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六十五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卷六十五

汉  太   史   令司马迁 撰宋中郎外兵曹参军裴 駰集解

唐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司马贞索隐

唐诸王侍读率府长史张守节正义

孙子吴起列传第五

孙子武者齐人也【正义魏武帝云孙子者齐人事於吴王阖闾为吴将作兵法十三篇】以兵法见於吴王阖庐阖庐曰子之十三篇【正义七録云孙子兵法三卷案十三篇为上卷又有中下二卷】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对曰可阖庐曰可试以妇人乎曰可於是许之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孙子分为二队以王之宠姬二人各为队长【索隐队徒对反长竹两反】皆令持戟令之曰汝知而心与左右手背乎妇人曰知之孙子曰前则视心左视左手右视右手後即视背妇人曰诺约束既布乃设鈇钺即三令五申之於是鼓之右妇人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复三令五申而鼓之左妇人复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乃欲斩左右队长吴王从台上观见且斩爱姬大骇趣使使下令【索隐趣音促急也使音色吏反】曰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愿勿斩也孙子曰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遂斩队长二人以徇用其次为队长於是复鼓之妇人左右前後跪起皆中规矩?墨无敢出声於是孙子使使报王曰兵既整齐王可试下观之唯王所欲用之虽赴水火犹可也吴王曰将军罢休就舍寡人不愿下观孙子曰王徒好其言不能用其实於是阖庐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孙武既死【集解駰案越絶书曰吴县巫门外大冢孙武冢也去县十里索隐越絶书子贡所着恐非也其书多记吴越絶後土地或後人所録正义七録云越絶十六卷或云伍子胥撰】後百余岁有孙膑膑生阿鄄之间膑亦孙武之後世子孙也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索隐膑频忍反龎皮江反涓古玄反】庞涓既亊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隂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於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齐使者如梁【正义今汴州】孙膑以刑徒隂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於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索隐弟且也重射好射也】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正义射音石随逐而射睹千金】及临质【索隐质犹对也将欲对射之时也一云质谓堋非也】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於是忌进孙子於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其後魏伐赵赵急请救於齐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刑余之人不可於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卷【索隐谓事之杂乱纷纠也解杂乱纷纠者当善以手解之不可控卷而击之卷即拳也刘氏云控总卷缩非也】救鬬者不?撠【索隐音搏戟谓救鬬者当善撝解之无以手助相搏撠则其怒益炽矣按撠谓以手持撠刺人也】批亢捣虚【索隐批音白结反亢音苦浪反按批者相排批也音白灭反言敌人相亢拒也捣者撃也冲也虚者空也按谓前人相亢必须批之彼兵若虚则冲捣之欲令击梁之虚也此当是旧语故孙子以言之也】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索隐谓若批其相亢击捣彼虚则是事形相格而其势自禁止则彼自为解兵也】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於外老弱罢於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於魏也【索隐谓齐今引兵据大梁之冲是冲其方虚之时梁必释赵而自救是一举释赵而弊魏】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於桂陵大破梁军後十五年【索隐王劭按纪年梁惠王十七年齐田忌败梁桂陵至二十七年十二月齐田朌败梁马陵计相去无十五岁也】魏与赵攻韩韩告急於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龎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集解魏武帝曰蹶犹挫也索隐蹶音巨月反刘氏云蹶犹毙】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竈明日为五万竈又明日为三万竈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於此树之下於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鑚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索隐竖子谓膑】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尝学於曾子事鲁君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於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恶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人也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而东出卫郭门与其母诀啮臂而盟曰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遂事曾子居顷之其母死起终不归曾子薄之而与起絶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鲁君疑之起杀妻以求将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吴起於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文侯问李克曰吴起何如人哉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索隐王劭云此李克言吴起贪下文云魏文侯知起廉尽能得士心又公叔之仆称起为人节廉岂前贪而後廉何言之相反也今李克言起贪者起本家累千金破产求仕非实贪也盖言贪者是贪荣名耳故母死不赴杀妻将鲁是也或者起未委质於魏犹有贪迹及其见用则尽廉能亦何异乎陈平之为人也】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於是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索隐吮音弋软反又才软反】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於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在德不在险昔三苖氏左洞庭右彭蠡德义不修禹灭之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集解瓒曰今河南城为直之皇甫谧曰壶关有羊肠阪在太原晋阳西北九十里】修政不仁汤放之殷纣之国左孟门【索隐刘氏按纣都朝歌今孟山在其西今言左则东边别有孟门也】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集解駰案扬子法言曰美哉言乎使起之用兵每若斯则太公何以加诸】武侯曰善即封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相田文【索隐吕氏春秋作商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田文曰可起曰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守西河而秦兵不敢东乡韩赵宾从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此子三者皆出吾下而位加吾上何也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於子乎属之於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田文既死公叔为相【索隐韩之公族】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公叔之仆曰起易去也公叔曰柰何其仆曰吴起为人节廉而自喜名也君因先与武侯言曰夫吴起贤人也而侯之国小又与强秦壤界臣窃恐起之无留心也武侯即曰柰何君因谓武侯曰试延以公主起有留心则必受之无留心则必辞矣以此卜之君因召吴起而与归即令公主怒而轻君吴起见公主之贱君也则必辞於是吴起见公主之贱魏相果辞魏武侯武侯疑之而弗信也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鬬之士要在强兵破驰说之言从横者於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索隐楚系家悼王名疑】悼王既葬太子立【索隐肃王?也】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太史公曰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吴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论论其行事所施设者语曰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孙子筹策庞涓明矣然不能蚤救患於被刑吴起说武侯以形势不如德然行之於楚以刻暴少恩忘其躯悲夫

