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全唐诗卷二

高宗皇帝

帝讳治文皇第九子始封晋王贞观十七年立为皇太子在位三十四年諡曰天皇大帝集八十六卷今失传存诗八首

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降【咸亨四年太子弘纳妃裵氏有司奏贽用白雁适苑中获之】

龙楼光曙景鲁馆啓朝扉艳日浓妆影低星降婺辉玉庭浮瑞色银牓藻祥徽云转花萦盖霞飘叶缀旗雕轩回翠陌宝驾归丹殿鸣珠佩晓【一作绕】衣镂璧轮开【一作初】扇华冠列绮筵兰醑申芳宴环阶凤乐陈玳席珍羞荐蝶舞袖香新歌分落素尘欢凝欢懿戚庆叶庆初姻暑阑炎气息凉早吹疎频方期六合泰共赏万年春

七夕宴悬圃二首

羽盖飞天汉凤驾越层峦俱叹三秋阻共叙一宵欢璜

亏夜月落靥碎晓星残谁能重操杼纤手濯清澜霓裳转云路凤驾俨【一作临】天潢亏星凋夜靥残月落朝璜促欢今夕促长离别後长轻梭聊驻织掩泪独悲伤

过温汤

温渚停山跸丰郊驻晓旌路曲回轮影岩虚传漏声暖溜惊湍驶寒空碧雾轻林黄疎叶下野白曙霜明眺听良无巳烟霞断续生

九月九日

端居临玉扆初【一作永】律啓金商凤阙澄秋色龙闱引夕凉野净山气敛林疎风露长砌兰亏半影岩桂发全香满盖荷凋翠圆花菊散黄挥鞭争电烈飞羽乱星光柳空穿石碎弦虚侧月张怯猿啼落岫惊雁断分行斜轮低夕景归斾拥通庄

谒慈恩寺题奘法师房【时帝为太子题诗帖之於户见奘法师传旧作太宗诗误】

停轩观福殿游目眺皇畿法轮含日转花盖接云飞翠烟香绮阁丹霞光宝衣幡虹遥合彩定水迥分晖萧然登十地自得会三归

谒大慈恩寺

日宫开万【一作百】仭月殿耸千寻花盖飞团影幡虹曳曲隂绮霞遥笼帐丛珠细网林寥廓烟云表超然物外心

守岁【第六句缺一字】

今宵冬律尽来朝丽景新花余凝地雪条含煖吹分绶吐芽犹嫩氷 巳镂津薄红梅色冷浅緑柳轻春送迎交两节暄寒变一辰

咸亨殿宴近臣诸亲柏梁体【玉海仪凤三年七月丁巳宴近臣诸亲於九成宫之咸亨殿上谓霍王元轨等曰甘雨频降夏麦丰熟秋稼滋荣思与叔等同为此欢因赋七言效柏梁体皇太子霍王相王侍臣竝和】

屏欲除奢政返淳【帝 霍王以下和句亡】

中宗皇帝

帝讳显高宗第七子始封周王仪凤二年徙封英王改名哲永隆元年立为皇太子及即位太后临朝称制废帝为庐陵王神龙元年复辟在位六年諡曰孝和帝於景龙中置修文馆学士盛引词学之臣从侍游讌春幸棃园竝渭水祓除则赐细柳圈辟恶夏宴蒲萄园赐朱樱秋登慈恩浮图献菊花酒称寿冬幸新丰历白鹿观上骊山赐浴汤池给香粉兰泽从行给翔麟马品官黄衣各一帝有所感即赋诗学士皆属和焉集四十卷失传今存诗及聨句诗七首

九月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得秋字【并序】

陶潜盈把旣浮九醖之欢毕卓持螯须尽一生之兴人题四韵同赋五言其最後成罚之引满

九日正乘秋三杯兴巳周泛桂迎尊满吹花向酒浮长房萸早熟彭泽菊初收何藉龙沙上方得恣淹留【纪事云时景龙三年是宴也韦安石苏瓌诗先成于经野卢怀慎最後成罚酒】

登骊山高顶寓目

四郊秦汉国八水帝王都阊阖【一作闾阎】雄里閈城阙壮规模贯渭称天邑含岐实奥区金门披玉馆因此识皇【一作黄】图【纪事云帝自题序末云人题四韵後罚三杯日暮成者五六人余皆罚酒】

