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四十八 楚上

全唐诗续拾卷四十八 楚上

居遁

居遁,俗姓郭,抚州南城人。嗣洞山,住潭州龙牙山妙济寺,世称龙牙和尚。龙德三年卒。所作歌行偈颂,颇行于世。诗九十六首。 【(《全唐诗》无居遁诗)】

偈颂并序○序为南岳齐己撰

禅门所传偈颂,自二十八祖止于六祖,已降则亡,厥后诸方老宿亦多为之,盖以吟畅玄旨也。非格外之学,莫将以名句拟议矣。洎咸通初,有新丰、白崖二大师所作,多流散于禅林,虽体同于诗,厥旨非诗也。迷者见之,而为抚掌乎。近有升龙牙之门者,编集师集,乞余序之。龙牙之嗣新丰也,凡托像寄妙,必含大意,犹夫骊颔蚌胎,炟耀波底,试捧翫味,但觉神虑澄荡,如游寥廓,皆不若文字之状矣。且曰:鲁仲尼与温伯雪子,扬眉瞬目,何妨言语哉!乃为之序云耳。

夫人学道莫贪求,万事无心道合头。无心体得 【《景德传灯录》卷二九作「始体」】 无心道,体得无心道也 【《景德传灯录》作「亦」】 休。

学道先须且学贫,学贫贫后道方亲。一朝体得成贫道,道用还如贫底人。

学道蒙师指 【斯二一六五卷作「止」】 却闲,无中有路隐人间。直饶 【《景德传灯录》卷二九作「饶君」】 讲得 【《祖堂集》卷八作「时人尽讲」、斯二一六五卷作「饶君会得」】 千经论,一句临机 【《祖堂集》、斯二一六五卷作「时」】 下口难。

学道先须立自身,直教行处不生尘。僧真不假居岩 【《祖堂集》卷八作「俱言」】 室,到处无心即在人。

学道先须有悟由,还如曾?快龙舟。虽然旧阁闲 【《传灯录》作「于」】 田地,一度赢来方始休。 【又见《僧宝传》卷九。】

学道先须息万机,将机学道转生疑。此门广大无遮障,学者虽多达者稀。

一得无心便道情 【《景德传灯录》卷二九作「心」】 ,六门休歇不劳形。有缘不是余朋友,无用双眉却弟兄。

一得无心便豁空,祇因先圣祖门通。个中若向三乘学,万劫无因得遇逢。

自体如如任运常,因兹行歇在三湘。双眉无用是毫相,说处无分舌广长。

自小从师学祖宗,闲华犹似缠人蜂。僧真不假栖 【《景德传灯录》卷二九作「居」】 云外,得后无心色亦空 【《景德传灯录》作「知无色自空」】 。

得圣超凡不作声,卧龙长怖 【斯二一六五卷作「布」】 碧潭清。人生若得长 【斯卷作「常」】 如此,大地那能留一名。

得道还同未得人 【《景德传灯录》卷二九作「悟了还同未悟人」】 ,心无胜负自安神。从前古德称贫道,向此门中能几人?

心空不及道空安,道与心空状一般。参玄不是道空士,一乍相逢不易看。 【又见《祖堂集》卷二十、《景德传灯录》卷二九。】

此生不息息何时,息在今生共要知。心息仙因 【《景德传灯录》卷二九作「只缘」】 无妄想,妄空 【《景德传灯录》作「除」】 心息是休时。

劫火曾将无气吹,不劳心力当时萎。人天不见风尘起,怖息无招各自归。

人若无心称道情,觑见 【《祖堂集》卷八作「识得」】 无明道已明。人能弘道道能显,道在人中人自宁。

何事朝愁与暮愁,少年不学老还羞。骊珠不是骊龙惜,自是时人不解求。

了得心源处处安,何须终日对林峦。玉向火中烧转润,莲华在水叶长干。

扫地煎茶及针把,更无余事可留心。山门有路人皆到 【斯二一六五卷作「去」】 ,我户无门那畔寻?

