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百一十七·列传第四

    别里古台

  宗王别里古台者,烈祖之第五子,太祖之季弟也。天性纯厚,明敏多智略,不喜华饰,躯干魁伟,勇力绝人。幼从太祖平诸部落,掌从马。国法:常以腹心遇败则牵从马。其子孙最多,居处近太祖行在所,南接按只台营地。尝从太祖宴诸部族,或潜图害别里古台,以刀斫其臂,伤甚。帝大怒,欲索而诛之。别里古台曰:“今将举大事于天下,其可以臣故而生衅隙哉!且臣虽伤甚,幸不至死,请勿治。”帝尤贤之。当创业之初,征取诸国,王未尝不在军中,摧锋陷阵,不避艰险。帝尝曰:“有别里古台之力,哈撒儿之射,此朕之所以取天下也。”其见称如此。尝立为国相,又长紥鲁火赤,别授之印。赐以蒙古百姓三千户,及广宁路、恩州二城户一万一千六百三,以为分地;又以斡难、怯鲁连之地建营以居。江南平,加赐信州路及铅山州二城户一万八千。王薨。子曰罕秃忽,曰也速不花,曰口温不花。

  罕秃忽,性刚猛,知兵。从宪宗征伐,多立战功,及攻钓鱼山而还,道由河南,招来流亡百余户,悉以入籍。罕秃忽子曰霍历极,以疾废,不能军,世祖俾居于恩,以统其藩人。至大三年,霍历极薨,子塔出嗣。塔出性温厚,谦恭好学,通经史,能抚恤其民云。

  也速不花子曰爪都,中统三年,始以推戴功,封广宁王。至元十三年,赐银印。

  口温不花,领兵河南,屡建大功,子曰灭里吉台、瓮吉剌台。

  术赤

  术赤者,太祖长子也。国初,以亲王分封西北。其地极远,去京师数万里,驿骑急行二百余日,方达京师,以故其地郡邑风俗皆莫得而详焉。术赤薨,子拔都嗣。拔都薨,弟撒里答嗣。撒里答薨,弟忙哥帖木儿嗣。忙哥帖木儿薨,弟脱脱忙哥嗣。脱脱忙哥薨,弟脱脱嗣。脱脱薨,弟伯忽嗣。伯忽薨,弟月即别嗣。至元二年,月即别遣使来求分地岁赐,以赈给军站,京师元无所领府治。三年,中书请置总管府,给正三品印。至大元年,月即别薨,子札尼别嗣。其位下旧赐平阳、晋州、永州分地,岁赋中统钞二千四百锭,自至元五年己卯岁始给之。

  秃剌

  秃剌,太祖次子察合台四世孙也。少以勇力闻。大德十一年春,成宗崩,左丞相阿忽台等潜谋立安西王阿难答,而推皇后伯岳吾氏称制,中外汹汹。仁宗归自怀孟,引秃剌入内,缚阿忽台等以出,诛之,大事遂定。武宗即位,第功,封越王,锡金印,以绍兴路为其分地。秃剌居常怏怏,有怨望意。至大元年秋,武宗幸凉亭,将御舟,秃剌前止之。帝曰:“尔何如?朕欲登舟。”秃剌曰:“人有常言:一箭中麋,毋曰自能;百兔未得,未可遽止。”此盖国俗侪辈相靳之语,而秃剌言之,武宗由是衔焉。既而大宴万岁山,秃剌醉起,解其腰带掷诸地,嗔目谓帝曰:“尔与我者,止此尔!”帝益疑其有异志。二年春,命楚王牙忽都、丞相脱脱、平章赤因铁木儿鞫之,辞服,遂伏诛。

