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朱胜非传

朱胜非字藏一,蔡州人。崇宁二年(1103),考中进士。靖康元年(1126),任东道副总管,代理应天府。金人攻城时,胜非逃走。到韩世忠部将杨进打败金兵,胜非又重新处理政事。过了一年,到济州对康王说,南京是艺祖中兴王业之地,请求到南京以图大计。康王在南京即皇帝位。

建炎改元时,胜非试任中书舍人兼代理直学士院。当时正草创大业,胜非用败鼓草制,辞气严肃庄重如平时。他上疏说“:仁义是天下的大权柄,中国持有它,则外国宾服而诸夏尊贵;如果失掉它,就免不了四夷交侵之患。国家与契丹结盟,有一百多年,一旦趁其乱弱,远交金人为夹攻之计,这是中国失去权柄,而外侮之所以招来的原因。陛下即位,应当申明正始之道,选择其中合于仁义的予以施行,不合于仁义的予以放弃,就可以抵却四夷,绍复大业。”皇上赞许他。总制使钱盖升职,胜非认为钱盖任陕西制置使时弃师误国,封还升迁书,钱盖于是被罢免。谏官卫肤敏因为指责元..太后兄弟的儿子改职,胜非认为因为外戚的缘故逐去谏臣,不是示天下以正道。

二年,授任尚书右丞。当时宰执大臣荫补太滥,胜非说:“旧制,宰执大臣的子弟一律不当堂授现职,只参加铨注,宰执罢政后不治罪,然后推恩。赵普子弟都任武将,赵普再度任相时,长子被授任庄宅使;范纯仁再度任相时,其子范正平有文学才能,竟然死于选调;章..之子章援及章持都考中高第,并为州县、幕职、监当各官。只有夏竦的儿子夏安期历任边帅,授任待制、直学士;王安石推荐其子王蚞为崇政殿说书,授任待制。但是夏安期还有才干,王蚞还有学问。至于蔡京的六个儿子、四个孙子,郑居中、刘正夫各两个儿子,余深、王黼、白时中,蔡卞、邓洵仁、邓洵武各一个儿子,都位至列班。宣和末年,谏官上疏说:‘还在玩竹马的游戏时,已经在大臣之列。’现在不可以不戒。”升任中书侍郎。

三年,皇上从镇江到南方,留下胜非经营镇江,不久,任命他为控扼使,后来授任宣奉大夫、尚书右仆射兼御营使。旧制,任命宰相要晋升三个官职,胜非却晋升了五个官职。正好王渊签书枢密院事兼御营司都统制,内侍又办事专横,诸将不高兴。于是苗傅、刘正彦与其同党王钧甫、马柔吉、王世修谋划,诬陷王渊勾结宦官谋反。刘正彦亲手杀了王渊,分兵捕捉宦官,都杀掉了,拥兵到行宫门外。胜非急忙上楼,斥问他专杀的理由。皇上亲自到御楼安抚,苗傅、刘正彦言语非常不恭敬,胜非于是跟着皇太后出宫谕旨。苗傅等人请高宗避位,太后抱着皇子听政,太后不同意。苗傅盯着胜非说“:今天正需大臣果断决策,丞相为什么不发一言呢?”胜非回宫告诉皇上说:“王钧甫是苗傅等人的心腹,刚才告诉我说‘:二将忠诚有余,而学力不足。’这句话可以作为后来再图谋的征兆。”于是太后垂帘,高宗退居显忠寺,号称睿圣宫。胜非于是请求下诏赦免以安抚苗傅等人。又奏请“:母后垂帘,必须二臣同见,这是和平时期的旧制。当今事机需要密奏的,请求允许大臣单独晋见,而每天带领苗傅之党二人上殿,以消除他们的猜疑。”太后对皇上说:“幸亏任此人为相,如果汪、黄二位在位,事情就难以收拾了。”

王钧甫见胜非时,胜非问道:“皇上把燕士看作骨肉,怎么没有一个人效力呢?人们常说燕、赵多奇士,只不过是虚誉而已。”王钧甫说:“不能说燕地无人才。”胜非说:“你与马参议都是燕中名人,曾经献计攻契丹。现在金人所任用的,大多是契丹旧人,如果渡过长江,祸患就要连及到你了。为什么不早为朝廷出力呢?”钧甫答应了。王世修来求见,胜非告诉他说:“国家艰难,正是你们立功的时机啊。如果能够奋身立事,大臣之位怎难到手呢?”世修高兴,经常来报告军中情况。提升王世修为工部侍郎。

苗傅、刘正彦请求改年号及迁都到建康,胜非告诉太后,于是商议如果全不听他们的请求,恐怕很快有变乱,于是改年号为明受。把诏书给世修看了,说:“已经听从了你们的请求了。”苗傅等人打算挟持皇帝到徽、越,胜非给他们分析祸福才作罢。苗傅听说韩世忠起兵,抓来他的妻儿作为人质。胜非骗他说“:现在应该奏太后召来二人加以抚慰,派人告诉平江,各位越发安全。”苗傅同意了。胜非高兴地说“:两位元凶真是无能啊。”诸将快要来了,苗傅等人害怕,胜非对他们说“:救驾军队不前进,是留时间让我们自行反正。否则,下诏率领百官六军请皇上还宫,你们将何处安身?”立即召来学士李邴、张守写下百官奏章及太后手诏。

