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序传第三十二

盖作者自叙,其流出于中古乎?案屈原《离骚经》,其首章上陈氏族,下列祖考;先述厥生,次显名字。自叙发迹,实基于此。降及司马相如, 始以自叙为传。然其所叙者,但记自少及长,立身行事而已。逮于祖先所出,则蔑尔无闻。至马迁,又征三闾之故事,放文园之近作,模楷二家,勒成一卷。于是扬雄遵其旧辙,班固酌其余波,自叙之篇,实烦于代。虽属辞有异,而兹体无易。

寻马迁《史记》,上自轩辕,下穷汉武,疆宇修阔,道路绵长。故其自叙,始于氏出重黎,终于身为太史。虽上下驰骋,终不越《史记》之年。班固《汉书》,止叙西京二百年事耳。其自叙也,则远征令尹,起楚文王之世;近录《宾戏》,当汉明帝之朝。苞括所及,逾于本书远矣。而后来叙传,非止一家,竞学孟坚,从风而靡。施于家谍,犹或可通,列于国史,多见其失者矣。

然自叙之为义也,苟能隐己之短,称其所长,斯言不谬,即为实录。而相如自序,乃记其客游临邛,窃妻卓氏,以《春秋》所讳,持为美谈。虽事或非虚,而理无可取。载之于传,不其愧乎!又王充《论衡》之《自纪》也,述其父祖不肖,为州闾所鄙,而己答以瞽顽舜神,鲧恶禹圣。夫自叙而言家世,固当以扬名显亲为主,苟无其人,阙之可也。至若盛矜于己,而厚辱其先,此何异证父攘羊,学子名母?必责以名教,实三千之罪人也。

夫自媒自,士女之丑行。然则人莫我知,君子不耻。案孔氏《论语》有云:"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不如某之好学也。"又曰:"吾每自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又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又曰:"吾之先友尝从事于斯矣。"则圣达之立言也,时亦扬露己才,或托讽以见其情,或选辞以显其迹,终不盱衡自伐,攘袂公言。且命诸门人"各言尔志",由也不让,见嗤无礼。历观扬雄已降,其自叙也,始以夸尚为宗。至魏文帝、傅玄、陶梅、葛洪之徒,则又逾于此者矣。何则?身兼自善,行有微能,皆剖析具言,一二必载。岂所谓宪章前圣,谦以自牧者欤?

又近古人伦,喜称阀阅。其荜门寒族,百代无闻,而角挺生,一朝暴贵,无不追述本系,妄承先哲。至若仪父、振铎,并为曹氏之初;淳维、李陵,俱称拓拔之始。河内马祖,迁、彪之说不同;吴兴沈先,约、之言有异。斯皆不因真律,无假宁楹,直据经史,自成矛盾。则知扬姓之寓西蜀,班门之雄朔野,或胄纂伯侨,或家传熊绎,恐自我作故,失之弥远者矣。盖谄祭非鬼,神所不歆;致敬他亲,人斯悖德。凡为叙传,宜详此理。不知则阙,亦何伤乎?

离骚陈氏族篇首: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庾寅吾以降。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按:庚信《哀江南赋》自陈氏族较详。

相如自叙为传按:《汉书》本传,无自叙明文。证之后史,知其言固有本。《隋书刘炫传》自为赞曰:通儒司马相如、扬子云、马季长、郑康成等,皆自叙风徽,传芳来叶云云。盖子玄之前,古人已言之矣。

不越史记之年《太史公自序》云:"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按:此总纪《史记》全书也,而本序之始终亦括此三言。

远征近录按:《汉书叙传》,其首曰:班之先,令尹子文之后,其末以《答宾戏》终之。时则明帝永平年也。马《序》推史官之由来,班则止于述姓,故《史通》有异辞。

窃妻《相如传》:相如游梁归,临邛令王吉为具召之。时卓王孙女文君新寡,相如以琴心挑之。文君夜亡奔相如,遂与驰归成都。

论衡自纪《自纪》篇:王充者,会稽上虞人也,字仲任。其先本魏郡,从军有功,封会稽阳亭。国绝,因家焉,以农桑为业。世祖勇任气,怨仇众多。祖父担载,就安钱唐县,生子二:蒙、诵。诵即充父,与豪家丁伯等结怨,徙处上虞。按:瞽顽鲧恶,皆《自纪》中语。

学子名母《战国魏策》:宋人有学者,三年反而名其母。母曰:名我何也?其子曰:尧、舜名,天地名,母贤不过尧、舜,大不过天地,是以名母也。母曰:已于学尽行之乎?将有所不行也,愿子之且以名母为后也。

