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梁曾传

梁曾字贡父,燕人。年幼好学,日记数千言。中统四年(1263)经翰林学士承旨王鹗举荐,征召为中书左三部令史,三次迁职任中书省属官。至元十年(1273)因考核及格而授云南诸路行省都事,并佩银符。后升员外郎。十五年,迁职同知广南西道左右两江宣抚司事。第二年任南阳府知府。唐、邓两属州被襄阳府强划归己,曾按地图核察国家规定的制度行文告之,恢复原样。南阳在宋末属边境,桑柘尚未长成,而每年要交丝抵赋,百姓很困苦,曾请改为征麻,以方便百姓。

十七年安南世子陈日火亘不入朝进贡,朝廷选梁曾出使。帝召见赐三珠金虎符、貂裘衣一套,任兵部尚书,与礼部尚书柴椿同行。第二年,日火亘派遣其叔遗爱奉表随梁曾入朝献土产。帝封遗爱为安南国国王,赐给币帛。二十一年授梁曾湖南宣慰司副使。任官三年,因病离职。

二十九年改任淮西宣慰司副使,因双亲年老辞官。帝召他到京师,在内殿接见,令他再次出使安南,授吏部尚书、并赐三珠金虎符、一套衣服、乘马、弓矢、器币,礼部郎中陈孚任副使,十二月改授淮安路总管而行。三十年正月至安南。该国有三座门,中间的叫阳明,左边的叫日新,右边的叫云会,陪臣在郊外迎接梁曾等人,准进日新门。梁曾大怒说:“奉诏不由中门进,是我辱君命。”立即回馆。不久,该国又要开云会门进去,梁曾又坚持不进,后来才进阳明门。梁曾要日火尊亲自出来迎诏,讲明元朝重右的礼节,宣布天子的威德,劝告他们的国君入朝。陈日火尊深为钦佩。三月,令国相陶子奇等随梁曾到宫门请罪。上万寿颂、金册表章、土产,并拿黄金器币奇物送给梁曾作为礼物,梁曾拒不接受,将原物还给陶子奇。

八月回京师入宫见帝,献上与陈日火尊往来议事的记载。帝大喜,解衣赐给他,右丞相阿里不以为然,帝怒道“:梁曾两次出使外国,用口舌制止了战争,你怎么能用这种态度?”这天有亲王来自和林,帝命他斟酒,先赐给梁曾,并对亲王说“:你办的是你的事,梁曾办的是我和你的事,不要认为你在他之后。”又在便殿赐给酒馔,留宿宫中谈安南之事直到二更。第二天陶子奇等人见诏,在廷上献土产、象、鹦鹉,帝要梁曾引所献之象,梁曾用衣袖引导,象随曾转,如驯过一样。帝又命曾引别的象,仍如此。帝认为曾是福人,问他:“你害怕吗?”曾回答说“:虽害怕但君命不敢违。”有人进谗言说曾受安南贿赂,曾回答帝说:“安南赠黄金器币奇物给我,我没接受,托付给陶子奇了。”帝说“:就接受了有何不可?”一会儿赐白金一锭、金币二个,告中书将出使安南的三珠金虎符给曾。他仍赶回淮安上任。他在淮安兴办学校,严肃风俗,河南行省有疑难的事,都委托曾商议。

大德元年(1297)授杭州路总管,恢复户口五万二千四百户。他奏请禁止夜间审讯囚犯、游街、酷刑,朝廷同意,写成命令。四年,母丧归家守孝。七年授潭州路总管,因服丧没赴任。第二年任两浙都转运盐使。又一年任云南行省参知政事,赐给三珠金虎符。不久召回京师,以母丧未葬,扶柩北上辞官。到长芦,有旨赐钞一百锭,筹办丧事。十年任命中书参议。十一年,迁职正奉大夫,出任河南行省参知政事,不久调任湖广行省参知政事。四年因病辞归,诏命赐药物,关怀备至。

皇庆元年(1312),仁宗因曾为前朝老臣,特授昭文馆大学士、资德大夫。梁曾累次上奏章辞官退隐,都未同意,再起用为集贤侍讲学士。国家有重大事件,一定要曾同诸老议定。延..元年(1314),奉诏代祭中岳等神。回至汴梁因病不复职,居淮南,闭门不迎宾客,每天以读书为乐。至治二年(1322)卒,享年八十一岁。

猜你喜欢
  志第三十六 百官一·欧阳修
  ●卷二百四十四·徐梦莘
  千百年眼卷五·张燧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十四·徐乾学
  ●附录二·劳格
  明名臣琬琰续録卷二十·徐紘
  第九三付乾隆五十四年七月十九日一一三○一-一·佚名
  一二二 卯字号的名人二·周作人
  十国春秋卷四十五·吴任臣
  祖[王廷]传·李延寿
  梁鼎传·脱脱
  ●目錄·佚名
  食货六七·徐松
  92.孙策占据江东·林汉达
  六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提要·道潜

    臣等谨案参寥子集十二卷宋僧道潜撰道潜于潜人苏轼守杭州卜智果精舍居之墨庄漫録载其本名昙潜轼为改曰道潜轼南迁坐得罪返初服建中靖国初诏复祝髪崇寜末归老江湖尝赐号妙总大师国朝呉之振宗诗钞云参寥集杭本多误采他诗

  • 卷七十·吴之振

    钦定四库全书宋诗钞卷七十内阁中书舍人吴之振编陈傅良止斋诗钞陈傅良字君举居温州瑞安县之帆游乡学於永嘉薛氏得伊洛之旨又从南轩东莱闻爲学大要其名益高爲太学录累迁至嘉王府赞读龙楼阁问寝不时独切谏每以天性感悟孝