幸秦始皇陵【景龙三年十二月十八日】

眷言君失德骊邑想秦余政烦方改篆愚俗乃焚书阿房久巳灭阁道遂成墟欲厌东南气翻伤掩鲍车

立春日游苑迎春

神臯福地三秦邑玉台金阙九仙家寒光犹恋甘泉树淑景偏临建始花彩蝶黄莺未歌【一作欲】舞梅香柳色巳矜【一作堪】夸迎春正啓流霞席暂嘱曦轮勿遽斜

十月诞辰内殿宴羣臣效柏梁体聨句

润色鸿业寄贤才【帝】叨居右弼媿盐梅【李峤】运筹帷幄荷时来【宗楚客】职掌图籍滥蓬莱【刘宪】两司谬忝谢锺裴【崔湜】礼乐铨管效涓埃【郑愔】陈师振旅清九垓【赵彦昭】欣承顾问侍天杯【李适】衔恩献寿柏梁台【苏頲】黄缣青简奉康哉【卢藏用】鲰生侍从忝王枚【李乂】右掖司言实不才【马怀素】宗伯秩礼【一作祀】天地开【薛稷】帝歌难续仰昭囬【景龙文馆记作谬司考能宸纲该 宋之问】微臣捧日变寒灰【陆景初】远慙班左媿游陪【上官偼伃纪事云帝谓侍臣曰今天下无事朝野多欢欲与卿等词人时赋诗宴乐可识朕意不须惜醉大学士李峤宗楚客等跪奏曰臣等多幸同遇昌期谬以不才策名文馆思励驽朽庶裨河岳既陪天欢不敢不醉此後每游别殿幸离宫驻驆芳苑鸣笳仙禁或戚里宸筵王门卺席无不毕从】

景龙四年正月五日移仗蓬莱宫御大明殿会吐蕃骑马之戏因重为柏梁体聨句

大明御?临万方【帝】顾慙内政翊陶唐【皇后】鸾鸣凤舞向平阳【长宁公主】秦楼鲁馆沐恩光【安乐公主】无心为子辄求郎【太平公主】雄才七步谢陈王【温王重茂】当熊让辇媿前芳【上官昭容】再司铨筦恩可忘【吏部侍郎崔湜】文江学海思济航【着作郎郑愔】万邦考绩臣所详【考功员外郎武平一】着作不休出中肠【着作郎阎朝隐】权豪屏迹肃严霜【御史大夫窦从一】铸鼎开岳造明堂【将作大匠宗晋卿】玉醴由来献寿觞【吐蕃舍人明悉猎 纪事云时上疑窦从一宗晋卿素不属文未即令续二人固请许之吐蕃舍人明悉猎请令授笔与之悉猎云云上大悦赐与衣服】

石淙【太子时作】

三阳本是标灵纪二室由来独擅名霞衣霞锦千般状云峰云岫百重生水炫珠光遇泉客岩悬石镜厌山精永愿乾坤符睿算长居膝下属欢情

睿宗皇帝

帝讳旦高宗第八子中宗母弟封相王景龙四年即皇帝位帝谦恭孝友好学工草隶尤爱文字训诂之书在位三年諡曰大圣贞皇帝诗一首

石淙【相王时作】

奇峰嶾嶙箕山北秀崿岹嶢嵩镇南地首地肺何曾拟天目天台倍觉慙树影蒙茏鄣叠岫波深汹涌落悬潭愿紫宸居得一永欣丹扆御通三【第七句缺一字】

御定全唐诗卷二

猜你喜欢
  卷二百六十一·彭定求
  卷六十一·彭定求
  卷一·王灼
  第一齣~第十齣·陆采
  ●慶芝堂詩集卷八·戴亨
  彊村语业·卷下·朱祖谋
  二集卷十一·乾隆
  初集目录一·乾隆
  词选序·黄昇
  卷21 ·佚名
  卷一百十四·陈思
  卷六十八·曹学佺
  卷六十八·佚名
  卷二十四·陈衍
  唐英歌诗巻中·吴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七百零七·彭定求

        卷707_1 【八月十五夜】殷文圭   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满衣冰彩拂不落,   遍地水光凝欲流。华岳影寒清露掌,海门风急白潮头。   因君照我丹心事,减得愁人一夕愁。   卷707_2 【省试夜投献座

  • 巧对续录卷下·梁章钜

    昔陶南村避兵云间日,同时偕遁者皆文人高士。因伤司马温公故事作对语云:“百岁光阴,万物乃天地逆旅;四时行乐,我辈亦风月主人。”又云:“尽可傍花随柳;庶几游目骋怀。”又云:“节序骎骎,莫负芒鞋竹杖;

  • 卷一百五十九 志一百三十四·赵尔巽

      ◎邦交七   △瑞典 那威 丹墨 和兰 日斯巴尼亚 比利时 义大利   瑞典即瑞丁,在欧罗巴西北境,与那威同一区。雍正十年始来华互市。道光二十七年春二月,与瑞典及那威国订通商约。时法、美诸国通商,俱仿英和约条款。

