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四十八回 承兄祚初政清明 信阉言再用奸慝

  却说哲宗驾崩,向太后召入辅臣,商议嗣君。因泣对群臣道:“国家不幸,大行皇帝无嗣,亟应择贤继立,慰安中外。”章惇抗声道:“依礼律论,当立母弟简王似。”向太后道:“老身无子,诸王皆神宗庶子,不能这般分别。”惇复道:“若欲立长,应属申王佖。”太后道:“申王有目疾,不便为君,还是端王佶罢。”佖又大言道:“端王轻佻,不可君天下。”轻佻二字,恰是徽宗定评,不得以语出章惇,谓为诬妄。曾布在旁叱惇道:“章惇未尝与臣等商议,如皇太后圣谕,臣很赞同。”蔡卞、许将亦齐声道:“合依圣旨。”太后道:“先帝尝谓端王有福寿,且颇仁孝,若立为嗣主,谅无他虞。”哲宗原是不哲,向太后亦失人了。章惇势处孤立,料难争执,只好缄口不言。乃由太后宣旨,召端王佶入宫,即位柩前,是为徽宗皇帝。曾布等请太后权同处分军国重事,太后谓嗣君年长,不必垂帘。徽宗泣恳太后训政,移时乃许。徽宗系神宗第十一子,系陈美人所生,神宗崩,陈氏尝守陵殿,哀毁致亡。徽宗既立,追尊为皇太妃,并尊先帝后刘氏为元符皇后,授皇兄申王佖为太傅,进封陈王,皇弟莘王俣为卫王,简王似为蔡王,睦王佖为定王,特进章惇为申国公,召韩忠彦为门下侍郎,黄履为尚书左丞,立夫人王氏为皇后,后系德州刺史王藻女,元符二年归端邸,曾封顺国夫人。于是徽宗御紫宸殿,受百官朝觐。韩忠彦首陈四事:一、宜广仁恩,二、宜开言路,三、宜去疑似,四、宜戒用兵。太后览疏,很是嘉许。适值吐蕃复叛,青唐、邈川相继失守,太后感忠彦言,不愿穷兵,遂决计弃地,贬黜边臣。

  原来王赡留守青唐,纵兵四掠,羌众都有怨言。沁牟钦毡纠众谋叛,被赡击破,尽戮城中诸羌,积尸如山。篯罗结因此生贰,诡言归抚本部,赡信以为真,听他自去,他遂招集千余人,围攻邈川,一面向夏乞援。夏人即发兵助攻,邈川危甚,青唐亦受影响。赡恐被叛羌隔断,遽弃了青唐,率兵东归。王厚亦守不住邈川,飞章告警。那朝旨接连颁下,先谪王赡至昌化军,继谪王厚至贺州,连胡宗回亦夺职知蕲州,仍将鄯州即青唐。给还木征子陇桚,授河西军节度使,赐姓名曰赵怀德。陇桚弟赐名怀义,为廓州团练使,同知湟州。即邈川。加辖征校尉太傅,兼怀远军节度使。王赡以前功尽弃,且遭贬窜,免不得悔愤交迫,惘惘然行到穰县,自觉程途辛苦,越想越恼,竟投缳自尽了。死由自取,夫复谁尤?

  未几,已是暮春时候,司天监步算天文,谓四月朔当日食,诏求直言。筠州推官崔鶠上书言事,略云:

