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五二
巡幸
【宋会要】
笏,枢密都承旨、祗应诸司使以下并公服系 ,与内侍都知已下常起居,班首奉圣躬万福。 国朝之制,车驾幸寺观焚香、园苑游宴,其日内客省使至通事舍人、合门祗候并应起居者皆然。笏,一班常起居。 次殿前马步军以下于内东门廊南阶下,次执球杖供奉官以下于内东门南对立,次诸班并常起居。次舍人引宰臣以下应随驾官,并非泛驾幸诸处并常起居,曾起居止奏万福。执球仗供奉官候引驾回,于内东门南对立,常起居。袍出,降座,鸣鞭出内。至寺观殿上焚香讫,宣从臣吃茶,舍人引宰臣以下再拜就座。吃茶讫,复再拜退。或宣道僧录以下吃茶,舍人引当御前,躬三呼万岁,就座。吃茶讫,退,皆躬三呼万岁。如赐茶绢或茶果,即舍人宣 喝赐如常仪。如宣随驾官对御食,进酒、赐酒、就座,如大宴仪。应随驾官宰臣、亲王、枢密使以下,学士、三司 皇帝服(副使)[使副]、知开封府、使相、节度使至刺史、当直修起居注常从外,知制诰、待制、统军上将军,合门旋定旨。中书、亲王、枢密及宣徽使并禁卫内行马,余官并禁卫后序行。驾回,并从至门内方退。应新授职官未朝谢特宣召者,座次合门临时奏裁。如视朝后非时行幸,宰臣、亲王以下并公服系 ,除不赴内东门起居外,余如上仪。
太祖
【宋会要】
建隆元年四月十六日,幸玉津园。八月五日、二年闰三月六日、四年七月六日、干德二年六月十六日、七月八日、八月十二日、开宝三年八月十九日、开宝六年五月十日、八月六日、七年五月十八日、七月六日、八年四月二十六日、九年五月十五日,凡十三临幸。
六月二十四日,车驾至潞州,幸延唐寺。
九月十一日,幸宜春苑。二年二月十七日、三年二月十八日,又临幸。
二年正月七日,幸造船务观习水战。是月二十四日、二月六日、三年十月二日、四年正月十二日、八月二十日、干德二年八月十二日、五年二月一日、开宝八年三月十三日开宝:原脱,据《长编》卷一六补。,凡八临幸。
十八日,幸元化门犒设修河丁夫。
二月二日,幸飞山军阅炮车。
十日,幸城南观修水柜。
八月二十日,幸崇夏寺观修三门。
十月九日,幸大相国寺。干德二年二月一日、六月十六日、六年八月四日、开宝六年三月二十二日,又临幸。
十二月十二日,幸新修河仓。
三年三月九日「三年」上原衍「开宝」二字,据《宋史》卷一《太祖纪》一删。,幸(大)[太]清观。四月十一日、十月二日,又临幸。
四年七月六日,幸教船池,诏近臣观习水战。是月十七日、干德二年二月一日、三月五日,赐水军将士衣物。六月十六日、七月八日、四年九月十四日、五年二月三十日、三月十七日、开宝三年四月二十四日、七月二十九日、八月十八日、四年三月九日、五月二十七日、五年三月十三日,凡十四临幸。
九月十九日,幸金凤园。干德五年十一月五日干德:原脱,据《长编》卷八补。、开宝二年十一月十一日、二十三日,又临幸。
干德二年七月二十二日,幸北郊观稼。
二年九月二十一日,幸西水硙。开宝二年七月二十七日、十月二十四日、八年四月二十八日,(又)凡三临幸。
四年闰八月二十九日,幸皇弟开封府尹北园。开宝八年八月十六日、十月二十七日,又临幸。
五年六月二十四日,幸建隆观。开宝三年二月十九日,再临幸。
六年七月二十五日,幸铁骑营,赐军士钱及羊酒有差。
八月七日,幸飞龙院。九月二十九日;十月十一日;开宝二年正月十一日,赐从臣马,仍令天雄军节度符彦卿等十二人自择之;十月二十四日,赐近臣名马;四年二月十一日,赐从臣马;九年正月十二日;五月三日:凡七临幸。
开宝二年七月十一日,幸封禅寺。十月二十四日、三年十一月十一日观新锺、四年四月十三日、九年八月十一日观经藏,凡四临幸。
八月十八日,幸开封府。
三年二月十九日,幸西茶库。
五月十三日,幸城北水硙。六年八月二十八日、七年正月二十九日,又临幸。
六年七月十日,幸都亭驿。八年四月十一日临河亭阅新造战船,十八日临汴水观飞江兵士乘刀鱼船习战刀:原无,据《长编》卷一六补。,凡再临幸。
七年五月十九日,幸讲武池习水战。是月二十九日;七月六日;
八月十四日,军士万人各赐缗钱;二十九日;八年四月二十六日、九年五月〔十〕四日:凡六幸。
八年四月三日,幸东水硙。八月十六日观鱼,九年五月三日又临幸。
五月十三日,幸新修染院。十月二十七日、九年八月十一日,又临幸。
十一月三日,幸绫绵院,赐锦工衣有差。
二十八日,幸新修龙兴寺。十二月十一日、九年八月五日,又临幸。
九年二月二十日,幸礼贤院宅。先是,命熏风门外起大第一区,器用储(待)[舄]之物悉备,以待钱俶,仍赐礼贤宅。至是,闻俶将至,故先临视焉。及俶至,三十日又临幸,九月二十七日再临幸。
三月二十四日,车驾(注)[驻]西京幸龙门广化寺,开无畏三藏塔。
七月三日,幸晋王第,观水入新池。先是,命水工自左掖门按地形为大轮,激金水河注晋王邸第,帝自步出宫门相视。及水通,乃临幸。
八月十一日,幸等觉寺。
九月二十七日,幸城南池亭。
八年十月,将议巡幸,遣庄宅使王仁珪、内供奉官李仁祚与知河南府焦继勋同修洛阳宫室焦继勋:原作「周继勋」,据《长编》卷一六、《宋史》卷二六一《焦继勋传》改。明年四月,帝至洛太宗 其壮丽,继勋等并优进秩。
礼 宋会要辑稿 礼五二 巡幸 太宗
太宗
太宗太平兴国元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幸相国寺。九年三月七日、端拱二年九月十五日,又临幸。
十二月二十七日,幸玉津园。四年十一月十三日,再临幸。
二年正月三十日,幸讲武池。五年闰三月二十七日,再临幸观楼船卒习船。
二月十四日,幸新凿池,赐役卒三万五千人各千钱、布一端。
三十日,幸太平兴国寺。四年八月十七日、五年九月十七日,又临幸。
