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山禪師語錄卷第十
當陽玉泉嗣法門人印正等編
法語三
示秋水西堂
老僧過忠南相值之後,經今數年又來高梁,雙桂相從,共守寂寥。一日呈卷,欲老僧法語,老僧只得向義虎弄爪牙,話墻壁邊影響耳。試問:「十方無壁落,四面亦無門」,且道何為墻壁?何為影響?若向者裏道得,早在堂奧中打坐打眠,橫行直撞了。呵呵。
示惺月禪者
出家行腳遍參知識聽人處分,要先定自己腳跟,後得一言半句,蘊在八識田中永為道種,看是甚麼道理。若一句透,千句萬句一時透,亦不在語句中以心意識卜度,恐落偏計,妄想魔攝,不自主張,誤用此心。畢竟要透生死不疑之地,方到老僧處喫痛棒也。
示電影禪者
參禪打坐是我衲僧本分,殊不知翻為分外也。何故?不是先聖不了,以及後人不問如何若何以資談柄。且道畢竟如何?即汝便是。
示曇華禪人
老僧暫止太白巖,適逢諸開士相席打令,欲老僧鼓兩片皮、弄三寸舌,說禪說道。此是爾輩習氣不忘,致令吾儕亦習氣也,卻對諸開士道兩句語,一任作禪會也可、作道會也可。且道是那兩句聻?猿抱子歸青嶂裏,鳥銜華落碧巖前。
示心玄禪者
初辦行腳,先要立志不群。若與人行,必有為我師者,可同志同行,終有出格氣岸。
示伴石禪者
若人識得心,大地無寸土。若人識得心,未為究竟處。此二者孰是?孰非?試定當看。
示同初禪人
老僧靜坐室中,忽有箇漢白老僧曰:「昨夜聽得巡照者謂雞對阿誰語,似有入處。」老僧曰:「如何是汝入處?」伊作雞叫一聲,老僧謂:「人道不做,又入扁毛之類也。」即書以示之。
示祥微茶頭
雙桂茶、趙州茶,相去幾許?雖然久近不同,要且茶味不別,噁瞞老僧不得。
示源遠行者
六度萬行,苦行第一,不憚勤勞、不思榮辱,一直向前,莫推乾滑,一動一靜處審是阿誰?行亦如是、住亦如是、坐亦如是、臥亦如是,忽地覷破,始知八萬行門一時滿足也。勉之。
示明重程居士
老僧隱太白巖將半載,忽居士稽首于前乞法語,老僧信筆書兩句塞責。何也?亦是擔枷過狀,把髻投衙。
示靜修禪人
老老大大,何不覓箇住處?試問如何是住處?山前一片閒田地,叉手叮嚀問主公。
示光慧行者
六度萬行,苦行一也。然而出家固是天子不臣、諸侯不友,是貴重之人行貴重之法,則形同法同也。試問爾:日逐上山,見華開華落,生滅宛然,洞知我有限身心同於生滅,急早知我生滅中有箇不生滅者,且道是誰?忽地裏覷破,始知冒雨衝風去,披星戴月歸,不知身有苦,惟慮行門虧。
示南之行者
任一節事,行一種行,要實心實意,從頭至尾始終如一,方不負出家一番。雖然,也要肩頭腳底知箇落處。
示牟廣文
靈光獨耀,迥脫根塵,遠離妄緣,即如如佛。如是,則知居士久在法門,只是未得,暴地一下、大笑一聲。徹頭徹尾處著隻眼好。
示虞卿譚總戎
酷暑臨行,毒熱之甚,一言一句盡出枯腸,露布如許葛藤,只要人人徹頭徹尾,箇箇撐天拄地,做箇忠臣義士,不負世上走來一回。虞卿譚公具如是氣岸、行如是威猛,非將士之能,安可育吾蜀東風化?古德道:「見義不為非勇士,臨危不變始驚群」,此之謂也。
示若愚禪人
壁山巔上獨步大方,如是雄猛,巍峨低昂,是我若愚禪人得大自在處也。然雖如是,要且不是祖師西來大意。正恁麼時,且道如何即是萬仞峰頭獨足立?
