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巻五

○排律并诸杂咏【书附】

上人一首

江上华星照锦袍,前驱甲胄左旌旄。耿纯附凤先扶汉,庄子观鱼昔在濠。每为才求千里骏,直将心服五陵豪。山河王气重经验,茅土功臣定见褒。食客簮承新玳瑁,上公酒赐内蒲萄。地开梁汴云初集,天作周邦日渐髙。共说英雄如管乐,已知伯仲是萧曹。省垣薄暮移红药,门径余阴长碧桃。四牡劳贤纷杂还,仙舟容我待游遨。楚平越定看归马,弓矢明年咏载櫜。

送人修城还

艺祖汾阳济世才,兴唐社稷位三台。两京宫阙同时复,万乗鸾舆逺道回。中令簮缨今不沗,左司衡鉴又重开。朝廷用将皆熊虎,宰相求贤辟草莱。江口峨眉山偃蹇,城头雉堞石崔嵬。经营岂譲周东洛,桢干谁知楚上材。铁瓮时平民按堵,汤池秋涨浪成堆。曲连白纻桓温井,髙接凌歊宋武台。日映旌旗明似练,月低皷角响如雷。郎官拱待回车久,玉树垣阴劳俫杯。

题泾县知县荣卿壁

李侯惠泽比泾清,彷佛弦歌在武城。百里省风民寡讼,三年持法政皆平。雨余禾黍连阡緑,月下机丝比屋声。秦制山河邦属县,周官礼乐职分卿。鸾栖荆棘难终止,骥足云霄自此升。不使隐居遗硕徳,已增恒产富编氓。河阳闲地栽花满,彭泽公田种秫成。六事考功谁最善,召南风教有嘉名。

寄人赋

五峰使节出云霄,细栁春深緑万条。多士雅歌思在泮,诸侯嘉会庆登朝。彤弓已锡櫜鞬宠,玉烛应劳鼎鼐调。共覩景星连北洛,独看铜柱镇南标。华阴游骑旌旗簇,川上光风鼓吹饶。晋将素称羊叔子,汉兵争附霍嫖姚。神仙标格如琼树,宰辅功名到珥貂。髙谊相同呉季札,海夷氛祲近来消。

寿诗

惟天生俊杰,济世属英豪。间气锺华岳,元勲压巨鳌。东山文物旧,南极寿星髙。公族嗟麟趾,儒林起凤毛。郎官前甲胄,使节左旌旄。细栁回兵仗,香芸辟武韬。珥貂先见擢,汗马岂辞劳。谈笑三军却,喑呜万骑逃。运筹期管乐,立业比萧曹。畵戟行当道,彤弓忆载櫜。独专方叔任,重佩吕处刀。此日祥初应,当年庆可褒。玉阶浮寳树,金母进蟠桃。瑞霭迎双鹤,清声被九皋。嘉宾来騕褭,童子献蒲萄。锦瑟尊前鼓,瑶琹席上操。银丝鲜鲙鲤,翠釡晓烹羔。醉倚青油幕,晴熏白锦袍。升堂闻拜颂,入府咏游遨。永祝三千岁,钱塘望海涛。

寄张明徳

我忆张公子,新诗句句工。盛唐兼汉选,大雅振王风。光莹琼瑶并,文章锦绣同。朝阳鸣彩凤,白雪被焦桐。掷地声如石,凌云气若虹。少陵思杜曲,小谢赋江东。况与诸家异,当为一代雄。相知惭谬拙,莫惜启愚蒙。失意惊蕉鹿,因书托塞鸿。右军如见说,飘泊似飞蓬。

宿五城

旅憩五城馆,风泉日夕喧。爱山如锦里,对景想桃源。鸡犬纷相杂,渔樵数共言。偶看溪上碓,因叩酒家门。草色知春意,梅花忆故园。鸟鸣深树里,药斸乱云根。佩剑思公子,求仙访白猿。松窓聊偃息,萝径待扳援。明发逾前岭,星言至逺藩。驰驱当效竭,时务敢辞繁。恐辱将军命,虚沾奉使恩。愿求天下士,慷慨接竒论。

