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五十六·志第二十五·仪卫志二

    ◎仪卫志二

  ○国服

  上古之人,网罟禽兽,食肉衣皮,以俪鹿韦掩前后,谓之鞸。然后夏葛冬裘之制兴焉。周公陈王业,《七月》之诗,至于一日于貉,三月条桑,八月载绩,公私之用由是出矣。契丹转居荐草之间,去邃古之风犹未远也。太祖仲父述澜,以遥辇氏于越之官,占居潢河沃壤,始置城邑,为树艺、桑麻、组织之教,有辽王业之隆,其亦肇迹于此乎!太祖帝北方,太宗制中国,紫银之鼠,罗绮之篚,麇载而至。纤丽耎毳,被土绸木。于是定衣冠之制,北班国制,南班汉制,各从其便焉。详国服以着厥始云。

  祭服:辽国以祭山为大礼,服饰尤盛。

  大祀,皇帝服金文金冠,白绫袍,红带,悬鱼,三山红垂。饰犀玉刀错,络缝乌靴。

  小祀,皇帝硬帽,红克丝龟文袍。皇后戴红帕,服络缝红袍,悬玉佩,双同心帕,络缝乌靴。

  臣僚、命妇服饰,各从本部旗帜之色。

  朝服:太祖丙寅岁即皇帝位,朝服衷甲,以备非常。其后行瑟瑟礼、大射柳,即此服。圣宗统和元年册承天皇太后,给三品以上用汉法服,三品以下用大射柳之服。

  皇帝服实里薛衰冠,络缝红袍,垂饰犀玉带错,络缝靴,谓之国服衮冕。太宗更以锦袍、金带。

  臣僚戴毡冠,金花为饰,或加珠玉翠毛,额后垂金花,织成夹带,中贮发一总。或纱冠,制如乌纱帽,无檐,不擫双耳。额前缀金花,上结紫带。末缀珠。服紫窄袍、系〈革占〉鞢带,以黄红色条裹革为之,用金玉、水晶、靛石缀饰,谓之“盘紫”。太宗更以锦袍、金带。会同元年,群臣高年有爵秩者,皆赐之。

  公服:谓之“展裹”,着紫。兴宗重熙二十二年,诏八房族巾帻。道宗清宁元年,诏非勋戚之后及夷离堇副使并承应有职事人,不带巾。

  皇帝紫皂幅巾,紫窄袍,玉束带,或衣红袄;臣僚亦幅巾,紫衣。

  常服:

  《宰相中谢仪》,帝常服。《高丽使入见仪》,臣僚便衣,谓之“盘裹”。绿花窄袍,中单多红绿色。贵者披貂裘,以紫黑色为贵,青次之。又有银鼠,尤洁白。贱者貂毛、羊、鼠、沙狐裘。

  田猎服:

  皇帝幅巾,擐甲戎装,以貂鼠或鹅项、鸭头为扞腰。蕃汉诸司使以上并戎装,衣皆左衽,黑绿色。

  吊服:太祖叛弟剌哥等降,素服受之。

  素服,乘赭白马。

  汉服

  黄帝始制冕冠章服,后王以祀以祭以享。夏收、殷冔、周弁以朝,冠端以居,所以别尊卑、辨仪物也。厥后唐以冕冠、青衣为祭服,通天、绛袍为朝服,平巾帻、袍襕为常服。大同元年正月朔,太宗皇帝入晋,备法驾,受文武百官贺于汴京崇元殿,自是日以为常。是年北归,唐晋文物,辽则用之。左右采订,摭其常用者存诸篇。

  祭服:终辽之世,郊丘不建,大裘冕服不书。

  衮冕,祭祀宗庙、遣上将出征、饮至、践阼、加元服、纳后若元日受朝则服之。金饰,垂白珠十二旒,以组为缨,色如其绶,黈纩充耳,玉簪导。玄衣、纁裳十二章:八章在衣,日、月、星、龙、华虫、火、山、宗彝;四章在裳,藻、粉米、黼、黻。衣褾领,为升龙织成文,各为六等。龙山以下,每章一行,行十二,白纱中单,黼领,青褾襈裾,黼革带、大带,剑佩绶,舄加金饰。《元日朝会仪》,皇帝服衮冕。

  朝服:乾亨五年,圣宗册承天太后,给三品以上法服。《杂礼》,册承天太后仪,侍中席解剑脱履。重熙五年尊号册礼,皇帝服龙衮,北南臣僚并朝服,盖辽制。会同中,太后、北面臣僚国服;皇帝、南面臣僚汉服。乾亨以后,大礼虽北面三品以上亦用汉服;重熙以后,大礼并汉服矣。常朝仍遵会同之制。

