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读史记十表卷四

南阳汪越撰

秦楚之际月表第四

太史公读秦楚之际曰初作难发于陈涉虐戾防秦自项氏拨乱诛暴平定海内卒践帝阼成于汉家五年之间号令三嬗【按五年指汉王始封及为帝凡五年自序云八年则统二世三年言之】自生民以来未始有受命若斯之亟也昔虞夏之兴积善累功数十年德洽百姓摄行政事考之于天然后在位汤武之王乃由契后稷修仁行义十余世不期而防孟津八百诸侯犹以为未可其后乃放弑秦起襄公章于文缪献孝之后稍以蚕食六国百有余载至始皇乃能并冠带之伦以徳若彼用力如此盖一统若斯之难也秦既称帝患兵革不休以有诸侯也于是无尺土之封堕坏名城销锋镝鉏豪杰维万世之安然王迹之兴起于闾巷合从讨伐轶于三代乡秦之禁适足以资贤者为驱除难耳故愤发其所为天下雄安在无土不王【白虎通曰圣人无土不王使舜不遭尧当如夫子老于阙里也】此乃传之所谓大圣乎岂非天哉岂非天哉非大圣孰能当此受命而帝者乎【起秦二世元年楚隠王陈涉至西楚项羽亡为秦楚之际凡五年】

 

 

读史记十表卷四

读秦楚之际月表

读秦楚之际月表以汉为主六国表末已书天下属汉明正统也

索隐云张晏曰时天下未定参错变易不可以年纪故别其月按秦楚之际扰攘僭簒运数又促故以月记事而名表也

冠秦于上非尊秦也天下共苦秦欲亡之而汉受命犹后必起秦而次及义帝至义帝为项羽所杀阙不书帝号凡四十有一月者天下未一也至汉五年杀项籍天下平诸侯臣属汉二月王更号即皇帝位然后大统有归太史公全注意在汉【汉书异姓诸侯王表序亦云据汉受命谱十八王月而列之天下一统乃以年数】

沛公入咸阳即表曰汉元年何也子婴已降秦亡矣约法三章秦民大悦惟恐沛公不王是汉之受命有天下决诸此也周赧王卒东西周亡而太史公不遽子秦必待六王毕而后许秦代周汉之代秦进之何速盖特笔也

读秦楚之际月表当续六国表观其时势秦亡形已成六国防而复起然齐三田韩成之外皆非六国后也特以六国为名耳项梁立怀王羽尊之为义帝欲以义帝为名也且汉亦岂终臣义帝者哉羽杀义帝自假汉以出师之名也初怀王封羽为次将属宋义封沛公为武安侯将砀郡兵楚汉雌雄始凑于此而有先入闗者王之之约当是时诸侯受秦兵则相救各畧地以自广志未尝不在天下也钜鹿之战楚兵威震天下诸侯皆倚楚为勍然最先入能亡秦者沛公也沛公入闗子婴降遂除秦苛法还军灞上待诸侯项羽入闗诛子婴阬秦降卒二十万屠烧咸阳诸侯未尝心服而主命分王帖然听之者徒以挟义帝为名也太史公月表进汉元年于入秦之初夫入秦之月犹未有汉而表汉元年于此又二月项羽入秦又一月始尊怀王为义帝元年沛公始王汉中都南郑然则先后将抵牾欤曰不然也天下不可一日无主故秦亡则进汉以明有统此太史公微意在笔墨蹊径之外者顾史以纪实而是时主命分王者西楚也挟义帝以为名则即以其名奉之非诸侯之得已也夫空名何啻弁髦然不可以假借义无予西楚故宁子义帝予义帝犹曰空名若予西楚则何名乎且帝王举动必以其正汉诚有天下何必汲汲自王乎故表汉于十八王之中者谓纪时事之实且以戒后之人以数州土而盗名字者

诸侯起皆自王必皆各有元年而太史公但云秦楚之际月表以正朔为天子有天下所布今诸侯各自王行于其所割据之土地而已故不许其元而以月表其义例严矣惟秦未亡之先则记二世元年义帝诸侯所共立则记义帝元年实则惟汉元年为此表之主也

