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十国世家年谱第十一

呜呼,尧、舜盛矣!三代之王,功有余而德不足,故皆更始以自新,由是改正朔矣,至于后世,遂名年以建元。及僭窃交兴,而称号纷杂,则不可以不别也。五代十国,称帝改元者七。吴越、荆、楚,常行中国年号。然予闻于故老,谓吴越亦尝称帝改元,而求其事迹不可得,颇疑吴越后自讳之。及旁采闽、楚、南汉诸国之书,与吴越往来者多矣,皆无称帝之事。独得其封落星石为宝石山制书,称宝正六年辛卯,则知其尝改元矣。辛卯,长兴二年,乃镠之末世也,然不见其终始所因,故不得而备列。钱氏讫五代,尝外尊中国,岂其张轨之比乎。十国皆非中国有也,其称帝改元与不,未足较其得失,故并列之。作《十国世家年谱》。

以下表略

或问:十国固非中国有也,然犹命以封爵,而称中国年号来朝贡者,亦有之矣,本纪之不书,何也?曰:封爵之不书,所以见其非中国有也。其朝贡之来如夷狄,以夷狄书之则甚矣。问者曰:四夷、十国,皆非中国之有也,四夷之封爵朝贡则书,而十国之不书何也?曰:以中国而视夷狄,夷狄之可也。以五代之君而视十国,夷狄之则未可也。故十国之封爵、朝贡,不如夷狄,则无以书之。书如夷狄,则五代之君未可以夷狄之也。是以外而不书,见其自绝于中国焉尔。问者曰:外而不书,则东汉之立何以书?曰:吾于东汉,常异其辞于九国也。《春秋》因乱世而立治法,本纪以治法而正乱君。世乱则疑难之事多,正疑处难,敢不慎也。周、汉之事,可谓难矣哉!或谓:刘旻尝致书于周,求其子赟不得而后自立,然则旻之志不以忘汉为仇,而以失子为仇也。曰:汉尝诏立赟为嗣,则赟为汉之国君,不独为旻子也。旻之大义,宜不为周屈,其立虽未必是,而义当不屈于周,此其可以异乎九国矣。终旻之世,犹称乾祐,至承钧立,然后改元,则旻之志岂不可哀也哉!

十国年世,惟楚、闽、东汉三国,诸家之说不同,而互有得失,最难考正。今略其诸说而正其是者,庶几博览者不惑,而一以《年谱》为正也。马氏,据《湖湘故事》、《九国志》、《运历图》,并云殷以长兴元年卒,是岁,子希声立,长兴三年卒。而《五代旧史》殷列传云,殷长兴二年卒,享年七十八,子希声立,不周岁而卒;明宗本纪长兴元年,书希声除节度使,起复,三年八月,又书希声卒。今据《九国志》,殷以大中六年岁在壬申生,享年七十九。盖自大中壬申至长兴元年庚寅,实七十九年,为得其实。而希声,据《湖湘故事》、《九国志》、《运历图》皆以三年卒,与明宗本纪皆合,不疑。惟《旧史》书殷卒二年,及年七十八,希声立不周岁卒为缪尔。希萼、希崇之乱,南唐尽迁马氏之族归于金陵。《五代旧史》云,时广顺元年也。而《运历图》云乾祐二年马氏灭者,缪也。初,殷入湖南,掘地得石,谶云:“龙起头,猪掉尾。”盖殷以乾宁三年岁在丙辰,自立于湖南,至广顺元年辛亥而灭。《九国志》以乾祐三年为辛亥,《湖湘故事》以显德元年为辛亥者,皆缪也。惟《五代旧史》得其实。王氏世次,曰潮、曰审知、曰延翰、曰璘、曰昶、曰曦、曰延政,凡七主。而潮以唐景福元年岁在壬子始入福州,至开运三年丙午而灭,实五十五年。当云七主五十五年,为得其实。而《运历图》云五十六年,《九国志》、《五代旧史》、《纪年通谱》、《闽中实录》、《闽王列传》皆云七主六十年者,皆缪也。审知,《五代旧史》本传云,同光元年十二月卒,《九国志》亦云同光元年卒。《运历图》同光三年卒。今检《五代旧史》庄宗本纪,同光二年五月丙午,审知加检校太师守中书令,岂得卒于元年也?又至四年二月庚子,福建副使王延翰奏称权知军府事,三月辛亥,遂除延翰威武军节度使。以此推之,审知卒当在同光三年十二月,盖闽去京师远,明年二月延翰之奏始至京师,理当然也。又据《闽王列传》、《九国志》,皆云审知在位二十九年。审知以唐乾宁四年嗣位,是岁丁巳,至同光三年乙酉,实二十九年。则《运历图》为是,而《旧史》、《九国志》元年卒者,皆缪也。璘本名延钧,《五代旧史》本传云在位十二年。《九国志》云在位十一年。《闽王列传》、《纪年通谱》皆云在位十年。盖璘以天成元年杀延翰自立,是岁丙戌,至清泰二年乙未,实十年而卒,与《闽王列传》合,而《旧史》、《九国志》皆缪也。璘以清泰二年改元永和,是岁见杀,而《旧史》、《九国志》、《运历图》皆无永和之号,又《运历图》书鏻见杀在天福元年丙申者,皆缪也。刘旻,《九国志》云,乾祐七年十一月旻卒,享年六十,子承钧立,时年二十九。乾祐七年,乃显德元年也。而《五代旧史》、《周世宗实录》、《运历图》、《纪年通谱》皆云显德二年冬旻卒。又有旻伪中书舍人王保衡《晋阳见闻要录》云,旻乙卯生,卒年六十一,子承钧立。承钧丙戌生,立时年二十九。保衡是旻之臣,其亲所见闻,所得最实,然而颇为转写差误尔。按保衡书旻乙卯生,若享年六十一,当于乙卯岁卒,则是显德二年也。又书承钧丙戌生,立时年二十九,则当是显德元年甲寅岁也。岂有旻卒于二年,承钧以元年嗣位?理必不然。以《九国志》参较,旻享年六十,显德元年卒,承钧以是岁嗣位,时年二十九,为得其实,但《见闻要录》衍“一”字尔。其云二年卒者,皆缪也。《九国志》又云,承钧立,服丧三年,至乾祐九年服除,改十年为天会元年,当是显德四年。而《纪年通谱》以显德三年为天会元年者,缪也。晋与梁为敌国,自称天祐者二十年,故首列于《年谱》,其后遂灭梁而为唐,故不列于世家。

