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附录

鲸背吟集一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旧本题元朱晞颜撰前有自序署其字曰名世末又有自跋序称至元辛卯泛海至燕京舟中成七言絶句三十余首诗尾各以古句足之其末章云早知鲸背推敲险悔不来时只跨牛因名鲸背吟曹学佺编入十二代诗选中长洲顾嗣立编元百家诗据赵孟俯所作宋无翠寒集序谓无旧以晞颜字行先世自晋陵迁吴冒朱姓至元中其父领征东万戸案牍当行病痿无丐以身代遂入海经高丽诸山未尝废吟咏鲸背吟正其时作然序称偶托迹于冑科未忘情于笔砚缘木求鱼乘桴浮海与代父入征东幕府情事渺不相涉与孟俯序所称西溪王公以茂才举之辞不就者亦不合又不知其何故矣疑以传疑可也(四库全书总目巻七十五·史部三十一·地理类存目四)

海道经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不着撰人名氏惟书中扬子江一条自称其名曰璚其姓则不可考前有明嘉靖中应良序疑为元初人所撰而后人增修之今观书末附朱晞颜鲸背吟三十三首晞颜为元人则此书亦出元人可知矣其书言海路要害及占风雨潮汐诸事大抵皆为海运而作其后歌诀与今人所说亦同然未免失之于太简(四库全书总目巻七十五·史部三十一·地理类存目四)

瓢泉吟稿五卷(永乐大典本)

元朱晞颜撰考元代有两朱晞颜其一为作鲸背吟者其一为长兴人字景渊卽着此稿者也晞颜始末不甚可考惟吴澄集有晞颜父文进墓表载及晞颜称其能诗文而为良吏亦不详其为何官今以集中诗考之则初以习国书被选为平阳州蒙古掾又为长林丞司煮盐赋又曾为江西瑞州监税葢以郡邑卑吏终其身者其集藏书之家罕见著录惟焦竑国史经籍志载有瓢泉集四卷而世无传本顾嗣立录元诗三百家亦不及其名今据永乐大典所载抄撮编次厘为诗二卷诗余一卷文二卷又牟巘郑僖原序二首尚存仍以弁诸卷首集中所与酬赠者为鲜于枢揭徯斯杨载诸人故耳目熏濡具有法度所作虽边幅稍狭而神理自淸牟巘序所称拟古之作今具在集中颇得汉魏遗意异乎以割剥字句为工其杂文亦刻意研练不失绳墨惟郑僖所赏曲生菊隐二传沿毛颕革华之体自罗文叶嘉以来已为陈因之窠臼僖顾以竒赡许之殆所谓士俗不可医欤(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六十七·集部二十·别集类二十)

朱名世鲸背吟一卷【字希贤呉人以武弁领海运集皆航海之作】(四库全书·史部·目录类·经籍之属·千顷堂书目卷二十九)

朱希颜瓢泉吟稿四卷【后至元间人】(四库全书·史部·目录类·经籍之属·千顷堂书目卷二十九)

书名:瓢泉吟稿

作者:朱晞颜(字景渊;号不详) (元) 撰

部:集 类:别集类 属:金至元 

参考数据:(《四库大辞典》) 

五卷。元朱晞颜(生卒年不详)撰。朱晞颜字景渊。长兴(今属浙江)人。历官平阳州蒙古掾、长林丞、江西瑞州监税。焦竑《国史经籍志》载有《飘泉集》四卷,已佚。《四库全书》本自《永乐大典》辑出,凡诗二卷,诗余一卷,文二卷。其诗虽边幅稍狭而神理自清。杂文刻意研练,不失绳墨。另有清乾隆翰林院抄本(藏于北京图书馆)、清八千卷楼蓝格抄本(藏于南京图书馆)。 

书名:鲸背吟集

作者:朱晞颜(字景渊;号不详) (元) 撰

部:集 类:别集类 属:金至元 

参考数据:(《四库大辞典》) 

一卷。旧本题朱晞颜撰。前有自序,署其字曰世名。序称至元二十八年(1291)泛海至燕京,舟中成七言绝句三十余首。其中有诗云:“早知鲸背推敲险,悔不来时只跨牛。”因《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云:“与作《瓢泉吟稿》之朱晞颜又别一人。或谓宋元初名宋晞颜,亦莫能详也。”据赵孟俯所作宋元《翠寒集》序,谓宋元曾以晞颜字行。先世自晋陵迁吴,冒姓朱。至元中,其父领征东万户案牍,当行病痿,宋元以身代行,遂入海。经高丽诸山,未尝废吟咏。鲸背吟即此时所作。有清抄本(藏于南京图书馆)、《四库全书》本、民国十六年(1927)上海商务印书馆《说郛》本。