示耶湘禪人
衲僧家具一段氣岸,莫貪溫飽,將就人處分便吐出許多習氣來。說禪說道,鼓掌轟拳,濫膺人恭敬,此是最惡俗、最不濟頭底漢,縱有行過佛祖、學冠天人,疑而不信。若是真正道流,逢人遇物,如愚、如訥,只要胸中平帖,莫管人信我、疑我有時,不負我苦志,老僧自合與你打算火帳也。勉之。
示古城禪人
古城山中偷嬾三十年,忽到老僧雙桂堂相席打令,一日動機欲歸里,呈卷乞老僧法語,老僧謂行腳一番須具參方眼,始得不被石頭路滑、荊棘刺礙,一任橫行直撞,到處開大口、說大話,吞佛祖氣宇,亦不辜負與老僧相晤。然雖如是,要且不是祖師西來意。試問:古城子腳跟下穩當否?日用處嚴密否?若果到恁麼時,再來老僧處喫痛棒也。
示大用禪者
出家近賢良,如倚松之葛勢聳千尋。若只是自住箇所在,即同俗人,癡癡終日有甚麼用處?不若二六時中莫打在無事甲裏,把將話頭蘊在胸中,行住坐臥處看是阿誰。若識得,不枉行腳一番苦志也。
示大徹禪者
玄沙不過嶺,保福不渡江,知是者般事便休。今大徹歸來穩坐,真是徹也。此是老僧未面過譽如是,未知果向此承當否?異日再勘驗過始得。
示心見禪者
心與見二物也,心是見乎?見是心乎?心不可為見,見不可為心,況三際求心尚不可得,何處更容見耶?若達心見不二,則頭頭上現、物物上彰,此即心見也。試問:如何是不二?參。
示貫生禪者
貫生者,吾道一以貫之之義也。若達一,無所不一;若達道,精粗無不道,亦是貫之之義也。爾可達否?爾可貫否?試為老僧分析看。
示雲影禪人
老僧鼓笛久未動著,終日顛三倒四,不知有禪參、有道學,忽地撞著箇漢,來老僧者裏覓禪、覓道,老僧當面一咄,云:「此禪耶?道耶?試為老僧分析看。若分析得出,始信雞寒上樹、鴨寒下水。」勉之。
示參微禪人
學道參禪務要心直口快,以一事實,處處皆實;以一事明,處處皆明。安得以「生死」二字不明于其間耶?試問賢徒:還明生死事否?且生死事作麼生明?咄!
示明哲禪者
出家人志要堅、心要猛,將平素所疑所礙之語頓在面前看是甚麼道理,忽地裏得箇休歇處,正好向人天眾中埋著頭行一行,俟功圓行滿時,自是出人一頭地也。
示拙之禪者
曾有張拙秀才參真歇了禪師,真問:「姓甚名誰?」才曰:「姓張名拙。」歇云:「巧尚不可得,拙自何來?」才便悟旨。試將此語看看是何道理可稱拙之之謂也?
示徹也行者
既到出家田地,千自由、百自由,一心辨道千古聲名。處於眾中,先要去高、去慢低心,于一切學得箇好人,把此事做到徹頭處,亦不辜負出家受師教育也。
示明暉禪人
數千里來,未審沿途石頭瓦塊向汝說法否?若說,且道說箇甚麼?若未曾說,即同石頭瓦塊。試定當看。
示雲石禪者
「自從胡亂後三十年不少鹽醬」,此話出自馬祖之口,又出自老僧之手,且道口說底是?手寫底是?試道看。
示唯唯沙彌
參禪打坐非是死坐,當須要參。且參畢竟參箇甚麼?二六時中默默體取未動念已前看是何道理?參到情忘念絕處,築著、磕著,不是你,是阿誰?
