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曲笔第二十五

肇有人伦,是称家国。父父子子,君君臣臣,亲疏既辨,等差有别。盖"子为父隐,直在其中",《论语》之顺也;略外别内,掩恶扬善,《春秋》之义也。自兹已降,率由旧章。史氏有事涉君亲,必言多隐讳,虽直道不足,而名教存焉。其有舞词弄札,饰非文过,若王隐、虞预毁辱相凌,子野、休文释纷相谢。用舍由乎臆说,威福行乎笔端,斯乃作者之丑行,人伦所同疾也。亦有事每凭虚,词多乌有:或假人之美,藉为私惠;或诬人之恶,持报己仇。若王沈《魏录》滥述贬甄之诏,陆机《晋史》虚张拒葛之锋,班固受金而始书,陈寿借米而方传。此又记言之奸贼,载笔之凶人,虽肆诸市朝,投畀豺虎可也。

然则史之不直,代有其书,苟其事已彰,则今无所取。其有往贤之所未察,来者之所不知,今略广异闻,用标先觉。案《后汉书更始传》称其懦弱也,其初即位,南面立,朝群臣,羞愧流汗,刮席不敢视。夫以圣公身在微贱,已能结客报仇,避难绿林,名为豪杰。安有贵为人主,而反至于斯者乎? 将作者曲笔阿时,独成光武之美;谀言媚主,用雪伯升之怨也。且中兴之史,出自东观,或明皇所定,或马后攸刊,而炎祚灵长,简书莫改,遂使他姓追撰,空传伪录者矣。陈氏《国志刘后主传》云:"蜀无史职,故灾祥靡闻。"案黄气见于姊归,群乌堕于江水,成都言有景星出,益州言无宰相气,若史官不置,此事从何而书?盖由父辱受髡,故加兹谤议者也。

古者诸侯并争,胜负无恒,而他善必称,己恶不讳。逮乎近古,无闻至公,国自称为我长,家相谓为彼短。而魏收以元氏出于边裔,见侮诸华,遂高自标举,比桑乾于姬、汉之国;曲加排抑,同建邺于蛮貊之邦。夫以敌国相仇,交兵结怨,载诸移檄,用可致诬,列诸缃素,难为妄说。苟未达此义,安可言于史邪?夫史之曲笔诬书,不过一二,语其罪负,为失已多。而魏收杂以寓言,殆将过半,固以仓颉已降,罕见其流,而李氏《齐书》称为实录者,何也?盖以重规亡考未达,伯起以公辅相加,字出大名,事同元叹,既无德不报,故虚美相酬。然必谓昭公知礼,吾不信也。语曰:"明其为贼,敌乃可服。"如王劭之抗词不挠,可以方驾古人。而魏书持论激扬,称其有惭正直。夫不彰其罪,而轻肆其诛,此所谓兵起无名,难为制胜者。寻此论之作,盖由君懋书法不隐,取咎当时。或有假手史臣,以复私门之耻,不然,何恶直丑正,盗憎主人之甚乎!

盖霜雪交下,始见贞松之操;国家丧乱,方验忠臣之节。若汉末之董承、耿纪,晋初之诸葛、毋丘,齐兴而有刘秉、袁粲,周灭而有王谦、尉迥,斯皆破家殉国,视死犹生。而历代诸史,皆书之曰逆,将何以激扬名教,以劝事君者乎!古之书事也,令贼臣逆子惧;今之书事也,使忠臣义士羞。若使南、董有灵,必切齿于九泉之下矣。

自梁、陈已降,隋、周而往,诸史皆贞观年中群公所撰,近古易悉,情伪可求。至如朝廷贵臣,必父祖有传,考其行事,皆子孙所为,而访彼流俗,询诸故老,事有不同,言多爽实。昔秦人不死,验苻生之厚诬;蜀老犹存,知葛亮之多枉。斯则自古所叹,岂独于今哉!

