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鲍溶诗集卷四

越女词

越女芙蓉装浣纱清浅水忽惊春心晩不敢思君子君子纵我思宁来浣溪里

弄玉词二首

素女结念飞天行白玉参差凤凰声天仙借女双翅猛五灯绕身生入烟去无影

三清弄玉秦公女嫁得天上人琼箫璧月唤朱雀防手上谒玉晨君夫妻同夀万万青春

山行经樵翁

我心劳我身逺道与谁论心如木中火忧至常自燔披访结恩地世人轻报恩女无良媒识知入何人门寒日行深山路由谷中村田翁采樵熟男女讴吟喧借问身命谋上言媿乾坤时清公赋薄力勤地利繁下念草木年坐家见重孙举案馈賔客糟浆盈陶樽醉闲鹿裘煗白髪舞轩轩仰羡太古人余将破行辕遑遑问身事师友难为言离歌又行去落日低寒泉

途中旅思二首

喔喔鸡鸣晓萧萧马辞草草名利区居人少于客生期三万日童髦半虚掷脩短命半中忧欢复相敌朝提黄金爵暮造青松宅来往日相悲北邙田土窄峩峩西天岳锦绣明翠壁中有不死乡千年无人迹心期周太子下马拜虚碧鹤驾如可从他年执烟策

星出方问宿睡眼始朦胧天光见地色上路车幢幢时物既老大众山何枯空青冥见古栢寥朗闻疎鸿独步天地间无因为君忠白毛寻人忧生此头髪中跃马非壮嵗报恩无髙功斯言化为火日夜焚深衷

旧镜

婵娟本家镜与妾归君子每忆并照时相逄明月里春风忽分影白日难依倚珠粉不结花玉珰宁辉耳心期不可见不保长如此华髪一欺人青铜化为鬼良人有归日肻学妖桃李瑶匣若浮云冥冥藏玉水侍儿不遣照恐学孤鸾死

宿悟空寺赠僧

劳者謡烛蛾致身何营营雪山本师在心地如镜清往与本师别人间买浮名朝光畏不久内火烧人情迷路喜未逺宿畱化人城前心宛如此了了随静生维持薝卜花却与前心行

感兴

幽人无名迹别易防则稀黄鹤亦姓丁寥寥何处飞时见海上山绕云心依依谅无驭风术中路愁虚归童发慕道心壮年堕尘机白日不饶我如今事皆非羣羊化石尽双鳬与我违【阙】岳黄金富轩辕晓霞衣谁令日在眼容色烟云微

秋思

楚客秋更悲皇皇无声地时无无事人我命与身异良时如飞鸟回掌成故事蹉跎秋定还凝冽坚冰至人生不期老华发谁能避感此惜壮年壮年少为贵我生虽努力荣途难自致徒为击角歌且慙雕剑字吾师罕言命感激潜伤思

客舍逢乡人旋别

惊鸿一断行天逺防无因无因忽相防感叹若有神我乡路三千百里一主人一宿独何恋何况旧乡邻牢落嵗华晏相怜客中贫迎霜君衣暖与我同一身谁在天日下此生能不勤青萍寄流水安得长相亲明发更逺道山河重苦辛

