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

○古乐递变

乡饮酒义曰,工入升歌三终,主人献之,笙入三终,主人献之,间歌三终,合乐三终,工告乐备,遂出。此古乐歌也。秦燔乐经,其绪乃绝。六代而后,靡音日兴。迄有唐之世,迭出新响,词肇其端。盖风会递变,若有主之者。王仲淹谓情之变声,即斯意也。

○意内言外为词

词与辞通,亦作词。周易孟氏章句曰,意内而言外也,释文沿之。小徐说文系传曰,音内而言外也,韵会沿之。言发于意,意为之主,故曰意内。言宣于音,音为之倡,故曰音内。其旨同矣。[周易章句,汉孟喜撰。喜字长卿,东海兰陵人,事迹具汉书儒林传。喜与施雠、梁丘贺同受业于田王孙,传田何之易。世以意内言外为许慎语,非其始也。]

○词本楚词

屈子楚辞,本谓之楚词,所谓轩翥诗人之后者也。东皇、太一、远游诸篇,宋人制词,遂多仿效。沿波得奇,岂特马、扬已哉。

○乐府之始

汉书礼乐志云:武帝定郊祀之礼,乃立乐府。自司马相如等讨论八音,河间献王献所集雅乐,后世乐律,于兹为盛。严沧浪谓汉成帝定郊祀,立乐府。王渔洋谓乐府之名,始于汉初,引高祖三侯歌、唐山夫人房中歌为证,二说不同。考孝二年,夏侯宽已为乐府令,则乐府不始于武帝。刘彦和谓武帝崇礼,始立乐府者,盖据汉志言之。[若元微之以仲尼操伯牙流波水仙等操、齐犊沐作雉朝飞、卫女作思归引,为乐府之始,是第穷其源之所自出耳。]

○词所自出

郑夹氵祭曰:古之诗,今之词曲也。胡明仲曰:词曲者,古乐府之末造也。张功甫曰:关雎而下三百篇,当时之歌词也。宋人品藻如是,则知词之所自出矣。

○词之准的

词有毗于阳,有毗于阴。毗于阳,则陂声散,厚声石矣。毗于阴,则回声衍,薄声甄矣。准的无主,二者交讥之。

○相和成曲

词多以相和成曲,巴渝词之竹枝女儿,采莲曲之举棹年少,其遗响也。考相和曲有碧玉歌、懊侬歌、子夜歌诸调,盖创于曲午之世。

○陈后主艳歌

陈后主所制艳歌,玉树后庭花、春江花月夜、黄鹂留、金钗两臂垂、堂堂凡五曲。

○艳词所本

隋炀帝令乐正白明达造新声,创万岁乐、藏钩乐、长乐花、十二时诸曲,遂为后人艳词所本。

○闲中好所祖

南北朝尚书令王肃悲平城诗云:“悲平城,驱马入云中。阴山尝晦雪,荒松无罢风。”祖莹又作悲彭城诗云:“悲彭城,楚歌四面起。尸积石梁亭,血流雎水里。”唐人制闲中好词,其音响实祖二诗。

○词之句法本于诗

乡先辈谓词之句法,皆本于诗,两字成句者本于尝鲨、祈父。其三字以下句法,不一而足。愚按:词有一字成句者,小令如苍梧谣、慢声如哨遍皆然。唐时令狐楚赋山、[同作者凡九八,此概举其一耳。]张南史赋雪,[咏物六首之一。]皆从一字起。文与可丹渊集,亦具兹体。顾征君谓淄衣章敝字为句,还字亦为句,是词之有一字,实本于三百篇也。

○摘曲中语为调名

古乐府长相思、行路难,摘曲中语为题。毛平词云:“何时解掩云屏。诉衷情。”即以诉衷情名调。[毛并有恋情深,词格同。]芦川词云:“翻成别怨不胜悲。”即以别怨名调。梅溪词云:“换巢鸾凤教偕老。”即以换巢鸾凤名调。词之上承乐府,观此益信。

○唐宋词风

陆务观云:“倚声制词,起于唐之季世。”又云:“诗至晚唐五季,气格卑陋,千人一律,而长短句独精巧高丽,后世莫及。”此亦但究其始耳。实则词至北宋,堂庑乃大,至南宋而益极其变。晚唐五季小词,沾沾自喜,未足言极轨也。转法华勿为法华转,此禅家语也。张叔夏词源云:“使事而不为事所使。”其言洞窥产症结,宜乎于南渡以还,卓然成独至之诣。

○沈伯时论作词法

沈伯时论作词之法,谓音律欲其协,不协则成长短之诗,下字欲其雅,不雅则近乎缠令缠令之体。用字不可太露,露则直突,而无深长之味,发意不可太高,高则狂怪,而失柔婉之意。说最精审,循此以求之,其途正矣。

