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原序

十五家词原序

余始集三家词又广以六家寓内既传诵矣因更蒐罗若波斯之购宝贪获有加得两陈子两董子词合而刻之四君子夙有才名名非以词也而才之余寄于词是非诗之余而才之余也比之于味初集则禁脔也既则五侯鲭也今乃大庖既盈百牢具献也钟鼓爰陈歌舞肆列飨以乐之味有同嗜不必指而品之曰某山珍也某海错也然煎熬燔炙而进之使嘉宾饫焉则余其易牙也夫笑而质诸嗜异味者康戊申十月宜兴陈维崧其年题识

黄岳山人生平无他嗜好见人诗文词工者辄废百事求之藏之什袭或缮资锓诸梨枣家人寒

饥勿问也初刻三家词一曰丽农一曰延露一曰衍波继刻三家一曰南溪一曰炊闻一曰百末流布江淮间山人谋广其传彚成六家授之鸡林

属序于予予自委弃来虽未专攻亦尝游泳

于此道最喜唐温庭筠韦庄牛峤欧阳炯南

唐李後主宋柳永晏殊周邦彦苏轼秦观李清

照辛弃疾刘过陆游诸家之词虽风格不同机

杼各妙谓作者不可不参互其体今读六家词

惊艳有若温韦蒨丽有若牛欧隽逸有若二

李风流韫藉有若周柳秦晏奔放雄杰有若苏

辛刘陆擅花间草堂尊前花庵之衆美当并唐宋诸家传之千禩岂止与近代才人登孤艺苑哉新安朱夫子曰诗者人心之感物而形于言之余也後人复以词为诗之余六家且以诗文名则此词者又其形于诗文之余也六家谓谁南溪则檇李曹顾庵也百末则长洲尤悔庵也丽农则毘陵邹程村也延露则海盐彭羡门也炊闻衍波则新城二王西樵阮亭也山人谓谁休宁桴葊孙默也康熙丁未花朝大蓬道者孙金砺介夫氏漫题于广陵客舍

士君子所以显当时垂後世者得志则文章见用於上施之朝廷复三代之典册不得志则综述六经诸子百家发为譔着以传於无穷未闻仅以绮丽靡曼之音争奇於单词只字如所传之诗余者也诗余自李太白偶为之温韦诸人继述之宋人推广之前此无有也至於元风气日衰遂流为曲夫声音之道上自雅颂以至汉魏六朝唐人乐府诸篇皆所以被管弦奏朝庙者也若宋之词下矣元之曲愈下矣大雅之士思起而振之古乐旣已失传世俗沿习之曲荒秽杂乱不能遽革求其稍为近古不悖於声音之道者於诗余其有取乎白岳孙子无言家贫好学凡海内能文者莫不与孙子游偶以余闲为诗余之选初集三家继广六家四方传之矣今复彚二陈二董之词为四家合前集以行属余为序因取四家之词而读之又取前六家之词而共读之反复歌吟凡五六日大抵皆工於言情者也抑善於写怨者也始读之而喜再读之而叹以数公之才使其得志行道赓和於清庙明堂之上力追雅颂无难也乃或以小故坐废或犹困抑未伸其一二驰骤於功名者尚在闲曹未获大用是今之编词於斯者皆有其具而未得行其道者之为之也不可惜哉然数公之诗歌古文久为天下所传诵有以知其言之必用而即此一艺之精已足合乎声音振乎流俗闻声相感者好色而不流於淫怨诽而不伤於乱虽与乐府并传可也然则孙子搜辑之功又可没乎哉康熙戊申中秋石帆山人汪懋麟蛟门氏题於见山楼

