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五百二十九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全唐诗卷五百二十九

许浑

经马镇西宅【一作马镇西故第】

将军久巳没【一作没巳久】行客自兴哀功业山长在繁华水不回乱藤【一作芹】侵废井荒菊上丛【一作崩】台借问此中事几家歌舞来【一作惟见军中卒朝朝戏马来】

重游郁林寺道玄上人院

藤杖叩松关春溪【一作深】斸药还雨晴巢燕急波暖浴鸥闲倚槛花临水回舟月照山忆归师莫笑书劔在人间

泛溪

疑与武陵通青溪碧嶂中水寒深见石松晩静间风遯迹驱鸡吏冥心失马翁才应毕婚嫁还【一作从】此息微躬

送楼烦李别驾

琴清诗思劳更欲学龙韬王粲暂停笔吕?初佩刀夜吟关月静秋望塞云高去去从君乐雕飞代马豪闻两河用兵因贻友人【一作将归茅山兼寄李丛时两河用兵】

故人日已远身事与谁论性拙难趋世心孤易感恩秋悲【一作晨歌】怜宋玉夜舞笑刘琨徒有干时策青山尚掩门【一作从此归山去无因更出门】

献白尹【即乐天也】

醉舞任生涯褐寛乌帽斜庾公先在郡疏傅早还家林晚鸟争树园春蜂【一作蝶】护花高吟应更逸嵩洛旧烟霞

茅山赠梁尊师

云物何年客青山白日长种花春埽雪看籙夜焚香上象壶中濶平生梦里忙幸承仙籍後乞取【一作与】大还方

闻薛先辈陪大夫看早梅因寄

涧梅寒正发莫信笛中吹素艳雪凝树清香风满枝折惊山鸟散携任野蜂随今日从公醉何人倒接?