同日,幸造船务。三年四月十七日、八月二日,又临幸。
三月二十八日,幸开宝寺。六月二十六日、三年三月二十八日登经楼,九月十六日、五年二月八日,凡三临幸。
五月五日,幸新水硙。是月二十三日;九月十四日,赐役夫钱帛有差;十二月一日,赐从官饮;四年闰三月三日,召近臣观鱼;九年十二月十九日:凡五临幸。
六月二十六日,幸飞龙院,赐从臣马各一匹。三年六月二十九日宴从官;六年十月二日;雍熙二年九月十三日,帝亲选名马赐近臣;淳化三年九月二十四日阅马,赐从官马一匹:凡四临幸。
闰七月十日,幸白鹘桥,临金水河。
九月十六日,幸造箭院,赐工徒人千钱、布一端。
同日,幸新修三馆,赐役夫钱有差。三年二月十六日,再临幸。
十一月二十七日,幸新修御龙弓箭直,赐军士钱帛。
三年正月二十八日,幸干明寺。
二月一日,幸郑国公主第,赐驸马都尉王承衍银器百两、帛百匹。
十六日,幸西绫锦院,命近臣纵观织室机杼,赐工役人钱帛。四年八月十七日再幸,赐绫锦使袭衣、银带、钱十万,工人衣服□钱。
四月十七日,幸建隆观。
同日,幸西染院。
二十六日,出景风门,驻辇观刈麦。
十月八日,幸齐王府,赐银万两、绢万匹。十一月十九日,再临幸。
同日,幸武功郡王第。
七年二月六日,幸新修御廪。
十月十日,幸琼林苑。
十四日,幸新尚书省。
八年三月四日,幸安远门,赐修城卒人千钱。
九年正月六日,幸景龙门外水硙。帝临水而坐,召从臣观之。因谓曰:「此水出于山源,清澄甘洁。近河之地水味皆甘,岂河闸所及乎 」宋琪等曰:「亦犹人性善恶染习所然。」帝曰:「卿言是也。」
四月十四日,幸金明池习水战。帝御水殿,召近臣观之,谓宰相曰:「水战,南方之事也。今其地已定,不复施用,时习之,示不忘战耳。」因幸(谓)[讲]武台阅诸兵,都试军中之绝技者,递加赏赉。登琼林苑楼,楼前百戏皆作,士庶阗咽。掷金钱,令乐人争之,极欢而罢。雍熙二年四月二十二日,再临幸。
五月二日,出南熏门观稼,召从官列坐于田中,令民刈麦,咸赐以钱帛。回幸玉津园,观鱼张乐,习射久之,宴饮极欢而罢。
雍熙二年五月二十日,幸城南观麦,赐田夫布帛有差。
二年二月二十七日,幸新骐骥院回,召近臣宴于后苑。帝临池钓鱼,令侍臣赋诗。饮从官酒,尽醉而罢。
四年四月十五日,幸金明池观水嬉,赐从官饮。帝曰:「雨霁天凉,中外无事,宜勿惜醉也。」因登苑中楼,掷金钱缯彩于楼下,令人争取,极欢而罢。
淳化三年三月二十二日,幸金明池观水嬉,命为竞渡之戏。掷银瓯于波间,俾军人撇波取之。因御楼船,命奏教坊乐于池岸,都人士女纵观者亿万。帝顾视高年皓首者,命以白金器皿就赐之。宴从官于琼林苑,帝作《游琼林苑》诗赐近臣。
九月二十四日,幸潜龙园,驻辇池东岸,临水,谓近臣曰:「朕不至此已十年。昔尹京日,无事常痛钦饮上,倒戴者无数。今池边之木已成乔林矣。」因顾教坊使郭守忠等数人曰:「汝等前日以乐童从我,今亦皓首矣,何光阴易得如此!」嗟叹之久,帝亲引满举大白,诏(郡)[群]臣尽醉。
五年二月二十四日,幸南御庄观稼。
礼 宋会要辑稿 礼五二 巡幸 真宗
真宗
真宗咸平元年八月二十三日,幸诸王宫。九月二十六日;四年四月六日,以曹国公元俨将出阁,临视新宫;景德二年六月七日,大中祥符元年八月二日,十二月二十四日,宁王〔元〕僖、舒王元捻宫皆临幸。
二年九月二十四日,幸开宝寺福圣院。四年八月十一日、景德三年四月五日、大中祥符元年十二月十七日、二年二月十九日、三年十二月十七日、四年五月十七日、六年十二月十八日、七年三月十七日、八年八月四日、天禧元年五月十五日、十一月十一日、二年十月二十七日、三年四月六日、四年七月二十四日,凡十四临幸。
咸平三年正月十七日,车驾驻北京,幸太安寺紫微宫。
五月十三日,幸金明池,御水心殿,东向观水嬉。又西向观竞渡,扬旗鸣 ,分左右翼,植木(击)[系]缯彩以为标,方舟疾进,先至者赐之。移幸琼林苑,登露台,钧容直奏乐于台下,阛阓百戏竞集,有戏熊令捧壶盘槊者,遂宴于前殿。由水殿洎苑中,召从臣坐者五,皆酒数行。帝欢甚,从臣皆醉,善游军士及诸献技者赐物有差。
十一月,幸御龙营,阅射弓,遂观稼于北郊。四年四月十六日。景德元年幸天驷监按以上三事文字有误。「十一月」应为「十一日」,指咸平四年八月十一日,事见下文。「景德元年」条为此年正月七日事,后文亦有。是此三事均为错简。唯「四年四月十六日」条未知为何事。。
四年四月九日按以下三事,据诗题为「金明池阅水战」观之,应为幸金明池明,与上文「五月十三日」条相接。唯末言「凡四临幸」,而此只三事,疑上文「四年四月十六日」亦为幸金明池。,帝作《金明池阅水战》诗赐近臣;大中祥符三年三月十三日,帝作七言诗赐,近臣和;六年四月十五日,帝作歌,近臣毕歌。凡四临幸。
九月十八日据《宋史》卷六《真宗纪》,此指咸平三年九月十八日。,幸大相国寺,升三门。四年十二月八日、六年十一月十六日、景德二年五月一日、三年五月四日、四年八月九日、大中祥符二年二月十九日;四年正月十七日,令近臣留饮行香院;九年正月十四日、天(嬉)[禧]元年正月十六日:凡九临幸。
四年八月四日,幸左藏库,赐主藏官吏器帛有差。大中祥符八年八月五日再临幸。
十一日,幸御龙营,阅射劲弓,赐缗钱有差,遂观稼于北郊。
五年二月二十三日,幸上清宫。景德四年八月八日、大中祥符元年十二月十七日、二年二月十九日、三年十二月十七日、四年正月十七日、五月十七日、六年十二月十八日、七年三月十七日、八年八月五日、天禧元年八月一日、十一月十五日、三年四月七日,凡十二临幸。
四月七日,幸玉津园,观刈麦。景德二年五月一日、三年五月四日、大中祥符二年五月六日;四年五月四日,观刈麦秧稻,赐役卒衣服缗钱;五年五月十七日,帝作《观稼》诗,近臣继和;六年四月二十五日,帝作《观稼》诗赐近臣;九年五月七日、天禧元年五月二日;三年四月二十三日,帝作《观稼》诗,(郡)[群]臣毕和;四年五月七日。凡十临幸。