  比闻国家以日食之异,询求直言,伏读诏书,至所谓“言之失中,朕不加罪。”盖陛下披至情,廓圣度,以求天下之言如此,而私秘所闻,不敢一吐,是臣子负陛下也。方今政令烦苛,民不堪扰,风俗险薄,法不能胜,未暇一一陈之,而特以判左右之忠邪为本。臣生于草莱,不识朝廷之士,但闻左右有指元祐诸臣为奸党者,必邪人也,使汉之党锢,唐之牛、李之祸,将复见于今日,可骇也。夫毁誉者朝廷之公议,故责授朱崖军司户司马光,左右以为奸,而天下皆曰忠;今宰相章惇,左右以为忠,而天下皆曰奸。此何理也?夫乘时抵以盗富贵,探微揣端以固权宠,谓之奸可也。苞苴满门,私谒踵路,阴交不轨,密结禁廷,谓之奸可也。以奇技氵㸒巧荡上心,以倡优女色败君德,独操刑赏,自报恩怨,谓之奸可也。蔽遮主听,排斥正人,微言者坐以刺讥,直谏者陷以指斥,以杜天下之言,掩滔天之罪,谓之奸可也。凡此数者,光有之乎?惇有之乎?夫以佞为忠,必以忠为佞,于是乎有谬赏乱罚,赏谬罚滥,佞人徜徉,如此而国不乱,未之有也。光忠信直谅,闻于华夷,虽古名臣未能过,而谓之奸,是欺天下也。至如惇狙诈凶险,天下士大夫呼曰惇贼,贵极宰相,人所具瞻,以名呼之,又指为贼,岂非以其孤负主恩,玩窃国柄,忠臣痛愤,义士不服,故贼而名之耶?京师语曰:“大惇小惇,殃及子孙,”谓惇与御史中丞安惇也。小人譬之蝮蝎,其凶忍害人,根乎天性,随遇必发,天下无事,不过贼陷忠良,破碎善类,至缓急危疑之际,必有反复卖国,跋扈不臣之心。比年以未,谏官不论得失,御史不劾奸邪,门下不驳诏令,共持喑默以为得计。昔李林甫窃相位,十有九年,海内怨痛,而人主不知,顷邹浩以言事得罪,大臣拱手观之,同列无一语者,又从而挤之。夫以股肱耳目,治乱安危所系,而一切若此,陛下虽有尧舜之聪明,将谁使言之?谁使行之?夫日阳也,食之者阴也,四月正阳之月,阳极盛,阴极衰之时,而阴干阳,故其变为大。惟陛下畏天威,听民命,大运乾纲,大明邪正,毋违经义,毋郁民心,则天意解矣。若夫伐鼓用币,素服彻乐,而无修德善政之实,非所以应天也。臣越俎进言,罔知忌讳,陛下怜其愚诚而俯采之,则幸甚!

  徽宗览毕,顾左右道:“鶠一微官,乃能直言无隐,倒也不可多得呢。”备录鶠疏,亦见此意。遂下诏嘉奖,擢鶠为相州教授,复进龚夬为殿中侍御史,召陈瓘、邹浩为左右正言。安惇入奏道:“邹浩复用,如何对得住先帝?”徽宗勃然道:“立后大事,中丞不言,独浩敢言,为什么不可复用呢?”初志却是清明。瓘失色而退。陈瓘遂劾惇诳惑主听,妄骋私见,若明示好恶,当自惇始,乃出安惇知潭州。复哲宗废后孟氏为元祐皇后,自瑶华宫还居禁中。升任韩忠彦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李清臣为门下侍郎,蒋之奇同知枢密院事。

  忠彦请召还元祐诸臣,诏遣中使至永州,赐范纯仁茶药,传问目疾,并令徙居邓州。纯仁自永州北行,途次复接诏命,授观文殿大学士。制词中有四语云:“岂惟尊德尚齿,昭示宠优,庶几鲠论嘉谋,日闻忠告。”纯仁泣谢道:“上果欲用我呢,死有余责。”至纯仁已到邓州,又有诏促使入朝。纯仁乞归养疾,乃诏范纯礼为尚书右丞。苏轼亦自昌化军移徙廉州,再徙永州,更经三赦,复提举玉局观,徙居常州。未几,轼即病殁。轼为文如行云流水,虽嬉笑怒骂,尽成文章,当时号为奇才。惟始终为小人所忌,不得久居朝列,士林中尝叹息不置。徽宗又诏许刘挚、梁焘归葬,录用子孙,并追复文彦博、司马光、吕公著、吕大防、刘挚、王珪等三十三人官阶。用台谏等言,贬蔡卞为秘书少监,分司池州,安置邢恕于舒州。向太后见徽宗初政,任贤黜邪,内外无事,遂决意还政,令徽宗自行主持,乃于七月中撤帘。总计训政期间,不过六月,好算一不贪权势、甘心恬退的贤后了。应加褒美。

