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十四 蜀书四 二主妃子传第四

(甘皇后传、穆皇后传、敬哀张皇后传、后主张皇后传、刘永传、刘理传、刘王睿传)

先主甘皇后传,先主甘皇后,沛县人。

先主在豫州时,住在小沛,彼时纳甘皇后为妾。先主几次死去正妻,甘皇后常常主持家政。她随先主到荆州后,即生下后主刘禅。正逢曹操军队进攻,甘后避乱至当陽长阪才追上先主,先主面对危急情势,只好抛下甘后与后主而前逃,幸亏赵云舍命保护,甘后母子才免于兵难。甘后去世后被葬在南郡。

章武二年(222),甘后被追谥为皇思夫人,其灵柩才被迁葬蜀地,但尚未运到先主就去世了。丞相诸葛亮上奏说:“皇思夫人履德修仁,和顺谨慎。已故先皇生前居上将军职位时,是皇思夫人等嫔妃协力,将陛下养抚成人,而皇思夫人却不幸早逝。已故先皇在世时,恩深义重,思念皇思夫人灵柩独处远方异地,专门派人前往迎迁。时逢先皇去世,如今皇思夫人灵柩已被运到,梓棺停驻半道,园陵即将造成,安葬指日可待。臣下已与太常赖恭等人商议:“《礼记》有言:‘施行仁爱首先从敬爱父母开始,这样才能教化百姓行孝;崇尚恭敬首先要从长子做起,这样才能教化百姓和睦。’这就是不忘双亲生育自己之恩。《春秋》的文意,阐明母以子贵。过去汉高祖皇帝追加太上昭灵夫人尊号为昭灵皇后,孝和帝改葬他的生母梁贵人并追加尊号为恭怀皇后,孝愍帝也改葬自己生母王夫人并加尊号灵怀皇后。

现在皇思夫人也应该追加尊号,以此慰藉她在九泉的灵魂。由此臣下与赖恭等参照谥法,宜追加皇思夫人尊号为昭烈皇后。《诗经》有言:‘生不能同室而居,死也得同穴而葬。’所以昭烈皇后应该与已故先皇合葬共墓。臣下请太尉为此祭告祖庙,告示天下,葬礼仪式等准备完毕再上书奏明。”后主批复准可。

先主穆皇后传,先主穆皇后,陈留县人。她的哥哥吴壹,少年丧父,因吴壹父亲生前一直与刘焉交情深厚,故全家随刘焉来到川蜀。刘焉心怀不臣之心,听相面者相穆后面相后说她将是大贵之人。当时跟随刘焉身边的儿子只有刘瑁,于是他为儿子刘瑁娶了穆皇后。刘瑁死后,穆后在刘家守寡。先主平定益州后,孙夫人返归东吴,群僚劝先主聘娶穆后。先主考虑到自己与刘瑁同族而有所犹豫,法正进言劝说:“论远近亲疏,这种关系哪有晋文公与子圉之近呢?”于是先主迎娶穆后为夫人。

建安二十四年(219),穆后被立为汉中王王后。先主章武元年(221)夏五月,册封穆皇后说:“朕承顺天命,登位至尊,君临天下。现在册立汉中王王后为皇后,特派使持节丞相诸葛亮授皇后玉玺印绶,承命宗庙,母仪天下,皇后应恭敬谨肃啊!”建兴元年(223)五月,后主承嗣皇位,尊封穆皇后为皇太后,她所居宫室称为长乐宫。吴壹官至车骑将军,封县侯。

延熙八年(245),穆皇后去世,合葬于先主惠陵。

后主敬哀张皇后传,后主敬哀皇后,车骑将军张飞的长女。

章武元年(221)被立为太子妃。

建兴元年(223),被册立为皇后。

建兴十五年(237)去世,葬于南陵。

后主张皇后传后主张皇后,前敬哀皇后的妹妹。

建兴十五年(237),被纳入宫中封为贵人。

延熙元年(238)春正月,册封如次:“朕承嗣皇位,君临天下,执掌国家社稷。现册立贵人为皇后,特派行丞相事左将军向朗持节授予玉玺印绶。努力治理后宫,敬肃宗庙祭祀,皇后要恭奉其事啊!”咸熙元年(264),皇后随后主迁往洛陽。

刘永传,刘永,字公寿,先主之子,后主的异母庶出兄弟。

先主章武元年(221)六月,派司徒许靖封刘永为鲁王,册文说:“皇子刘永,受此白茅所包的青土。朕承嗣帝王世系,继统汉室大业,遵循古代礼制,替你建置藩国,让你受封东土,国土覆盖龟山、蒙山,世代成为中央朝廷藩屏。呜呼,恭敬地接受朕的诏令吧!想想你所受封的鲁地,经一次历史变革就归入圣人仁治之道,其风俗教化至今淳风犹存。人们注重修养,世代相传美德。你可要尽心地遵礼守法,安抚臣民,恭正地按照礼仪履行祭祀职责。切切以此为训为戒啊!”

