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景淳诗评

诗评 五代 景淳

《诗评》一卷,景淳撰。《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于集部文史类。景淳,生卒年及生平不详。以《诗评》多引晚唐五代诗,疑作者为五代宋初人。 

《诗评》在理论上颇受皎然《诗式》影响,于后世亦有影响。“诗有三体”条中,“如铅中金,石中玉,水中盐,色中胶,皆不可见,意在其中”,“但见其言,不见其意”等语,略与其后《沧浪诗话》所云“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相近。“独体格”条所举廖处士《游般若寺上方》诗,直陈其事,“别无作用”,则近于赋体。“摘纵格”,论诗之开阖,谓起句似与题无涉,后却急转直下,紧扣题意,非大手笔不能为。均可参考。 

夫缘情蓄意,诗之要旨也。一曰高不言高,意中含其高。二曰远不言远,意中含其远。三曰闲不言闲,意中含其闲。四曰静不言静,意中含其静。 

诗有三体

一曰诗人之体为上。二曰骚人之体为中。三曰事流之体为下。 

诗之言为意之壳,如人间果实,厥状未坏者,外壳而内肉也。如铅中金、石中玉、水中盐、色中胶,皆不可见,意在其中。使天下人不知诗者,视为灰劫,但见其言,不见其意,斯为妙也。 

诗有动静。情动意静也,情虽含蓄,览之可见。 

诗曰:“相看如远水,独自上孤舟。” 

又诗:“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又诗:“每因相别处,长是立多时。” 

又诗:“家山在何处,白首出河阳。” 

诗曰:“半夜闻鸿雁,多年别弟兄。” 

又诗:“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又诗:“去帆看已远,临水立多时。” 

又诗:“家贫为客早,路远得书稀。” 

又诗:“轩车在何处,雨雪满前山。” 

又诗:“灯微山馆雨,角咽海城秋。” 

以上并是情,但心绪易见为情也。 

诗曰:“风宿骊山下,月斜灞水流。” 

又诗:“骑马出北门,但见松柏繁。” 

又诗:“瀑布五千仞,草堂瀑布边。” 

又诗:“孤舟行一月,万水与千峰。” 

又诗:“写留行道影,焚却坐禅身。” 

又诗:“我忆云门寺,门前千万峰。” 

又诗:“一瓶居鸟外,万木老禅中。” 

又诗:“我忆山水坐,虫当寂寞闻。” 

又诗:“天形围泽国,秋色露人家。” 

以上意在言中,而难见意度者也。 

象外句格

诗曰:“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又诗:“听雨寒更尽,开门落叶深。”又诗:“万里残秋籁,孤船半夜猿。” 

当句对格

诗曰:“无人来问我,白日又黄昏。”又诗:“船中江上景,晚泊早行时。” 

当字对格

诗曰:“大匠运斧斤,抡材无短长。”又诗:“水石秋归早,山南马去多。” 

假色对格

诗曰:“因游樵子径,得到葛洪家。”又诗:“卷帘黄叶落,锁印子规啼。” 

假数对格

诗曰:“白首为迁客,青山绕万州。”又诗:“白地一回雨,儿孙拾得金。” 

十字句格

诗曰:“一年惟一夕,长恐有云生。”又诗:“杏园啼百舌,谁醉在花傍。”又诗:“长因送人处,记得别家时。” 

十字对格

诗曰:“未有一夜梦,不归千里家。”又诗:“空将未归信,说向欲行人。”又诗:“往往语复默,微微雨洒松。” 

隔句对格

诗曰:“昔去候温凉,秋山满院香。今来从辟命,春物遍岑阳。” 

璞玉格

如玉未琢,同天真也。 

诗曰:“寡妻存子息,破宅在林泉。” 

又诗:“别离同雨夜,道路近云州。” 

又诗:“须知垂钓者,半是苦耕人。” 

又诗:“有家从小别,无寺不言归。” 

又诗:“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又诗:“忘机一病客,冥目坐秋山。” 