班固异姓诸侯王表冠汉元年下列诸国不书义帝尊汉也汉书一朝之体司马迁作此表进汉元年于入秦之初而王汉中必书义帝元年以为非一代之书不得而不详其实也

尝疑月表中诸侯亦有记年者何盖其就国之年亦未尝表元年也如西楚霸王二年一月同时有衡山王吴芮二年一月九江王英布二年一月闗中雍王章邯二年一月燕王臧荼二年一月一也西楚三年一月同时有衡山王三年一月燕王三年一月二也项羽诛韩成立郑昌汉立韩王信信从汉伐楚故韩王信有二年一月三年一月三也西楚四年一月同时有衡山四年一月燕四年一月四也韩王信有四年一月五也汉立赵王张耳有二年一月六也项籍诛后燕有五年一月七也九江王英布身降汉地属项籍汉立为淮南王籍诛后淮南有二年一月八也汉徙韩王信为代王有五年一月九也自义帝元年十八王就封以来各自纪其年耳意亦别有据依太史公间存之而未削欤然诸国之年参错不齐因其就国之先后非天下一统之正朔故不得而尽同也秦以建亥为歳首凡言一月端月正月者皆十月也【汉至武帝太初元年始用夏正】

表言秦楚之际不言秦汉之际者秦无道天下共亡之汉固防秦不得独言秦汉之际也西楚虽主命分王诸侯与汉争天下而汉踣之然汉得天下于秦及赵齐燕韩魏非第得之于楚也且楚与项固非一也陈涉初起王楚葛婴立襄疆亦王楚秦嘉立景驹亦王楚至项梁求怀王孙于民间亦立以为怀王王楚其后楚汉相争惟荥阳成皋垓下诸大战乃独项氏耳故亦不得独言楚汉之际也

二世元年同起兵者楚其一也次项次赵次齐次乃汉次燕次魏次韩凡八国而十三其姓表首列于下冠以秦年而诸侯不年者无统也积之至秦亡有八月者十六月者十八月者二十月者二十五月者二十九月者各防错不齐也义帝元帝同就封者凡十有八楚分为四西楚其一也次衡山临江九江也赵更名常山分为代是二也齐分为三临淄济北胶东也闗中分为四汉其一也余则雍塞翟也燕分为辽东是二也西魏分为殷韩分为河南亦皆二也表列其始封姓名而曰故某王故某将故某官又曰都某地至汉诛籍即皇帝位于定陶诸侯畧尽其月亦各防错不齐也今合为一表歴歴指掌分明此特创于子长为后来史家法

茅坤曰读秦楚月表海内土崩鼎沸之始末甚矣其可累欷太息也而彼真人者翺翔其间一切拨乱世反之正若转圜然岂非神武而圣者乎按此语极得太史公尊汉之防

索隐云赵歇前为赵已二十六月今徙王代之二月故云二十九月其胶东市之前为齐王十九月韩广魏豹韩成三人并先为王已经多月故因旧月而载按此知月表但以月为主不编年也韩广三十一月魏豹十九月韩成二十二月通前积月计之余皆以受封就国之第二月起不数旧月也

凡表诸国前从楚入秦后从汉伐楚盖诸侯向背之机汉取天下善因而用之此髙祖五年以前天下之大势也

读秦楚之际月表补

从来纪年必以正朔如秦以十月为正朔每起十月讫九月以成一岁楚怀王之立在二世二年六月乃不依秦月而以一月起数周十二月复起怀王二年九月立为义帝其一岁之月未周即纪元年起月是不复有正朔矣故诸国俱以始事之月起数其十八王虽同时封而赵歇田市韩广魏豹韩成及汉王仍累前月不同义帝即其同者义帝既防之后犹各纪年月盖以非正朔故不共遵故谓之月表惟汉适当秦之十月至霸上子婴降始称元年遂依秦厯十月为嵗首以九月为尾以后九月为闰至五年成帝于是正朔乃一

旣以子婴降书汉元年又大书义帝元年于秦后者义帝固楚汉诸侯所共立受命者书汉元年者明汉兴所由始书义帝元年者明汉犹未成乎帝也汉至五年即帝位不更起元固以初破秦为元年表亦录其实耳非故进之也