或居城郭或居山,得道无心在处闲。实似小儿归父母,身衣随分补遮寒。

道情六用如眉用,用处如眉始可观。人见道时如寂寞,人情全是道情安。

拟学论情实苦哉,疑心不断妄难摧。未了携囊须且去,得闲无事却回来。

四气吹成物不虚,可怜青叶下垂珠。虽然种得无心宝,一任傍人恣意须。

世人无心不能治,致祸愁生累及眉。一朝体得心无事,眉放毫光自不知。

僧房(门贝)寂夏修持,闭户疏人怪亦知。侬家自有同风事,千里无来却肯伊。

临窗不觉寸阴移,火急修行早是迟。白日祇陪人事过,园林那得道成时。

缘觉 【《景德传灯录》卷二九作「菩萨」】 声闻未尽空,人天来往访真宗。争如 【《景德传灯录》作「知」】 佛是无疑士,端坐无心祇么通。

顶相拟求终不见,应缘同谷不违方。此门别处无寻路,祇有休心更厮当。

三事无忧乐道情,且陪云水不求名。任渠更作千般解,体自无暇不染青。

将心除妄妄难忘,不体玄微事转忙。未了祇言如来秘,觉后方知不覆藏。

道者 【《传灯录》作「学道」】 无端学画龙,元来未得笔头踪。一朝体得真龙后,始觉平生 【《传灯录》作「方觉从前」】 枉用功。

凡有含生共一尘,先圣精勤早出伦。彼既丈夫我亦尔,谁遣他春我不春。

毫厘有差千里隔,剎那一悟祖师齐。玄微须向玄中体,道用还教道者知。

参玄道者莫因循 【《祖堂集》卷八作「参寻玄道莫因修」】 ,学处须教皂白分。千圣从来无异路,妄缘机智有多门 【《祖堂集》作「闻」】 。

向前吴氏学丹青,不体僧繇事不精。画马不成驴亦失,时人尽笑枉平生。

粉壁朱门事岂繁,高墙扃户住如山。莫言城郭无休士,人若无心在处闲。

俭用贵图延日月,补衣还免到人间。无心道者方如此,未得无心也大难。

冷月霜天道者孤,一堂禅侣守寒炉。衲衣穿处冰侵骨,夜坐更深炭也无。

万般施设不如常,又不惊人又久长。如常恰似秋风至,无意凉人人自凉。 【又见《祖堂集》卷八。】

膝(被去皮改夸)斑阑火炙成,浑身破碎不能惊。山房独坐观极乐,豁然无事畅人情。

一室一床居物外,一瓶一(金本)寄生涯。门前纵有通村路,是我何曾识一家。

昔生未了今须了,此生度取累生身。古佛未悟同今者,悟了今人即古人。

木食草衣心似月,一生无念复无涯。时人若问居何处,渌水青山是我家。

朝看花开满树红,暮观花落树还空。若将华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

柳色含烟山花笑,莺啼林下几人知?后生正好寻玄路,莫弃光阴虚度时。

志慕空门誓不休,莫将闲事挂心头。白云便是修行伴,从听时光去不留。

知身是幻不求名,浮沤出没几时生。借问云山学道者,此去修行早晚成。

在梦那知梦是虚,觉来方觉梦中无。迷时恰似梦中士,悟后还同睡起夫。

迷人未了劝盲聋,土上加泥更一重。了 【《景德传灯录》卷二九作「悟」】 人有意如迷意,只在迷中迷不逢。

人情浓厚道情微,道用人情世岂知。空有人情无道用,人情能得几多时? 【又见《景德传灯录》卷二九。】

成佛人稀念佛多,念来岁久却成魔。君今欲得易 【《传灯录》作「自」】 成佛,无念之心 【《传灯录》作「人」】 不较多。

家具摐摐一老翁,眉间长发白(上匆下心)(上匆下心)。心休意息从何有,祇为心头万事空。

二时粥饭随长短,三界休求也大精。世间大有多求者,直至无常不称情。

未了及 【《祖堂灯》卷八作「之」】 时亲遍礼,不须 【《祖堂集》作「应」】 端坐守清贫。直似罗(目侯)罗 【《祖堂集》作「行」】 密行,争 【《祖堂集》作「岂」】 如迦叶不闻闻。

若教求道似求名,世上无人道不成。心静道场何曾到,世间尘路等闲行。

杉松直拔映峰峦,一色长青道者看。四气盛衰无变异,岂同凡木有多般。

就中慈母感儿情,失便哀啼处处惊。门市人多非是母,虽然观瞩泪还盈。母来寻见儿还见,当下回颜不作声。

眉间豪相焰光身,事见争如理见亲。事有只因于理有,理慈 【《景德传灯录》卷二九作「权」】 方便化天人。一朝大悟俱消却,方得名为无事人。

沙门莫苦远祇桓,身四威仪且自观。蓬若出麻终不直,僧离清众太无端。从前上古诸先德,尽向丛林里获安。

人天须假像行持,无像无形世岂知?空生体得岩中坐,华雨由来责见迟。三乘欲学如斯事,直似空生方始知。

一切名山到因脚,辛苦年深与袜着。如今年老不能行,手里把个破木杓。破木杓,俵与众生甘露药。众生吃了尽惺惺,一切昏迷皆失却。

无端遣向墨池边,染得身衣黑似烟。却去上流清处洗,身心用尽亦如然。令教脱却重披素,不免依前着净缘。染净二途俱不了,到头须得自心玄。

拟住城隍守不非,见云生处又思归。三间茅舍喜犹在,九带青萝尚遶围。松柏近栽方始盛,槿花秋首未尝萎。山云叆叇虽垂布,承揽不知谁复谁?