  皇帝通天冠,诸祭还及冬至、朔日受朝、临轩拜王公、元会、冬会服之。冠加金博山,附蝉十二,首施珠翠。黑介帻,緌缨翠緌,玉若犀簪导。绛纱袍,白纱中单,褾领,朱襈裾,白裙襦,绛蔽膝,白假带方心曲领。其革带佩剑绶,袜舄。若未加元服,则双童髻,空顶,黑介帻,双玉导,加宝饰。《元日上寿仪》,皇帝服通天冠,绛纱袍。

  皇太子远游冠,谒庙还宫、元日、冬至朔日入朝服之。三梁冠,加金附蝉九,首施珠翠。黑介帻,发缨翠緌,犀簪导。绛纱袍,白纱中单,皂领褾,襈裾,白裾襦,白假带方心曲领,绛纱蔽膝。其革带剑佩绶,袜舄与上同,后改用白袜、黑舄。未冠,则双童髻,空顶,黑介帻,双玉导,加宝饰。《册皇太子仪》,皇太子冠远游,服绛纱袍。

  亲王远游冠,陪祭朝飨、拜表、大事服之。冠三梁,加金附蝉。黑介帻,青緌导。绛纱单衣,白纱中单,皂领,襈裾,白裾襦。革带钩甗,假带曲领方心,绛纱蔽膝,袜舄,剑佩绶二品以上同。

  诸王远游冠,三梁,黑介帻,青緌。

  三品以上进贤冠,三梁,宝饰。

  五品以上进贤冠,二梁,金饰。

  九品以上进贤冠,一梁,无饰。

  七品以上去剑佩绶。

  八品以下同公服。

  公服:《勘箭仪》,阁使公服,系履。辽国常用公服矣。

  皇帝翼善冠,朔视朝用之。柘黄袍,九环带,白练裙襦,六合靴。

  皇太子远游冠,五日常朝、元日、冬至受朝服。绛纱单衣,白裙襦,革带,金钩甗,假带方心,纷鞶囊,白甗,乌皮履。

  一品以下、五品以上。冠帻缨,簪导,谒见东宫及馀公事服之。绛纱单衣,白裙襦,带钩甗,假带方心,袜履,纷鞶囊。

  六品以下,冠帻缨,簪导,去纷般囊,余并同。

  常服:辽国谓之“穿执”。起居礼臣僚穿执。言穿靴、执笏也。

  皇帝柘黄袍衫,折上头巾,九环带,六合靴,起自宇文氏。唐太宗贞观已后,非元日、冬至受朝及大祭祀,皆常服而已。

  皇太子进德冠,九琪,金饰,绛纱单衣,白裙襦,白袜,乌皮履。

  五品以上,幞头,亦曰折上巾,紫袍,牙笏,金玉带。文官佩手巾、算袋、刀子、砺石、金鱼袋;武官〈革占〉鞢七事:佩刀、刀子、磨石、契苾真、哕厥、针筒、火石袋。乌皮六合靴。

  六品以下,幞头,绯衣,木笏,银带,银鱼袋佩,靴同。

  八品九品,幞头,绿袍,鍮石带,靴同。

猜你喜欢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佚名
  卷之一百五十七·佚名
  卷之一千三百三十一·佚名
  第三二五禀道光二十二年十一月十九日一二二○二--二·佚名
  卷二十九中·郝经
  通鉴纪事本末卷二十四下·袁枢
  卷三十七·高士奇
  志卷第二十三 高丽史六十九·郑麟趾
  目录·班固
  史记集解卷五十·裴骃
  ●卷七·钱谦益
  伶官传序·欧阳修
  梁曾传·宋濂
  张位传·张廷玉
  卷一百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集千家注杜工部诗集卷九越王楼歌【洙曰越王太宗之子贞也中宗时为绵州刺史尝创楼于江濵鹤曰按新旧史越王贞未尝刺绵州且显庆亦非中宗年号乃高宗年号今详诗末君王旧迹之句意是中宗或睿宗曾受此封及刺此州盖

  • 巻十六·胡震亨

    钦定四库全书唐音癸签卷十六明 胡震亨 撰诂笺一蔚蓝度人经诸天名也隐语无义理可解非青蓝之蓝杜甫梓州金华道观诗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巍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借作顔色字为蘂宫写貌【遯叟下同】十枝初唐人咏日用十枝字

  • 卷十三·本纪第十三·宪宗一·张廷玉

        ◎宪宗一   宪宗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讳见深,英宗长子也。母贵妃周氏。初名见浚。英宗留瓦剌,皇太后命立为皇太子。景泰三年,废为沂王。天顺元年,复立为皇太子,改名见深。   天顺八

  • 建康实録卷十一·许嵩

    宋高祖武皇帝高祖武皇帝姓刘名裕字徳舆小名寄奴彭城绥里人汉楚元王交之后曽祖混始过江居丹徒京口里卒而葬焉秦史所谓曲阿丹徒间有天子气者也时有孔子恭者善占墓帝尝与经墓问之曰此墓何如子恭曰非常地也帝由是益自负行