  宋室成制,每遇皇帝驾崩,必任首相为山陵使,章惇例得此差,八月间哲宗葬永泰陵,灵轝陷泥淖中,越宿乃行。台谏丰稷、陈次升、龚夬、陈瓘等,劾惇不恭,乃罢知越州。惇既出都,陈瓘申劾:“惇陷害忠良,备极惨毒,中书舍人蹇序辰,及出知潭州安惇,甘作鹰犬,肆行搏噬,应并正典刑。”诏除蹇序辰、安惇名,放归田里,贬章惇为武昌节度副使,安置潭州。蔡京亦被劾夺职,黜居杭州。林希也连坐削官,徙知扬州。韩忠彦调任首相,命曾布继忠彦任,布初附章惇,继与惇异趋,力排绍圣时人,因此得为宰辅。时议以元祐、绍圣,均有所失,须折衷至正,消释朋党,乃拟定年号为建中,复因建中为唐德宗年号,不应重袭,特于建中二字下,添入靖国二字;遂颁诏改元,以次年为建中靖国元年。到了正月朔日,徽宗临朝受贺,百官跄跄济济,齐立朝班,正在行礼的时候,忽有一道赤气,照入殿庑,自东北延至西南,仿佛与电光相似,赤色中复带着一股白光,缭绕不已,大家统是惊讶。至礼毕退朝,各仰望天空,赤白气已是将散,只旁有黑祲,还是未退,于是群相推测,议论纷纷。独右正言任伯雨,谓年当改元,时方孟春,乃有赤白气起自空中,旁列黑祲,恐非吉兆。遂夤夜缮疏,极陈阴阳消息的理由,大旨谓:“日为阳,夜为阴,东南为阳,西北为阴,赤为阳,黑与白为阴,朝廷为阳,宫禁为阴,中国为阳,夷狄为阴,君子为阳,小人为阴,今天象告变,恐有宫禁阴谋,以下犯上;且赤散为白,白色主兵,或不免夷狄窃发等事。望陛下进忠良,黜邪佞,正名分,击奸恶,务使上下同心,中外一体,庶几感格天心,灾异可变为休祥了。”暗为后文写照。次日拜本进去,没有什么批答出来。那宫禁中却很是忙碌,探问内侍,系是向太后遇疾,已近弥留,伯雨乃不复申奏。过了数日,向太后竟尔归天,寿五十有六。太后素抑置母族,所有子弟,不使入选,徽宗追怀母泽,推恩两舅,一名宗良,一名宗回,均加位开府仪同三司,晋封郡王,连太后父向敏中以上三世,亦追授王爵,这也是非常恩数呢。太后既崩,尊谥钦圣宪肃,葬永裕陵,复追尊生母陈太妃为皇太后,亦上尊谥曰钦慈。惟哲宗生母尚存,徽宗奉事惟谨,再越一年方卒,谥曰钦成皇后,与陈太后同至永裕陵陪葬,这却不必叙烦。

  且说向太后升遐时,范纯仁亦病殁家中,由诸子呈入遗表,尚是纯仁亲口属草,劝徽宗清心寡欲,约己便民,杜朋党,察邪正,毋轻议边事,毋好逐言官,并辨明宣仁诬谤,共计八事。徽宗览表叹息,诏赙白金三十两,赠开府仪同三司,赐谥忠宣。范仲淹四子中,纯仁德望素著,卒年七十五。褒美贤臣,备详生卒。先是徽宗召见辅臣,尝问纯仁安否,以不得进用为憾。至纯仁已逝,任伯雨追论纯仁被黜,祸由章惇,应亟寘重典,内有最紧要数语云:

  章惇久窃朝柄,迷国罔上,毒流搢绅,乘先帝变故仓卒,辄逞异志,向使其计得行,将置陛下与皇太后于何地?若贷而不诛,则天下大义不明,大法不立矣。臣闻北使言,去年辽主方食,闻中国黜惇,放箸而起,称善者再。谓南朝错用此人,北使又问何为只若是行遣?以此观之,不独孟子所谓国人皆曰可杀,虽蛮貊之邦,莫不以为可杀也。