自从知始觉无明,一衲随缘祇么行。被人骂辱无心诤,见说无为上拟争。祇合守愚居暗室,又缘缁素要分明。为报往来参学者,得师无意始无生。

微微细雨下多时,百卉抽枝长不知。正化叵兴民自赡,叵兴民赡亦如斯。天观万物如刍狗,有覆无心更望伊。不因无事在林在,争觉王侯有此资。

备米柴茶是事殷,茅茨蓬户不惊人。晨朝有粥斋时饭,资我如常任运身。冬至息心随分过,春来量力事须懃。支持若得今生度,来世还如无事人。

学道如钻火,逢烟且莫休。直待金星现,归家始到头。

阎浮有大宝,见少得人稀。若人将献我,成佛一饷时。

悟则一饷时,能了万劫疑。若人万劫疑,不了一饷时。

不了万劫疑,古德岂论之。为报参玄士,须怀悔底时。

寻牛须访迹,学道访无心。迹在牛还在,无心道易寻。

唯念门前树,能容鸟泊栖 【《景德传灯录》卷二九作「飞」】 。来者无心唤,腾身不慕归。若人心似树,与道不相违。

夜寒宜向火,护众到天明。日出身温暖,心惺思更惺。

岂是无干意,多求失道情。我见多求者,年高事不成。

老似临江树,风摇枝必危。岸崩随水去,入海勿人追。

道死如枯木,波涛岂更违。时人虽不顾,能歇海盲龟。

新创三间舍,多泥虑有风。门前无贵客,拙意懒迎逢。

饭吃随时食,心穿独自缝。若人来问我,招手报伊聋。

十月夜明深,山寒冷彻心。弃缘求大道,一衲更无衾。

体得如来意,知无寒暑侵。悟无成佛者,一一尽无心。

破布裹闲身,无言可示人。居山山得乐,住郭郭还欣。

体得无生意,朝朝近古人。若也更不会,虽乐苦临身。

唯念深秋扇,临冬转就闲。银装将物裹,篾作插檐间。

祇为因无用,方能伴住山。不因无用后,伴我住应难。

柱杖行低道,逢溪澡漱多。平田偏乐坐,人命可经过。

守道身心息,资缘岂挠他。除非僧次外,归寺补袈裟。

觉倦烧炉火,安铛便煮茶。就中无一事,唯有野僧家。

一念心清净,莲华处处开。一华一净土,一土一如来。

头戴朝生菌,身披补破衣。见贫人可可,同道乃方知。

龙牙山里龙,形非世间色。世上画龙人,巧巧描不得。

唯有识龙人,一见便心息。

西来意未明,徒学诸知见。不识本真性,契道即悬远。

若能明实相,岂用陈知见。一念了自心,开佛诸知见。

寄语诸仁者,复以何为怀。达道见自性,自性即如来。

天真元具足,修证转差回。弃本却逐末,祇守一场呆。 【以上九十五首,均见《卍续藏经》本宋释子升、如佑编《禅门诸祖师偈颂》卷上之上。】

君若随缘得似风,吹沙走石不劳功。但于事上通无事,见色闻声不用聋。 【《禅林僧宝传》卷九《龙牙居遁禅师》。】

猜你喜欢
  卷八百五十八·彭定求
  卷二百八十一·彭定求
  卷三十七·陈廷敬
  ●卷十七·丁绍仪
  ●玉镜台记目录·朱鼎
  卷113 ·佚名
  七言巻六十九·洪迈
  卷二·查慎行
  圭塘欵乃集跋·许有壬
  西昆詶唱集原序·杨亿
  补遗卷二·陈元龙
  卷八十六·徐倬
  杜安世词作鉴赏·佚名
  薛逢诗鉴赏·佚名
  第四十场·田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五集卷三十三·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五集卷三十三古今体九十六首【丁未七】出古北口作秦汉以来扼要边潮河古岭自山川逮其守此已失半可不慎乎在得全万里伊犂不殊尔千秋柔远庶廑焉昨来天夀【明陵山名】成分咏

  • 卷五十八 后秦録六·崔鸿

    姚兴下 弘始十三年春正月兴子广平公弼有宠于兴委以朝政天水姜纪遂倾心謟附之纪本吕氏叛臣阿谀奸诈好间人之亲戚时弼为雍州刺史权镇安定纪宻与弼谋令倾心亊常山公显党树左右以求入朝兴遂征弼为

