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列传一 后妃

案:《晋后妃传》,《永乐大典》已佚,今采《五代会要》、《通鉴》、《契丹国志》、《文献通考》所载晋后妃事,分注以补是书之阙。

高祖皇后李氏。 《五代会要》:高祖皇后李氏,唐明宗第三女。天成三年四月,封永宁公主;长兴四年九月,进封魏国公主;清泰二年九月,改封晋国长公主;至天福六年十一月,尊为皇后;七年六月,尊为皇太后。开运四年三月,与少帝同迁于契丹之黄龙府。汉乾祐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崩于蕃中之建州。《文献通考》云:天福二年,有司请立皇后,帝以宗庙未立,谦抑未遑。帝崩,出帝即位,乃尊为皇太后。《契丹国志》载皇太后降表云:“晋室皇太后媳妇李氏妾言:张彦泽、富珠哩等至,伏蒙皇帝阿翁降书安抚者。妾伏念先皇帝顷在并、汾,适逢屯难,危同累卵,急若倒悬,智勇俱穷,朝夕不保。皇帝阿翁发自冀北,亲抵河东,跋履山川,逾越险阻,立平巨孽,遂定中原。救石氏之覆亡,立晋朝之社稷。不幸先帝厌代,嗣子承祧,不能继好息民,而反亏恩辜义,兵戈屡动,驷马难追,戚实自贻,咎将谁执。今穹旻震怒,中外携离,上将牵羊,六师解甲。妾举宗负衅,视景偷生。惶惑之中,抚问斯至,明宣恩旨,曲赐含容,慰谕丁宁,神爽飞越。岂谓已垂之命,忽蒙更生之恩,省罪责躬,九死未报。今遣孙男延煦、延宝奉表请罪,陈谢以闻。”又,《帝纪》云:会同十一年正月朔,出帝、太后迎辽帝于封丘门外,帝辞不见,馆于封禅寺,遣其将崔廷勋以兵守之。是时雨雪连旬,外无供亿,上下冻馁。太后使人谓寺僧曰:“吾尝于此饭僧数万,今日岂不相悯耶?”僧辞以辽帝之意难测,不敢献食。少帝阴祈守者,乃稍得食。辽降少帝为光禄大夫,检校太尉,封负义侯,迁于黄龙府,即慕容氏和龙城也。帝使人谓太后曰:“吾闻尔子重贵,不从母教而至于此,可求自便,勿与俱行。”太后答曰:“重贵事妾甚谨,所失者违先君之志,绝两国之欢。然重贵此去,幸蒙大惠,全身保家,母不随子,欲何所归?”于是太后与冯氏、皇弟重睿。子延煦延宝,举族从晋侯而北。天禄元年四月,帝至辽阳,晋侯白衣纱帽与太后、皇后上谒于帐中。五月,帝上陉,取晋侯所从宦者十五人、东西班十五人及皇子延煦而去。八月,帝下陉,太后自驰至霸州谒帝,求于汉儿城侧赐地耕牧以为生。许之。帝以太后自行十余日,遣与延煦俱还辽阳。二年,徙晋侯、太后于建州。三年秋八月,晋李太后病,无医药,仰天号泣,戟手骂杜重威、李守贞曰:“吾死不置汝。”病亟,谓晋侯曰:“吾死,焚其骨送范阳佛寺,无使吾为边地鬼也。”

太妃安氏。 《文献通考》:安太妃,代北人,不知其世家。生出帝,帝立,尊为皇太妃。《契丹国志》云:天禄二年春二月,徙晋侯、太后于建州,中途安太妃卒,遗命晋侯曰:“焚骨为灰,南向扬之,庶几遗魂得返中国也。”