  这疏上去,总道徽宗即加罪章惇,不意静待数日,尚不见报。伯雨接连申奏,章至八上,仍无消息,徽宗已易初志。乃与陈瓘、陈次升等商议,令他联衔具奏,申论惇罪。两陈即具疏再进,乃贬惇为雷州司户参军。从前苏辙谪徙雷州,不许占居官舍,没奈何赁居民屋,惇又诬他强夺民居,下州究治,幸赁券所载甚明,无从锻炼,因得免议。至惇谪雷州,也欲向民僦居,州民无一应允。惇诘问原因,州民道:“前苏公来此,为章丞相故,几破我家,所以不敢再允。”惇惭沮而退。自作自受,便叫作现世报。方惇入相时,妻张氏病危,语惇道:“君作相,幸勿报怨。”七字可作座右铭。有善必录,是书中本旨。惇不能从。及张氏已殁,惇屡加悲悼,且语陈瓘道:“悼亡不堪,奈何?”瓘答道:“徒悲无益,闻尊夫人留有遗言,如何不念?”瓘不能答,至是已追悔无及。旋改徙睦州,病发即死。

  曾布本主张绍述,不过与惇有嫌,坐视贬死,噤不一言。既得专政,当然故态复萌,仍以绍述为是。任伯雨司谏半年,连上一百零八篇奏疏,布恨他多言,调伯雨权给事中,并遣人密劝伯雨,少从缄默,当令久任。伯雨不听,抗论益力,且欲上疏劾布。布预得消息,即徙伯雨为度支员外郎。尚书右丞范纯礼,沈毅刚直,为布所惮,乃潜语驸马都尉王诜道:“上意欲用君为承旨,范右丞从旁谏阻,因此罢议。”诜遂衔恨胸中。会辽使来聘,诜为馆待员,纯礼主宴,及辽使已去,诜遂借端进谗,诬纯礼屡斥御名,见笑辽使,失人臣礼。徽宗也不问真假,竟出纯礼知颍昌府。嗣又罢左司谏江公望,及权给事中陈瓘,连李清臣也为布所嫌,罢门下侍郎,朝政复变,绍述风行,又引出一位大奸巨慝,入紊皇纲,看官道是何人?就是前翰林学士承旨蔡京。京被徙至杭州,正苦无事,日望朝廷复用,适来了一个供奉官,姓童名贯,为杭州金明局主管,奉诏南下。京遂与他结纳,联为密友,朝征暮逐,狼狈相依。徽宗性好书画,及玩巧诸物,贯承密旨采办,京能书工绘,遂刻意加工,画就屏障扇带,托贯进呈,并代购名人书画,加入题跋,或竟冒己名。一面贿贯若干财帛,乞他代为周旋。贯遂密表揄扬,谓京实具大才,不应放置闲地。至返都后,复联络太常博士范致虚,及左阶道录徐知常,代京说项。知常尝挟符水术,出入元符皇后宫中,因得谒侍徽宗,屡言京有相才。贯又替京遍赂宦官宫妾,大家得些好处,自然交口誉京,不由徽宗不信,乃起京知定州,改任大名府。继而曾布与韩忠彦有嫌,至欲引京自助,乃荐京仍为翰林学士承旨。京入都就职,私望很奢,意欲将韩、曾二相一律排斥,自己方好专政。会邓绾子洵武入为起居郎,与京有父执谊,因串同一气,日夕往来。可巧徽宗召对,洵武遂乘间进言道:“陛下乃神宗子,今相忠彦,乃韩琦子,神宗变法利民,琦尝以为非,今忠彦改神宗法度,是忠彦做了人臣,尚能绍述父志,陛下身为天子,反不能绍述先帝么?”牵强已极。徽宗不觉动容。洵武复接口道:“陛下诚继志述事,非用蔡京不可。”徽宗道:“朕知道了。”洵武趋退后,复作一爱莫能助之图以献。图中分左右两表,左表列元丰旧臣,蔡京为首,下列不过五、六人。右表列元祐旧臣,如满朝辅相公卿百执事,尽行载入,差不多有五、六十人。徽宗以元祐党多,元丰党少,遂疑及元祐诸臣,朋比为奸,竟欲出自特知,举蔡京为宰辅了。正是:

  宿雾渐消天欲霁,层阴复沍日重霾。

  徽宗欲重用蔡京,当然有一番黜陟,待至下回表明。

  ----------    牝鸡司晨,惟家之索,而宋独反是。有宣仁太后临朝,而始得哲宗之初政。有钦圣太后临朝,而始得徽宗之初政。是他史以母后临朝为忧,而《宋史》独以母后不久临朝为憾,是亦一奇事也。徽宗亲政,虽黜逐首恶,而曾布尚存,恶未尽去。且欲调和元祐、绍圣诸臣,以致贤奸杂进,曾亦思薰异器,泾渭殊流,天下无贤奸并立之理,贤者或能容奸,而奸人断不能容贤乎?蔡京结纳童贯,贿托宫廷,内外俱为揄扬,尚不过迁调北镇,至布嫉忠彦,欲引京自助,乃入为翰林学士承旨,人谓进蔡京者童贯,吾谓进蔡京者实曾布也。导狼入室,必为狼噬,布亦可以已乎!

猜你喜欢
  卷三百十六·列传第二百四·贵州土司·张廷玉
  卷二百六十九 熙寧八年(乙卯,1075)·李焘
  原序·刘知几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七十六·佚名
  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四十二·佚名
  卷之一百八十七·佚名
  卷之一百五十九·佚名
  卷之三百十一·佚名
  卷八【十则】·岳珂
  卷之九十六·祁韵士
  一七九 反动老作家一·周作人
  八一 河南——新生甲编·周作人
  卷三 肃宗孝章帝纪第三·范晔
  杨隆演传·欧阳修
  卷九十 魏豹彭越列传第三十·司马迁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六·品藻四·冯金伯

    金章咏聚骨扇金章宗喜文学,善书画。闻宋徽宗以苏合油烟为墨,命购得之,墨一两,价黄金一斤。尝有蝶恋花词咏聚骨扇云:“几股湘江龙骨瘦。巧样翻腾,叠作湘波皱。金缕小钿花草斗。翠条更结同心扣。金殿珠帘闲永昼。一握清

  • 卷第十四·陈与义

    ○秋夜咏月庭树日日疎,稍觉夜月添。推愁了此段,卷我三间帘。黄花墙阴远,白发露气严。平生六尺影,随我送凉炎。踏破千忧地,投老乃自嫌。尚想采石江,宫锦映霜蟾。夜半赋诗成,起舞鱼龙兼。办此讵难事,取快端宜廉。○入城竹舆声伊

  • 卷三十四·陈起

    钦定四库全书 江湖小集卷三十四    宋 陈起 编陈必复山居存稿 余爱晚唐诸子其诗清深闲雅如幽人野士冲澹自赏要皆自成一家及读少陵先生集然後知晚唐诸子之诗尽在是矣所谓诗之集大成者也不佞三熏三沐敬以先生爲

  • 吕渭老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吕谓老」字圣求,嘉兴(今属浙江)人。生平未详。嘉定五年(1212),赵师岌序其词云:“宣和末,有吕圣求者,以诗名,讽咏中率寓爱君忧国意。”“圣求居嘉兴,名滨老,尝位周行,归老于家。”有《圣求词》一卷。集中词题干支者,一为

  • 卷四百五十二·列传第二百一十一·忠义七·脱脱

        ◎忠义七   ○高敏景思忠王奇 蒋兴祖 郭浒 朱友恭附 吴革李翼 赵士嶐 陈淬 黄友 郝仲连 刘惟辅 高子孺 韩青附 牛皓 魏彦明刘士英 翟兴 朱跸 龚楫 李亘 凌唐佐 杨粹中 强霓 郭僎 司马梦求林空斋黄介

  • 卷三百三十七·列传第九十六·脱脱

        范镇   范镇,字景仁,成都华阳人。薛奎守蜀,一见爱之,馆于府舍,俾与子弟讲学。镇益自谦退,每步行趋府门,逾年,人不知其为帅客也。及还朝,载以俱。有问奎入蜀何所得,曰:"得一伟人,当以文学名世。"宋庠兄弟见其文,自