雕金格

犹如真金,加乎雕饰也。 

诗曰:“秋江洗一钵,寒日晒三衣。” 

又诗:“风高群木落,夜久数星流。” 

又诗:“相思深夜雨,未答去年书。” 

又诗:“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又诗:“空山行客少,独树晚蝉多。” 

又诗:“孤灯照旧室,一雁过前村。” 

又诗:“路经秋雨后,人入乱峰来。” 

又诗:“独树知秋早,孤舟觉夜寒。” 

镂水格

著句轻,清斩好看也。 

诗曰:“寒窗枯砚水,山雨润琴弦。” 

又诗:“马饥餐落叶,鹤宿晒残阳。” 

又诗:“移花兼蝶至,买药得云饶。” 

又诗:“河分岗势断,春入烧痕青。” 

又诗:“买山兼夜月,移竹带春风。” 

又诗:“叶落山形瘦,天高斗柄低。” 

又诗:“石盆栽药瘦,松火焙茶香。” 

凡为诗要识体势,或状同山立,或势若河流。今立二势格:一曰盘古格;二曰腾骧格。 

盘古格一

诗曰:“毛女当空户,日高犹未流。” 

又诗:“石室人心定,水潭月影残。” 

又诗:“还知旧山夜,卧听瀑泉时。” 

又诗:“白发无心镊,青山去意多。” 

又诗:“衣褐惟粗布,筐箱只素书。” 

又诗:“竹笼拾山果,瓦瓶担石泉。” 

又诗:“陶情新竹叶,辟恶古菱花。” 

又诗:“故园从小别,夜雨近秋闻。” 

以上并是形势,但不得动。 

腾骧格二

诗曰:“泝流随大斾,到岸见全军。” 

又诗:“经秋禅客病,积雨石楼荒。” 

又诗:“瓶残秦地水,锡入晋山云。” 

又诗:“书剑别南州,炎荒万里游。” 

又诗:“拂琴天籁寂,欹枕海涛生。” 

又诗:“山盘樵径上,人到雪房迟。” 

以上并是语势,不定作用者也。 

诗有二断:一曰离题断。二曰抱题断。 

离题断一

《闻泉》诗:“几曾庐岳听,到晓与僧同。” 

又《对云》诗:“翻忆旧山青碧里,绕庵闲伴野僧禅。” 

又《对柱杖》诗:“不似湘江竹,斑斑有泪痕。” 

此是离题而断也。 

抱题断二

《新栽松》诗曰:“他日成阴后,清风吹海涛。” 

又《新栽竹》诗:“会待成林日,新抽锦箨看。” 

又《落花》诗:“繁艳根株在,明年向此期。” 

此是抱题而断也。 

独体格

廖处士《游般若寺上方》诗:“榔粟步溪光”,此说路上去之意。“随云到上方”,此说到寺见物也。“经秋禅客病,积雨石楼荒,古藓麋鹿迹,阴崖松桧香。”此四句说寺中内外景也。“平生豁所思,吟啸倚苍苍。”此说最高也,“苍苍”是天也。此诗只说寺中意,别无作用,故名独体。 

诗有四题体:一曰第一句见题;二曰第二句见题;三曰第三句见题;四曰第四句见题。除此四句之外,不见题者大谬也。

第一句见题格

《柱杖》诗:“一条寒涧木”。《经贾岛旧居》:“先生居处所”。《看山》:“木末露孤顶”。《贫居诗》:“贫居少变故”。《怀隐者》:“寂寥思隐者”。 

第二句见题格

《送无可》:“圭峰霁色新,送此草堂人。”《得唐应图信》:“故人离别久,孤雁渡良音。”《访道者不遇》:“寂寂白云门,寻真不见真。”《进友生》:“相逢未作期,相送复何之。” 

第三句见题格

《寄方干》:“贺监旧山川,空来近百年。闻君与琴鹤。”《赠愿上人》:“沧海日未出,九衢人已行。吾师无事坐。”《哭李建州》:“令终归故里,末岁道如初。旧友谁为志。” 