示九彥禪人
人之利鈍,教之半滿,總之機教不相扣也。若真有不群之志,勿論歲月,以徹為期,已上九仞之山,只欠一簣土耳。
示惺幻禪宿
臨江山水秀麗,產人多奇,有志攻章句,大覺一笑亭,尚遺一笑艸也。牛首惺幻公志在行腳,曾參博山、雲門、南海諸處,叩及人人生死際頭一段極要緊,不從人得一著子,只在日用茶裏飯裏忽地覷破,㘞地一聲,原來喫瓔珞粥的不是你,呵呵。
示凌虛禪人
古之學者行解相應,行事實,出言吐語無不實也;今之學者行說不一,行在一邊,說在一邊。故于此道隔絕,如山與水不相交涉,水勝山崩、山勝水洩。人用工夫亦猶是耳,但看何者功勝,餘盡隨之勝也。勉之。
示印璽戒子
持戒但束身,非身無所束正是戒體,然而六度萬行無不從此而修、從此而證,故曰修證即不無、染污即不得也。試問不染污者復是何物?參看。
示頃仁禪人
印良吾徒,其志如龍,其勢如虎,人莫知其為何如哉。且老僧不敢張其勢、動其威,只得向他道:「佛也如何?魔也如何?」
示若鏡禪人
山之高者,無出我蜀峨峰,天下第一也。且山中居者,不析言之。若鏡禪人來參,老僧得一休歇,不獨若鏡為喻,且光照無私,但不知果。若是乎,老僧書以佳志俟,異日來痛喫吾棒也。
示爾獰禪人
雲遊萬里,影落長空,飄飄落落,若蓬萊之僊、似靈峰之佛,與世味全淡、與人情甚疏,正是道人行履處。老僧漫書如此,吾徒寶之。
示太和禪人
參禪人無巧拙,一句話頭如鐵橛,瞠起眉毛捏定拳,牙關咬著只教徹,但莫尋思務別綠,驢年難悟真妙訣。如此猛力,只與麼管教,佛祖也難惑。
示慈雲禪人
住世操家雖是小還俗,況學道人無分彼此,即世法、即出世法。所以道:治世語言、資生業等皆與實相不相違背。試問爾等:且道世法與出世法作麼生是不相違底道理?參取看。
示先開上人
人人欲老僧法語,殊不知法語非浪言,實實落落,要當件事做,但看言中有響、意裏無隙處參取是箇甚麼道理,亦不枉老僧舉筆露布如許葛藤。咦!看腳下。
示省一禪者
上古行一麤行即有契悟,近日每每萬行中種種之苦一無契會者,誰之過歟?總為不在道心上著腳。若肯在此中著腳,何愁碓嘴不生華也?
示心安禪者
出家人志須堅、念須猛,行一步有一步境界,莫圖口體難過日子便生退屈,以一念萬年、萬年一念,只要漆桶子快。
示冰若禪者
住山行腳自有來由,本不為別事,總是就中生死不明,向那不明處體究生之來處、死之去處。若明得,即是腳跟不動已遍大千,蒲團不坐已圓聖智也。
示一默禪者
參禪學道固是一番事業,務要立定腳跟,然後日有所進,則不枉辦行腳。見人印可是與非,自是不著著問人也。勉之。
示知圓禪人
打坐參禪貴要腳跟立定,莫被境風所鼓,東去西去,溷過光陰;左之右之,徒勞氣力。只在動靜忙閒處著得隻眼,始知和尚元是人做。
示世美冉居士
世美冉居士兩度來參老僧,意欲老僧法語。欲淺說,恐落世諦;欲深說,恐汝不信。試問居士何如?士只研墨不語,老僧只得露布葛藤一上。吾道雖不文字亦文字。如人迷路,東西莫辨、南北不分處,腳下遲疑,不敢舉步,忽得箇滑石子喫一交,呵呵一笑而已。
示印廣張居士
印廣印達夫婦呈諸色珍物,請老僧露布葛藤。想先代垂示不可枚舉,曾有一外道見須菩提,問曰:「尊者解空第一是否?」者曰:「是。」外道云:「既如是,將爾眼睛珠布施與我。」尊者曰:「來取去。」外道云:「你底物只可你與我取來。」時尊者自取一珠送與外道,外道遂接之,遠遠一擲。尊者見其外道將眼珠擲于無用之地,大聲嘆曰:「我難捨中能捨與你,你如何將我不值灰土?」外道怡然曰:「我將謂你得大解脫,你捨心猶未忘在。」據老僧看來,我張居士想覷破此關則不來也,不獨捨心頓忘,且忘往來之形跡也。
示印常郭居士
