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法宗派大概

佛法宗派大概

戊寅十月七日在安海金墩宗祠讲

关于佛法之种种疑问,前已略加解释。诸君既无所疑惑,思欲着手学习 ,必须先了解佛法之各种宗派乃可。

原来佛法之目的,是求觉悟本无种种差别。但欲求达到觉悟之目的地以前,必有许多途径。而在此途径上,自不妨有种种宗派之不同也。

佛法在印度古代时,小乘有各种部执,大乘虽亦分“空”“有”二派,但未别立许多门户。吾国自东汉以后,除将印度所传来之佛法精神完全承受外,并加以融化光大,于中华民族文化之伟大悠远基础上,更开展中国佛法之许多特色。至隋唐时,便渐成就大小乘各宗分立之势。今且举十宗而略述之。

一、律宗又名南山宗

唐终南山道宣律师所立。依法华、涅经义,而释通小乘律,立圆宗戒体正属出家人所学,亦明在家五戒、八戒义。

唐时盛,南宋后衰,今渐兴。

二、俱舍宗

依俱舍论而立。分别小乘名相甚精,为小乘之相宗。欲学大乘法相宗者固应先学此论,即学他宗者亦应以此为根底,不可以其为小乘而轻忽之也。

陈隋唐时盛弘,后衰。

三、成实宗

依成实论而立。为小乘之空宗,微似大乘。

六朝时盛,后衰,唐以后殆罕有学者。

以上二宗,即依二部论典而形成,并由印度传至中土。虽号称宗,然实不过二部论典之传持授受而已。

以上二宗属小乘,以下七宗皆是大乘,律宗则介于大小之间。

四、三论宗又名性宗又名空宗

三论者,即中论、百论、十二门论,是三部论皆依般若经而造。姚秦时,龟兹国鸠摩罗什三藏法师来此土弘传。

唐初犹盛,以后衰。

五、法相宗又名慈恩宗又名有宗

此宗所依之经论,为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等。唐玄奘法师盛弘此宗。又糅合印度十大论师所著之唯识三十颂之解释而编纂成唯识论十卷,为此宗著名之典籍。此宗最要,无论学何宗者皆应先学此以为根底也。

唐中叶后衰微,近复兴,学者甚盛。

以上二宗,印度古代有之,即所谓“空”“有”二派也。

六、天台宗又名法华宗

六朝时此土所立,以法华经为正依。至隋智者大师时极盛。其教义,较前二宗为玄妙。

隋唐时盛,至今不衰。

七、华严宗又名贤首宗

唐初此土所立,以华严经为依。至唐贤首国师时而盛,至清凉国师时而大备。此宗最为广博,在一切经法中称为教海。

宋以后衰,今殆罕有学者,至可惜也。

八、禅宗

梁武帝时,由印度达摩尊者传至此土。斯宗虽不立文字,直明实相之理体。而有时却假用文字上之教化方便,以弘教法。如金刚、楞伽二经,即是此宗常所依用者也。

唐宋时甚盛,今衰。

九、密宗又名真言宗

唐玄宗时,由印度善无畏三藏、金刚智三藏先后传入此土。斯宗以《大日经》、《金刚顶经》、《苏悉地经》三部为正所依。

元后即衰,近年再兴,甚盛。

在大乘各宗中,此宗之教法最为高深,修持最为真切。常人未尝穷研,辄轻肆毁谤,至堪痛叹。余于十数年前,惟阅密宗仪轨,亦尝轻致疑议。以后阅大日经疏,乃知密宗教义之高深,因痛自忏悔。愿诸君不可先阅仪轨,应先一习一 经教,则可无诸疑惑矣。

十、净土宗

始于晋慧远大师,依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而立。三根普被,甚为简易,极契末法时机。明季时,此宗大盛。至于近世,尤为兴盛,超出各宗之上。

以上略说十宗大概已竟。大半是摘取近人之说以叙述之。

就此十宗中,有小乘、大乘之别。而大乘之中,复有种种不同。吾人于此,万不可固执成见,而妄生分别。因佛法本来平等无二,无有可说,即佛法之名称亦不可得。于不可得之中而建立种种差别佛法者,乃是随顺世间众生以方便建立。因众生一习一 染有浅深,觉悟有先后。而佛法亦依之有种种差别,以适应之。譬如世间患病者,其病症千差万别,须有多种药品以适应之,其价值亦低昂不等。不得仅尊其贵价者,而废其他廉价者。所谓药无贵贱,愈病者良。佛法亦尔,无论大小权实渐顿显密,能契机者,即是无上妙法也。故法门虽多,吾人宜各择其与自己根机相契合者而研一习一 之,斯为善矣。

猜你喜欢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十七·玄奘
  卷一百·道世
  卷第二十七·佚名
  卷第一·佚名
  觉社意趣之概要·太虚
  卷第二十三·普瑞
  法华经传记卷第七·佚名
  往古品第二十四·佚名
  添品妙法莲华经卷第一·佚名
  佛本行经车匿品第十二·马鸣
  究竟一乘寶性論卷第一·欧阳竟无
  卷三十七·性音
  解脱道论 第五卷·佚名
  卷第十五·寒松智操
  金色王经·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一齣~第九齣·沈龄

    第一齣 开宗【西江月】〔末上〕秋月春花似水流。等閒白了少年头。玉津金谷无陈迹。汉寝唐陵失故坵。对酒当歌须慷慨。逢场作乐任优游。红尘滚滚迷车马。且向樽前一醉休。〔问答照常〕良贾冯商。贤妻金氏。世居江夏。

