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列传二 宗室

案:《晋宗室列传》,《永乐大典》仅存四篇,余多残阙。

广王敬威,字奉信,高祖之从父弟也。父万诠,赠太尉,追封赵王。敬威少善骑射,事后唐庄宗,以从战有功,累历军职。明宗即位,擢为奉圣指挥使。天成、应顺中,凡十改军额,累官至检校工部尚书,赐忠顺保义功臣。清泰中,加兵部尚书、彰圣都指挥使,遥领常州刺史。及高祖建义于太原,敬威时在洛下,知祸必及,召所亲谓曰:“夫人生而有死,理之常也。我兄方图大举,余固不可偷生待辱,取笑一时。”乃自杀于私邸,人甚壮之。天福二年,册赠太傅,葬于河南县。六年,追封广王。

子训嗣,官至左武卫将军。敬威弟赟。赟,字德和, 案:以下有阙文。 为陕州节度使。少帝即位,加同平章事。赟性骄慢,每使者至,必问曰:“小侄安否?”恣为暴虐,陕人苦之。 案:以下阙。是书《少帝纪》:开运三年十二月,前曹州节度使石赟死,帝之堂叔也。《欧阳史》作堕沙壕溺死。

韩王晖,字德昭,睿祖孝平皇帝之孙,高祖之从兄也。父万友,追封秦王。晖生而庞厚,刚毅雄直,有器局,行不由径,临事多智,故高祖于宗族之中,独厚遇之。初,张敬达之围晋阳也,高祖署晖为突骑都将,常引所部,出敌之不意,深入力战,虽夷伤流血,矢镞贯骨,而辞气益厉,高祖壮之。天福二年,遥授濠州刺史,充皇城都部署。四年,加检校司徒,授曹州防御使,加检校太保。其莅任也,廉爱恤下,不营财利,不好伎乐,部人安之。岁余,以疾终于官,归葬太原。八年,册赠太师,追封韩王。

子曦嗣。 《宋史·石曦传》:天福中,以曦为右神武将军历汉至周,为右武卫、左神武二将军。恭帝即位,初为左卫将军,会高丽王昭加恩,命曦副左骁卫将军戴交充使。淳化四年卒。

剡王重允。 案:郯王以下诸王传,《永乐大典》原阙。《欧阳史》云:重允,高祖弟也,亦不知其为亲疏,然高祖爱之,养以为子,故于名加“重”而下齿诸子。《通鉴·齐王纪》:高帝少弟重允早卒。

虢王重英。 案:《虢王传》,《永乐大典》原阙。考《五代会要》云:重英,高祖长子,天福四年四月追封。是书《唐纪》:清泰三年七月己丑,诛右卫上将军石重英。

楚王重信,字守孚,高祖第二子,后唐明宗之外孙也。少敏悟,有智思。天成中,始授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左散骑常侍,俄加检校刑部尚书,守相州长史。未几,迁金紫光禄大夫,超拜检校司徒,守左金吾卫大将军。重信历事唐明宗及闵帝、末帝,不恃贵戚,能克己复礼,常恂恂如也,甚为时论所称。高祖即位,出镇孟津,到任逾月,去民病十余事,朝廷有诏褒之。是岁,范延光叛命于邺,诏遣前灵武节度使张从宾发河桥屯兵数千人,东讨延光。既而从宾与延光合谋为乱,遂害重信于理所,时年二十。远近闻者,为之叹惜。诏赠太尉。时执事奏曰:“两汉子弟,生死无历三公位者。”高祖曰:“此儿为善被祸,予甚愍之,自我作古,宁有例乎。”遂行册命。以其年十月,葬河南万安山。天福七年,追封沂王,少帝嗣位,改封楚王。妃南阳白氏,昭信军节度使奉进之女也。重信有子二人,皆幼,长于公宫,及少帝北迁,不知其所终。

寿王重乂,字宏理,高祖第三子也。幼岐嶷,好儒书,亦通兵法,高祖素所钟爱。及即位,自北京皇城使拜左骁卫大将军。车驾幸浚郊,加检校司空,权东都留守。未几,邺都范延光叛,遣杨光远讨之,诏前灵武节度使、洛都巡检使张从宾发盟津屯兵赴邺下。会从宾密通延光,与娄继英等先劫河桥,次乱洛邑,因害重乂于河南府,时年十九。从宾败,高祖发哀于便殿,辍视朝三日,诏赠太傅。是岁冬十月,诏遣庄宅使张颖监护丧事,葬于河南府万安山。天福中,追封寿王。妃李氏,汾州刺史?之女也。重乂无子,妃后落发为尼,开运中,卒于京师。