  • 第二卷·况周颐

    光绪初元,以曾惠敏言,选派部员傅云龙、缪佑孙等出洋游历。丁丑归国,云龙、佑孙各着有日记,可资考镜。佑孙阶主事,游历俄国。甫抵俄境,谒某总督,已出见矣,忽返身入,遣侍者语翻译曰:“此人戴白顶,官太小,我见之何为?曩吾在中国,见金将

  • 卷之二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卷之一百六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三二二 谕内阁王际华遽尔溘逝着晋赠太子太保·佚名

    三二二 谕内阁王际华遽尔溘逝着晋赠太子太保乾隆四十一年三月二十日内阁奉上谕:户部尚书王际华,才品端谨,学问优长,久直内廷,简任部务,懋着勤劳。迩年承办四库全书及《荟要》事,尤为殚心经理,且年甫六旬,正资倚畀。今闻其因痰

  • 彭城王刘义康传·李延寿

    彭城王刘义康,在永初元年,被封为彭城王。历任南豫、南徐二州刺史,并且都兼任都督。文帝即位,封为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元嘉三年(426),改授都督、荆州刺史,配给仪仗三十人。刘义康少年时候就很聪颖明察,后来担任地方长官,

  • 魏先世纪·李延寿

    魏的祖先出自黄帝轩辕氏,黄帝的儿子名叫昌意,昌意的小儿子被封在北方立国,国中有座大鲜卑山,因此就以山名为号。此后各代的君主,管辖着幽都以北广袤的原野,他们放牧牲畜,四处迁徙,骑射狩猎是他们的本业,淳朴忠厚是他们的风俗,简

  • 石家奴传·脱脱

    石家奴,蒲察部的人,世代居住在案出虎水这个地方。他的祖父斛鲁短,是金世祖的外孙。桓赤皮、散达叛乱时,昭肃皇后父母兄弟都在敌人境内,斛鲁短使用计策迎回了他们。石家奴自幼时起被太祖家抚养,到长大以后,太祖把自己的女儿许

  • 卷一百二十六之六·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二十六之六 朱批田文镜奏摺 雍正三年八月初三日河南廵抚【臣】田文镜谨 奏为据实奏明仰祈 圣鉴事窃查兰阳仪封二县南北两岸堤工於七月十

  • 陽尊陰卑第四十三·苏舆

      天之大數,畢於十旬。旬天地之間,十而畢舉;旬生長之功,十而畢成。十者,天數之所止也。古之聖人,因天數之所止,以為數紀。十如更始,民世世傳之,而不知省其所起。知省其所起,則見天數之所始;見天數之所始,則知貴賤逆順所在;知貴賤

  • 春秋辨义卷八·卓尔康

    明 卓尔康 撰闵公庚申○惠王十六年元年○齐桓二十五年晋献十六年卫懿八年蔡穆十四年郑文十二年曹昭公班元年陈宣三十二年杞惠十二年宋桓二十一年秦成三年楚成十一年春王正月左传不书即位乱故也谷梁传继弑君不言即位

  • 坐禅品第五·释法海

    师示众云:此门坐禅,元不著心,亦不著净,亦不是不动。若言著心,心原是妄。知心如幻,故无所著也。若言著净,人性本净。由妄念故,盖覆真如,但无妄想,性自清净。起心著净,却生净妄。妄无处所,著者是妄。净无形相,却立净相,言是工夫。作此

  • 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六·欧阳竟无

      彌勒菩薩說   唐三藏沙門玄奘奉詔譯   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初持瑜伽處菩提分品第十七之三   復有[一]四種法嗢柁南.諸佛菩薩欲令有情清淨故說。何等爲四。一切諸行皆是無常是   名第一法嗢柁南.一切諸行

  • 卷第六·道原

    景德传灯录卷第六南岳怀让禅师法嗣第一世九人江西道一禅师(一人见录姓马时谓马祖)南岳常浩禅师智达禅师坦然禅师潮州神照禅师扬州大明寺严峻禅师新罗国本如禅师玄晟禅师东雾山法空禅师(已上八人

  • 起世经卷第七·佚名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译三十三天品第八之二诸比丘。又何因缘。彼天有园。名为欢喜。诸比丘。彼欢喜园。三十三天王。入其中已。坐于欢喜善欢喜二石之上。心受欢喜。意念欢喜。念已复念。受诸快乐。受悦乐已。复受极乐

  • 佛说延寿妙门陀罗尼经·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诏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摩伽陀国成正觉地金刚座大灵塔处普光明殿大菩提道场。与大声闻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其名曰尊者舍利子。尊者大目乾连。尊者大迦旃延。尊者大迦叶

  • 开元释教录略出·智升

    四卷,智升撰。前释教录中之入藏录,以千字文编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