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张肯堂传

张肯堂,字载宁,松江华亭人。天启五年(1625)进士,初任浚县知县。

崇祯七年(1634),他升任御史。第二年春天,贼寇打下凤阳,他上书就消灭贼寇的事讲了五点意见。不久因为皇陵受到战火威胁,他上书批评辅臣不应该对战事谋划疏远,悲喜不关于心,庄烈帝没有追究。过后他外出巡察福建,几次因为平定贼盗的战功受到奖赏。回朝以后,他上书说:“监司胡乱钻营,花样百出,心中想让谁呆在那里,就可以让他换个地方,说是借用人才。一个官员,今年在河北、陕西,明年调到福建、广东,道路往返,动不动就是几千里,时限的耽误,经常超过几个月。官员多一次更换地方,就多一份纷扰侵害。”庄烈帝同意了他的意见。十二年二月,杨嗣昌出任督师。肯堂进奏说“:自古以来平定叛乱的办法,贼寇刚刚起事,就予以解散;如果是势力已经形成,就应加以剪除,没有专用招安的。现在辅臣接受新的任命出去剿贼,贼寇一定会故技重演,假装摇尾乞怜,而那些耽误过军事的大臣想借用招安掩饰以往的败局,一定会采用各种办法迷惑陛下,仍然提出招安的主张来。请陛下特别下达一道命令,对贼寇专门从事剿除,有谁提出招安的主张,立即重法严惩。”庄烈帝批评他的意见偏执、主观。

十四年四月,肯堂上书说:“流寇攻城破邑,往来纵横,如入无人之境,这是督师嗣昌任职前所没有过的事。目前最好的办法是首先解除嗣昌的职权。”他的奏疏刚递进去嗣昌就死掉了。十二月肯堂又上书说“:现在讨伐贼寇不能说是没有人才,巡抚之外又有抚治,总督之上又有督师。官名虽然不同,所要办的事和他们的权限没什么差别。现在湖北只管自己报捷,河南只管报败,甚至南阳失守,祸及亲王,也无人过问,督师的职掌到底是什么呢?试问现在担任督师的大臣,是把运筹帷幄之中,发出指示当成自己的功绩呢,还是划分贼群各自剿除,把焦头烂额当成自己的责任?现在担任陕西、保定两地督师的大臣,是要兼顾封疆,互为犄角呢,还是遇贼追剿,或专门统领出境的部队呢?现在担任巡抚重任的,是完全听督师的命令,进退都由他指挥呢,还是兼看贼势的松紧,战守可以自取其利呢?以上这些关键,朝廷都不加过问,中枢在这里想当然地做出决策,下边的大臣在那里稀里糊涂地执行。弄到失地丧师的时候,中枢纠举督抚来自我开脱,督抚又相互推诿推卸责任,疆场上的战事就这样没法子办了。”庄烈帝采纳了他的意见,把他的奏疏交给有关部门详细讨论。十五年,肯堂请求召回那些因为提建议被贬出的大臣,朝廷就恢复了给事中阴润、李清、刘冒,御史周一敬的官职。肯堂被提拔为大理丞,不久又升任右佥都御史,外出巡抚福建去了。

总兵郑鸿逵护唐王朱聿键到福建以后,与他的哥哥、南安伯郑芝龙以及肯堂劝说唐王即了皇位,肯堂就被加官太子少保、吏部尚书。曾樱来后,言官奏请让曾樱掌管吏部,于是唐王让肯堂改掌都察院。肯堂自请从海路到江南,号召义师举事,请唐王从仙霞直趋浙东,与自己相互声援。唐王于是给他加官为少保,给他发了敕命、印信,由他自行见机行事。芝龙怀有二心,暗中阻挠他,肯堂未能成行。

顺治三年(1646),唐王败死,肯堂漂泊海外。六年,他去到舟山。鲁王任用他为东阁大学士。八年,大清部队乘满天大雾的机会集结在螺头门。定西侯张名振保护鲁王航海走掉,嘱咐肯堂防守。城中兵力只六千,居民一万多,坚守了十多天。城被打下后,肯堂身穿官袍朝南坐着,让四个妾、一个儿媳、一个孙女先死,然后从容不迫地写下绝命诗,上吊自杀了。