○词与风诗意义相近

词有与风诗意义相近者,自唐迄宋,前人钜制,多寓微旨。如李太白汉家陵阙,兔爰伤时也。张子同西塞山前,乐志也。王仲初昭阳路断,小星安命也。温飞卿小山重迭,柏舟寄意也。李后主花明月暗,行露思也。韦端己红楼别夜,匪风怨也。张子澄浣花溪上,绸缪之缔好也。冯正中庭院深深,苌楚之悯乱也。潘逍遥岛屿清秋,萧葭路人踪迹也。苏子瞻睡起画堂,山枢劝饮食也。晁无咎陂塘杨柳,伐檀力稼穑也。岳忠武收拾山河,无衣矛戟也。张仲宗梦绕神州,雨雪思携手也。辛稼轩郁孤台上,燕燕慨失偶也。姜白石淮左名都,击鼓怨暴也。毛泽民眉峰碧聚,日出怆怀也。吴梦窗盘丝系缕,桃夭感候也。王碧山玉局歌残,北门告哀也。张玉田傍湖千顷,衡门之远患也。文文山水天空阔,于役之伤难也。曾纯甫寂寞东风,黍离写故宫之忆也。王清太液芙蓉,式微抱中露之戚也。其它触物牵绪,抽思入冥,汉、魏、齐、梁,体而成。揆诸乐章,喁于勰声,信凄心而咽魄,固难得而遍名矣。

○词名诗馀

小令本于七言绝句伙矣,晚唐人与诗并而为一,无所判别。若皇甫子奇怨回纥,乃五言律诗一体。刘随州撰谪仙怨,窦宏馀康骈又广之,乃六言律诗一体。冯正中阳春录瑞鹧鸪题为舞春风,乃七言律诗一体。词之名诗馀,盖以此。

○词之六至

释皎然诗式谓诗有六至:至险而不僻,至奇而不差,至丽而自然,至苦而无迹,至近而意远,至放而不迂。以词衡之,至险而不僻者,美成也。至奇而不差者,稼轩也。至丽而自然者,少游也。至苦而无迹者,碧山也。至近而意远者,玉田也。至放而不迂者,子瞻也。

○石刻宋词

石刻载宋词最伙,唐五代时如李白桂殿秋、蜀主孟昶玉楼春,传者数阕,犹示盛也。若无名氏忆仙姿,则后唐庄宗时掘内苑得之。无名氏后庭宴,则宋宣和间掘地得之。无名氏鱼游春水,[草堂诗馀谓阮逸女作。]则宋政和中掘地得之。

○粤东石刻词

词之见于粤东石刻者,崔清献水调歌头、文信国沁园春,凡二阕。催词有刘介龄跋,今存白云山蒲涧寺,万历丁亥摹勒上石。文词在潮州吴文正韩山书院原先阴,明万历间,章邦翰重立石刻。于过变处有“嗟哉”二字,盖后人所妄增者。

○陈尧佐燕词

五代和凝、明夏言,均称曲子相公,岂运会使然邪。然吕申公致仕,荐陈尧佐以代,后尧佐撰燕词见意,有“为谁归去为谁来,主人恩重珠帘卷”之句,遂使黄阁中添一佳话。

○张蜕岩词之所自

李后主词:“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张蜕岩词:“客里不知身是梦,只在吴山。”行役之情,见于言外,足以知畦径之所自。

○词有内抱外抱二法

词有内抱外抱二法,内抱如姜尧章齐天乐“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是也。外抱如史梅东风第一枝“恐凤靴挑菜归来,万一灞桥相见”是也。元代以后,鲜有通此理者。

○不能舍意论词

段柯古诗:“ㄏ胡云彩落,<疒只>面月痕消。”王半山诗:“青山扪虱坐,黄鸟挟书眠。”句工而实险。宋词如“锦拶云挨,钩帘借月,玉船风动酒鳞红”诸句,若舍意论词,固炜煜而谲诳。杨升庵辈第求之于此,而不寻厥根,斯褊矣。

○词宜情景交炼

词之诀曰情景交炼。宋词如李世英“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情语也。梅尧臣“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斜阳,翠色和烟老”,景语也。姜尧章“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景寄于情也。寇平叔“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情系于景也。词之为道,其大旨固不出此。

○康辛词传诵海内

康伯可制宝鼎现词,传诵海内。蒋胜欲词“笑绿鬟邻女,倚窗犹唱、夕阳西下”,张蜕岩词“楚芳玉润吴兰媚,一曲夕阳西下”,皆指康词而言。又辛稼轩永遇乐词“从头问,廉颇老矣,更能饭否”,故戴石屏词云:“吴姬劝酒,唱得廉颇能饭否。”以一阕之工,形诸齿颊,盖玉以和氏宝,饮以中泠贵矣。

○和韵词

晁无咎摸鱼儿、苏子瞻酬江月、姜尧章暗香、疏影,此数词后人和韵最伙。至周美成词,赵秋晓八用其韵,崔菊坡词,刘后村七用其韵。而方千里、杨泽民并有和清真全词,梦[A102]、陈三聘又有和石湖词。可以想一朝坛坫之盛。

