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薛逢诗鉴赏

生平简介

薛逢,字陶臣,蒲州(今山西永济)人。会昌进士,授万年尉。历官侍御史、尚书郎等职。曾两度被贬。后官至秘书监。《全唐诗》辑其诗一卷。

潼关河亭

薛逢

重岗如抱岳如蹲,

屈曲秦川势自尊。

天地并功开帝宅,

山河相凑束龙门。

橹声呕轧中流度,

柳色微茫远岸村。

满眼波涛终古事,

年来惆怅与谁论。

薛逢诗鉴赏

潼关,古称桃林塞,它西薄华山,东接桃林,北拒黄河 ,南近商岭,扼中原入关中咽喉,为晋、陕、 豫三省要道 ,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东汉建安年间, 曹操击退了马超,始于此建关,因临潼水而得名。潼关形胜,历来为诗人所题咏。薛逢此诗以其阔大的境界,非凡的气势写出了潼关天险,抒发了诗人面对天险形胜的感叹。

诗的前四句以浑灏之笔写潼关形胜 。“重岗如抱 岳如蹲”一句造境雄奇挺健 ,“抱”、“蹲”二字勾画 潼关一带山峦面貌,将西岳华山雄镇潼关的独尊传神地描摹出来,与杜甫诗句“西岳崚.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山孙”(《望岳》)同为传神妙笔 。这第一句从 潼关附近山岳的垂直空间下笔 , 给人以峻峭之感 。 “ 屈曲秦川势自尊 ”, 由横向空间承接上句,潼关 诸山曲折起伏 ,拱卫关中 ,形成天然屏障,自古以来,许多帝王凭借此处险峻,建金城千里,为帝王之业。战国末年,七雄逐鹿,商鞅说秦孝公“拒河山之固,东向以制诸侯,此帝王之业也”(《史记·商君列传》),秦国借着关中地利一统天下。杜甫在《秋兴八首》中曾称 “秦中自古帝王州”,可见秦川地形确有 至尊之势。薛逢在这里巧妙地化用前人语句,将秦川帝居的尊严与潼关天险联系起来,更突出了潼关的山河形胜 。“天地并工开帝宅”,写秦中之“尊”,作为 帝居的秦川山河 ,是天造地设 ,天地同力开辟出来的,它的险峻,决非区区人工雕琢所能为之的,这句驱天地于笔端 ,很能见出诗人的气魄和诗才 。“ 山 河相凑束龙门 ”,笔力不减出句。龙门,在今山西河 津县西北与陕西韩城县东北之间 , 此地两岸峭壁对峙,形如阙门,黄河流至此地,因河床变窄,水流湍急,气势壮阔。相传大禹治水,导河积石于此,故又称禹门 。龙门景象 ,非潼关河亭之可望,为了写出“天地并功开帝宅”的自然壮观,作者凭借想象用一“凑”字,一“束”字,写出万壑群山与黄河同赴龙门的景象,以陡健之笔将龙门峡谷,千岩如奔,水流激射写得逼真,使人如临其境,闻其声,见其势,奇险吓人。这句与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写长江气势的雄奇壮丽同工。首二联就潼关河亭展开粗线条的描绘。值得重视的是,诗人在这四句诗中,融时空为一体,而具体又以空间形式设置意象,在空间意象后面,潜藏着以潼关为屏障的秦中帝业发展史,这种潜伏的时间意识,为尾联抒情留下伏笔。

“橹声呕轧中流渡,柳色微茫远岸村”二句,收诗人思绪于眼前,将视线放在河亭四周。正当诗人伫立潼关河亭 , 沉浸在潼关形胜与秦中帝尊的冥想之际,“呕轧”一声橹响,将他惊醒 ,觅声望去,只见 一叶扁舟中流横渡 ,在它的背后是柳色茫茫的远岸, 和依稀可辨的村庄。这两句诗,以淡墨描出一个宁静莽远的场景,与首二联雄伟惊险境界恍如两个迥然不同的世界 , 隐隐传达出诗人冥想初醒时那种茫然的心情。

“满眼波涛终古事 ,年来惆怅与谁论”,由亭下 满目东去的波涛,诗人心中升起无穷感慨。山河形胜终古如斯,人间盛衰之事 ,却如眼前波涛一去不返, 既使是声势煊赫的秦皇汉武,他们辉煌的帝业,也成为古事 ,一去不复返 。想到自己一介寒士,宦途落魄,岁月蹉跎,近年来心中出现的那股人生之谜难以解释的怅惘情绪不觉泛起 ,而在自己悲惨的生活中,此情可与谁诉?