  • 云中事纪·苏祐

    嘉靖癸巳冬十月,大同卒杀总兵官李谨,距癸未甫十载,盖再变矣。先是,八月八日,余受面命巡按宣大。九月十三日辞阙,又二日至居庸,代其事。又七日至宣大。乃十月七日有大同之变。是夜五鼓,星殒如雨,岂变不虚生邪?又明日,代王遣内使入

  • 第六节 滇行与青蓉行①·老舍

    ①老舍曾写过游记《滇行短记》,详细记载了此行。一、滇行三十年夏,罗莘田先生来到重庆。因他的介绍,我认识了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梅先生听到我的病与生活状况,决定约我到昆明去住些日子。昆明的天气好,又有我许多老友,我

  • 列传卷第十四 高丽史一百一·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闵令谟[*(闵)湜]。○闵令谟黄骊县人父懿户部员外郞令谟少好学仁宗朝登第累迁吏部员外郞。 明宗在潜邸梦一宰相出自广化门驺从甚盛有人曰: "

  • 李林甫传·欧阳修

    李林甫,是长平肃王叔良的曾孙。最初任千牛直长,舅舅姜皎很喜欢他。开元初年升任太子中允。源乾曜执政,与姜皎是姻亲,乾曜的儿子源挈为李林甫求官司门郎中,乾曜一向看不起他,说“:郎官应有才干和声望,哥奴哪里是任郎中的材料呢

  • 葛从周传·薛居正

    葛从周,字通美,濮州鄄城人。曾祖父葛阮,祖父葛遇贤,父亲葛简,均被追赠为兵部尚书。葛从周小时候就豁达大度,有才智谋略,开始时加入黄巢军,逐渐提升为军校。唐朝中和四年(884)三月,梁太祖在王满渡大败黄巢军队,葛从周与霍存、张

  • 陈纪七 高宗宣皇帝中之下太建九年(乙酉、577)·司马光

    陈纪七 陈宣帝太建九年(丁酉,公元577年) [1]春,正月,乙亥朔,齐太子恒即皇帝位,生八年矣;改元承光,大赦。尊齐主为太上皇帝,皇太后为太皇太后,皇后为太上皇后。以广宁王孝珩为太宰。 [1]春季,正月,乙亥朔(初一),北齐太子高恒即皇帝位,当

  • 十七年·佚名

    (甲申)十七年大明萬曆十二年春正月1月1日○朔己卯,以庭濕,停望闕禮。1月3日○辛巳,以權停禮,行賀禮。以初二日,仁順王后國忌,故退行正朝賀禮也。1月4日○壬午,以李俊民拜兵曹判書,李遴拜戶曹判書。1月14日○壬辰,以李增拜大司諫

  • 卷二·陈则通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提纲卷二     宋 陈则通 撰侵伐门晋郑楚伐许例庄二十有九年郑人侵许僖六年楚人围许诸侯遂救许 二十有八年诸侯遂围许 二十有九年公至自围许 三十有三年晋人陈人郑人伐许成三年郑公子弃疾帅

  • 增壹阿含经卷第十二·佚名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三宝品第二十一(一)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三自归之德。云何为三。所谓归佛第一之德。归法第二之德。归僧第三之德。彼云何名为归佛之德。诸有众生。

  • 大威德陀罗尼经 第十九卷·佚名

    大威德陀罗尼经 第十九卷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佛告阿难。此非正问。虽然阿难。我今为汝而作譬喻。为明此义令汝知故。阿难。于汝意云何。若于春末月中正热恼时。大火坑内铁鍱掷中。柝一毛道以为百分。取一渧水

  • 离垢施女经·佚名

    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即《大宝积经》第三十三无垢施菩萨应辨会异译

  • 大唐贞元续开元释教录·圆照

    凡三卷。唐代圆照撰集于德宗贞元十年(794)。略称续开元释教目录。今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五册。计收经论及念诵法一九三卷、经论疏义六十四卷、贞元新集古今制令碑表记八十六卷等,合为三四三卷,加上本书目录二卷,共三四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