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鲍溶诗集卷五

古意

重锦化为泥剪刀误人事夜裁逺道书剪破相思字妾心不自信逺道终难寄客心固多疑肻信非人意万里不言逺归书长相次可即由此书空房无忌讳

山中冬思二首

山深先冬寒败叶与林齐门巷非世路何人念穷栖哀风破山起夕雪误鸣鸡巢鸟侵旦出饥猿无声啼晨兴动烟火开云伐氷溪老木寒更痩隂云晴亦低我贫自求力顔色常低迷时思灵台下游子正凄凄

其二

雪壮氷亦坚冻涧如平地幽人毛褐暖笑就糟牀醉唤人空谷应开火寒猿至拾薪煮秋栗看鼎书古字忽忆南涧游衣巾多云气露脚寻逸僧谘量意中事

读史

鬼书报秦亡天地亦云闭赤龙吟大野老母哭白帝苍苍无白日项氏徒先济六合已姓刘鸿门事难制坑降嬴政在衣锦人望替宿昔见汉兵龙蛇满旌棨始矜山可拔终叹骓不逝区区亚父心未防天人际萧张马无汗盛业垂千世

冬夜答客

冬日诚可爱不如夜漏多幸君霜露里车马犯寒过学耕不逢年莠败黍禾岂唯亲宾散鸟防移巢窠独见青松心凌霜庇柔萝壮日贱若此畱恩意如何因忆古丈夫一言重山河临风弹楚剑为子奏燕歌

宿吴兴道中苕村

浮客倦长道秋深夜如年久行惜日月常起鸡鸣前夕计今日程息车在苕川霜中水南寺金磬泠泠然畴昔此林下归心巢顶禅身依寤昏寐智月生虚圎羁旅违我程去畱难双全观身话往事如梦游青天明发止宾从寄声琴上弦聊书越人意此曲名思仙

代楚老酬主人

流水为我乡扁舟为我宅二毛去天逺几日人间客曈曈衔山景翔云迹从时无定心病处不暖席烦君问岐路为我生凄慼百年衣食身未死皆有役曽伤无遗嗣纵有复何益终古北邙山樵人卖松栢

沛中懐古

烟芜歌风台此是赤帝乡赤帝今已矣大风邈凄凉惟昔仗孤劔十年朝八荒人言生处乐万乗廵东方髙台何巍巍行殿起中央兴言万代事四坐沾衣裳我为异代臣酌水祀先王抚事复懐昔临风独彷徨

夏日华山别韩博士愈

别地泰华阴孤亭潼闗口夏日可畏时望山易迟久蹔因车马倦一逐云先后碧崖气争寒黄鸟语相诱三峯多异态逈举仙人手天晴捧日轮月夕弄星斗幽疑白帝近明见黄河走逺心不期来真境非我有鸟鸣草木下日息天地右踯躅因风松青冥谢仙叟不知无声泪中感一顔厚青霄上何阶别劔空朗扣故乡此闗外身与名相守迹比断根蓬忧如长饮酒生离抱多恨方寸安可受咫尺岐路分苍烟蔽回首

春日言懐

湛湛琴前酒期自赏青春胡为缄笑语深念不思身寂寂花舞多嘤嘤鸟言频心悲兄弟逺愿见相似人江界田土卑竞来东作勤嵗寒虚尽力家外无强亲杳窅青云望无途同苦辛

题吴征君岩居

尧泽润天下许由心不知真风存绵绵常与逹者期有道吾不仕有生吾不欺澹然灵府中独见太古时地脉发醴泉岩根生灵芝天文若通防星影应离离亭亭傅氏岩何独万古思

云溪竹园翁

硠硠云溪里翠竹和云生古泉积涧深竦竦如刻成楚客卧云老世间无姓名因兹千畆业以代双牛耕乱林不可畱寸茎不可轻风煗鬭出地仰齐故年茎幽室结白茆宻叶罗众清照水寒澹荡对山緑峥嵘苍松含古貌秋桂俨白英相看受天风深夜戞击声

窃覧都官李郎中和李舍人益酬张舍人静夏夜寓直思闻雅琴见寄

朝草天子奏夜语思忧琴因声含香气其韵流水音仙乐朱凤意灵芝紫鸾心翻然逺求友岂独双归林松吹暑中冷星花池上深倘俾有声乐请以丝和金

长安言懐

殷殷生念厚戚戚劳者多二时昼夜等百嵗讵防何日下文翰苑侧身识经过千虑恐一失翔阳已蹉跎临觞剪众忧静寄丝桐歌思归绕十指五声不相和暮天还巢翼明日陨叶柯髙谢岩谷人鹿衣带女萝生不去亲爱浮名若风波谁令不及此亲爱隔山河

