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明诗平论序

诗固可以法。为断乎。文章之道。何往而无法也而况诗于法。为尤切者乎。虽然法何所昉也。有诗于此。其在当时而人乐称之。至于后世而益传之而无疑。以为是合于诗之法。而不可易者也。夫如是则直合于众人之情耳而何以云法然则天下固有于众情不合而独取以自标曰此夫违于情而合于法者也法者因天之之共以为是而为言者也而特以一人之私见而强天下以从之其势必不能则是法之于情无相通之实而有相悖之形言诗之家夫又乌藉乎其以法为也然则吾将隐法之名。而曰合于古今人之情者。其诗必可传而无疑。其何不可也。虽然。情与法吾不知其有异欤否也以其合于人之情而因谓之于法合则法之不背于情可知已乃情之所至。或偏于摹古。或偏于趋新。尚气格之与尚幽灵。纷然各是其所是。而无有十定之说以程之。而使之心服而无间言则是法之不能一实情之各出者为之也以情之各出而伤法之画一。于是持法以律情。而情常处胜。则或以为悖于情。而云我法如是者。此一人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于是乎将终任情以言诗。任情以言诗。而人各尊其所见。将谁使正之。乃为之说曰吾法固以当于情为归也情必合于天下人之情而后谓之情若夫各出而自是者。此不定之情。非已定之情也已定之情则即所谓一定之法而天下之人。可以共守而无疑者也情与法各有其一定则虽诗之态屡迁而皆可以吾之说绳之而离合判然法虽非以执一为言也而即天下言诗之旨万变而不出吾之宗夫如是而后知法之不可废于诗也审矣明兴诗道大振。当其盛时。或云能超踰宋元。而上逮汉魏盛唐。中一变而诡卓再变而虚秀近乃稍复嘉隆风气。要之一代之者作。汇而录之。可以云大观已。隗自二十余年以来。颇裒辑诸篇。有明诗选平论之役谬为评次。间采前人所言。而断以已意。随类傅会。其或偶有当于情与法之间者。则未可知。要即有起而诃之者。亦宁无说而处此哉。其于高亮与幽灵二家。即不必两救。而自可并行固将取其至庸而不可易者以俟情与法之自定葢寄当千人心而不敢执一说而强天下以必从亦庶几取平焉尔已

崇祯甲申。长洲朱隗。书于支硎山之紫宙斋。

猜你喜欢
  五言绝句·刘克庄
  耿时举·唐圭璋
  蒋元龙·唐圭璋
  歴代诗话卷三十二·吴景旭
  ◆元帅吉雅谟丁·顾嗣立
  远山堂剧品提要·祁彪佳
  第一折·佚名
  《词综》(卷十五)·朱彝尊
  初集卷三十七·乾隆
  卷一·孙默
  卷十·佚名
  卷三百·曹学佺
  卷三百八十一·佚名
  幽通赋译文·班固
  卷四·杨载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十八家诗抄·卷二十五·曾国藩

      陆放翁七律下一百九十二首  自规  曲肱饮水彼何人,汝独何为厌贱贫。大节勿汙千载史,少时便尽百年身。  图书幸可传遗业,鸡黍何妨约近邻。今日仲秋还小雨,剩锄麦垄待新春。  学书  九月十九柿叶红,闭门学书人

  • ◆张承旨起岩(华峰漫稿)·顾嗣立

    起岩,字梦臣,其先章丘人,徙家济南。中延佑乙卯进士,除同知登州事,改集贤修撰,转国子博士,升监丞,进翰林侍制,兼国史院编修官。丁内艰,服除。拜监察御史,迁中书右司员外郎,进左司郎中,拜太子右赞善。丁外艰,服除,改燕王府司马,拜礼部尚

  • 卷二·陈师道

    钦定四库全书 后山诗注卷二 宋 陈师道 撰 任 渊 注 九日寄秦觏 疾风回雨水明霞【老杜诗残夜水明楼】沙步丛祠欲暮鸦【柳子厚铁炉步志曰江之浒凡舟可縻而上下者曰步汉书陈胜传注云丛祠谓草木岑蔚者】九日清樽欺白

  • 卷三十三·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三十三 明 曹学佺 编 盛唐二 王湾【洛阳人】 晚夏马嵬卿叔池亭即事寄京都一二知巳 沗职畿甸淹滥陪时俊後才轻策疲劣势薄常驱走牵役劳风尘秉心在岩薮宗贤开别业形胜代稀偶竹绕清渭湄泉