当时和他一同死掉的还有:兵部尚书李向中、礼部尚书吴钟峦、吏部侍郎朱永佑、安洋将军刘世勋、左都督张名扬等。共二十一个人。

李向中,钟祥人。崇祯十三年(1640)进士。初任长兴知县,改调到秀水。福王在位时他先后做过车驾郎中、苏松兵备副使。唐王用他当尚宝卿。福建的朝廷败亡以后,他在海边避难。鲁王监国后,召他为右佥都御史,他跟着鲁王航海时,升为兵部尚书,跟随鲁王来到了舟山。到这时城被打下,大清的将帅召他,他不来,派兵去抓,他穿着丧服来见。大清的将帅呵斥说“:请你,你不来,要抓你,你就来了,什么道理?”向中从容不迫地说:“上次不来是辞你的官不做,现在来是准备受死的。”

吴钟峦,字峦稚,武进人。崇祯七年(1634)进士。初任长兴知县,因为水旱灾害,他征收练饷没达到标准,被贬为绍兴照磨。过了一年,改任桂林推官。钟峦听说京师失陷的消息以后,涕泪交下地说“:马君常一定能为道义而死。”后来得知士奇果然死了。福王登基后,钟峦升任礼部主事。他走到南雄,听说南京失守,便转赴福建,向唐王痛心地讲述国家大计。鲁王起兵后,让钟峦担任礼部尚书,他往来于普陀山中,尽瘁国事。大清兵打到宁波后,钟峦慷慨激昂地对人说“:过去仲达死于宦官之祸,我因为一帮学生没能死。君常死于贼寇之灾,我是边远的大臣没法跟着死。现在是时候了!”于是急忙渡海,去到昌国卫的孔庙里,在左边的廊檐下堆了柴草,抱着孔子的牌位自焚而死。他所说的仲达,是江阴人李应升,是钟峦的学生,是触犯魏忠贤死于党祸的一位君子。

朱永佑,字爰启。崇祯七年(1634)进士。初任刑部主事,改吏部主事,被罢官还乡。后来他扶持唐王,又跟着鲁王来到舟山。城失陷后被俘,他表示愿意出家为僧,大清官员不答应,他就接受了死刑。

张名扬,是名振的弟弟。城失陷后他一家从母亲范氏以下有几十个人都自焚而死了。

猜你喜欢
  志第十 祥瑞·萧子显
  卷三十九 前秦録八·崔鸿
  卷之一千七十六·佚名
  卷之八百五十九·佚名
  ◎冯玉祥之倒戈·刘以芬
  第十五卷宋(二)·缪荃孙
  钦定石峰堡纪略卷四·佚名
  卷八十八·班固
  一二二 卯字号的名人二·周作人
  陈仲微传·脱脱
  卷二百九十三·杨士奇
  附录·刘铭传
  卷九十四·佚名
  卷一百二十六之十三·雍正
  卷一百十二·赵汝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路史卷十三·罗泌

    后纪四禅通纪炎帝纪下炎帝柱,神农子也。七岁有圣德,佐神农氏。历谸原铭百药,爰惎其人比梩,定利芟芨及寒垈土,时雨至,则挟创乂以从事于畴,殖百疏、区百谷、别其遫,深耕圣作以兴岁。天均时而地均财,于是神农之功广,而天下殷赈矣。

  • 雍正实录卷之九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  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副总统”李宗仁·恽逸群

    正当人民解放军以排山倒海之势聚歼各战场蒋匪军,胜利地展开攻势时,南京的蒋家小朝廷扮演着一幕所谓“行宪国大”的丑剧。这一幕丑剧是蒋记国民党及蒋介石本人临死前的最后一场戏,和袁世凯的“高升为大皇帝”一样,是蒋介石

  • 一一五六 两广总督孙士毅等奏覆本年并无抽改《通鉴纲目续编》折·佚名

    一一五六 两广总督孙士毅等奏覆本年并无抽改《通鉴纲目续编》折乾隆五十一年十月十四日两广总督臣孙士毅、广东巡抚臣图萨布跪奏,为循例奏闻事。乾隆四十八年钦奉上谕:《通鉴纲目续编》内《发明》、《广义》各条,于辽、

  • 卷三十三·鄂尔泰

    钦定四库全书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目录卷三十三扎库木地方李佳氏佟国       噶哈穆阿克楚      顔岱雅哈纳      瓜纳恭布禄以上俱有传盖新       阿祝瑚东阿       王锡荪布禄    