送前缑氏韦明府南游

酒阑横劒歌日暮望关河道直去官早家贫为客多山昏函谷雨木落洞庭波莫尽远游兴故园荒薜萝

看雪

松亚竹珊珊心知万井欢山明迷旧径溪满涨新澜客醉瑶台曙兵防玉塞寒红楼知有酒谁肯学袁安

赠僧【一作赵嘏诗】

心法本无住流沙归复来锡随山鸟动经附海船囘洗足柳遮寺坐禅花委苔唯将一童子又欲上天台

趋慈和寺移宴

高寺移清宴渔舟系緑萝潮平秋水濶云敛暮山多广槛停箫鼓繁弦散绮罗西楼半牀月莫问夜如何

留赠偃师主人

孤城漏未残徒侣拂征鞍洛北去游【一作愁】远淮南归梦阑暁灯囘壁暗晴雪卷帘寒强【一作更】尽主人酒出门行路难

送【一作前】南陵李少府【一作送李公自淮楚之南昌】

高人亦未闲来往楚云间劒在心应壮书穷鬓巳斑落帆秋水寺驱马夕阳山明日南昌尉空斋又掩关

别韦处士

南北断蓬飞别多相见稀更伤今日酒未换昔年衣旧友几人【一作多】在故乡何处归秦原向西路云晩雪霏霏

九日登樟亭驿楼

鲈鱠与蓴羮西风片【一作挂】席轻潮回孤岛晩【一作远】云歛衆山晴丹羽下高阁黄花垂古城因秋倍多感乡树接咸京

再游越中伤朱余庆【一作余庆】协律【一作先辈】好【一本无好字】直上人

昔年湖上客留【一作曾】访雪山翁王氏船犹在萧家寺巳空月高花有露烟合水无风处处多遗韵何曾【一作情】入剡中

京口津亭送张崔二侍御【一作津亭送张崔侍御府散北归】

爱树满西津津亭堕泪频素车应度洛珠履更归秦水接三湘暮山通五岭春伤离与怀旧明日白头人

江楼【一作头】夜别

离别奈情何江楼凝艳歌蕙兰秋露重芦苇夜风多深怨寄清瑟远愁生翠蛾酒酣相顾起明月棹寒波

送惟素上人归新安

山空叶复落一迳下新安风急渡溪晚雪晴归寺寒寻云策藤杖向日倚蒲团宁忆西游客劳劳歌路难

霅【一作灞】上宴别

山断水茫茫洛人【一作滨】西路长笙歌留远棹风雨寄【一作醉】华堂红壁耿秋烛翠帘【一作檐】凝晓香谁堪【一作何言】从此去云树满陵阳

下第别友人【一本无此二字】杨至之

花落水潺潺十年离旧山夜愁添白髪春泪减朱顔孤剑北游塞远书东出关逢君话心曲一醉灞陵间

寻戴处士

车马长安道谁知大隐心蛮僧留古镜蜀客寄新琴晒药竹斋暖捣茶松院【一作迳】深思君一相访残雪似山隂

放猿

殷勤解金锁昨【一作别】夜雨凄凄山浅忆巫峡水寒思建溪远寻【一作好依】红树宿深向【一作入】白云啼好觅来时路【一作好去长江路一作便觅南归路】烟萝莫共【一作自】迷

将离郊园留示弟侄

身贱与心违秋风生旅衣久贫辞国远多病在家稀山暝客初散树凉人未归西都万余里明旦别柴【一作荆】扉

夜归丁卯桥村舍

月凉风静夜归客泊岩前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紫蒲低水槛红叶半江船自有还家计南湖二顷田

题青山馆【即谢公馆】

昔人诗酒地芳草思王孙白水半塘岸青山横郭门悬岩碑已折盘石井犹存无处继行乐野花空一尊

秋日衆哲【一作白沙】馆对竹【一作题渚塘馆竹】

萧萧凌雪霜浓翠异三湘疎影月移壁寒声风满堂卷帘秋更早高枕夜偏长忽忆秦溪【一作南游】路万竿今正凉

春日题韦曲野老村舍二首

遶屋遍【一作树】桑麻村南第一家林繁树势直溪转水纹斜竹院昼看笋药栏春卖花故园归未得到此是天涯北【一作背】岭枕南塘数家村落长莺啼幼妇嬾蚕出小姑忙烟草近沟湿风花临路香自怜非楚客春望亦心伤

崇圣寺别杨至之

萧寺暂相【一作时】逢离忧满病容寒斋秋少燕隂壁夜多蛩树暗水千里山深云万重怀君在书信莫过雁回峯

途经李翰林墓

气逸何人识才高举世疑祢生狂善【一作解】赋陶令醉能【一作吟】诗碧水鲈鱼思【一作怨】青山鵩鸟悲至今孤【一作不堪遗】塚在【一作上】荆棘楚江湄

严陵钓台贻行侣

故人天下定垂钓碧岩幽【一作归钓独悠悠】旧迹随台古高名寄水流鸟喧羣木晩蝉急衆山秋更待新安月凭君暂驻舟

南楼春望

南楼春一望云水共昏昏野店归山路危桥带郭村晴烟和草色夜雨长溪痕下岸谁家住残阳半掩门

送无梦道人先归甘露寺

飘飘【一作颻】随晩浪杯影入鸥羣岸【一作萍】冻千船雪岩隂一寺云夜灯江北见寒磬水【一作浦】西闻鹤岭烟霞在归期不羡君

闲居孟夏即事【一作孟夏有懹】

绿树?青苔柴门临【一作向】水开簟凉初熟麦枕腻【一作润】乍经梅鱼跃海风【一作云】起鼍鸣江雨来佳人竟何处【一作佳期今巳晩】日夕上楼台

题灞西骆隐士

磻溪连灞水商岭接泰山青溪不回驾白云长【一作空】掩关雀喧知鹤静鳬戏识【一作觉】鸥闲却笑南昌尉悠悠城市间

溪亭二首

溪亭四面山横柳半溪湾蝉响螳螂急鱼深翡翠闲水寒留客醉月上与僧还犹恋萧萧竹西斋未掩关暖枕眠溪柳僧斋昨夜期茶香秋梦後松韵晩吟时共戏鱼翻藻争栖鸟坠枝重阳应一醉栽菊助东篱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一作行次潼关逢魏扶东归】

