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春秋事义全考序

予读姜先生所着春秋考叹其能立言不朽云先生蚤从晋陵唐中丞应德学中丞博学能文年少魁天下爲一时学士宗先生受其指亦以春秋魁天下名家既晋读中秘书益精博天下称凤阿先生而不名天子察先生可师遂先后勑视学闽蜀入爲南国子祭酒于是先生经术传四方先生于春秋深故其教指严一时师道爲尊比家食日事检阅有自得悉着于书暇则集其宗及邑中俊弟子开决之先是云阳阙贤书者二十年自先生里居厥嗣若诸从相继取科名里中踵兴后出者济济郁郁人文遂爲吾郡冠葢先生在国国重在乡乡重则明经之教爲功矣先生著书成不以阳不肖授而习之见其取覈详援引正文无遗事事无怫义间出已意悉契圣心观其自序曰孔子作春秋义在褒善贬恶而经世之法如所谓尊君父讨乱贼惇典庸礼内安外攘云者亦即于朝聘往来防盟侵伐郊望禘雩之类见之盖多直书而义自见未必尽以一字求一义遂自予夺贬絶人爵甚至周天子鲁父母国亦例以予之夺之如胡氏所云也其自谓窃取者亦因笔削以寓褒贬嫌于天子之事所不敢当亦非如胡氏所云托南面之权自以其褒贬敢于代天子赏罚也嗟乎知我者春秋千载之下先生其人与客有私于阳曰今制业春秋者宗胡氏是书将无戾邪阳应之曰康侯常以己见释经而先生说经旁引折衷各有其本间有所异于康侯正以明经义爲康侯忠臣何戾也客爲解頥未防先生进大司寇执法南中矣司马迁曰春秋辨是非故长于治人汉庭吏重经术常以春秋尚书折大狱今先生以春秋之义平天下狱当人人自以不冤而阳故治尚书爲侍御按部治狱虽有意乎伯夷臯陶未能也得先生所爲说春秋者而王道之条纪法律粲然矣岂不伟与阳乡里承学喜而賛其后不自知其言之不文也浙江道监察御史李一阳序

猜你喜欢
  序卦卷十·孔颖达
  榕村语录卷十七·李光地
  卷二十八【起成公十六年尽十八年】·杜预
  卷三十九·卫湜
  卷五·熊过
  卷四·郑玉
  卷六十二·康熙
  卷二十七·魏了翁
  仪礼逸经卷二·吴澄
  尘垢品法句经第二十六(十有九章)·佚名
  释氏稽古略卷三·觉岸
  菩提道次第摄颂·宗喀巴
  一相定无得观总持曼殊般若义·太虚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卷第八·佚名
  称叹如来品第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御定曲谱卷十二·王奕清

    【南双调仙吕入双调】双调引子真珠帘闲庭昼永慵挑绣【韵】停鍼久【韵】倦聴得蝉声髙栁【韵】年少正风流【韵】喜配合佳偶【韵】女貌郎才真罕有【韵】算总是前縁辐辏【韵】向尊前【句】同乐鸳帏【句】两情相守【韵卧氷

  • 御选明诗卷一百二·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诗卷一百二七言絶句二刘崧送别叔铭出顺承门送客岀城秋已凉太行南上楚天长顺城门外斜阳里荞麦花开似故郷苍石峡中见道人庵居隔水山花盛开苍石峡中花药栏旧时草屋傍岩安道人去后松桥断纵有花开隔水看

  • ●卷二十·周密

      ○岳武穆御军   岳鹏举征群盗,过庐陵,托宿廛市。质明,为主人汛埽门宇,洗涤盆盎而去。郡守供帐,饯别于郊。师行将绝,谒未得通。问大将军何在,殿者曰:"已杂偏裨去矣。"其严肃如此,真可谓中兴诸将第一。周洪道为追复制词有

  • 御题宋版朱子资治通监纲目·朱熹

    涑水创为开义例紫阳述订益精微直传一贯天人学兼揭千秋兴废机敬胜治兮怠胜乱念兹是耳释兹非三编惟此遵纲纪【尝命词臣纂辑明史事为通监纲目三编体例一凖朱子朕亲为裁定序而行之】辑览曾无越范围【通监辑览一书亦近年所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三·佚名