猜你喜欢
  志第六 礼仪六·魏徵
  卷一百三十三慶曆元年(辛巳,1041)·李焘
  卷之五百十一·佚名
  卷之二百九十八·佚名
  卷之六十三·佚名
  第二十二卷 清贡生 (三)·缪荃孙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五十二·杜大珪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七十六·阿桂
  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十六下·袁枢
  卷八十七下·班固
  三○、孔门传经辨·钱穆
  魏纪九 高贵乡公下甘露元年(丙子、256)·司马光
  目录三·允禄
  第一节 婚制·吕思勉
  88.王允计除董卓·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集序·徐陵

    (陈尚书左仆射太子少傅东海徐陵字孝穆撰) 夫凌□概日,由余之所未窥;千门万户,张衡之所曾赋。周王璧台之上,汉帝金屋之中,玉树以珊瑚作枝,珠帘以玳瑁为押,其中有丽人焉。其人五陵豪族,充选掖庭;四姓良家,驰名永巷。亦有颍川、新

  • ●録鬼簿卷上·钟嗣成

    ○前辈名公乐章传于世者董解元【金章宗时人。以其创始,故列诸首云。】太保刘公梦正张子益平章商政叔学士杜善甫散人王和卿学士阎仲章学士盍士常学士胡紫山宣慰卢踈斋宪使姚牧庵参政史中书丞相天泽徐子芳宪使不忽木平章

  • 卷八十四·陈起

    钦定四库全书 江湖小集卷八十四    宋 陈起 编乐雷发雪矶丛稿 仆非能诗者而亦好作诗蚤游诸老之门或谓可与言诗比岁渝江罗季海西湖胡雪江间亦采而刋之然传録失真甚则杂以他人之作以鱼目而混骊珠仆得盗名之讥矣

  • 南湖集巻二·张镃

    宋 张镃 撰五言古诗集古今山林闲适诗以林泉啸咏名之夜窓涉尘编山林诗輙取悠然防世故正味若醇酒渠能道我言不必出吾口抄成长自随真为岁寒友偶成出门苦喧阗归舍喜清逸新篁解重箨尚帯溪粉湿投镊坐无语风来动书帙留客不

  • 卷二百五十九·列传第十八·脱脱

        张美 郭守文 尹崇珂 刘廷让 袁继忠 崔彦进 张廷翰 皇甫继明张琼   张美,字玄圭,贝州清河人。少善书计,初为左藏小吏,以强干闻。三司荐奏,特补本库专知,出为澶州粮料使。周世宗镇澶渊,每有求取,美必曲为供给