建兴八年(230),刘永被改封为甘陵王。当初,刘永憎恶宦官黄皓,黄皓取得后主的信任把持朝政后,在后主耳边谗言离间刘永,后主渐渐疏远刘永,以致刘永竟十多年不能朝见后主。

魏元帝咸熙元年(264),刘永东迁洛陽,被任命为奉车都尉,封爵乡侯。

刘理传,刘理,字奉孝,也是后主的庶出兄弟,但与刘永不同母。

章武元年(221)六月,派司徒许靖封刘理为梁王,策封说:“皇子刘理,朕承嗣汉家帝王世系,顺应天命,遵循典章法度,替你在东土建立藩国,作为中央王朝的辅翼。想想你那梁国,就在汉朝国都附近,百姓亲近教化,容易引导他们遵守礼法。你去后要尽心尽力,安抚黎民百姓,使你的国家永昌永存,你去谨慎地执掌你的王位吧!”建兴八年(230),后主改封刘理为安平王。

延熙七年(244),刘理去世,被追谥为悼王。其子哀王刘胤承嗣王位,延熙十九年(256)去世。刘胤之子殇王刘承承嗣王位,延熙二十年(257)去世。

景耀四年(261),后主诏书说:“安平王是先帝亲手分封的王位。连续三代王位传承人都不幸早逝,其藩国王位承嗣人断绝,朕十分悲痛伤心。现特命武邑侯刘辑继承梁国王位。”刘辑,刘理之子。咸熙元年(264),刘辑东迁洛陽,授官为奉车都尉,封爵乡侯。

后主太子刘王睿传后主太子刘王睿,字文衡。其母王贵人,本是敬哀张皇后的侍女。

延熙元年(238)正月被册封:“过去帝王,承嗣王位,选立太子为王朝副君,此乃自古至今之常规。现在立刘王睿为皇太子,以承继光大祖宗的神威,特命使行丞相事左将军向朗持节授予印绶。你要努力完善自己的美好品性,严守道义,探研典章礼制,尊师敬傅,吸收众人之长,以助自己德行,可要切实勉励自己加强修养啊!”当时刘王睿十五岁。

景耀六年(263)冬,蜀汉亡国。咸熙元年(264)正月,钟会在成都叛乱,刘王睿被乱军杀害。

猜你喜欢
  卷五十七·志第三十八·百官三·脱脱
  卷一百八·毕沅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九十二·佚名
  卷之三百六十六·佚名
  卷之一百五十六·佚名
  清史稿台湾资料集辑一·佚名
  七一七 军机大臣阿桂等奏请将总裁曹文埴等交部议处片·佚名
  六九 两江总督高晋奏再陈续购书籍情形并开列书目呈览折·佚名
  ·东槎纪略姚莹(原署“阙名”)·埔里社纪略·丁曰健
  卷九 魏书九 诸夏侯曹传第九·陈寿
  高允传·魏收
  方信孺传·脱脱
  王国传·张廷玉
  卷二百九十六·佚名
  卷十五、欧人通商布教及和议之开始·黄鸿寿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一些说明·老舍

    (一)此剧系根据萧崇素同志整理的藏族民间故事《青蛙骑手》改编的。在此谨向萧崇素同志致敬致谢!(二)因对西藏古今习俗都不甚熟悉,所以剧中并未强调地方色彩。排演时可以西藏为背景,亦可放在别的地方。人物皆无名,如有必要,可斟

  • 第六十三回 请诛奸孙坚献议 拚杀贼傅燮捐躯·蔡东藩

      却说凉州乱事,连年未平,朝臣奉诏会议,又觉得聚讼盈廷,莫衷一是;司徒崔烈,且欲弃去凉州。时安定都尉傅燮,已入为议郎,亦得与议,听了崔烈言论,不由的鼓动热肠,正色厉声道:“司徒可斩!斩了司徒,天下乃安!”好大胆!三语说出,四座皆惊,

  • 读礼通考卷七十·徐乾学

    丧仪节三十三国恤五南宋大丧通仪下【附辽金二代仪】南郊请諡 请諡于南郊先是太常寺已依例集諡号于尚书省侍従台谏两省官监察御史以上赴尚书省集諡郎官以上书諡考功拟諡诏恭依諡号既定翰林学士撰諡议諡议既定摄太傅上

  • 卷之一百六十五·佚名

    成化十三年夏四月戊戌朔享 太庙○遣内官祭司灶之神○升户科左给事中张海为都给事中吏科给事中梁镛为左给事中○擢进士潘洪张雄童柷田景贤刘英林元甫王珩为给事中洪雄吏科柷景贤户科英礼科元甫珩工科○命故湖广都指挥