夔王重进。 《五代会要》:重进,高祖第五子,天福七年四月追封。

陈王重杲。 《欧阳史》:重杲小字冯六,未名而卒,赠太傅,追封陈王,赐名重杲。

重睿。 案《契丹国志》:高祖忧悒成疾,一旦冯道独对,高祖命幼子重睿出拜之,又令宦者抱置道怀中,盖欲冯道辅立之。高祖崩,道与侍卫马步都虞候景延广议,以国家多难,宜立长君,乃奉齐王重贵为嗣。《五代会要》:重睿,高祖第七子,许州节度使,未封王。《欧阳史》云:从出帝北迁,不知其所终。

延煦。 《五代会要》:延煦,少帝长子,遥领陕西节度使。《通鉴》云:赵在礼家资为诸帅之最,帝利其富,为皇子镇宁节度使延煦娶其女,在礼自费缗钱十万,县官之费,数倍过之。

延宝。 《五代会要》:延宝,少帝次子,遥领鲁州节度使。《通鉴》云:延煦及弟延宝皆高祖诸孙,帝养以为子。《会要》引实录亦云皆帝之从子,养以为子。《欧阳史》云:延煦等从帝北迁,后不知其所终。

猜你喜欢
  志第三 律历下·范晔
  列传第四 周铁虎 程灵洗 子文季·姚思廉
  卷三百九 列传九十六·赵尔巽
  第三十二回 西北边辽金夏不住相争·黄士衡
  卷之二百二十三·佚名
  卷二十·佚名
  卷二十六·司马贞
  ·戍兵议·丁曰健
  三国史记卷第一。·金富轼
  辛纂传·魏收
  怯怯里传(附相兀速传)·宋濂
  和勇传·张廷玉
  卷十五·杨士奇
  ●岭海焚余卷下·澹归
  卷二·长孙无忌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六百九十二·彭定求

        卷692_1 【冬末同友人泛潇湘】杜荀鹤   残腊泛舟何处好,最多吟兴是潇湘。就船买得鱼偏美,   踏雪沽来酒倍香。猿到夜深啼岳麓,雁知春近别衡阳。   与君剩采江山景,裁取新诗入帝乡。   卷692_2 【赠李镡(

  • 卷之十·高启

    呉郡髙啓季迪著南州徐庸用理编题董元战沙龙人间滴罢天瓢水归护

  • 第二十一齣~第三十齣·佚名

    第二十一齣 主僕相逢【金蕉叶】〔生上〕奈何奈何。我娇妻在宫中怎么。想前生寃家债多。致今生无福消他。无双何意入唐朝。仙客难寻续命胶。安得押衙重在世。皇宣套写赚多娇。小生自那日赶上京来。指望与丽容近船一见

  • 发凡·万树

    发凡 啸余谱分类为题意欲别於草堂诸刻然题字参差有难取义者强为分列多至乖违如踏莎行御街行望远行此行步之行岂可入歌行之内而长相思尤为不伦醉公子七娘子等是人物岂可与他子字为类通用题与三字

  • 平定三逆方略卷三十六·佚名

    卷三十六   康熙十七年三月癸酉,敕大将军康亲王杰书增兵守漳州、海澄。总督郎廷相奏:海澄为漳、泉门户,今海逆登岸据有玉洲等寨,复分路侵犯石码、江东桥诸处;臣已同副都统瑚图、海澄公黄芳世公议酌发满、汉官兵前往应援

  • ●卷三·陈康祺

    ◎姚端恪之谨慎姚端恪公文然长刑部日,方更定条例。公曰:“刃杀人有限,例杀人无穷,吾曹可无慎乎?”虚衷详议,去其太甚,剂于宽平。决狱有所平反,归辄色喜。尝有囚误刺字,争之不得,归而长跪自罚。公子堂应会试,为总裁王清