  • 通鉴释文辩误卷一·胡三省

      通鉴一【凡二条】  周威列王二十三年智伯求蔡臯狼之地于赵襄子史炤释文曰臯狼春秋蔡地后为赵邑【海陵本费本同】余按春秋之时晋楚争盟晋不能越郑而服蔡三卿分晋韩得成臯因以并郑时蔡已为楚所灭郑之南境亦入于楚

  • 提要·王祎

    臣等谨案大事记续编七十七卷明王祎撰祎字子充义乌人少游栁贯黄溍之门明初征为中书省掾修元史成拜翰林待制使云南抗节死赠翰林学士追諡忠文事迹具明史本传此书乃续吕祖谦大事记而作体例悉遵祖谦之旧惟解题不别为一书即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六·佚名

    正统八年秋七月甲寅朔享 太庙○遣中官祭司门之神○敕镇守蓟州等处总兵官都督同知王彧等曰今兀良哈三卫头目回卫已令赍敕谕其大头目挨捕犯边贼人解京每遇冬节或年节或朕生旦遣头目三五人来朝若奏边报则不拘时月部属头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四十二·佚名

    万历四十四年二月壬寅朔南京河南道御史郭一鹗等以考察武职拾遗劾奏广西总兵马如锦临巩总兵杨桂宣府总兵卢居智固原总兵吴继祖贵州总兵邓钟等各不职伏乞区别处分从之○获假官任之熙下法司议罪之熙宜兴人业相人术不得意

  • 绎史卷三十·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周室东迁国语幽王三年西周三川皆震伯阳父曰周将亡矣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之乱也阳伏而不能出隂遁而不能烝于是有地震今三川实震是阳失其所而镇隂也阳失而在隂川源必塞夫水土演而民用也水土无

  • 卷八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会典卷八十九内务府掌仪司二凡朝贺设乐皇帝率羣臣朝贺皇太后【朝仪均详礼部】设中和韶乐於慈宁宫左右檐下设丹陛大乐於长庆门内左右太和殿朝贺礼成皇帝御乾清宫皇后率贵妃妃嫔朝贺诸皇子皇孙咸朝

  • 二十年·佚名

    (癸未)二十年清光緒十一年春正月1月1日初一日,癸未。詣仁政殿,親上致詞箋文、表裏于大王大妃殿、王大妃殿。仍受賀,頒赦。敎文若曰:三陽泰運載回,迓天休於千秋萬歲。兩殿臨御彌久,瞻母儀於五紀四旬。慶湊一時,誥宣八域。恭惟『

  • 卷十二·范处义

    钦定四库全书 诗补传卷十二     宋 范处义 撰 国风 陈 陈帝舜之胄有虞阏父者为周武王陶正岂以河滨之故习欤武王封阏父之子妫满於陈都宛丘之侧与宋杞以备三恪妻以元女大姬封域在禹贡豫州之东大姬无子好巫觋祷

  • 北山录卷第九·神清

      异学第十五(异学外学也。习异宗之解。助本教之旨归者也)  器弘者以虚受为美。心远者以赡闻为优(礼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子云。日知其所亡月无亡其能也。温故知新。可以为师矣。优胜也)。故我大圣暨

  • 菩萨璎珞经卷第八·佚名

    (一名现在报)    姚秦凉州沙门竺佛念译  无识品第二十二  尔时有菩萨名曰净观。即从座起偏露右臂。右膝著地长跪叉手。前白佛言。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讽诵此经典者。我代其欢喜。何以故。皆过去诸如来无所

  • 皇霸文纪·梅鼎祚

    十三卷。明梅鼎祚(1553—1619)编。鼎祚字禹金,安徽宣城人。守德子,以古学自任,诗文博雅,王世贞尝称之,申时行欲荐于朝,辞不赴,归隐书带园,构天逸阁,藏书著述其中。有《才鬼记》、《青泥莲花记》、《梅禹金集》、《历代文纪》、

  • 郑亦邹郑成功传·郑亦邹

    郑著《郑成功传》(分上下两卷)作者郑亦邹,字居仲;福建海澄人。清康熙丙戌(四十五年),成进士;旋授内阁中书。未几,乞假归;结庐于白云洞之麓,授徒着书。所著有《明季遂志录》等书,多散佚。《郑成功传》约成于康熙四十五年稍后任内阁

  • 两卷无量寿经宗要·元晓

    佛典注疏。唐新罗僧元晓撰。一卷。是三国魏康僧铠译《无量寿经》的注释书。开四门:(1)“初述教之大意”;(2)“次简经文之宗致”;(3)“举人分别”;(4)“就文解释”(缺文)。第三门又分为二:“初约三聚众生分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