郊天回

日动萧烟上泰坛帝从黄道整和銮风前貔虎回雕仗云里神龙起画竿金鸟赦书鸣九野玉山夀酒舞千官始知报本终朝礼旧典时巡只自难

温泉宫

忆昔开元天地平武皇十月幸华清山蒸隂火云三素日落温泉鸡一鸣防羽鸟仙歌不死翠霓童妾舞长生仍闻老叟垂黄发犹说龙髯缥缈情

寄归

塞草黄来见雁稀陇云白后少人归新丝强入未衰鬓别泪应沾独宿衣防夕精诚拜初月每秋河汉对空机更看出猎相思苦不射秋田朝雉飞

赠逺

辛苦闗西车骑官防年旌节客河兰金泥舞虎精神暗银缕交龙气色寒欲和古诗成窦锦倍悲秋扇损齐纨莫劳鴈足传书信愿向凌烟阁上看

隋帝陵下

白露沾衣隋主宫云亭月馆楚淮东盘龙楼舰浮寃水雕锦帆幢使乱风长夜应怜桀何罪吿成合笑禹无功伤心近似骊山路陵树无根秋草中

洛阳春望

五凤楼南望洛阳龙门回合抱苍苍受朝前殿云霞煗封岳行宫草木香四海为家知徳盛二京有宅卜年长东人犹忆时巡礼愿觐元和日月光

始见二毛

髪迎忧光色防衰华因镜强相看百川赴海返潮易一叶报秋归树难初弄藕丝牵欲断又惊机素剪仍残顔生岂是光隂晩余亦何人不自寛

巫山怀古

十二峯峦鬭翠微石烟花雾犯容辉青春楚女妬云老白日神人入梦稀银箭暗凋歌夜烛珠泉频防舞时衣谁伤宋玉千年后畱得青山辨是非

九日与友人登髙

云木疎黄秋满川茱茰风里一樽前防回为客逢佳节曽见何人再少年霜报征衣冷针指雁惊幽梦泪婵娟古来醉乐皆难得畱取穷通付上天

赠扬錬师

紫烟衣上绣春云清隠山书小篆文明月在天将凤管夜凉吹向玉晨君

玉清坛

上清宫里女玉色楚人多西信无因得东逰奈乐何

答客

竹间深路马惊嘶独入蓬门半似迷劳问圃人终嵗事桔橰声里雨春畦

隋宫

桺塘烟起日西斜竹浦风回雁弄沙炀帝春逰古城在坏宫芳草满人家

送僧文江

吴王剑池上禅子石房深久慕白云性忽劳青玉音孤髙知胜鹤清雅似闻琴此韵书珍重烦师出定吟

猜你喜欢
  杨再可·唐圭璋
  第八出 述异·李渔
  ◆杨廉访奂(还山遗稿)·顾嗣立
  第二折·杨梓
  甲集第二十二·钱谦益
  摭遗·段克己
  生涯·戴望舒
  五集卷八十六·乾隆
  卷69 ·佚名
  卷一百六十三·曹学佺
  卷七十八·陈邦彦
  御选元诗卷三十三·康熙
  卷十三·查慎行
  卷二十四·施元之
  吴大有词作鉴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一幕·老舍

    时间 香港陷落前。地点 重庆,乔宅书斋内。人物 吕以美 吕千秋 乔莉香 乔 绅 桃 云 丁影秋 乔 妻李 颜〔开幕:吕以美正在乔绅的既是书斋,又是账房里忙着算账。室有二门,一通内院,一通街门。室内别的东西可多可

  • 单恋者·戴望舒

    我觉得我是在单恋着,但是我不知道是恋着谁:是一个在迷茫的烟水中的国土吗,是一枝在静默中零落的花吗,是一位我记不起的陌路丽人吗?我不知道。

  • 卷三·高棅

    钦定四库全书唐诗品彚卷三明 高棅 编五言古诗三正宗【一】陈子昻【唐兴文章承徐庾余风子昻始变雅正初为感遇诗王适见之曰是必为海内文宗卢黄门云陈拾遗横制頽波天下质文翕然一变 杜子美过公故宅诗云位下曷足伤所贵

  • 列传第二十一 李浑浑弟绘 李玙 郑述祖·李百药

    李浑,字季初,赵郡柏人人也。曾祖灵,魏巨鹿公。父遵,魏冀州征东府司马,京兆王愉冀州起逆,遇害。浑以父死王事,除给事中。时四方多难,乃谢病,求为青州征东府司马。与河间邢邵、北海王昕俱奉老母、携妻子同赴青、齐。未几而尔朱荣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三十七·佚名

    嘉靖四十三年八月庚午朔升贵州布政使司右参政沈桥浙江布政使司左参政郑茂俱为按察使桥湖广茂河南○以山西备虏免太原大同府属州县正官及行太仆寺卿入觐○兵部奉旨集议京营实政其略言 祖宗设营兵于京师以壮边兵之根本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九·佚名

    正统二年夏四月庚申朔享 太庙○遣中官祭司灶之神○行在户部奏光禄寺岁用蜂密一万五千斤请移文各处买办 上恐扰民令于内官监支用○巡按广西监察御史唐慎言近例在外文武官吏有犯俱解京发落臣以为不便于是刑部奏旧例杂犯