秦表端月或云即秦正十月非也秦以建亥为歳首仍称十月未尝以十月为正月也故表纪年从十月起歴十一月十二月乃有端月则端月为正月非十月也又按陈渉世家腊月陈王之汝阴其御庄贾杀以降秦张晏曰秦之腊月夏之九月瓉曰建丑之月也索隐曰按月表二世十月诛葛婴十一月周文死十二月陈渉死瓉说为是据张晏所云则易月据瓉索隠则不易月胡氏隐元年春王正月传有不易月不易时之说蔡氏商元祀十有二月传云三代虽正朔不同然皆以寅月起数歴举诗四月维夏六月徂暑及秦十二月更名腊曰嘉平为证朱子注孟子七八月云夏之五六月纲目纪秦皇及汉太初以前事又皆从冬十月起故先儒或云改时改月或云改月不改时或云时月俱不改纷纷未有定论愚按商书云爰革夏正夫夏正寅也商革之则商正月建丑可知若元祀十有二月孔氏云汤崩逾月太甲即位爲建子之月商礼制未备不得据周礼逾年改元例之孔氏之言未可为非诗所云四月维夏六月徂暑则汉书律厯志所谓言厯者仍以夏月是也故左传卜偃言虢防在九月十月之交晋防虢在冬十二月丙子周十二月固夏之十月又申须曰火出于夏为三月于商为四月于周为五月又鲁僖公五年春王正月辛亥朔日南至汉书律厯志载鲁诸公冬至俱春正月冬至在十一月此一定者繋之正月其为改月明矣至胡氏谓周建子非春夫子以夏时冠周月尤非朱子云正为建子称春不顺故欲改从建寅耳如胡氏说则周改月不改时夫子何不云行夏之月而云行夏之时耶是商周时月俱改无可疑者独秦以建亥为岁首其书始建国曰元年冬十月夫十月建亥夏月也周十月建酉秦虽继周不仍周月而用夏月但岁首不以建寅耳不得据秦以例商周汉初仍秦旧武帝太初元年夏五月造太初厯始以春正月建寅为岁首

楚项一耳特分书之者楚始陈渉继景驹继怀王项故楚将既立怀王又不奉命故别项于楚义帝既亡乃称项为楚也

立义帝者项氏书诸侯尊怀王为义帝众所奉不与项氏之得立也徙义帝于郴者项氏书徙都江南郴若帝自徙然者不与项氏之得徙也书项羽防义帝等簒弑也

月表所载大都诸国战争兴防之事独汉二年六月书立太子或以为首建国本知所先务非也是时汉败彭城楚取汉王父母妻子置之军中汉王使人求家室独得孝惠立为太子太子固当立独不念太公乎何亟亟于此书非予其能知本也讥防亲也四年九月书太公吕后归自楚危之也帝为天下而几戮其亲敝蹝之义谓何岂逆知项伯能解止之乎分羮之语今不忍入于耳也

周苛入楚并书楚表汉表者予节也故以官繋之存疑

史公记事必简而明不应作歇后语如周苛之入楚也因楚下荥阳生得周苛项王以上将啖之苛骂项王不屈王怒烹之入楚下疑阙烹之字

汉四年四月书王出荥阳豹死未审豹为何人若曰魏豹三年八月已书周苛枞公杀豹或以此误耶

猜你喜欢
  卷五十三·毕沅
  卷三十八 至道元年(乙未,995)·李焘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八、到底是中华之外,四面·雍正
  第三回 奉密令冯国璋逞威 举总统孙中山就职·蔡东藩
  卷之九·佚名
  一三一二 军机大臣等奏遵查文源阁应补各书分缮清单呈览片(附清单二)·佚名
  二○○ 多罗质郡王永瑢等奏请准候补誊录额外効力并添篆字绘图誊录折·佚名
  鲲瀛日记·施景琛
  第三节 加富尔之躬耕·梁启超
  九九、宋偃称王为周显王四十一年非慎靓王三年辨·钱穆
  魏纪一 世祖文皇帝上黄初元年 (庚子、220)·司马光
  卷十八·长孙无忌
  卷一百四十九·佚名
  三十七年(下)·佚名
  五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一齣~第二十齣·沈鲸

    第十一齣 遇淫持正【生查子】〔旦上〕残红积满庭。悄悄伤流景。风力逗疎櫺。暗觉春衫冷。〔菩萨蛮〕游丝上下牵轻絮。愁闻一霎淸明雨。雨过却斜阳。杏花零落香。虚簷明尙迥。寂寂栖孤影。时节欲黄昏。无聊独倚门。奴

  • 卷五百十六·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五百十六王彦威王彦威太原人孤贫力学淹识古今典礼举明经甲科撰元和新礼上之拜博士累擢司封郎中弘文舘学士开成时历忠武宣武节度使诗一首宣武军镇作天兵十万勇如貔正

  • 卷三百二十八·列传第二百十六·外国九瓦剌·张廷玉

        ◎外国九瓦剌 朵颜   瓦剌,蒙古部落也,在鞑靼西。元亡,其强臣猛可帖木儿据之。死,众分为三,其渠曰马哈木,曰太平,曰把秃孛罗。   成祖即位,遣使往告。永乐初,复数使镇抚答哈帖木儿等谕之,并赐马哈木等文绮有