七月十七日,幸三馆秘阁,阅书久之,赐直官校理器帛、书吏缗线有差。景德四年八月八日,再临幸。
真宗咸平五年七月二十一日,诏有司每行幸,翰林学士、侍讲、侍(讲)[读]、枢密直学士并从,不须临时取旨。大中祥符二年八月十五日,车驾幸金明池,特诏御史中丞赵昌言预焉。宪官从游宴,(日)[自]今月十四日皇帝诣诸宫寺焚香,总三十余处,过百拜以上。臣等侍从,倍增忧灼,昨崇政殿已面奏陈。臣闻尊事万灵,固先精意,登用百礼,乃贵时中。在经久之从宜,必裁正而惟久。伏望特命攸司,载详定式,自今车驾幸诸宫观、寺院,正殿再拜,及诸殿令群臣以下分拜,庶垂亿载,允 通规。」不允。自是再上表恳请,乃诏礼仪院详定差减焉。 昌言始也。十年正月十九日,中书门下上言:「伏
景德元年正月七日,幸天驷监,赐从官马。三年九月十五日再幸,赐从官马,
本监官吏、将士绵帛。
十一月二日,车驾驻澶州,幸开福寺、城南临河亭。
景德二年三月十八日,幸军器内弓箭库,赐官吏、兵健绵帛有差。
九月二十五日,幸太平兴国寺,至传法院观新译经。又至戒坛(完)[院],召僧官、译经僧座,赐茶彩有差。入自右掖门,幸殿前指挥使班观马射,赐缗钱,宴从官于崇和殿。
三年四月五日,幸御龙直班院,阅弓刀技,第赐缗钱。又幸左骐骥院,赐从官马,群牧使已下器帛有差。回幸崇文院,观四库图籍及所编君臣事迹,赐编修官品帛、书吏等缗钱有差,遂宴从臣于崇政殿。
四年正月二十九日,诏曰:「朕以春露既降,时感载深,祗谒寝园,躬申奠酌。盖达诚于孺慕,非取乐于游豫。瞻彼山川,时惟二宅,而守钥之长,留局之臣,耆耋之氓,缁黄之众,翘心望幸,掎袂拜章。况数舍之匪遥,且(郡)[群]情之至确,或回舆驾,言历旧都,慰其徯仰之心,举此省巡之典。朕以来月二日暂幸西京,所司准式。」
二月二日,次西京,车驾由上东门,驻跸于迎銮彩楼。少顷,入大内。三月二日,至自西京「自」字原脱,据《长编》卷六五补。按「三月二日」条应在下文「二十九日」条后,以下皆述往返西京行程。。
五(月)[日],幸天宫、崇德二寺,回,宴从臣于讲武殿。
七日,幸永芳园,谒上清宫,赐道士紫衣、茶帛。
十二日,幸广化寺,观无畏三藏真身塔。又至龙门,南望香山寺,还御广化寺,赐从官食。移幸潜溪寺,所至赐主事僧紫衣、贫民老疾者缗钱。
十五日,幸广爱寺、会节园,赐从官食。又幸魏仁浦园。
二十四日,车驾发西京,幸白马寺。晚次偃师县,幸慈云寺,赐知寺僧紫衣、僧众茶绢。自是所至为常。
二十五日,次巩县,幸永福、胜果二院。
二十六日,次荥阳县,幸大海寺、玉像院、护圣院。
二十七日,至郑州,幸开元寺、保安院。
二十九日,次中牟县,幸智度寺。
四月二日,幸秦国主公第。十二月二十四日,再临幸。
八月七日,幸宝相寺。
四年八月八日,幸内藏库,赐提点刘承珪以下器币、官健缗钱。大中祥符八年八月五日,再临幸。
大中祥符元年四月十八日,幸晋国、鲁国长公主第,并赐白金千两、彩二千匹。
五月二日,幸玉津园南新亭,观刈麦,监园官吏、刈麦军士赐物有差。先是,每岁有司正设帐殿于园南,主吏言旁有隙地,请构亭以备游幸。及是亭成,始御(马)[焉]。
九月十八日,幸右骐骥院,赐从官马一匹。
十二月十七日,幸景德寺。二年二月十九日、三年十二月十七日、四年五月十七日,凡三临幸。
二年九月二十六日,幸崇真资圣院。三年六月三日,再临幸。
三年闰二月十七日,幸开封府射堂。帝谓从臣曰:「朕昔尹京府,先帝为创此堂,俾之习射。」周览久之,多所感慕。又至西京阅太宗御书图画数十轴「西堂」原作「西京」,「画」原脱,并据《长编》卷七三改、补。,遂宴于射堂。帝作七言诗,从臣毕赋。
十一月二十四日,幸太一宫。
大中祥符四年十二月十七日,幸玉清昭应宫。四年五月十七日、八年八月四日、天禧元年十一月十一日、二年七月二十七日、三年四月六日、四年七月二十四日,凡六临幸。
五年九月七日,车驾临视新作延安桥,因幸大相国寺、上清宫。
二十五日,幸故郓王、兖王宫,奠其画像。又宴相王元墦宫,从臣官僚毕预,帝作七言诗赐之。元墦等奉觞上寿,咸(阳)[赐]袭衣、(命)[金]带、器币、缗钱。又与宗室射于宫之西南亭。申时,从官退,帝独以中官从,复幸元捻、元俨宫。又宴元墦宫,夜三 而罢。
六年八月十三日,幸瑞圣园观稼,帝作《郊外观稼》诗,近臣皆和。八年七月二十九日,再幸,帝又作《观稼》五言诗,近臣继和。天禧元年八月六日,又幸,帝作《观稼》七言诗,近臣皆和。
八年七月十九日,幸相王元墦〔新宫〕新宫:原脱,据《长编》卷八五补。。〔元墦〕表献御衣、金器、银、缯、绵、钱凡八千,诏回赐之,别赉袭衣、金带、鞍勒马、缗钱,悉加常数。又遣使赐城南诸王宫缗帛各有差。
八月五日,幸会灵观。九年正月十四日、天禧元年八月一日、十一月十五日、三年四月七日,凡四临幸。
二十四日,幸端王元俨新宫,赐元俨袭衣、金带、鞍勒马、缗钱。还幸相王元墦宫。
九年七月二十五日,幸天清寺。
天禧二年八月一日,幸景灵宫。三年四月六日、四年七月二十六日,又临幸。
同日,幸祥源观。三年四月七日,再临幸。
四年正月十四日,幸建隆观、太平兴国寺。
十七日,诣祥源观,幸资善堂。
礼 宋会要辑稿 礼五二 巡幸 仁宗
仁宗
天圣三年五月十二日,幸南御苑观稼。翌日,帝谕宰臣曰:「昨亲疆畔,闻旁舍轧轧有机杼之声,因召问,乃一贫妇人纺织耳。寻令赐与茶帛。织造辛苦,不免贫寒。」王曾等奏曰:「陛下深知耕织艰辛,曲轸圣念,实天下生民之幸。」五年五月三日,再幸,赐宰臣、刈麦穗兵士等缗钱。
同日,幸玉津园,命殿前指挥使射柳枝。五年五月三日;九年五月十一日观刈麦莳稻,赐耕者钱绢衫屦;庆历四年五月十一日观刈麦种稻。凡三临幸。
