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太祖纪七

乾化二年正月,宣:“上元夜,任诸市及坊市各点彩灯,金吾不用禁夜。”近年以来,以都下聚兵太广,未尝令坊市点灯故也。甲申,以时雪久愆,命丞相及三省官群望祈祷。诏曰:“谤木求规,集囊贡事,将裨理道,岂限侧言。应内外文武百官及草泽,并许上封事,极言得失。”以丁审衢为陈州,而审衢厚以鞍马、金帛为谢恩之献,帝虑其渔民,复其献而停之。封保义节度使王檀为琅琊郡王。命供奉官朱峤于河南府宣取先收禁定州进奉官崔腾并傔从一十四人,并释放,仍命押领送至贝。腾,唐户部侍郎洁之子也。广明丧乱,客于北诸侯,为定州节度使王处存所辟,去载领贡献至阙。未几,其帅称兵,遂絷之。至是,帝念宾介之来,又已出境,特命纵而归焉。丙戌,有司以孟春太庙荐享上言,命丞相杜晓摄祭行事。丙申夕,荧惑犯房第二星。

二月庚戌,中和节,御崇勋殿,召丞相、大学士、河南尹,略封讫,于万春门外庑赐以酒食。《五代会要》,二月,追封故魏博节度使罗宏信为赵王。癸丑,敕曰:“今载春寒颇甚,雨泽仍愆,司天监占以夏秋必多霖潦,宜令所在郡县告喻百姓,备淫雨之患。”庚申,御宣威殿开宴,丞相洎文武官属咸被召列侍,竟日而罢。壬戌,帝将巡按北境,中外戒严,诏以河南尹、守中书令、判六军事张宗奭为大内留守。中书门下奏,差定文武官领务尤切宜扈驾者三十八人。诏工部尚书李皎、左散骑常侍孙骘、右谏议大夫张衍、兵部侍郎刘邈、兵部郎中张俊、光禄少卿卢秉彝并令扈跸。甲子,发自洛师,夕次河阳。《通鉴》云:至白马屯,赐从官食,多未至,遣骑趣之于路。左散骑常侍孙骘、右谏议大夫张衍、兵部郎中张俊最后至,帝命扑杀之。乙丑,次温县。丙寅,次武陟。怀州刺史段明远迎拜于境上,其内外所备,咸丰霈焉。丁卯,次获嘉。戊辰,次卫州之新乡。己巳,晨发卫州,夕止淇门,内衙十将使以十指挥兵士至于行在。辛未,驻跸黎阳。癸酉,发自黎阳,夕次内黄。甲戌,次昌乐县。丁丑,次于永济县。青州节度使贺德伦奏,统领兵士赴历亭军前。戊寅,至贝州,命四丞相及学士李琪、卢文度、知制诰窦赏等十五人扈从,其左常侍韦戬等二十三人止焉。己卯,发自贝州,夕驻跸于野落。

三月庚辰朔,次于枣强县之西城。《通鉴》:辛巳,至下博南,登观津冢。赵将符暕引数百骑巡逻,不知是帝,遽前逼之。或告曰:“晋兵大至矣!”帝行幄,亟引兵趣枣强,与杨师厚军合。丙戌,镇、定诸军招讨使杨师厚奏下枣强县,车驾即日疾驰南还。丁亥,复至贝州。庚寅,杨师厚与副招讨李周彝等准诏来朝。辛卯,诏丞相、翰林六学士、文武从官、都招讨使及诸军统指挥使等,赐食于行殿。壬辰,命以羊酒等各赐从官。甲午,幸贝州之东闉阅武。乙未,帝复幸东闉阅骑军。敕以攻下枣强县有功将校杜晖等一十一人,并超加检校官,衙官宋彦等二十五人并超授军职。丙午,次济源县。诏曰:“淑律将迁,亢阳颇甚,宜令魏州差官祈祷龙潭。”戊申,诏曰:“雨泽愆期,祈祷未应,宜令宰臣各于魏州灵祠精加祈祷。”《五代会要》:三月,诏曰:“夫隆兴邦国,必本于人民;惠养疲羸,凡资于令长。苟选求之逾滥,固抚理之乖违。如闻吏部拟官,中书除授,或缘亲旧所请,或为势要所干,姑徇私情,靡求才实,念兹蠹弊,宜举条章。今后应中书用人及吏部注拟,并宜省籓身之才业,验为政之否臧,必有可观,方可任用。如或尚行请说,犹假货财,其所司人吏,必当推穷,重加惩断。”