○宋人用花非花词

白太傅花非花词:“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此二语欧阳永叔用之,张子野御阶行、毛平仲玉楼春亦用之。

○词自注所出

洪忠宣自制江梅引四阕,北人称为四笑江梅引,以每篇皆有笑字也。其一曰忆江梅,二曰访寒梅,三曰怜落梅,而第四篇阕焉。今见于鄱阳者,仅存其一,词之自注所出,繇忠宣始也。[洪容斋笔记谓绍兴初,又有傅洪秀才洪坡词,镂板钱塘。至于“不知天上官阙,今夕是何年”,不能引“共道人间惆怅事,不知今夕是何年”之句。“笑怕蔷薇,学画鸦黄未就”,不能引南部烟花录。如此甚多。]

○词叶短韵

苏子瞻水调歌头前阕云:“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后阕云:“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宇、去、缺、合,均叶短韵,人皆以为偶合。然检韩无咎词赋此调云:“放目苍崖万仞,云护晓霜城阵。”仞、阵是韵。后阕云:“落日平原西望,鼓角秋深悲壮。”望、壮是韵。蔡伯坚词赋此调云:“灯火春城咫尺,晓梦梅花消息。”尺、息是韵。后阕云:“翠竹江村月上,但要纶巾鹤氅。”上、氅是韵。乃知水调歌头实有此一体也。

○隐括体

词有隐括体。贺方回长于度曲,掇拾人所弃遗,少加隐括,皆为新奇。常言吾笔端驱使李商隐、温庭筠,常奔命不暇,后遂承用焉。米友仁念奴娇,裁成渊明归去来辞,晃无咎有填庐仝诗,盖即此体。

○福唐体

福唐体者,即独木桥体也,创自北宋。黄鲁直阮郎归用山字,辛稼轩柳梢青用难字,赵惜香瑞鹤仙用也字,均然。朱锡鬯长相思用西字,[红桥寻歌者沉西]柳梢青用耶字,[马上望郎琊山]行香子用娘字,[会席此阕见曝书亭外集]陈其年醉太平用钱字、[咏钱]瓢字,[题孙无言半瓢居]本效宋人。此亦如今体诗之辘轳格、壶卢格,乃偶然兴者,必踵其辙,则为恶境矣。

○回文体

回文有二体:有逐句回环者,晁次膺菩萨蛮是也。有通体回环者,吴礼之西江月是也。毛大可浣溪沙和任二王回环韵,以下一首回前,未详所本。

○明清人仿顾体

顾荷叶杯词,“春尽小庭花落。寂寞。凭槛、敛双眉。忍教成病忆佳期。知么知。知么知。”所赋九[以为如梦令者,误也。]曹秋岳词迭留么留三字,毛大可词迭参么参三字。

○杏花天二体

紫霞翁云:“木笪人以歌杏花天得名,补教坊都管。”案杏花天有二体,其一体与端正好同,一体与于中好同。

○词之句法不同

柳耆卿乐章集,清平乐词前阕结句云:“那特地柔肠断。”赵秋晓覆瓿集齐天乐词次句云:“渺人物消磨尽。”句法与它家异,后人遂无宗尚之者。

○虞美人体

虞美人词五十六字者是正格。元何介夫有五十四字一体,词云:“三年奔走荒山道。喜说苕溪好。苕溪秋水漫悠悠。载将离恨上杭州。干戈未已身如寄。安乐知何处。青溪溪上钓鱼矶。纵使无鱼、还有蟹螯肥。”向来词谱均未载及此体。

○一萼红体

一萼红一百八字,平侧各一体。吴山尊专赋是调,成一萼红词二卷,然以本调编至四体则未高。

○词有扇对

诗有扇对,词亦有扇对。郑都官诗云:“昔年共照松溪影,松折原先荒僧已无。今日还思锦城事,雪消花谢梦何如。”此诗之扇对也。赵元镇词云:“欲往乡关何处是,正水云浩荡连南北。”后阕云:“欲借忘忧须是酒,奈酒行欲尽愁无极。”此词之扇对也。

○集诗句入词

集诗句入词,惟朱竹蕃锦集篇帙最富。然苏子瞻、赵介庵均列是体,盖宋人已有为之者。其集前人词句,则石次仲金谷遗音载之。

○词为曲家导源

诗衰而词兴,词衰而曲盛,必至之势也。柳耆卿词隐约曲意。至黄鲁直两同心词,则有“女边着子,门里挑心”之语,彭骏孙金粟词话,已言其鄙俚。杨补之玉抱肚词云:“这眉头强展依前锁。这泪珠强收依前堕。”此类实为曲家导源,在词则乖风雅矣。

○词必立调

小徐曰,词之虚立,与实相扶,物之受名,依词取义,此盖谓语之助也。推此而言,则词必立调,而后可以审其节哉。

○巴渝词

巴渝词有十四字者,有二十八字者。旧唐书音乐志云:“巴渝,汉高帝所作也。帝自蜀汉伐楚,以板蛮为前锋,其人勇而善斗,好为歌舞,高帝观之曰:‘武王伐纣歌也。’使工习之,号曰巴渝。渝,美也。亦云巴有渝水,故名之。”