    万历二十四年十月甲子朔 上颁赐四辅臣与日讲官历日各有差○兵科署科事给事中刘道亨参奏户部四川司员外林世吉户部广东司主事潘守正工部司务黄崇学刑部河南司主事曾可东贪纵章下吏部议复○巡视太仓银库吏科给事中等官

  • 刘敬叔孙通列传第三十九·司马迁

    张凤岭 译注【说明】本篇是汉初两位重要臣僚刘敬和叔孙通的合传。汉朝建朝初期,百端待举,在辅佐汉高祖刘邦建设西汉政权中,刘敬和叔孙通从不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故合而为传。刘敬本姓娄,因去陇西戍守路

  • 傅琰传·萧子显

    傅琰字季王圭,是北地灵州人。祖父傅邵,曾任员外郎。父亲傅僧南齐书..,曾任安东录事参军。傅琰姿仪美妙,初仕任宁蛮参军,本州主簿,宁蛮功曹。宋朝永光元年(465),补诸暨武康令、广威将军,出任尚书左民郎,又任武康令,将军如故。出

  • 卷七十三之三·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七十三之三 朱批王士俊奏摺 雍正八年正月初二日广东布政使【臣】王士俊谨 奏爲据实奏 闻事窃粤东上年早晚二稻通省丰收米价逐渐平减 【

  • □□第五十一(阙)·墨子

    (阙)

  • 双桥随笔卷八·周召

    凤县知县周召撰凡人作用可预卜于无事之日谢元之伐苻坚也论者以为必济盖观其平时履屐之间皆得其任耳悠悠忽忽土木形体此辈人正当束之髙阁况曹蜍李志奄奄如在泉下者乎漏泄阳春爹娘搬贩至今未休吐百种乡谈千般扭扮一生人

  • 第二章 20·辜鸿铭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辜讲在孔子的祖国,政府中做部长的一位贵族(季康子,姓姬,名肥。鲁哀公时鲁国最有权势的政治人物)问孔子,怎么做才能让百姓产生的对领导尊重

  • 山权数第七十五·管仲

    桓公问管子曰:“请问权数。”管子对曰:“天以时为权,地以财为权,人以力为权,君以令为权。失天之权,则人地之权亡。”桓公曰:“何为失天之权则人地之权亡?”管子对曰:“汤七年旱,禹五年水,民之无卖子者。汤以庄

  • 建中靖国续灯录卷第二十八[宋磻]·惟白

    东京法云禅寺住持传法佛国禅师(臣)惟白集颂古门明州雪窦山重显明觉禅师(二十则)举。梁武帝问达磨大师。如何是圣谛第一义。达磨云。廓然无圣。帝曰。对朕者谁。达磨云。不识。帝不契。遂渡江至魏。武帝举问志公。志公

  • 评无乐器之音乐·太虚

    此种播音器,在空气中所现之微妙音乐,亦可为佛理证明。经说:佛之圆音,无有边际,目犍连尝以神足飞行,至若干世界之外,犹闻佛音平等无减;可知凡物皆动,动皆有音,一音众音皆展转无尽,唯佛之闻觉,无不圆闻。是故佛音皆是圆音,各人各为“

  • 卷第四十二·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四十二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杂蕴第一中无义纳息第七之四云何难满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欲分别契经义故。谓契经说有难满有难养。契经虽作此说而不分别其义。经是此论所

  • 大乘要语一卷·佚名

    水油同形非农人不识(喻真妄)来时见事生(见心生)去时事不现。明了知来去。依相不分别。师子(兽中王)逐人不逐尘块(识微细种子喻菩萨能断第八识断集)如犬逐尘块不逐人(灭前六识不见第七八识)菩提之心(静虑)如毛头许(莬

  • 行素斋杂记·李佳

    清继昌撰。继昌,字莲溪。汉军正黄旗人。光绪进士,官至甘肃布政使,署安徽巡抚。光绪十九年 (1892) 开始撰写此书,第二年完成初稿。以后又加以选择、校订,于1901年刊行。全书共上、下两卷,以笔记形式叙述了不少宫廷中的情况。

  • 大乘菩萨藏正法经·佚名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四十卷.宋中印土沙门法护等译.即《大宝积经》第十二菩萨藏会异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