词学至今日可谓盛矣顾理与体有不能不深讲者夫词而谓之诗余则犹未离乎诗而非下等于优伶之杂曲也感旧思离追欢赠别怀古忧时昔人皆一一寓之于词而今人顾习山谷之空语仿屯田之靡音满纸淫哇总乖正始此其理未辨而伤于世道人心者一也温李厥倡风格周辛各极才情顿挫淋漓原同乐府纒绵婉恻何殊国风而摭拾浮华读之了无生气强塡澁语按之几欲昼眠此其体未明而有戾于花间草堂之遗法者一也今者娄东棠村诸公首建旌旄而齐鲁吴越秦楚之间名流挺出相与播芳风而恢古烈猗与盛哉顾人各一编咸矜秘帐流通都市裒集为艰黄山孙子无言以穷巷布衣留心雅事每有佳制务极搜罗如饥渴之于饮食甚至舟车裹粮糗不惮冒犯霜露跋涉山川以求之故此十五家之词皆其浮家泛宅殚力疲思而後得之者予久憩维扬之萧楼无言时相过从每出同人词稿互相商略一语之妙必共嗟称一字之譌必相较订故其十五家词之成也谬以相属为题数言以行之顾今日域中作者林立十五家之外宁无?然杰异堪树词场之赤帜者而无言曰吾方以鸣始也十五家倡之于前自此而数十家而百家兹不其先声也与而无言之于词学之理与体也信可谓劳苦而功高者矣时康熙丁已六月六日南阳邓汉仪孝威撰

猜你喜欢
  ●卷三·翁方纲
  凡例·陈廷敬
  ●古诗源卷五·沈德潜
  丙辰一百十九首·许南英
  第三折·佚名
  卷三十二·唐圭璋
  卷三·陈焯
  巻十二·李蓘
  卷四百二十五·陈廷敬
  卷三百十六·陈廷敬
  卷二十五·施元之
  ●武陵春·沈泰
  张辑词作鉴赏·佚名
  孝诗·林同
  悼亡姬·厉鹗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李昴英·唐圭璋

      昴英字俊明,番禺人。生于嘉泰元年(1201)。宝庆二年(1226)进士。绍定间,任临汀推官。嘉熙间,历秘书郎、宗正丞、著作郎。三年(1239),直秘阁福建提举。淳祐初,官吏部郎,累擢龙图阁侍制,吏部侍郎,归隐文溪。宝祐五年(1257)卒,年五十七

  • 卷二·杨慎

    真丹王半山和俞秀老禅思词曰:“茫然不肯住林间。有处即追攀。将他死语图度,怎得离真丹。浆水价,匹如闲。也须还。何如直截,踢倒军持,赢取沩山。”此词意劝秀老纯归 于禅,住山不出游也。真丹,即震旦也。军持,取水瓶

  • 卷二十·范成大

    <集部,别集类,南宋建炎至德佑,石湖诗集钦定四库全书石湖诗集卷二十宋 范成大 撰淳熙五年四月二日直宿玉堂怀旧二絶句桂海冰天老岁华直庐重上玉皇家当年曾识青青?惟有东墙一架花雪山刁斗不停挝夜把军书敢顾家珍重玉

  • ●序·王致远

      开禧兵衅既启,虏悉力闯诸郡。时主诺多以戎帅,不然亦勇将,兵屯至小处,犹不下数千,独安陆以内地故,经理所不到,乃受敌最惨。守虽将家子,懦不解事,幸而得存,则余同年兄王元父之力也。当丁卯之春,虏恋恋无去志,得缒者来言,城中疫疠

  • 卷之一千七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 后唐纪一·纪昀

    后唐纪 【一】庄宗○庄宗庄宗皇帝讳存勖晋王李克用长子也其先本号朱邪盖出于西突厥至其后世别自号曰沙陀而以朱邪为姓唐德宗时有朱邪尽忠者 居于北庭之金满州贞元中吐蕃赞普攻陷北庭徙尽忠于甘州而役属之其后赞普为回

  • 卷二十九 沟洫志 第九·班固

    【原文】《夏书》:禹堙洪水十三年,过家不入门。陆行载车,水行乘舟,泥行乘毳,山行则梮,以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然河灾之羡溢,害中国也尤甚。唯是为务,故道河自积石,历龙门,南到华陰,东下底柱,及盟津、雒内,至