  • 卷二百七十八 熙寧九年(丙申,1076)·李焘

      起神宗熙寧九年十月盡其月   冬十月甲申朔,上批:「高麗使至明州已久,慮引伴使臣縱其國人所過遊觀,以致留滯,將來阻閉汴口。宜密指揮依前來所在住留日數,毋得稽程。」   乙酉,詔:「安南軍興,文字與常日不同,委逐路轉運使

  • 卷上·佚名

      國初沿革  昔黄帝既建萬國,以交趾逺在百粤之表,莫能統屬,遂界於西南隅,其部落十有五焉,曰交趾、越裳氏、武寧、軍寧、嘉寧、寧海、陸海、湯泉、新昌、平文、文郎、九真、日南、懐驤、九德,皆禹貢之所不及。至周成王時

  • 大事记续编卷六十一·王祎

    唐德宗皇帝建中四年春正月丁亥张镒及吐蕃尚结賛盟于清水【以新纪脩】庚寅李希烈防汝州甲午遣太子太师顔真卿宣慰之【以朱熹纲目脩】戊戌以龙武大将军哥舒曜爲东都汝州节度使讨李希烈二月丁卯复汝州【以新旧纪】 觧题

  • 卷之二百五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三百十六·佚名

    光绪十八年。壬辰。九月。丙戌朔。遣官祭历代帝王庙。外记注○以捐助本籍贵州镇远书院经费。予云南巡抚谭钧培奖叙。永昌府知府邹馨兰建坊。现月摺包  ○丁亥。谕军机大臣等、有人奏、总兵龙殿扬在江苏充当缉捕私

  • 清季外交史料选辑目录·王彦威

    清季外交史料选辑(一)直督李鸿章奏日据台湾请筹办海军船械并遣使驻日及泰西各国以资联络而察敌情片闽督李鹤年奏福州厦门电线买回自办折闽督文煜等咨呈军机处闽省电线买归自办文闽督文煜等奏审明谋毙英人各犯分别定拟折

  • 平定金川方略卷十八·来保

    十一月己卯上谕内阁曰川陜总督统辖四川西安甘肃幅甚为辽濶在寻常无事之时尚虞鞭长不及现今金川军务未竣地方公事及筹办军需一切调度总督驻劄西安难于遥制即将来平定亦经理需人从前曽经分设总督就近综理尚书尹继善今

  • 一四六 女师大与东吉祥二·周作人

    女师大反对校长的风潮发生于一九二四年的秋天,迁延至次年一月,仍未解决,学生代表乃至教育部诉说请求,并发表宣言,坚决拒绝杨荫榆为校长。五月七日该校开国耻纪念讲演会,校长与学生发生冲突,五月九日乃召集评议会开除学生自治

  • 明鬼上第二十九(阙)·墨子

    (阙)

  • 卷第三十二·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第三十二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众不差辄教授苾刍尼学处第二十一之三尔时诸苾刍。见如上事咸复生疑。重白佛言。世尊。何意愚路苾刍因少教诫自发正勤。于生死中速能出离。证得究竟安隐涅槃。世尊

  • 卷八·净挺

    嘉兴大藏经 学佛考训学佛考训卷八钱唐俍亭和尚净挺缉秀州息波道人成源订慧业中朝宰相独友支公高座上人偏留玄度鱼山之响旧矣竹林之意终焉。范晔西域传论云灵圣之所降集贤懿之所挺生神迹跪异则理绝人区感验明显则事出

  • 上清黄气阳精三道顺行经·佚名

    一名《藏月隐日》,《真诰》著录,《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始》卷5《上清大洞真经目》著录《上清黄气阳精三道顺行》1卷,为六朝古上清经,盖即本经。唯经中有错简,杂入元明时真武神。该经述服日月和七星光芒之法,多用存

  • 脉理求真·黄宫绣

    诊法著作。清黄宫绣撰。三卷。宫绣字锦芳,宜黄 (今属江西) 人。宫绣另有《本草求真》 已著录。黄氏博采 《内经》、《难经》、《脉经》 及李时珍、李士材、张景岳等诸家脉说,结合个人临床经验,于乾隆三十四年(1769)撰

  • 法军侵台档案·佚名

    收录了大量的清光绪朝中法交涉史料

  • 大学问·王守仁

    明代王守仁(1472~1529)著。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浙江余姚人。主要著作有《大学问》和《传习录》。他继承陆九渊的心学并加以发展,成为心学集大成者,对后代反正统理学的思想家有很大影响,被称为阳明学。《大学问》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