  子西安王阿剌忒纳失里,天历初以推戴功,进封豫王。

  牙忽都

  牙忽都,祖父拨绰,睿宗庶子也。拨绰之母曰马一实,乃马真氏。拨绰骁勇善骑射,宪宗命将大军,北征钦察有功,赐号拔都。岁丁巳,分土诸侯王,赐蠡州三千三百四十七户,为其食邑。拨绰娶察浑灭儿乞氏,生薛必烈杰儿。薛必烈杰儿娶弘吉剌氏,生牙忽都。

  牙忽都年十三,世祖命袭其祖父统军。至元十二年,从北安王北征。十三年,失列吉叛,遣人诱胁之,牙忽都不从,事王益忠谨。八鲁浑拔都儿、粘闿与海都通,相率引去,王遣牙忽都将兵追之,擒八鲁浑等以献。未几,失列吉、约木忽儿、脱帖木儿等反,以兵攻王。脱帖木儿生致牙忽都,使失列吉拘系之。牙忽都与王亲臣那台等谋逃归,事觉,那台等被杀,复系牙忽都,困辱备至。十四年,兀鲁兀台、伯颜帅师讨叛,失列吉、约木忽儿迎战,牙忽都潜结赤斤帖木儿、秃秃哈乱其阵。失列吉军乱,因得脱走。见帝,须发尽白。帝闵之,赏赉甚厚。至元十八年,加封耒阳州五千三百四十七户。

  二十一年,命与秃秃哈同讨海都,牙忽都先进,逻得谍人,知其虚实,直前冲敌阵,破其精兵,海都败走,得所俘掠军民而还。朵儿朵哈上其功,诏赐钞币、铠甲、弓矢。其后北安王驻帖木儿河。乃颜、也不坚有异图,也不坚引兵趋怯绿怜河大帐。王遣阔阔出、秃秃哈率众追之。那怀之民扰攘不知所从。牙忽都将三百骑,进至阿赤怯地。会王帐下逊笃思部兵逃去,牙忽都谕之使还。时怯必秃忽儿霍台诱蒙古军二万从乃颜,牙忽都知之,夜袭其河上军,突入帐中,遇忽都灭儿坚,几获之,间道逸去。二十七年,海都入寇。时朵儿哈方居守大帐,诏遣牙忽都同力备御。军未战而溃,牙忽都妻帑辎重驻不思哈剌岭上,悉为药木忽儿、明理帖木儿所掠。牙忽都与其子脱列帖木儿相失,独与十三骑奔还。世祖抚慰嘉叹,赐爵镇远王,涂金银印,以弘吉剌氏女赐之,资装特厚。复命纳里忽、彻彻不花往锡命其部属同时被剽掠者,以故相桑哥家财分赐之,仍各赐白金五十两、珠子一酒扈,钞币称是。又命牙忽都居北安王第二帐。王薨,帝命掌大帐,固辞。成宗立,命牙忽都常侍左右。武宗抚兵漠北,请以子脱列帖木儿从。大德五年,海都、笃哇合军入寇,脱列帖木儿将兵千人拥护,先后力战,功多,在军十年。

  成宗崩,安西王阿难答与明理帖木儿窥望神器。牙忽都曰:“世祖皇帝之嫡孙在,神器所当属。安西,藩王也,入继非制。”武宗即位,以其父子劳效忠勤,益厚遇之,进封楚王,赐金印,置王傅,以驸马都尉都剌哈之女弟弘吉烈氏为楚王妃,又以叛王察八儿亲属赐之。脱列帖木儿袭封镇远王。

  至大三年,察八儿来归,宗亲皆会。牙忽都进曰:“太祖皇帝削平四方,惟南土未定,列圣嗣位,未遑统一。世祖皇帝混一四海,顾惟宗室诸王,弗克同堂而燕。今陛下洪福齐天,拔都罕之裔,首已附顺,叛王察八儿举族来归,人民境土,悉为一家。地大物众,有可恃者焉,有不可恃者焉。昔我太祖有训,世祖诵之,臣与有闻,治乱国者,宜以法齐之,所以辨上下,定民志。今请有以氏整饬之,则人将有所劝惩,惟陛下鉴之。”帝嘉纳其言。