大道體寬忙甚麼?大道體寬閒甚麼?如是,則知忙閒皆道務,要二六時中理會以何為道。然而此道非名言可到,一直信到底、悟到底,忽得徹法源底,不倒斷處自是倒斷也。勉之。
示印樂善人
既是坤道,當要盡禮,事夫君之禮、教兒女之禮、敬賓客之禮,法法頭頭無不是道。如此固然,但未識日用尋常作主是何物?試參看。
示印我徐居士
元亨利貞,乾之德也;常樂我淨,佛之德也。專一氣而致柔,悟一心而成道,老僧起名「印常」、「印樂」、「印我」、「印淨」者此也。欲老僧名,先要名稱其實,二六時中看是何道理。若一覷覷破,始信世、出世法不是兩箇道理。
示印淨善人
道不屬知、又不屬不知,知之一字眾妙之門、又知之一字眾禍之門。若達此不二,即成佛作祖亦不貴。何也?智眼中容不得一物。勉之。
示印直王居士
吾祖出世,以直心直道為人,老僧故以「印直」名之者,意在是也。然雖如是,要且莫將冬瓜印子印卻。且道如何是印底道理?直底道理?試辨別看。辨別得,擲箇消息來。
示印香王善人
大道不分男女,秖緣不別乎道,然而「道」之一字乃強名耳,只在動靜中識者箇是誰,在動靜不著動靜、在喜怒不著喜怒,此真解脫香,則不負老僧命名也。
示印通張居士
百千法門,無量妙義,只向一毫頭上識得根源也,故名之曰「印通」。此通非只圖妙義種種法門,即自身五眼六通毫無留礙,如耳根圓通亦如是也。
示印仙魏善人
三教聖賢勿分彼此,佛何如、儒何如、仙何如,但以仙名之,即儒、佛亦在其中矣。雖然如是,要且不是各人了生死極則處。且如何是汝了處?汝若了得,不須著著問人也。
示印志居士
為人向性命中從事者,一切世務千了百當,心不與境對,此是沒巴鼻,但到者箇境界,連佛也不要做。
示印桂劉居士
學道勿論在家、出家,貴要信得及、把得住,看我從無始已來者箇本來面目是何形段,忽地裏覷破,㘞地一聲,只落得呵呵一笑。
示印善涂居士
人人本具,箇箇不無,只是迷背日深,無明煩惱作障,不能復其本明,不得真實受用。如磨鏡法相似,去了一層又有一層,麤中有細、細中有微、微中有密,直待垢盡明現,到那無下手處,一段光明埋沒不得,此是真受用、真快活。試問居士:曾恁麼一回也未?如果恁麼,亦不枉在雙桂門下喫幾日淡飯也。勉之。
示印春牛居士
明了其家所歸道路,當知家在何處,即一動一靜是家,而何非家?而何若諦當?得出腳下的是何物也?
示印見陳梅菴居士
人生天地間,富與貴人之所欲、貧與賤人之所惡,然而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始是出格大丈夫。如我釋迦老子富有四海、榮啟萬乘,一旦棄之,入雪山六年苦行,睹明星悟道,為人天師,豈非從富貴中出世度人耶?今我陳居士夫婦發大乘心,請禮老僧指點出世之路,只得向伊道: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且道是箇甚麼?於二六時中參取看。若會得時,擲箇消息老僧拄杖頭也。
示寂高沙彌
小小沙彌當立志,朝參暮請求深慧,休將頑戲溷時光,漫把工夫稍小易。動靜忙閒莫放過,焚香掃地休擬議,如常學到我之年,畢竟佛門成大器。
示發力劉居士
既能喫齋,已行佛事。欲老僧法名,立大丈夫志。老僧慮其力所未堪,漫莫與人同鼻孔出氣。
示發機陳道者
老僧預世安貧自守,今日不作來日計,以本分事為人,痛與棒、熱與喝,直下頓了生死,勿論貴賤賢愚,但有是心者亦復如是。欲老僧起名斷除煩惱,只得向筆尖頭上說法也。
示鳳臺毛居士
學道參禪不在別處,只在吾人方寸中默默理會,看見聞覺知者是阿誰主張,忽地裏覷破,㘞地一聲,原來伸手就在縮手裏。勉之。
示去慵上人
平山勝概,巴水豐隆,其實地靈人傑也。雖生亂世,始終無患,復啟此山,如龍得水。試問營營終日還識得此忙閒否?