  • ●卷四十七·徐梦莘

      靖康中帙二十二。   起靖康元年五月五日庚午,尽二十五日庚寅。   五月五日庚午诏劝士民以财谷助军兴(旧校云:此诏李忠定撰)。   诏曰:朕嗣承丕绪夙夜兢惕思所以抚绥四海惠养元元以为无穷之计而寇戎弗靖未能偃兵

  • 东都事略卷二十七·王称

    列传十  曹彬字国华眞定灵寿人也父芸成徳军兵马使彬始生周岁日父母以百翫之具罗于席观其所取彬左手持干戈右手取爼豆斯须取一印他无所视人皆异之既长气质淳厚汉干祐中为成徳牙将周太祖贵妃张氏彬之从母也彬归京师得

  • 卷第二百二十一·胡三省

    唐纪三十七〔起屠维大渊献(己亥),尽上章困敦(庚子),凡二年。〕《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下之上》干元二年〔(己亥、七五九)〕1春,正月,己巳朔,史思明筑坛于魏州城北,自称大圣燕王;以周挚为行军司马。〔考异曰:河洛春秋作「周万

  • 卷之二百二十七·佚名

      洪武二十六年夏四月乙亥朔享太庙○置潮州蓬山守御千户所命凡创公宇修城隍惟以军士供役不许劳民○湖广德安府孝感县言民饥官有预备仓粮万一千石请以贷民即命行人乘驿往给之 上谕户部臣曰朕尝捐内帑之资付天下

  • 张紞传·张廷玉

    张紞,字昭季,富平人。洪武年间,考中明经科。任东宫侍书,累升为代理左通政。十五年(1382),云南平定,张紞出任左参政。向皇上辞行时,皇上赋诗两首赐给他。历任左布政使。二十八年春,张 紞入京朝见皇上,他的治绩为天下第一,皇

  • 第六十一章 上不沾天、下不着地的北平行辕·李宗仁

    一抗战胜利的消息一出,中央便任命我为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北平行营主任。该机构于1946年9月1日改称国民政府主席北平行辕,其组织与人事除增加一调查处,处长由中央直接委派之外,余均照旧。 按中央所颁组织章程,北平行

  • 卷二十六、青海及凖部之用兵·黄鸿寿

    世宗雍正元年,秋八月,青海罗卜藏丹津率众内犯,命川陕总督年羹尧备兵迎击。青海自康熙三十七年内属中国,常资其力以捍准部。西藏之役,青海诸部长皆从征,以功晋封王公者甚众。至罗卜藏丹津袭和硕亲王爵,自以青海及西藏,旧皆和硕

  • 卷十三·江永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綱目卷十三      婺源江永撰士相見禮    賓禮一經【鄭目録云士以職位相親始承摯相見之禮雜記會葬禮曰相見也反哭而退朋友虞祔而退士相見於五禮屬賓禮】士相見之禮贄冬用雉夏用腒左頭奉之曰

  • 佛说八大人觉经全文·佚名

    後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为佛弟子常於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第一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第二觉知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

  • 校量布施功德缘·佚名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承佛威神,从座而起,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我观业道众生,校量布施,有轻有重,有一生受福,有十生受福,有百生千生受大福利者。是事云何,唯愿世尊为我说之。  尔时佛告地藏菩萨:吾今于忉利天宫一切众会,说阎浮

  • 大威德陀罗尼经 第一卷·佚名

    大威德陀罗尼经 第一卷隋北印度三藏阇那崛多译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舍婆提大城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复有无量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四部大众左右围绕。尔时世尊

  • 卷第三十四(腾字号)·朱时恩

    佛祖纲目卷第三十四(腾字号) 甲子(唐昭宗天佑元年起)乙丑(帝祝元年)丁卯(五代○梁太祖开平元年)辛未(梁改乾化)乙亥(梁改贞明)辛巳(梁改龙德)癸未(后唐庄宗同光元年)丙戌(唐明宗天成元年)庚寅(唐改长兴)甲午(唐废帝

  • 卷之十四·别庵性统

    续灯正统卷十四 南海普陀嗣祖沙门西蜀 性统 编集 临济宗 大鉴下第二十一世 径山端禅师法嗣 杭州府径山复原福报禅师 台之宁海方氏子。母张。出家杭良渚祟福。时石湖美主净慈。师从祝发。受具戒。参径山元叟。叟问

  • 参同直指·刘一明

    大丹妙用法乾坤,乾坤运兮五行分;五行顺兮常道有生有灭,五行逆兮丹体常灵常存。一自虚无质兆,两仪因一开根,四象不离二体,八卦互为子孙。万象生乎变动,吉凶悔吝兹分。百姓日用不知,圣人能究本源。顾易道妙尽乾坤之理,遂托象于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