红叶晩萧萧【一作南北?蓬飘】长亭酒一瓢残云归太华疎雨过【一作落】中条树色随山【一作关】迥河声入海【一作塞】遥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一作劳歌此分手风急马萧萧】

吴门送客早发

吴歌咽深思楚客怨归程寺晓楼台迥【一作钟声远】江秋管吹清早潮低水槛残月下山城惆怅回舟日湘南春草生

送太昱禅师

禅牀深竹里心与径山期结社多高客登坛尽小师早秋归寺远新雨上滩迟别後江云碧南斋一首诗

旅怀

征车【一作轮】何轧轧南北极天涯孤枕易为客远书难到家乡连云外树城闭月中花犹有扁舟思【一作兴】前年别若耶

御定全唐诗卷五百二十九

猜你喜欢
  卷四十八·阮阅
  第十一出 狐威·李渔
  ●第四十一出 明妖·孟称舜
  序·梁章钜
  第二折·刘唐卿
  第二折·关汉卿
  简介·张翥
  五言巻九·洪迈
  秋柳·胡适
  卷十九·陈邦彦
  卷一百五十四·陈廷敬
  卷七百七十三·佚名
  卷四十四·佚名
  卷二·佚名
  巻十三·宋绪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原叙·赖良

    大雅集原叙客有赖良氏来谒余七者寮致其请曰昔山谷老人在戎州叹曰安得一奇士有力者尽刻杜公东西川及防州诗使大雅之音复盈三巴之耳有杨生素者任之刻石作堂因以大雅名之先生鐡雅虽已徧传海内而兵变后诸作人未识者有之请

  • 明诗平论序·朱隗

    诗固可以法。为断乎。文章之道。何往而无法也而况诗于法。为尤切者乎。虽然法何所昉也。有诗于此。其在当时而人乐称之。至于后世而益传之而无疑。以为是合于诗之法。而不可易者也。夫如是则直合于众人之情耳而何以云

  • 卷八·朱昆田

    赤烏松二十韻同張超然、龔蘅圃、高查客聯句惠山寺東南,有松蒼然立(昆田)。近與山爭高(遠),遠共塔相揖。百尺乃結頂(翔麟),長身戴圓笠(不騫)。石楠杉柏桐,厥勢那得及(昆田)。遙遙一舍外,凝望無停楫(遠)。茲來約遊朋,際曉寺門入(翔麟)。言尋

  • 卷二十八·连横

    虞衡志连横曰:天下之富,在于土著;生殖之源,出于庶物。是故天不爱其时、地不爱其宝、人不爱其力,则国可以强,而家可以给。昔者太公治齐,官山府海,管仲因之,齐以称霸。台湾为南海之国,天时温煦,地味膏腴,兼之以山林之饶、薮泽之富、

  • 雍正上谕 二、朕诸兄弟不可以德化,不可以理喻,不可·雍正

      二、朕诸兄弟不可以德化,不可以理喻,不可以情感,不可以恩结,而其悖逆妄乱,的确是百折不回  【原文】  又奉上谕:“从来善恶之报,纤毫不爽。凡罪大恶极之人,虽一时宽宥,免于诛戮,而伊辗转行回,仍复自投法网,若有驱逐之使然

  • 路史卷十八·罗泌

    后纪九疏仡纪高辛氏帝喾,高辛氏,姬姓,曰喾,一曰逡。喾之字曰亡斤,黄帝氏之子玄枵之后也。父侨极,取阵丰氏曰 ,履大迹而?生喾。方喾之生,握 莫觉,生而神异,自言其名,遂以名。方頥 覭,珠庭仳齿,戴干。厥德神灵,厥行祗肃,年十有五而佐高

  • 辽史拾遗卷十四·厉鹗

    钱塘厉鹗 撰志第十地理志四南京道南京析津府 诸官名【补】梳妆楼【补】防同馆【补】望京馆【补】居庸松亭榆林之闗 古北之口 桑干河 髙梁河 大安山 燕山 采魏院【补】萧太后城【补】白塔【补】契丹国志曰南京