寄刘彦基同知五絶

洪州别驾久相违,骥足迟迟三月归。应被长干儿女笑,春风不试绣罗衣。

御史台前锦绣坊,千官同日宴刘郎。如今换却青骢马,潦倒风尘两鬂霜。

南浦登楼一曲歌,江花潭影照青蛾。谢安不与人同乐,天下苍生奈若何。

先生于我义如山,杯酒相逢适意间。日晚江城多难后,一官却羡治中闲。

九月征人未授衣,年年书到故园稀。无情恨杀湘东鴈,不带平安一字飞。

重忆寄从兄叔章

湖亭面面对青山,菱角新池月様弯。惟有东家兄弟好,几时学得白眉闲。

翡翠屏风护掌珠,日髙贪睡在流苏。鲤鱼尾熟郎纔起,婢子开门送玉壶。

白扇

越罗如雪紫竹枝,江南白波生藕丝。乗鸾儿女上天去,明月动引清风随。

开岁卧病

多病文园渴未消,自从人日遇花朝。不知杨栁将春色,緑到淮南第几桥。

一朝卧病药相扶,纔倚晴窓阅地图。莫说江南风景好,王孙头白怨蘼芜。

寄陈教授敏

敬亭山下故人家,榖雨晴时正摘茶。我似卢仝酷相好,春深休寄杜鹃花。

松树连檐翠色多,南湖春水澹生波。习家旧宅云林在,明月满船听棹歌。

寄方氏甥策

紫纻春衫白接■〈罒离〉,明年纔是冠巾时。风流不减阳元相,五色华笺解赋诗。

淮南三月杏花稀,诸子纷纷赋浴沂。中有方生年最少,也随冠者试春衣。

寄从弟贞

水殿春深寳帐开,云中箫鼓下瑶台。女巫定索迎神曲,玉字泥缄着意裁。

龙作人来听读书,绛纱新剪夜窓虚。山东旧族吾家谱,白额名驹定是渠。

赠白纻山庵道人杨玄中

四望亭前姑孰溪,道人种玉住山西。古松数株秋满屋,青鸟月明时一啼。

青山如龙云气深,玉阶凉露滴秋林。司马将军白纻曲,五枝花里付鸣琴。

书所见

一树古梅花似雪,半临驿路半临溪。美人玉笛吹何处,零落空山鸟自啼。

黄犊饮溪芳草满,青裙挑菜碧芹肥。故山好处多如此,湖上春风我忆归。

徳兴山中

石桥斜日万山阴,云满寒溪雪满林。独有梅花看不厌,江南春色故园心。

路入深山忽有村,隔溪烟火似桃源。渔舟不唤行人渡,洞里春寒静掩门。

树头飞翠湿空蒙,茅屋鸡鸣雪涧东。好借呉兴唐棣笔,畵图传我是仙翁。

我爱刘郎俊有才,镜湖流水接天台。明年二月桃花发,仪凤和鸾出洞来。

江水春深好弋鳬,明星埀近屋东隅。国风原自鸡鸣始,杂佩郎今爱惜无。

文词秀发建安风,三十红颜卫玠同。却忆周南求淑女,几时寤寐在丝桐。

纸扇

鲁女在时曾剪缟,齐姬去后更无纨。当年标格难同致,斜月凉风思万端。

富池江口夜泊

华髪青灯共一船,闻鸡独起看龙泉。风云未遂平生志,惭愧周瑜长十年。

草昧英雄望列侯,梦中三十六春秋。功名总被儒冠误,两岸啼猿一夜愁。

瞿塘西上接成都,天下竒才八阵图。梁父不因徐庶解,终身陇亩一凡愚。

南康除夜

去年马上折梅花,今夕匡庐度岁华。风雪苦寒如北土,每因时节恨无家。

十年客泪不曾干,丘垄成行骨肉残。为报淮南兄与弟,紫髯憔悴未为官。

铜陵寄刘知府

双尊特为故人将,江路风涛忽渺茫。坐对铜官不同饮,马蹄明日又泾阳。

江上九华翠欲流,池阳太守旧交游。月明良夜负清赏,正似山阴雪后舟。

途中寄钱隐君穉

青阳门下旧诸生,长忆春风服既成。我尚为童君已冠,如今白髪见交情。

故国同门赋浴沂,十年飘泊偶相依。伯劳燕子何无分,又复东西各自飞。

早发分宜县

万山髙下宜春路,旧县人烟乱后稀。荆棘十年生满道,不堪零露湿征衣。

夜半荒鸡鸣逺村,板桥斜出县西门。征人衣上霜如雪,犹未曾承国士恩。

六言

桃叶渡边芳草,石头城下寒潮。六代繁华已矣,月明何处吹箫。

古,镜

。芙蓉出渌水,翡翠生丹砂。上有六朝篆,斑斑蚀土花。惊鸾一朝去,髙飞凌紫霞。

送李望瑞

星言夙晨驾,千里睦州城。去去山如髪,东南第几程。闲观垂钓者,乃见古人情。弃世犹敝屣,浮名安足荣。桐庐一江水,可以濯吾缨。

鸡鸣风雨夕,既见子如何。不乐复谁待,相看华髪多。秋江有清兴,明发听讴歌。市就君平卜,岷峨有使过。言归当十月,华省集鸣珂。

岁暮

鸡鸣刁斗歇,展转尚无眠。华髪何为者,离乡今十年。

