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东汉世家第十

刘旻,汉高祖母弟也。初名崇,为人美须髯,目重瞳子。少无赖,嗜酒好博,尝黥为卒。高祖事晋为河东节度使,以旻为都指挥使。高祖即帝位,以为太原尹、北京留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隐帝时,累加中书令。

隐帝少,政在大臣,周太祖为枢密使,新讨三叛,立大功,而与旻素有隙,旻颇不自安,谓判官郑珙曰:“主上幼弱,政在权臣,而吾与郭公不叶,时事如何?”珙曰:“汉政将乱矣!晋阳兵雄天下,而地形险固,十州征赋足以自给。公为宗室,不以此时为计,后必为人所制。”旻曰:“子言,乃吾意也。”乃罢上供征赋,收豪杰,籍丁民以益兵。三年,周太祖起魏,隐帝遇弑,旻乃谋举兵。

周太祖之自魏入也,反状已白,而汉大臣不即推尊之,故未敢即立,乃白汉太后,立旻子赟为汉嗣,遣宰相冯道迎赟于徐州。当是时,人皆知太祖之非实意也,旻独喜曰:“吾儿为帝矣,何患!”乃罢兵,遣人至京师。周太祖少贱,黥其颈上为飞雀,世谓之郭雀儿。太祖见旻使者,具道所以立赟之意,因自指其颈以示使者曰:“自古岂有雕青天子?幸公无以我为疑。”旻喜,益信以为然。太原少尹李骧曰:“郭公举兵犯顺,其势不能为汉臣,必不为刘氏立后。”因劝旻以兵下太行,控孟津以俟变,庶几赟得立,赟立而罢兵可也。旻大骂曰:“骧腐儒,欲离间我父子!”命左右牵出斩之。骧临刑叹曰:“吾为愚人画计,死诚宜矣!然吾妻病,不可独存,愿与之俱死。”旻闻之,即并戮其妻于市,以其事白汉,以明无他。已而周太祖果代汉,降封赟湘阴公。旻遣牙将李鋋奉书周太祖,求赟归太原,而赟已死。旻恸哭,为李骧立祠,岁时祠之。

乃以周广顺元年正月戊寅即皇帝位于太原,以子承钧为太原尹,判官郑珙、赵华为宰相,都押衙陈光裕为宣徽使,遣通事舍人李鋋间行使于契丹。契丹永康王兀欲与旻约为父子之国,旻乃遣宰相郑珙致书兀欲,称侄皇帝,以叔父事之而已。兀欲遣燕王述轧、政事令高勋以册尊旻为大汉神武皇帝,并册旻妻为皇后。兀欲性豪俊,汉使者至,辄以酒肉困之,珙素有疾,兀欲强之饮,一夕而以醉卒。然兀欲闻旻自立,颇幸中国多故,乃遣其贵臣述轧、高勋以自爱黄骝、九龙十二稻玉带报聘。

已而兀欲为述轧所弑,述律代立。旻遣枢密直学士王得中聘于述律,求兵以攻周。述律遣萧禹厥率兵五万助旻。旻出阴地攻晋州,为王峻所败。是岁大寒,旻军冻馁,亡失过半。明年,又攻府州,为折德扆所败,德扆因取岢岚军。

周太祖崩,旻闻之喜,遣使乞兵于契丹。契丹遣杨衮将铁马万骑及奚诸部兵五六万人号称十万以助旻。旻以张元徽为先锋,自将骑兵三万攻潞州。潞州李筠遣穆令钧以步骑三千拒元徽于太平驿,元徽击败之,益围潞州。

是时,世宗新即位,以谓旻幸周有大丧,而天子新立,必不能出兵,宜自将以击其不意。自宰相冯道等多言不可,世宗意甚锐。显德元年三月亲征,甲午,战于高平,李重进、白重赞将左,樊爱能、何徽将右,向训、史彦超居中军,张永德以禁兵卫跸。旻亦列为三阵,张元徽居东偏,杨衮居西偏,旻居其中。衮望周师谓旻曰:“勍敌也,未可轻动。”旻奋髯曰:“时不可失,无妄言也!”衮怒而去。旻号令东偏先进,王得中叩马谏曰:“南风甚急,非北军之利也,宜少待之。”旻怒曰:“老措大,毋妄沮吾军!”即麾元徽,元徽击周右军,兵始交,爱能、徽退走,其骑军乱,步卒数千弃甲叛降元徽,呼万岁声振川谷。世宗大骇,躬督战士,士皆奋命争先,而风势愈盛,旻自麾赤帜收军,军不可遏,旻遂败。日暮,旻收余兵万人阻涧而止。