少帝皇后张氏。 案《五代会要》:天福八年十月追册。考是书《少帝纪》云:追册故妃张氏为皇后。《张从训传》亦云,高祖镇太原,为少帝娶从训长女为妃。

皇后冯氏。 案《五代会要》:开运三年十月册。《通鉴》云:天福八年冬十月戊申,立吴国夫人冯氏为皇后。初,高祖爱少弟重允,养以为子。及留守邺都,娶副留守冯濛女为其妇,重允早卒,冯夫人寡居,有美色,帝见而悦之。高祖崩,梓宫在殡,帝遂纳之。群臣皆贺,帝谓冯道等曰:“皇太后之命,与卿等不任大庆。”群臣出,帝与夫人酣饮,过梓宫前,醊而告曰:“皇太后之命,与先帝不任大庆。”左右失笑,帝亦自笑,谓左右曰:“我今日作新婿何如?”夫人与左右皆大笑。太后虽恚,而无如之何。既正位中宫,颇预政事。后兄玉,时为礼部郎中、盐铁判官,帝骤擢用至端明殿学士、户部侍郎,与议政事。《文献通考》云:契丹入京师,后随帝北迁,不知所终。又,案《五代会要》载晋内职云:高祖颍川郡夫人蔡氏,天福三年八月敕。少帝宝省李氏封陇西郡夫人;张氏封春宫夫人,充皇后尚宫,并天福八年十二月二日敕。前左御正齐国夫人吴氏进封燕国夫人,书省魏国夫人崔氏进封梁国夫人,前右御正天水郡夫人赵氏封卫国夫人,司簿孟氏封汧国夫人,前司簿李氏封陇西郡夫人,弟子院使齐氏、大使郭氏、副使贾氏并封本县君,太后宫尚宫陈留郡夫人何氏进封邹国夫人,河南郡夫人元氏进封齐国夫人,知客出使夫人石氏封武威郡夫人,春宫姚氏、常氏、焦氏、王氏、陶氏、魏氏、赵氏七人并超封郡夫人,宝省婉美赵氏封天水郡夫人,武氏以下十一人并授春宫,天福八年十一月敕。清河郡夫人张氏、彭城郡夫人刘氏并充太后宫司宝,南阳郡夫人路氏、出使夫人赵氏白氏并充皇后宫司宾,开运二年八月敕。又,案是书不载外戚传,据《五代会要》云:晋高祖长女长安公主降杨承祚,天福二年五月封,至六年五月卒,追封秦国公主,至七年九月,又追封梁国长公主。从长女高平县主、第二女新平县主、第三女千乘县主、孙女永庆县主,并天福七年五月封。

猜你喜欢
  卷二百三 治平元年(甲辰,1064)·李焘
  ●卷三·陶宗仪
  宋史全文卷十·佚名
  五 音乐·陈寅恪
  ●卷十四·陈康祺
  卷之一百·佚名
  第四十二章 唐宋时代中国文化的转变·吕思勉
  卷六十五·司马迁
  卷四·欧阳昱
  卷十七 魏书十七 张乐于张徐传第十七·陈寿
  礼三二·徐松
  卷八十三·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三·佚名
  卷109·陈邦瞻
  卷22·陈邦瞻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十七·陈焯

    <集部,总集类,宋元诗会钦定四库全书宋元诗会卷三十七兵部主事陈焯编吕本中【字居仁宰相公着之曾孙幼敏悟公着奇爱之少从杨时游酢尹焞游三家或有疑异未尝苟同用?授承务郎绍兴六年召赴行在特赐进士出身擢中舍请罢官吏犯

  • 卷七十一·志第三十八·柯劭忞

      ○食货四   △盐课   元初,以酒醋、盐、河泊、金、银、铁冶六色课于民,岁额银万锭。太宗二年,始定盐法:一引重四百斤,价银十两。中统二年,减为七两。至元十三年,每引改为中统钞九贯。二十六年,增为五十贯。元贞二年

  • 第四十八回 承兄祚初政清明 信阉言再用奸慝·蔡东藩

      却说哲宗驾崩,向太后召入辅臣,商议嗣君。因泣对群臣道:“国家不幸,大行皇帝无嗣,亟应择贤继立,慰安中外。”章惇抗声道:“依礼律论,当立母弟简王似。”向太后道:“老身无子,诸王皆神宗庶子,不能这般分别。”惇复道:“若欲立

  • 卷之三百六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卷之五百三十八·佚名

    光绪三十年。甲辰。十一月。庚寅。冬至。祀天于圜丘。上亲诣行礼。  ○诣正阳门。关帝庙菩萨殿拈香。  ○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泰陵。泰东陵。裕陵。昌陵。昌西陵。慕陵。慕东