  • 第六章 官制·吕思勉

    官制是政治制度中最繁复的一门。(一)历代设官既多,(二)而又时有变迁。(三)他的变迁又不是审察事实和制度不合而条理系统地改正的,而是听其迁流之所至。于是有有其名而无其实的,亦有有其实而无其名的。名实既不相符,循其名遂不

  • 序·叶盛

    ●水东日记序同里后学俞允文譔水东日记者,吏部左侍郎文庄叶公之所著也。其书专于记事,核古综今,关诸军国,号为通博,书凡四十卷。以其书成于淞水之东,名为水东日记云。公名盛,字与中,昆山人也。正统十年举

  • 萧颖士传·欧阳修

    萧颖士字茂挺,梁朝鄱阳王萧恢的七世孙。祖父萧晶,贤能而有谋略,任雅相讨伐高丽时,表奏他为记室。越王李贞兴兵,萧晶拿着简策晋见,陈述了三条计策,越王不用,萧晶忖度越王必败,于是出走,客居并死于广陵。颖士四岁能写文章,十岁补为

  • 李德辉传·宋濂

    李德辉,字仲实,通州潞县人。五岁时父亲去世,家境贫寒,母亲舂稗子煮野菜度日。德辉天性孝顺,好读书,但家贫只得辍学。十六岁为丰州监酒,其俸禄先孝敬母亲,有余则买些书籍,夜间诵读不休。他不愿再做监酒,叹息道:“志士怎能干这事;做

  • 宪宗本纪·宋濂

    宪宗,谥号桓肃皇帝,名蒙哥,睿宗拖雷的长子。母亲庄圣太后,姓怯烈氏,名唆鲁禾帖尼。太祖三年(1208)十二月三日,生宪宗皇帝。当时有一个懂得天象,名叫黄答忽部的人说,宪宗以后一定会大贵,因此取名叫蒙哥。蒙哥,汉语是长生的意思。

  • 卷第二十·太安万侣

    日本書紀卷第廿 渟中倉太珠敷天皇 敏達天皇渟中倉太珠敷天皇。天國排開廣庭天皇第二子也。母曰石姫皇后。〈石姫皇后。武小廣國押盾天皇女也。〉天皇不信佛法而愛文史。廿九年立爲皇太子。卅二年四月。天國排開廣庭

  • 三十二年·佚名

    (丙戌)三十二年清康熙四十五年 春正月1月17日○丙子,僉知朴由簂,以尹世綏疏語,陳疏訟其父知行冤。略曰:臣父生員知行名字,親戚、知舊所共聞知,爲人子者,豈忍以其親爲傍親?世綏雖無狀,旣自托名於臺閣,而以如此萬不近似之言,恣意相加

  • 卷十七·陈祥道

    <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欽定四庫全書禮書卷十七宋 陳祥道 撰<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十七><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十七><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十七>后褘衣【褘衣后祭先王之

  • 卷五百二十六·佚名

    △第三分方便善巧品第二十六之四尔时善现复白佛言:世尊,常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依何义故名为般若波罗蜜多。佛告善现,由此般若波罗蜜多。到一切法究竟彼岸。依此义故名为般若波罗蜜多。复次善现,由此般若

  • 卷四百七十三·佚名

    △第二分善达品第七十七之三如是善现,诸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虽不见法界离诸法。有不见诸法离法界。有不见有情及彼施设实事可得。而能发生方便善巧。自修行六波罗蜜多。亦劝他修行六波罗蜜多。无倒称扬修行

  • 维摩经义疏卷第二·吉藏

    佛国品末   方便品尔时毗耶离城有长者子名曰宝积与五百长者子俱持七宝盖来诣佛所头面礼足各以其盖共供养佛。序分为二章。证信已竟。今是发起序也。证信亦名通序。通是同义。如是六事。众经大同。故名通。发起序。

  • 金石林时地考·赵均

    二卷。明赵均编撰。赵均,字灵均,吴县 (今属江苏省)人。其父赵宦光曾编《说文长笺》,并对篆隶书法颇有研究。赵均继承家学,也喜欢搜集金石,并进行考证。本书是取《东观余论》、《宣和书谱》、《金石略》、《墨池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