○谪仙怨

谪仙怨,刘文房所创调也。窦私馀云“天宝十五载正月,安禄山反,陷没洛阳。五师败绩,关门不守,车驾幸蜀。途次马嵬驿,六军不发,赐贵妃自尽,然后驾行。次骆谷,上登高,下马望秦川,遥辞陵庙,再拜呜咽流涕,左右皆泣。谓力士曰:‘吾听九龄之言,不到于此。’乃命中使往韶州,以太牢祭之。因上马索长笛吹,笛曲成,潸然流涕,伫立久之。时有司旋录成谱,及銮驾至成都,乃进此谱请名曲,帝谓‘吾因思九龄,亦别有意,可名此曲为谪仙怨’。其旨属马嵬之事,厥后以乱离隔绝,有人自西川传得者,无由知,但呼为剑南神曲,其音怨切,诸曲莫比。谓有贤宰思,乃深为彼美惜耳。”

○一点春

一点春词,相传为隋宫人所制。薛渔思河东记载歌一章,与一点春声响相类,惟用侧韵不同。

○忆江南

忆江南调,原名谢秋娘,本赞皇镇浙西日,为亡姬谢秋娘作也。是调我别名,初寮词亦谓之安阳好。毛大可词话及刘斧青琐集以为是隋炀帝所撰者,误从海山记之言,而未知为后人所伪也。

○倾杯曲

倾杯曲,一云唐太宗时,长孙无忌所撰。一云宣宗善吹芦管,自制此曲,盖宫调也。今词调倾杯令、倾杯乐,犹沿此称。

○调笑令

调笑令,创于唐天宝中,一名宫中调笑。戴容州谓之转应词,五代时谓之转应曲,惟三十八字者,名调笑,初无异称,盖转踏曲也。词前以俪语作引,附古诗八句,多集唐人句。诗繇平至侧,词起句即承诗末两字。附以破子,音响同词。不以诗作引,末以绝句媵焉。毛泽民谓之遣队,洪景伯盘洲集乐章谓之句队,或谓之放队。两宋时多尚此体,亦词之折杨皇也。[其引子如古乐府之艳与和,破子如古乐府之趋与乱。]调笑令一名三台令,并有上皇三台、突厥三台、中宫三台之目。其后三体名则从同,而音响异矣。三台之你,李济翁以为邺中三台,即陆记中所述者。刘公嘉话言高洋筑三台,皆指地言。惟方密之通雅引李涪刊误言榷酒三十,拍促曲名三台。谓三台者,作乐时部首拍版三声,然后管色振作,乃曲名耳。此说近之。

○秋霁

秋霁调,始自李后主,宋胡浩然易为春霁,即此调也。杨升庵词品,谓秋霁词为陈后主所创,盖沿草堂诗馀之误。

○月上海棠与瑶台第一层

月上海棠,徽庙所创调也,见云麓漫钞。瑶台第一层,裕陵所创调也,见后山居士诗话。

○醉翁操

醉翁操,乃琴调泛声。欧阳文忠初作醉翁亭于滁州,既为之记。时太常博士沈遵游焉,为作醉翁吟三迭,写以琴。然有声无词,故文忠复为醉翁述以补之。或病其琴声为词所绳约,殆非天成。后三十馀年,有庐山玉涧道人崔闲,工鼓琴,请于苏东坡为之词,律吕和协。辛稼轩长松之风一阕,其和章也。元明人无赋是调者。惟于本朝得三阕焉,其一为陈砥中作,见松风阁琴谱。其一为凌次仲作,见梅边吹笛谱。其一为女史吴香作,见花帘词。

○忆瑶姬

忆瑶姬,史邦卿所创调也。水经注谓天帝之季女名曰瑶姬。案襄阳耆旧传云,赤帝女曰瑶姬,未行而卒,葬于巫山之阳,故曰巫山之女。楚怀王游于高唐,昼寝梦见与神遇,自称是巫山之女,遂为置观于巫山之阳。

○孟家蝉

孟家蝉九十七字,潘元质所创调也。朱可谈云,孟后衣服画作双蝉,目为孟家蝉,识者谓蝉有禅意,久之竟废。姜尧章诗“游人总戴孟家蝉”,张伯雨词“玉梅金缕孟家蝉”,指此。

○归国谣

归国谣,或作归国遥,刘氏延禧谓即乐府之刮骨盐。谣、盐声之转,刮骨与归国声近,殆一名讹别为二也。

○玉珑璁

玉珑璁,即钗头凤。风月堂杂识,玉珑{髟},浙中谓之睡梅。毛文锡词“快教折取戴玉珑璁。”璁、{髟}同。

○钗头凤

钗头凤,程正伯易名的红英。蜕岩词折作摘。唐氏和陆词,前用侧韵,后用平韵,上下阕同,实一调也。

○小圣乐

小圣乐,九十五字,元遗山所制,俗以为“骤雨打新荷”者是也。赵松雪计“主人自有沧洲趣,游女仍歌白雪词”,谓此。详见陶南村辍耕录。

○呈红

无名氏有呈红词,呈红,牡丹名也。辛稼轩词“呈红似向舞腰横。”孙花翁词“一朵呈红,宝钗压髻东风溜”。尤红友详论其制,所云宋待制服红呈犀带,盖即西溪丛语引石子惠之说。愚案梦溪笔谈云;海上有一船,桅折,抵岸三十馀人,如唐衣冠,红呈角带,则知唐时已有之,非特宋制然也。