八月十七日,幸瑞圣园观稼亭观刈粟,赐垦田兵士钱有差。六年八月二十一日,御幄殿,赐近臣酒五行、刈粟兵士帛有差;景佑三年八月十七日、宝元二年八月二十八日、康定二年八月一日、庆历二年八月二十八日、五年八月四日、皇佑元年八月十五日:凡七临幸。
四年九月二十一日,幸玉清(诏)[昭]应宫。
同日,幸建隆观。
五年十月八日,帝同皇太后幸御书院,翰林(院)学士宋绶撰记,刻石院壁。
六年五月八日,幸开宝寺灵感塔。八年十二月十五日、九年八月二十五日、明道二年十二月八日、景佑二年三月九日、十二月十九
日、四年八月六日、宝元元年十二月八日,凡七临幸。
同日,幸上清宫。八年十二月十五日、九年八月二十五日、明道二年十二月八日、景佑二年十二月十七日、四年八月六日、宝元元年十二月八日、二年八月八日,凡七临幸。
十七日,幸显圣寺天圣塔。
九月十二日,幸新修西太一宫,路次观农民执来种莳,赐茶帛有差。十二月三日、九年九月八日,又临幸。
同日,幸晋安禅院。十二月三日、明道二年三月八日,又临幸。
八年四月三日,幸金明池水心亭观水戏,移西幄观棹船争标。又幸琼林苑,登望波台,宴从臣,赐军士缗帛。九年四月三日、景佑二年四月三日、五年四月七日、庆历二年四月一日、六年四月一日、八年四月六日、皇佑二年四月一日,凡七临幸。
十月二十六日,幸洪福院。明道二年三月八日,再幸,命从官游览山亭,赐道傍耕者茶绢。
十二月十五日,幸景德寺。宝元二年八月八日,再临幸。
九年九月八日,幸顺天禅院。
明道二年十二月八日,幸祥源观。景佑二年十二月九日、宝元元年十二月八日,又临幸。
同日,幸会灵观。景(德)[佑]二年十二月九日、宝元元年十二月五日、康定二年十二月四日、庆历二年五月十四日、二十三日,凡五临幸。
景佑元年九月十六日,幸万寿观。二年十二月十七日、四年三月五日、宝元元年十二月八日、庆历七年十二月十五日,凡四临幸。
景佑二年三月十七日,诏开封府:「车驾行幸,今后诸色人不得升屋登高观看。如违犯,勘鞫,严行断遣。更有合行钤辖事件,即仰肃整禁卫所擘画条奏。」
三年二月七日,诏:「今后车驾幸宫观、寺院,令合门依例喝赐茶酒。」四月十三日,合门详定到车驾幸宫观、寺院支赐茶绢等第例,诏依奏。景灵宫、会灵观、祥源观、万寿观、上清宫、建隆观、东西太一宫。道录绢七疋,茶五斤;副道录绢五疋,茶五斤;都监绢三疋,茶二斤;鉴仪、守阙鉴仪,各绢一疋,茶一斤;宫观主、本宫观都监,各绢一十疋,茶五斤;逐宫观道众共绢三十疋,茶二十斤;驾经过起居道众共绢二十疋,茶一十斤。延祥观及诸道观,道众共绢一十五疋,茶一十斤;驾经过起居道众共绢五疋,茶三斤。大相国寺、开宝寺、太平兴国寺、启圣院、景德寺、显圣寺、太清寺、显宁寺、奉先禅院、普安禅院、慈恩寺,僧录绢七疋,茶五斤;副僧录,绢五疋,茶二斤;讲谕、讲经首坐,各绢三疋,茶二斤;鉴(义)[仪]、守阙鉴(义)[仪],各绢二疋,茶二斤;僧众共绢三十匹,茶二十斤;驾经过起居僧众共绢二十匹,茶一十斤。启圣院、普安禅院、奉先禅院、慈孝寺院,各绢一十匹,茶五斤。开宝寺塔、显圣寺塔、起居寺僧众,共绢一十疋,茶五斤。报恩院、惠辩院、惠圣院、奉圣院、水陆院、崇福院、法济院、明禧院、法云院、承天院并诸寺院僧尼众,逐院
共绢十匹,茶五斤;驾经过起居僧尼众共绢五匹,茶三斤。太平兴国寺译经大卿、小卿,各绢七匹,茶五斤;同译经僧,各绢二匹,茶二斤。上元观(登)[灯],相国寺佛牙阁僧众共绢一十疋,茶五斤。
八月十七日,阁门言:「准诏,车驾(寺)[幸]宫观、寺(寺)院,令阁门依例喝赐茶绢,更不候传宣。其迎驾起居僧尼道士,欲乞车驾亲临寺观前后门经过,即依例喝赐。」从之。
十一月一日,诏今后(除)车驾幸宫观、寺院烧香及诸处游宴,即喝赐茶酒。
二年八月十五日,幸奉先资福禅院。
十二月四日,幸太平兴国寺。庆历七年十二月十五日,再临幸。
同日,幸启圣禅院。宝元元年十二月五日、康定二年十二月四日、庆历七年十二月十五日、至和二年四月四日,凡四临幸。
九日,幸大相国寺。宝元元年十二月五日、康定二年十二月四日、庆历三年五月十四日、二十三日,凡四临幸。
三年九月五日,幸睦亲宅,先诣祖宗神御殿,次 阅第舍,赐帛有差。宴宗室及两制以上于都厅,教坊作乐,酒七行罢。
宝元元年十二月五日,幸慈孝寺。康定二年十二月四日、皇佑三年九月一日,又临幸。
庆历七年三月九日,毁后苑龙船。初,有司请修以备幸御,诏毁之。
至和三年七月二十八日,幸景灵宫、慈孝寺、太平兴国寺、启圣禅院。
景佑三年,幸六亲宅。
礼 宋会要辑稿 礼五二 巡幸 神宗
神宗
神宗熙宁元年正月十九日,幸集禧观、清天寺、醴泉观、大相国寺。
二年八月二十日,幸太平兴国寺、启圣禅院、景灵宫、慈孝寺。元丰二年正月十一日、五年十一月,凡两幸太平兴国寺、启圣禅院。
二十二日,幸奉先禅院。
三年四月三日,幸金明池观水嬉。移幸琼林苑,登宝津楼,宴从官,教坊作乐。
四年正月十四日,幸集(嬉)[禧]观,宴从臣于斋殿。幸大相国寺。
二月十四日,合门言:「自来车驾幸宫观、寺院朝谒烧香,迎驾僧道喝赐茶绢,承例只告报祗候库就赐。欲乞今后依圣节、南郊回赐例,告报僧道等赴合门,差合门祗候监散。」从之。
六年十月二十九日,马步军司言:「乞遇车驾出新旧城门,诸军正副指挥使内留一名在营部辖。」从之。
六年十一月十六日,幸太一宫。次诣凝祥池、崇禧殿、集禧观、奉神殿,以太一宫成也。
九年七月四日,中书门下(奉)[奏]:「中太一宫言,皇帝今后正月十四日诣集禧观烧香,次崇真殿行礼讫,乞自凝祥池山亭子西街道入本宫凝晖门,入东偏门,至御合降辇。」从之。
九年十月十五日,幸开宝寺福圣院庆寿崇因阁,以阁新成也。
元丰元年正月十四日,幸集禧观、中太一宫、大相国寺。二年正月十四日,〔又〕临幸。
元丰二年正月十五日,诏:上元节车驾登门及行幸燕所,并令枢密副都承旨张诚一提举几察。
四月三日,幸金明池观水嬉。