是时,周之后军,刘词将之,在后未至,而世宗锐于速战,战已胜,词军继至,因乘胜追击之,旻又大败,辎重器甲、乘舆服御物皆为周师所获。旻独乘契丹黄骝,自雕窠岭间道驰去,夜失道山谷间,得村民为乡导,误趋平阳,得他道以归,而张元徽战殁于阵。杨衮怒旻,按兵西偏不战,故独全军而返。旻归,为黄骝治厩,饰以金银,食以三品料,号“自在将军”。

世宗休军潞州,大宴将士,斩败将樊爱能、何徽等七十余人,军威大振。进攻太原,遣符彦卿、史彦超北控忻口,以断契丹援路。太原城方四十里,周师去城三百步,围之匝,自四月至于六月,攻之不克,而彦卿等为契丹所败,彦超战殁,世宗遽班师。

初,周师围城也,旻遣王得中送杨衮以归,因乞援兵于契丹,契丹发数万骑助旻,遣得中先还。至代州,代州将桑珪杀防御使郑处谦,以城降周,并送得中于周。世宗召问得中虏助兵多少,得中言送衮归,无所求也,世宗信之。已而契丹败符彦卿于忻口,得中遂见杀。

旻自败于高平,已而被围,以忧得疾,明年十一月卒,年六十,子承钧立。

承钧,旻次子也。少颇好学,工书。旻卒,承钧遣人奉表契丹,自称男。述律答之以诏,呼承钧为儿,许其嗣位。初,旻常谓张元徽等曰:“吾以高祖之业,赟之冤,义不为郭公屈尔,期与公等勉力以复家国之仇。至于称帝一方,岂获已也,顾我是何天子,尔亦是何节度使?”故其僭号仍称乾祐,不改元,不立宗庙,四时之祭,用家人礼。承钧既立,始赦境内,改乾祐十年曰天会元年,立七庙于显圣宫。

契丹遣高勋助承钧,承钧遣李存瑰与勋攻上党,无所得而还。明年,世宗北伐契丹,下三关,契丹使来告急,承钧将发兵,而世宗班师,乃已。

宋兴,昭义节度使李筠叛命,遣其将刘继冲、判官孙孚奉表称臣,执其监军周光逊、李廷玉送于太原,乞兵为援。承钧欲谋于契丹,继冲道筠意,请无用契丹兵。承钧即率其国兵自将出团柏谷,群臣饯之汾水。仆射赵华曰:“李筠举事轻易,陛下不图成败,空国兴师,臣实忧之。”承钧至太平驿,封筠陇西郡王。筠见承钧仪卫不备,非如王者,悔臣之,筠因自陈受周氏恩,不忍背德。而承钧与周世仇也,闻筠言亦不悦。遣宣徽使卢赞监其军,筠心益不平,与赞多不叶,承钧遣宰相卫融和解之。

已而筠败死,卫融被执至京师,太祖皇帝问融承钧所以助筠反状,融言不逊,太祖命以铁楇击其首,流血被面,融呼曰:“臣得死所矣!”太祖顾左右曰:“此忠臣也。”释之,命以良药傅其疮。遣融致书于承钧,求周光逊等,约亦归融太原。承钧不报,融遂留京师。承钧谓赵华曰:“不听公言,几至于败。然失卫融、卢赞,吾以为恨尔。”

