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

    ○赵信庵  

    信庵赵葵,南仲忠肃公幼子,意气豪迈。停濠梁日,有婢与客私,公知之, 伺婢夜出,袖剑出帐中,一挥断之,人头弃之城沟。辛卯,李全送死,维阳奏功, 自三京之役,家居数年。至淳癸卯,优诏起复,畀以重任,为参预时,有《奏 对日记》。穆陵与之密议储事,公再三赞决,且云:“如陛下即位,便不是好样 子,尤人所难言也。”除拜右相,葵屡上辞免,而朝旨促赴缺益急。后葵到京, 时以宰相须用读书人劾之,葵已知之矣,乃径出国门,疾驰而归,题《南乡子》 壁间云:“束发领西藩,百万雄兵掌握间。召至庙堂无一事,遭弹。昨日公卿今 日闲。拂晓出长安,莫待西风割面寒。羞见钱塘江上柳,何颜?瘦仆牵驴过远山。”     后有表奏曰:“霍光不学无术,每思张咏之语以怀惭。后稷所读何书,敢以赵汴 之言而自解。”是虽有激而云,然亦见机而作矣。归领乡郡,推心爱民,一鞭不 妄施。暇日过岳麓精舍,舍长刘某年差长,将坐,揖曰:“相公主席。”公摇手 曰:“到这里说甚相公?”竟就宾席,取酒尽欢而去。后居溧阳,己未难作,闻 命即出,丙寅时事粗定,告老还乡,舟未发以书报,乡人及两学士友无不欢悦, 长沙儿童日呼舞于市曰:“相公归云。”冬十月二十六日至齐安,中夕,电光如 烛,空中砰然有声,遂薨。

    ○安子文  

    安子文与杨巨源、李好义合谋诛逆曦,旋杀巨源而专其功。久之,朝廷疑其 跋扈,俾帅长沙。子文尽室出蜀,尝自赞云:“面目邹搜,行步ン苴。人言托住 半周天,我道一场真戏耍。今日到湖南,又成一话靶。”在长沙计利析秋毫,厅 事前豢豕成群,粪秽狼籍,肥盾则烹而卖之,罢镇捆载归蜀。厥后,杨九鼎在 蜀以刻剥致诸军之怨,军士莫简猖乱杀九鼎,剖其腹,实以金银曰:“使其贪腹 饱饫。”时子文家居,散财给士,生擒莫简,剖心以祭九鼎,迄再严蜀难。    

    ○嵩之起复

    淳乙巳正月,刘汉弼正夫由闲卿监擢拜台臣。先是九月,嵩之自右揆丁父 忧优诏起复,盖援弥远例也。嵩之朵颐不起,特以葬为辞,逡巡未就阙十一月。 徐元杰侍郎因对以起复为非,嵩之憾之,语所厚曰:“吾与徐谊不薄,何不密以 启我?”自是继有论奏,上意不复向嵩之,台官弹击无虚日。未几,汉弼以肿疾 死,杜丞相范继薨,徐又以伏暑暴卒,物论沸腾,直谓数公皆中毒死,徐则遍体 青黑,朝野为之惊骇,堂食无敢下箸者。于是揭榜通衢,重立赏格,移文棘寺, 严鞫奸凶,然竟莫明所以。已而出太府之币,畀上腴之田,赐之美谥,以旌其忠 焉。嵩之废浚,苦目疾又久之,疽发背死。嵩之当国一时,正人如杜范、游侣、 刘应起、李韶、赵汝腾等,皆以不合逐去。时乔行简平章、李宗勉左相、史嵩之 右相三相当国,时论谓乔失之泛,李失之狭,史失之专。然宗勉清谨守法,号为 贤相。

    ○崔福之死

    崔福从赵葵收李全,名重江淮,为人勇悍,喜于生事而无忌惮。陈к为建康 留守,崔为路钤,夺统制官王明鞍马。又迫逐总所赵监酒亲属。к委会厅戒谕, 然不悛。值王步帅统师过淮,乞崔福军前协力,因厚遣之。福遇贼不击,托言葬 女而归,更不申大阃取旨,主帅亦无如之何。陈以为从本司调遣,而蔑视军法如 此,若不明正典刑,则更相效法,押赴教场处斩。人以为文臣不习边事,多为武 人所轻,陈к为积忿而发也。殊不思良将难得,为帅阃者当推诚共事,果跋扈凌 犯,自当申取朝旨,岂可擅杀。  