  • 一九九 拾遗癸·周作人

    五,外国小说 我学外国文,一直很迟,所以没有能够学好,大抵只可看书而已。光绪辛丑(一九〇一)进江南水师学堂当学生,才开始学英文,其时年已十七,至丙辰(一九〇六)被派往日本留学,不得不再学日本文,则又在五年后矣。我们学英文的目的

  • 一六六 北大感旧录十二·周作人

    上面所说都是北京大学的教授,但是这里想推广一点开去,稍为谈谈职员方面,这里第一个人自然便是蔡校长了,第二个是蒋梦麟,就是上文一六四节玄同的信里所说的“茭白先生”,关于他也有些可以谈的,但其人尚健在,这照例是感旧录所不

  • 卷一百七十四之二·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七十四之二 朱批李卫奏摺 雍正四年三月初一日浙江巡抚【臣】李卫谨 奏为奏明事窃【臣】奉 命赴浙路过丹阳县地方有江苏抚臣张楷带领江镇

  • 卷一三一·邱濬

    ▲将帅之任(下) 《六韬》曰:凡国有难,君避正殿,召将而诏之曰:“社稷安危一在将军,今某国不臣,愿将军帅师应之。”将既受命,乃命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受斧钺。君入庙门西面而立,君亲操钺持首,

  • 德治与法治·孔子

    【原文】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注释】 道:通“导”,训导、引导、领导的意思。齐:整治免:避免格:至,来,引申为归服 【译文】 孔子说:“用政令来训导,用刑法来整治,老百姓知道避免犯

  • 序·姜宝

    春秋事义全考序予读姜先生所着春秋考叹其能立言不朽云先生蚤从晋陵唐中丞应德学中丞博学能文年少魁天下爲一时学士宗先生受其指亦以春秋魁天下名家既晋读中秘书益精博天下称凤阿先生而不名天子察先生可师遂先后勑视学

  • 卷三十·林之奇

    <经部,书类,尚书全解钦定四库全书尚书全解卷三十宋 林之奇 撰召诰        周书成王在丰欲宅洛邑使召公先相宅作召诰召诰周自后稷在唐虞之际以播种百谷教民稼穑之故始封于邰生民之诗曰即有邰家室是也稷之子

  • 卷第五·道原

    景德传灯录卷第五第三十三祖慧能大师第三十三祖慧能大师法嗣四十三人西印度堀多三藏韶州法海禅师吉州志诚禅师匾檐山晓了禅师河北智隍禅师洪州法达禅师寿州智通禅师江西志彻禅师信州智常禅师广州

  • 卷第十七·志磐

    佛祖统纪卷第十七宋景定四明东湖沙门志磐撰诸师列传第六之七(广智神照下四十四人)净社廉法师法嗣(广智下第六世) &middot;休庵法舟法师   &middot;法明文节法师   &middot;宝积法云法师   &middot;妙果师楷法

  • 白云端和尚语录卷四·守端

    舒州法华山端和尚颂古一百十则参学小师 处凝 集世尊升座。巍巍顶相终难见。舒卷何当如掣电。彼时若有此时人。文殊槌下分针线。世尊拈花。尽说拈花微笑是。不知将底辨宗风。若言心眼仝时证。未免朦胧在梦中(咄)。外

  •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三·楚石梵琦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三 住海盐州天宁永祚禅寺语录下 参学比丘 文玹等 编 上堂。一道圆光。阿谁无分。猫儿若无分。为什么捉老鼠。若有分。为什么却做猫儿。千年田八百主。 上堂。若是得的人。难觅伊去处

  • 玄沙大师语录序·玄沙师备

    明 林弘衍编次闻夫不落阶级。嘱云。好去寻思。洞贯金针。不意中途折担。布单才展。乃云不敢自欺。凡圣削除。方向胸中流出。磕着足指处。顿悟苦乐无生。当场盘诘时。报道。非干西土。故知宗乘有据。血脉相传。近来诸

  • 梅谱·王冕

    中国画论著。元代王冕撰。一卷。约作于至正八年(1348)之际。刊行版本有日本广岛市图书馆出版的岛田修二郎校注本、《中国书画全书》本。本书的内容包含了采集宋元画梅名家的论述和自己画梅艺术实践的经验体会,共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