  牙忽都薨,仁宗命脱列帖木儿嗣楚王。延祐中,明宗西出,脱列帖木儿坐累,徙西番,没入其家赀之半。明宗即位,制曰:“脱列帖木儿何罪,其转徙籍没,岂不以我故耶。其复故号,人民赀帑悉归之。”脱列帖木儿薨,子八都儿立。八都儿薨,有子三人:曰燕帖木儿,曰速哥帖木儿,曰朵罗不花。燕帖木儿嗣,时年十有二,妃弘吉剌氏,哈只儿驸马之女孙,速哥失里皇后之从妹也。

  宽彻普化

  宽彻普化,世祖之孙,镇南王脱欢子也。泰定三年,封威顺王,镇武昌,赐金印,拨付怯薛丹五百名,又自募至一千名。设王传官属。湖广行省供亿钱粮衣装,岁支米三万石,钱三万二千锭,又日给王子诸妃饮膳。文宗天历初,赐宽彻普化金银各五十两、币三十匹,仍镇湖广,而宽彻普化纵怯薛等官侵夺民利,民颇患苦之。至元五年,太师伯颜矫制召赴京,贬之。及脱脱为相,始明其无辜,命复还镇。至正二年,湖北廉访司纠言,宽彻普化恃以宗室,恣行不法。不报。

  十一年,徐寿辉为乱,起蕲、黄,宽彻普化与其子别帖木儿、答帖木儿引兵至金刚台,寿辉部将倪文俊败之,执别帖木儿。十二年,寿辉伪将邹普胜陷武昌,宽彻普化与湖广行省平章和尚弃城走,诏追夺宽彻普化印,而诛和尚。十三年,湖广行省参知政事阿鲁辉克复武昌及汉阳。宽彻普化复率领王子并本部怯薛丹,屡讨贼立功。十四年,诏宽彻普化复镇武昌,还其印。十六年,命宽彻普化与宣让王帖木儿不花以兵镇遏怀庆,各赐黄金一锭、白金五锭、币帛九匹、钞二十锭。未几,复还武昌,命其子报恩奴、接待奴、佛家奴以大船四十余只水陆并进,至沔阳攻徐寿辉伪将倪文俊,且载妃妾以行。兵至汉川县鸡鸣汊,水浅船阁,不能行,文俊以火筏尽焚其船,接待奴、佛家奴皆遇害,而报恩奴自死,妃妾皆陷,宽彻普化走陕西。二十五年,侯伯颜答失奉宽彻普化自云南经蜀转战而去,至成州,欲之京师,李思齐以取蜀为名,扼不令行,俾屯田于成州以没。

  其子曰和尚者,封义王,侍从顺帝左右,多着劳效,帝出入常与俱。至正二十四年,孛罗帖木儿称兵犯阙,遂为中书右丞相,总握国柄,恣为淫虐。和尚心忿其无君,数为帝言之。受密旨,与儒士徐士本谋,交结勇士上都马、金那海、伯颜达儿、帖古思不花、火你忽都、洪宝宝、黄哈剌八秃、龙从云,阴图刺孛罗帖木儿。帝期以事济,放鸽铃为号,徐士本掌之。明年七月,孛罗帖木儿入奏事,行至延春阁李树下,伯颜达儿自众中奋出,斫孛罗帖木儿,中其脑,上都马等兢前斫死之。详见《孛罗帖木儿传》。二十八年,顺帝将北奔,诏淮王帖木儿不花监国,而以和尚佐之,及京城将破,即先遁,不知所之。