四月己酉,幸魏州。金波亭,赐宴宰臣、文武官及六学士。甲寅夕,月掩心大星。丙辰,敕:“近者星辰违度,式在修禳,宜令两京及宋州、魏州取此月至五月禁断屠宰。仍各于佛寺开建道场,以迎福应。”己未,次黎阳县。《通鉴》:乙卯,博王友文来朝,请帝还东都。丁巳,发魏州。己未,至黎阳,以疾淹留。东都留守官吏奉表起居,赐丞相、从官酒食有差。己巳,至东都,博王友文以新创食殿上言,并进准备内宴钱三千贯、银器一千五百两。辛未,宴于食殿,召丞相及文武从官等侍焉。帝泛九曲池,御舟倾,帝堕溺于池中,宫女侍官扶持登岸,惊悸久之。制加建昌宫使、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徒、开封尹、博王友文为特进、检校太保,兼开封尹,依前建昌宫使,充东都留守。戊寅,车驾发自东京,夕次中牟县。

五月己卯朔,从官文武自丞相而下,并诣行殿起居,亲王及诸道籓帅咸奉表来上。庚辰,发自郑州,至荥阳,河南尹魏王宗奭望尘迎拜;河阳留后邵赞、怀州刺史段明远等逦迤来迎。夕次汜水县,帝召魏王宗奭入对,便于御前赐食,数刻乃退。壬午,驻跸于汜水,宰臣、河南尹、六学士并于内殿起居,敕以建昌宫事委宰臣于兢领之。《五代会要》:其年六月,废建昌宫,以河南尹、魏王张宗奭为国计使,凡天下金谷兵戎旧隶建昌宫者,悉主之。癸未,帝发自汜水,宣令邵赞、段明远各归所理。午憩任村屯,夕次孝义宫。留都文武礼部尚书孔续而下道左迎拜。次偃师。甲申,至都,文武臣奉迎于东郊。渤海遣使朝贡。宰臣薛贻矩抱恙在假,不克扈从,宣问旁午,仍命且驻东京以俟良愈。及薨,帝震悼颇久,命雒苑使曹守珰往吊祭之,又命辍六日、七日、八日朝参,丞相、文武并诣上阁门进名奉慰。丁亥,以彗星谪见,诏两京见禁囚徒大辟罪以下,递减一等,限三日内疏理讫闻奏。《五代会要》:彗星见于灵台之西,至五月始降赦宥罪,以答天谴。又云:五月壬戌夜,荧惑犯心大星,去心四度,顺行。司天奏:“大星为帝王之星,宜修省以答天谴。”诏曰:“生育之人,爰当暑月,乳哺之爱,方及薰风。傥肆意于刲屠,岂推恩于长养,俾无殄暴,以助发生。宜令两京及诸州府,夏季内禁断屠宰及采捕。天民之穷,谅由赋分;国章所在,亦务兴仁。所在鳏寡孤独、废疾不济者,委长吏量加赈恤。史载葬枯,用彰轸恤;礼称掩骼,将致和平。应兵戈之地,有暴露骸骨,委所在长吏差人专攻收瘗。国疠之文,尚标七祀;良药之市,亦载三医。用怜无告之人,宜征有喜之术。凡有疫之处,委长吏检寻医方,于要路晓示。如有家无骨肉兼困穷不济者,即仰长吏差医给药救疗之。辛卯,诏曰:“亢阳滋甚,农事已伤,宜令宰臣于兢赴中岳,杜晓赴西岳,精切祈祷。其近京灵庙,宜委河南尹,五帝坛、风师雨师、九宫贵神,委中书各差官祈之。”《通鉴》:闰月壬戌,帝疾甚,谓近臣曰:“我经营天下三十年,不意太原余孽更昌炽如此!吾观其志不小,天复夺我年,我死,诸儿非彼敌也,吾无葬地矣!”因哽咽,绝而复苏。帝长子郴王友裕早卒。次假子友文,帝特爱之,常留守东都,兼建昌宫使。次郢王友珪,其母亳州营倡也,为左右控鹤都指挥使。次均王友贞,为东都马步都指挥使。帝虽未以友文为太子,意常属之。六月丁丑朔,帝命敬翔出友珪为莱州刺史,即命之官。已宣旨,未行敕。时左迁者多追赐死,友珪益恐。戊寅,友珪易服微行入左龙虎军,见统军韩勍,以情告之。勍亦见功臣宿将多以小过被诛,惧不自保,遂相与合谋。勍以牙兵五百人从友珪杂控鹤士入,伏于禁中;夜斩关入,至寝殿,侍疾者皆散走。帝惊起,问:“反者为谁?”友珪曰:“非他人也。”帝曰:“我固疑此贼,恨不早杀之。汝悖逆如此,天地岂容汝乎!”友珪曰:“老贼万段!”友珪仆夫冯廷谔刺帝腹,刃出于背。友珪自以败毡裹之,瘗于寝殿,秘不发丧。遣供奉官丁昭溥驰诣东都,命均王友贞杀友文。己卯,矫诏称:“博王友文谋逆,遣兵突入殿中,赖郢王友珮忠孝,将兵诛之,保全朕躬。然疾因震惊,弥致危殆,宜令友珪权主军国之务。”韩勍为友珪谋,多出府库金帛,赐诸军及百官以取悦。辛巳,丁昭溥还,闻友文已死,乃发丧,宣遗制,友珪即皇帝位。友珪葬太祖于伊阙县,号宣陵。《五代史补》:太祖朱全忠,黄巢之先锋。巢入长安,以刺史王铎围同州,太祖遂降,铎承制拜同州刺史。黄巢灭,淮、蔡间秦宗权复盛,朝廷以淮、蔡与汴州相接,太祖汴人,必究其能否,遂移授宣武军节度使以讨宗权,未凡灭之。自是威福由己,朝廷不能制,遂有天下。先是,民间传谶曰:“五公符”,又谓之“李淳风转天歌”,其字有“八牛之年”,识者以“八牛”乃“朱”字,则太祖革命之应焉。太祖之用兵也,法令严峻,每战,逐队主帅或有没而不反者,其余皆斩之,谓之:“跋队斩”。自是战无不胜。然健儿且多窜匿州郡,疲于追捕,因下令文面,健儿文面自此始也。《五代史阙文》:世传梁太祖迎昭宗于凤翔,素服待罪,昭宗佯为鞋系脱,呼梁祖曰:“全忠为吾系鞋。”梁祖不得已,跪而结之,汗流浃背。时天子扈跸尚有卫兵,昭宗意谓左右擒梁祖以杀之,其如无敢动者。自是梁祖被召多不至,尽去昭宗禁卫,皆用汴人矣。臣谨案:梁祖以天复三年迎唐昭宗于岐下,岁在甲子,其年改天祐,至国初建隆庚申岁,才五十六年矣,然则乾德七十岁人皆目睹其事。盖唐室自懿宗失政,天下乱离,故武宗以下实录,不传于世。昭宗一朝,全无记注。梁祖在位止及六年,均帝朝诏史臣修梁祖实录,岐下系鞋之事,耻而不书。晋天福中,史臣张昭重修《唐史》,始有《昭宗本纪》,但云即位之始,有《会昌》之风,岐阳事迹,不能追补。此亦明唐昭宗有英睿之气,而衰运不振;又明左右无忠义奋发之臣,致梁祖得行其志。有所警诫,不可不书。

