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五百十五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全唐诗卷五百十五

朱庆余

省试晦日与同志昆明池泛舟

故人同泛处远色望中明静见沙痕露微思月魄生周回余雪在浩渺暮云平戏鸟随兰棹空波荡石鲸刼灰难问理岛树偶知名自省曾追赏无如此日情

送崔拾遗赴阙

清貌凌寒玉朝来拜拾遗行承天子诏去感主人知劒佩分班日风霜独立时名高住不得非与九霄期

酬李处士见赠

于上非无援才多却累身云霄未得路江海作闲人久别唯谋道相逢不话贫行藏一如此可便老风尘

送僧游温州

夏满随所适江湖非系缘卷经离峤寺隔苇上秋船水落无风夜猿啼欲雨天石门期独往谢守有遗篇

梦谢亭

梦後何人见孤亭似旧时褰开诚得地冥感竟因诗不往过应少悲来下独迟顾慙非谢客灵贶杳难追

河亭

孤亭临絶岸猨鸟识幽蹊花落曾谁到诗成独未题潮痕经雨在石笋与杉齐谢守便登陟秋来屐齿低

送吴秀才之山西

泽潞西边路兰桡北去人出门谁恨别投分不缘贫桮酒从年少知音在日新东湖发诗意夏卉竟如春

和处州严郎中游南溪

四望非人境从前洞穴深潭清蒲远岸岚积树无隂看草初移屐扪萝忽并簪世嫌山水僻谁伴谢公吟

秋宵讌别卢侍御

风亭弦管絶玉漏一声新緑茗香醒酒寒灯静照人清班无意恋素业本来贫明发青山道谁逢去马尘

酬于欣校书见贻【第一句缺一字第二句缺三字】

能【阙】得从军清嬴【阙】  绮罗徒满目山水不离心暂别愁花老相思倚竹隂家贫无以养未可话抽簪

送石协律归吴兴别业

识来无定居此去复何如一与耕者遇转将朝客疎资身唯【一作空】药草【一作石】教子但诗书曾许黄庭本斯言岂合【一作复】虚

同卢校书游新兴寺

山深云景别有寺亦堪过才子将迎远林僧气性和潭清蒲影定松老鹤声多岂不思公府其如野兴何

送马秀才

清貌不识睡见来尝苦吟风尘归省日江海寄家心与鹤期前岛随僧过远林相於竟何事无语与知音

赠律师院

粉壁通莲径扁舟到不迷苇声过枕上湖色满窗西但见修行苦谁论夏腊低闲看种来树已觉与身齐

送僧往台岳

五城初罢讲海上忆闲行触雪麻衣静登山竹锡轻天寒岳寺出日晚岛泉清坐与幽期遇何人识此情

送惠雅上人西游

五湖僧独往此去与谁期兴远常怜鹤禅余肯废诗望云回寺晚为讲到城迟还想安居日应当後夏时

将之上京留别淮南书记李侍御

半似无名位门当静处开人心皆向德物色不供才酒兴春边过军谋意外来取名荣相府却虑诏书催

送祝秀才归衢州

旧隐縠溪上忆归年巳深学徒花下别乡路雪边寻骑吏陪春赏江僧伴晚吟高科如在意当自惜光隂

过孟浩然旧居

命合终山水才非不称时冢边空有树身後独无儿散尽诗篇本长存道德碑平生谁见重应只是王维

送虚上人游天台

青冥通去路谁见独随缘此地春前别何山夜後禅石桥隐深树朱阙见晴天好是修行处师当住几年

孔尚书致仕因而有寄赠

高人心易足三表乞身闲与世长疎索唯僧得往还直声留阙下生事【一作计】在林间时复逢清【一作晴】景乘车看远山

和处州韦使君新开南溪

地里光图谶樵人共说深悠然想高躅坐使变荒岑疏凿因殊旧亭台亦自今静容猨暂下闲与鹤同寻转斾驯禽起褰帷瀑溜侵石稀潭见底岚暗树无隂跻险难通屐攀栖称抱琴云风开物意潭水识人心携榼廵花遍移舟惜景沈世嫌山水僻谁伴谢公吟