  帖木儿不花

  帖木儿不花,世祖孙,镇南王脱欢第四子也。初,世祖第九子脱欢以讨安南无成功,终身不许见,遂封镇南王,出镇扬州。脱欢薨,子老章袭封镇南王。老章薨,弟脱不花袭封镇南王。脱不花薨,子孛罗不花幼,帖木儿不花乃嗣为镇南王。文宗天历初,赐帖木儿不花黄金五十两、白金五十两、币三十匹。二年,孛罗不花已长,帖木儿不花请以其位复还孛罗不花。朝廷以其让而不居也,改封宣让王,赐金印,移镇于庐州。顺帝至元元年,拨庐州、饶州牧地一百顷赐之。二年,赐市宅钱四千锭,命其王府官凡班次列于有司之右。五年,伯彦擅权,矫制贬帖木儿不花及威顺王宽彻普化。至脱脱为相,始言于帝,明此两王者皆无辜,诏令复还镇。至正十二年,庐州境内贼起,淮西廉访使陈思谦言于帖木儿不花曰:“王以帝室之胄,镇抚淮甸,岂宜坐视。且府中官属及怯薛丹人等数甚多,必有可使摧锋陷阵者,惟王图之。”帖木儿不花大悟其言,曰:“此吾责也。”即命以所部兵及诸王乞塔歹等,分道击贼,擒其渠帅,庐州境内皆平。帝闻之,赐金带、银钞,以赏其功。十六年,命帖木儿不花与宽彻普化以兵镇遏怀庆路,赐金银各一锭、币帛九匹、钞二十锭。既而汝、颍之寇南渡淮,帖木儿不花复以便宜,调芍陂屯军拒之。及庐州不守,乃挈身北归,留京师。二十七年,进封淮王,赐金印,设王傅等官。二十八年,大明兵逼京师,顺帝北奔,诏以帖木儿不花监国,而拜庆童中书左丞相辅之。俄而城破,帖木儿不花死之,年八十三。

猜你喜欢
  ●卷十五·邵博
  卷一·张廷玉
  ●上篇卷二·陈洪谟
  ◎袁世凯无如梁任公何·刘以芬
  卷三·佚名
  甲申传信录卷四·钱士馨
  张冲传·萧子显
  左良玉传·张廷玉
  第十一章修正之性质与效力·孙中山
  卷六十七·佚名
  礼五二·徐松
  考功部·佚名
  第六章 顺宪穆敬四朝事迹·吕思勉
  卷二十二·王溥
  梁文兴·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日涉园集巻七·李彭

    宋 李彭 撰五言律诗喜得师质消息南国栁花合淮壖麦秀初数声传喜鹊一纸故人书君出理烟艇侬还荷雨锄天髙风浪恶归兴不应踈漫兴鴈带秋声满鸥将暝色归打窻红叶乱裁句碧云飞好饮酒储尽少眠茶梦稀眷言方外侣时送北山薇宿同

  • 卷第七十五·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魏纪七〔起柔兆摄提格(丙寅),尽玄黓涒滩(壬申),凡

  • 卷之二百九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三十四 蜀书四 二主妃子传第四·陈寿

    (甘皇后传、穆皇后传、敬哀张皇后传、后主张皇后传、刘永传、刘理传、刘王睿传)先主甘皇后传,先主甘皇后,沛县人。先主在豫州时,住在小沛,彼时纳甘皇后为妾。先主几次死去正妻,甘皇后常常主持家政。她随先主到荆州后,即生下后

  • 朱胜非传·脱脱

    朱胜非字藏一,蔡州人。崇宁二年(1103),考中进士。靖康元年(1126),任东道副总管,代理应天府。金人攻城时,胜非逃走。到韩世忠部将杨进打败金兵,胜非又重新处理政事。过了一年,到济州对康王说,南京是艺祖中兴王业之地,请求到南京

  • 提要·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史部六上谕内阁       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提要【臣】等谨按上谕内阁一百五十九卷雍正七年世宗宪皇帝俯允廷臣之请命和硕庄亲王允禄缮録刋布所载起御极之初止于是年以雍正九年告成皇