○昔昔盐

乐府有昔昔盐,传自戎部,盖疏勒曲也,属羽调。盐与胤引均通,又转为艳,义与乐府之三妇艳相类,又作炎。北宋时,王师南征,制黄帝炎曲。容斋随笔云,玄怪录载三娘工唱阿鹊盐,又有突厥盐、黄帝盐、白鸽盐、神雀盐、疏勒盐、满座盐、归国盐。唐诗:“媚赖吴娘唱是盐,[施肩吾诗“妩媚吴娘笑是盐”,略异。]更奏新声括骨盐。”然则歌诗谓之盐者,如吟行曲引之类。愚案词有盐角儿,始于此。角谓是词属角调也。梅圣俞纸角裹盐之说,穿凿附会,殆不可据。

○菩萨蛮

菩萨蛮,或作菩萨。杜阳杂篇云:宣宗大中初,蛮国人入贡,危髻金冠,璎珞被体,故谓之菩萨蛮。白太傅讽谕诗:“玉螺一吹雅髻耸。铜鼓千击文身踊。珠璎炫转星宿摇,花斗薮龙蛇动。”盖指此也。

○婆罗门引

婆罗门,胡曲,属太簇商调。宋时队舞,亦名婆罗门舞。词调婆罗门引,宋词或于上增望月二字。阳羡万氏云:“望月二字是词题,非牌名也。”删上二字。徐诚庵谓唐教坊曲有望月婆罗门引,万氏删原题,非也。今考隋大业中,遣常骏等使其国,赤土王遣婆罗门鸩摩罗以舶三十艘,吹螺击鼓以迓常骏。迄唐开元中,西凉府节度杨敬述始进婆罗门曲。[一名西凉调,一名凄凉调,一名子母调,一名高宫调。]唐会要谓天宝十三载,改婆罗门为霓裳羽衣,凿凿可证。教坊记之说,未可为据。至乐府雅词、阳春白雪载杨如晦婆罗门引,亦无望月二字。元段复之Т斋乐府,望月婆罗门引注云:“以望月婆罗门引歌之,酒酣击节,将有堕开元之泪者。”以讹传讹,沿误久矣。

○霓裳羽衣曲

唐开元时,有霓裳羽衣舞,并霓裳羽衣曲。曲则西凉节度使杨敬述所造,玄宗从而润色之。故王仲初霓裳词,白太傅霓裳歌,皆笔于篇,以纪其事。欧阳永叔诗话云:“今教坊尚能作其声,其舞则废而不传。人间又有望瀛府、献仙音[沈存中云属燕部。]二曲云,此其遗声也。”周公谨谓霓裳一曲,共三十六段,是能作其声之一证。宋太宗时舞队,其第五队曰拂霓裳队,或仍仿唐制也。词调之拂霓裳及霓裳中序第一义,盖本此。元微之云:散序六遍无拍,故不舞,中序始有拍,亦名拍序。

○苏幕遮

苏幕遮,即苏摩遮,本唐时曲名。幕乃摩之转声,西域妇帽也。唐张说有苏摩遮词四首,其第一首云:“摩遮本出海西胡。琉璃宝眼紫髯须。”义盖取此。

○簇拍

唐人乐府有簇拍陆州、簇拍相府莲,今词之满路花、丑奴儿,均有以促拍名者,乃唐人之所谓簇拍耳。

○六幺

王灼碧鸡漫志云:六幺一名绿腰,[吐蕃传云:奏凉州、胡渭、绿腰、杂曲。绿腰之名始此。]一名绿要。段安节乐府杂录云:乐工进曲,上令录其要者。[据此则知录要之名,贞元中德宗所定者也。]此曲内一迭名花十八,前后十八拍,又四花拍,共二十二拍,曲节抑扬可喜,舞亦随之。墨庄漫录亦云:六幺曲有花十八,今梦行云词调,别名六幺花十八。张斗南宫词“奏罢六幺花十八”,欧阳永叔词“贪看六幺花十八”,谓歌声与舞态也。演繁露云:唐有新翻羽调绿腰,[蒋竹山词“羽调绿腰弹遍了”可证。]以曲有高平吕调。考绿腰凡四曲,高平吕调其一耳。毛稚黄谓绿腰一名乐世,盖依白太傅诗集编列,它家无之。