  • 卷七十五·杨士奇

    永乐六年春正月庚戌朔以 仁孝皇后丧免朝贺○是日立春○朝鲜国王李芳远遣世子视奉表贡马金银器及方物○夜水星犯垒壁阵东第六星○癸丑 敕交趾总兵官新城侯张辅等曰前以将士久劳于外令尔等抚安平定及时班师今春气向

  • 儒林宗派卷八·万斯同

    鄞县万斯同撰宋周敦頥【茂叔濓溪营道元公】程颢【伯淳明道洛阳纯公】程頥【正叔伊川颢弟正公】程子学派张绎【思叔夀安】刘绚【质夫常山】李吁【端伯洛阳】吕大忠【晋伯蓝田】吕大钧【和叔】吕大临【与叔】吕希哲【原

  • 继晓传·张廷玉

    继晓,江夏僧人。宪宗时期,他以秘术通过梁芳得以进用,被授予僧录司左觉义。后升为右善世,被任命为通元翊教广善国师。他每天引诱皇上做佛事,在西市建大永昌寺,逼迁民居数百家,耗费国库钱财数十万。员外郎林俊请求斩梁芳、继晓

  • 卷二百八十二·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二百八十二明 杨士奇等 撰谥号宋英宗治平二年中书请议濮安懿王尊号翰林学士王珪等上状曰臣等参详国朝崇奉尊属故事今濮安懿王於仁宗皇帝其属为

  • 卷之九·佚名

    尚貞王三十年,異獸從海出,坐馬齒山外礁。渡嘉敷郡訯理及橫目等巡視海濱,忽見異獸出於海中,坐居黑島外礁。其獸身体似乎黑犢,面與耳目如豚,四脚指間有幕蹼,而眼毛及鬚伹是潔白,而長五六寸許。尾直豎,而長一尺許。周圍三寸餘之大

  • 景公问贤不肖可学乎晏子对以勉强为上第六·晏婴

    景公问晏子曰:“人性有贤不肖,可学乎?”晏子对曰:“《诗》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之者其人也。故诸侯并立,善而不怠者为长;列士并学,终善者为师。”

  • 春秋集传详説卷十四·家铉翁

    宋 家铉翁 撰文公下【顷王二年晋灵四年楚商臣穆王九年】十年春王三月辛夘臧孙辰卒【臧文仲】夏秦伐晋秦伐晋春秋狄之论者疑贬秦太甚以为有缺文其说是矣程子曰晋舎嫡嗣而外求君罪也既而悔之正矣秦不顾义礼是非惟以报

  • 一切经音义卷第六十七·唐慧琳

       翻经沙门慧琳撰  音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下帙十卷 琳  识身足论十七卷 琳  界身足论三卷 琳  品类足论十八卷 琳  众事分阿毗昙论十二卷 琳  阿毗昙毗婆沙论六十卷 玄  右六论一百一十卷同此

  • 选佛谱卷第三·智旭

    【第五色无色天门(凡二十三位)】谱曰。色界诸天。具有色受想行识五阴。无色界天。唯有受想行识四阴。虽分二界八地(初禅名离生喜乐地。二禅名定生喜乐地。三禅名离喜妙乐地。四禅名舍念清净地。幷四空天。卽为空处等四地

  • 仿寓意草·李冠仙

    医案著作。2卷。清李冠仙(文荣)撰于道光十五年(1835年)。此书仿喻昌《寓意草》之叙述体例撰写而成,共载病案34例,上卷16案,下卷18案。主要为内科杂证。书中亦采用先议病,后议药的形式,详述疾病始末、病因、病史及诊疗

  • 小张屠焚儿救母·佚名

    元杂剧剧本。简名《焚儿救母》。撰人姓名不详。末本。剧写汴梁张屠事母至孝,母病重想吃米汤,张屠将棉袄典当,得米2升。张屠妻又让他以首饰换沙为婆母治病,王员外却给了假药,医疗无效。张屠夫妻遥拜东岳神,愿将3岁的儿子喜孙

  • 临春阁·吴伟业

    杂剧剧本。清吴伟业著。清杨恩寿《词余丛话》说:“《临春阁》杂剧,哀悱顽艳,不类《通天台》之悲惋。要其用意,有在于全篇结尾,从冯夫人口中特为点出,盖讽明末诸帅也。”清尤侗《西堂杂俎》说:“及所著《通天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