  • 卷一百八·赵汝愚

    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一百八宋 赵汝愚 编财赋门茶法上太宗乞罢榷山行放法  张 洎臣伏奉中书宣谕圣意令访闻茶法其榷山通商各有何利害者臣才识鄙陋预闻天旨退就衡泌惶悚实深谨略具榷山放法利害仰对大问惟圣明

  • 纲鉴易知录卷八四·吴楚材

    南宋纪光宗皇帝纲 庚戌,光宗皇帝绍煕元年,春正月朔,帝朝寿皇于重华宫。纲 二月,殿中侍御史刘光祖乞禁讥议道学者。目 光祖入对言:“近世,是非不明则邪正互攻,公论不立则私情交起,此固道之消长,时之否泰,而实为国家之祸

  • 卷六·陈傅良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後传卷六    宋 陈傅良 撰文公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二月癸亥日有食之天王使叔服来会葬夏四月丁巳葬我君僖公天王使毛伯来锡公命自隐至文六君惟桓文书即位而後书锡命以其自即

  • 左传折诸卷七·张尚瑗

    钦定四库全书左传折诸卷七  兴国县知县张尚瑗 撰僖公称舍于墓师迁焉洪容斋曰晋文围曺称舍于墓因其凶而攻之遂入曺燕将骑刦攻齐即墨田单纵反间言吾惧燕人掘吾城外冢墓燕军乃尽掘之齐人望见涕泣遂败燕晋燕之用计同而

  •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九·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如来不思议品弟四之三复次佛告舍利子言。于汝意云何。地界与众生界孰为多邪。舍利子白佛言。世尊。地界非多众生界多。佛言。舍利子。如是如是。众生界

  • 翻译名义集卷第一·法云

    夫翻译者。谓翻梵天之语。转成汉地之言。音虽似别。义则大同。宋僧传云。如翻锦绣背面俱华。但左右不同耳。译之言易也。谓以所有。易其所无。故以此方之经。而显彼土之法。周礼掌四方之语。各有其官。东方曰寄。南方

  • 卷第二十三·祖琇

    隆兴佛教编年通论卷第二十三 隆兴府石室沙门 祖琇 撰 唐 元和十四年潮州刺史韩愈到郡之初。以表哀谢。劝帝东封太山。久而无报。因祀神海上。登灵山。遇禅师大颠而问愈曰。子之来官于南。闻以其言之直也。今子之貌

  • 玄天上帝启圣录·佚名

    不题撰人。卷1引刘道明《武当福地总真集》,此录当纂于元末明初。本书鲜见其他传本。述玄天上帝灵应故事,以宋时事为主。

  • 修真精义杂论·司马承祯

    修真精义杂论,唐代道士司马承祯撰。本书原为司马承祯《服气精义论》之一部分,即该书九篇中的后七篇。今《正统道藏》本分出单为一书,收入洞真部众术类。本书七篇目次及内容为:〈导引论〉,言行气导引之法。 〈服药论〉,言服

  • 开辟衍绎通俗志传·周游

    明代通俗长篇历史小说。全称《新刻按鉴编纂开辟衍绎通俗志传》。凡六卷八十回。题“五岳山人周游仰止集”、 “靖竹居士王黉子承释”。封面镌“钟伯敬先生原评”、 “古吴麟瑞堂藏板”。有图二十四叶四十八幅。首王黉

  • 皇言定声录·毛奇龄

    八卷。清毛奇龄撰。是书尊崇康熙皇帝对乐的主张,附以己见。合五声及宫清、商清、角清、徵清为九声。合五声及变宫、变徵为七调。又认为前人以变宫在宫前、变徵在徵前为谬,而将二变移于二正之后。大概熟悉吹箫吹笛之人,翻

  • 大方广入如来智德不思议经·佚名

    一卷,唐实叉难陀译。与大方广佛华严经修慈分同本先出。佛住法林菩提光明宫殿,与比丘及剎尘数菩萨不可说八部俱。文殊菩萨兴问,伏一切诸盖菩萨演说如来不思议法。信者当得种种三昧,及陀罗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