○采云归

燕乐仙吕调有采云归,词调采云归,采误作彩,当据宋史乐志更正。

○犯声

陈乐书云:以臣犯君谓之犯声,犯声自天后末年始也。词之名犯,皆谓以此宫犯彼宫之调,如四犯玉连环、四犯翦梅花、八犯玉交枝、四犯令、玲珑四犯、花犯,念奴凄凉犯、花犯、倒犯、尾犯、侧犯,皆然。

○六州

容斋随笔云:今乐府所传大曲,皆出于唐,而以州名者五:伊、凉、熙、石、渭也。谨案:钦定历代诗馀云:六州,伊、凉、甘、石、氏、渭也。唐乐府多以此名,词调因之,与容斋所纪不合。词调所谓六州歌头者谓此。[宋乐志所载六州鼓吹曲也,郊祀明堂大乐多用之,与六州歌头迥异。然六州歌头亦多言古今兴亡之事,非艳词比。]其它若伊州序、梁州[即凉州。]序、甘州子、石州慢、氐州第一,皆名于词调,而渭州无之。

○调名音近而异

调名有因音近而异者,如红窗迥之为虹窗影,握金钗之为戛金钗是矣。有因义同而异者,如眼儿媚之为秋波媚,夜行船之为明月棹孤舟是矣。有因所赋之词而异者,如暗香、疏影之为红情、绿意是已。它如浣溪沙之为浣沙溪,满江红之为上江虹,则因椠本误刻而异。若长相思名吴山青,乌夜啼名上西楼,佳章流播,缘是得名。固非东泽绮语债,东山寓声乐府之比也。

○温飞卿著作

温飞卿金荃、握兰两集,唐时雅爱重之。考唐书艺文志,飞卿并有采茶录一卷、学海二十卷、干巽子三卷、[尤延之遂初堂书目作一卷,今所传者三卷,与艺文志同。然是书宋时已佚,传者盖赝本也。]诗集五卷、汉南真稿十卷。

○阳春白雪

赵立之所编阳春白雪八卷,外集一卷,皆两宋人长短句。明以前是书初不甚着,钦定四库总目亦未采入。至秦敦父采辑原书,纠正其误,书始传播。惟卷数与陈直斋书录解题不合,或后人多所更易欤。

○草堂诗馀

草堂诗馀本选宋词,然参在唐五代诸人所作,究失体例。其以晏同叔浣溪沙词为李景作,成幼文谒金门词为冯延巳作,尤不免于疏舛。朱竹云,草堂选词,可谓无目,盖诟之甚矣。

○惜香乐府

赵长卿惜香乐府编至十卷,殆倚声家之讠令符也。集中蓦山溪、汉宫春诸阕,多插科打诨之语,与黄豫章鼓笛慢数词相类,庄士见之,能无废卷耶。

○草窗词

周公谨草窗词及洲渔笛谱,词多互见,而先后全倒置。大约渔笛谱是公谨手定,草窗词则后人采集成书,而复削其序语者。

○词谱行而词学废

宋、元人制词,无按谱选声以为之者。王灼碧鸡漫志、沈义父乐府指迷、张炎词源、陆辅之词旨,诣力所至,形诸齿平面,非有定式也。迄于明季,始有啸馀谱诸书,流风相扇,轨范或失,盖词谱行而词学废矣。

○词苑丛谈

徐虹亭词苑丛谈一书,世称精博。其跋语云:退食之暇,与同年秀水竹朱君、宜兴其年陈君互相参订。竹始谓余捃摭书目,必须旁注于下,方不似世儒剿取前人之说以为己出者。余题其言,惜已脱稿,无从一一追溯,间取偶及记忆者,分注十之三四。据此则知书中未经注明者不少。暇日循是书既毕,记忆所及,附载于此。如政和中无名氏赋鱼游春水一条,见复斋谩录并唐记纪。姜尧章自制曲一条,见白石道人歌曲。张子野制师师令一条,见古今词话。宋宣和间掘石得后庭宴词一条,见古今词话。词要清空一条,见张玉田词源。东坡贺新凉、卜算子一条,见升庵词品。词中用事最难一条,见词源。[已上体制。]柳耆卿木兰花慢得音理之正一条,见词品。[已上音韵。]李后主乌夜啼词一条,见古今词话。岳珂评辛词一条,见呈史并艺苑雌黄。张志和渔父词一条,见乐府雅词并东湖集。辛稼轩摸鱼儿词一条,见鹤林玉露。范希文渔家傲边愁一条,见东轩笔录。潘阆忆馀杭一条,见词品。金主亮颇知书一条,见鹤林玉露。晏同叔词未尝作妇人语一条,见陈直斋书录解题并马端临文献通考。杨守斋守岁词一条,见干淳岁时记并武林旧事。杨升庵词品拾遗[已上品藻。]蜀主衍醉妆词一条,见五国故事。李后主怀江南一条,见默记并诗话总龟。南唐主与旧宫人书一条,见《江南录》并《西清诗话》。潘佑作词谏后主一条,见江邻几杂志。周邦彦在李师师家一条,见《耆旧续闻》并《乐府纪闻》。吴琚赋酹江月一条,见《武林旧事》。于国宝赋风入松一条,见《武林旧事》。严幼芳赋七夕词一条,见《癸辛杂志》并《齐东野语》。宋驸马杨震一条,见《古今词话》。吴彦高赋春从天上来一条,见花庵词选。纥石烈子作乐章一条,见癸辛杂志。张安国留守席上赋六州州歌头一条,见朝野遗记。陈参政饯陈石泉北行一条,见志雅堂杂钞。柳三变赋鹤冲天一条,见画墁录。宋子京过繁台街一条,见花庵词选。苏子瞻ヘ杭赋贺新郎词一条,见杨《古今诗话》并《苕溪渔隐丛话》。柳永进醉蓬莱词一条,见《花庵词选》并《太平乐府》。何赋虞美人一条,见乐府纪闻。陶使江南一条,见砚北杂志并云巢篇。天台营妓赋如梦令卜算子一条,见癸辛杂志。刘改之赋沁园春一条,见呈史。岳州徐君宝妻一条,见古今词话。僧仲殊赋踏莎行一条,见中吴纪闻。韩蕲王能作字及小词一条,见齐东野语。赵彦端谒金门词一条,见侯鲭录。[已上纪事。]少游闷损人天不管一条,见古今词话。[已上谐谑。]都下女子歌朝元路一条,见无住词并乐府雅词、林下词选。陕府驿壁词一条,见能改齐漫录。已上外篇。此皆徐之及补注者。至同时胜流,轶闻异说,有与它书稍异,殆亦从而增饿者欤。