    ○孟保相  

    孟珙号无庵,兄弟中第四,故称“四孟”。机略沈鸷,世罕能及。尝攻大金, 公统兵四万,至蔡州灭之,由是威名浸盛,为荆湖制帅。善御众,得士卒心,轻 财结客,对境虚实,莫不周知,外国机要,间探尤密。性好佛,夜则趺坐,召偏 裨以下五七十人,施毡褥,俱席地,自上而下各举一话,或目前事,或市井笑谑 事,无不可言者。言有可笑,辄相与大噱,惟不得讦人阴私。于是上下之情无不 通者,军中私密、外间诡诈,皆入其耳。久任边帅,朝廷赖之。后无疾而逝。兄 璩,称“三盂”,尝知鄂州,性宽厚。弟十孟,知岳阳,皆然。子之缙,立朝尤 有大节。理宗朝称边帅者必曰“诸孟”云。

    ○余樵隐  

    余字夫,淳三年帅蜀,慷慨自许,创建城壁,修筑关隘,增屯堡栅, 数年之间,边尘不惊,浸以骄恣。初,之临遣也,有“挈故地还天子”之语。 十年,天子降诏,褒谕八年守蜀之功。郑青山再相,因怂恿其用兵,且以私书 与云:“老夫只候此着为退身计。”于是一意出师,至兴元无功而还。壬子冬, 北兵知其所为,入掠成都,薄嘉定,无御之者。帅蜀罔功,每交结权要及中外 用事者,奏牍词气悖慢,示敢专制之状,上意不平之。徐青叟奏云:“余不知 事君之礼,帅蜀无功,陛下何不出其不意召之?”上不答。一日御笔余以本职 奏事,庚牌到蜀,而以汉中败绩归。羞愧,饮药而死。    

    ○余晦帅蜀

    宝甲寅,余晦帅蜀。徐清叟奏云:“朝廷命令不行于西蜀者,十有二年矣。 今者天毙此,乃祖宗在天之灵,社稷无疆之福,陛下大有为之机也。今乃以素 无行检、轻儇浮薄、不敢任重如晦者当之,臣恐五十四州军民不特望而轻鄙之, 敌国闻之,亦且窃笑中士之无人矣。所有除晦内批,乞赐收回。”御笔责清叟曰: “数十年来未见执政缴回成命者,卿若固执,则庙堂之间,同列之人,皆有不安。 召命已颁,决难反汗。”其后余晦果败,蜀失紫金山,要地为其城云。

    ○晦诬惟忠

    余晦继为蜀帅,一日,有南水忠者叛,反书闻。王惟忠适留阃,问南永忠 何如人,惟忠盛言其勇而义。晦曰:“人言其不可保,有之乎?”惟忠云:“当 入状,以百口保之。”晦即取纸,俾书既毕,探怀以反书示之,愕然。晦谪归, 以王惟忠庇叛事告于朝,遂人大理狱,全台入晦之状,殿院陈大方尤主之,惟忠 竟斩东市。此事本非其罪,晦惧祸及己,故诬之耳。未几,大方奉祠归绍兴,得 疾,目击惟忠之为鬼,露头吁天,谓非所为,闻者嗤之。惟忠与晦俱浙东人,少 微贱,晦小名“余再五”,以余天锡之荐为四川制置使。时惟忠为利州安抚,阅 除目笑曰:“余再五来也。”晦闻之,故诬奏惟忠。斩于市,血逆流而上,惟忠 颜色不变,曰“吾将诉于天,以明此冤也。”

    ○彭大雅  

    彭大雅字文子,癸卯守重庆。时蜀已残破,大雅披荆棘冒矢石,筑城以守, 为蜀根柢。自此支吾二十年,大雅之功也。然取办峻迫,德之者固多,怨之者亦 不少。后谪死,蜀士大夫为之立庙焉。大雅入蜀,曾有《祭诸葛武侯文》云:   “大国之臣,不拜小国之卿,大雅今拜矣。拜公以八阵之神图,拜公以出师之一 表,尚飨。”其文甚伟。