  • 安从进传·欧阳修

    安从进,振武索葛部人。祖父和父亲都为唐做事,任骑将。从进开始跟着庄宗在军队中,任护驾马军都指挥使,兼任贵州刺史。明宗在位时,任保义、彰武军节度使,不曾率兵出征打仗。李彝超在夏州自立为节度使,从进曾经独自率兵前往征讨

  • 顾秉谦传·张廷玉

    顾秉谦,昆山人。万历二十三年(1595)中进士。改任庶吉士,历任礼部右侍郎、教习庶吉士。天启元年(1621)晋升礼部尚书,掌管詹事府事务。二年,魏忠贤专权,言官周宗建等人首先弹劾他。魏忠贤于是图谋与外廷大臣勾结,顾秉谦和魏广

  • 卷五·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五雍正元年三月上谕二十一道初一日奉上谕颁发诏书礼部笔帖式人少不足以供各处颁诏之用且必得少知自爱材尚可用者方可差往其酗酒妄行无所顾忌之人岂可派去着将各部院笔帖式令各该堂官

  • 卷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会典卷十三户部漕运自元濬会通河明导汶水北会漳卫而东北之运道以通国朝南凿桃宿之道开中运河以避黄河之险於是粮艘由淮浦渡河径趋山东逹京师皆衔尾无阻刓弊剔奸以肃漕政垂万世之利赖於无穷焉凡岁

  • 卷二十九·陆宗楷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国子监志卷二十九官师二典守兼管国子监事大臣总理本监一切事务祭酒总司监事董率其属以教贡监官学生凡六堂八学教学之勤惰随时稽核凡贡监入监者分内外班肄业以经义治事之法教之立课程以董之朔望讲书而

  • 二十五年·佚名

    (甲寅)二十五年大明弘治七年春正月1月1日○朔辛卯,上進宴于兩大妃殿。○有豹踰城歷市肆入南山,命捕之。1月2日○壬辰,傳曰:「後苑假農作有弊,前日臺諫亦有言者,然此乃爲民祈年,不可廢也。自今但依《幽風》《七月篇》所載而爲之

  • 治期篇第五三·王充

    【题解】王充在本篇阐述了“治有期,乱有时”(《须颂篇》)的问题,比较集中地代表了他的自然主义历史观。他认为国家的治乱,世事的变迁是由自然条件决定的,自然条件的变化有一定的周期,所以国家的治乱就有一定

  • 瑜伽师地论卷第七十九·玄奘

    瑜伽师地论卷第七十九摄决择分中菩萨地之八如是已说功德品决择。问如说五种无量。谓有情界无量等。彼一切世界当言平等平等。为有差别。答当言有差别。彼复有二种。一者清净。二者不清净。于清净世界

  • 卷第二十九(律字号)·朱时恩

    佛祖纲目卷第二十九(律字号) 甲子(隋文帝仁寿四年起)乙丑(炀帝大业元年)丁丑(恭帝义宁元年)戊寅(唐高祖武德元年)丁亥(太宗贞观元年)庚戌(高宗永徽元年)丙辰(改显庆)辛酉(改龙朔)癸亥(唐高宗龙朔三年止) 唐。李姓。

  • 玉笑零音·田艺蘅

    一卷。明田艺蘅撰。名言类书,皆采取新奇故事,纬以俪语。共一百二十八条。有些条目尚颇具道理,有的甚至揭露一些社会不合理的现象,从中多少可以窥见一些社会的黑暗状况。如 “耕,男之职也。今之业耕者,毁其锄犁而诲其子以盗;

  • 近报丛谭平虏传·佚名

    简名《平虏传》。章回小说。明无名氏著。二卷十九回。书成于崇祯 年间。记述崇祯初军民抗击关外“东酋”的事 迹。史载天启末至崇祯三年(1630)皇太极曾率 军大举南侵,书以此为背景。小说写到固安刘 知县率军民坚抗,斩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