【索隐述赞曰孙子兵法一十三篇美人既斩良将得焉刖孙膑脚筹策庞涓吴起相魏西河称贤惨礉事楚死後留权】

史记卷六十五

史记卷六十五考证

孙子吴起列传君第重射索隐重射好射也○徐孚远曰重射者再射也索隐非

救鬭者不搏撠索隐按撠谓以手持撠刺人也○余有丁曰撠义当为击非矛戟也

批亢捣虚索隐按批者相排批也言敌人相亢拒也捣者击也冲也虚者空也按谓前人相亢必须批之彼兵若虚则冲捣之欲令击梁之虚也此当是旧语故孙子以言之也○顾炎武曰索隐非也此与刘敬传搤其肮之肮同张晏曰喉咙也下文所谓据其街路是也以敌人所不及备故之虚

即封吴起为西河守○徐孚远曰前既为西河守矣此又云盖杂引而未删正【臣照】按徐说非也武侯曰善即封吴起盖加以封耳下乃云为西河守甚有声名而不得为相今并作一句读遂疑此句重出

公叔为相索隐韩之公族○【臣照】按战国策公叔疑为魏公叔痤非韩公族也公叔痤为魏将而与韩赵战浍北禽乐祚赏田百万禄之反走再拜而辞以让吴起之後则非害起者也此与国策参差不同

史记卷六十五考证

 

猜你喜欢
  卷十三 三代世表第一·司马迁
  列传第五十三 邢峦 李平·魏收
  卷二十九·志第十·礼二·脱脱
  卷七·李心传
  ●卷第三十·胡三省
  卷之二百七十一·佚名
  卷七十上·郝经
  第四卷 梁 陈 魏 隋 唐·缪荃孙
  清宣宗实录选辑一·佚名
  卷十六·傅恒
  三国史记卷第五。·金富轼
  卷十四 诸侯王表 第二·班固
  杜佑传·欧阳修
  太宗本纪·脱脱
  晋纪二十八 烈宗孝武皇帝中之上太元十年(乙酉、385)·司马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七百七十·彭定求

        卷770_1 【昭君怨(一作董思恭诗)】董初   新年犹尚小,那堪远聘秦。裾衫沾马汗,眉黛染胡尘。   举眼无相识,路逢皆异人。唯有梅将李,犹带故乡春。   卷770_2 【南山(一作贺朝诗)】贺朝清   湖北雨初晴,湖南山

  • 卷六十九·徐世昌

    岳锺琪岳锺琪,字东美,号容斋,华阳人。历官四川提督,封威信公。谥襄勤。有《安素园诗序》。军中杂兴到灶沙关外,营门淡晚烟。月光先到水,秋气远连天。归雁穿云去,饥乌带子还。西征诸将帅,辛苦又经年。燕台间居

  • 第十八场·田汉

    报告员:敌人的不断迫害对于战士们也正是一种磨炼,磨炼越多我们越坚强。但在残酷的斗争中不是没有悲剧的。现在,让我们看看在生活的磨炼下,那个不幸的女工金妹又是怎样挣扎的吧。金妹家。〔金妹的老母在缝衣,和床上的友生谈

  • 花蕊夫人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花蕊夫人,姓徐,后蜀孟昶之妃。后被掳入宋宫,为宋太祖所宠。 述国亡诗 花蕊夫人徐氏 君王城上竖降旗, 妾在深宫那得知? 十四万人齐解甲, 更无一个是男儿。 花蕊夫人诗鉴赏 徐氏,青城(今四川灌县西)人,才貌双全,得幸于后

  • 卷四百五十三·列传第二百一十二·忠义八·脱脱

        ◎忠义八   ○高永年 鞠嗣复 孙昭远 曾孝序 赵伯振王士言 薛庆 孙晖 宋昌祚 李政 姜绶 刘宣 屈坚 郑覃 姚兴 张玘 陈亨祖 王拱 刘泰孙逢 姚邦基 刘化源 胡唐老 王俦 刘晏郑振 孟彦卿 高谈 连万夫 王

