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五·自荐门  曹武毅公翰,江南归,环卫数年不调。一日内宴,侍臣皆赋诗,翰以武人独不预。乃陈曰:“臣少亦学诗,乞应诏。”太宗曰:“卿武人,以刀字为韵。”  因以寄意曰:“三十年前学 
- (外扮金御史引祗候、梢公上)(梢公云)后面把舵的仔细,我在这里拦头。天色晚了也,把船拢岸罢,恐怕黑下来,不好使的篙子哩。(金御史云)兀那梢公,你这船嚷闹怎么那?(梢公云)请老爷自在舱里稳稳的坐定,小的每收拾锚缆哩。(金御史 
-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六百牛徵牛徵丛之子僧孺之孙登咸通二年进士第诗一首登越王楼即事危楼送远目信美奈乡情转岸孤舟疾衔山落照明萧条看草色惆怅认江声谁会登临恨从军白髪生伊璠伊璠咸通四年登进士第爲泾阳令诗一 
-   升降州县二   ○荆湖南路   潭州,淳化四年,以衡州衡山县、岳州湘阴县来属。熙宁六年,以益阳县地置安化县。太平兴国七年,析长沙县置宁乡县。   衡州,乾德三年,以安仁场置安仁县,析衡阳、衡山二县地入焉。   道州 
-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考棚经理林汝梅等,禀送新竹县考棚修葺工料银估价单具禀考棚经理、绅董林汝梅、郑如兰、李联萼、陈浚芝、高廷琛、陈朝龙等,为考棚损坏,召匠议估,禀请拨款修葺事。切本邑考棚,近遭风雨损坏,若不预为修葺 
- 一○五五 军机大臣奏秋季所造第四分全书错误记过次数请将总校等官交部议处片乾隆四十九年十一月十五日*查四库全书馆进过书籍,前经奉旨:将指出错误之处,每三月查核一次,其总裁错至三次、覆校错至两次者,均着交部察议;其余 
- ○年表清康熙三十二年癸酉。十月二十五日子时,先生生。先生姓郑氏,名燮,字克柔,号板桥,兴化县人。先世居苏州,明洪是始迁居兴化城内之汪头。曾祖新万,字长卿,痒生。祖提,字清之,儒官。父之本,字立阉,号梦阳,廪生,品学兼优,家居授徒,先 
- 宋翻,字飞乌,广平列人人氏,吏部尚书宋弁同族弟弟。少年即有志操,世人都认为他刚毅果断。世宗即位之初,起家为官,任本州治中、广平王郎中令。不久被朝廷拜授为河陰令。宋翻弟弟宋道..,先为冀州京兆王元愉法曹行参军,元愉反叛,逼 
- 職官七 ○職官七 內務府 △內務府【總管大臣 堂郎中 主事 廣儲司郎中 員外郎 主事 織造監督 會計司郎中 員外郎 主事 內總管 副內總管 掌儀司郎中 員外郎 主事 御茶膳房總管大臣 尚茶尚膳正副侍衞  
-   巢居知风,穴居知雨。问何以知,物莫能语。知几其神,静者领取。辑知几   荆州马(《渚宫故事》)   晋时司马休之为荆州,宋公遣使图之。休之未觉,常所乘马忽连鸣不食,注目视鞍。休之试鞴之,即不动。鞴讫,还坐,马又惊跳。遂骑 
-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孝经衍义卷首上衍经之序邢昺正义曰案孝经遭秦坑焚之后为河间顔芝所藏初除挟书之律芝子贞始出之长孙氏及江翁后苍翼奉张禹等所説皆十八章及鲁恭王壊孔子宅得古文二十二章孔安国作刘向校经籍比量二本 
-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礼集说钦定四库全书周礼集説卷二天官冢宰贾公彦疏曰天官象天所立之官周天三百六十余度天官亦緫摄三百六十官不言司者大宰緫御众官不主一官之事也 中义曰山既高矣其上又有顶为冢宰者司主之名惟 
- “我们都是人——您偏偏忘了这一点。您说被您杀死的都是些傻瓜、罪人和废物,或者只不过是一个正派人——而且还有得是这样的正派人!这就是您跟我不一致的地方。因为在我看来,这四个人的生命正跟您的生命一样宝贵!我考虑的 
- 汉赋。司马相如作。《史记》,《汉书》的司马相如传将《子虚赋》、《上林赋》连成一气,南朝梁代萧统编《文选》,始分为两篇,《子虚赋》收入卷7,《上林赋》收入卷8。据《西京杂记》所载,司马相如写此赋时,“意思萧散,不 
- 政论著作。晋傅玄撰。1卷。《晋书》记载,《傅子》有内外中篇、四部六录140篇,数十万言。至宋已亡佚117篇,仅有23篇。清人严可均从有关典籍中辑录部分傅玄文, 并将 《傅子》扩为2卷; 后严民又从诸典籍中辑录傅文数百条 
- 耕者问曰:“道本日用常行者也,而又原哉?” 
樵夫曰:“咈也,人不自知日用即道,故推原道者,不可须臾离也。须臾不离,盖通天地之大,无外际也;虽隐微之小,无内隙也;达古今之久,无停息也;悬日月之明,察有无也。显诸形器也,视自明,听自聪,言自 
- 全一卷。印度天亲菩萨造,南朝陈代真谛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六册。此论乃释论‘遗教经’之书。分七科释之,以阐述菩萨所修之教法。依此论释,遗教经乃属大乘部。注疏有遗教经论记三卷(观复)、遗教经论住法记一卷(元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