○词之笺注

元遗山论诗绝句云:“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然笺诗者尚多,笺词者尤罕见。宋人如傅一作“洪”。注坡词,曹鸿注叶石林词,曹杓注清真词,皆不传。周公谨绝妙好词,查莲坡万太鸿笺之。山中白云词,江宾谷笺之。馀未尝有也。近人白香词笺,实踵查万而作。

○词律

万氏词律不收明以后自度腔,最为有识。其纠正诸调纰缪,如汤沃雪,久为名流所心折。然谱中失收之调,正复不少。徐诚庵词律拾遗所补入者一百六十五调,一百七十九体,合原书为八百二十五调,一千六百七十馀体,统此二书,可为准的矣。[许积卿论万氏词律一书,谓一词之中字句即有参差,不当以又一体判之。盖于乐同在一宫,不得又为一体也。其论极通,因为拈出。]

○词律辨四声句法

词律于四声句法,辨之,有不厌其繁者,虽于所入宫调及声之清浊,未尝剖晰,而旨意忄互与宋人吻合。凌次仲赋湘月词吊之云:“律比申商,料后世应有知音题品。”诚重之也。

○词律拾遗

词律拾遗一书,旁搜博采,捃摭綦备,卷七、卷八,订正原书,亦多确论。然其中有应补而不补者,如韩流言氵虎弄花雨,姜夔莺声绕红楼、无名氏楼心月、张翥丹凤吟、张雨茅山峰故人,此当列入补调。李敏轩庆清朝慢、[侧韵]陈允平祝英英台近、李之仪忆秦娥、赵汝{艹光}江城梅花引,此应列入补体。若斯之类,宜加搜辑,而反阙之,此其所略也。

猜你喜欢
  危夏之·唐圭璋
  太学诸生·唐圭璋
  莲子居词话卷之四·吴衡照
  卷十二·佚名
  卷二十二·冯惟讷
  卷七·沈德潜
  卷一百八十七·曹学佺
  卷十五·吴之振
  嵗时杂咏卷三十四·蒲积中
  卷五·陈元龙
  卷六十二·陈廷敬
  卷二百三十六·佚名
  卷十一·沈季友
  娇女诗·左思
  秦妇吟原文·韦庄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一折·李寿卿

    (冲末扮费无忌引卒子上,诗云)别人笑我做奸臣,我做奸臣笑别人。我须死后才还报,他在生前早丧身。小官少傅费无忌是也。自从临潼斗宝之后,谁想太傅伍奢无礼,他在平公面前搬弄我许多的是非,不想被我预先说过,倒惹的平公大怒,将伍

  • 卷三百五·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三百五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小山集刘翰字武子长沙人绍兴间于湖张孝祥石湖范成大方名重一时翰逰于二公之门故诗声日着乆客都下迄无所就有小山集桂殿秋夀于湖先生青帝子碧莲宫不驾云

  • 卷四十四·吴之振

    <集部,总集类,宋诗钞钦定四库全书宋诗钞卷四十四内阁中书舍人吴之振编李觏旴江集钞李觏字泰伯南城人举茂才异等不中以教授养亲从学日衆范仲淹荐试太学助教嘉佑中召为海门主籍太学说书卒门人邓润甫上其所着书尤长于经