三年五月十六日,幸蜀国公主第(规)[视]疾,因幸陈国长公主第。
五年正月十五日,幸
集禧观、凝祥池、中太一宫、大相国寺。
六年正月十四日,幸集禧观、中太一宫、醴泉观、大相国寺。
十一月九日,恭谢万寿观,乃幸凝祥池、中太一宫、集禧观。
六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宰臣王珪等言:「车驾幸尚书省,自尚书以下并迁秩迁:原作「巡」,据《长编》卷三四一改。。臣等职在外辅,岂可复与诸曹例沾圣恩 窃不自安,乞寝罢。」上批:「君臣之际,惟义而已。尚书以下既以推恩,卿等义所当得,毋固辞也。」
礼 宋会要辑稿 礼五二 巡幸 哲宗
哲宗
哲宗元佑元年正月二十七日,幸大相国寺祈雨。
五月十三日,杨王颢、荆王頵迁外第,太皇太后、皇帝幸其第,诏颢二子、(郡)[頵]七子并特转一官。六月十二日,诏:「自来行幸,职事官带学士、待制者许随驾,不带职合随驾者仍旧。」
元佑二年十月十二日,幸凝祥池、中太一宫原稿无此条,「四年正月十四日」以下直接前条,然查《长编》所谓「九临幸」者均为凝祥池、中太一宫、集禧观、醴泉观、大相国寺,可知此处必有脱文。兹据《长编》卷四○六补。。四年正月十四日、六年正月十四日正月:原作「六月」,据《长编》卷四五四改。、七年正月十四日、十一月二十六日、八年正月十四日、(诏)[绍]圣三年正月十四日、四年正月十三日、元符元年正月十四日、五月八日,凡九临幸。
同日,幸集(嬉)[禧]观。五年正月十四日、六年正月十四日、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八年正月十四日、绍圣三年正月十四日、四年正月十二日、元符元年正月十四日、五月八日,凡八临幸。
同日,幸大相国寺。五年正月十四日、六年正月十四日、七年正月十四日、十一月二十六日、八年正月十四日、绍圣三年正月十四日,凡六临幸。
五年三月二十七日,工部言:「车驾幸琼林苑、金明池,旧制三月下旬取旨。」诏今岁(榷)[权]罢,仍依旧令支赐。
六年正月十四日,幸醴泉观。八年正月十四日,绍圣四年正月十二日、元符元年正月十四日、五月八日、二年九月六日,凡五临幸。
九月十九日,幸上清储祥宫。七年正月十四日、元符元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二年九月五日,凡三临幸。
十月十五日,朝献景灵宫,退幸国子监,赐丰稷三品服丰稷:原作「农稷」,据《长编》卷四六七改。当日稷讲《尚书》。,本监官、学官等赐帛有差。
六年八月二十七日,详定编修阁门仪制所言:「按旧制,车驾行幸,文臣待制已上并随驾。自改官制后来,止以旧日两制即令随从。看详典故,两省常侍、给、舍、谏议正系侍奉及备顾问之官,理当随从。今欲乞将上件(宫)[官]于新仪内修入。」
绍圣三年三月二十七日,幸申王府,又幸端王府。元符元年三月二十一日,幸申王府。二十二日,幸端王府。
绍圣三年十一月二十七日,皇城司言:「车驾行幸诸处,即本处官司豫行检察,整肃排办,从来未着通用令文。请今后差入内内侍省长立使臣二人,管押禁卫并行门亲从人员二人,节级四人,长行二十四人,应车驾行幸处所,即先往本处计会,官司再行检察。」从之。
四年三月八日,诏:「自今遇车驾出新城,令殿前马步军司取旨,权差马步军赴新城外四面巡检下祗应。每壁马军二百人,并于城外巡警。」
四年三月二十日,幸金明池。
九月二十三日,幸中太一宫,为民祈福也。
元符元年四月六日,幸东宫、
莘王、简王府,因幸睿成宫。二年四月八日,止幸莘王第此条应移「五月九日」条后,下句「二十二日」指元符元年四月二十二日。。二十二日,幸睿成宫。诏先朝从龙官并等第推恩,而朱有童与白身子孙恩泽,亡殁者赐银绢有差,并付其家。五月九日,诏(北)[以]幸睿成宫,其先朝从龙官等已推恩外,其宫官责授崇信军节度副使韩维特复左朝议大夫致仕,(乃)[仍]与一子宫观差遣。故孙固、邵亢、王陶、陈荐、孙永、孙家恭家,各赐银绢共三百匹两。
二年正月十四日,幸开宝寺庆寿崇因阁。
四月八日,幸懿亲宅。
三年九月二十三日,幸巘邸,徐绩、何执中各转一官。
礼 宋会要辑稿 礼五二 巡幸 徽宗
徽宗
徽宗崇宁元年三月二十七日,幸懿亲宅〔定〕王戚第。
三年四月二十四日,幸金明池。大观元年三月三日,再幸。
十一月四日,幸太学,遂幸辟廱,诏国子司业吴纲等转官、改官、循资、赐章服、文武学生授官、免省试、免文解、赐帛有差。宣和四年三月二日,又幸,祭酒韦寿隆等转官职,诸生赐茶。
四年八月二十一日,幸九成宫。
大观元年正月十一日,幸兴德禅院,以英宗、神考诞育之地,濮安懿王子孙可特与推恩。
三年正月二十三日,幸佑神观。政和元年正月十三日、宣和三年正月十四日、七年十二月九日,凡三临幸。
政和三年正月十四日,幸醴泉观。五年九月八日、宣和元年七月二十三日、三年正月十日,凡三临幸。
政和三年正月十四日,幸醴泉观。五年九月八日、宣和元年七月二十三日、三年正月十日,凡三临幸。
三月三十日,幸东太一宫。
九月一日,幸延福宫。
四年四月五日,幸尚书省。
政和四年五月二十四日,诏今后遇旦、望、冬、年、〔天〕宁节,车驾并诣宫观烧香。
八月十五日,幸筠庄。
五年二月十五日,幸玉清和阳宫。
四月六日,幸秘书省,在省官皆迁秩一等,人吏转一资,卒徒支赐有差。
六年六月五日,幸阳德观。宣和三年正月十日、七年十二月十日,凡再临幸。
八月二十六日,幸建隆观,又幸太师鲁国公蔡京赐第。
七年正月十四日,幸凝祥池。宣和元年正月十四日、三年正月十四日、六年正月十四日、七年十二月十日,凡四临幸。
同日,幸中太一宫。宣和七年十二月十日,又临幸。
三月三十日,幸琼林苑。
宣和元年三月七日,幸蕃衍宅。十二月十三日,又幸景王位。