  • 姚序·顾贞观

    予曩闻锡山顾梁汾先生名,求其诗集读之,格高气厚,取法唐人,而变化纵横,又非胶滞笔墨者比。私以为先生之于诗,固其所长,而词则予犹未之见也,闻昔辛稼轩以诗词谒蔡光,蔡云:“子之诗未也,当以词名。”又闻马鹤窗与陆淸溪皆

  • 卷九十四·列传第三十二·脱脱

        夹谷清臣 内族襄 夹谷冲 完颜安国 瑶里孛迭   夹谷清臣,本名阿不沙,胡里改路桓笃人也。姿状雄伟,善骑谢。皇统八年,袭祖驳达猛安。大定元年,闻世宗即位,率本部军六千赴中都会之,以功迁昭武大将军。从右副元

  • 卷五百十九 元符二年(己卯,1999)·李焘

      起哲宗元符二年十二月盡其月   十二月戊戌朔,玠還至省章峽,叛羌邀之,玠戰沒。初,羌人中叛,諸城被圍,既而師出,圍解,咸即歸順。獨鼐宗堡遂北附夏戎,夏戎亦不敢有之,諭羌人自為守,假兵數百戍之而已。高永年謂:鼐宗北控夏戎,南

  • 第二十一回 雒阳令撞柱明忠 日逐王献图通款·蔡东藩

      却说马援讨平交阯,振旅还朝,将抵都门,朝中百官,或与援素有交谊,并皆出都远迎。待援到来,彼此下马欢叙,就在驿馆中休息片时。平陵人孟冀,系援老友,亦在座中,当即起身称贺。援笑说道:“我望先生劝善规过,奈何亦作此俗谈?从前伏

  • ●卷一·徐世溥

    金声桓,左良玉部将也,本辽阳卫,应袭世职,以边资历杨枢辅嗣昌,史督师可法诸营,累升至淮徐总兵官,寻隶左后队。初,左既败绩襄樊,退保武昌,力不支,则图屯兵南都;癸未春,至池州,闻有备而还;久之复至武昌,徘徊楚东。乙酉春,闯贼又日夜东下,左

  • 卷之一百三十二·佚名

      顺治十七年。庚子二月。丙戌朔。以舟山功授甲喇章京周恂、拖沙喇哈番品级阿式图、各一拖沙喇哈番。  ○设四川提督总兵官一员。分中左右三营兵三千名。驻劄省城改设成都城守副将一员。都司二员。守备二员。千

  • 严震传·刘昫

    严震,字遐闻,梓州盐亭人。世代为种田人家。凭借财物在乡里闻名。至德(756)、乾元(758)以后,震多次拿出家财来资助驻边军队,授予州长史、王府咨议参军。东川节度判官韦收向节度使严武推荐震的才能,于是授予合州长史。到了严

  • 兵术第四十·佚名

    太古淳朴,民心无欲。世薄时浇,则争起而战萌生焉。神农氏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其后蚩尤强暴,好习攻战,销金为刃,割革为甲,而兵遂兴矣。黄帝战于涿鹿,颛顼争于不周,尧战丹水,舜征有苗,夏讨有扈,殷攻葛伯,周伐崇侯。夫

  • 卷十四·刘因

    <经部,四书类,四书集义精要钦定四库全书四书集义精要卷十四   元 刘因 撰论语十述而下二十章【子不语】或问孔子于春秋纪灾变战伐簒杀之事于易礼论鬼神者尤详今曰不语四者何也曰圣人平日之常言盖不及是其不得已

  • 皇言定声录卷二·毛奇龄

    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四清声九声第二【歌调器调皆九声盖合五声四清声而得九者故九声第二而声已尽于此】夫声祗有五而歌曲之声髙下抗坠每不止五声而四清声生焉四清声者宫清商清征清角清也夫声则何以谓之清也曰五声为正声

  • 歐陽東泅斃哀紀碑·欧阳竟无

    東,宜黃歐陽漸之子也。生三歲,以目視日而不 ,入裡社廟,視土偶人崢嶸而不惕,薄暮居空院,承塵走鼠,落其鼻,大聲誦咒。山中無可學,拾芋栗而已。其姊梁,年十七,歿江南,東乃于是歲辭家而至寧。是時,陳真如愛護之甚至。轉展寧滬間,入學校

  • 阿毗昙心论卷第二·佚名

        尊者法胜造    晋太元元年僧伽提婆共惠远于庐山译  使品第四  已说诸业。诸烦恼今当说。  一切有根本  业侣生百苦  九十八使者  文尼当说思  譬怨不识则害成。若识则得离。诸烦恼亦然。当

  • 社会进化史·蔡和森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先驱者之一蔡和森的一部宣传阐释唯物史观的编译性著作。该书以摩尔根《古代社会》(当时尚无中译本)和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为蓝本(当时也无译本,仅有主要章节的中译文),

  • 通制条格·拜住

    元法令类编。为元朝法令文书汇编《大元通制》的条格部分。拜住、完颜纳丹、曹伯启、普颜等修纂。《大元通制》颁行于英宗至治三年 (1323),分四个部分:一、诏制,九十四条;二、条格,一千一百五十一条;三、断例,七百一十

  • 佛说不自守意经·佚名

    吴月支国优婆塞支谦译 说自守不自守法,出杂阿含第十一卷。

  • 沙弥尼戒经·佚名

    一卷,失译。沙弥尼初戒。不得杀生。慈愍群生如父母念子。加哀蠕动犹如赤子。何谓不杀。护身口意。身不杀人物蚑行喘息之类。而不手为亦不教人。见杀不食。闻杀不食疑杀不食。为我杀不食。口不说言当杀当害报怨。亦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