送罗先辈书记归後却还闽中留别

同是越人从小别忽归乡里见皆惊湖边访旧知谁在幕下留欢但觉荣望岭又生红槿思登车岂倦白云程况当季父承恩日廉问南州政已成

送浙东陆中丞

坐将文教镇藩维花满东南圣主知公务肯容私暂入丰年长与德相随无贤不是朱门客有子皆如玉树枝自爱此身居乐土咏歌林下日【一作自】忘疲

送元处士游天台

青冥路口絶人行独与僧期上赤城树列烟岚春更好溪藏氷雪夜偏明空山雉雊禾苗短野馆风来竹气清若过石桥看瀑布不妨高处便题名

吴兴新堤

春堤一望思无涯树势还同水势斜深映菰蒲三十里晴分功利几千家谋成既不劳人力境远偏宜隔浪花若与青山长作固汀洲肯恨柳丝【一作条】遮

酬萧员外见寄

麦风吹雨正徘徊忽报书从郡合来道薄谬应宗伯选诗成徒费谢公才九霄示路空知感十上【一作载】惊魂尚未回胜寄幸容溪馆宿龙锺慙见妓筵开傥期霁後陪新兴一滴还须当一桮

台州郑员外郡斋双鹤

丹顶分明音响别况闻来处隔云涛情悬碧落飞何晚立近清池意自高向夜双栖惊玉漏临轩对舞拂朱袍仙郎为尔开笼早莫虑回翔损羽毛

送窦秀才

江南才子日纷纷少有篇章得似君清话未同山寺宿离歌已向客亭闻梅天马上愁黄鸟泽国帆前见白云通籍名高年又少回头应笑晚从军

送邵州林使君

轩车此去也逢时地近【一作属】湘南颇入诗一月计程那是远中年出守未为迟水边花气熏章服岭上岚光照【一作湿】画旗想得化行风土变州人应为立生祠

送饶州张使君

白头为郡清秋别山水南行岂觉賖楚老只【一作巳】应思入境吴儿从此去移家馆依高岭分樟叶路出重江见苇花务退唯当吟咏苦留心曾不在生【一作天】涯

题开元寺

西入山门十里程粉墙书字甚分明萧帝坏陵深虎迹广师遗院闭松声长廊画剥僧形影石壁尘昏客姓名何必更将空色遣眼前人事是浮生

与龎复言携酒望洞庭

南湖春色通平远贪记诗情忘酒桮帆自巴陵山下过雨从神女峡边来青蒲映水踈还密白鸟翻空去复回尽日与君同看望了然胜见画屏开

送浙东周判官

久闻从事沧江外谁谓无官巳白头来备戎装嘶数骑去持丹诏入孤舟蝉鸣远驿【一作驿树】残阳树【一作远】鹭起湖田片【一作夕】雨秋到日重陪丞相宴镜湖新月在城楼

塞下曲

万里去【一作事】长征连年惯野营入羣来择马抛伴去擒生箭捻雕翎濶弓盘鹊角轻问看行近远西过受降城

送僧

客行皆有为【一作求】师去是闲游野望携金策禅栖寄【一作倚】石楼山深松翠冷潭静菊花秋几处题青壁袈裟溅瀑流

望早日

窗下闻鷄後苍茫映远林才分天地色便禁虎狼心是处程涂远何山洞府深此时堪竚望万象豁尘襟

旅中秋月有怀

久客未还乡中秋倍可伤暮天飞旅鴈故国在衡阳岛外归云迥林间坠叶黄数宵千里梦时见旧书堂

十六夜月

昨夜忽巳过氷轮始觉亏孤光犹不定浮世更堪疑影落澄江海寒生静路岐皎然银汉外长有衆星随

行路难

世事浇浮後艰难向此生人心不自足公道为谁平德丧淳风尽年荒蔓草盈堪悲山下路非祗客中行

闲居冬末寄友人

短亭分袂後倚槛思偏孤雨雪落残腊轮蹄在远涂人情难故旧草色易凋枯共有男儿事何年入帝都

望九疑

浮生犹役役未得便寻真白日如无路青山岂有人烟收遥岫小雨过晚川新倚杖何凝望中宵梦往频

送陈逸人

乐道辞荣禄安居桂水东得闲多事外知足少年中药圃无凡草松庭有素风朝昏吟步处琴酒与谁同

湖中闲夜遣兴