宣和三年正月十日,景灵宫朝献既毕,诣阳德观等处烧香。道过少保邓洵武赐第,时洵武在殡,特令止乐。
宣和四年四月十八日此条前当有脱文。、五年三月十三日、十九日,凡五临幸。
四年三月二日,幸秘书省,御道山堂幄次。俟班齐,御右文殿, 臣起居毕,移幸秘阁,宣群臣观书及古器。再御右文殿,赐茶,在省官转官、赐章服。再御提举厅,宣三公、宰执、亲王、使相、从官观御府书画,赐御书画有差,又出御墨分赐
臣。是日进早 毕,次幸太学。
八月十九日,幸郓王府,赐诸王宴。
二十五日,幸太清储庆宫及重芳贻庆寺。
五年正月十四日,幸上清储祥宫。七年十二月十一日,又临幸。
十一月十七日,幸太(博)[傅]王黼赐第,观芝草,亲属并推恩有差。
十二月九日,幸神霄宫。
礼 宋会要辑稿 礼五二 巡幸 钦宗
钦宗
靖康元年四月二十五日,左司谏陈公辅言:「窃 陛下以孟夏享景灵东、西二宫,遂幸阳德、佑神观。夫诚心斋戒,以荐明神,瞻其威灵,如在其上,退而思之,不忘于心,岂容此日拥嫔御、具声乐以肆游幸之乐耶 伏望孟享既罢,实时还宫,其余行幸,皆乞暂罢。」诏今后并享,更不带过宫观,供帐饮食已曾减省,可更令简俭。
礼 宋会要辑稿 礼五二 巡幸 高宗
高宗
建炎三年九月二十日元年:原作「三年」,据《建炎要录》卷六改。,诏:「据群臣章疏,请幸东南。金贼狡诈,难以便凭探报,远去中原,专备一方。可暂驻跸淮甸,庶四方有警,皆易接应。除河北、河东已相继发兵,及京师已应副运并委措置防托外,可分留精兵,科发钱物,于应天、拱、泗州等处防守,准备使唤,增重中原之势。应合行事务,令三省、枢院同共措置施行。今来巡幸,即非迁都,捍御稍定,即还京(关)[阙],以待二圣之复。驻跸之地,不为久计。仰先次行下,不得辄有兴修改易,以致劳费。」先是,诏将来巡幸,驻跸扬州,行下知扬州吕颐浩修治城池,命膳部员外郎陈兖干办顿递行宫一行官吏将佐军兵安治去处,虞部员外郎李俦干办舟船并桩办粮草,发运使李佑、淮南转运使李传正并差随军转运使。
十月一日,车驾登舟,巡幸淮甸,宰执、侍从、百官、三衙禁旅、御营使司、五将军佐扈卫以行。
十四日,次泗州。
十五日,诣普诏寺塔下,宰执、从臣扈从。
二十七日,至扬州驻跸。诏:「应军吏官兵等,昨自应天府扈卫从至扬州,道路勤劳,并与转一官资,合转(员)[官]者与(员)[官]。该载未尽者,条具取旨。」
十月十五日,车驾巡幸淮甸寿宁寺,诣僖祖以下神主前烧香。
建炎三年二月三日,诏宰执、百司、诸军并扈卫车驾渡杨子江。是日至镇江府,十三日至杭州。
三月一日,诏:「昨金人逼近,仓卒南渡,暂至钱塘,势非得已。每念中原,未尝终食敢忘。今累据探报,金人军马已离扬州,钱塘非久留之地,便当稍进,移驻江宁府,经理中原。可于四月上旬择日进发,应江宁府合预排办并沿路一行程顿等事,有司疾速施行,务要前期趁办。应副诸军外,余事尽从简便,不得骚扰。」
三日,命尚书右(承相)[丞]叶梦得专一提领户
部财用,充车驾巡幸顿递使。
二十八日,诏曰:「国家历运中微,干戈未弭,时因巡省,盖顺权宜。以江宁府王气龙盘,地形绣错。据大江之际,兹惟用武之邦;当各路之冲,实有丰财之便。将移前跸,暂驻大邦,外以控制于多方,内以经营乎中国。尚虑有司排办过于奉承,百姓追呼,疲于道路,傥齐民之或扰,岂菲德之敢安!将来巡幸,缘路州郡及两浙路、江东监司、江宁府,不得分毫骚扰,以安人心。」
四月二十日,车驾进发,自杭州幸江宁府。五月八日,至建康府驻跸。旧江宁府是日改为建康府。
闰六月二十六日,诏车驾幸浙西。二十七日,诏户部侍郎叶份先次点检沿路排顿去处。知建康府汤东野充巡幸应办事务官,先次令往平江府排办事件。
二十八日,次镇江府。九月四日,次常州荆溪堂。五日,次无锡县。
绍兴元年十一月五日,诏绍兴府驻跸日久,漕运艰梗,军兵薪水不便,可移跸临安府。令徐康国日下前去权知临安府,措置移跸事务,候席益到交割府事讫,依旧同共措置。
十二月二十四日,诏车驾移跸临安府,留神武右军统制官刘宝、张宗颜两项人马,仍且在绍兴府驻札,听候朝廷指挥起发。令张俊统其余兵并中军将全装军兵结成队伍,准备扈从。
二十三日,尚书省言:「车驾用来年正月十七日移跸临安府,所有侍从百司官吏,窃虑难以一并起发。」诏令侍从及百司官吏并自正月十日许逐旋从便先次起发前去外,留户部侍郎并郎官一员,左右司郎官各一员,枢密院检详官一员,粮审院官各一员,左藏西库官一员,量(载)[戴]见钱金银,随从进发。
二年正月一日,合门言:「〔军〕贺移跸临安府,正月十日登舟。今比附旧例,画一事件如〔左〕:一、车驾登舟日更不视事,至日禁卫行门等殿内排立,皇帝出禁,禁卫等迎驾,自赞常起居,随拜三呼万岁。皇帝坐,合门官已下,带御器械官并祗应官等,并一班起居,次管军一班起居,官(各)[合]宣名即宣名。次引宰臣宣名常起居讫,宰臣并管军、合门官已下并祗应官等,并头巾、窄衣、带子。皇帝升辇,至御舟降辇。或乘马,临时听旨。一、沿路逐日住程处,引三省、枢密院起居,升舟奏事,先应奉、合门官已下并管军并赴起居,如有上殿臣僚并合门官奏事,并升舟奏事如仪。早朝依例放。一、沿路州府县镇现任官并就本处迎驾起居,不许辄离本界。一、沿路遇忌辰日,臣僚并免起居。一、沿路如值雨雪沾湿,臣僚等并免起居。一、车驾至临安府,其日江岸禁卫、合门等并排立,并应奉官已下立定,皇帝出禁城,〔禁〕卫等迎驾,自
赞常起居。随拜三呼万岁。次合门官并合应奉官迎驾,常起居讫,皇帝升辇行宫,或乘马,临时听旨。侍从官并百(岁)[司]欲乞依例于行宫门外迎驾起居。」诏依。
同日,太常寺言:「正月十日车驾进发,移(毕)[跸]临安府,今参酌到合行事件:一、车驾自绍兴府进发,登舟日并至临安府,各合差侍从官一员诣天庆观圣祖殿烧香。其香并令入内内(寺)[侍]省请降,付绍兴府、临安府本观收掌,至日供烧。一、车驾巡幸,沿路所过名山大川,系逐州府差官致祭。今来乞令绍兴府、临安府依例施行。」诏依。