第四句见题格

《送僧归华山》:“此生披衲过,在处得身闲。日午游都市,天寒归华山。”《送李秀才南归》:“频年住帝畿,犹着旧麻衣。南国二亲老,西风万里归。” 

擒纵格

《看水诗》:“范蠡东流阔,灵均北泛长。谁知远烟浪,别有好思量。”此是言古之二贤人也。“故国门前急,天涯棹里忙。”此两句说水,未说看。“难收楼上兴,渺漫见斜阳。”此二句方见看水,纵意也。

猜你喜欢
  谢直·唐圭璋
  白石道人歌曲卷三·姜夔
  第四十三出 擒嚭·梁辰鱼
  第四十五出 泛湖·梁辰鱼
  第一折·狄君厚
  ●三槐书屋诗钞卷四·金朝觐
  云游·徐志摩
  卷364 ·佚名
  卷325 ·佚名
  卷六百十·佚名
  卷四百五十·佚名
  岳州作·张说
  第三联 庆功·蒲松龄
  骆宾王诗鉴赏·佚名
  巻五·郭奎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张德瀛

    ○古乐递变乡饮酒义曰,工入升歌三终,主人献之,笙入三终,主人献之,间歌三终,合乐三终,工告乐备,遂出。此古乐歌也。秦燔乐经,其绪乃绝。六代而后,靡音日兴。迄有唐之世,迭出新响,词肇其端。盖风会递变,若有主之者。王仲淹谓情之变声

  • 卷一百三·徐世昌

    福康安福康安,字瑶林,满洲旗人。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封忠锐嘉勇贝子。赠郡王,谥文襄。寄惠椿亭侍郎城南韦杜甲门高,垂老论文意气豪。记否朝回花底宴,酒痕犹渍旧宫袍。少年许国两心同,紫陌红尘并玉骢。无那天风

  • 卷十五·陈衍

    ●元诗纪事卷十五侯官陈衍辑陈旅傅若金黄裳宋褧张仲容吕思诚廖毅陆居仁李黼萨都剌胡善◆陈旅旅字众仲,莆田人。荐除国子助教,官至国子监丞。有安雅堂集。山堂肆考:游京师,翰林侍讲学士虞集见其所为文,叹曰:「此所谓『我老将

  • 志第六 礼三·沈约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自书契经典,咸崇其义,而圣人之德,莫大于严父者也。故司马迁着《封禅书》,班固备《郊祀志》,上纪皇王正祀,下录郡国百神。司马彪又着《祭祀志》,以续终汉。中兴以后,其旧制诞章,粲然弘备。自兹以降,又有异

  • ●卷三·刘一清

    ○赵信庵 信庵赵葵,南仲忠肃公幼子,意气豪迈。停濠梁日,有婢与客私,公知之, 伺婢夜出,袖剑出帐中,一挥断之,人头弃之城沟。辛卯,李全送死,维阳奏功, 自三京之役,家居数年。至淳癸卯,优诏起复,畀以重任,为参预时,有《奏 对

  • 提要·董说

    (臣)等谨案七国考十四卷明董说撰说字雨若乌程人所著有易发吴兴备志诸书已别著录是编载秦齐楚赵韩魏燕七国制度分职官食货都邑宫室国名羣礼音乐器服杂记丧制兵制刑法灾异琐征等十四门皆采掇诸书以相左证畧如两汉会要之体

  • 啁啾漫记·匏夫

    ◎毕秋帆制军轶事毕秋帆制军沅,好儒雅,敬爱文士,人有一艺一长,必驰币聘请,惟恐不来,来则厚资给之。开府秦豫,岁以数万金遍惠贫士。以故江左名流,及故人之罢官无归者,多往依之。其时孙星衍、洪亮吉辈,留幕府最久,后皆擢第始散去。