三千之罪《孝经五刑》篇:子曰:"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

扬雄自叙本传颜《注》:晋灼曰:晋大夫无扬侯。师古曰:雄之自叙谱牒,称扬侯,荩疏谬也。据此可见《雄传》皆自叙之文,其说必有所受也。前"相如自叙"注已见之。

魏文帝《典论自序》历述平董卓、脱张绣及论射、击剑、弹棋之事,皆着于篇。

傅玄玄字休奕。见《书事》篇。作《傅子》三篇,其自叙未见。

陶梅其人无考。《世说方正注》:梅颐弟陶,字叔真。王敦咨议参军。《晋书》:祖逖兄纳问梅陶曰:君乡里立月旦评,何如?曰:善褒恶贬,佳法也。王隐在坐,曰:《尚书》"三载考绩",何得月行褒贬?陶曰:此官法也。月旦,私法也。按:陶生许劭之乡,好议论,自叙之作,或是其人。

葛洪《抱朴子自叙》:余抄掇众书,撮其精要。或曰:"玉屑盈车,不如全璧。"答曰:"泳员流者,采珠而捐蚌;登荆山者,拾玉而弃石。余犹摘孔翠之藻羽,脱犀象之角牙矣。"其自序世系,《晋书》本传略采之。

仪父振铎《大戴帝系》篇:颛顼玄孙陆终,娶鬼方氏,产六子,其五曰安,是为曹姓。曹姓者,邾氏也。《通志氏族略》:武王封安之苗裔邾挟为附庸,下至仪父,始见于经。按:邾仪父乃曹之后,非曹之先也。刘言稍借。《史记》:曹叔振铎者,周武王弟也。武王既克殷纣,封叔振铎于曹。

始均李陵《魏书序纪》:黄帝以土德王。北俗谓"土"为"托",谓"后"为"跋",故以为氏。其裔始均,入仕尧世,命为田祖。爰历三代,始均之裔不交南夏。积六十七世,至成皇帝,讳毛立,威振北方。《宋书索虏传》:索头虏姓托跋,其先李陵后也。按:旧本"始均作"淳维",淳维是匈奴远祖,与拓跋无涉。"拓"通作"托"、""。

河内马祖按:《太史公自序》及《晋书》帝纪,同以汉初河内司马为祖。《史通》谓彪说不同,是司马彪《九州春秋》叙姓别有所祖也。俟考。

吴兴沈先沈约《宋书自序》:沈子国,今汝南平舆沈亭是也,后以国为氏。汉有曰戎字威卿者,光武封海昏县侯,辞不受,避地徙居会稽乌程县之余不乡,遂世家焉。顺帝分会稽为吴郡,灵帝分乌程为永安,吴孙皓分吴郡为吴兴郡。晋平吴,改永安为武康。史臣七世祖延始居县东博陆里余乌村。按:《南史沈炯传》亦云吴兴武康人。《史通》云炯言有异,未详所本。

真律宁楹未详。

胄纂伯侨《扬雄传》:其先出自有周伯侨者,以支庶初食采于晋之扬,因氏焉。家传熊绎《汉书叙传》:班之先与楚同姓,令尹子文之后也。子文初生,虎乳之,楚人谓虎"班",因氏焉。按:熊绎,楚先君也。

敬他《孝经圣治》: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

猜你喜欢
  契丹國志卷之十五·叶隆礼
  东林列传卷末上·陈鼎
  资治通鉴后编巻一百七十一·徐乾学
  卷之一千三百九十·佚名
  卷之一千二百二十七·佚名
  卷之四百三十·佚名
  第一○一卷 艺术 二·缪荃孙
  附录二·佚名
  靖海志卷一·彭孙贻
  陈宣帝本纪·李延寿
  卷二十五·阿桂
  卷七·黄佐
  卷二百六十二·佚名
  ●明职引·吕坤
  164.段秀实不怕强暴·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十五·陆游

    钦定四库全书 劎南诗稾卷八十五 宋 陆游 撰 子虡当以十月离淝上喜而有作 十月霜侵客子衣片帆讣以发淮淝山林独往我何敢州县徒劳儿未非传舍方寒索调护里门终日待来归解装且共灯前语万事真当付一欷 病来 抱疴虽可验

  • 卷五十四·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五十四崔湜崔湜字澄澜定州人擢进士第累转左补阙预修三教珠英附武三思上官昭容由考功员外郎骤迁中书舍人兵部侍郎俄拜中书侍郎检挍吏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御史劾

  • 志第十七 五行五·范晔

    射妖 龙蛇孽 马祸 人痾 人化 死复生 疫 投蜺《五行传》曰:「皇之不极,是谓不建。厥咎眊,厥罚恒阴,厥极弱,时则有射妖,时则有龙蛇之孽,时则有马祸,时则有下人伐上之疴,则时有日月乱行,星辰逆行。」皇,君也。极,中也。眊,不明