秋思

胡风吹鴈翼逺别无人乡君近雁来处防回断君肠昔奉千日书抚心怨星霜无书又千日世路重茫茫燕国古佳丽蛾眉富春光自然君归晩花落君空房君若谓不死嵗晩双鸳鸯

归雁

南国春早暖渚蒲正月生东风吹鴈心上下和乐声绕水半空去拂云皆相迎如防失羣怨预有侵夜惊渺邈天外影支离塞中鸎自顾摧頽羽偏感南北情乍甘烟雾劳不顾龙沙荣虽乐未归意终不能自鸣喜去春月满归来秋风清啼余北窗梦望断阴山行不及瑶台燕寄身金宫楹

悲湘灵

山上凉月收日斜川风止娥皇五十弦秋深汉江水初因无象外牵感百忧里霜露结瑶华烟波劳玉指将随落月去又绕疎苹起哀响云合来清余桐半死女顔万嵗后岂复婵娟子不道神无悲那能久如此魂魄无不之九山徒相似没没竟不从唯伤逺人耳斑斑泪篁下空有学瑟鬼

闻蝉

髙蝉旦夕唳景物浮凉气木叶渐惊年锦字因络纬稍断当窗梦更凄临水意清香笋蒂风晓露莲花泪余引未全歇凝悲寻逈至星井欲望河月扇看藏笥谁念因声感放歌冩人事

懐幽期

清砧击霜天外发楚僧期到石上月寒峯深虚独绕尽夜水浅急不可越窅机冥智难思量无尽性月如空王眼界行处不着我天花下来唯有香我今胡为寄他乡

思琴髙

琴山人得仙去万古钓龙空有处我持曲钩思白鱼仙溪緑浄含秋虚天钧踪迹无遗余烧香寄影在岩树东礼海日鸡鸣初

得储道士书

婵娟春尽暮心秋邻里同年半白头为问蓬莱近消息海波平静好东游

猜你喜欢
  史铸·唐圭璋
  李莱老·唐圭璋
  第五出 神引·李渔
  ◎词选续编·王闿运
  文选顔鲍谢诗评卷三·方回
  你这样的女人·戴望舒
  七言巻六十三·洪迈
  附録·杨维桢
  卷之七·佚名
  卷六百六十六·佚名
  卷八十一·徐倬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徐志摩
  巻一·童轩
  缘情手鉴诗格·佚名
  《洛神赋》译文及注释·曹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人境庐诗草·卷四·黄遵宪

    ○奉命为美国三富兰西士果总领事留别日本诸君子远泛银河附使舟,眼看沧海正横流。欲行六国连衡策,来作三山汗漫游。唐宋以前原旧好,弟兄之政况同仇。如何瓯脱区区地,竟有违言为小球。占此江山亦足豪,凌虚楼阁五云高。人饶春

  • 卷三百六十七·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三百六十七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次集一 薛瑄 宿信阳慈氏寺有怀赵侍御 禅室絶清洒夜景何寥寥白日堕檐隙凉飇拂林梢有客不能寐起坐心劳焦所怀同心友相去一何遥

  • 御选明诗卷一百七·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诗卷一百七七言絶句七陆深春日杂兴緑杨如线草如茵紫竹肩舆白防巾不是为春禁不得老来心绪最怜春留别所知世间好事一百一春日丽辰三月三此地故人还故国他时江北望江南和俞生暮春闺怨落花庭院草萋萋雨

  • 卷六 本纪六·赵尔巽

      ◎圣祖本纪一   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讳玄烨,世祖第三子也。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顺治十一年三月戊申诞上于景仁宫。天表英俊,岳立声洪。六龄,偕兄弟问安。世祖问所欲。皇二子福全言: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二十三·杨仲良

      真宗皇帝   丁谓事迹   天禧三年正月丙戌,知江宁府丁谓言:『启承天节道场,甘露降。』仍献五言诗。有诏褒答,有和诗赐焉。   四月丁酉,知江宁府丁谓言:『中使雷允恭诣茅山投进金龙玉简,设醮次,七鹤翔于坛上。』上作