岁暮思故园,翛翛早梅发。物是人已非,天涯但明月。

荅霍先生书

某顿首再拜,奉覆西霞先生:尊丈前奉命往袁仓,卒不获诣辞,归涂蹭蹬又缺助襄,中心为欠。令郎至辱手书,令人大惭。前后凡三承惠教,足纫髙谊,所示哀诗,尤见孝情纯至,人子大事孰此为甚。况当乱世,克忠尽孝,逍遥物外,尤人所难。惟先生能备之矣。比闻小有不豫,意或忧戚所致,尚冀节哀。三年通丧,圣经明训,过厚虽善,遗体尤重。霜柑少许,聊将逺意。冬寒未中,万乞自爱。不备。

与钱文璧书

某顿首再拜奉启:文璧征君亲契,别来倐焉二载,区区贱迹,东逐西驰,不异萍梗。心劳日拙,为之奈何。思惟往昔,与足下程西岩同舍。晓牕夜烛,或置琹尊,或敲茶臼,讲道论心语无间。然自兵再变,程君去淛上物故,仆亦流落逺途,独公在敬亭山水间,室家相庆,父子熈熈,何乐如之。人生聚散真犹一梦,每中夕兴懐,未常不泫然流涕。近景宗至辱,寄声感愧。感愧如曾士美、程兄季明教授,乞道雅素之谊。不具。

与王克譲张明徳书

某谨载拜奉启:克譲明徳二执事,别后凡两更岁。律每东望敬亭云气,辄心与神驰,数承诲章,备询动履,均吉为慰。仆以萍踪飘逐,兼堕懒习,不即裁荅,谅为知已必不以此为嫌也。今岁六月,自铜陵遵陆取道泾县,遂留水西,苦于暑雨弥旬,不获趋造左右,握手髙斋,终日欢迨。今怅恨,比至洪州已秋仲矣,始闻明徳入罗寨,方以为忧景宗来。知吉人天相,已遂脱归,圣人所谓言忠信、行笃敬,此福善之验也。冬前有普宜使者还自皖城,知执事在彼,亦回尤所谓见几明决、审于去就者也。仆之近况,惟有抱膝长吟而已,景宗备能道之,呵呵不悉。  

猜你喜欢
  李芸子·唐圭璋
  漫叟诗话 全文·佚名
  ◆王永丰祯(农务集)·顾嗣立
  第二折·佚名
  第二折·张寿卿
  卷十二·吕本中
  卷一百八十九·徐世昌
  卷十·孙默
  卷358 ·佚名
  卷四百三·曹学佺
  卷二百五十四·陈廷敬
  原跋 无名氏·贾凫西
  马戴诗鉴赏·佚名
  36.杜甫:新安吏·施蜇存
  茯苓仙傳奇·许善长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三十三·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一百三十三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幻云居诗稿郑獬字毅夫安州安陆人皇祐五年进士第一神宗朝拜翰林学士为王安石所恶出知杭州徙青州提举鸿庆宫卒有郧溪集采鳬茨朝携一筐出暮携一筐归十

  • 卷一百七十二·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一百七十二 明 曹学佺 编 宋诗四十九 欧阳澈 醉中食鱠歌 君不见秋风未发鲈正肥张翰思归心欲飞又不见田文有客歌弹铗为叹无鱼声激烈水晶细鱠落金盘须信江南

  • 卷十一·王夫之

    ◎金、王、李、陈列传(李元胤刘克安附) 金声桓,字虎符,陕西榆林人。起群盗,号“一斗粟”。拥众万余,降于左良玉,良玉部四十八营,声桓为之长。弘光中,授总兵官都督。寻随良玉东下,与左梦庚俱降清。同刘良佐、高进库攻陷南昌。

  • 辽史拾遗卷五·厉鹗

    钱塘 厉鹗 撰本纪第六穆宗孝安正敬皇帝讳璟小字舒噜资治通鉴曰帝更名明 契丹国志曰帝年少好逰戯不亲国事毎夜酣饮逹旦乃寐日中方起国人谓之睡王应厯元年 秋九月遣刘承训告哀于汉十国春秋曰北汉干祐四年秋九月辽遣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十六·佚名

    弘治十一年四月丙寅朔孟夏享 太庙 遣内官祭司灶之神 初大理寺右寺丞杜昌鸿胪寺右寺丞周惠畴高岱尚宝司司丞华英中书舍人仝泰杨立太常寺寺丞张晖以传升降级至是乞复原职许之 戊辰升锦衣卫副千户柏权为指挥佥事舍人柏极