    ○赵方威名

    赵方,嘉定年间为淮阃,威望表耸,金人相戒不敢犯边,皆以“赵爷爷”呼 之。貌古怪,两眼高低,一眼观天,一眼观地,人皆望而畏之,不敢仰视。一日 浴汤,伏事只窥见一巨蛇蟠于桶中,皆不敢漏泄。一夕更鼓不鸣,诘朝申举,当 更军人自分必死。及执覆,谓有巨蛇蟠于鼓,故不敢近,以故皆知为蛇之精。镇 边数年,一尘不惊。两子六直阁、七直阁,随侍在淮北,人有“六只角”、“七 只角”之呼,其威名已远畅矣。后欲上武当山烧香,上真降笔曰:“襄阳赵方, 欲上武当。酆都小卒,不请烧香。”方初登第作尉时,尝访辛稼轩,留三日,剧 谈方略,辛喜之,谓其夫人曰:“近得一佳士,惜无可为赠。”夫人曰:“我有 绢十端尚在。”稼轩遂将添作赆仪,且奉以数书,去诸监司觅文字。赵极感之。 后辛死,其子遇,赵作荆湖制置,适在幕下佥属,谓赵以乃父曩畴之故,赐以提 挈。不料待之反严,无时程督,几不能堪,至与其母对泣。幸三年官满,辞赵告 归,赵曰:“且可留一日。”即开宴,请其母夫人同来,樽前语其母子曰:“某 三年非待令嗣之薄。吾受先公厚恩,正恐其恃此,不留心职业故尔。今已为经营 到诸监司举纸,七状皆足,并发放在省部讫。自即当奉少费,请直去改官。”辛 母子方感谢无涯。大贤之陶铸后进,报称旧恩如此夫。

    ○刘雄飞  

    淳熙年间,鄂州江夏县尉司都头杨文,其妻八娘,常行善念。一日,隆兴解 到城徒二十五人来鄂州,发下尉司杨文收管拘锁。雄飞者貌魁伟,八娘以为异, 待之极厚。杨文出巡捕盗,八娘遂打开索锁,俾雄飞遂遁,仍与雇舟盘费。雄飞 一夜过江,宿于荒沙坝中,夜半见天门大开,车马往来,心内自喜。至镇江府, 适扬州制司招帐前敢勇军,遂投充军队。至扬州制司,调遣出军,大捷而回,除 帐前统制官。后累有功,迁权帐前副都统,适和州缺守。贾似道为制置使,差雄 飞权和州。到郡数月,正除知和州。雄飞遣人迎杨都头、夫人偕来,则八娘已死 矣。厚赆杨都头归,俾作功德,追荐八娘。后雄飞为四川制置,仍保杨都头为帐 前统制,后知重庆府。刘之报恩,可谓至矣。

猜你喜欢
  卷六十五·表第三·公主表·脱脱
  建文皇帝遗迹·佚名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一百八十三·佚名
  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二十四·佚名
  卷之三百五十五·佚名
  卷之二百三十二·佚名
  卷之一百三十九·佚名
  ●书目提要·佚名
  西汉年纪卷十一·王益之
  志卷第十七 高丽史六十三·郑麟趾
  南唐书卷三·马令
  ·谕兵丁·丁曰健
  樊山政书卷八·樊增祥
  唐纪七十九 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中之下天复二年(壬戌、902)·司马光
  琉美修好条约·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七百九十四·彭定求

        卷794_1 【讲德联句】皎然   先王设位,以正邦国。建立大官,封植有德。--潘述   二南敷化,四岳述职。其言不朽,其仪不忒。--汤衡   暨于嬴刘,乃创程式。罢侯置守,剖竹分域。--皎然   赫矣皇唐,康哉立极。精

  • 卷二十一·李攀龙

    钦定四库全书古今诗删卷二十一明 李攀龙 编唐七言絶句蜀中九日【王勃】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鴈那从北地来渡湘江【杜审言】迟日园林悲昔逰今春花鸟作邉愁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赠苏

  • 卷四百一十七·列传第一百七十六·脱脱

        乔行简 范钟 游似 赵葵 谢方叔   乔行简,字寿朋,婺州东阳人。学于吕祖谦之门。登绍熙四年进士第。历官知通州,条上便民事。主管户部架阁,召试馆职,为秘书省正字兼枢密院编修官。升秘书郎,为淮西转运判官,知

  • 卷一百三十六·毕沅

      ◎宋纪一百三十六 ∷起玄黓敦牂正月,尽三月,凡三月。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   绍兴三十二年金大定二年   春,正月,戊辰朔,日有食之。   己巳,遣中书舍人、权直学士院虞允文先往建康措