  • 卷110 ·佚名

    韩维 和原甫去年对雪思梅今年对梅思雪 中州寒燠与南异,常恨梅花开不早。 今年朔雪冬不飞,腊月繁英似南好。 君怜芳物感时节,愁见高风冻雪扫。 苦嗟十九不称意,徒自令人颜色老。 雪迟梅早非我力,会

  • 卷十六·许及之

    钦定四库全书 涉斋集卷十六      宋 许纶 撰七言絶句 题所藏二修禊帖後 昭陵脱手已非真石本流传喜似人澹墨似肥浓似瘦骊黄不见见精神 契师欲予隶书为此以赠 契师画得梅中趣急水溪头印月时昨夜卧披今起看自宜

  • 卷五·连横

    疆域志光绪十一年秋七月初八日,钦差大臣左宗棠奏请台湾建省。旨下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王大臣、六部、九卿会同各省督抚议奏。九月初五日,军机大臣醇亲王奕譞等奏改福建巡抚为台湾巡抚。诏曰可。十二年春三月,又诏曰:『

  • 卷之七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历代名贤确论卷八十·佚名

    肃宗一即位灵武【范祖禹】太上皇【范祖禹】宝应元年四月崔侁奏尼真如登天得镇国宝十三枚以镇国灾甲寅上皇崩丁卯帝崩【范祖禹】去尊号去年号以建子月为岁首【范祖禹】帝在彭原与张良娣博【范祖禹】上始以官爵赏功而朝

  • 史记集解卷一百三·裴骃

    宋 裴骃 撰史记一百三万石张叔列传第四十三万石君名奋其父赵人也姓石氏赵亡徙居温髙祖东击项籍过河内时奋年十五为小吏侍髙祖髙祖与语爱其恭敬问曰若何有对曰奋独有母不幸失明家贫有姊能鼔琴髙祖曰若能从我乎曰愿尽

  • 卷十五下·沈枢

    <史部,史钞类,通监总类> 钦定四库全书 通监总类卷十五下   宋 沈枢 撰 谦逊门 汉光武不许窦融让职 建武十三年以冀州牧窦融为大司空融自以非旧臣一旦入朝在功臣之右每召会进见容貌辞气卑恭已甚光武以此愈亲厚之

  • 礼器·戴圣

    礼器是故大备。大备,盛德也。礼释回,增美质;措则正,施则行。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栢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故君子有礼,则外谐而内无怨,故物无不怀仁,鬼神飨德。先王之立礼也,有本有文。

  • 第十四章 12·辜鸿铭

    子曰:“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辜讲孔子评价当时的一位公众人物(孟公绰,鲁国大夫,是孔子比较尊敬的一个人),说:“作为大贵族的随从官,他可能很优秀。但他却不适合作为侯国议员,即使是在一个小侯国。”

  • 卷十四·秦蕙田

    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十四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吉礼十四圜丘祀天宋史哲宗本纪元祐七年九月戊戌诏冬至日南郊宜依故事设皇地只礼毕别议方泽之仪以闻十一月庚寅帝斋大庆殿辛夘朝献景灵宫壬辰飨太庙癸巳祀天地于圜丘赦天下

  • 卷二十六下·魏了翁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要义卷二十六下宋 魏了翁 撰觐礼一朝位于内朝而序进觐位庙门外序入觐礼第十郑目録云觐见也诸侯秋见天子之礼云云释曰郑云春见曰朝等大宗伯文云朝宗礼傋觐遇礼省者案曲礼下云天子当扆而立诸侯北面而

  • 大乘宝要义论 第七卷·佚名

    大乘宝要义论 第七卷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等奉 诏译如华严经云。大毗卢遮那解脱吉祥世界中。普遍智焰功德幢王如来。建立无量有情住声闻地。无量有情成熟缘觉菩提。无量有情成熟

  • 卷第十·佚名

    镡津文集卷第十 藤州镡津东山沙门契嵩撰 书启状 与关彦长秘书书 月日沙门某。谨奉书于彦长秘校。前辱彦长关侯。得潜子辅教之说喜与已合。遗书论大公之道百余言。乃相称太多。而潜子因彦长西行。方致书丞相。盛推此

  • 卷第十四(宿字号)·朱时恩

    佛祖纲目卷第十四(宿字号) 甲子(周赧王十八年起)丙午(秦昭襄王元年)壬子(秦庄襄王元年)乙卯(秦始皇元年)癸亥(秦始皇九年止) 秦嬴姓。起昭襄王丙午。止子婴甲午。共六主。合四十九年。 (壬辰)十三祖迦毗摩罗传法龙树

  • 回顾·贝拉米

    《回顾:公元2000—1887年》是美国爱德华·贝拉米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888年。作者用第一人称的小说体裁,叙述一个生于1857年的名叫韦斯特的美国人,他于1887年在波土顿地下室里入睡,成为长眠的僵尸。到公元2000年被一

  • 末罗王经·佚名

    全一卷。刘宋沮渠京声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本经系叙述佛陀显现神通力,移去横于末罗国中道上之大石,并为末罗王及其国中九亿人民宣说精进力、忍辱力、布施力、父母力等四力,以度化之。

  • 涅槃论·佚名

    大般涅槃经论之略名。一卷,婆薮盘豆菩萨造,元魏达磨菩提译。译经中迦叶菩萨所问之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