  • 列传卷第二十三 高丽史一百十·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崔有 。○崔有 平章事滋之子。 性恬退不求名仕宦十年不迁。 忠烈久闻其名卽位除监察杂端。 迁侍丞上* 直言时事 旨流大靑岛。 承旨赵仁

  • 张肯堂传·张廷玉

    张肯堂,字载宁,松江华亭人。天启五年(1625)进士,初任浚县知县。崇祯七年(1634),他升任御史。第二年春天,贼寇打下凤阳,他上书就消灭贼寇的事讲了五点意见。不久因为皇陵受到战火威胁,他上书批评辅臣不应该对战事谋划疏远,悲喜

  • 七年·佚名

    (丁卯)七年清嘉慶十二年春正月1月1日○癸卯朔,詣孝安殿,行正朝祭晝茶禮。○頒賜老人別歲饌,仍命存問,年例也。○下勸農綸音曰:予聞之,民者國之本也,食者民之本也。故《洪範》三八政,一曰食。食之所出、衣之所資,在於農之一事,農之

  • 提要·晁说之

      臣等谨案儒言一卷宋晁说之撰说之字以道巨野人少慕司马光之为人光晚号迂叟说之因自号曰景迂元丰五年进士苏轼以著述科荐之元符中以上书入邪等靖康初召为著作郎试中书舍人兼太子詹事建炎初擢徽猷阁待制髙宗恶其作书

  • 序·胡寅

    《崇正辩》何为而作欤?辟佛之邪说也。佛之道孰不尊而畏之,曷谓之邪也?不亲其亲而名异姓为慈父,不君世主而拜其师为法王,弃其妻子而以生续为罪垢,是沦三纲也。视父母如怨仇,则无恻隐;灭类毁形而无耻,是无羞恶;取人之财,以得为善,则

  • 春秋説卷十三·洪咨夔

    宋 洪咨夔 撰文公二七年春公伐邾三月甲戌取须句遂城郚僖尝伐邾取须句今又伐邾取须句中间须句复为邾得故再伐而取之且城郚为须句之衞也贪于得地不恤其民伐国未至城筑随起方春农时骚然废东作之务以事外何他政皆怠而兵

  • 卷十八·朱公迁

    <经部,诗类,诗经疏义会通> 钦定四库全书 诗经疏义会通卷十八  元 朱公迁 撰 荡之什三之三 荡荡上帝下民之辟【必亦反】疾威上帝其命多辟【匹亦反】天生烝民其命匪谌【市林反或叶市隆反】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叶诸

  •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九·澄观

    如来现相品第二(此下第二正宗分从第六经尽第十一)将释此品四门分别。一来意。二释名。三宗趣。四释文。然下诸品多用此四。若有增减至文当辩。今初来意中二。先分来后品来。今初三分之中自下正宗。由致既彰正宗宜显故

  • 卷之一·佚名

    林我禅师语录卷之一嗣法门人 海珍编 海兹录住河南南阳府岝峉山当道护法本山勤旧等请住法海禅寺于康熙乙巳年十月十五日开法至佛殿拈香云。丹霞燎火御寒。云门一棒打杀。南阳上来此间。净瓶沩山踢倒。法海今日就地

  • 第五 沙门出家相应·佚名

    第一 涅槃一尔时,尊者舍利弗住伐地国之郁伽支罗恒河畔。二时,普行沙门来诣尊者舍利弗住处,与尊者舍利弗会释,交谈亲切殷勤之话后,坐于一面。三坐于一面之普行沙门白尊者舍利弗曰:&ldquo;友舍利弗!所谓:&lsquo;涅槃、涅槃&rsq

  • 唐高僧传·道宣

    又称《续高僧传》。唐道宣著。简称《续僧传》。佛教高僧综合传记。三十卷(或作四十卷)。唐道宣撰。成书于唐贞观十九年(645年)。本书写成之后的二十年中,作者又陆续增补改订,最终成为现今流传的本子。因本书是继梁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