四月初一,胜非率领百官到睿圣宫,亲自扶皇上上马还宫。苗傅请求任命王世修为参议,胜非说:“世修已任朝官,怎能又从军?”皇上复位后,胜非说:“以前遭遇变故,我应当殉义而死,偷生到现在,正是图谋今日之事而已。”于是请求罢相。皇上问他谁可替代,胜非说:“吕颐浩、张浚。”皇上问谁最优。胜非说:“颐浩办事干练而残暴,张浚办事完满而清疏。”皇上说:“张浚太年轻。”胜非说:“我以前被召回时,军队钱粮都交给张浚,这件事实际上是张浚主持的。”御史中丞张守指责胜非不能预防变乱,致使贼臣猖獗,应当罢免。皇上不答复。授任胜非为观文殿大学士、知洪州,不久授任江西安抚大使兼知江州。

绍兴元年(1131),马进攻陷江州,侍御史沈与求指责九江之陷,是由于胜非赴任太慢的缘故。贬任他为中大夫,分司南京,住在江州。二年,吕颐浩推荐他兼任侍读,又推荐他都督江、淮、荆、浙诸军事,给事中胡安国、侍御史江跻相继上章指责罢免他。颐浩极力引荐他入朝,再次授任侍读,不久任命为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母丧去职,重新起用为右仆射兼知枢密院事,进献《吏部七司敕令格式》一百八十卷。

当时员外郎江端友请求营建宗庙,议官们指责为不对,认为国家期待恢复,不常居某地,胜非力主和议,于是奏请皇上在临安营建宗庙。徐俯被罢去参知政事,胜非推荐胡松年。侍御史常司弹劾胡松年是王黼的门客,胜非改任常同为左史。莫俦被贬到曲江,他的家奴替胜非治好疽痛,家奴替莫俦请托,得以恢复原官。亲家刘式曾经声称当兵官时捉到盗贼,胜非不把他交给吏部委用,特旨替他改官。遇到长期大雨,胜非多次上章请求罢免,并且自己指责应当被罢的十一件事。魏石工也弹劾他的罪过,于是被罢免。

五年,应诏上言战守四事,被起用为知湖州,因病归居。胜非与秦桧有过节,秦桧执政,胜非闲居八年,去世,谥号为“忠靖”。

朱胜非是张邦昌朋友的女婿。当初,张邦昌僭位,胜非曾经囚禁过他的使者。金人过江后,胜非请求尊礼邦昌,录用他的后代以谢敌。苗、刘之乱时,保护皇帝,立功居多。去相后,极力推荐张浚,但李纲被罢时,胜非受黄潜善的讽劝草拟诏令,极言李纲狂妄。再度任相时,忌讳赵鼎,赵鼎宣抚川、陕时,想尊重使者名分以节制吴..,胜非说:“元枢出使,怎么能这样呢?”其实是趁机挤出赵鼎而削减他的权力。人们因此看不起他。著有《闲居录》,也大多是一己之见。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二十五 司马休之 司马楚之 司马景之 司马叔璠 司马天助·魏收
  卷七十二·志第二十五·律历五·脱脱
  称谓第十四·浦起龙
  卷三百十六 元豐四年(辛酉,1081)·李焘
  ●卷十七·邵博
  卷之二十八·佚名
  卷之三百二十四·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六十四·佚名
  今献备遗卷一·项笃寿
  卷十二·黄震
  卷一百十六·司马迁
  戴顒传·李延寿
  世宗本纪·薛居正
  卷八十五·佚名
  卷九十九·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李芸子·唐圭璋

      芸子字耘叟,号芳洲,昭武人。   木兰花慢   秋意   占西风早处,一番雨,一番秋。记故国斜阳,去年今日,落叶林幽。悲歌几回激烈,寄疏狂、酒令与诗筹。遗恨清商易改,多情紫燕难留。   嗟休。触绪茧丝抽。旧事续何由。

  • 卷 八·袁枚

      讽世语最蕴藉者,某《游春》云:“地湿莎青雨后天,桃花红近竹林边。游人本是农桑客,记得春深要种田。”《咏桑》云:“采采东风叶满篮,御寒功已在春蚕。世间多少闲花草,无补生民亦自惭。”《雨中作》云:“布被装棉梦黯然,晓看

  • 卷二十三·王十朋

    钦定四库全书 东坡诗集注卷二十三 宋 王十朋 撰 寺观 海会寺清心堂【沈无量夀佛阁西北法照大师房旧有石刻今亡】 南郭子綦初丧我【演庄子南郭子綦曰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西来达磨尚求心【厚传灯録慧可谓达磨曰我心

  • 内篇 称谓第十四·刘知几

      孔子曰:"唯名不可以假人。"又曰:"名不正则言不顺,""必也正名乎!"是知名之折中,君子所急。况复列之篇籍,传之不朽者邪!昔夫子修《春秋》,吴、楚称王,而仍旧曰子。此则褒贬之大体,为前修之楷式也。   马迁撰《史记》,项羽僣