  • 卷之五百五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程启充传·张廷玉

    程启充,字以道,嘉定州人。正德三年(1508)进士。授官三原知县,调入朝廷任御史。当时很多皇上宠爱之臣的子弟家人滥冒军功,有的得到都督职被赐蟒袍玉带。程启充上奏说:“定制,军职授官,悉准首功。现在宠癰之门大启,有买功、冒功

  • 一〇 青年“老学究”·邹韬奋

    我真料想不到居然做了几个月的“老学究”!这在当时的我当然是不愿意做的。一般青年的心理也许都和我一样吧,喜走直线,不喜走曲线,要求学就一直入校求下去,不愿当中有着间断。这心理当然不能算坏;如果有走直线的可能,直线当然

  • 王端毅奏议巻十五·王恕

    明 王恕 撰吏部议致仕尚书胡拱辰请给诰命奏状验封清吏司案呈准礼部仪制清吏司手本奉本部连送该本司案呈奉本部送礼科抄出南京工部致仕尚书胡拱辰奏云云等因具本奏奉圣防该衙门知道钦此钦遵抄出送司案呈到部看得本官

  • 第二十三章 新的统一盛运之下之政治机构【盛唐之政府组织】·钱穆

    中国经历四百年的长期分裂,而重新有统一政府出现,是为隋、唐。但那时的统一政府,其内容机构又与四百年前不同。举其要者言之,第一是中央宰相职权之再建,第二是地方政治之整顿。一、宰相职权之再建西汉初年的丞相、御史大夫

  • 卷十七·戴锡章

    西夏称大安八年梁氏与仁多族分据东、西厢兵马。秉常被囚,人心离贰。国母梁氏之族与仁多族分据东、西厢兵马,势力相敌,疑阻日深,侵宋之谋,自此渐止矣。(《栾城集·论西事状》)春正月,上书于辽,求与宋和。梁氏欲与宋和,恐宋不答,乃

  • 李固·苏辙

    孔子谓颜子:“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用而不行,则何以利人?舍而不藏,则何以保身?圣人之于天下,理极于是而已。陈灵公与其大夫孔宁、仪行父宣淫于朝,泄冶强谏以死。《春秋》书之曰:“陈杀其大夫泄冶。”君虽无道,而

  • 六年·佚名

    (壬寅)六年清乾隆四十七年春正月1月1日○戊戌朔,諭八道兩都曰:「養者以荒政,莫如豫講,勑諭設賑三路,三路牧守,未知能有以奉承予意否。務農之道,亦惟曰及時而已。故曰:『食哉惟時。』每年元朝,輒下勸農綸音者,蓋欲其及時而豫爲之勑

  • 卷四十一·陈祥道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卷四十一宋 陳祥道 撰<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四十一>明堂朝諸侯之位周禮治朝之位孤東面卿大夫西面外朝之位左孤卿右公侯伯子男射人孤東面卿大夫西面皆尚右東西面者皆尚北

  • 德充符第五·刘文典

    〔注〕德充于内,物应于外,外内玄合,信若符命,而遗其形骸也。 〔释文〕崔云:此遗形弃知,以德实之验也。 鲁有兀者王骀。 〔疏〕姓王,名骀,鲁人也。刖一足曰兀。形虽残兀,而心实虚忘,故冠德充

  • 宰夫·佚名

    宰夫的职责,掌管有关治朝的法令,以规正王及三公、六卿、大夫和群吏的朝位,监察他们是否违反禁令。依尊卑安排群吏的职事,以待治理来朝宾客的小事,受理诸臣的奏事,以及民众的上书。掌管[王对于]官府的征召和命令,分辨官府的八

  • 殖善根品第十一·佚名

    尔时世尊复告阿难言:我从然灯佛来。次复值佛名莲华上。我以金华奉散彼佛。为求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次复值佛名一切世间最胜自在。我以银华奉散彼佛。为求如是一切智。次复值佛名极高行。我把宝钱奉献彼佛。为求如是不

  • 菩提資糧論卷第二·欧阳竟无

      聖者龍樹本 比丘自在釋   隋天竺三藏達摩笈多譯   問已解釋忍波羅蜜.今應說精進波羅蜜。答.勇健體相勇健作業等是爲精進.於中   諸菩薩等從初發心乃至究竟坐菩提場建立一切菩提分相應身口意善業此名   

  • 佛说观佛三昧海经卷第九·佚名

    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译  本行品第八  佛告阿难。如来有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金色光明。一一光明无量化佛。身诸毛孔一切变现。及佛色身略中略者。我今为此时会大众及净饭王。略说相好。佛生人间示同人事。

  • 佛说弘道广显三昧经卷第一·佚名

    (一名入金刚问定意经)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得普智心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游王舍国鹫山之顶。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诸菩萨八千人俱。于时世尊。广为无数百千诸众。而所围绕敷演说法。  尔时有龙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