十四日,车驾至临安府驻跸。
四年十月一日,宰臣赵鼎等进呈韩世忠奏报,番伪贼马自淮阳军犯承、楚州。上曰:「朕为二圣在远,及天下生灵久罹涂炭,屈己请和,而黠虏贪惏不已,复肆侵凌,朕当亲总六师,往临大江,决于一战。」遂诏先遣张俊统率所部军马前去应援韩世忠,及令刘光世移军建康。
十一日,殿中侍御史张致远言:「近缘警报,车驾将亲总六师,往临大江,事属机密,恐合早降黄榜,预行约束,每事简省,务在不扰而集。如稍有配率,许人陈告,仍委侍从、台谏官觉察弹劾。」诏依。
同日,诏已降指挥,亲总六师,往临大江,其扈从臣僚,从官可差孙近、梁汝嘉、王居正、刘岑,台谏赵霈霈:原作「沾」,据《建炎要录》卷八一改。、张致远,都司王绾,检详陈昂,郎(汪)[官]汪思温、李元瀹、吴并。百司官吏除侍从、台谏官自合依例,并三省、枢密院已选留人吏外,百司留吏、户部、祠部、大理寺、粮料院、审计司、左藏东西库、省仓、内藏库、榷货务、官告院、(驰)[驼]坊、合门、御厨、御马院、禁卫所、皇城司、通进司并量留官吏人兵外,其余三省、枢密院诸房及应干曹部官司局所等官吏,并本管下人兵,并令从便于诸州县权暂寄居。仍仰逐州县照在行在日文历,已请终至,接续批勘请给。内见系行在就都历批勘。仍令户部依例分劈小历前去,合用钱米,许于诸州县应干见在储司,不以是何窠名,除朝廷日近桩办下钱米不许支使外,余并许取拨应副。稍有阙误,许寄居官司官吏等径赴尚书省陈诉,具违戾当职官吏重(制)[置]典宪。仍并候春暖,逐旋发赴行在。
二十七日,车驾至平江府。
五年正月十九日,参(和)[知]政事、行宫留守孟庾恭请车驾暂还临安府,诏依。
二十七日,行宫留守司言:「临安府状,勘会前来车驾进发,于盐桥章亭驿登舟,出天聪水门。(念)[今]来车驾回銮,未审于甚处登岸。」诏章亭驿登岸,备仪卫还行宫。二十八日,诏可于二月三日进发回临安府,札与诸官司照会。
二月二日,御史台、太常寺、合门言:「已降指挥,暂回临安驻跸,今具仪制条令故事下项:一、《车驾省方仪令》:车驾巡幸请还京,及期出城百里外奉迎,主当物务并监临官免赴。临京再于五里外起居,次日入问圣体。一、仪制,车驾临京,诣城外奉迎,起
居依合门仪。内执政及两省、御史台官并尚书侍郎以上侍从官、节度使俟迎驾讫,分左右前道入内。一、检会《因革礼》,太平兴国五年,太宗北面回,礼院言銮驾回京,是日早留守文武百官并出城奉迎,再拜起居如常仪,退。中书、门下两省常侍以下、舍人以上,御史中丞,并引驾至升龙门下马,分班序立。驾至,中书、门下横行,余官不横行,俱再拜三呼万岁。俟驾过,其不引驾官先至丹凤门外立班,俟驾至,横行起居,再拜,随拜三呼万岁,分班,俟驾过。次日,中书、门下、文武百官内殿起居如常仪。一、今来前项仪令故事,比附参酌,若依仪起居讫前导官前导,缘今来车驾系乘御舟进发,窃恐难以前导。兼员数止有三两员,若依令除主当物务并监临官不赴外,余官出城百里外奉迎,其合赴官数目亦是不多。兼俟迎驾班退,合赴近城五里外起居,其经由道路窄隘,或至日值雨,虑恐难以趁赴。及百里外即非程顿去处,若行仓造侍班幕次,显是劳费。欲乞并行权免,止依仪集应见任文武臣僚并寄居待阙官京官小使臣以上,出城五里外立班,(奏)[奉]迎起居。一、今拟定将来奉迎车驾节次。其日留守率应见任文武臣僚并寄居待阙京官小使臣以上,并履笏,内将校止窄衣、执杖子。出余杭门五里分立定,俟御舟将至,舍人揖躬喝拜,两拜起且躬,留守奏圣躬万福。再喝拜,两拜讫,各祗候。俟御舟过,并退内。留守先入门,赴章亭驿御幄下侧立定。俟车驾降御舟,入御幄坐。管军官僚并合从驾祗应官,欲乞免奏万福。留守自赴幄殿下立定,舍人揖,宣名奏万福。喝祗候,留守升幄殿当头问圣体讫,两拜,如有宣谕又两拜。讫,诣御座左侧奏事如仪。俟奏事毕,降阶,退。皇帝升辇还内。如宣马,临时听旨。沿路官局并履笏迎驾起居,应合从驾官并管军臣僚、祗应官等,并从驾还内如仪。一、已降指挥,车驾章亭驿登岸,备仪卫还行宫,百官免前导。所有城内前导官,缘道路窄(溢)[隘],亦乞依城外礼例,更不前导。」诏依。
三日,车驾自平江府次吴江县。四日次平望镇,五日次秀州,六日次崇德县,七日次临平镇。
七日,御史台、太常寺、合门言:「依(修)[条]令故事,俟车驾还内,次日文武百官内殿起居,问圣体如常仪。所有今来车驾还内,次日起居问圣体,伏乞朝廷取旨施行。勘(合)[会]已降指挥,车驾候到临安府,依例作歇泊假三日。」诏候歇泊假满日,依自来条例施行。
八日,至临安府,上乘辇还行宫大内。
诏:「应昨日自临安府扈从及随逐官吏、禁军、内诸司各与转一官资,余人犒设一次。内有该载不尽之人,令有司取见诣实,比类施行。白身人候有
名〔目〕日收使。」
六年八月九日,诏:「将来进发,三省、枢密院、百司以绍兴四年随从人数三分为(卒)[率],差拨二分前去。应军旅非泛支降钱谷、差除,并随行在所处分外,其余百司常程事务并留临安府依旧行遣,听行宫留守司与决。内事有不(缺)[决]者,即申奏行在所。令解巘于本司所管军马内,拣选精锐一千人随逐前去。边顺留临安府弹压,兼治殿前马军司事务。侍从官更互赴行在所共职。应一行事务并桩办移运钱粮、草料之类,并令随军都转运使梁汝嘉措置应办。合行事件,仰疾速条具申尚书省。」
十四年三月十八日,幸太学,祗谒先圣。礼毕,御敦化堂,颁手诏命礼部侍郎秦 执经,国子司业高闶讲《周易 泰卦》,赐闶三品服。已而遂幸养正、持志二斋。太学、国子监官各转一官,选人改合入官,大职事已该永免解人与免省,未该免解人与免解一次,学生支赐束帛,余转资、犒设有差。
十五年正月十八日,车驾幸景灵宫朝献。礼毕,次幸天竺寺烧香。
六月三日,幸太师秦桧新第,桧降制加恩,妻封两国夫人,新妇封郡夫人,孙女封令人,孙并除直秘阁,赐紫章服,干办使臣推恩有差。