荩史之为用也,记功司过,彰善瘅恶,得失一朝,荣辱千载。苟违斯法,岂曰能官。但古来唯闻以直笔见诛,不闻以曲词获罪。是以隐侯《宋书》多妄,萧武知而勿尤;伯起《魏史》不平,齐宣览而无谴。故令史臣得爱憎由己,高下在心,进不惮于公宪,退无愧于私室,欲求实录,不亦难乎?呜呼!此亦有国家者所宜惩革也。

虞预相凌《晋书王隐传》:大兴初,令隐撰晋史。时着作郎虞预私撰《晋书》,而生长东南,不知中朝事,数访于隐,并借隐所着书盗写之。后更疾隐,形于言色。隐竟以谤免归。

休文释纷《南史》:裴子野曾祖松之,齐永明末,沈约撰《宋书》,称松之已后无闻焉。子野更撰为《宋略》二十卷,其叙事评论多善,而云戮淮南太守沈璞,以其不从义师故也。沈惧,徒跣谢之,请两释焉。

王沈滥述贬甄《晋书王沈传》:高贵乡公将攻文帝,召沈告之。沈驰白帝,不忠于主,甚为众论所非。按:沈所撰《魏书》已逸,述甄事无考。郭《评》:沈不忠于魏,故甄后之贬,滥述其事,彰曹丑也。

陆机虚张拒葛陆机有《晋三祖纪》,见《本纪》篇。按:《晋书宣纪》,魏太和五年及青龙二年,懿凡两拒蜀丞相亮。

受金借米班生受金,陈寿求米,见《史官建置》篇柳虬注。《困学纪闻》:受金事未详。予考《陈寿传》有谓丁子,觅千斛米,丁不与,竟不立传之说。但有"或云"二字。或之者,疑之也,恐亦未可尽信。

伯升之怨《后汉书》:齐武王字伯升,光武长兄也。王莽篡汉,兵革并起。伯升部署宾客,自称柱天都部。圣公即位,拜伯升大司徒。及伯升拔宛,光武破王寻、王邑,兄弟威名益盛。更始君臣谋诛伯升,害之。

明皇所定《后汉东平王苍传》:显宗永平十五年,行幸东平。帝以所作《光武本纪》示苍,苍因上《光武受命兴颂》,帝甚善之。按:显宗,明帝庙号。

马后攸刊《后汉皇后纪》:显宗明德马皇后,伏波将军援小女也。肃宗即位,尊之曰皇太后。自撰《显宗起居注》,削去兄防参医药事,曰:"吾不欲令后世闻先帝数亲后宫之家。"

蜀无史职《后主传评》:国不置史,注记无官,是以行事多遗,灾异靡书。

黄气见自秭《先主传》:章武二年,先主军秭归,于亭驻营。黄气见自秭归十余里中,广数十丈。

群乌堕江水《后主传注》:《汉晋春秋》曰:江阳有乌,从江南飞渡江北,不能达,堕水死者以千数。

有景星出《后主传》:景耀元年,史官言景星见,于是大赦,改元。

无宰相气《费传》:延熙十四年夏,成都望气者曰:都邑无宰相气。

父辱受髡《晋书陈寿传》:寿父为马谡参军,谡为诸葛亮所诛,寿父亦坐被髡。寿为亮立传,谓亮将略非长,无应敌之才。议者以此少之。

李称实录语见《浮词》篇原注。

公辅大名《北史》:李百药父德林,少孤,未有字。魏收谓之曰:卿识度必至公辅,吾以此字卿。王《训故》:《左传》云:魏,大名也,故云。按:"大名"句见《左传》闵元。

元叹《吴志顾雍传》:雍字元叹。蔡伯喈尝避怨于吴,雍从学琴书。《注》:《江表传》曰:伯喈谓曰:"卿必成名,今以吾名与卿。"故雍与伯喈同名也。又《吴录》曰:言为伯喈所叹,故以为字焉

恶直丑正语见《左传》昭二十八。

盗憎主人《家语观周》:盗憎主人,民怨其上。君子知天下之不可上也,故下之。亦见《左传》成十五。

董承耿纪《蜀志》:先主同曹公还许。时献帝舅车骑将军董承辞受帝衣带诏,当诛曹公,先主遂与承等同谋。《魏武纪》:备之未东也,阴与董承等谋反,举兵屯沛。五年,承等谋泄,伏诛。按:耿纪攻许烧营,见《因习》篇。又《魏武纪注》:《三辅决录》曰:纪字季行,为丞相掾。又《献帝春秋》曰:收纪等将斩之,纪呼魏王名曰:"恨吾不自生意,竟为群儿所误耳。"