猜你喜欢
  志第十五 天文中·魏徵
  御制题贞观政要魏徵王珪请送葬二王事·吴兢
  卷三十 端拱二年(己丑,989)·李焘
  卷三·张廷玉
  医闾漫记·贺钦
  卷一百六十二·杨士奇
  卷之二百六十九·佚名
  卷之九百三十五·佚名
  ◎关外王威逼吴癞痢·宣南吏隐
  殿阁词林记卷九·廖道南
  卷九·傅恒
  王伦传·脱脱
  卷九十四·佚名
  卷二十一·乾隆
  卷四十二、平傜之役·黄鸿寿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张扩·唐圭璋

      乐府雅词云张彦实智宗。词综补遗以为即张扩。扩字彦实,一字子微,德兴人。崇宁五年(1106)进士。南渡后,历知广德军、著作佐郎、祠部员外郎、礼部员外郎。绍兴十一年(1141),起居舍人。十二年(1142),起居郎,权中书舍人。十三年(11

  • 卷二百十三·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二百十三 明 曹学佺 编 宋诗九十 文天祥 送行中斋 秋气晩正烈客衣早知寒把衣不能别更尽此日欢出门一万里风沙浩漫漫岂无儿女情为君思泛澜百年有时尽千载无余欢明明君臣义公独为其难宁

  • 第十二回 失爱姬乞援外族 追流贼忍死双亲·蔡东藩

      且说山海关内外的守将,就是明总兵吴三桂,其时三桂已封平西伯。驻守宁远,因有廷旨促他入援,遂率众西行。到山海关,闻京师已陷,明帝殉国,遂令军士扎住营寨,徘徊不进,忽探马来报道:“爵帅家属,尽被李闯拿去了。”三桂大怒,率兵

  • 第五章 复明运动(附钱氏家难)(七)·陈寅恪

    关于列朝诗集,凡涉及河东君者皆备述之,其涉及牧斋者则就修史复明两端之资料稍详言之。至于诗学诸主张,虽是牧斋著书要旨之一,但此点与河东君无甚关涉,故不能多所旁及,仅择录一二资料聊见梗概,庶免喧宾夺主之嫌。容希白庚君著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十六·佚名

    正统元年夏四月丁酉朔享 太庙遣中官祭司灶之神○岷王楩奏岁支禄米一千石用度不敷 上命增二百石○巡按直隶监察御史史鉴奏顺天府大兴等县附近果园宜令上林苑监仍旧领管远者令保定府易固安等州县领管其在东安等县三处亦