钓艇同琴酒良宵背水滨风波不起处星月尽随身浦迥湘烟卷林香岳气春谁知此中兴宁羡五湖人

题娥皇庙

娥皇挥涕处东望九疑天往事难重问孤峰尚惨然夜深寒峒响秋近碧萝鲜未省明君意遗踪万古传

送友人赴举【第一句第七句并缺二字】

世路【阙】 久嗟君进取身十年虽苦志万里托何人处困非乖道求名本为亲惟应【阙】 意先与化龙鳞

中秋月

自古分功定唯应缺又盈一宵当皎洁四海尽澄清静觉风微起寒过雪乍倾孤高稀此遇吟赏倍牵情

宿山居

山店灯前客醻身未有媒乡关贫後别风雨夜深来上国求丹桂衡门长緑苔堪惊双鬓雪不待岁寒催

夏末留别洞庭知巳

清秋时节近分袂独凄然此地折高柳何门听暮蝉浪揺湖外日山背楚南天空感迢迢事荣归在几年

过洞庭

帆挂狂风起茫茫既往时波涛如未息舟楫亦堪疑旅鴈投孤岛长天下四维前程有平处谁敢与心期

旅中过重阳

一岁重阳至覊游在异乡登高思旧友满目是穷荒草际飞云片天涯落鴈行故山篱畔菊今日为谁黄

送人下第归

独立身难达新春与志违异乡青草长故国白头归岸濶湖波溢程遥楚岫微高秋期再会此去莫忘机

叙吟

雅道辛勤久潜疑鬓雪侵未能酬片善难更免孤吟有景皆牵思无愁不到心遥天一轮月几夜见西沈

塞下感怀

塞下闲为客乡心岂易安程涂过万里身事尚孤寒竟日风沙急临秋草木残何年方致主时拂劔尘看

宿江舘

江馆迢遥处知音信渐賖夜深乡梦觉窗下月明斜起鴈看荒草惊波尚白沙那堪动乡思故国在天涯

早梅

天然根性异万物尽难陪自古承春早严冬鬭雪开艳寒宜雨露香冷隔尘埃堪把依松竹良涂一处栽

夏日访贞上人院

炎夏寻灵境高僧澹荡中命棊隈緑竹尽日有清风流水离经阁闲云入梵宫此时袪万虑直似出尘笼

春日旅次

林中莺又啭为客恨因循故里遥千里青春过数春弟兄来渐少岁月去何频早晚荣【一作营】归计中堂会所亲

赠至寂禅师

处世唯披衲禅门几岁寒法空无所染性悟不多看竟日门长掩相逢草自残有时寻道侣飞锡度峯峦

闲居即事

深嶂多幽景闲居野兴清满庭秋雨过连夜緑苔生石面横琴坐松隂采药行超然尘事外不似绊浮名

废宅花

数树荒庭上芬芳映緑苔自缘逢暖发不是为人开色艳莺犹在香消蝶巳回相从无胜事谁向此倾桮

寄友人

当代知音少相思在此身一分南北路长问往来人是处应为客何门许扫尘凭书正惆怅蜀魄数声新

涂中感怀

世上名利牵涂中意惨然到家能几日为客便经年迹似萍随水情同鹤在田何当功业【一作勤苦】遂归路下遥天

赠道者

独住神仙境门当瀑布开地多临水石行不惹尘埃风起松花散琴鸣鹤翅回还归九天上时有故人来

长安春日野中

青春思楚地闲步出秦城满眼是岐路何年见弟兄烟霞装媚景霄汉指前程尽日徘徊处归鸿过玉京

长城

秦帝防边缴关心倍可嗟一人如有德四海尽为家往事乾坤在荒基草木遮至今徒者骨犹自哭风沙

酬李躔侍御

此去非关兴君行不当游无因两处马共饮一溪流

别李侍御後亭夜坐却寄

巳作亭下别未忘灯下情吟多欲就枕更漏转分明

题钱宇别墅

林居向晚饶清景惜去非关恋酒桮石净每因杉露滴地幽渐觉水禽来药蔬秋後供僧尽竹杖吟中望月回红叶闲飘篱落迥行人远见草堂开

近试上张籍水部【一作闺意献张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暁堂前拜舅姑装罢低声问夫壻画眉深浅入时无