  • 通志卷五十七·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职官略第七散官第十二文散官【开府仪同三司 特进 光禄大夫以下】武散官【骠骑将军 辅国将军 镇军将军以下诸校尉附】开府仪同三司汉文帝元年始用宋昌为卫将军位亚三司后汉

  • 卷一下 高帝纪 第一下·班固

    (汉高祖刘邦)【原文】五年冬十月,汉王追项羽至陽夏南,止军,与齐王信、魏相国越期会击楚。至固陵,不会。楚击汉军,大破之,汉王复入壁,深堑而守。谓张良曰:“诸侯不从,奈何?”良对曰:“楚兵且破,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君王能与共天下,可

  • 王钦若传·脱脱

    王钦若,字定国,临江军新喻人。他的父亲王仲华,陪着祖父王郁在鄂州作官,逢长江水暴涨,迁家居黄鹤楼,汉阳人望见黄鹤楼上好像有光彩之景,这晚,王钦若出生,王钦若早年丧父,王郁疼爱他。宋太宗征伐太原时,王钦若只有十八岁,作《平晋赋

  • 卷之九十九  平番始末上(明)許進 撰·邓士龙

    (平番始末,二卷,明許進撰。許進,字季升,河南靈寶人。成化二年進士,累官至兵部尚書。事蹟詳明史卷一八六本傳。) 平番始末上 西域自漢武通後,歷代廢置不一。我太祖革元命,統一寰宇。洪武五年,宋國公馮勝兵至河西,元守臣掠人民遁入

  • 75.昆阳大战·林汉达

    更始帝刘玄即位后,派王凤、王常、刘秀进攻昆阳(今河南叶县)。他们很快地打下昆阳,接着又打下了临近的郾城(今河南郾城县)和定陵(今河南郾城县西北)。王莽听到起义军立刘玄为皇帝,已经坐立不安,如今连失了几座城池,更是着急,立即派

  • 礼记纂言原序·吴澄

    小戴记三十六篇澄所序次汉兴得先儒所记礼书二百余篇大戴氏删合为八十五小戴氏又损益为四十三曲礼檀弓杂记分上下马氏增以月令明堂位乐记郑氏从而为之注緫四十九篇精粗杂记靡所不有秦火之余区区掇拾所存什一於千百虽不

  • 肇论疏卷上·元康

    目有余无余泥曰止取无余。又道行译音。泥洹是无为灭度。泥曰是灭讫尽也。古净名法供养品云佛般泥洹曰。今经云诸佛灭度。正谓无余为泥曰。放光经云。泥洹泥曰此二名间出也。表上秦王姚主者。姚。舜姓也。造论后作序奉

  • 第一章 阿阇世王时代·多罗那他

    我们的本师正遍知住世以前的诸王世系,出现于毗奈耶教《出家经》中,有些在《方广大庄严经》等里面,这都可以置信。外道典籍中所出圆满时、具三时、具二时、争论时国王与仙人的世系虽然极多,但或多或少掺杂着虚构,难以尽信,而

  • 叙·野竹福慧

    嘉兴大藏经 嵩山野竹禅师录嵩山野竹禅师语录叙吾乡野竹和尚行道滇南迤东西法乳殆遍最后泊会城憩嵩山寺追余自戊戌腊底与师晤于沙桥百万众中庚子春自绝域旋复握手昆池非剑戟丛中则通都大郡或曰贵耳贱目者世缘太炽何由

  • 十七史蒙求·王令

    《十七史蒙求》是宋代王令编纂的一部历史类蒙学教材,其编纂特点是在突出育人功能的同时,又在传播历史知识和培养史学意识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十七史蒙求》仿照李翰《蒙求》的形式,采用四言韵语,上下两句对偶,生动地介绍

  • 周书·令狐德棻

    中国西魏、北周史。令狐德棻等撰。原书至北宋时已残缺,今本为宋仁宗时林希,王安国采取《北史》等书补缀而成。最早传本为“三朝本”,通行本有明南监本、北监本、汲古阁本、清武英殿本、金陵书局本、商务印书馆百纳本、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