  • 第二十二回 收番部叛王中计 纳忠谏御驾亲征·蔡东藩

      却说雷有终既复益州,即遣巡检使杨怀忠,往追王均。均逃至富顺监,招集蛮酋,在监署中饮酒,吃得酩酊大醉。至此还要喝酒,真是一个酒鬼。党羽亦各沾余沥,统已酒气醺醺,带着八九分倦意,猛闻官军追至,都吓得不知所为。王均料不能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十·佚名

    嘉靖三十三年五月庚子朔升南京太常寺卿郑大同为南京大理寺卿改南京吏部右侍郎茅王□赞为礼部右侍郎升翰林院修撰沈坤为右春坊右谕德署掌南京翰林院事○南京兵部尚书张经等言国初洪武间以倭夷不靖遣信国公汤和经略海防

  • 一四六五 湖南巡抚姜晟奏本年换缴《通鉴纲目续编》二部折·佚名

    一四六五 湖南巡抚姜晟奏本年换缴《通鉴纲目续编》二部折乾隆五十七年十一月十二日湖南巡抚臣姜晟跪奏,为遵旨汇奏事。恭照乾隆四十八年钦奉上谕:《通鉴纲目续编》内《发明》、《广议(义)》各条,于辽、金、元三朝时事多有

  • 二七六 多罗质郡王永瑢等奏请准郭祚炽在额外校对上効力行走折·佚名

    二七六 多罗质郡王永瑢等奏请准郭祚炽在额外校对上効力行走折乾隆四十年七月初三日多罗质郡王臣永瑢等谨奏,为奏明请旨事。乾隆四十年六月二十九日,据四库全书处分校 原任太常寺典簿郭祚炽呈称:窃炽于乾隆三十八年闰三

  • 卷一百三十·山井鼎

    <经部,五经总义类,七经孟子考文补遗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三十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礼记注疏第十八存旧礼记正义卷第二十六【宋板】曽子问第七礼记六郑氏注【古本】礼记卷第六曽子问第七礼记郑氏注【

  • 卷三百五十八·佚名

    △初分多问不二品第六十一之八世尊,云何布施波罗蜜多实际相。云何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实际相。诸菩萨摩诃萨如实了知而於中学。於一切法如实了知略广之相。善现,无布施波罗蜜多际是名布施波罗蜜多实际相。无净

  • 卷七十二(那连提耶舍译)·佚名

    △菩萨见实会遮罗迦波利婆罗阇迦外道品第二十四尔时遮罗迦波利婆罗阇迦外道八千人。见诸阿修罗迦楼罗龙女及诸龙鸠槃茶乾闼婆夜叉紧那罗摩睺罗伽。空行诸天。四天王天。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六十三·欧阳竟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第二分巧便品第六十八之四   爾時具夀善現白佛言.世尊.如來常說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何因   緣故名爲般若波羅蜜多。佛告善現.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到一切法究竟彼岸故名

  • 佛说月上女经卷下·佚名

    随天竺三藏法师阇那崛多译  尔时长老舍利弗复问月上作如是言。汝于今者在菩萨地有是忍相。汝当不久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尔时月上作如是言。尊舍利弗。夫菩提者无有言说。但以假名文字说耳。所言成者亦假名说。

  • 八识规矩补注卷下·佚名

    明鲁庵法师普泰补注带质有覆通情本 此言第七于三性中唯无记性。于四性中乃有覆无记(此四欲界全具。上二界唯三。除不善故。覆者。谓染法。障圣道故。又能蔽心令不净故。此非善恶。故名无记)。以性非顺益违损故。恒与

  • 大乘集菩萨学论 第十三卷·佚名

    大乘集菩萨学论 第十三卷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宣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日称等奉 诏译精进波罗蜜多品第十论曰。虽闻住如是忍发生精进。然于此未闻尚起毁犯。如月灯经偈云傲法不护戒  为得几多福破戒纵

  • 附刻原疏·朱时恩

    附刻原疏伏念。时恩博地凡夫。渺无福慧。四十余载。虚度光阴。幼承父母教育。窃佩孔圣遗言。既而母氏先亡。遂慕佛门教典。当其步趋乎儒也。几欲效颦而攻乎佛。及其归依乎佛也。又因尝鼎而薄乎儒。皆缘不汇大圣之渊源

  • 宝庆会稽续志·张淏

    一称《宝庆续志》、《会稽续志》。南宋绍兴府志之一。八卷。创修于宝庆元年(1225),为续《嘉泰会稽志》之作,故称“续志”。体例承袭《嘉泰会稽志》,用细目标题,共有五十目,纠补前志之讹误与缺漏,简赅有法,向有好评。始撰者张

  • 阴符经·佚名

    道教经典。全称《黄帝阴符经》。唐李筌注 曰:“阴者暗也,符者合也。天机暗合于事机,故曰阴 符”。旧题黄帝撰,实为借黄帝之名而作。关于其著者世 说纷纭,有说为唐李筌撰,有说为魏道士寇谦之作,有 说为吕望作。《四库提要辩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