本诗以景起,以情结,起势雄健,结语惨然。在写景向言情的渐次过渡中,情绪逐渐低沉,最后以世无知音,难论惆怅绾束。这种情绪的起落,除去外界景物的影响,更主要受诗人长期受人排贬,不得意于世的心情影响。史载薛逢与沈询、杨收、王铎等人同年进士,而薛逢最有才华,然诸同年相继作了宰相,薛逢却沉沦下僚,故言辞激烈,得罪当权者,一生抑郁寡欢而卒。这种身世之感,在潼关形胜之中被激发出来,一时豪情,最终被惨淡的心事冲淡,故酿成情绪的大起大落。

猜你喜欢
  卷六百五十六·彭定求
  陈景沂·唐圭璋
  晁公武·唐圭璋
  第三十九出 林公理寃·王世贞
  ●録鬼簿·钟嗣成
  丁当——清新·徐志摩
  三集卷六十二·乾隆
  金渊集卷二·仇远
  卷二十六·郭知达
  康范诗集原序·汪晫
  卷二百八十二·陈思
  卷一百七·陈思
  御选元诗卷二十七·康熙
  卷十一·康熙
  卷三十八 【尼】·陈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李淛·唐圭璋

      淛字子秀,新城邑丞、柯山别驾。   踏莎行   送新城交代李达善   红药香残,缘筠粉嫩。春归何处寻春信。绣鞍初上马蹄轻,举头便觉长安近。   别酒无情,啼妆有恨。山城向晚斜阳褪。清江极目带寒烟,锦鳞去后凭谁问

  • 安晚堂集卷十二·郑清之

    宋 郑清之 撰和赵从道赋菜畦春富贵多生菜气粥鱼僧味菜还如好色登戏学挑根和露煮正堪摘稻配香蒸【见诚斋诗话】芝田不减商山乐蔬食谁言孔色矜【孔子见老耼云云去尔骄志与矜色】蒲笋秪应维蔌美镂钖何必羡韩膺送林教授

  • 卷一百三十七·徐世昌

    左宗植左宗植,字仲基,一字景乔,湘阴人。道光壬辰举人,官内阁中书。有《慎庵诗钞》。初至新化赠张蓉裳学博我初试缁尘,乡贡赴京甸。踏月款湘馆,始识先生面。尘囊发鸣琴,行箧诵诗卷。清言似味蔗,往往耐嚼咽。长

  • 窦氏联珠集巻二·褚藏言

    故国子司业赠给事中扶风窦府君诗府君讳牟字贻周家世所传载于首序府君贞元二年举进士与从父弟故相赠司徒易直故相赠少师李公夷简故兵部侍郎张公贾故工部侍郎张公正甫同年上第府君初授秘挍东都留守从事厯河阳三城从事累

  • 卷五十三 后秦録一·崔鸿

    姚弋仲 姚弋仲南安赤亭羗人也其先有虞氏之苗裔昔禹封舜少子于西戎世为羌酋其后烧当雄于洮罕之间当七世孙填虞汉中元末冦扰西州为扬虚侯马武所败徙出塞北虞九世孙迁郍率种人内附汉朝嘉之假冠军

  • 卷二·辛文房

      ○包融   融,延陵人。开元间仕历大理司直。与参军殷遥、孟浩然交厚。工为诗。二子何、佶,纵声雅道,齐名当时,号"三包"。有诗一卷,行世。夫人之于学,苦心难;既苦心,成业难;成业者获名不朽,兼父子兄弟间尤难。历观唐人,父子

  • ●卷一百二十二·徐梦莘

      炎兴下帙二十二。   起建炎三年二月十三日壬戌,尽十八日丁卯。   十三日壬戌车驾幸杭州。   上至杭州以州治糙宫以显甯寺为尚书省然百司官吏到者十未有一二。   十四日癸亥汪伯彦奏劄乞赐窜殛。   劄子