  • 卷三百四十二 列传一百二十九·赵尔巽

      保宁 松筠子熙昌 富俊窦心传 博启图   保宁,图伯特氏,蒙古正白旗人,靖逆将军纳穆札勒子。乾隆中,纳穆札勒殉节回疆,锡封三等公。   保宁由亲军袭爵,授乾清门侍卫。从征金川,力战,迭克要隘,将军阿桂荐其才,擢陕西兴汉镇

  • 卷一五三 梁紀九·司马光

      屠維作噩(己酉),一年。   高祖武皇帝中大通元年(己酉,公元五二九年)   春,正月,甲寅,魏于暉所部都督彭樂帥二千餘騎叛奔韓樓,暉引還。   辛酉,上祀南郊,大赦。   甲子,魏汝南王悅求還國,許之。   辛巳,上祀明堂。   

  • 卷四十九 咸平四年(辛丑,1001)·李焘

      起真宗咸平四年六月盡是年十月   六月辛丑朔,詔以近畿數郡,春雪損桑,令京朝官分往察視,蠲其正稅,其緣科等物,無令折納絲帛。   壬寅,命知制誥梁顥、薛映共詳中外章疏。   癸卯,太常丞、直集賢院梅詢上言:「邇者朝廷

  • 第二十四回 两亲王因败为功 诸藩镇束手听命·蔡东藩

      却说高大节到了醴陵,来助夏国相,相见毕,国相道:“前时我军已入江西,夺了萍乡县,方思与耿军会合,直攻南昌,不料清安亲王岳乐,杀败耿军,把广信、建昌、饶州等处,都占了去,他又从袁州来攻长沙。我领军至江西阻御,因他有西洋大炮

  • 第五章 复明运动(附钱氏家难)(十三)·陈寅恪

    钱氏家难关于牧斋八十生日,除前论“丁老行”谓丁继之于干戈扰攘之际特来虞山祝寿,殊为难得外,牧斋尚有红豆诗十首,皆关涉其己身及河东君并永历帝者,故与颇饶兴趣之牧斋辞寿札及归玄州恭寿序各一篇,录之于下。至钱

  • 张廷金·周诒春

    张廷金 字贡九。年三十岁。生于江苏无锡。已婚。永久通信处。上海寰球中国学生会收转。初毕业于上海南洋公学。宣统元年。以官费游美。入威斯康心大学。习电气工程。宣统三年。入鄂海阿省立大学。民国二年。得电气工

  • 君臣上第三十·管仲

    为人君者,修官上之道而不言其中。为人臣者,比官中之事,而不言其外。君道不明,则受令者疑。权度不一,则修义者惑。民有疑惑贰豫之心,而上不能匡,则百姓之与间,犹揭表而令之止也。是故能象其道于国家,加之于百姓,而足以饰官化下者

  • 古文集成前集·王霆震

    古代散文总集。78卷。南宋王霆震编。王霆震,字亨福。庐陵(江西吉安)人,余不详。此书收春秋至南宋散文522篇。在编排上以天干为序,甲集6卷,乙集8卷,丙集7卷,丁集9卷,戊集8卷,己集8卷,庚集8卷,辛集7卷,壬集8卷,癸集9卷,并标明为“前

  • 趵突泉志·任弘远

    任弘远撰,康熙五十二年(1715)成书,乾隆七年(1742)刻本。上下两卷。上卷首记宸游,次志图经、源流、基趾、沿革、古迹、灾异、人物、仙迹、幽怪、传闻;下卷则为艺文、碑版、额联诸志。该志系在历城县志有关趵突泉的记载的

  • 善俗要义·王结

    该文是王结在任顺德路(今河北邢台市)总管期间写成的,是其政治设想的体现,“盖将使之勤农桑、正人伦、厚风俗、远刑罚也”,共计三十三条。从中可以了解元代社会的种种实际情况以及地方官吏所采取的治理措施。

  • 南楚新闻·尉迟枢

    唐尉迟枢撰。一卷。作者事迹不详。此书记故事十七则,文字简短,共约七百字。有薛昭纬“悔不当初学治银”诗、荆南米贵、孙晖走马、李更名、百粤人食蟆虾等故事,可资谈助。独有李泌故事九则,其中以诗讽杨国忠,富有趣味

  • 我们夫妇之间·萧也牧

    当代短篇小说。萧也牧著。初载《人民文学》1950年第1卷第3期。小说以四、五十年代之交的北京城市生活为背景,描写一对革命夫妻进城后由于思想意识上的差异,在生活中不断发生矛盾,由隐忍而争吵,愈演愈烈,几至离异,最后

  • 三报论·慧远

    全一卷。又作释三报论。东晋庐山慧远(334~416)撰。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二册弘明集卷五。孝武帝太元十九年(394)顷,戴逵撰释疑论,怀疑佛教因果报应说;慧远乃作三报论,为世俗解惑。谓业报即善恶行为之果报,依受报时间之先后,可分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