿;至期,太常寺备乐,迎而鞭牛,此常仪也。是月初五日夜,守殿人闻殿中哭声甚哀,及击扑声,移更始止。洎明视之,勾芒神泪流滴沥,襟袖俱湿;牛首堕地,有刀斧痕。吏白有司,重加修补,以

  • 卷十四·楼昉

    钦定四库全书两汉诏令卷十四宋 楼昉 编东汉二明帝【二十六】即位赦天下【中元二年四月】予末小子奉承圣业夙夜震畏不敢荒宁先帝受命中兴德侔帝王协和万邦假于上下懐柔百神惠于鳏寡朕承大运继体守文不知稼穑之艰难惧

  • 卷三十四·徐天麟

    钦定四库全书西汉会要卷三十四宋 徐天麟 撰职官四【封建】封功臣汉兴自秦二世元年之秋楚陈之岁初以沛公总帅?俊三年然後西灭秦立汉王之号五年东克项羽即皇帝位八载而天下廼平始论功而定封讫十二年侯者百四十有三人

  • 论语集注考证卷九·金履祥

    陽貨陽貨【季氏家臣初事季平子至定公五年九月囚季桓子逐仲梁懷殺公何藐盟桓子於稷門之内逐公父文伯秦遄六年又盟公及三桓於周社盟國人於亳社八年遂作亂】大夫有賜於士【孟子曰陽貨欲見孔子而惡無禮大夫有賜於士不得受

  • 卷六十九·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六十九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吉礼六十九宗庙制度周礼天官典丝凡祭祀共黼画组就之物【注以给衣服冕旒及依盥巾之属白与黒谓之黼采色一成曰就 疏言凡祭祀者谓祭祀天地宗

  • 似顺论第五 有度·吕不韦

    有度原文:三曰:贤主有度而听,故不过。有度而以听,则不可欺矣,不可惶矣,不可恐矣,不可喜矣。以凡人之知,不昏乎其所已知,而昏乎其所未知,则人之易欺矣,可惶矣,可恐矣,可喜矣,知之不审也。客有问季子曰:“奚以知舜之能也?”季子曰:“尧固

  • 卷二·佚名

    复次持轴山後至持双山。其山严丽殊妙可观。纯金所成。彼有四大王天诸天子众往复其间。须弥山王高出众山。此山王东有大天王名曰持国。所居宫城亦号持国。其城纵广正等二百五十由旬。周匝千由旬内外严丽殊妙可观。城有

  • 菩萨本生鬘论卷第二·佚名

    圣勇菩萨等造宋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同译经梵才大师绍德慧询等奉 诏译  最胜神化缘起第四  尔时世尊游化居止摩竭陀国王舍城中。将诸弟子大阿罗汉一千二百五十人俱。时彼国王名洴沙王。禀性仁贤久植德本。已证初果

  • 入就瑞白禪師語錄卷之十五·明雪

    明住天台護國寺嗣法門人寂蘊編書復住弁山復唐大總憲(存憶)向來海眾安和、吳浙法門興盛,皆賴老居士弘庥之力也。每欲共談個事,惟待歸隱林泉。今雖謫任而歸,是亦福力所致。龍天助此良緣,令修吾佛出世之道。此時正好,反觀前來

  • 周易集解·李鼎祚

    易学著作。唐李鼎祚撰。它博采众长,不主一家,因而称之为“集解”。全书十七卷。由于唐初以来受孔颖达《周易正义》的影响,解《易》者往往排斥郑玄《周易注》而独尊王弼《周易注》,李鼎祚认为“郑则多参天象,王乃诠释人事,且

  • 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佚名

    凡三十卷。唐代菩提流志译。又作不空罥索经。说不空罥索观世音菩萨之秘密修行法门。分七十八品。今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册。不空罥索咒经(隋代阇那崛多译)、不空罥索神咒心经(唐代玄奘译)、不空罥索咒心经(菩提流志译)、圣观自

  • 佛顶尊胜陀罗尼真言·佚名

    全一卷。唐代龟兹国僧若那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九册。属密教尊胜陀罗尼法之经轨。其内容,初述陀罗尼和真言,次则宣说学念梵音法、画像法、念诵法、印法等。此外,与本经同类之仪轨尚有佛顶尊胜陀罗尼注义及佛顶尊胜陀罗尼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