承钧由此益重儒者,以抱腹山人郭无为参议国政。无为,棣州人,方颡鸟喙,好学多闻,善谈辩。尝衣褐为道士,居武当山。周太祖讨李守贞于河中,无为诣军门上谒,询以当世之务,太祖奇之。或谓太祖曰:“公为汉大臣,握重兵居外,而延纵横之士,非所以防微虑远之道也。”由是太祖不纳。无为去,隐抱腹山。承钧内枢密使段常识之,荐其材,承钧以谏议大夫召之,遂以为相。五年,宿卫殿直行首王隐、刘绍、赵鸾等谋作乱,事觉被诛,其词连段常,乃罢常枢密为汾州刺史,缢杀之。

自旻世凡举事必禀契丹,而承钧之立多略。契丹遣使者责承钧改元、援李筠、杀段常不以告,承钧惶恐谢罪。使者至契丹辄见留,承钧奉之愈谨,而契丹待承钧益薄。承钧自李筠败而失契丹之援,无复南侵之意。地狭产薄,以岁输契丹,故国用日削,乃拜五台山僧继颙为鸿胪卿。继颙,故燕王刘守光之子,守光之死,以孽子得不杀,削发为浮图,后居五台山,为人多智,善商财利,自旻世颇以赖之。继颙能讲《华严经》,四方供施,多积畜以佐国用。五台当契丹界上,继颙常得其马以献,号“添都马”,岁率数百匹。又于柏谷置银冶,募民凿山取矿,烹银以输,刘氏仰以足用,即其冶建宝兴军。继颙后累官至太师、中书令,以老病卒,追封定王。

太祖皇帝尝因界上谍者谓承钧曰:“君家与周氏为世仇,宜其不屈,今我与尔无所间,何为困此一方之人也?若有志于中国,宜下太行以决胜负。”承钧遣谍者复命曰:“河东土地兵甲,不足以当中国之十一;然承钧家世非叛者,区区守此,盖惧汉氏之不血食也。”太祖哀其言,笑谓谍者曰:“为我语承钧,开尔一路以为生。”故终其世不加兵。

承钧立十三年病卒,其养子继恩立。

继恩本姓薛氏,父钊为卒,旻以女妻之,生继恩。汉高祖以钊婿也,除其军籍,置之门下。钊无材能,高祖衣食之而无所用。妻以旻女常居中,钊罕得见,钊常怏怏,因醉拔佩刀刺之,伤而不死,钊即自裁。旻女后适何氏,生子继元,而何氏及旻女皆卒。旻以其子承钧无子,乃以二子命承钧养为子。承钧立,以继恩为太原尹。承钧尝谓郭无为曰:’继恩纯孝,然非济世之才,恐不能了我家事。”无为不对。承钧病卧勤政阁,召无为,执手以后事付之。

承钧卒,继恩告哀于契丹而后立。继恩服缞裳视事,寝处皆居勤政阁,而承钧故执事百司宿卫者皆在太原府廨。九月,继恩置酒会诸大臣宗子,饮罢,卧阁中。供奉官侯霸荣率十余人挺刃入阁,闭户而杀之。郭无为遣人以梯登屋入,杀霸荣并其党。

初,承钧之语郭无为也,继恩怨无为不助己,及立,欲逐之而未果,故霸荣之乱,人皆以谓无为之谋,霸荣死,口灭而无知者。无为迎继元而立之。

继元为人忍。旻子十余人,皆无可称者。当继元时,有镐、锴、锜、锡、铣,于继元为诸父,皆为继元所杀,独铣以佯愚获免。承钧妻郭氏,继元兄弟自少母之。继元妻段氏,尝以小过为郭氏所责,既而以它疾而卒,继元疑其杀之。及立,遣嬖者范超图杀郭氏,郭氏方缞服哭承钧于柩前,超执而缢杀之,于是刘氏之子孙无遗类矣。

继元立,改元曰广运。王师北征,继元闭城拒守,太祖皇帝以诏书招继元出降,许以平卢军节度使,郭无为安国军节度使。无为捧诏色动,而并人及继元左右皆欲坚守以拒命。无为仰天恸哭,拔佩刀欲自裁,为左右所持。继元自下执其手,延之上坐,无为曰:“奈何以孤城拒百万之王师?”盖欲摇动并人,而并人守意益坚。宦者卫德贵察无为有异志,以告继元,继元遣人缢杀之。

初,太祖皇帝命引汾水浸其城,水自城门入,而有积草自城中飘出塞之。是时,王师顿兵甘草地中,会岁暑雨,军士多疾,乃班师。王师已去,继元决城下水注之台骀泽,水已落而城多摧圮。契丹使者韩知璠时在太原,叹曰:“王师之引水浸城也,知其一而不知其二,若先浸而后涸,则并人无类矣!”