  • 列传第八十九 归奚三崔卢二薛卫胡丁二王殷·欧阳修

    归崇敬,字正礼,苏州吴人。治礼家学,多识容典,擢明经。遭父丧,孝闻乡里。调国子直讲。天宝中,举博通坟典科,对策第一,迁四门博士。有诏举才可宰百里者,复策高等,授左拾遗。肃宗次灵武,再迁起居郎、赞善大夫、史馆修撰、兼集贤殿校

  • 卷之三百二十·佚名

    光绪十九年。癸巳。春正月。乙本朔。上诣奉先殿太庙后殿。  ○率王以下文武大臣诣堂子行礼。  ○遣官祭慈宁门庆贺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皇太后礼成。御太和殿受朝贺。  ○诣大高殿拈香。寿皇殿行礼。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九 列传九十九·纪昀

    列传宋 【三】○宋三李继勋 药元福 赵晁【延溥】郭崇杨廷璋 宋渥向拱王彦超 王全斌 康延泽 王继涛 高彦晖李继勋药元福赵晁 【赵延溥】郭崇杨廷璋宋偓向拱王彦超王全斌康延泽王继涛高彦晖△李继勋李继勋大名元

  • 通志卷一百二十·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列传第三十三吴朱治 朱然【子绩】吕范【子据】朱桓【子异】虞翻 陆绩 张温 骆统 陆瑁 吾粲 朱据 陆逊【子抗】贺齐全琮 吕岱 周鲂 钟离牧 潘濬 陆凯【弟允子祎】

  • 卷九·佚名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御选明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臣奏议卷九应诏陈言疏【弘治十一年】    何孟春臣闻范睢献秦王书曰语之至者臣不敢载之于书其浅者不足言也宋苏轼曰臣试论其小者而大者将有待而後言也夫

  • 增订版补记·钱穆

    《中国思想通俗讲话》成于1955年,此书限于讲演,共分&ldquo;道理&rdquo;、&ldquo;性命&rdquo;、&ldquo;德行&rdquo;、&ldquo;气运&rdquo;四题,其他不及称引。目盲以来多瞑想,十年前欲重印此书,又撰《中国思想通俗讲话补篇》

  • 叹深品第五十五·佚名

    尔时诸欲天子诸色天子。以天名花而散佛上。来诣佛所头面作礼。叉手白佛言:世尊,是般若波罗蜜甚深难晓难了。不可思议。是智者之所知。是一切世间所可信者,是诸如来无所著等正觉之道径。从是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者

  • 卷五十八·佚名

    △婆提唎迦等品中尔时长老优波离波多作是思惟。世尊今者既不听许彼人出家。我若辄尔放出家者,是我不善。如是念已,寻即告彼提婆达多。作如是言:如世尊教。汝必应当作如是事提婆达多。如是次第。处处至於大德上座诸比丘所

  • 佛说文殊尸利行经·佚名

    隋天竺三藏豆那掘多译  我豆那掘多归命大智海毗卢遮那如来。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住王舍城只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皆是大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三明六通具八解脱。慧心无碍具足清净。如是等五百

  • 破山禪師語錄卷第十·海明

    當陽玉泉嗣法門人印正等編法語三示秋水西堂老僧過忠南相值之後,經今數年又來高梁,雙桂相從,共守寂寥。一日呈卷,欲老僧法語,老僧只得向義虎弄爪牙,話墻壁邊影響耳。試問:「十方無壁落,四面亦無門」,且道何為墻壁?何為影響?若向者

  • 卷下·书玉

    嘉兴大藏经 大忏悔文略解大忏悔文略解卷下古杭昭庆万寿戒坛传律沙门书玉释[○戊]二。三十五佛复二[○己]初。序源。大宝积部。决定毗尼经云。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是诸菩萨。于贪瞋痴。不怖畏耶。佛言。舍利弗。一

  • 小学绀珠·王应麟

    十卷。宋王应麟撰。此书为便初学诵记而编。分门隶事,和其他类书,基本相同。但每门之中,以数为纲,以所统之目系于下,这是和其他类书都不一样的。以数目分隶故实,为类书别创一格。分天文、律历、器用等十七门。每门下皆以数词

  • 阿鸠留经·佚名

    佛说阿鸠留经,一卷,失译,小乘部,说阿鸠留之事。

  • 揞黑豆集·心圆

    凡九卷。清代心圆居士撰,火莲居士于乾隆五十九年(1794)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四五册。辑录指月录及诸家灯史所载宋代应庵昙华以下,至清代之茆溪行森,共收禅林缁素一四○人之本籍、略传,于诸师机缘法语之后,一一附拈提评唱,以引

  • 大方广华严十恶品经·佚名

    亦称《大方广华严十恶经》、《大方广华严经十恶品》、《华严十恶经》等。中国人假托佛说所撰经典。作者不详。一卷。经中谓一切众生若修善根,应作五事:一、不害众生;二、不行放逸;三、不饮酒;四、不食肉;五、常行大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