  • 列传第十五 王懿 到彦之 垣护之 张兴世·李延寿

    仲德少沈审有意略,事母甚谨,学通阴阳,精解声律。苻氏之败,仲德年十七。及兄叡同起义兵,与慕容垂战败,仲德被重创走,与家属相失。路经大泽,困未能去,卧林中。有一小儿青衣,年可七八岁,骑牛行,见仲德惊曰:“汉已食未?“仲德言饥,小儿去

  • 卷三百八十八 元祐元年(丙寅,1086)·李焘

      起哲宗元祐元年九月壬申盡其月   九月壬申,文思副使、內侍押班梁惟簡為皇城副使。(十月二十日,蘇軾云云。)   御史中丞劉摯言:「臣昨日曾論林希姦邪,不可為中書舍人,使與朝論。今者,竊聞已有除命,則是臣之區區未蒙採納

  • 卷六十五·谷应泰

      ○矿税之弊   神宗万历二年二月,太监张诚等求领真定木税,工部执论不许。七年七月,给事中顾九思、王道成请撤浙、直织造内臣,上以示大学士张居正。居正曰:“地方多一事,则有一事之扰;宽一分,   则受一分之惠。灾地疲民

  • 卷之一千一百八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北使纪略·陈洪范

    陈洪范撰闯寇肆虐,逼犯北京;先帝宾天,宗社沦丧。洪范世受国恩,迩年废居海滨,惊闻异变,泣愤同仇;徒跣至镇江,史阁部招同过江,议安将士。忽接礼部札付,奉旨召对;始知为吴三桂借兵破贼,顾大宗伯荐往北使。蒙皇上面命,谨对:国事多艰,惟命

  • 裴粲传·李延寿

    裴粲,字文亮,被封为舒县子,性情沉稳,注重风度仪表,颇以骄横豪纵为做人的失误。先后任正平、恒农两郡的太守。高阳王元雍曾有事嘱托他办理,他不同意,元雍十分恼恨。过后不久,适逢九月九日举行马射,皇帝命令京畿内的太守都到京师

  • 柴中行传·脱脱

    柴中行,字与之,余干人。绍熙元年(1190)考中进士,被授予抚州军事推官。权臣韩..胄禁道学,考校文字,转运司传檄文,让柴中行自己讲伪学的错处,柴中行奋笔写道“:我从小读程颐的书才考中进士,如果认为是伪学,不愿考校。”柴中行调任

  • 陈秋安·周诒春

    陈秋安 字佩兰。年二十八岁。生于广东曲江。本籍住址。广东曲江土地庙。已婚。子一。初学于广州岭南学校。宣统三年。自费游美。入米西根大学。习历史政治学。民国四年。得学士学位。是年回国。任香港英华学校教员。

  • 孙凤珠女士·周诒春

    孙凤珠女士 字峄桐。年二十四岁。生于江苏嘉定。初学于湖州湖郡女塾及苏州英华女校。又任英华女校教员。宣统二年。自费游美。入雅典学校。习普通文科及音乐。民国三年。得学士学位。是年夏。入佐治比卜地学校。习师

  • 原序·王樵

    尚书日记原序传尚书者非一家至蔡先生集传宗本程朱义始益精而学者罕穷其归趣何也经文蕳奥事理兼该非不该不徧之学骤能通贯孟子曰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盖以诗书所载皆其人之实读其书如身在其时论其世如

  • 序(大唐太上皇制)·佚名

    朕闻,天之为大也高,上下之容可纪;地之为大也广,纵横之数可推。则知无去无来,不生不灭。拯沈沦於沙劫,救焚灼於尘区,毒龙惧其威光,醉象惮其神力,其大则包於宇宙,其小则隐於毫芒。七十二君,先在陶钧之内;万八千载,即为俄顷之间。汉日

  • 唯物论没落中的哀鸣·太虚

    一前据东方杂志所载现代物理学之新宇宙观一文,作新物理学与唯识论,以略有申论。张世俊君自汉口来书,深致赞意;并媵以汤钟灵君在中山文化教育馆季刊上所发表之现代科学中的观念论及其批评一文,乃对于新宇宙观的反驳。张君谓

  • 不系舟渔集·陈高

    元代诗文别集。 15卷。陈高撰。《四库全书》曾据两淮马裕家藏本编入别集类。陈高有《子上存稿》,为明洪武十七年(1384)苏伯衡编次。但今无传本,很可能就是《不系舟渔集》的别称。本集有数种清抄本为传世善本,民国十七年(

  • 东京梦华录·孟元老

    宋孟元老撰。十卷。元老生平未详, 自号幽兰居士。从其父宦游南北,于崇宁二年(1103) 卜居京师二十三年。经“靖康之变”后徙居江左,追念汴京繁华往事,以为如“华胥之梦觉”,乃以《梦华录》名书。成于绍兴十七年(1147)。共八

  • 四斗二十八宿天帝大箓·佚名

    《四斗二十八宿天帝大箓》,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似为南北朝天师道道士编集。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本书纂集四种符箓,即《四斗二十八宿天帝大箓》、《五帝五星五岳神仙箓文》、《太上三五黄神越章箓》、《太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