  • 密王朱友伦传·薛居正

    密王朱友伦,小时聪明颖悟,喜爱文笔,懂得音律。到长大后,爱好骑马射箭,有指挥治理的谋略,太祖常感到惊奇,说:“这是我家的千里驹啊。”年十九岁时,任宣武军军校。景福初年,兼任元从骑军都将,接着上奏朝廷任右武卫将军,逐渐让他参与

  • 五五、宁越考·钱穆

    《汉志》儒家有《宁越》一篇。班固云:“中牟人,为周威王师。”今按:《吕览 贵应篇》:“宁越,中牟之鄙人也。苦耕稼之劳,谓其友曰:何为而可以免此苦也?其友曰:莫如学。学三十年,可以达矣。宁越曰:请以十五岁。人将

  • 卷三十六·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大清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寛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圣训卷三十六澄叙康熙四年乙巳三月壬辰上谕吏部都察院民生之安危由於吏治之清浊吏治之清浊全在督抚之表率若督抚清正实心爱民则下吏孰敢不洁

  • 卷八十 乐毅列传第二十·司马迁

    乐毅者,其先祖曰乐羊。乐羊为魏文侯将,伐取中山,【正义】:今定州。魏文侯封乐羊以灵寿。【集解】:徐广曰:“属常山。”【索隐】:地理志常山有灵寿县,中山桓公所都也。【正义】:今镇州灵寿。乐羊死,葬於灵寿,其後子孙因家焉。中

  • 三十九年·佚名

    (甲辰)三十九年大明嘉靖二十三年春正月1月1日○庚子朔,以權停例,受朝賀。○憲府啓吏、兵曹堂上事,不允。啓權彬事,如啓。○諫院啓吏曹堂上事、前諫官事,答曰:「吏曹注擬之失,雖曰有之,一時盡遞,豈不騷擾乎?以所失推之,則其意可知也

  • 安礼·黄石公

      怨在不舍小过,患在不预定谋。福在积善,祸在积恶。  饥在贱农,寒在堕织。安在得人,危在失事。  富在迎来,贫在弃时。上无常操,下多疑心。  轻上生罪,侮下无亲。近臣不重,远臣轻之。  自疑不信人,自信不疑人。枉士无

  •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三十卷·湛然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三十卷唐毗陵沙门湛然述次举譬者。婆沙大论并依树譬道品。故名道树。二论并与今文大同。但今结果位在初住。与婆沙异。于中又二。初别约无作道品。次通约三观。初文有譬合结。譬及合文并阙如

  • 玉斗山人集·王奕

    元代诗文别集。3卷。王奕(或作王弈)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编入别集类。王奕原撰有《斗山文集》12卷,《梅岩杂咏》7卷,今均未见传本。今存《玉斗山人集》3卷原名《东行斐稿》,系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乡

  • 救命书·吕坤

    兵书。明代吕坤撰。全书共2卷(一作1卷)。坤有《安民实务》,已著录。作者有感于明代后期兵祸连年、城防废弛,守备不力,遂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撰为是书,希望将士能以此守城保民,免于兵害。内容以城邑防御为主,条列城

  • 清静经·佚名

    全称为《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简称《清静经》或《常清静经》。道教经典,涉养生与持诵。一卷。撰者不详。约成书于中唐以前。关于该书作者,据经文起句为“老君曰”,系托称太上老君所说、传。葛玄赞说:此经是东华帝君

  • 续红楼梦未竟稿·张曜孙

    《续红楼梦》二十回,系未完稿本,原本系周绍良先生珍藏,海内未见第二本,周先生《红楼梦书录》中此书提要云:张曜孙撰。二十回。稿本,共九册,第一册末题:“徐韵廷抄”。书前有签云:“此书系张仲远观察所撰,惜未卒业,止此九册,外间

  • 雅舍菁华·梁实秋

    梁实秋散文精选,收文71篇。收录的都是梁实秋足已传世的著名小品文。

  • 圣驾南巡日录·陆深

    明陆深撰。深字子渊,号俨山,上海人,弘治乙丑进士,官至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学士,卒谥文裕,事迹具《明史·文苑传》。世宗嘉靖十八年,南幸承天,相度显陵。深时官学士,命掌行在翰林院印扈行。是编乃纪其往返程顿,自二月癸丑至四月壬

  • 成唯识论了义灯·慧沼

    凡七卷。唐代慧沼撰。略称唯识论义灯、唯识了义灯、了义灯、义灯。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三册。为唯识三疏之一。本书系破斥有关解释成唯识论中之异说者,并阐明原论正义。撰者乃我国法相宗第二祖,书中祖述窥基之说,责难圆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