留别卢元休归荆门

江边离别心言罢各沾襟以我去帆远知君离恨深云开孤鸟出浪起白鸥沈更作来年约阳台许伴寻

采莲

隔烟花草远蒙蒙恨个来时路不同正是停桡相遇处鸳鸯飞去【一作出】急流中

都门晚望

緑槐花堕御沟边步出都门雨後天日暮野人耕种罢烽楼原上一条烟

舜井

碧甃磷磷不记年青萝鎻在小山颠向来下视千山水疑是苍梧万里天

商州王中丞留吃枳殻

方物就中名最远只应愈疾味偏佳若交尽乞【一作吃】人人与采尽商山枳殻花

登玄都阁

野色晴宜上阁看树隂遥映御沟寒豪家旧宅无人住空见朱门锁牡丹

赠凤翔柳司录

杏园北寺题名日数到如今四十年点检生涯与官职一茎野竹在身边

啄木儿

丁丁向晚急还稀啄遍【一作尽】庭槐未肯归终日与君除蠧害莫嫌【一作嗔】无事不频【一作平】飞

榜曲

荷花明灭水烟空惆怅来时径不同欲到前洲堪入处鸳鸯飞出碧流中

逢山人

星月相逢现此身自然无迹又无尘秋来若向金天会便是青莲叶上人

过耶溪

春溪缭绕出无穷两岸桃花正好风恰是扁舟堪入处鸳鵞飞起碧流中

贺张水部员外拜命

省中官最美无似水曹郎前代佳名逊当时重姓张白须吟丽句红叶吐朝阳徒有归山意君恩未可忘

送璧州刘使君

王府登朝後巴乡典郡新江分入峡路山见采鞭人旧业孤城梦生祠几处身知君素清俭料得却来贫

赠江夏卢使君

诗人中最屈无与使君俦白髪虽求退明时合见收登山犹自健纵酒可多愁好是能骑马相逢见鄂州

送崔秀才游江陵

樽前荆楚客云外思荥回秦野春巳尽商山花正开鸥惊帆乍起虹见雨初来自有归期在蝉声处处催

观涛

木落霜飞天地清空江百里见潮生鲜飇出海鱼龙气晴雪喷山雷鼓声云日半隂川渐满客帆皆过浪难平高楼晓望无穷意丹叶黄花绕郡城

南湖

湖上微风小槛凉翻翻菱荇满回塘野船着岸入春草水鸟带波飞夕阳芦叶有声疑露雨浪花无际似潇湘飘然蓬艇东归客尽日相看忆楚乡

镜湖西岛言事

慵拙幸便荒僻地纵闻猨鸟亦何愁偶因药酒欺梅雨却着寒衣过麦秋岁计有余添橡实生涯一半在渔舟世人若便无知巳应向此溪成白头

送刘思复南河从军

七千里别寜无恨且贵从军乐事多不驻节旄先发偶逢山寺亦难过蛮人独放畲田火海兽羣游落日波远作受恩身不易莫抛书劒近笙歌

御定全唐诗卷五百十五

猜你喜欢
  王去疾·唐圭璋
  卷二·杨慎
  ●原序·尤袤
  第三十出 会真·李渔
  第十二回 监中见叔话短哭长·佚名
  第八出 婆奸·周履靖
  提要·郑清之
  卷七·韦庄
  卷五·郭知达
  红荷之魂·闻一多
  大风雪寒甚戏作歌·胡适
  卷八十二·陈元龙
  卷四百五十二·佚名
  卷四十五·查慎行
  王梵志诗校注卷七·王梵志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五集卷十·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五集卷十古今体六十八首【甲辰十】夜雨【六月十七日】过雨未逾旬膏【去声】田又中夜二更报布云三更细点下四更遂绵密五更越倾泻本是弗安眠听斯聊慰藉诘旦起披衣阶墀积水

  • 中兴间气集原序·高仲武

    诗人之所作本诸心心有所感而形于言言合典谟则列于风雅暨乎梁昭明载述已往撰集者数家榷其风流正声最备其余着録或未至正焉何者英华失于浮游玉台陷于淫靡珠英但纪朝士丹阳止録吴人此繇曲学专门何暇兼包众善使夫大雅君子

  • 《清代燕都梨园史料正编 梨园轶闻》·张次溪

    (近人)许九埜 着●目录梨园轶闻●梨园轶闻宛平许九埜着 东莞张次溪校録京班最重老生,向以老生为台柱。道、咸间分三派:一、奎派,卽张二奎,实大声宏,专工袍带王帽戏,如《打金枝》《探母》《荥阳》之类;一、余派,卽余三胜,【紫云之

  • 卷之一千一百七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六十七·阿桂

    七月乙巳陈辉祖奏言【臣】接奉谕旨令拨兵赴川听调用【臣】随于通省各标协营内挑派二千名令将刘廷栋植璋游击傅宗孔巴达玛图等分起带兵又派副将李文英为统领其应用军械俱令挑选坚利轻便遄行庶沿途不致稽滞至各兵御

  • 卷十二 王刘张李彭卢列传第二·范晔

    (王昌 刘永 张步 彭宠 卢芳)◆王昌传王昌一名王郎,赵国邯郸人。本来是个占卜、看相的人,对天文历数有些研究,常以为河北有天子气。这时赵缪王的儿子刘林喜爱术数,任侠行义于赵魏间,与豪强不法之徒多有相通,而王昌与之相亲善。

