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烦省第三十三

昔荀卿有云:远略近详。则知史之详略不均,其为辨者久矣。及干令升《史议》,历诋诸家,而独归美《左传》,云:"丘明能以三十卷之约,括囊二百四十年之事,靡有孑遗。斯盖立言之高标,着作之良模也。"又张世伟着《班马优劣论》,云:"迁叙三千年事,五十万言,固叙二百四十年事,八十万言。是班不如马也。"然则自古论史之烦省者,咸以左氏为得,史公为次,孟坚为甚。自魏、晋已还,年祚转促,而为其国史亦不减班《书》。此则后来逾烦,其失弥甚者矣。

余以为近史芜累,诚则有诸,亦犹古今不同,势使之然也。辄求其本意,略而论之。何者?当春秋之时,诸侯力争,各闭境相拒,关梁不通。其有吉凶大事,见知于他国者,或因假道而方闻,或以通盟而始赴。苟异于是,则无得而称。鲁史所书,实用此道。至如秦、燕之据有西北,楚、越之大启东南,地僻界于诸戎,人罕通于上国。故载其行事,多有阙如。且其书自宣、成以前,三纪而成一卷,至昭、襄已下,数年而占一篇。是知国阻隔者,记载不详,年浅近者,撰录多备。此丘明随闻见而成传,何有故为简约者哉!

及汉氏之有天下也,普天率土,无思不服。会计之吏,岁奏于阙廷;轩之使,月驰于郡国。作者居府于京兆征事于四方,用使夷夏必闻,远近无隔。故汉氏之史,所以倍增于《春秋》也。

降及东京,作者弥众。至如名邦大都,地富才良,高门甲族,代多髦俊。邑老乡贤,竞为别录;家牒宗谱,各成私传。于是笔削所采,闻见益多。此中兴之史,所以又广于《前汉》也。

夫英贤所出,何国而无?书之则与日月长悬,不书则与烟尘永灭。是以谢承尤悉江左,京洛事缺于三吴,陈寿偏委蜀中,巴、梁语详于二国。如宋、齐受命,梁、陈握纪,或地比《禹贡》一州,或年方秦氏二世。夫地之偏小,年之窘迫,适使作者采访易洽,巨细无遗,耆旧可询,隐讳咸露。此小国之史,所以不灭于大邦也。

夫论史之烦省者,但当要其事有妄载,苦于榛芜,言有阙书,伤于简略,斯则可矣。必量世事之厚薄,限篇第以多少,理则不然。且必谓丘明为省也,若介葛辨于牛鸣,叔孙志梦于天厌,楚人教晋以拔旆,城者讴华以弃甲。此而毕书,岂得谓之省邪?且必谓"汉书"为烦也,若武帝乞浆于柏父,陈平献计于天山,长沙戏舞以请地,杨仆怙宠而移关。此而不录,岂得谓之烦邪?由斯而言,则史之烦省不中,从可知矣。

又古今有殊,浇淳不等。帝尧则天称大,《书》惟一篇;周武观兵孟津,言成三誓;伏羲止画入卦,文王加以《系辞》。俱为大圣,行事若一,其丰俭不类,悬隔如斯。必以古方今,持彼喻此,如尤、黄帝交战阪泉,施于春秋则城濮、鄢陵之事也。有穷篡夏,少康中兴,施于两汉,则王莽、光武之事也。夫差既灭,句践霸世,施于东晋,则桓玄、宋祖之事也。张仪、马错为秦开蜀,施于三国,则邓艾、锺会之事也。而往之所载,其简如彼;后之所书,其审如此。若使同后来于往世,限一概以成书,将恐学者必诟其疏遗,尤其率略者矣。而议者苟嗤沈、萧之所记,事倍于孙、习;华、谢之所编,语烦于班、马,不亦谬乎!故曰论史之烦省者,但当求其事有妄载,言有阙书,斯则可矣。必量世事之厚薄,限篇第以多少,理则不然,其斯之谓也。

远略近详《荀子非相》篇:传者,久则论略,近则论详,略则举大,详则举加愚者闻其略而不知其详,闻其详而不知其大也。按:文之误从刘勰《文心》来。《文心》云:荀况称录远略近,盖文疑则阙,贵信史也。意亦自背。

令升世伟令升,干宝字也,其说见《二体》篇。世伟,张辅字也,注见《鉴识》篇。

介葛见《言语》篇。

天厌昭四年:初,穆子去叔孙氏,及庚宗,遇妇人,私而宿焉。适齐,梦天厌己,弗胜。顾而见人,黑而上偻,号之曰:"牛助余!"乃胜之。既立,所宿庚宗之妇人献以雉,曰:吾子长矣。见之,则所梦也,号之曰:"牛。"曰:"唯。"遂使为竖,有宠。卒乱其室。

拔旆宣十二:之战,晋师奔,或以广队不能进。楚人之脱。少进,马还。又之,拔旆投衡,乃出。顾曰:"吾不如大国之数奔也。"