太平兴国四年,王师复北征,继元穷窘,而并人犹欲坚守。其枢密副使马峰老疾居于家,舁入见继元,流涕以兴亡谕之,继元乃降。太宗皇帝御城北高台受降,以继元为右卫上将军,封彭城公。其后事具国史。

旻年世兴灭,诸书皆同,自周广顺元年建号,至皇朝太平兴国四年灭,凡二十八年,余具年谱注。

猜你喜欢
  卷二百五·列传第九十三·张廷玉
  ●卷下·姚汝能
  路史卷三十四·罗泌
  卷之四百五·佚名
  卷之一百四·佚名
  第一七四告示光绪二十一年二月十二日一一三二六—二·佚名
  八五八 户部为知照四库馆总裁等官分别议罚事致典籍厅移会·佚名
  《云游》序·陆小曼
  李椿传·脱脱
  把匝剌瓦尔密传·张廷玉
  唐纪五十八 穆宗睿圣文惠孝皇帝中长庆元年(辛丑、821)·司马光
  晋纪三 世祖武皇帝中太康元年(庚子、280)·司马光
  日、满、华共同宣言·佚名
  乐一·徐松
  唐太宗·苏辙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十二·彭定求

        卷22_1 【舞曲歌辞·吴俞儿舞歌·剑俞】陆龟蒙   枝月喉,棹霜脊,北斗离离在寒碧。龙魂清,虎尾白,   秋照海心同一色。纛影吒沙干影侧。神豪发直,   四睨之人股佶栗,欲定不定定不得。舂牍残,儿且止,   狄胡有

  • 卷四十六·朱彝尊

    钦定四库全书明诗综卷四十六翰林院检讨朱彞尊编罗洪先【六首】洪先字达夫吉水人嘉靖己丑赐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进左春坊赞善罢为民隆庆初赠光禄寺少卿諡文恭有念庵集【王元美云罗达夫如讲师参禅两处着脚不堪高坐 穆敬

  • 第三十二出 赤水收租·佚名

    【步步娇】(外)出只郊外天渐光,萧萧(消消)西风返。赤水路头长,马轿相倚去上庄。田租收卜全,明旦因势返。只处正是赤水庄。(生)好说九郎公得知,面前有一阵人来,想是佃客来,九郎请坐。(丑上)(净唱)我是赤水庄田甲头,等得日

  • 第十九出 打破宝镜·佚名

    【骏甲马】(生上)脱落衣裳挑镜担,肩头不识挂担也着挑。我是官员有荫仔。嗏!磨镜乞人叫陈三。只处正是黄厝。来到黄厝日斜西。磨镜,磨镜!不知内头知不知?我是泉州磨镜客,娘仔那卜磨镜请出来。(贴上介唱)听见外头铁

  • 第六十四回 却外寇奸党冒功 媚干娘义儿邀宠·蔡东藩

      却说杨继盛妻张氏,本是个知书达礼的贤妇,前此知劾嵩无益,劝阻继盛,嗣因继盛不从,竟致待罪诏狱。世宗本不欲加戮,因被严嵩构陷,附入张经案内,遂将他一同处决,急得张氏痛切异常,誓代夫死,遂草疏上奏道:  臣夫谏阻马市,预伐仇

  • 八六九 谕八阿哥着同金简曹文埴催办四库全书事务·佚名

    八六九 谕八阿哥着同金简曹文埴催办四库全书事务乾隆四十七年四月初九日乾隆四十七年四月初九日奉旨:八阿哥着同金简、曹文埴催办四库全书事务。钦此。(军机处上谕档)