诸葛毋丘诸葛诞见《因习》篇。《晋景纪》:正元二年,魏镇东大将军毋丘俭、扬州刺史文钦举兵作乱,矫太后令,移檄郡国,为坛盟于西门之外,帅众六万,渡淮而西。帝征之。俭闻钦败,宵遁安风津,都尉追斩之。《魏志诞》、《俭传》诞字公休,俭字仲恭。俭都督扬州,反,败见夷灭。诞不自安,朝廷微知,征诞为司空。诞愈恐,遂反。按:王应麟曰:俭、诞等千载有生气矣。故郑渔仲有《晋史》党晋之言。又按:《通志略》毋丘以邑为氏,无贯音。

刘秉袁粲《宋书袁粲传》:粲字景倩,与齐王、刘秉平决万机。顺帝即位,诏移石头。时齐王功高,天命有归。粲密有异图,刘秉宋代宗室,与粲相结。谋克日矫太后令,使攻齐王。事泄,齐王遣军主戴僧静向石头。僧静挺身暗往,粲子最觉有异人,以身卫粲。僧静直前斩之,父子俱殒。其后并诛秉,秉事在《宗室传》。

王谦尉迥亦见《因习》篇。

秦人不死未详。

蜀老独存未详。按:《困学纪闻》云:蜀老独存,知葛亮之多在枉,武侯事迹湮没多矣。然则蜀老事,王氏亦未有所考也。

猜你喜欢
  列传一 后妃·薛居正
  卷二百五十八·列传第十七·脱脱
  卷三·李心传
  东都事略卷一百十四·王称
  御批厯代通鉴辑览一百十二·乾隆
  序·王世贞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三十五·佚名
  卷五十·郝经
  第八卷 名宦 八·缪荃孙
  四○五 谕大学士阿桂着充国史馆及四库全书馆正总裁·佚名
  志卷第十 高丽史五十六·郑麟趾
  吴兢传·刘昫
  吴筠传·欧阳修
  方域三·徐松
  钦定南巡盛典卷七十一·高晋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折·马致远

    (番王引部落上,云)某呼韩单于。昨遣使臣款汉,请嫁公主与俺。汉皇帝以公主尚幼为辞,我心中好不自在。想汉家宫中,无边宫女,就与俺一个,打甚不紧?直将使臣赶回。我欲待起兵南侵,又恐怕失了数年和好。且看事势如何,别做道理。(毛

  • 卧庐词话·周曾锦

    ○杜文澜词昔谭仲修谓蒋鹿潭,咸丰兵事,天挺此才,为倚声家老杜。斯言当矣。与蒋同时唱和而工力悉敌者,有秀水杜小舫[文澜]。其采香词二卷,八十二首,几於首首可传,不能选录。但录其与蒋赠答者三阕。忆旧游,与蒋鹿潭话黄鹤楼旧游云

  • 卷五·陆游

    钦定四库全书 劎南诗槀卷五 宋 陆游 撰 晓叹 一鸦飞鸣窗已白推枕欲起先叹息翠华东廵五十年赤县神州满戎狄主忧臣辱古所云世间有粟吾得食少年论兵实狂妄谏官劾奏当窜殛不为孤囚死岭海君恩如天岂终极容身有禄愧满顔

  • 一二五七 军机大臣等奏遵查《食货略》《学校考》系周琼吴锡麒分别纂校片·佚名

    一二五七 军机大臣等奏遵查《食货略》《学校考》系周琼吴锡麒分别纂校片乾隆五十二年十月十八日臣等遵旨查三通馆昨日所进《食货略》系编修周琼纂办,《学校考》系编修吴锡麒纂办,俱系该员自行校对。至该馆总裁,系臣王杰

  • 一一三四 陕西巡抚永保奏覆本年抽改《通鉴纲目续编》部数折·佚名

    一一三四 陕西巡抚永保奏覆本年抽改《通鉴纲目续编》部数折乾隆五十年十二月十二日陕西巡抚臣永保跪奏,为奏闻事。案查乾隆四十八年三月二十四日奉上谕:前因披阅《御批通鉴纲目续编》内《发明》、《广义》各条,于辽、金

  • 三七 三味书屋·周作人

    癸巳上半年,鲁迅往三味书屋读书,他去那里是这年为始,还是从前一年就已去了呢,这已记不清楚了。自百草园至三味书屋真正才一箭之路,出门向东走去不过三百步吧,走过南北跨河的石桥,再往东一拐,一个朝北的黑油竹门,里边便是三味书