  • 一五○二 军机大臣奏查《御批通鉴辑览》内「邪」系「牙」之误应请一体改缮片·佚名

    一五○二 军机大臣奏查《御批通鉴辑览》内「邪」系「牙」之误应请一体改缮片乾隆五十九年七月初九日前蒙发下翻译《御批通鉴辑览》内「诸司皆正邪奏事」句及注内「南邪」字,令臣等查对「邪」字有无考证。当卽检查《御

  • 丰熙传·张廷玉

    丰熙,字原学,浙江鄞县人,是布政司丰庆的孙子。他从小天赋过人,有一次曾在墙壁上写下大字说“:立志应当以圣人为目标。在最上等事上不如他人,就不是好男儿。”十六岁死了母亲,他痛苦得几天没喝一口水,后来又在守丧的房子里住了

  • 卷之八十一  菽園雜記九(明) 陸容 撰·邓士龙

    (菽園雜記,十一卷,明太倉陸容撰。容(一四三六──一四九四),字文量,號式齋。成化二年進士。陸容少有文名,學識淵博。官至浙江布政司右參政,另著有式齋集三十八卷。傳見明史文苑傳。此書通行者為十五卷本,如明嘉靖間毛仲良刻本,清

  • 周纪二 显王元年(癸丑、前368)·司马光

    周纪二 周显王元年(癸丑,公元前368年)[1]齐伐魏,取观津。[1]齐国攻打魏国,夺取观津。[2]赵侵齐,取长城。[2]赵国入侵齐国,占领长城。三年(乙卯、前366)三年(乙卯,公元前366年)[1]魏、韩会于宅阳。[1]魏国、韩国在宅阳举行会议。[

  • 卷九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九十五郊社考【五】祀后土顺治元年定制每岁夏至大祀地於北郊方泽以五岳五镇四海四渎为四从坛配享  【方泽坛详见於後】八年尊封肇祖原皇帝兴祖直皇帝陵山为启运山景祖翼皇帝显祖宣皇帝陵

  • 卷一·朱熹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经传通解卷一宋 朱子 撰家礼一之上士冠礼传曰夫礼始于冠本于昬重于丧祭尊于朝聘和于射乡此礼之大体也【夫音扶朝直遥反 始犹根也本犹干也乡乡饮酒】士冠礼 筮于庿门【筮市例反庿古庙字 筮者以蓍

  • 卷十四·夏良胜

    <子部,儒家类,中庸衍义钦定四库全书中庸衍义卷十四    明 夏良胜 撰三重之义 【因革之礼 郊祀之礼 宗庙之礼朝廷之礼 正乐之礼】履象曰上天下泽履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程頥曰君子观履之象以辨别上下之分以定

  • 褒贤第十九·桓宽

    【题解】本篇就褒贤问题展开辩论。大夫以&ldquo;智足以强国,勇足以威敌&rdquo;的苏秦、张仪为贤,并对孔甲乃至当代儒家学派代表人物赵绾、王臧、主父偃、东方朔等进行了批判。文学则与之相反,对苏秦、张仪加以攻击,而对孔

  • 覆能信书(二通)·太虚

    一能信禅人览:函悉。虽自讼无何进益,而观于禅宗确然有其自信之处,实未尝无进益也。禅宗为中国佛法之真髓,希益精进为嘱!密宗藉果力为增上缘,亦不可含混,诚有之,非全出于混也。然仁者仍以速出关赴缘工作,半工半禅为善!顺问时祉!太

  • 阿育王经 第六卷·佚名

    阿育王经 第六卷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罗译佛记优波笈多因缘第六是时佛欲涅槃化阿波罗啰龙王。及瞿波啰旃陀利龙王竟。至摩偷罗国。于彼国告阿难言。于此摩偷罗国我入涅槃百年后。当有卖香商主名笈多。有儿名优波笈

  • 三国志补注·杭世骏

    六卷。附《诸史然疑》一卷。清杭世骏撰。杭世骏,仁和(今浙江钱塘县)人。字大宗,号董浦,雍正年间举人,乾隆初年间召试鸿博,授为编修,校勘武英殿十三经、二十四史,纂修《三礼义疏》。后又自号秦亭老民。他博闻强记,对经史词章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