  • 一九六 拾遗庚·周作人

    遇狼的故事 从前以不知为知的写些关于文艺的文章,总集起来名曰“谈龙”,其关于别的问题的则称为“谈虎”,并出一本对人的批评,书名已经拟好为“真谈虎集”,可是想到这种妄耗精神乃是昏愚的事,遂尔中止了。民国三十三年(一九

  • 卷七 昭帝纪 第七·班固

    (汉昭帝刘弗陵)【原文】孝昭皇帝,武帝少子也。母曰赵婕妤,本以有奇异得幸,及生帝,亦奇异。语在《外戚传》。武帝末,戾太子败,燕王旦、广陵王胥行骄D425,后元二年二月上疾病,遂立昭帝为太子,年八岁。以侍中奉车都尉霍光为大司马大

  • 宣武灵皇后胡氏传·李延寿

    宣武灵皇后胡氏,安定临泾人,司徒胡国珍的女儿。母亲皇甫氏,产下胡氏后,红光四射。京兆山北县有个叫赵胡的人,善于占卜和相术,胡国珍把他请来卜相,以定吉凶。赵胡说:“贤女有大贵的仪表,四方为天地之母,能生下天地之主,这事不要让

  • 张绍登传·张廷玉

    张绍登,字振夫,南城人。崇祯时举人,授应城知县。崇祯九年(1636),农民起义军攻应城,绍登同训导张国勋、乡官饶可久全力抵御,力战一昼夜,斩获甚众。义军暂撤走。本县侍郎王蠨之子王权与本族有怨仇,怨家暗中引导义军再来攻城。国

  • 卷九·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大清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会典卷九户部户口凡编审八旗户口以三年为率届期移文八旗满洲蒙古汉军都统及盛京将军各省驻防将军都统副都统饬所属佐领简稽丁壮登名於籍达部汇疏以闻以周

  • 遵道第二十三·桓宽

    大夫曰:“御史!”御史未应。谓丞相史曰:“文学结发学语,服膺不舍,辞若循环,转若陶钧。文繁如春华,无效如抱风。饰虚言以乱实,道古以害今。从之,则县官用废,虚言不可实而行之;不从,文学以为非也,众口嚣嚣,不可胜听。诸卿都大府日久矣

  • 卷一五六·邱濬

    ▲劫誘窮黷之失 《易師》:六五,田有禽,利執言(語辭),無咎。 程頤曰:“師之興必以蠻夷猾夏,寇賊奸宄,為生民之害,不可懷來,然後奉辭以誅之。若禽獸入於田中,侵害稼穡,於義宜獵取則獵取之,如此而動,乃得無咎。若輕

  • 卷一·方苞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析疑卷一翰林院侍讲衔方苞撰士冠礼古者十五入大学九年而后出学冠者不宜有任职之士其用士礼与昬礼之墨车同乃摄盛也盖公卿大夫元士之适子并入成均即士之庶子亦恒为学士舍不帅教而屏之逺方鲜不登于天府

  • 卷六·佚名

    △诸菩萨本授记品第四之四尔时五人即至佛所以所得物。供养世尊及比丘僧。供养已复白佛言:世尊,惟愿如来授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令於贤劫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善男子,尔时宝藏如来即与五人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 十八不共法品第二十一之馀·佚名

    佛复告族姓子。如来至真。无若干想亦无众念而令其心迷惑忘也。所以如来无若干想。如虚空土不可穷尽。不察众生而各各异。用其本净无若干故。察於诸佛无若干种。用其法界不可破坏。慧平等故。亦於诸法无差别想。用无欲

  • 佛说阿难四事经全文·佚名

    吴月支国居士支谦译闻如是,一时佛在拘夷那竭国。欲灭度时。阿难白佛言:我念天龙鬼神。帝王人民与佛相见。闻佛教诫。无不欢喜。在志所愿。或作沙门。得应真者,或有居家。奉行五戒。死得上天者,今佛去世。天龙鬼神。帝王人

  • 金刚三昧经论卷中·元晓

    新罗国沙门元晓述 无生行品 论曰。菩萨观行成就之时。知自观心顺理修行。非有生心非无生心。亦非有行亦非无行。但为离增益边故假说为无生。不于有生生心。不于无生生心故。为离损减边。亦假说为行。虽非有有行之行。

  • 卷第一百六十九·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六十九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定蕴第七中摄纳息第三之四颇有成就味相应四静虑非净非无漏耶。答有。谓欲爱未尽。彼于四静虑所有善法皆未得故。无净无漏即以此故成就味相应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