弃甲见《言语》篇。

乞浆柏父郭《注》:上微行,尝夜至柏谷,舍于逆旅。因从乞浆,主人翁曰:"无浆,正有溺耳。"且疑上为奸盗,欲攻之。主人妪睹上状貌而异之,止其翁。翁不听,妪饮翁酒,缚之。乃杀鸡为食,以谢客。明日,上归,召妪赐金千斤。按:郭不言所出,后阅《汉武故事》得之。

献计天山《汉书高帝纪》:至平城,为匈奴所围七日,用陈平计得出。《注》:应劭曰:陈平使画工图美女,间遗阏氏,云欲献之。阏氏畏其夺己宠,因谓单于曰:汉天子亦有神灵,得其地,非能有也。于是开一角,得出。郑氏曰:计鄙陋,故秘。

长沙戏舞《汉书景十三王传》:长沙定王发母微,故王卑贫国。《注》:应劭曰:景帝后二年,诸王来朝。有诏更前称寿歌舞,定王但张袖小举手,左右笑其拙。上怪问之,对曰:"臣国小地狭,不足回旋。"帝乃以武陵、零陵、桂阳益焉。

杨仆移关《汉书孝武纪》:元鼎三年冬,徙函谷关于新安,以故关为弘农县。《注》:应劭曰:时楼船将军杨仆数有大功,耻为关外民。上书乞徙东关,以家财给其用度。武帝意亦好广阔,于是徙关三百里。按:已上四条,皆所谓班氏不录者也。今详考《汉书》,果皆别见。而郭本率以班《书》正文串录为注,反似其言皆出史文者,岂不与本旨刺谬乎!至杨仆一条,但钞《酷吏》本传,尤与移关事无涉矣。只此校订,颇费日力。后详王本,大半得之,是其胜郭本处。

城濮鄢陵城濮事在僖二十八,鄢陵事在成十六。所谓春秋晋、楚三大战之二也。

有穷少康有穷后羿,见《人物》篇。又《左》哀元:昔有过浇灭夏后相,后方娠,逃归有仍,生少康焉。浇求之,奔有虞。虞思妻之二姚,而邑诸纶。能布其德,以收夏众。使女艾谍浇,复禹之绩,祀夏配天。

王莽光武二汉终始,传纪载之,凡数卷。

桓玄宋祖《晋书》之《叛逆》及《诸葛长民》、《何无忌》等传,《宋书》之《武帝纪》及《刘道规》等传,并载其事,亦数卷。

为秦开蜀《战国秦策》: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起兵伐蜀,遂定蜀。《史记》略同。

邓艾钟会《魏志》:邓艾字士载。钟会字士季,太傅繇小子也。司马文王以蜀将姜维屡扰边陲,大举图蜀。景元四年秋,下诏使邓艾统诸军三万余人趋甘松、沓中缀维,会统十万众,分从斜谷、骆谷入。移檄蜀将吏士民云云。按:《魏志》、《蜀志》及《晋书文帝纪》,其事专载、夹载不一册。

沈萧四句初注此书,案头有二本,文异而误同。正凝想间,张生玉谷至,共勘之。拣所两有,汰所两羡,而四句出,遂刊定之。后见别本,一字不爽也。二本大小书杂乱,谬误录后:一本:议者苟嗤沈约着《宋书》,衍着《齐书》,萧之所记,事倍于孙当《晋书》。凿齿亦着《晋书》。习、华、谢之所编,语烦于班、马。又一本:议者苟嗤沈约、萧衍、孙盛、习凿齿之所编,语烦于班、马。

猜你喜欢
  卷三百五十七·列传第一百一十六·脱脱
  卷三百九十五 列传一百八十二·赵尔巽
  卷三 仁智传·刘向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九十八·杨仲良
  卷第二百三十七·胡三省
  卷五·商辂
  卷十二·沈德符
  第二十七回 入关中约法三章 屯新安坑卒廿万·黄士衡
  卷之一百五十七·佚名
  八四六 军机大臣等奏遵旨拟赏四库全书议叙人员及未经引见名单片(附单)·佚名
  世家卷第十七 高丽史十七·郑麟趾
  钱法例·佚名
  养廉例·佚名
  道释二·徐松
  卷三十八·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唐诗拾遗卷九·高棅

    钦定四库全书唐诗拾遗卷九明 高棅 编五言排律【下】钱起温泉宫新丰佳气满圣主在温泉云暖龙行处山明日驭前顺风求至道侧席问遗贤灵雪瑶墀降晨霞防仗悬沧溟不让水疪贱也朝天送集贤崔八叔承恩括图书雨露满儒服天心知子

  • 卷六十七·志第三十四·柯劭忞

      ○选举四   △考课   凡随朝职官:   至元六年格,一考升一等,两考通升二等止。六部侍郎系正四品,依旧例通理八十月,与正品。左右司郎中、员外郎、都事,系奏事之官,考满升二等。六部郎中、员外郎、主事,三十月考满