  • 种放传·脱脱

    种放字明逸,河南洛阳人。父亲种诩,吏部令史,调补长安主簿。种放沉默好学,七岁时能写文章,不与小孩们玩耍。父亲曾令他考进士,种放以学业未成为辞,说不可以妄动。每每往来于嵩山、华山之间,慨然有隐居山林中的意思。不久父亲去

  • 王图传·张廷玉

    王图,字则之,耀州人。万历十一年(1583)的进士。改任庶吉士,授职为检讨,任右中允负责南京翰林院的事务。受召见并被任命为东宫讲官。“妖书”事件发生,沈一贯想将一些人罗织进去,王图是他教习的门生,极力规劝他。他渐渐升任詹

  • 世宗宪皇帝谕行旗务奏议卷三·允禄

    议政大臣等议覆据查旗御史观音保等奏称【臣】等将八旗每月送到档案详加校阅一应行查及补授官员事件俱与定限相符但补授官员或有一旗以档案未经查清或有一旗以派出王大臣未经验看虽行知防【臣】等其中不无逾限迟延借端

  • 卷三十一·徐天麟

    钦定四库全书西汉会要卷三十一宋 徐天麟 撰职官一上公【四辅师友附】太师【臣天麟按沈约宋书云汉制保傅在三公上号曰上公】太师古官平帝元始元年初置位在太傅上【百官表下同】太傅太傅古官高后元年初置金印紫绶後省

  • 知罃赵武·苏辙

    齐桓公存三亡国,以属诸侯,其义多于晋文,然桓公没而齐乱,其后不能复伯。文公子孙世为盟主,二百余年,与春秋相终始。其故何也?虽襄公、悼公之贤,齐所无有,然其所以保伯业而不失者,则有在也。伯者之盛,非能用兵以服诸侯之难,而能不用

  • 钦定书经传説汇纂卷十八·王顼龄

    立政集传呉氏曰此书戒成王以任用贤才之道而其防意则又上戒成王专择百官有司之长如所谓常伯常任准人等云者盖古者外之诸侯一卿已命于君内之卿大夫则亦自择其属如周公以蔡仲为卿士伯囧谨简乃僚之类其长既贤则其所举用无

  • 卷四十·盛世佐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仪礼集编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集编卷四十龙里县知县盛世佐撰有司彻第十七之二上賔洗爵以升酌献尸尸拜受爵賔西楹西北面拜送爵尸奠爵于荐左宾降注曰上賔賔长也谓之上賔以将献异之或谓之上賔奠爵爵

  • 大乘莊嚴經論卷第二·欧阳竟无

      無著菩薩造   唐三藏法師波羅頗迦羅蜜多羅譯   發心品第五   釋曰.如是已分別菩薩種姓.次分別菩薩發菩提心相.偈曰.   勇猛.及方便. 利益.及出離. 四大.三功德. 二義故心起。   釋曰.菩薩發心有四種

  • 卷下(之四)·道宣

    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下(之四)瞻病送终篇第二十六就中即二。如门分别。初瞻病中略为四位。一制意。二简人是非并供养法。三安置处所。四说法敛念。制意者夫有待之形多诸婴累。四大互反六府成病。若不假相提接。薄命

  • 曹祠部集·曹邺

    二卷。附《曹唐诗》 一卷。唐曹邺(约859前后在世)撰。曹邺,字业之,一作邺之。阳朔(今属广西桂林)人。生卒年不详。约三十岁时入京应试,困居长安十年,落第九次,备受世人冷眼。后得到中书舍人韦悫的赏识,力荐于礼部侍郎裴休,遂

  • 周书·令狐德棻

    中国西魏、北周史。令狐德棻等撰。原书至北宋时已残缺,今本为宋仁宗时林希,王安国采取《北史》等书补缀而成。最早传本为“三朝本”,通行本有明南监本、北监本、汲古阁本、清武英殿本、金陵书局本、商务印书馆百纳本、中

  • 台湾土地制度考查报告书·程家颍

    这是一本许世英先生前任福建巡按使会办福建军务时,于民国三年间派员至台调查台湾土地制度所得的报告书。奉派调查者系前司法部编纂程家颍,这本报告书即为程氏所撰。原书为铅印本;本书所据省立台北图书馆藏本「卷首」部分