  • 卷一·吕中

    钦定四库全书宋大事记讲义卷一宋 吕中 撰序论治体论古今论治者不过曰寛与严而已。然寛非纵弛之谓也,而世之尚寛者则流于纵弛;严非惨刻之谓也,而世之尚严者则流于惨刻。反是则曰寛,当施之所当寛之地,严当施之所当严之人,遂以

  • 金声传·张廷玉

    金声,字正希,休宁人。年轻时好学,擅长科场文字,名倾一时。崇祯元年(1628)考中进士,初任庶吉士。第二年十一月,大清部队兵逼都城,金声意气慷慨地请求向庄烈帝当面谈当前的急务,庄烈帝就在平台召见了他。金声回来后上书说“:我虽

  • 沈一贯传·张廷玉

    沈一贯,字肩吾,鄞人。隆庆二年(1568)的进士。选任庶吉士,授职为检讨,担当日讲官。进宫讲授高宗丧事时,他拱手称:“托孤寄命,必须是忠贞无二心的大臣,才可以使百官以自己为总领,听从吩咐。倘若不是这种人,不如亲自听政揽事才是孝

  • 卷二·黄佐

    钦定四库全书翰林记卷二      明 黄佐 撰殿阁大学士洪武十五年十二月戊午仿宋制置殿阁学士以礼部尚书邵质为华盖殿大学士翰林院学士宋讷为文渊阁大学士检讨吴伯宗为武英殿大学士典籍吴沈为东阁大学士文华殿亦

  • 卷七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七十二学校考【十】直省乡党之学【四】乾隆三十一年增定福建分设屏南县学本籍寄籍取补廪增例雍正十三年分古田为屏南定入学额数每县各八名廪增各缺亦均分两学嗣因屏南文风不及古田礼部议准

  • 第三十章 黑暗时代之大动摇【黄巢之乱以及五代十国】·钱穆

    一、流寇与唐室之倾覆唐末的中国,用横剖面来说,大体可分为三部:一是大河以北的藩镇所辖地。二是大河以南唐两京及其迤东一带。三是长江以南。 藩镇所辖地,虽则文化、经济逐步破毁,然以极单纯的武力来压制较小

  • 卷05·陈邦瞻

    太祖乾德二年春正月,南汉侵潭州,防御使潘美击却之。时南汉主刘

  • 四十四年·佚名

    (戊子)四十四年清乾隆三十三年春正月1月1日○朔庚寅,朝廷二品以以上奉朝賀六曹堂上大司諫,正朝問安。○命藏樂,以太祖昇遐,在是年也。1月2日○辛卯,內局入侍,時原任大臣同入。領議政金致仁請仰瞻,上許之。諸大臣皆仰瞻曰:「玉色

  • 书蔡氏传旁通卷一中·陈师凯

    元 陈师凯 撰舜典东晋梅赜上孔传案此注全用孔氏疏检晋书无之惟隋书经籍志有此事而以姚方兴为姚兴以方字读连下文又以大航为大桁未知孰是王范之注王肃范寗也隋志有王肃注古文尚书十一卷范寗注古文尚书舜典一卷陆氏释

  • 弘明集卷第九·僧祐

      大梁皇帝立神明成佛义记(并吴兴沈绩作序注)萧琛难范缜神灭论曹思文难范缜神灭论(并二启诏答)大梁皇帝立神明成佛义记(吴兴沈绩作序注)  夫神道冥默。宣尼固已绝言。心数理妙。柱史又所未说。圣非智不周近情难用

  • 法华义疏卷第六·吉藏

    都干缘沙门   素庆谨志法华义疏卷第六胡吉藏撰譬喻品之二时诸子等各白父言下此第五等赐大车譬。就文为三。一索车二赐车三得车欢喜。索车者大乘机发也。赐车者为说一乘也。得车欢喜者闻一乘悟解也。义唯有此三不得

  • 枫山语录·章懋

    一卷。明章懋。此书为语录汇编,分为 《学术》、《政治》、《艺文》、《人物》、《拾遗》等五类。其《学术》、《政治》部分,虽然多为人人习见之理,但极明白醇正。如谓“人得天地之气以成形,得天地之理而为性”。“格物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