  • 焦芳传·张廷玉

    焦芳,泌阳人。天顺八年(1464)进士。大学士李贤因他是同乡,把他引荐为庶吉士,后授予编修官,进行侍讲。任满九年后,应当晋升学士。有人对大学士万安说:“像焦芳这种不学无术的人,也是学士吗?”焦芳听说后非常愤怒,说:“这肯定是彭

  • 第二章 孔子之生及其父母之卒·钱穆

    一、孔子之母叔梁纥娶鲁之施氏,生九女,无子。有一妾,生男曰孟皮,病足,为废人。乃求婚于颜氏。颜氏姬姓,与孔氏家同在郰邑尼丘山麓,相距近,素相知。颜氏季女名征在,许配叔梁纥,生孔子。疑辨一《史记》称叔梁纥舆颜氏女祷于尼丘,野

  • 卷一百十四·赵汝愚

    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一百十四宋 赵汝愚 编财赋门新法六上神宗乞不分析青苗虚认二分之息李 常今月十九日准中书劄子奉圣旨令臣分析甚处州县使善良避结纳之费虚认贯百以输二分之息闻奏者右臣伏以谏诤之官为朝廷

  • 甲申沧州纪事·程正揆

    甲申岁,予以玺丞奉诏南京湔除。三月初六日,陛辞,抵通。二十四日,至沧洲。内监高某重兵驻防,城守戒严。次日五鼓,传大府宵遁,兵皆鸟兽散。予便服入城探之,无市亦无人;乡绅家皆摘去门额,商贾争以泥塞其闾。至州署,知州罗爌长跪而号

  • 卷八 八之一·孔颖达

    ◎豳七月诂训传第十五○陆曰:豳者,戎狄之地名也。夏道衰,后稷之曾孙公刘自邰而出居焉。其封域在雍州岐山之北,原隰之野,于汉属右扶风郇邑。周公遭流言之难,居东都,思公刘、大王为豳公,忧劳民事,以此叙己志而作《七月》、《鸱鸮

  • 春秋大全卷四·胡广

    明 胡广等 撰桓公上公名轨史记名允惠公之子隠公之弟母仲子夫人文姜在位十有八年諡法辟土服逺曰桓周 鲁桓公十五年桓王崩子庄王立郑 鲁桓公十一年庄公卒子昭公忽立是年忽奔衞厉公突立桓十五年厉公奔蔡昭公归郑秋郑

  • 卷首下·张廷玉

    <經部,春秋類,欽定春秋傳說彙纂欽定四庫全書欽定春秋傳說彚纂卷首下王朝世表春秋尊王之書也大全列國年表周與諸侯並列恐非經旨今别為王朝世表列於二十國年表之前不使與列國為伍所以正名辨分也平王宜臼幽王子在位五十

  • 桓公·桓公十年·左丘明

    【经】十年春王正月,庚申,曹伯终生卒。夏五月,葬曹桓公。秋,公会卫侯于桃丘,弗遇。冬十有二月丙午,齐侯、卫侯、郑伯来战于郎。【传】十年春,曹桓公卒。虢仲谮其大夫詹父于王。詹父有辞,以王师伐虢。夏,虢公出奔虞。秋,秦人纳芮

  • 佛说金刚三昧本性清净不坏不灭经·佚名

    失译经人名今附三秦录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毗耶离国大林精舍重阁讲堂。与大比丘众五千人俱。尊者摩诃迦叶。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揵连。尊者摩诃迦旃延等众所知识。菩萨摩诃萨万八千人俱。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梵德菩萨

  • 示柴也愚书·印光

    (此一书, 《文钞》中无有, 因世人多疑迷悟生佛, 及圣狂等义, 故附录于此, 以释群疑。)人皆可以为尧舜, 人皆可以作佛。唯圣罔念作狂, 唯狂克念作圣。迷则佛即众生, 悟则众生即佛。循是以求, 其机在我。固宜

  • 凡例·书玉

    题前悬叙三义门者。和尚止持会集。尚遵贤宗法式。今释依行。岂敢违越。  题为一书之总。故先释。人是能汇集者。故次释。行诸久远。恐茫昧故。偈乃所诠正文。故后释。  集中五十四偈。三十七咒。各以事类首标。录

  • 参同契五相类秘要·卢襄

    参同契五相类秘要。北宋卢天骥撰。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众街类。题“太素真人魏伯阳演,宣德郎权发遣提举淮南西路学事借 绯鱼袋臣卢天骥上进。”卢为北宋人。魏伯阳显为托名,李约瑟 《Science and civili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