  • 尚史卷九十八·李锴

    志六礼志生民之性与天地凖而气质之秉醇寄焉先王牖之于中使无过差不及是礼之所由起也是故乐由阳来礼由隂作乐所以修内礼所以修外乐期于和礼期于中礼乐不可斯须去身犹水火之给民用也虽然朝昏从君视父以夜忠孝之至也

  • 儒林宗派卷一·万斯同

    鄞县万斯同撰周至圣孔子圣门弟子顔无繇【字路鲁人】顔回【子渊无繇子】闵损【子骞鲁人】冉耕【伯牛鲁人】冉雍【仲弓鲁人】宰予【子我鲁人】端木赐【子贡卫人】冉求【子有鲁人】仲由【子路卞人】有若【子若鲁人】言偃

  • 卷八 魏书八 二公孙陶四张传第八·陈寿

    (公孙瓒传、陶谦传、张杨传、公孙度传、张燕传、张绣传、张鲁传)公孙瓒传,公孙瓒字伯皀,辽西令支人。曾任郡县书吏。仪表堂堂,声音洪亮,侯太守器重他,便将女儿嫁给他,并让他去涿郡跟随卢植学习经书。以后又做了一段时间的郡县

  • 康绚传·姚思廉

    康绚字长明,华山蓝田人。他的祖先出自康居。最初,汉朝设立都护,都称臣于西域,康居也派侍子到河西听命,被留作国民,那以后便以康为姓。晋朝时陇右发生叛乱,康氏迁往蓝田。康绚的曾祖父康因是苻坚太子詹事,生下儿子康穆,康穆是姚

  • 周典·周诒春

    周典 字绍闻。年三十九岁。生于北京。初学于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光緖三十年。留学英国。入维多利亚大学商科。宣统元年。得商科学士学位。以官费赴美。入本薛文尼大学。习商科。得硕士学位。宣统二年回国。宣统三年。

  • 恃君览第八·吕不韦

    恃君一曰:凡人之性,爪牙不足以自守卫,肌肤不足以捍寒暑,筋骨不足以从利辟害,勇敢不足以却猛禁悍。然且犹裁万物,制禽兽,服狡虫,寒暑燥湿弗能害,不唯先有其备,而以群聚邪!群之可聚也,相与利之也。利之出于群也,君道立也。故君道立则

  • 卷一·叶梦得

    钦定四库全书叶氏春秋传卷一宋 叶梦得 撰春秋何始乎隠公王政不行而王法絶也孟子曰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诗亡于陈灵公则何始乎隠公无王诗也二雅至幽王而絶平王东迁诗下降于国风而王迹熄矣隠公之始平王之末

  • 原鬼译文赏析·韩愈

    译文有东西在房梁上呼啸,跟上去用烛火照,没看见什么。这是鬼吗?回答是:不是,鬼是没有声音的。有东西站在堂上,跟上去看看,没看见什么。这是鬼吗?回答是:不是,鬼是没有形的。有东西碰着了我的身体,跟上去要抓住它,没有抓到什么。这

  • 金色童子因缘经卷第一·佚名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等奉 诏译  如是随闻。尊者大迦叶已趣圆常。尊者阿难。具大威德有大智慧。与尊者舍利子等无有异。悲心如佛普摄一切。能于国城聚落方处。随彼彼处以胜方便调伏化度

  • 无量寿如来观行供养仪轨·佚名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尔时金刚手菩萨。在毗卢遮那佛大集会中。从座而起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我为当来末法杂染世界恶业众生。说无量

  • 石雨禪師法檀卷第十一·石雨明方

    嗣法小師淨柱編頌古世尊初生(二首)風淒淒,出林虎,煙迷迷,霧鎖鎖,大地眾生眼欲開,忽然撞著雲門普。楚歌聲,一何苦?八千兵,散何所?裊裊餘香滿世間,伊誰聽者忘淒楚。鶻臭娘生褲一腰,痴人道是赤條條,縱然夜半明星皎,汲盡天河洗不消。世

  • 竹庄诗话·何汶

    一名《竹庄备全诗话》。宋何汶编。凡二十四卷:卷一分《讲论》、《品题》两部分。《讲论》为诗歌总论;《品题》从诗的格调等方面论述作家。卷二到卷十,为汉、魏、六朝及唐、宋人诗选,共四百零三首,在每个朝代、作家或作品

  • 台湾海防并开山日记·罗大春

    本书不分卷,罗大春撰。大春字景山,贵州施秉人。清咸、同间,由行伍历福宁镇总兵,升授福建陆路提督。同治十三年日兵侵台,以巡视台湾大臣沈葆桢奏调,移驻台湾北路,从事后山「开山抚番」工作。所撰日记,香港大学冯平山图书馆藏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