  • 大事记续编卷五十五·王祎

    唐中宗皇帝神龙元年解题曰宋庠纪年通谱古者人君即位嵗中不改元所以申孝道逾年必改元所以正君统二者国体之本以礼为界虽圣哲愚乱皆勉企及中宗遭罹废黜中兴唐祚既逾年而不改武周之朔非无法之甚欤春正月壬午朔皇太子在东

  • 卷五十下·朱熹

    钦定四库全书 御批资治通监纲目卷五十下 【丁卯】宣宗皇帝大中元年春二月旱 【上以旱故减膳彻乐出宫女纵鹰隼止营缮命卢商与御史中丞封敖踈理京城系因大理卿马植奏曰官兴犯赃及故杀人大赦所不免

  • 提要·杨陆荣

    ●三藩纪事本末凡四卷,杨陆荣撰。陆荣字采南,江苏青浦人;阅历待考。书记南明福、唐、桂三王事,共二十二篇。卷一,有三藩僭号、四镇、两案、马阮之奸四篇;卷二,有王师平南浙、王师平闽、金王收江右、李成栋收粤东、鲁藩据浙东

  • ·内自讼斋文集周凯·记台湾张丙之乱·丁曰健

    台湾一郡,四县、五厅;其地在东海中。西向迤而长,南尽凤山,北尽淡水;新辟噶玛兰,由北而东,处台湾之背。澎湖一厅,又孤悬不相属,处台、厦之中。控台湾者,莫厦门若也。其民,闽之泉漳二郡、粤之近海者往焉。闽人占濒海

  • 五年·佚名

    (庚午)五年大明正德五年春正月1月1日○戊午朔,臺諫啓曰:「臣等以言官,累日論事,上猶不從,不可就職。義當辭去,然此事大關,故敢啓。今日乃元朝也,無臺諫受賀,甚妨事體。」大司憲洪淑獨啓曰:「永文不合判書,朝廷所知,鄭光世、邊脩等事

  • 春秋管窥卷十二·徐庭垣

    新昌县县丞徐廷垣撰哀公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楚子陈侯随侯许男围蔡鼷鼠食郊牛改卜牛此改卜牛亦重在涤三月故至于四月而郊也夏四月辛巳郊牛虽改卜郊已逾时书以志失礼也秋齐侯卫侯伐晋冬仲孙何忌帅师伐邾二年春王二月季孙

  • ·心即是理··王守仁

    明·正德十三年(公元1517年)八月,王阳明的门人薛侃刊刻《初刻传习录》于江西赣州。刊本内容包括正德七年至十三年的阳明先生语录,分“徐爱录”、“陆澄录”和“薛侃录”。此初刻本正

  • 第九章 自满的危险·林语堂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语译]若是自满自夸,不如适时而止,因为水满自溢,过于自满的人,必会跌倒。若常显露锋芒,这种锐势总不能长久保住;因为过于刚强则易折,惯于

  • 隆庆闲禅师·惠洪

    禅师名庆闲。福州古田卓氏子也。母梦胡僧授以明珠。吞之而娠。及生白光照室。幼不近酒胾。年十一。事建州升山沙门德圆。十七得度。二十远游。性纯至。无所嗜好。唯道是究。貌丰硕。寡言语。所至自处。罕与人接。有即

  • 大雲初分转功德行健度第十·佚名

    尔时大雲密藏菩萨言:世尊,有十种雨流不可思议功德藏法门。唯愿如来。分别解说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广宣分别。善男子,有雨网法有宝王法门。有雨大海王法门。有雨尘法门。有雨断毒法门。有雨满

  • 乐邦文类卷第四·宗晓

    四明石芝沙门宗晓编次杂文(三十三首) 维摩疏示四种佛国 天台智者大师 观经疏明四土宗致 同前 万善同归集拣示西方 智觉禅师 延寿 弥陀通赞示西方要义 慈恩法师 窥基 寂照集拣西方要义 出直指净土决疑集 

  • 第三 见相应·佚名

    第一 预流品[一]第一 风一~二[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诸比丘!因有何?由取于何?由现贪于何?而起如是之见:风不吹,河不流,怀妊而不生,日月出而不没,如柱之立住耶?”三“大德!世尊乃我

  • 元始洞真慈善孝子报恩成道经·佚名

    元始洞真慈善孝子报恩成道经。撰人不详,约出於唐初。系隋唐孝道派经书。现存两种文本:一、《元始洞真慈善孝子报恩成道经》,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二、《洞玄灵宝八仙王教诫经》,收入《正统道藏》太平部。今以前

  • 周官集传·毛应龙

    十六卷。元毛应龙撰。毛应龙生平始末不得详知。据张萱《内阁书目》记载,应龙字介石,豫章(今江西南昌)人,大德间当官澧州教授。《周官集传》各家着录均为二十四部,原书久佚,清修《四库全书》,馆臣自《永乐大典》中辑出。《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