示禪源戒子
老僧取號「禪源」者,深有意焉。此禪出自何來?為我鼻祖西來示一大意,外息諸緣,內心無喘,身如墻壁,可以入道。今得吾戒、習吾訓,若依此參,終成大器。
示心空禪人
既為佛子,當報佛恩,所行佛行。然而佛行者何?只在閒忙動靜處著隻眼,看是甚麼。
示真空戒子
受戒之後務要堅遠大志,以生死為極,則二六時中看生從何來、死從何去。若會得生之來處,死處亦明,忽然情忘見絕,即是真持戒、真了生死人也。勉之。
示明睿禪人
竹陽葉氏之子,與吾同鄉,從亂而治,出家固善,務要學出世法,死心蹋地看箇話頭,始不負出家之志也。且道阿誰拖你者死屍來?
示明宗沙彌
小沙彌須勤學,莫圖受用生嬾惰,早晚佛前植正因,師承喚處要斟酌,忽然知得此中意,便是一生真快活。
示恆圓禪人
只因一句隨他語,萬里千山走衲僧。且道者一句作麼生會?若是會得者一語,便歇下腳頭,歸家穩坐;若會不得,且向二六時中猛著精彩,看是阿誰主張?忽地裏會得,㘞地一聲,其來成佛舊矣。勉之。
示天峰禪者
既為佛子,當報佛恩,然而報恩之事卒難言之。若體取得如何是佛,報恩在其中矣。
示石林沙彌
既是當家種艸,二六時中切莫偷安學嬾,打起精神,看我早晚事奉師承,但憑誰力?參之。
示六也沙彌
妙年英姿,切不可學嬾貪睡,溷過日子,只須向忙裏偷閑,以日繼夜、以月繼年,或學、或參,執此兩事,學不圓參,參不透不可以志退屈,畢竟此事為賢?為聖?非虛語也。教中所說句句實語,亦非狂誑虛謬之談,來哄世間眾生者,但二六時中四威儀裏看是阿誰主張,忽地裏覷破,一生參學事畢。
示海玉李居士
為人在世,賢愚雖是一定之理,然賢者未必全賢,愚者未必全愚,在一念回光返省,頓然成佛無疑矣。
示太宇蕭居士
學道如登萬仞山,一步是一步工夫,及至登極頂而小天下,始信不離腳跟下。若向此理會得,一念不生全體現,十方無處不毘盧。
示亨我王居士
老僧不善書,忽得山人王居士苦索其書,只得書一絡索,曰:「猴愁摟搜頭,狗走抖擻口。」試參之。
示東也侍者
禪和子漫沉吟,行腳終須到碧岑,行到碧岑轉身處,左之右之無回互,遠望天涯星月孤,蒲團坐上嘴盧都,我此攜瓢化飯喫,人人道我不爭氣,喫飽齁鼾一覺眠,何愁佛祖開因緣?只此了然無一物,千聖出頭只咄咄,老僧不問若如何,與子一篇長露布。
破山禪師語錄卷第十
(襄州洞山三世孫發海 辰州黔陽廣福山三世孫發傳同刻
破山和尚語錄第十卷 堆藍弘禮禪人對 秀水謝文英書 嘉興倪天章刊)
(康熙庚申年孟春月吉旦,禾郡楞嚴寺般若坊藏板)
猜你喜欢 筠州洞山悟本禅师语录·良价 卷六十七·佚名 宗镜录卷第九十二·延寿 菩提道次第心论卷第二·宗喀巴 成實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投子青和尚语录卷上·投子义青 卷五·佚名 佛说菩萨内习六波罗蜜经·佚名 卷之一·佚名 瑜伽师地论卷第九十七·玄奘 添品妙法莲华经卷第一·佚名 第十六品·佚名 国清翼庵和尚和寒山诗卷之下·善酂 华严经骨目序·湛然 地藏菩萨本愿经开题(附大科)·太虚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