  • 卷之一千三百九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雍正实录卷之一百二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  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资治通鉴考异卷十一·司马光

    宋 司马光 撰唐纪三则天皇后光宅元年三月丘神勣杀故太子贤【则天实録贤死在二月丘神勣往巴州下旧本纪在三月唐厯遣神勣举哀追封皆有日今从之】九月薛仲璋收陈敬之系狱【实録作薛璋御史台记云薛仲璋矫使杨府与徐敬业

  • 四一五 谕曹锡宝着在四库全书馆行走·佚名

    四一五 谕曹锡宝着在四库全书馆行走乾隆四十二年八月十八日乾隆四十二年八月十八日奉旨:曹锡宝着在四库全书馆行走。钦此。(军机处上谕档)

  • 谓秦王·佚名

    【提要】 战国时代还没有受到君臣纲常的禁锢,所以君臣之间信息传播非常透明,大臣对君主的缺点可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最高层的决策非常的民主,广开言路、对最高层的言论监督可谓非常有力和有效,正因为对最高决策层的

  • 晋纪十 孝怀皇帝下永嘉六年(壬申、312)·司马光

    晋纪十晋怀帝永嘉六年(壬 申,公元312年 [1]春,正月,汉呼延后卒,谥曰武元。 [1]春季,正月,汉呼延皇后去世,谥号为武元。 [2]汉镇北将军靳冲、平北将军卜寇并州;辛未,围晋阳。 [2]汉镇北将军勒冲、平北将军卜进犯并州。辛未(十九

  • 汉纪三十六 世祖光武皇帝下建武二十三年(丁未、47)·司马光

    汉纪三十六 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三(丁未,公元47年) [1]春,正月,南郡蛮叛;遣武威将军刘尚讨破之。 [1]春季,正月,南郡蛮人反叛。东汉朝廷派遣武威将军刘尚讨伐,将蛮人击败。 [2]夏,五月,丁卯,大司徒蔡茂薨。 [2]夏季,五月丁卯(初八),大司

  • 太宗文皇帝圣训序·顺治

    朕惟帝王诞膺天眷肇造丕基功徳懋隆疆宇日辟有纪纲以昭大法即有谟训以啓后昆方策具存灿然可考也若夫道兼作述业创垂以圣继圣而钜烈鸿猷焕乎宇宙间者尤足冠百王而立极焉钦惟太宗应天兴国徳彰武寛温仁圣睿孝隆道显功文

  • 钦定南巡盛典卷六十七·高晋

    目录祀典【三】 钦定南巡盛典巻六十七祀典乾隆二十六年十二月初二日礼部奏言明春圣驾南巡所有山东省元圣周公先师孔子阙里东岳岱宗江南省河渎淮渎江渎明太祖陵请照例遣祭以昭盛典其浙江省禹陵南镇防稽山海神圣驾两次

  • 卷四·姚际恒

    诗经通论卷四新安首源姚际恒着墉柏舟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本韵。母也天只,不谅人本韵。只!兴而比也。下同。泛彼柏舟,在彼河测。髧彼两髦,实维我特。之死矢靡慝!本韵。母也天只,不谅人只!小序

  • 论语巻七·朱熹

    宋 朱子 集注子路第十三〈凡三十章〉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劳如字○苏氏曰凡民之行以身先之则不令而行凡民之事以身劳之则虽勤不怨〉请益曰无倦〈无古本作毋○胡氏曰勇者喜于有为而不能持久故以此告之○程子曰子路

  • 自序·别庵性统

    陈年葛滕。多少人齩来嚼去百杂碎。依旧团团圞圞。直不得引蔓牵丝。寻枝摘叶。予留心此道久矣。一日博采诸书。取其符於旨者。参以己见。汇集成帙。名曰宗旨纂要。盖不欲支离泛滥。盲瞎后人。俾学者得所依归。便於体究

  • 沧溟集·李攀龙

    明代诗文别集。李攀龙(字于鳞,号沧溟)著。初刻于隆庆间。凡30卷,其中诗14卷,文16卷。附录志传表诔之文为1卷。集前有隆庆六年(1572)张佳胤序,末有张履道后序。以后多次翻刻,有万历三年(1575)胡来贡刻本,万历二十八年(1600)

  • 清史纪事本末·黄鸿寿

    民国黄鸿寿撰,八十卷,民国四年(1915)上海进步书局印行。本书多根据《东华录》及私家著述等资料,按纪事本末体例,记载自满洲初起、清初开国至宣统三年(1911)清朝灭亡二百七十余年间之史事。全书约四十万字,分类排列,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