鲸背吟

□□□□□元朱世字希颜以所歴海洋山岛与夫风物所闻舟航所见各成一诗诗尾缀以古句滑稽有风味名鲸背吟其经盐城县云淮亭数戸日烧盐一角荒城浸海尖忆似杨州三二月春风十里卷珠帘稍水云投钉张篷岂暂停为贪薄利故轻生几宵风雨船头坐不脱簔衣卧月明海船云轻舟万斛尽无遗风挟双篷水面飞却被沙头渔父笑满船空载月明归莺游山云岸倚波涛顶接空黄莺游处树成丛莫言山上人稀住多少楼台烟雨中日出云金乌揺浪上如堆万象分明海色开遥望扶桑岸头近小舟撑出桞阴来东洋云东溟云气接蓬莱徐福楼台此际开应是秦皇望消息采芝何处未归来彭蚎云彭蚎懐沙小更肥团脐风味颇相宜菊花新酒何辜负正是橙黄橘緑时凑沙云万斛龙骧一叶轻逆风寸步不能行如今阁在沙滩上野渡无人舟自横吐船云不知饥饱只思眠无病清流口角涎自笑先生独醒者长留一瓮在头边沙门岛云积沙成岛浸苍穹古祀龙妃石崦东亦有游人记曽到去年今日此门中神仙云从来见说海无边四际云涛碧洞天昨夜神仙山下过笙歌引至画堂前寻■〈舟宗〉云万舰同■〈舟宗〉在海心一时相离不知音夜来欲问平安信明月芦花何处寻出火云前■〈舟宗〉去速后舟忙暗里寻■〈舟宗〉认火光何处笙歌归棹晚髙烧银烛照红妆落篷云潮信迟留风力悭落篷少歇浪中间殷勤为向稍人道又得浮生半日闲走风云夜■〈风贝〉颠狂浪卷天深洋多少走风船一宵行尽波涛险只在芦花浅水边橹歌云浪静船迟共一■〈舟宗〉橹歌齐起响连宗要将檀板轻轻和又被风吹别调中辽阳云辽阳别是一乾坤东望弥漫逺浪奔问道锦州何处是牧童遥指杏花村讨柴云海树年深成大材一时斧伐作薪来山人指点长松说尽是刘郎手自栽分■〈舟宗〉云髙丽辽阳各问津半洋分路可伤神风帆相别东西去君向潇湘我向秦事载瀼东漫録(四库全书·子部·杂家类·杂说之属·蟫精隽卷五)

宋逸士无【亦作无】

无字子虚旧以睎颜字行名名世家于晋陵以兵乱迁呉冒朱姓至元辛巳其父国珍领征东万戸案牍适病痿无丐以身代许之入海抵竹岛风雹交作随惊涛上下经髙丽诸山罹沈痾瘦骨柴立未尝废吟咏歳丁亥中丞王西溪举茂才以奉亲辞子虚初侍亲西江从欧阳巽斋学壮歳负气视富贵若不经目性畏酒处众多漠然遇故人辄抵掌剧谈絶倒而后已自为呉逸士铭曰无生宋景定庚申髫年干流东西时虽抢攘而学不怠乙亥世变旧业俱废游方遐览寸阴靡留谷隐岩栖莫景将迫淟涊随时以微吟自怡得瘗骨先人冢傍见髙曾于地下幸已时子虚年八十有一至正庚辰歳也赵子昻称其诗风流藴藉皆不经人道语邓中父云其大篇如天孙织绡云经雾纬自出机轴小律则日光虹彩浑然金璧秾丽缜宻而不艳含郁静婉而不怨其深于唐之变也冯海粟与知最晩一见其翠寒集亟序而锓之谓如承恩金马诏失意玉环词落月今谁吊长庚夜自明虽使太白复生亦当为子虚撃节子虚诗雅秀絶伦宜为当时名辈所推重也他如啽呓集一卷杂咏古人轶事于文山叠山陆君实韩氏诸作尤有余悲焉邓中父所谓议论讽刺揬赜阐幽又不当徒以诗论之矣(四库全书·集部·总集类·元诗选初集卷三十六)

猜你喜欢
  ●古诗源卷五·沈德潜
  第十三出 情试·李渔
  伊川击壤集卷之十·邵雍
  ●卷二·李调元
  楚辞集注卷第三·朱熹
  离骚草木疏卷四·吴仁杰
  歧路·周作人
  四集卷二十二·乾隆
  卷三十九·王奕清
  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六·黄昇
  卷三·陆游
  卷三十一·梅鼎祚
  卷六·文洪
  御选宋诗卷六十·康熙
  卷七·许及之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薛泳·唐圭璋

      泳字沂叔,号野鹤,天台人。   青玉案   守岁   一盘消夜江南果。吃果看书只清坐。罪过梅花料理我。一年心事,半生牢落,尽向今宵过。   此身本是山中个。才出山来便希差。手种青松应是大。缚茅深处,抱琴归去,又是

  • 笔札华梁 全文·上官仪

    ○ 八 阶   一咏物阶。二赠物阶。三述志阶。四写心阶。五返酬阶。六赞毁阶。七援寡阶。八和诗阶。  第一,咏物阶。诗曰:“双眉学新绿,二脸例轻红。言模出浪鸟,字写入花虫。”又曰:“洒尘成细迹,点水作