  • 平定金川方略目録·来保

    纪事本末类卷一乾隆十一年十一月二十六日至十二年三月二十四日卷二乾隆十二年四月初四日至六月十七日卷三乾隆十二年七月二十六日至九月三十日卷四乾隆十二年十月初四日至十二月十九日巻五乾隆十三年正月初十日至三月

  • 辛昂传·李延寿

    辛昂字进君。刚刚几岁就有成人的志向和行为。有一个善于相面的人对辛昂的父亲仲略说“:你们家虽然世世代代都有当官的,但名气、德行、富贵,没有人能赶上这个孩子。”仲略也很看重辛昂的志气,认为相面师说的很对。辛昂十八

  • 卷五十二 末造殉节诸臣·李有棠

    宣宗贞祐三年夏五月庚申,中都破。右丞相兼都元帅定国公完颜承晖死之。承晖字维明,本名福兴。好学,淹贯经史。袭父穆昆,由符宝祇候历警巡使。章宗立,迁近侍局使,擢东京提刑副使,豪猾屏息。转北京留守,入为刑部尚书。屡忤权幸,改

  • 叔向问处乱世其行正曲晏子对以民为本第二十一·晏婴

    叔向问晏子曰:“世乱不遵道,上辟不用义;正行则民遗,曲行则道废。正行而遗民乎?与持民而遗道乎?此二者之于行何如?”晏子对曰:“婴闻之,卑而不失尊,曲而不失正者,以民为本也。苟持民矣,安有遗道!苟遗民矣,安有正行焉!”

  • 外储说左上第三十二·韩非

    一、明主之道,如有若之应密子也。明主之听言也美其辩,其观行也贤其远,故群臣士民之道言者迂弘,其行身也离世。其说在田鸠对荆王也。故墨子为木鸢,讴癸筑武宫。夫药酒用言,明君圣主之以独知也。二、人主之听言也,不以功用为的

  • 卷六·佚名

    阿差末言:唯舍利弗。菩萨功德业及圣慧业亦不可荆何谓德业。若能布施出身所有。持戒之德道慧之业。常行慈心思惟定意。行无极哀奉众善本。为己身施亦为他人。合集功德劝施一切。三世众生普及诸学及与不学诸缘觉乘。亦复

  • 卷七·佚名

    复次善男子,云何是菩萨如风无碍而行。善男子,如世间风於一切处无依无著亦无色相。而能於彼一切宫殿楼阁。及须弥山大海等处。如所作事而悉能作。菩萨智风亦复如是,於一切处亦无所著。而能施设蕴处界等彼一切法。蕴者所谓

  • 佛说文殊师利般涅槃经·佚名

    西晋居士聂道真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八千人俱。长老舍利弗。大目揵连。摩诃迦叶。摩诃迦旃延。如是等众上首者也。复有菩萨摩诃萨十六人等。贤劫千菩萨弥勒为上首。复有他方菩萨千

  • 第四則&nbsp;&nbsp;德山挾複子·胡兰成

    第四則德山挾複子舉:德山宣鑒禪師到溈山要見當家和尚靈祐禪師,他挾複子(鋪以展拜,亦以墊坐)於法堂上,從東過西,從西過東,顧視云:「無、無」,便出。人是會有、為了問題想要去問,及到了那裏,忽然卻覺得什麼問題都沒有了。這裏圜悟

  • 四分律卷第二十八(二分之七明尼戒法)·佚名

    姚秦罽宾三藏佛陀耶舍共竺佛念等译一百七十八单提法之五“时诸比丘尼僧,应将受戒者,至比丘僧中,偏露右肩礼僧足已,右膝着地,合掌作如是语:‘大德僧听!我某甲,从和上尼某甲,求受具足戒。我某甲今从众僧乞受具足戒,某甲尼为和上,愿

  • 燕乐考原·凌廷堪

    音乐论著。六卷。清代凌廷堪撰。凌廷堪,字次仲,安徽歙县人。喜好音乐,尤长于南北曲,乾隆年间曾在扬州词曲馆“从事雠校”。此书约成于嘉庆九年(1804年)。本书以论述琵琶调为主,研究唐宋燕乐的来源及其宫调系统。首卷

  • 修真九要·刘一明

    道教炼养著作。1卷。作者是清代的刘一明。此书系作者传述其师砻谷老人之说。共九要为:勘破世事第一,积德修行第二,尽心穷理第三.访求真师第四,练已筑基第五,和合阴阳第六,审明火候第七,外药了命第八,内药了性第九。作者认为修

  • 孑楼诗词话·林庚白

    尝读《全唐诗》,载有《观邻人演昭君变》一首。《昭君变》者,当时剧名也。使逊清同、光以来诗人,执笔为之,必什九不敢用“昭君变”三字。观于《范伯子诗集》,偶涉及电报,辄以“电语”二字代之,特电话及有声电影犹未传播中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