十七年二月十三日,亲祀高禖礼毕,幸龙井、寿圣院等处烧香。
十八年正月十四日,车驾御景灵宫朝献礼毕,幸天竺寺院烧香,次幸玉津园。十九年正月二十日、二十年正月十八日、二十一年正月十八日,又幸。
三月二十二日,以太一宫告成,车驾亲诣烧香。
十九年二月十六日,亲郊礼毕,车驾诣太一宫恭谢烧香,就西斋殿进早膳,宣臣僚对御,赐酒食。自是郊礼毕并行此礼。
二十一年十月八日,车驾诣景灵宫朝献礼毕,幸太傅、清河郡王张俊第。制以俊为太师,弟保特转遥郡防御使,男直敷文阁子颜、直敷文阁子正、直秘阁子仁并升两职,侄子仪、子安、子文,侄孙宗元、宗弼、宗亮、宗说、宗益、宗颖,各转两官。内子仪除两浙东路安抚司参议官,宗元除大宗正丞,女、新妇、侄新妇并封郡夫人,干办府以下推恩有差。
二十二年正月十八日,车驾诣景灵宫朝献礼毕,幸延祥观等处烧香,次幸玉津园。二十三年二月四日、二十四年正月十八日、二十五年正月十八日、二十七年正月十八日、二十八年正月十八日、二十九年正月十八日,又幸。
二十五年二月十日,御厨、翰林司言:「自今后每遇车驾行幸去处,从驾官令破器食酒果,除宰执、亲王、使相、侍从、台谏、三衙管军正任、(两)[内]省都知、押班、御带、御(乐)[药]、门司、卿监、郎官、宗室遥郡、横行五司官依旧供应,其余除米面对象不给外,将合得猪、羊、酒、果数开具牒临安府,估定钱数,径行晓示合赴官等,从人一面赴行在粮审院入历批勘。」从之。
二十八年十二月十九日,诏新知平江府陈正、同知镇江府杨揆以侍从官补外,未经朝辞,令赴太一宫随班对御茶酒。
十八日,诏:「军头司等子每遇车驾行幸,(牧)[收]接唐突人,除宗室、宗女、宗子、宗妇外,余人各行殴击。比来诸司人乱有询问,急于得知,擅行止约,不得殴击,理宜禁止。可自今后除亲从快行按表当询问,入厢入殿御前祗应许殴击讫量问事因,余人不得询问。如尚敢违戾及本司人漏泄,并依无故辄入通进司法断罪。仍令军头引见司觉察闻奏。」
二十九年四月六日,诏:「车驾行幸,禁卫排立之后,尚有诸色人从等坐卧諠哗,往还不已,甚失恪恭之礼。可令有司立法断罪止绝。皇城司、禁卫所如辄(从)[纵]容犯者,不行收执,从杖一百科罪。」
三十二年八月十七日,孝宗皇帝已即位,未改元。诏:「去年官吏扈从太上皇帝巡幸建康者,并已推恩,自今日以后,凡扈从无券历者,更不推恩。」以殿中侍御史张震言:「近因二府掾属申请,应扈从官吏不曾给券之人,令扈〔从〕官司保明刺报检正检详审度,出给付身。各随从官吏未有不给券者,今有此指挥,则不系随从之人例皆附会,货赂公行,展转相攀,源源不已。且当时视师,正为捍御大敌,后苑作人吏何缘从行 此一项推恩已至一百十三人,以类推之,必皆非实。若更不为之限,则迁延岁月,无有了时。」故有是诏。
礼 宋会要辑稿 礼五二 巡幸 孝宗
孝宗
淳熙五年九月十二日,幸秘书省。十三日,孝宗幸秘书省,如绍兴十四年之仪。帝赋诗,群臣皆属和。
十年七月四日,朝献景灵宫回,幸明庆(幸)[寺]烧香祈雨。十四年七月十四日,再幸。
十一月十三日,幸龙山教场抽摘马军按阅回,幸玉津园。
十六年十月二十八日,进早膳毕,车驾幸候潮门外大教场阅兵。
孝宗干道二年二月四日,车驾幸玉津园射,次幸龙井。凡车驾行幸出郊,皇太子及管军、应从驾臣僚并戎服扈从,宰执已下免从驾。或宰臣及使相许从至某所,临时降旨。
十一月二十四日,车驾幸候潮门外大教场,进蚤膳毕,次幸白石教场阅兵。
四年正月二十七日,车驾幸景灵宫朝献
毕,次幸天竺寺烧香,(次幸天竺寺)晚幸玉津园。
十月十六日,车驾幸茅滩抽摘诸军人马按教。
六年十月三日,车驾幸大教场,蚤膳毕,次幸白石教场按教。
八年正月二十八日,车驾诸景灵宫朝献毕,天竺寺烧香,次幸冷泉亭,(晓)[晚]幸玉津园。
九年闰正月二十八日,车驾幸天竺寺烧香,次幸玉津园。
礼 宋会要辑稿 礼五二 巡幸 光宗
光宗
【宋会要】
绍熙二年四月八日,进早膳毕,车驾诣重华宫,恭请至尊寿皇圣帝、寿(城)[成]皇后同幸聚景园。四年三月二十六日如之。
五年四月三日,进早膳毕,车驾幸玉津园,进晚膳。
礼 宋会要辑稿 礼五二 巡幸 宁宗
宁宗
宁宗庆元年十月二十九曰,车驾幸候潮门外大教场阅兵。
六年三月十六日,进早膳毕,车驾诣寿慈宫起居,恭请寿成惠慈皇太后同幸聚景园。
嘉泰二年十二月二十日,幸大教场按阅诸军人马。
三年正月二十八日,幸太学,祗谒先圣。先诣至圣文宣王殿行礼,次幸太学讲书毕,赐茶。次赴(照)[昭]烈武成王殿行礼,次幸武学赐茶。
三月十六日,幸聚景园。
开禧二年三月十八日,车驾诣寿慈宫起居,恭请太皇太后同幸聚景园。
嘉定元年闰四月二十七日,车驾诣太一宫祈雨烧香,次诣明庆寺灵感观音前烧香。
二十四日,御笔:「朕念常(赐)[旸]为沴,夕惕靡宁,虽已齐心致祷于宫中,外命群臣 走名祀,而精诚未至,雨泽尚愆。朕以二十七日亲诣太一宫及明庆寺烧香,仍令三省行下诸路监(寺)[司]守臣,各体朕意,虔(如)[加]祈求,务获通济。」
八年四月六日,车驾诣景灵宫孟夏朝献。礼毕,又以祷雨诣太一宫及明庆寺。
礼 宋会要辑稿 礼五三 册后
猜你喜欢 郑范陈贾张列传第二十六·范晔 卷二百十六·列传第一百四·张廷玉 卷一六五 梁紀二十一·司马光 卷一百九十五 嘉祐六年(辛丑,1061)·李焘 卷第十八·徐鼒 卷之一千一百四十四·佚名 清世宗实录选辑·佚名 五二六 谕内阁本年选拔贡生已经考试各生准其呈明充当誊录·佚名 澄斋日记 光绪卅四年戊申·恽毓鼎 祖莹传·李延寿 杜忄宗传·欧阳修 卷三百十五·杨士奇 卷二百八十八·杨士奇 卷一百五十九·杨士奇 新版增定本识语·钱穆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