  • 卷四·陈衍

    ●元诗纪事卷四侯官陈衍辑郝经许衡崔斌高鸣石国英张弘范王恽张之翰梁曾徐琬姚燧卢挚阎复伯颜王思廉王宥信世昌陈伯通李庭耶律柳溪员炎撖夅郑云表◆郝经

  • 卷四百九·列传第一百六十八·脱脱

        高定子 高斯得 张忠恕 唐璘   高定子,字瞻叔,利州路提点刑狱兼知沔州稼之弟也。嘉泰二年举进士,授郪县主簿。吴曦畔,乞解官养母,曦诛,摄府事宇文公绍以忠孝两全荐之,调中江县丞。父就养得疾,定子衣不解带者

  • 资治通鉴后编卷四·徐乾学

    宋纪四【起阏逢困敦正月尽桑兆摄提格十二月凡二年】太祖啓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徳圣功至明大孝皇帝干徳二年春正月辛巳大雨雪震雹 甲申帝以选人食贫者众诏吏部流内铨听四时参选仍命翰林学士承防陶糓等与本司官重详定循资

  • 卷之四百七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八 列传八十八·纪昀

    列传五代 【八】○五代八苏逢吉 史宏肇 杨邠王章刘铢李业聂文进 后赞郭允明苏逢吉史宏肇杨邠王章刘铢李业聂文进后赞郭允明△苏逢吉苏逢吉京兆长安人汉高祖镇河东父悦为从事逢吉常代父作奏记高祖召见逢吉以为节度

  • 元胄传·李延寿

    元胄,河南洛阳人,魏昭成帝第六代孙。祖父元顺,魏时封濮阳王。父元雄,授爵武陵王。  元胄少年时英勇果断,精通多种武艺,容貌英俊,颇有威严,凛然不可侵犯。周齐王宇文宪见元胄威武健壮,就把他招至身边。元胄多次随从齐王征伐,官

  • 吴一鹏传·张廷玉

    吴一鹏,字南夫,长洲人。弘治六年(1493)考中进士,选为庶吉士,授职编修。户部尚书周经因谗言外调时,他上书皇帝请予留用。正德初年,晋职为侍讲,充任经筵讲官。刘瑾把翰林都外放为部曹时,一鹏被任命为南京刑部员外郎,又转任礼部郎

  • 清季申报台湾纪事辑录十·佚名

    光绪七年(辛巳) 严讯门丁 官煤滞销 裁撤员弁 闽督何(璟)等奏为请旨加衔折(六年十二月十六日京报) 闽督何(璟)等奏请补要缺知府折(六年十二月十七日京报) 闽督何(璟)等奏调署知府片(六年十二月十八日京报) 译录日报 使旋传疑 闽督何(

  • 卷九十四·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九十四雍正八年五月上谕十六道初六日奉上谕据署安徽按察使鲁国华奏称回民居住内地随处皆有考试营业与民无异自宜凛遵法度乃伊等不分大小建不论闰月以三百六十日为一年私计某日为岁首

  • 职官一一·徐松

    审官东院【宋会要】淳化三年置磨勘京朝官院,四年改。又太平兴国中置差遣院,至是并入。在宣德门外西北廊。掌考校京朝官之殿最,分拟内外之任而奏之。知院事二人,以朝官充。书令史七人,掌舍二人。 熙宁三年,分东西院。《玉海

  • 第四十一章 明初的政局·吕思勉

    明朝虽然驱逐胡元,把中国恢复过来,然而论其一代的政治,清明的时候,却是很少的。这个推原其始,亦可说是由于太祖诒谋之不臧。太祖初定天下,即下诏禁止胡服胡语,把腥羶(shān)之俗扫除。注595所定制度,亦颇详备。边防的规模,亦是很

  • 孟子说卷二·张栻

    宋 张栻 着公孙丑上公孙丑问曰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孟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或问乎曽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曽西蹵然曰吾先子之所畏也【蹵然蹵踖】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曽西艴然不悦曰【艴然不恱

  • 卷十·赞宁

    ◎习禅篇第三之三(正传十六人附见八人)○唐洪州开元寺道一传(智藏)释道一,姓马氏,汉州人也。华以喻性,不植于高原;浪以辩识,发明于溟海。生而凝重,虎视牛行。舌过鼻准,足文大字。根尘虽同于法体,相表特异于幻形,既云在凡之境,亦应随

  • 转法轮品第二十六之一·佚名

    尔时佛告诸比丘,如来所作已办。弃舍重担拔烦恼根净诸尘垢摧灭外道降伏魔军。入佛甚深微妙之理。已得知见成就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一切佛法无不具足。五眼清净观察世间。作是思惟。谁应最初堪受我法。根性淳熟易可调柔

  • 准提净业卷之二·谢于教

    观行仪轨(依显密心要。准提大明。诸经特标观行。即显密双修观法也)(前专持诵。而略观行。便於流通。此专观行。而兼持诵。切於修证。或公务忙迫。不能全依观行次第。於中随人节取用之亦可)。准提大明经云。若有在家出

  • 续文献通考·佚名

    中国古代官修典章制度史专著。清乾隆时三通馆史臣奉敕编修。乾隆三十年(1767)完成初稿,乾隆四十七年(1782)到乾隆四十九年(1784)间定稿,有武英殿刊本,浙江书局复刻本,1935—193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十通》合刊本,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