  • 卷一百四 志七十九·赵尔巽

      ◎舆服三   皇帝御宝 皇后金宝太皇太后皇太后金宝玉宝附 皇贵妃以下宝印   皇子亲王以下宝印 文武官印信 关防条记   清初设御宝于交泰殿,立尚宝司。其后以内监典守,当用则内阁请而用之。乾隆十一年,考定宝谱,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二 列传三十二·纪昀

    列传唐 【三十二】○唐三十二张嘉贞【延赏宏靖】 源干曜【光裕】 萧嵩【华复】裴辉卿【佶】李适之张嘉贞源干曜萧嵩裴耀卿李适之△张嘉贞张嘉贞本范阳旧姓高祖子咤 【世系表作咤子】 仕隋终河东郡丞遂家蒲州为猗氏

  • 三、孟懿子南宫敬叔学礼孔子考·钱穆

    (附:南宫敬叔南容非一人辨)《世家》“孔子年十七,孟釐子卒,懿子及南宫敬叔往学礼焉。”崔述云:“《春秋传》此文在昭公七年,(按今《史记》鲁楚两《世家》及《年表》,并误在昭公八年。)由襄公二十二年递推之,则孔

  • 卷五十一·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大清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会典卷五十一礼部祠祭清吏司丧礼一凡列圣大丧仪初丧嗣皇帝就主丧位冠去纬哭踊宫中自皇后以下咸摘耳环去首饰届时恭奉梓宫奉安於宫中正殿设几筵建丹旐於宫

  • 凡例八则·佚名

    钦定续文献通考凡例八则一书契已来通史之着者唐杜佑作通典宋郑樵作通志司马光作通监通监详於理乱兴衰典志详於典章经制尚已马端临仿杜氏成规离析其门类增广其阙略撰文献通考为卷三百四十有八为门二十有四曰田赋曰钱币

  • 通制条格卷第四·拜住

     户令  嫁娶至元八年二月,钦奉圣旨:中书省奏定民间婚姻聘财等事:一、为婚已定,若女年拾伍以上,无故伍年不成, 【故谓男女未及婚年甲或服制未阙之类,其间有故,以前后年月并计之。】 及夫逃亡伍年不还,并听离,不还聘财。一、有

  • 序·黄景昉

    余以癸未秋谢政归,逼腊抵里。越岁春,忽国变闻,意皇甚,忽忽无生。稍间收召魂魄,因追叙余平生交游,始乙卯,讫癸未,为《宦梦录》四卷。间得自同里、同朝、同籍、同官所见所闻,或以册封主试,旁采风谣;或于掌院署詹,详翻典故;以及讲幄之

  • □□第五十五(阙)·墨子

    (阙)

  • 卷十八·崔子方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本例卷十八宋 崔子方 撰凡外事门例时救闵元年春王正月齐人救邢【例书正月】僖元年春王正月齐师宋师曹师救邢【例书正月】僖六年秋诸侯遂救许僖二十八年春楚人救卫文三年十有二

  • 杂阿含经卷第六·佚名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一一一)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摩拘罗山。时。有侍者比丘名曰罗陀。晡时从禅觉。往诣佛所。礼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如世尊说有流。云何名有流。云何名有流灭。佛告罗陀。善哉所问。当为汝说。

  • 大乘宝要义论 第八卷·佚名

    大乘宝要义论 第八卷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等奉 诏译尔时阿阇世王。持以价直百千上妙[叠*毛]衣献施妙吉祥菩萨。而菩萨不肯受之。其王即以此妙[叠*毛]衣被妙吉祥菩萨之身。衣未着

  • 大乘义章 第二卷·慧远

    大乘义章 第二卷远法师撰义法聚中此卷有七门(三解脱门义亦名三空义三有为义三无为义四空义四优檀那义四悉檀义四真实义)。三解脱门义八门分别(释名一辨性二分别三制定其名四制立其数五次第之义六就地分别七重空之

  • 叙·佚名

    叙夫法运有隆替王化有春秋非独今日为然也当宋兴以来海内宗匠亭亭云涌杰出前人祖印虽为一新未免雕文丧德时有径山杲师振起先猷一扫诸方尽除余蔓不仅他宗可斥即其本师玄义亦不容露布况能并躅于东邻乎然而每输诚于天童

  • 易汉学·惠栋

    清惠栋撰。八卷。搜集自汉至三国时期孟 喜、虞翻、京房、荀爽等人的《易》说,“采辑遗闻,钩稽考 证,使学者多略见汉儒之门径”(《四库全书总目》卷六 《经部》易类六)。汉儒治《易》多讲阴阳灾异,以卦象配 自然、人事

  • 中校副官·丘东平

    《中校副官》中的主人公中校副官是一个普通的基层战士,他有修养,真诚地尊重领导,他与敌人战斗到底的激情也代表着当时广大官兵的心声。相反,军长的形象却是一个虚伪、强权、滥杀无辜的形象,虽然平时能给部下一个好形象,但关

  • 甘露军荼利菩萨供养念诵成就仪轨·佚名

    一卷。唐不空译。说军荼利之印咒观门者。明印咒观门,文极精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