  • 第五十四回 统三军广平奏绩 复两京李泌辞归·蔡东藩

      却说肃宗既宠张良娣,又因良娣在灵武时,产下一儿,取名为佋,即封兴王,子以母贵,也得肃宗钟爱,与他子不同。张良娣恃宠生骄,竟欲把两三岁的小儿,作为将来的储贰,第一着欲陷害广平王,第二着欲陷害建宁王。府司马李辅国,本是飞龙

  • 卷第一百一十七·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晋纪三十九〔起旃蒙单阏(乙卯),尽柔兆执徐(丙辰

  • 第五十五回 督军团要挟黎总统失权·黄士衡

    诗曰: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话说云贵三省及岑春暄、赵倜、冯国璋先后电京,皆是请复旧约法,召集旧国会,独云、贵三省电中有请惩办帝制祸首,限三十日以前答复,偏偏新政府不睬。谁知旧议员在上海登报,自

  • 十国春秋卷七十九·吴任臣

    检讨吴任臣撰吴越三文穆王世家文穆王名元瓘字明寳初名传瓘及袭位更今名武肃王第七子也母陈氏唐光启三年冬十一月十有二日生传瓘于杭州东院先是有僧持玉羊大可数寸献武肃王且曰得此当生贵儿传瓘果以嵗丁未生焉干宁元年

  • 王慎中传·张廷玉

    王慎中,字道思,晋江人。四岁即能诵诗,十八岁中嘉靖五年(1526)进士,授户部主事,不久改任礼部祠祭司。当时四方名士如唐顺之、陈束、李开先、赵时春、任翰、熊过、屠应翪、华察、陆铨、江以达、曾汴等都在户部供职,慎中同他们

  • 明初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吴晗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地主阶级对于农民的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迫使农民多次举行起义,以反抗地主阶级的统治。从秦朝的陈胜、吴广、项羽、刘邦起,中经汉朝的新市、平林、赤眉、铜马和黄巾,隋朝的李密、窦建德,唐朝

  • 平书卷八文艺篇下·王源

    文以法备气至为主气至而法不备客气也法备而气不至死法也昌黎谓醕也而后肆焉文之道尽之矣理醇而笔肆理者文之主也无主则乱气者文之辅也无辅则颠意者文之帅也无帅则溃辞者文之卒也无卒则衰格者文之阵也无阵则困笔者文之

  • 卷二十七·毛奇龄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毛氏传卷二十七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十有八年春白狄来白狄者狄之别名外域无相朝之制来之而已此与僖二十九年介葛卢来例同夏晋人执卫行人石买执卫石买以其与孙蒯同伐曹也【见前年】是时石买与蒯同使于晋

  • 卷二十三·江永

    <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綱目欽定四庫全書禮書綱目卷二十三     婺源江永撰士喪禮上    凶禮六經【鄭目録云士喪其父母自始死至于既殯之禮士喪于五禮屬凶】士喪禮右篇目 周禮黨正凡其黨之喪紀教其禮事掌其

  • 法海经全文·佚名

    西晋沙门法炬译闻如是,一时佛游瞻波国。汉呿利池上。与大比丘众俱。月十五日。时应说戒。佛坐集已久。而如来默然。不说戒。侍者阿难。更整衣服。跪而白佛。初夜向竟。中夜将至。大众集久。世尊将无疲倦。愿以时说戒。

  • 首楞严义疏注经卷第二(之一)·子璇

    长水沙门子璇集二就破颠倒渐明真见二。一且对匿王破其断见二。一述阿难所坏愿辨真妄。尔时阿难及诸大众。闻佛示诲身心泰然。念无始来失却本心妄认缘尘分别影事。今日开悟。如失乳儿忽遇慈母 悟知缘尘之心是影事。又

  • 第一 欲经之义释·佚名

    一 欲[之对象]且有欲 于彼若其成立者 人乃令欲而得者 [彼]确心意大欢喜(七六六)欲[之对象]且有欲[此句中],欲者,概言之(一)事欲(二)烦恼欲之二欲。(一)云何是事欲?适意之色、适意之声、适意之香、适意之味、适意之解、敷物、衣物、奴

  • 上池杂说·冯时可

    一卷。明冯时可撰。冯时可字敏卿,号元成,华亭(今上海)人。隆庆年间进士,官至按察使。著有《众妙仙方》等。冯氏集诸家医论,于崇祯十七年(1644)撰成此书。此书为杂论医学之书,大旨偏重于温补,发挥东垣之学、贬抑丹溪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